关于贸易与就业的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研究进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作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经济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研究的基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里卡多等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为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
随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带来了希克斯-奥尔洛夫模型、利奥塔模型等一系列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
近年来,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为国际贸易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保罗·萨缪尔森、保罗·克鲁格曼等学者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产品差异化理论等,对国际贸易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制定的关于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政策也在不断演变。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两大主流,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需要权衡利弊,寻求最大化利益。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崛起,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都对国际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制定更加开放、包容的贸易政策,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国际贸易也带来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然而,国际贸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贸易逆差、产业空心化等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学者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王雪珂[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疏理国内外学者对FT)T与出口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FDI影响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采用1999—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ECI指数计量模型,对FDI影响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各因素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FDI出口竞争力因素分析作用机理一、文献回顾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T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UT的效应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T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一)FDI与出口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展早期的研究受传统贸易理论影响,普遍认为FDI与母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效应,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放松了H—O模型中的假设条件,将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干中学”、外部性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别等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的因素,51人这一研究领域,得出了FDI对母国出口具有正面效应的结论.马库森、斯文森、马库森和斯文森认为国际要素流动的增加会促进国际商品贸易增长,从而得出了FDI具有促进母国出口增长的结论。
赫尔普曼、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构建了基于水平差异化商品的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在要素禀赋不对称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专有资产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因而产生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和中间产品的需求,由此带动了母国的出口贸易.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把产品的成长内生化,证明在一个动态的模型中FDI和贸易可以是同时扩大的.该模型还表明,随着FDI的增加,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将会逐步增加总部服务(如研究与开发等)和中间产品的出口。
贸易自由化与就业
贸易自由化与就业贸易自由化与就业是当今全球经济领域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人们对于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贸易自由化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1. 就业机会的创造贸易自由化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
当一个国家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时,市场将对外国产品和服务开放,这将刺激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降低失业率。
2. 跨国公司的就业机会贸易自由化还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这为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经营,可以提供各类职位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这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就业市场,提高了就业机会的多样性。
3. 行业结构调整与失业问题然而,贸易自由化也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当一个国家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时,可能会导致国内某些产业的竞争力下降,从而造成一定的失业问题。
特别是那些依赖于保护主义政策的传统产业,需要转型调整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这一过程可能导致一定时间内的失业率上升,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帮助受影响的劳动力重新融入就业市场。
二、贸易自由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1. 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贸易自由化的实施可以促使各国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通过自由贸易,各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从而释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其它领域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这将有助于各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2. 经济结构的优化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
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下,国内产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从而不得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将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相应地,国内经济结构将更加专业和高效,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3. 市场规模的扩大贸易自由化使得各国市场规模得到扩大。
通过互利的贸易关系,各国之间消除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而促进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国际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国际贸易是现代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的途径。
但是,国际贸易与国内就业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这篇文章将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一、国际贸易的益处首先,国际贸易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各国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特化生产,在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互补与优化。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国际贸易的开展涉及各行各业,通过市场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等经济学原理可以看到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后来的全球化进程中,不少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新兴的产业不断涌现,给更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最后,国际贸易也能够促进技术进步。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的科技、文化、制造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参与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得以促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而技术的进步又能够促进工业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虽然国际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对国内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影响的方面:一是国际贸易会导致劳动力流动和萎缩。
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各个企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有时候,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会将生产线搬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进而导致国内的产业失去了支撑。
这样,一些公司和中小企业不能快速适应产业变革而面临破产和裁员的命运。
二是国际贸易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
随着全球贸易的一些扩张,一些资源和环境的消耗速度加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机会增加了。
相反,一些企业可能会因为资源的短缺而盈利不足,从而放弃一些人员,尤其是制造业的工人的就业机会。
三是国际贸易和贸易壁垒制约对贫困人口的帮助。
虽然国际市场的开放可以引导政策的发展,扩大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但是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而一些国家可能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外国文献综述Hoekrnan与G.Karsenty在《经济发展和国际服务交易》中指出全球服务贸易在过去重要增长阶段很大程度上被分析家与政策制定者所忽略,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199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大约20%,全球出口总额达到8000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
而后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快速增长,该产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
国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寻求实现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二、国内文献综述吴汉嵩在其著作《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中指出: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新兴服务业不断出现。
新兴服务贸易代表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应紧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步伐,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新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根据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由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杨青在《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思考》中,以我国贸易结构作为出发点,提出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效率促进和质量提高具有特殊作用。
基于2002-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大幅增长,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1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4.2%,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贸易进口130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的3.9%,居世界第七位。
但在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严重,竞争力弱等问题也比较明显,这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有一定联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作者:王平、钱雪峰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作者:顾卫平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
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作者:傅钧文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
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合作的发展研究姓名黄杰学号094140410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专业国际经济贸易指导教师(职称/学历)杨旺舟(博士)2013 年03 月14 日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合作的发展研究综述一、前言云南省与泰国之间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开展经济贸易以来,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以及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尤其是中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后,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了,这有效的加快了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但滇泰贸易和相互投资在整个中泰贸易和相互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云南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尽管泰国的经济困难影响了滇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机遇,有利于滇泰经贸关系在今后几年取得的新突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
一是对云南省和泰国贸易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是通过实证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云南省与泰国的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是在桥头堡建设背景下,就滇泰贸易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措施。
二、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经济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的增长。
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格局日益完善,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
199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变得更加的频繁,双边贸易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泰国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和合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中最关键的部分。
下面就查阅的文献资料作出综述。
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形势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贸易自由化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贸易自由化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尤为深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首先,贸易自由化的推进能够给一些行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开放的贸易环境下,商品和服务可以自由地在国际市场上流通,这为一些国家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进军海外市场。
这种扩大了市场规模的效应,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参与全球供应链,可以获得更多来自国际市场的订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贸易自由化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的萎缩和工作岗位的消失。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可能会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这就导致了一些本国工人失去了工作。
比如,一些制造业岗位可能会被转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从而导致本国的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这种情况下,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形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贸易自由化也会影响到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就业平等。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直接竞争。
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劳动者可能面临着较低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
这种失去了竞争力的局面,可能会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较为边缘化的角色。
同样,贸易自由化也可能加剧一些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使得一些工人阶级在全球化中失去了经济保障。
因此,贸易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的平等性。
尽管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形势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为就业创造的机会。
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从而带动就业的增长。
此外,贸易自由化还可以帮助国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各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调节其对就业的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等多个方面,对于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其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的基石,多种理论在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模式、贸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为较为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对于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国际投资的增加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有关跨国公司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发展模式、国际化战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国际投资的研究也关注跨国投资的原因、影响和效应等问题,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启示。
国际金融与汇率问题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等。
尤其是汇率问题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有关汇率形成与调整的研究成果为国际经济政策制定和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证依据。
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贸易的发展以及贸易政策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献的综述表明,推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文综述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与汇率问题以及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与全球化的推进密不可分,相关研究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加深入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更具前瞻性和独创性的研究问题,为学科的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一、引言外贸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迅猛。
众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外贸领域,对外贸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外贸文献的综述,总结外贸发展的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对策,以期为外贸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外贸发展趋势综述1. 互联网与外贸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贸领域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
互联网为外贸商家提供了全新的拓展方式,跨国电商平台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外贸贸易发展。
同时,互联网也提高了外贸的效率,促进了外贸经营的转型升级。
2. 新兴市场近年来,一些新兴市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外贸的重要动力。
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还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开拓新兴市场,深入研究其特点和需求,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3. 商务模式转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商务模式也在转型。
传统的贸易方式受到冲击,新的商务模式不断涌现。
比如B2B(企业对企业)平台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直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而C2C(个人对个人)模式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低成本的渠道。
三、外贸影响因素综述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对外贸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外贸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外贸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
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外贸发展的基础。
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实力、人力资源等都对外贸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
外贸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保持竞争优势。
3. 国际市场变化外贸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变化。
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外贸的发展。
外贸企业需要及时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外贸对策综述1. 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贸易便利化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
同时,外贸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贸易效率。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山西省对外贸易的优势、缺陷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的研究文献综述引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加入WTO组织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由于组织内国家相对的自由贸易,导致了国家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而国家间的竞争也可以说是国家内部各个地区间的竞争。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怎样提高山西省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对整个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里,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并不能赢利,相反,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却能取得可观的收益。
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变化,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山西尤为严重。
那么山西在这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其对外贸易结构有何特点?山西面对严峻的挑战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斯库?对于这些,国内外学者研究比较少,主要研究者多为山西省一些高校老师、报刊编辑和政府机构顾问等。
正文:相关研究选题的观点理论:由于没有国外没有专门对山西国际贸易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
国际上的相关理论:对山西国际贸易的研究大致需要以下几个经济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金培教授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或一个地区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或其他地区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要的的更多产品,并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
M.E.波特教授的钻石理论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著名模型,他认为,一国或地区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4个要素:生产要素情况、需求条件状况、相关辅助产业状况、市场结构以及企业策略和竞争情况。
知识经济理论,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特征独特与以前其他经济的特征:资源利用智能化、知识利用产业化、资产投入无形化、高科技产业支柱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发展虚拟化、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化。
贸易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
贸易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贸易的发展对就业机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贸易与就业关联性的研究,探讨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以及贸易政策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
1. 贸易对就业的直接影响贸易的发展可以直接影响就业市场。
首先,贸易的增长会增加对外贸易产品的需求,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比如,当一个国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加出口额,相关产业的产值增加,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
其次,贸易的增长也会带来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并保持竞争力。
这将推动企业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2. 贸易对就业的间接影响贸易的发展还会对其他行业和领域产生间接影响,进而对就业市场产生影响。
首先,贸易的推动会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转型。
这将引入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其次,贸易的发展也会改变劳动力在不同行业和职业中的配置。
一些行业可能会因为贸易的发展而减少就业机会,而另一些则会因为贸易的增长而增加就业机会。
这意味着,劳动力的转移和重新就业将成为一个挑战和机会。
3. 贸易政策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贸易政策作为调控贸易发展的工具,也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潜在影响。
一方面,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可能会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从而保护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这种政策也可能带来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会带来更多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机会,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繁荣。
然而,自由贸易政策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压力增加,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
4. 打造有利于贸易和就业的环境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贸易对就业的积极影响,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造有利于贸易和就业的环境。
首先,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国贸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论文_4257
国贸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上海和广州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和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大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依存度显著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中国“入世”的成功,给中国的生活节奏、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和政策制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和社会经济各项政策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进出口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都要有重大调整,关税水平按计划要进一步下调,非关税政策措施逐渐完善。
面对世界木制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供需格局,世界各国根据地区、时区的不同相继制定了各自的木制产品进出口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不断调整木制产品出口策略,上海和广东作为中国出口产业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市,同时也中国木制品出口的占据巨大比例的两个城市,本文就是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上海与广东两地的实际情况,来探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中国木制品出口策略,从而为中国的木制品出口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一)贸易理论1.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曾经提出绝对利益的概念,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将它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提出了比较成本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解决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来说在生产两种产品都具有绝对劣势,获得贸易利益是可能的。
他强调在国际间一个国家的出口要有竞争力,就必须有比较低的生产成本,主张各国都应生产最大优势或较少劣势的产品。
其比较利益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展示了国家间的竞争,比较优势论成功地解决了绝对优势论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Mona Haddad在《Where Does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Region Stand?》[1] [2]中指出:相对比较优势提供一些潜在的扩大出口的指示。
国贸专业文献综述(小编整理)
国贸专业文献综述(小编整理)第一篇:国贸专业文献综述由于大学生课余时间较为充足,自主支配时间较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兼职。
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扮演着多种角色。
他们依然还得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得为今后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而选择兼职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也能够为今后进入社会积累社会经验。
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多人会受骗。
并且据调查显示,不少单位都会用最少的钱来榨取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
以至于不少大学生觉得劳累却又赚不到钱。
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利弊众说纷纭。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兼职情况以及为了今后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会更有效的兼职,我们小组特对此做了一个调查。
我们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了解大学生获得兼职信息的途径。
2.了解大学生兼职与学习的关系。
3.了解大学生多做什么样的兼职,以及工作时间。
而如今大多数的兼职调查都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报酬等等。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较为充足,较为集中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兼职。
而大多数的调查课题都主要从这些方面考虑。
而我们的侧重点在于了解大学生兼职的功能。
正文:“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实习等是大学生的“辅助品”,通过兼职、实习等能感受到学校没有过的压力和感受,可以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也可以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许多宝贵的东西。
不论是什么职业没有层次,都能在其中学到许多东西,有它的利与弊,有可以汲取的地方与不可汲取的地方,要看本人是这样看待的了。
有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是有报酬,就算是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相符,只要可以令他们接受的工作,可以胜任,他们都会去做。
因此出现了大学生利弊的争端。
我们必须了解到兼职必须要量力而行,而不是打肿脸称胖子。
也要权衡利弊,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兼职。
所以绝大多数人选择假期和寒暑假做一定的兼职。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
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综述一、概述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专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对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为该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研究领域1. 贸易政策和贸易协定近年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调整和签署的贸易协定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们关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变化对全球贸易格局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以及贸易协定的影响和效果。
拥有一定实证分析能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2. 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国际贸易与环境、劳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国际贸易与环境、劳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探讨贸易政策对环境和劳工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4. 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新兴研究领域。
学者们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政策环境等,以及对传统贸易模式的影响和挑战。
5. 跨国公司与跨国贸易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涉及到跨国公司的战略决策、国际贸易模式、国际分工与产业链布局等方面。
6. 贸易与金融的关系贸易与金融之间的通联是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学者们研究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关系,以及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问题。
三、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国际贸易专业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对外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并结合相关的思考文献分析对外贸易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31.54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此外,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依赖于制造业产品。
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等。
进口商品则以原材料和能源为主,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这种格局使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自身的制造能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迅速崛起。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困扰。
例如,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思考文献:在这方面,有很多学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李晔):该文论述了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如国际竞争压力、贸易保护主义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质量管理、改善贸易环境等。
2.《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田井鑫):该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数字贸易等,并指出,我国应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3.《中国对外贸易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陈冬):该文重点研究了中国女性产品出口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强品牌建设、改善产品质量,以提高竞争力。
结论:中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创新能力,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政策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历史回顾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各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贸易政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吸引了大量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二、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领域,存在着多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影响。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理论被广泛运用。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可以通过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实现贸易的互利互惠;绝对优势理论则主张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政治经济学分析则强调了政治因素在国际贸易政策形成中的重要性。
三、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1.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辩证关系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以应对外部竞争带来的压力;而自由贸易则主张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
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对于国际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对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何评估区域贸易协定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3.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贸易政策调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贸易政策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贸易需求。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外贸文献的综述,总结外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外贸发展现状1. 外贸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2.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外贸结构正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3. 对外投资不断增长。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逐渐多元化,投资地区逐步拓展。
三、外贸发展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外贸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较低。
2. 市场竞争激烈。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3. 外贸政策体系不完善。
我国外贸政策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如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贸易壁垒尚未完全消除等。
四、外贸发展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提高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企业。
3.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4. 完善外贸政策体系。
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为外贸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总结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当前外贸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外贸文献的综述,本文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以期为实现我国外贸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文献综述1 (1)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文献综述(专业:财管姓名:王彬学号:1290160217)摘要:文章以中国对外贸易为主要研究对象,引入影响对外贸易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全球化等各方面。
还进一步从中国国情出发,有针对的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鉴于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增长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国诸多经济学者和人士,还有经济地理学者就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分析、经济与社会影响、经济环境及影响因素、结构与要素、制度和法律及政策、战略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中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战略依据。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分析研究“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
如何通过贸易实现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理论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平台,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趋势也是一致的。
因此,欲使我国经济今后能实现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勿先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以目前的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作为指导。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几轮多边谈判,保护性关税的税率已经降低,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变化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国际贸易中与通关程序相关的交易成本的重要性相对提升,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贸易便利化的热情和兴趣。
万宁的《贸易便利化利益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从贸易便利化的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贸易便利化的利益及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的启示:第一,积极投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便利化多边谈判;第二,认真分析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第三,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我国的贸易便利化进程。
在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国内各个地区的差异尤其是东部和中西部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而且表现在生产、消费、贸易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贸易与就业的文献综述卜素雯摘要: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由于解决就业问题依赖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并不能单纯的依赖国内的消费与投资的拉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
国际贸易通过贸易规模、贸易战略、贸易结构的变化对贸易国的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关系。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学者对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进而形成了一些观点与结论。
本文主要从贸易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及广度、贸易战略及贸易结构三个角度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贸易与就业的相关研究成果。
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贸易;就业;国际分工;贸易战略;贸易结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对各个贸易国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对于各个贸易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产物WTO的利好条件下,大大刺激了各个贸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贸易品的出口增长,另一方面,对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冲击也会逐步凸现出来。
与此同时,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也日益凸现出来:一方面各贸易国具有生产和贸易优势的产业将会因贸易扩大而增加就业,处于贸易劣势的产业就会受到贸易冲击而减少就业;另一方面,贸易扩大和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会加快贸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会进一步发挥。
所以对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进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关于贸易与就业的理论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H-O-S理论,凯恩斯的国际贸易理论,有限贸易保护理论,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等。
这些理论将贸易与就业的关系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外贸易拓展了世界市场,扩大了生产和销售,增加了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给人民提供更多收入,增加了就业。
(2)国际贸易加深了世界专业化分工和优化了世界资源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就业减少,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各国工资率提高,且由于成本的减少而使得生产总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
(3)贸易结构不同影响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就业结构。
(4)贸易导致新的分工,新的技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5)贸易自由化给就业带来冲击。
贸易保护使得部分产业萎缩,形成大量的失业和职业流失。
如同理论上的巨大分歧一样,关于国际贸易与就业水平的关系,实证检验的结论也具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国外关于贸易的就业影响的研究,可以分为跨国别研究和针对某个国家的研究两类。
比较著名的跨国别研究有克鲁格(1995)、钱纳里等人(1986)、世界银行(1987)、托林斯和佩雷斯(2002)等。
克鲁格、钱纳里和世界银行的研究认为,对外贸易的扩大有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增长;托林斯和佩雷斯的研究则认为,贸易对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某个国家的研究的文献比较多。
认为贸易对就业有促进作用的研究文献有:Bhorat(2000)、Gregory、Zissimos和Greenhalgh(2001)、Keea和Hoonb(2005)。
Minondo(1999)则得出否定的结论,主要研究了贸易对非技术就业的影响。
Revenga(1995) 、Hanson& Harrison(1995)、Robertson(2000)等人进一步解释这种影响的多样性。
Rowthorn & Ramaswamy(1999) 、Krugman(1994) 、Lawrence& Slaughter(1993) 、Hashemzaden(1997) 、Matusz(1998) 、Kouparitsas(1998)、Davidson& Matusz(2000)、道格拉斯-欧文(2000)等都承认国际贸易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冲击,但他们更相信制造业就业的大幅度下降是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提高引起的。
Gaston(1998)的研究显示:出口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进口对就业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
国内对国际贸易的就业影响的研究已有一段时间。
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加入WTO前的实证研究,如熊伟(1999)、兰绍瑞(2000)等,他们认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第二类是我国加入WTO对就业影响预测研究,乐观的预测认为可以增加1 200万个就业机会,保守的预测认为将增加就业300万个,悲观的预测则认为人世初期,我国就业的矛盾可能加剧。
第三类就是对我国加入WTO后的实证研究,由于我国加入WTO 时间不久,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如俞会新(2002)、刘杰(2002)、陈仲常(2002)、杨宜勇(2004)等的研究。
俞会新认为,中国的出口导向率对工业就业的增加有带动作用,进口渗透率的增加对工业就业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刘杰认为工业对外贸易减少了中国工人的就业机会,但对外贸易的增加对不同部门的影响不同。
从国际贸易与国内就业关系的研究中,几乎是无一例外地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就业的增长和就业结构的改善。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贸易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及广度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为贸易国的贸易战略对就业的影响;第三部分为贸易国贸易结构对就业的影响。
一、贸易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与深度影响就业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
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不仅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数量,而且增加了国际交换的必要性,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因此各贸易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国际贸易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
其中,2003年全世界货物贸易额为7.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1.8万亿美元。
2005年全球经济保持了4.3%的较快增长,全球贸易增长率达到7%。
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进口和出口,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的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和增加就业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的储蓄一样,有减少收入和就业的作用。
实际上,如果进口产品本来就是本国所不生产的,那就几乎谈不上国内就业存量的减少。
而假如进口产品结构中,国内急需的高技术资本品占有较大的比重,它就能够带动国内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质量方面改善就业。
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贸易又能带来更多的比较利益从而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带动就业的增长。
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的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增多。
如此反复下去,收入的增加将会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就业也会同步增长。
当贸易出超或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和提高一国的国民收入量,此时,国民收入增加量将大于贸易顺差的增加量,并为后者的若干倍,这就是“外贸乘数理论”。
外贸乘数原理的作用,提升和发展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恒等式中的地位,并要求各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
由此,努力用增加出口成交、拓展对外经济贸易渠道的方法来增加和拉动就业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自由贸易倡导者认为,增加出口意味着增加就业机会,如果能出口更多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则意味着可以创造更多的“好就业岗位”。
1984 1996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由17.7%上升为23.7%,美国的工业品有20%是在海外市场实现的,每3英亩土地就有1英亩是为出口种植的。
根据美国商务部和劳工部的统计资料,美国每出口10亿美元的工业品,就可提供2.6万个就业机会。
出口每增加15%,便会相应提供200万个工作机会。
另有资料表明,自1988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70%来自出口。
国际间的竞争使美国生产率提高了40%,美国消费者从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商品中获益,美国的购买力为此上升约3个百分点。
④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杰弗里·加藤(Jefrey E.Garten)在1994年指出:“过去四年,美国出口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经济增长的1/3来自对国外的销售。
如今,出口为美国提供了1100万个就业岗位,支付的工资比制造业高15%,而且受经济衰退影响较小。
将来,出口的重要性还会增强。
”③2003年中国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事件,就使中国许多农产品出口受阻,造成数以千万人的失业。
受“非典”影响,当年我国鸡肉、猪肉等出口完全停止,蔬菜、水果等出口也大幅减少。
欧洲各国也纷纷在已减少鲜活成品的基础上再次减少其深加工产品。
养殖业的下滑,必然导致饲料等相关行业受到负面影响,就业机会随之减少。
关于进口与就业的关系,西方国际舆论认为一定数量的进口会摧毁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
实际上问题要复杂得多,如果一国经济蓬勃发展,内需就会增加,增加的部分可以通过进口解决,而不对就业有任何影响。
相反,如果当地的工业企业对外来产品作出反应,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它就可能裁员降低工资成本,也减少了国内的就业机会。
同时,进口有可能对国内产业形成冲击。
我们还可以用外贸依存度来衡量贸易的贡献。
“依存度”是w.A.Brown在《对1914~1943年间国际金本位制度再解释》中提出的,其全称是“相互依存度”(Interdependence),它反映一国经济对他国经济或对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即外部经济变动对一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及一国经济变动对外部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
④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或贸易密度,它是衡量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
外贸依存度的变化会重塑一个国家的外贸结构,进而影响一国的就业格局。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比重越大,就意味着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越大。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在布雷顿森林协议以及GATT的架构下不断发展。
全球贸易依存度从20世纪60年代的平均25%上升到2000年的40.82%。
@这说明在产出对就业的支撑当中,国际贸易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贸易战略选择与就业外贸战略主要关注并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外贸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时的地位与作用;第二,外贸发展的长远目标及其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达到目标的主要战略性对策与措施。
这三个问题的不同组合与配置形成不同的战略。
不同的贸易战略会对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好的贸易战略会带动一国经济较快地增长,从而也就会更大幅度地提高该国的就业水平。
不同的贸易战略又会导致不同的产业结构。
如果一种贸易战略能够促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较快地增长,那么它就会有助于整个社会就业机会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