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5河大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f032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2. 欣赏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 领悟课文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始得西山宴游记》;2. 相关资料:关于西山的相关介绍;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游褒禅山记》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关键词语和句式;(2)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西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合作交流:(1)让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写一篇短文;(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6.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2)提出课后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始得西山宴游记》与《游褒禅山记》的异同,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和风格。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西山的作品,如诗词、散文等,进一步了解西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5a0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f.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学生对课文中的哲理思想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2. 相关参考资料;3. 写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反思。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教师推荐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风格相近的其他文章,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2)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
2. 文化背景了解:(1)教师介绍古代文人对西山等自然景观的评价和描绘;(2)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c472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4.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景物。
(2)学会文言文断句,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情感表达。
(2)学会对比分析,将《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其他山水游记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体会作者对山水之景的喜爱,理解其通过山水抒发内心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景物。
2.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情感表达,体会其独特之处。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2. 对比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其他山水游记的异同,体会其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相关山水游记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和文学成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和作者柳宗元。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西山之景的喜爱。
4. 学生合作探讨,对比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其他山水游记的异同,体会其独特之处。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能够“宴游”于西山,探讨其内心情感。
6. 学生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总结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景物。
9. 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柳宗元的其他山水游记,加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景物。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能够对比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其他山水游记的异同,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07b2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5.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章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成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章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文中重要词汇和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2. 教学难点: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理解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其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成语。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举例讲解文中重要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5. 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2. 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成语,写一篇小作文。
3. 深入研读柳宗元的其他山水游记作品,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中重要词汇和成语的使用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及对柳宗元山水游记文风的欣赏能力。
4. 学生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关爱意识及保护措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柳宗元的其他山水游记作品,帮助学生把握其文风特点。
初中《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初中《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6cb0b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1.png)
初中《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一、教材简介《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游记之一,作者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兼政治家,被誉为文学骑士的徐渭。
该篇游记语言简略,情趣幽默,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在西山游玩的情景,是一篇充满着诙谐幽默、讽刺昭示的优秀古文阅读材料。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和作者;2.熟悉文中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3.了解明代文学的传统和特点。
2.能力目标1.能准确阅读文中的语言细节和寓意;2.能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3.能感知并欣赏古文的特点和风韵。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约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描写和表达;2.掌握文学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的语言细节和文化内涵;2.理解古代人物和风俗文化。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作者和文学特点,并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2.讨论法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文章中的寓意和情节,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深度和难度。
3.阅读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每个段落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在开展《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前,老师介绍该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和流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阅读细节讲解老师简要讲解文中每一个需要重点讲解的段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细节,例如:文章开头“既乘厮马,而就之茂林”这句话,老师需讲解“厮马”的意思和承接成分的相关知识点。
3.语言表达讲解老师在讲解文中描写细节的同时,要对文中运用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例如:恣乐而听之,感其于心,是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出对音乐的强烈感受和描写。
4.文化内涵解读通过作者对文中描述的风俗和人物生活场景的表述,让学生了解元明两代的文化特点,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e038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5.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
(2)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学会通过注释、字典等工具书,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领会文章所传达的“物我相融”的哲学思想。
(3)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词义的古今变化、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 理解并把握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注释、字典等工具书,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描绘手法、结构布局等。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领会文章所传达的哲学思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作业中课文背诵、课后练习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验成绩: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d3e67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9.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言文内容。
(2)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对文中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查阅注释,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解读文本内容。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2. 列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中“宴游”活动的感受。
4.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例,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知识,解析文本内容。
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
![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7a76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7.png)
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作者及文本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本分析与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山之行的喜悦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情感,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及作者柳宗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标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重点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5. 实践演练: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翻译文中关键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熟读并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名句,分析其意境与哲理。
2. 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名句的美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句背后的意义。
七、课堂活动设计1. 活动一: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 河大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 河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b45957bceb19e8b9f6ba31.png)
【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被贬永州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柳宗元,他的文风没有其他三人的大气磅礴,却有如泉的细致和悠长,情亦然也。
而贬官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却又令人无奈的现象。
说令人无奈,是因为数不胜数有才华的人杰,就此被一道道无情的圣旨所埋没。
又说它有趣,乃是因为一个文人在贬官期间所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他“居庙堂之高”所获得的要多得多。
柳公十年永州,便有了《永州八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补充。
三、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始得、宴游始得:才得到、才能够、才获得宴游:安逸、闲适地游玩四、整体感知(生齐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心境是如何变化的?是什么在起作用?作者的心境变化:由恒惴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是西山在起作用记两次所游,有何不同?游诸山游西山宴游过程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枕以卧,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情恒惴栗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五、重点研读(指名生读)1、西山有何独特之处能令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
)用来比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西山的高俊峭拔。
2、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自由读)(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并讨论回答)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
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31777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e.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文本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音韵美。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中的案例,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自然景观有关的诗文,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文本,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
5. 案例分析:分析文中的案例,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相关的练习。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d4569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3.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独特的表达技巧描绘西山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学素养;(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西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2. 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3.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独特的表达技巧描绘西山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含蓄、深刻的句子;2. 分析作者运用独特的表达技巧描绘西山的美景;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及作者柳宗元;(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魅力;(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3)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描绘西山美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西山美景;(2)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教学目标;(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任务,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2. 整理课文中的生僻字词,查字典掌握其含义;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西山美景的短文;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5229d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9.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翻译。
3.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3. 写作练习的指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解答其他组的疑问。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写作练习:(1)以课文为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3. 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理解课文。
3.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a457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0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3)能够解读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山水,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 《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关键句子的翻译与解析;3. 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2. 文中寓意和哲理的解读;3. 文中生动描绘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问题互相讨论;3.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中的生僻字词、关键句子、修辞手法等;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中的寓意和哲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素材,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2. 收集与西山相关的诗词或故事,下节课分享;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鉴赏能力;3. 利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句子为例,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设计】《始得西山宴游记》(河大版)
![【教学设计】《始得西山宴游记》(河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03fd5fa8956bec0875e31d.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 本课时编写:碧阳初级中学舒晓燕《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能够领会到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1、关于作者及写作风格2、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新课: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导课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3、关于《永州八记》4、关于“记”二、朗读指导1、易读错停顿的句子:2、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
三、自译课文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一生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则做好记号,全班交流时提出。
四、字词积累(具体见课件)1、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3、通假字4、词类活用5、文言句式五、分析课文1、请根据文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段):概述被贬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自以为游遍了永州,却不知还有一个“怪特”的西山。
第二部分(2段):特写游西山的经过。
第一层(从“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始指异之”):写偶识西山的欣喜。
第二层(从“遂命仆过湘江”到“穷山之高而止”):写登山的经过。
第三层(从“攀援而登”到“不知其所穷”):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之阔大。
第四层(从“引觞满酌”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写宴饮之乐。
第五层(从‘心凝形释”到最后):抒发感受。
2、根据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尽量用原句回答)(1)作者游西山的时间及起因是什么?(2)哪些语句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3)西山的美景让作者有怎样的独特感受?3、西山的形势高峻?4、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样感情?讨论并归纳: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六、欣赏品味:(见课件)本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或叙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a5cba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d.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宴游”、“西山”、“始得”等。
(3)掌握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运用想象力,描绘课文中的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3)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2)描绘课文中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始得”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切入点,如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等。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讲解课文:(1)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
(2)解释文言文中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5. 描绘景象:(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课文中的西山景象。
(2)分享描绘成果,互相欣赏,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2. 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da056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0.png)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如何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山水游记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讨论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5 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写一篇简短的山水游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4.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山的美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问题导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6.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氛围。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
![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618af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b.png)
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经典诗句。
(2)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经历,理解作者对西山之行的感受和体验。
(3)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文的韵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炼观点,锻炼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
(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内容和结构。
(2)掌握文中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感受作者对西山之行的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文中抒发情感的句子翻译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提问:“始得西山”意味着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划出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句子,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分享各自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3)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名山大川的体验。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乐观人生态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经典诗句。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名山大川的体验文章。
3. 深入研究文中某一表达方式,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4c2a7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3.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5
柳宗元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意图
2、概写与特写相结合的写法
3、采用比照和映衬的手法描写景物
安排:两
第一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柳州”。
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是———“永州八记”⑴《始得西山宴游记》⑵《钴姆潭记》⑶《钴姆潭西小丘记》⑷《小石潭记》⑸《袁家渴记》⑹《石渠记》⑺《石涧记》⑻《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
今天将要学到的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开始,这八记是一组文章,是一个整体,首尾呼应,它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所作。
柳宗元因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司马是个闲职,没有具体事务,柳宗元心中抑郁,故写了永州八记,反映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二、由学生朗读文章,自己翻译。
三、对照翻译,就艰难字词进行解释。
第二
课文写法研讨
一、文章题目
“始得”定下了全文叙事基调,同时表露了第一次游赏的欣喜。
二、翻译课文注意以下词语
“恒惴栗”中的“恒”,经常之意,我经常感到恐惧不安。
“梦亦同趣”这“趣”旨趣。
“意有所极”之“意”是想的意思。
“皆我有也”都被我游历领略了。
“因坐法华西亭”之“因”于是之意。
“始指异之”之“异”是以┅┅为奇,觉得不同一般。
“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似的。
三、内容点拨
1、第一段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和第二段的“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同是写游,但情状迥异,为什么?
开头的概写是漫不经心,后者表现了作者“指异之”的西山对作者的巨大吸引力。
2、结构层次
第一段:
A、第一句为一层:写获罪谪居的心态
B、第二句“无远不到”第二层:漫游无目的
C、“到则┅┅而归”第三层:游赏的随意性
最后一句才点明白以概写来衬托西山的描写。
第二段是特写,步步紧逼法
坐法华西亭→过湘江→缘染溪→斫→斫榛莽→焚茅茷
俯视: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万化冥合。
附板书:
↑顶峰↓
╱俯视
焚茅茷↓
↑岈然洼然
╱↓
斫榛莽若垤若穴
↑↓
╱尺寸千里
缘染溪↓
↑四望如一
╱↓
过湘江心凝形释
↑↓
╱万化冥合
坐西亭
↑
↗游赏的随意性╱↑
获罪谪居(铺垫)(特写)
↘漫游的无目的性
↑
(概写)
本文的个性特征:
1、概写特写相结合(见上面板书设计);
2、比照与映衬
文章开始表明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山水之乐也是悲伤情调,作者对游山的描写也多从比照和映衬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未得西山时漫漫而游,反衬一识西山的惊喜,写万物的渺小,更显西山之“特立”。
3、寄情于景、托物寓志
叙事写景都饱含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的寂寞惆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的孤寂、疏放性格的表现。
写西山的傲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
其实柳宗元所写的“西山”乃一般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而已,在山水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无人赏识如同士子怀才不遇。
主题:
本文采用由抑到扬的方法来写,通过对西山的特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的苦闷心情以及自己的傲世情怀。
最后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