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的兼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到胡明扬再到 高玉,都认为现代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西 方印欧语言的影响。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品中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了“欧化”的 “烙印”:
沉重的身影,扎根在大街两旁, 一簇一簇,象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独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臧克家《难民》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 草的茎叶的欢喜。
(二)词法特点兼类。兼类词必须具备两类 或多类词的主要语法特点和功能,在不同 的环境中,它可以有不同的语法特点(简 单地说,即必须是同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
例:翻译
1、翻译文章、正在翻译 2、两个翻译、请来翻译
例中两种用法的“翻译”语音相同,词 义相关,可以确认为是一个词。其中, “翻译1”具有动词的主要功能,“翻译2” 具有名词的主要功能,所以说“翻译”是 兼类词。
这些词后面能带宾语,具有动词的语法特性; 而在另一语境中能受其它名词,量词的修饰,具 有名词的语法性质。
(1)代表 A.代表们参加了此次会议。 B.我代表我们班参加了这次演讲比赛。
(2)通知 A.学校刚下发了一份通知。 B.老师通知我们去开会
其中A句里的为名词,B句里的为动词。
(二)兼名,形的:科学,标准,经济,道德, 困难,理想等。
虽然词的方言意义和用法进入普通话而 导致词的兼类不是现代汉语词的兼类现象的 主要成因,但对上述现象的准确认识,显然 有助于我们辩证地处理错综复杂的现代汉语 词类问题。
(四)词类活用导致词的兼类
在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两 种与词类有关而本质不同的语法现象,一 般的语法教材或专著在论述其中的一个问 题时必然要牵扯出另外 一个作一番辨析,惟 恐把它们混为一谈。
汉语没有相应的形态,所以翻译过来的动作
名词在汉语中尽管有名词的功能却和动词在形式 上毫无区别,这就成了问题。西方语言的语法和 汉语语法有不少共同之点,所以必须承认欧化语 法的特点,但是这一类欧化语法现象已经成为现 代汉语书面语语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就不得 不把这一类现代语法现象纳入现代汉语的语法体 系中,而这正是一个难题。胡明阳先生的《词类 问题考察》中,明确指出了现代汉语词的兼类现 象的又一成因——吸收欧化语法。
另一方面是一部分词在普通话和方言中 都使用,但方言词义和普通话词义“表现为 交叉关系”。
如“光鲜”的普通话义项是“光彩、整洁漂 亮(衣着鲜艳)”,是形容词,方言义项是 “光彩、光荣(总得把事情办得光鲜体面一 点儿)”,也是形容词;而有些词的语法功 能在方言和普通话中是不一致的,这就产生 了词的兼类现象。
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先后派生出了“光滑、平 滑(地板擦得挺光)”,“净、尽(钱花光了,一 扫而光)”这两个义项是形容词;还派生出“没有 衣物遮盖露出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光着脖子)” 这个义项,是动词;
还派生出“只、仅(光动嘴,不动手)”这个 义项,是副词。正是由于词义的多次派生,才使 “光”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典型的兼有名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四种语法功能的兼类词。
主要内容:
一、词的兼类现象(定义) 二、词的兼类产生的原因 三、词的兼类分类标准 四、词的兼类的具体分析(举例) 五、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 六、总结
一、词的兼类(定义)
(一)、词的兼类 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不是同时)经 常具备(不是临时)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法 功能的词。
词的分类是以全体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类; 归类是以个别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性。从分 类的角度看,各类词都有自己的特征,类与类之间的 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看,有的词经常具备两 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征,且词义有联系,这 就是词的兼类。
这里需 要重点强调的是“规范”由单类词演变 为兼类词,既是词义丰富(由单义词演变为多义 词)的结果,同时又是词类活用的结果。因为从 名词“规范”派生出形容词“规范”和动词“规 范”实质上分两步,第一步是是“名词活用为形 容词”,第二步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两 种词类活用方式既是古代汉语常见的语法现象又 是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语用手段。
但是,要强调的是:“我们认为兼类词 都是多义词”,并不认为多义词都必然是兼 类词。 例如:凝聚。 ⑴本义是: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 例:荷叶上凝聚着晶莹的露珠。 ⑵派生义是:聚集、积聚。 例:这部作品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
“凝聚”在这两个义项上都是动词,一 个词在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新义,是否就 增加了新的句法功能,这要放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里考察。
(三)普通话吸收词的方言用法导致词的兼类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语汇以北 方方言语汇为基础和主要来源,同时还从其他方 言里吸收所需要的富有表现力的语汇,从而使共 同语语汇和方言语汇在语义和用法上出现了相对 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是普通话从词形到词义、用 法整体吸收某些方言语汇。如单义词“光火”:< 方>发怒;恼怒”;多义词“搅合”:<方>①混 合;搀杂(惊奇和喜悦的心情搅和在一起)②扰 乱(事情让他搅和糟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花钱/一朵花”中的 “花”
此外,如果不同场合使用的几个词在词 义上原本有一定的关联,但在现代汉语中 已失去联系,也不宜看作兼类,应该视为 同音词。例如:
(1)一把刀。(刀:名词,刃口锋利的工 具。) (2)一刀纸。(刀:量词,一刀指一百张。)
例中的两个“刀”在历史上是同源的,但 是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了, 应该看作是两个词。
(四)兼类词分属于不同词类,意义必须 具有稳定性,有的词可能是临时具有别 类词的功能,只能是一种活用现象,不 属于词的兼类。例如:
(1)真是运气了你! (运气:名词活用作动词)
(2)要是我在这次战斗中光荣了…… (光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四、兼类词的主要类型
(一)兼动,名的:建议,决定,领导,工作,代表,指 示,通知,总结等。
但是,经过过观察大量的现代汉语的兼 类词,我们不得不承认词类活用和词的兼 类这两种语法现象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密 切的联系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天然鸿沟。
如:规范
在现代汉语中的本义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 的标准(语音规范,道德规范)”,是名词。
在此义基础上派生出“合乎规范(这项标准制 定得很规范)”,“使合乎规范(用新的社会道 德来规范人们)"两层意思,分别是形容词和动词。
二、兼类词产生的原因
(一)词义派生导致一词多义从而产生兼类 问题
对现在汉语而言,词的多义现象或多义词正是 词的兼类或兼类词这种语法现象存在的语义基础。 一个单义词,通过派生的方式(包括引申和比喻 等多种具体方式)扩张为多义词,是语言的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运用有限的词语表达 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的途径。
在西方语言中这种场合都使用从动词和 形容词派生的名词。汉语没有这类派生形 态,仍然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前面所说,在英语里,动词“展览” 是exhibit,,名词是exhibition,名词形式是在 动词形式的基础上加后缀“ion”派生而来, 不存在辨析的难题。
但在汉语里,我们要说“展览”是动词 还是名词,只能依靠“展览绘画”、“绘 画展览”这样具体的语言环境“入句辨 品”,否则只能是“离句无品”。
总之,词义的派生是词的语法功能增加 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增加 (即词的兼类)必然以词义的派生(即一词 多义)为前提(即语义基础)。
(二)吸收欧化语法导致兼类现象
胡明扬先生在论述兼类现象的复杂性和 兼类问题的处理意见时说:“长期解决不了 的兼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欧化语法带来的一个 问题。.......大量的双音节动词兼名词是受了 翻译作品的影响,这一点吕叔湘和王力先生 都早就明确地指出过。在西方语言中,如在 英语中,相应的兼类词大多有动词和由动词 转来的名词两种形式,如build 和 building,educate和education等等,当然, 也有少数是动名同形的,如work,excuse等 等。
三、兼类词的分类标准
(一)兼属的两类或几类词必须读音相同, 这是兼类词最基本的特征。否则是多音词, 不属于兼类。
例如:1、这条路很长。 (cháng)
2、小树都长起来了。(zhǎng)
例1、2中的“长”虽然词形相同,而且分属 形容词和动词,但因为读音不同,所以不属 于同一个词,只是多音字现象,而不是词的 兼类或者活用现象。
由此可见,现代汉语在萌芽期和发展期因深受 西方语言影响而在词类问题上产生了两个重要 “成果”:
一是使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的特点更趋复杂化。 比如“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类属(是名物 化,还是动名词,还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或是动 词的本用);
二是部分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法功 能的增加。正如郭伏良指出的:像“端正、丰富、 密切、孤立、健全、壮大、明确、粉碎、活跃、 严肃、纯洁”等词,在《国语辞典》中都还只有 形容词义项,也就是单纯的形容词,而从20世纪 五六十年代起则常被用作动词,绝大多数在《现 代汉语词典》中增加了使动义项,也就是演变成 了形动兼类词。
(2)困难 A.这道题真的很困难,我们花了一下午都没 搞定。 B.我们要努力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这里,A句中为形容词,B句中为名词。
尽管我们“对每个词义是如何引申的,多项词 义之间确凿而又具体的关系如何,不可能都是一 目了然的。.......期间的过程难于找到可靠地资料 作为证据,也是不易具体回答的”,但“本义和 引申义之间必有联系,这点仍是不能否定的”。
例如:
光:
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它的本义 是“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照耀在物体上,使眼 睛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是名词。
这些词可受“不”和“很”的修饰(“不科 学”,“不道德”),又不能带宾语,因此它 们具备形容词的语法特性;此外,它们还能直 接做名词的定语,又能直接受其它名词或量词 的修饰(“生物科学”“一种理想”),所以 它们也具备名词的语法特性。
(1)标准 A.他的发音很不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兼属的两类或几类词虽然词性不同, 但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其相关性 应该较为明显。如果意义不相关,则属于 同形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不能看作是兼 类词。
例:(1)我今天参加了一个会。
( (2)中“会”是动词,它们虽同音,但从 意义或历史上看,二者毫无关系,应看作 不同的两个词,而不能看作词的兼类。
又如:
我们姐弟几个在家中的自由度非常之大, 父亲从来不虎着脸管教我们,连我们学习 成绩好啊坏的他都不管。
——舒乙《父亲叫老舍,我叫舒乙》
“虎”在现代汉语中有三个义项:
一是指“哺乳动物...”,这是本义; 二是“比喻勇猛威武”,这是比喻义; 三是“露出凶相”。
上述三个义项中,一、二是普通话义项, 是名词。上面例句中的“虎着脸”的“虎” 正是方言义“露出凶相”。由于“虎”的 方言义进入普通话,从而导致在现代汉语 中“虎”成为一个典型的,常用的名、动 兼类词。
——陆蠡《求绿记》
你的蓬勃是风景中日益明亮的心跳, 于我的胸腔繁衍亘久不衰的活力。 ....... 你的明眸启迪过多少创造者的攀登, 你的色彩镀亮过多少奉献者的格言。
—— 赵颖艳《与青春对话》
按汉语传统的语法观念,“凄凉”、 “欢喜”、“蓬勃”、“攀登”这样的形 容词和动词是不能充当名词性偏正短语 (即定中短语)的中心语的,而以上三例 中“一个大的凄凉”、“绿洲的欢喜”、 “你的蓬勃”、“创造者的攀登”跟语言 学家争鸣数十年而意见不一的“这本书的 出版、他的不来、她的纯真、我心头无限 的怅惘”这类用法,明显受西方语言的影 响,有的是刻意模仿西方语言的结构。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种现象又有明 显增加。
如“潇洒、清洁、方便、规范、完善、 严明、涣散、富裕、松懈、清醒、浪漫、突 出、健美、合理、健康、持平”等形容词都 有了动词用法,这些词有的已经在《现代汉 语词典》修订本中增加了使动义项,有的词 的使动用法,虽然还未在《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中单独立项,但已在正规出版物和口 语实际中普遍使用,这说明“欧化”对现代 汉语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只是由于我们已 司空见惯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