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梳理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哲学与生活必背考点精简版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哲学与生活必背考点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e9c1d8f12d2af90242e6eb.png)
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理
方法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高昂的精神的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要求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关键
次要矛盾居于被支配地位,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要求树立创新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辩证法的革命与批判精神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突破成规;注重研究新情况,推陈出新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理
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于,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要求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或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主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要求着重把握主要方面,抓主流
次要方面居于被支配地位,影响事物的性质,
要求分清主流与支流,不可忽视支流。(或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487c6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e.png)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与哲学1、起源: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
2、本义:爱智慧、追求智慧,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3、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世界观与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即关于世界是什么(本原)?是怎么样(状态)?2、方法论:用世界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即我们该怎么办?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
2、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一一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对此不同回答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2、为什么?(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也决定着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本原,夸大人的意志、精神的作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鬼神、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2021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提纲
![2021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faab85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1.png)
2021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提纲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法律是普遍的。
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其内在规律。
不规则的物质运动并不存在,不规则的世界令人难以置信。
人们可以理解和使用法律(★★)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法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法制宜,因法制宜,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尊重法律,依法办事(★★★) (1)法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守法律,不违法。
(2)如果我们按照客观规律行事,我们就能意识到规律对我们的意义。
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此时,人们往往更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和人脑功能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理基础: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功能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意识的作用(★★) 人们可以积极地理解世界: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意识的选择性。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复习汇编(精品)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复习汇编(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03f460e6f1aff00bfd51e07.png)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复习汇编(精品)哲学第一单元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基本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重点掌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
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四,不彻底性,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4.唯物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感觉、意识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灵)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历史意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唯物论部分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3.世界物质性原理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意义5.意识的特点、意识能动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7.规律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8.规律具有可知性和可利用性,即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69a7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6.png)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1.《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篇1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考试大纲对本专题的考点要求: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五、把握思维的奥妙六、求索真理的历程1. 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 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① 意识的起源② 意识的生理基础③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①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②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①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① 实践的概念② 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① 真理的客观性② 真理的具体性③ 真理的条件性④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① 认识的反复性② 认识的无限性重要知识点分析: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只有完整地理解它,才能正确理解其他地哲学概念和哲学原理。
3、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 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
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征。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1c141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e.png)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高考政治知识点: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3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3](https://img.taocdn.com/s3/m/1d473d60c77da26924c5b065.png)
2021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查找社会的真谛1.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最要紧、最全然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进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进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进展。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进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进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进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差不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进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状的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差不多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进展规律的发觉,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社会历史进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进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进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进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差不多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差不多矛盾的解决要紧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进展的直截了当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差不多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进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进展。
改革的全然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进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进展。
改革是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⑴原理: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梳理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dedfd0d4d8d15abf234e29.png)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梳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㈠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作用)⑴从哲学的本义看: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从哲学的作用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⑶从哲学的任务看: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㈡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在世界观的指导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⑴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大致可概括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⑵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高中 《生活与哲学》知识总结
![高中 《生活与哲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d63e5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e.png)
《生活与哲学》知识总结(特别提示:在做问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取舍,不能一味照搬答案。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略)(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的唯物论关键词:物质、运动、规律、意识▲(辩证)唯物论有四个观: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
辩证的唯物论正确地回答了世界“是什么”,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辩证)唯物论所包含的哲理有:①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⑤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⑦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⑧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原理:特指世界观,方法论只是为这个原理作出的方法选择。
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也把方法论与哲学原理同时答出来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2021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精细复习总结
![2021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精细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15c2015022aaea988f0f87.png)
2021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精细复习总结(附带高考真题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77320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4.png)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总论:1、2、3课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第一部分:总论(1、2、3课)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揭示的是整个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要了解前两者的局限性)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要明白两者的区别)(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必考重点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必考重点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bbfa530242a8956aece444.png)
范文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必考重点复1/ 9习提纲(全册完整版)2021 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必考重点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考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3/ 9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点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考点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P12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必考重点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必考重点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7fccaaba1aa8114531d954.png)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必考重点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考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考点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P1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梳理一、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观的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零散的、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哲学的两大阵营: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②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①可知论:思维能认识存在②不可知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万物皆备于我;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代表观点:理生万物;上帝创造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五、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哲学与时代精神(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经典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能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使人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同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2.“认识反作用实践”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方法论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有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1〗: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内容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2〗: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4.“辩证否定观”原理〖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的环节,它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并创造条件使事物向有利方向转化。
2.“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同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3.“矛盾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三种表现。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