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精精排版共96页)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案

专题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经典例题剖析下图表示限制酶切割某DNA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A .CTTAAG ,切点在C 和T 之间B .CTTAAG ,切点在G 和A 之间C .GAATTC ,切点在G 和A 之间D .CTTAAC ,切点在C 和T 之间【解析】 由图不难看出该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是GAATTC ,切点是G 与A 之间。

答案C 基础试题训练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 连接酶B.噬菌体、质粒、DNA 连接酶C.DNA 限制酶、RNA 连接酶、质粒D.DNA 限制酶、DNA 连接酶、质粒 2.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A .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 .具有标记基因 D .它是环状DNA 3.下列四条DNA 分子,彼此间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 ( )① ② ③ ④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A .①③⑤⑦B .①④⑥C .①③⑥⑦D .②③⑥⑦ 5.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DNA 连接酶将黏性未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B .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C .目的基因须由载体导入受体细胞D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内切酶 6.实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性内切酶。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 子中的GAATTC 顺序,切点在G 和A 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A .高效性 B.专一性C .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7.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A . 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T A G G C C A T T A C CG G T AB. 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C. 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8.下列属于基因运载体所必须具有的条件是(多选) ( )A、具有某些标志基因B、具有环状的DNA分子C、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D、具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9.下列哪些可作为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多选) ( ) A.大肠杆菌B.质粒C.动物病毒D.线粒体10.在重组DNA技术中,不常用到的酶是A、限制性内切酶B、DNA聚合酶C、DNA连接酶D、反转录酶11.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末端为A、平头末端B、3突出末端C、5突出末端D、粘性末端12.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是A、细菌的染色体DNAB、细菌染色体外的DNAC、病毒染色体DNAD、噬菌体DNA13.(2006深圳一模考题)研究人员想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大纲:1. 课程概述:- 介绍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 引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单元一:遗传与进化-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

- 探索遗传与进化的关系,了解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原理。

- 进行相关实验,如基因型和表型的分析、基因突变的模拟等。

3. 单元二:生物技术与实践- 介绍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 学习常用的生物技术方法,如PCR、基因克隆等。

- 进行实验,如DNA提取、基因转染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单元三: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如生态位、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

- 探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

-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解决方案。

5. 单元四:人体免疫与疾病防控- 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探索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 学习疾病防控的措施,如疫苗接种、卫生习惯等。

6. 教学方法和评估:-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小组讨论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提高合作和研究能力。

- 通过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的教材。

-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支持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索。

-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生物现象和实验过程。

教案实施:1. 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教科书、参考书籍、实验设备和多媒体资源等。

3. 教学过程组织:根据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活动。

4. 学生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料、作业和实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高三生物选修三教案

高三生物选修三教案

高三生物选修三教案高三生物选修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辨别植物细胞的结构。

三、教法学法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

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

从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结构呢?引发学生思考。

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

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基本形式。

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

在学生大致了解制片基本的一些知识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观察老师制片,以及选择一两名学生跟随着操作,同时,随时依据所提出的问题,适时的停顿,一一对疑惑加以解决。

所提问题依次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⑥吸引染液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始自主来制作临时装片,对于刚学习的方法加以及时巩固,老师则在其中不断巡视加以指导纠正。

高三选修三生物教案范本

高三选修三生物教案范本

高三选修三生物教案范本任光阴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完毕。

回忆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我们感慨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历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选修三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选修三生物教案11.解读:(1)考察载体:遗传图解或遗传系谱。

在高考中遗传系谱的考察形式较为常见。

(2)考察要点:考察显隐性状的判断、基因型的推断、概率分析^p 等常规遗传学问题。

(3)根本思路:在掌握根本遗传规律的根底上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进展推理、计算。

2.特点:信息简洁,考察内容逻辑性强,考虑量大,区分度高。

3.考察才能:观察、分析^p 、推理、计算才能。

(2022•江苏高考)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

以往研究说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

请答复以下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p 。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Ⅱ-5与Ⅱ-6结婚,那么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那么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模板作为一名生物学老师,你必须知道如何写一份高中生物教案,这将对你的教学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来写一篇高中生物教案吧。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引入新课: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三)、问题讨论: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高中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全套教案

高中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全套教案

专题1基因工程本专题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4.简述蛋白质工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 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 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能力方面1.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2.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3.通过讨论、进展追踪等活动,提高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专题综述报告的能力。

基因工程属于生物科技前沿的内容,这一专题的教学,首先要考虑基础性。

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培养专家,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着力点应瞄准对学生的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上。

忽视了这一点,而一味追求知识的深和透,就会本末倒置,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专题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升。

违背了渐进性,易使学生认为“基因工程难学”而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望而却步。

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生活阅历,尽量紧密联系必修课中的基础知识,一步步引领学生登上这一科技前沿的舞台,学生们才会心驰神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学习本专题内容时,不能忽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的动力,要利用国际上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奋发图强的紧迫感;利用国内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专题的内容由题图、《科技探索之路》和四节内容构成。

题图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意境。

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发现和随后的技术创新孕育了基因工程。

在复制的DNA双螺旋结构上展示的转基因工程菌、牛、羊、鱼、番茄、甜椒、牵牛等,代表了基因工程在三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

在上述画面的基础上,点出基因工程的主题:“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高中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第一节课: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分类:种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生物进化等。

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小组讨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 设计小调查,调查当地生物多样性状况并汇总报告。

作业:1. 完成课堂作业:回答问题“生物多样性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2. 阅读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报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二节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人类活动、环境破坏等。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保护区建设、法律保护、宣传教育等。

3. 生物多样性管理:物种保护、栖息地恢复等。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2. 观看相关案例视频,了解保护区管理和物种保护的实施方法。

3. 分组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包括如何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

作业:1. 完成课堂作业:设计一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并陈述理由。

2. 阅读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展示。

第三节课: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培养学生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能力。

教学内容:1. 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自然保护区建设、物种保护计划等。

2. 学生自发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保护区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新进展。

3. 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活动。

作业:1. 整理课堂学习笔记,准备期末考试。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完整版)⾼中⽣物选修3教案第⼀章基因⼯程⼀.基本⼯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分布:原核⽣物2.作⽤:⼀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进⾏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酯键断开。

3.作⽤结果:产⽣黏性末端或平末端(⼆)DNA连接酶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肠杆菌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作⽤:将DNA连接起来(三)基因进⼊受体细胞的载体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2)可⾃我复制或整合到染⾊体DNA中进⾏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物、动植物病毒、质粒质粒:双链环状DNA分⼦,最常⽤,要⼈⼯改造⼆。

基本操作程序(⼀)⽬的基因的获取1.⽬的基因:编码蛋⽩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的因⼦2.获取⽅法(1)从基因⽂库中获取**基因组⽂库,部分基因⽂库(2)利⽤PCR技术扩增⽬的基因(3)化学⽅法直接⼈⼯合成:基因⼩,核苷酸序列已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步骤)1.⽬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代(2)表达和发挥作⽤2.结构:启动⼦、⽬的基因、终⽌⼦、标记基因、复制原点**启动⼦: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终⽌⼦: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停⽌;**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的基因。

(三)将⽬的基因导⼊受体细胞1.转化:⽬的基因进⼊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2.将⽬的基因导⼊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3)花粉管通道法3.将⽬的基因导⼊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4.将⽬的基因导⼊微⽣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平的检测(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了⽬的基因:DNA分⼦杂交技术(2)检测⽬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杂交技术(3)检测⽬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2.个体⽣物学⽔平的鉴定:接种实验三.基因⼯程的应⽤1.动物、植物基因⼯程的成果(1)植物:提⾼抗逆性、改良品质、⽣产药物;(2)动物:品种改良、建⽴⽣物反应器、器官移植;2.基因⼯程药物:细胞因⼦、抗体、疫苗、激素;3.基因治疗(1)概念:(2)⽅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四.蛋⽩质⼯程的崛起1.理论推测,⼈⼯合成2.基因⼯程,蛋⽩合成(⾃然界没有的蛋⽩质)第⼆章细胞⼯程⼀.细胞⼯程1.原理和⽅法:细胞⽣物学和分⼦⽣物学2.操作⽔平:细胞⽔平或细胞器⽔平3.⽬的:按照⼈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4.分类:植物细胞⼯程和动物细胞⼯程⼆.植物细胞⼯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条件(1)材料:离体(2)培养基:营养激素(3)外界条件:⽆菌等3.过程:离体组织器官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不同种杂种细胞植物体2.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3.过程(1)制备原⽣质体⽅法①酶解法②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③结果:获得原⽣质体(2)诱导原⽣质体融合①⽅法:a物理法离⼼、振动、电激b化学法:聚⼄⼆醇(PEG)②标志:杂种细胞再⽣出细胞壁③结果:形成杂种细胞(3)杂种细胞的筛选:AA BB AB AB(4)植物组织培养:杂种细胞杂种植株4.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殖⽅式:⽆性⽣殖变异类型:染⾊体数⽬变异(三)实际应⽤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微型繁殖:植物组织培养(2)作物脱毒:茎尖组织培养(3)⼈⼯种⼦:胚状体、芽+ ⼈⼯薄膜**可加⼊固氮菌、抗⽣素、除草剂等有利于⽣长和提⾼产量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单倍体育种(2)突变体的利⽤3.细胞产物的⼯产化⽣产(1)细胞产物种类蛋⽩质、糖类、药物、⾹料、⽣物碱(2)⼀般为愈伤组织时期第⼆课时三.动物细胞⼯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细胞株取材处理单个细胞培养细胞悬浮10代细胞原代培养1.取材:胚胎细胞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2.处理:剪碎、胰蛋⽩酶或胶原蛋⽩酶3.培养:(1)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合成培养基(2)条件①⽆菌⽆毒环境(灭菌抗⽣素更换)②营养:、、维⽣素、动物的⾎清、⾎浆③温度PH:36.5+/-0.5 7.2~7.4④⽓体环境:O2代谢所必需;CO2维持培养液PH4.原代培养:细胞贴壁、接触抑制、冷冻保存(1~10代)5.传代培养:①酶处理、分装;②细胞株:10~50代,正常③细胞系:50代以后,有癌变特点6.应⽤:⽪肤移植、⽣产蛋⽩质制品、有毒物质的检测、研究四.动物细胞核移植和克隆动物1.概念:核移植重组胚胎个体2.原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分类: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4.过程:见课本5.应⽤与存在的问题(1)畜牧业、保护濒危物种、医药卫⽣、治疗疾病、器官移植(2)问题:成功率低健康问题⾷品安全问题五.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3.⽅法(1)物理法(2)化学法(3)⽣物法:灭活的病毒4.意义:5.⽤途:制备单克隆抗体六.单克隆抗体1.概念:化学性质单⼀,特异性强的抗体2.制备过程(1)免疫动物:注⼊特定抗原(2)细胞融合:灭活病毒(3)筛选杂交瘤细胞①⽤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②抗体—抗原杂交检测出能产⽣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产并提纯单克隆抗体①体内:动物腹腔②体外:液体培养基3.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能⼤量制备应⽤:(1)诊断(2)治疗:⽣物导弹第三章胚胎⼯程⼀.精⼦的发⽣1.场所:睾丸2.时间:初情期⽣殖机能衰退有丝分裂精原细胞3.过程:精原细胞MI MII 精细胞变形精⼦4.变形:细胞核头部⾼尔基体頂体中⼼体尾部线粒体线粒体鞘其他物质原⽣质滴(脱落)**精⼦的⼤⼩与动物体型的⼤⼩⽆关⼆.卵⼦的发⽣1.场所:卵巢输卵管2.时间:胎⼉期初情期3.过程:(1)胎⼉期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卵原细胞复制卵泡形成:初级卵母细胞+ 卵泡细胞(卵巢)卵巢MI(2)初情期排卵次级卵母细胞+ 第⼀极体(输卵管)受精输卵管MII合⼦+ 第⼆极体**卵⼦发⽣过程中MI MII不连续**初级卵母细胞周围形成透明带**卵⼦受精的标志:卵细胞膜与透明带间可观察到两个极体**精卵发⽣的重要区别:胎⼉期卵泡的形成和储备三.受精1.场所:输卵管2.过程:(1)精⼦获能:场所为雌性⽣殖道内(2)卵⼦准备:发育⾄MII中期(3)受精阶段:①精⼦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a頂体反应:释放頂体酶b透明带反应:防⽌多精⼊卵受精(第⼀道屏障)②进⼊卵细胞膜a时间:精⼦⼊卵后b作⽤:防⽌多精⼊卵受精(第⼆道屏障)③原核形成和融合a精⼦头尾分离形成雄原核b受精后MII,排极体,形成雌原核c雄原核与雌原核融合四.胚胎发育(⼀)卵裂 1.受精卵:个体发育的起点2.桑椹胚:之前细胞具有全能性3.囊胚:开始分化内细胞团(个⼤) 滋养层(个⼩)具有囊胚腔***卵裂特点:有丝分裂细胞增多总体积不变或缩⼩***孵化:透明带破裂(⼆)原肠胚(1)内细胞团:外胚层内胚层原肠腔组织器官(2)滋养层:胎盘和胎膜第⼆课时胚胎⼯程⼀.体外受精五.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1.⼩型动物(1)处理: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2)场所:输卵管中冲取卵⼦2.⼤型动物(1)场所:卵巢(2)培养:⼈⼯培养⾄MII中期(⼆)精⼦的采集和获能1.收集精⼦的⽅法(1)假阴道法(2)⼿握法(3)电刺激法2.精⼦获能的⽅法(1)培养法:获能液(2)化学诱导法:肝素或钙离⼦载体A23187溶液+ 化学药物(三)受精:获能溶液或专⽤的受精溶液⼆.胚胎的早期培养1.发育培养液(1)成分:有⽆两素两酸⾎清(2)继续发育检查发育能⼒2.结果:早期胚胎三.胚胎移植的⽣理基础1.发情处理后,供体、受体⽣殖器官的⽣理变化相同2.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可收集3.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免疫排斥反应4.孕育过程中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影响四.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1.对供体、受体的选择和处理(1)选择①供体:遗传性能和⽣产性能优秀②受体:体质和繁殖能⼒正常(2)处理①性激素:同期发情处理②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2. 配种或⼈⼯受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①收集:⼦宫中冲卵②检查:桑椹胚或囊胚③保存:-196℃液氮4.胚胎移植(1)⼿术法(2)⾮⼿术法5.妊娠检查、分娩****优势: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五.胚胎分割1.概念:机械2n移植2.⽣殖⽅式:⽆性⽣殖3.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4.分割时期: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囊胚分割时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性别鉴定和胚胎分割取材部位不同5.意义:提⾼胚胎利⽤率六.胚胎⼲细胞1.来源:早期胚胎细胞和原始性腺2.特性(1)形态:细胞体积⼩、核⼤、核仁明显(2)功能:细胞具有全能性****体外培养只增殖⽽不分化3.应⽤:体外诱导分化治疗疾病⽤于研究。

高三选修三生物教案范本

高三选修三生物教案范本

高三选修三生物教案范本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生物选修三适用年级:高三授课时长:40分钟授课日期:2024年5月XX日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选修三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责任感。

三、学生背景年级:高三先验知识:已学习过生物必修课程,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学习特点:学习压力大,时间紧迫,需要高效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主题一: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进化论的基本原理主题二: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制药主题三:生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理论知识。

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提高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入新课主题。

2. 新课讲解(15分钟)遗传与进化讲解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DNA的结构和功能。

介绍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如自然选择和物种形成。

生物技术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应用。

讨论生物制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生态与环境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实验操作(1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DNA提取实验,加深对遗传物质的认识。

4. 讨论与案例分析(10分钟)分组讨论生物技术在伦理和法律上的争议。

分析一个具体的生态环境破坏案例,讨论其成因和解决方案。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课要点。

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和思考题。

七、评估方式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教科书:《生物选修三》实验材料:DNA提取套件辅助资料:相关案例分析文章、视频资料九、课后反思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生物选修三的内容,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选修三的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模块: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

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生物素养。

此外,学生们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为他们深入学习选修三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点的盲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作用;(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保护措施,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3)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生态平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基本概念;(4)理解遗传与进化原理,掌握基因、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基本知识;(5)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前沿,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价值观;(4)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5)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高中生物选修三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优秀教案主题:生物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生物技术在生产、医疗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3. 探讨生物技术带来的利与弊4. 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范畴2. 生物技术在农业、医疗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生物技术的概念,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授(15分钟)讲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技术的基本认识。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4. 讨论与思考(15分钟)引导学生就生物技术的利与弊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实验设计(20分钟)分组设计生物技术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望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扩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做生物技术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2. 安排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技术的魅力。

评价方式: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实验设计和实践表现3. 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对生物技术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实验活动。

但在知识讲授环节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梳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感谢学生们的配合和努力,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教案Unit 1: EvolutionLesson 1: 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Objectiv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evolu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 Start the lesson with a discussion on what evolution is and why it is important in biology. -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provide examples of how it works in nature. - Watch a video o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by Charles Darwin.- Hav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a group activity where they simulate natural selection in a population of birds with different beak sizes.- Assign homework where students research a specific example of evolution in action and present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Lesson 2: Evidence for EvolutionObjectiv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vidence that support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Discuss the various types of evidence for evolution, including fossil records, comparative anatom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ve students analyze and interpret a series of fossil records to learn about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 specific organism.- Conduct a lab activity where students compare the anatomy of different vertebrate species to identif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ssign homework where students research a specific piece of evidence for evolution and write a brief summary of its importance.Unit 2: Genetics and HeredityLesson 1: Mendelian GeneticsObjectiv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endelian genetics and how traits are inherited.- Introduce the work of Gregor Mendel and his experiments with pea plants.- Discuss the concepts of dominant and recessive traits, Punnett squares, and genetic inheritance patterns.- Conduct a lab activity where students cross different pea plants to predict the outcome of their offspring.- Assign homework where students research a genetic disorder and present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Lesson 2: Non-Mendelian GeneticsObjectiv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non-Mendelian patterns of inheritance and how they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Mendelian genetics.- Discuss non-Mendelian patterns of inheritance, such as incomplete dominance, codominance, and sex-linked traits.- Have students analyze pedigrees to track the inheritance of a specific trait through multiple generations.- Conduct a lab activity where students determine the genotypes of individuals with incomplete dominance by observing their phenotypes.- Assign homework where students research a genetic disorder with a non-Mendelian pattern of inheritance and write a brief summary of its characteristics.Unit 3: Molecular BiologyLesson 1: DNA Structure and ReplicationObjectiv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structure of DNA and how it replicates.- Introduce the structure of DNA, including the double helix and nucleotide composition.- Discuss the process of DNA replication, including the role of enzymes and base pairing rules.- Conduct a lab activity where students build a DNA model and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DNA replication.- Assign homework where students research a genetic disorder caused by a mutation in DNA replication and present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Lesson 2: Protein SynthesisObjectiv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process of protein synthesis and how genes code for specific proteins.- Discuss 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 including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Introduce the roles of mRNA, tRNA, and ribosomes in protein synthesis.- Conduct a lab activity where students transcribe and translate a DNA sequence to determine the resulting protein.- Assign homework where students research a genetic disorder caused by a mutation in protein synthesis and write a brief summary of its effects on the body.These are just a few examples of lesson plans for a high school biology elective course on evolution,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Teachers may modify or expand upon these lessons to suit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their students.。

高中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教版选修3)专题一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的简介教学目标:1.学问方面(1)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看法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相识到科学探讨须要的严谨,激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程序及应用,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实力方面(1)通过对图片、动画等的视察,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视察方法,培育视察实力。

(2)通过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网络信息解决学习中发觉的问题,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实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过程的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获得新知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

教学重点: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程序及应用。

教学难点:1.限制酶和运载体的作用。

2.提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

3.基因工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具体方法:1.以具体事例讲解并描述,学生制作模型,使学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2.搜集资料,采纳思索、分析、想像、推断和辩论等方法,明确基因工程的应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复习导入新课老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索、分析探讨。

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2.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为什么生物界的各种生物间的性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4.生物的性状是怎样表达的?5.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则,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使原来本身没有某一性状的生物而具有某个特定的性状呢?6.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老师举例: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3.人的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整血糖的浓度老师提问:以上几种生物各有其特定的性状,这些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高中生物选修3全部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全部教案

专题3 胚胎工程3.1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一、胚胎工程的建立1、胚胎工程的概念P59理解胚胎工程:操作对象:早期胚胎和配子技术手段: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理论基础: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规律二、精子的发生1、形成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2、形成时期:从初情期开始,直到生殖机能衰退3、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位于曲细精管管壁的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多个初级精母细胞。

第三阶段——圆形的精子细胞变形细胞核→精子头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头部的顶体中心体→精子的尾线粒体→精子尾基部的线粒体鞘膜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4、精子的形态:外形似蝌蚪,包括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不同动物精子的形态相似,大小略有不同。

动物精子的大小与动物的体型大小无关。

三、卵子的发生(1)形成场所:卵子的发生是在卵巢内完成的。

(2)形成时期:性别分化以后(3)形成过程:Ⅰ、胎儿期主要的变化:形成卵泡,在卵巢中储备。

初级卵母细胞的存在形式: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

Ⅱ、初情期后主要的变化: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为成熟的卵子。

首先:初级卵母细胞生长场所——卵巢中结果——形成透明带、卵黄膜其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场所——卵巢结果——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进入输卵管,准备与精子受精。

完成时间——排卵前后。

举例:排卵前如:马、犬;排卵后如:绵羊、牛、猪。

思考:什么是排卵?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场所——输卵管时间——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结果——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和第二极体思考与探讨:问题1:什么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说明卵子已经完成受精。

问题2:一个卵泡中能形成几个成熟的卵子?正常情况下,一个卵泡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卵子。

问题3:刚排出的卵是成熟的卵子吗?它在母体的什么部位与精子受精?刚排出的卵子尚未完全成熟,仅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需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直到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才能与精子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高中生物选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选修3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植物对各种生理条件的适应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对不同生理条件的适应性;
2. 掌握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环境因素的生理机制;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营养的吸收和运输;
2. 植物的气体交换;
3.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2. 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形态,引导学生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 学习:介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运输、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例说明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3.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分析适应性;
4. 总结:总结植物对各种生理条件的适应性及其生理机制;
5. 小结: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6.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植物的适应性和生理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资源:植物生理教材、实验器材
教学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加强学生对植物生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评价其对植物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3全套教案
经典例题剖析
下图表示限制酶切割某DNA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
A .CTTAAG ,切点在C 和T 之间
B .CTTAAG ,切点在G 和A 之间
C .GAATTC ,切点在G 和A 之间
D .CTTAAC ,切点在C 和T 之间
【解析】 由图不难看出该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是GAATTC ,切点是G 与A 之间。

答案C 基础试题训练
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 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 连接酶
C.DNA 限制酶、RNA 连接酶、质粒
D.DNA 限制酶、DNA 连接酶、质粒 2.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
A .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 .具有标记基因 D .它是环状DNA 3.下列四条DNA 分子,彼此间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
A .①③⑤⑦
B .①④⑥
C .①③⑥⑦
D .②③⑥⑦ 5.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DNA 连接酶将黏性未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 .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
C .目的基因须由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内切酶 6.实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性内切酶。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 子中的GAATTC 顺序,切点在G 和A 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
A .高效性 B.专一性
C .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7.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
A . 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T A G G C C A T T A C C
G G T A
B. 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C. 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
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8.下列属于基因运载体所必须具有的条件是(多选) ( )
A、具有某些标志基因
B、具有环状的DNA分子
C、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具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
9.下列哪些可作为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多选) ( ) A.大肠杆菌B.质粒
C.动物病毒D.线粒体
10.在重组DNA技术中,不常用到的酶是
A、限制性内切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反转录酶
11.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末端为
A、平头末端
B、3突出末端
C、5突出末端
D、粘性末端
12.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是
A、细菌的染色体DNA
B、细菌染色体外的DNA
C、病毒染色体DNA
D、噬菌体DNA
13.(2006深圳一模考题)研究人员想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

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任何抗性基因,则筛选获得“工程菌”的培养基中的抗抗生素首先应该
A、仅有链霉素
B、仅有氨苄青霉素
C、同时有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D、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14.(05全国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 解旋酶
B. DNA连接酶
C. 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
创新应用训练
1.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腐烂。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某种促进果实成熟激素的合成,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

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请回答:
(1)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_______。

(2)在培育转基因番茄的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__________ ,基因的“针线”是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运输工具”是_______。

(3)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天津理综)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_G↓GATCC_,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_↓GATC_。

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一个酶Ⅱ的切点。

(1)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2)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3)在DNA 连接酶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为什么?
基础试题训练
1、D
2、D
3、D
4、【解析】 质粒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的DNA 分子,它能“友好”地“借居”在宿主细胞中。

【答案】C
5、A
6、B
7、B
8、AC
9、BC 10、 11、D 12、B 13、C 14、C
创新应用训练
1、(1)乙烯 (2)限制性内切酶 DNA 连接酶 载体 (3)目的性强 育种周期短 克服远源杂交的障碍
2、(1)
(2)
(3)可以连接。

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
—↓
GA TC —……—↓
GATC — — CTAG ↑—……— CTAG ↑—
用酶Ⅱ切割
目的基因
— GATC —……— GATC — —CTAG —……—CTAG —
目的基因
—G ↓GATC C — —C CTAG ↑G — 用酶Ⅰ切割 —G GA TCC — —CCTAG G —
专题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