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96da60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9.png)
第二课时
课题100 之内数的认识课时第2课时课型练习课教课准备课件
教课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 之内的数,成立100 之内数的观点,可以运用数进行表达和沟通。
目标
教课理解 100 之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 之内的数。
重难点
学情
剖析
教法讲话法
与学法
教学过程二次改正
自主练习
第 5 题:写一写。
学生读出后,写出数字。
第 6 题:填一填。
学生察看,找出各数之间的规律,将空格填出来。
第一题的规律是每次多 10,第二题的规律是第次多1。
第 7 题:看图写数。
指引学生认真观察,必需时拓展几道这个种类的题目
察看图上当数器,在下边写出数字。
师发问:“你能谈谈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间议论沟通。
第 8 题:估量。
( 1)估一估,选一选。
( 2) 10 个 10 个地数,有()个10还多()个,共有()
个。
第 9 题:接龙游戏。
师讲游戏规则,玩接龙游戏。
第 10 题:连一连。
看懂图意后连一连。
第 11 题:填空。
在十位上加 1 个一珠子后,表示的数是()。
在个位上加 1 个珠子后,表示的数是()。
板书设计:
100之内数的认识
教课反省:
班内学生能较娴熟地一个一个地由大到小数数,但有的学生对多个多个地数还有必定的困难。
个别学生对不一样的数位表示不一样的意义的理解还有必定的困难,此后还需要增强这方面的练习。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3db17c2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9.png)
第一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与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
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四、突破措施: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第二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认识钟表”的起始课。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3c24f632a76e58fafbb0030d.png)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整理人:刘丽丽一、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数数,读数,写数,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二是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得多”、“少一些”、“最多”等词语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第三单元实化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个位相同)”的题目。
2.用实物感受50、100到底有多少。
3.会用100以内数数周围的物体。
4.通过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第一课(第一信息窗):100以内数的认识原虚化目标为:体验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看到数量比较多的物体,喜欢估一估有多少,然后数一数具体的个数。
评价方法设计:观察学生是否喜欢估一估、数一数周围的物体。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师: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
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第二课(第二信息窗):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原虚化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82d47fe3e009581b6bd9eb99.png)
第三——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三、教学措施1.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对一年级学生来讲,百以内的数对他们来说就算是大数,在其生活中虽然有所接触,但机会比较少。
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两幅现实、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数一数情境中的事物,并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操作,然后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学具代替情境中的事物,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自主学习100以内的数,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建构。
青岛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青岛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e929af31b765ce040814ca.png)
青岛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师:这个钟面完整吗?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师:老师准备了两根针,观察一下这两根针一样吗?师: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并在钟面上把表针贴好)【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钟表,每天的生活学习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有的已能认读时间,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钟表的形状及外在的一些装饰,学生对钟表上的“数”及“表针”的关注程度还不够,设计帮数字宝宝在钟面上找位置的活动,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重新构建钟面。
(二)认识“整时”1.师:有了对钟表的认识,我们看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哪个同学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师: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这个时间叫做5点,在数学上我们应该称为5时。
课件出示几个时刻(见图1)师:图中各是几时?我们都在做什么?预设1:第一个是早上7时,我们正吃早饭,准备去上学。
第二个是上午8时,我们开始上第一节课。
预设2:第一个是晚上7时,是新闻联播。
第二个是晚上8时,我每天坐在床头看书,准备睡觉了。
师小结:我们把5时、7时、8时叫做整时。
2.仔细观察,进一步认识“整时”的钟面特点师: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讨论后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同桌合作,拨出整时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整时的时刻,一人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
4.小狗家钟表真的坏了吗(见图2)学生观察辩析,讨论交流。
小结:钟表不是坏了,是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看起来像是只有一根针,这是12时。
【设计意图】在情境图中呈现的四个时刻中,学生最熟悉的就是整时,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怎么认识整时,进一步观察,认识“整时”的钟面特点,再通过拨整时时刻,认识“12时”一系列活动,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更好的认识“整时”。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16f7352f60ddccda38a05b.png)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座美丽的小山村,看看忙碌的农夫是怎样度过早出晚归的一天的。(出示情境图)
谁能看着这四幅图讲一讲农夫的一天呢?
活动一:认识东,西,南,北。
1、出示图1。
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太阳刚刚升起
你知道早晨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吗?
生:从东方
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方呢?(在教室的东墙上贴上太阳的模型,并板书-------东)导学过程二次备课Fra bibliotek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画片?(自由发言)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请欣赏。(放映《蓝猫淘气三千问》)
2、蓝猫迷失了方向,森林的出路在东方,他怎么辨认方向呢?谁能帮他想想办法呢?(指南针,太阳,年轮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等你们学完了这一课,再来帮蓝猫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实地观察,强化操作是本单元的突出特点。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一种固定的自然现象,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优势,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
教学建议:
1、突出实践性,加强亲身体验。
正确辨认方向,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学校、教室、家庭住房等周围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方位,初步建立方向感。平面图形部分的教学,教师要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组织开展好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填一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体验平面图形的初步特征。注意将操作与观察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汶实验学校:郭新玲
青岛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数学备课
![青岛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数学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434a0748f01dc281e53af0a8.png)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学具盒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3、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4、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
准备
课件、学具盒、圆片、各种动物图案等
课时安排Biblioteka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学具盒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组内互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
说说图中有什么,并且说说树上的猴子、桃子以及野餐中小朋友的变化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图中信息
汇报:第一幅图中有6个小朋友在野餐,第二幅图中有2个离开了;
第二幅图中树上7只小猴、6个桃子,第二幅图中跳下5只猴子,摘下5个桃子。
学生自己找出图中信息,全班同学说一说,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e325e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6.png)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实践活动中,进展学生的判定方向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学前活动: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做过的指鼻子的游戏吗?(同桌之间开展指鼻子的游戏,用剪刀、石头、布决定谁赢谁输,赢者拍手,输者指鼻子,依照已有的生活体会再次体验学过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几个生活中常用到的方向。
(板书课题)你都明白生活中的哪些方位,能够说说吗?(学生依照已有的生活体会谈自己对方位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给予评判。
)三、探究新知:(一)活动一:1、出示课件:生动有味的农夫的一天画面。
(1)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观看画面,自由交流自己的方法。
)(2)你能试着将这几幅画面连起来,编一个小故事吗?(提出要求:要尽量讲清晰、讲完整。
什么时刻?谁?在干什么?给予学生自由摸索的时刻)(3)自由交流:现在,我们选两个代表上来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好吗?(两个代表上讲台对比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其他学生认真看画面,针对两人的表达给予相应的评判。
)2、针对画面提问题:(1)大伙儿的故事讲的太杰出了,吸引来了问题小博士。
出示课件:说话的问题小博士:嗨,小朋友们好,大伙儿讲的太棒了,大伙儿能针对这几幅画面提几个数学问题吗?(2)小组之间探究学习,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点拨与评判。
(3)全班交流:(学生依照已有的生活体会以及小组之间的探讨交流,自由发言。
)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东西南北。
评判:小孩们真是善于动脑筋发觉数学问题的小才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认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
(4)谁能说说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辨认这四个方向?教师有针对性的让课前了解的对方向差不多能清晰辨认的同学讲解自己的小窍门,小方法。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577163f8910ef12d2af9e7ff.png)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信息窗一农夫的一天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认识)方位的相关知识,能用方位知识(东、南、西、北)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位置关系。
2.在经历用东、西、南、北方位知识描述常见事物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描述现实世界事物位置的过程中,认识方位的相对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其实,方位还不止这六个,你还了解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板书课题)创设情境:有一本很有趣的书,书名叫《小涛历险记》,讲的是主人公小涛有一天到森林里去探险,结果迷路了。
他很想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方向。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告诉他怎么办就知道自己在什么方向了吗?学生说辨别方向的办法。
教师介绍指南针。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感性经验。
二、学习新知1、出示主题图(1)看图,你能说说四幅图的意思吗?编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同伴听。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1)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2)太阳在什么方向落下?(3)北极星在什么方向?……3、认识东、南、西、北。
提问:哪些小朋友能回答这些问题?板书: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北极星在北方。
讲解:太阳升起的方向和落下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
北极星的位置永远在北方。
4、实际观察。
(1)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找到东方。
(2)指一指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3)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呢?设计意图:这节课只是借助参照物初步认识东南西北,这里要让学生独立辨别南和北有困难,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南和北的方向。
三、自主练习1、完成第5题的填写。
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在班内集体订正。
进一步强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第6题:按规律填写。
学生自己找出规律,然后再班内交流。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方位?今天回家时观察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电子备课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电子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6389552158fb770bf78a55c8.png)
正确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幻灯片、教学挂图学具等。
预习提纲
见县发预习提纲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信息
让学生积极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几何学们,老师带来了一贴画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学生:想看。
出示特意骑牛图。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太棒了,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方法来判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师:你知道教室的四个方位了吗?找一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站到教室的四个方位
6、出示情境图,借助生活中的太阳,星星等判断我们的方位。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教室的四个方位了。那我们来举行一个找位置的比赛。听好要求: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照头饰上的方位,是东的就坐在桌子的东西,是西的就坐在桌子的西面,是南的怎么坐?是北的怎么坐?比一比,哪个小组坐的又对又快。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掌握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四个不同的方位
教学准备
幻灯片、教学挂图等。
预习提纲
见县发预习提纲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信息
尽可能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从而调整教学的重难点。
二、从收集信息情况导入:
教师:同学们,前面你认识过哪些方位?(学生回答)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位来做拍手游戏好吗?
平行四边形四条边
三角形三条边
圆形曲线围城
3、出示方格纸,画正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
(1)先让学生尝试画
(2)如何判断对不对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3.1单元备课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3.1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1609b3d96529647d27285250.png)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
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Leabharlann 、正方形、三角形、圆。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重难点
凤凰小学单元备课
一__年级数学-科第三单元
备课
内容
牧童---------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以前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幼儿园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突破措施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活动中学习。
教法
学法
指导
1.教学时,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观察、讨论、操作、交流是学生认识图形的重要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图形的奇妙,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充分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以加深印象。
课时
划分
认识图形————2课时
趣味拼摆————1课时
机动————1课时
教具
及
学具
准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3: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3: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54e0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e.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3: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青岛版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掌握一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3.学生能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2. 教学内容1.整十数加法计算;2.整十数减法计算;3.一位数减法计算。
3. 教学重点1.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2.一位数的减法计算。
4. 教学难点1.整十数的减法计算;2.一位数的减法计算。
5. 教学方法1.教师授课;2.学生小组活动;3.个别化教学。
6. 教学过程6.1 整十数的加法计算1.教师通过数学课件或者黑板向学生讲解整十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解释整十数的加法计算方法;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个整十数,要求学生自行计算其和并发表其答案;3.学生小组活动练习,计算整十数的和并将答案展示出来;4.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道整十数加法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并讲解思路与答案。
6.2 整十数的减法计算1.教师通过数学课件或者黑板向学生讲解整十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解释整十数的减法计算方法;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个整十数,要求学生自行计算其差并发表其答案;3.学生小组活动练习,计算整十数的差并将答案展示出来;4.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道整十数减法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并讲解思路与答案。
6.3 一位数的减法计算1.教师通过数学课件或者黑板向学生讲解一位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解释一位数的减法计算方法;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个一位数,要求学生自行计算其差并发表其答案;3.学生小组活动练习,计算一位数的差并将答案展示出来;4.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道一位数减法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并讲解思路与答案。
6.4 课堂练习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道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2.学生针对习题进行讲解思路并交流讨论。
7.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法和一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主解题能力和课堂表达能力。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大小比较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大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696894c1711cc7931b716b0.png)
2.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的大小比较信息窗2,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最多、最少、多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摆一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抽象出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会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2、会用“多得多”、“少一些”、“最多”等词语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发展数感,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较熟练的掌握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语言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学会准备:小棒、计数器、一些瓜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信息窗一我们在奶奶的小院里探索了100以内数的知识,今天我们就走进果园继续来了解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大小设计意图:以连续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仔细看图,图上都有什么?预设:远处有一片石榴树,小玉、小玲和小强一起在采摘成熟的石榴。
追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小玉摘了42个石榴,小玲摘了27个石榴,小强摘了48个石榴。
3.谈话:他们三个热情的邀请大家来当小裁判,给他们评判看谁摘的多?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小玉和小强谁摘得多?(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板贴)(二)探究新知1.分析信息,提炼问题谈话:咱们班的同学真棒!特别会发现问题。
新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f84e00844769eae009ed3d.png)
新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2013-03-09 19:49:52|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第三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数的继续与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的数数。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
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课时安排:八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的排列顺序和个、十、百位的含义。
3、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数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农家小院去参观,看看哪些农作物获得了大丰收?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小组交流)3、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玉米有多少个?辣椒有多少个?大蒜有多少头?……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1、数一数辣椒的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师: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呢?请小朋友先估一估吧!(学生估计)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生答)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有多少个辣椒呢?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啦。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b1d40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8.png)
单元备课名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称1、经过察看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2、培育察看及操作能力,加强合作意识。
学3、感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领会数学美。
目标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重点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难点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学习是成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长进行的,关于图形的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
本单元是此后进一步学习图形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初步认识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本单元教课的重难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感觉数学的美。
教材的设计及体现童趣性极强。
连环画的形式,漫画的风格及剪贴画的成效马上抓住了孩子的心 , 农民、牧童与耕牛率领我们的孩子走进田园世界。
教课中启迪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亲自体验,组织勤学生的实地察看与着手操作,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是学好本单元的基本保障和前提。
本单元的教课目的:2、培育察看及操作能力,加强合作意识。
3、感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领会数学美。
初步认识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感觉数学的美。
教材的设计及体现童趣性极强。
连环画的形式,漫画的风格及剪贴画的成效马上抓住了孩子的心 , 农民、牧童与耕牛率领我们的孩子走进田园世界。
教课中启迪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亲自体验,组织勤学生的实地察看与着手操作,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是学好本单元的基本保障。
课时分配课题课时认识图形 1 课时我学会了吗? 1 课时第3单元第1课时共11课时1、经过察看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课题型字定认识图形名称新授教学1、通察和操作活,初步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形和。
青岛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备课
![青岛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27e1da8e71fe910ef12df893.png)
小组内交流
集体汇报。
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完成此项练习。
学生谈收获
1、学会了估计的方法
2、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退位)
3、读写两位数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字的写法,也学会了比较大小,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看看这些题能不能难倒你。有没有信心顺利过关?
出示课件,几道与上节课相关的练习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又有什么感受呢?
采用谈话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用图片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采用情境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标检测
必做题
选做题
填一填
出示题,你知道要怎样填写吗?
看图写数,让后说说各个数学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意思?
估一估,在填一填。
(1)说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你填空的时候是怎样想的?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接龙游戏,运用游戏的方式
巩固学生对于100以内数字顺序的认识,
创设情境,巩固本课的所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进行较为合理的运用。
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方法,并能及时与同学交流.
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借此机会使学生能够互相了解,互相促进.
达标检测
必做题
选做题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姓名
学科
数学
年级班
一年级
课题
100以内数的比较(练习)课时第1课时课时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de5f886427284b73f2425095.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牧童---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剪刀等。
过程设计: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依次出现太阳、小鸟、小草、大树,接着出示牧童骑着牛缓缓走来,背景音乐是悠扬的笛声。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图真漂亮,你知道这幅画是怎么做成的吗?对,就是由好多图形拼起来的。
找找都有哪些图形呢?一:认识“面在体上”1、你认识上面的哪些图形?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在课件及黑板上呈现相应的图形,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桌子上有好多物体,你能从上面找到这些图形吗?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的回答: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象;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象;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3、你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留在纸上吗?请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
分小组在彩纸上印一印或描一描,再用剪刀把图形剪下来,每种图形可以多剪几个(可以剪出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的)。
学生分组动手做出这几种图形。
二:认识图形1、每个小组都剪了这么多图形,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一下类吗?每个小组里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选一个小组在投影上展示,其它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这个图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为什么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圆形为什么这么特殊?通过学生的回答,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并不要求学生说出诸如“对边相等”、“对边平形”等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去分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十(个位相同)”的题目。
2、在建立数概念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感。
3、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理解数位的意义。
课时数:7课时信息窗1 农家院——数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27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记清楚各个数位,体会数位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
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提示,有100颗星星)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显示信息窗中的情境图)师:估计一下,大约多少个辣椒?为什么?师:(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数数方法师:想要知道准确的辣椒和玉米的数量,我们就来一起数数,先用自己桌上的学具(小木棒)来摆一摆,数一数。
数一数有多少根?(学生数数,汇报)(在计数器上请同学拨出输出的数量。
每数一根,就拨出一个)师:怎样数的?(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请与同学们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想一想,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学生汇报)师:怎样数出100的?(生: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师: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
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师: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师(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三、自主练习第1题:拨珠数数练习。
借助计数器练习数数,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理解“满10进1”的十进制计数原则。
第2题:数数练习。
练习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先1个1个地数,然后按要求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认识计数单位“百”。
教学过程:自主练习第3题:借助计数器写数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先说说每个数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交流写出的数。
自主练习第4题:看图写数练习。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将数填写出来。
自主练习第5题:写数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先说说每个数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交流写出的数。
自主练习第6题:数轴上填数练习。
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数轴上的数是按照什么规律数的,再将数填写出来。
自主练习第7题:看图写数练习,让学生独立填写。
自主练习第8题:估一估,选一选,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写出的数。
自主练习第11题:综合练习题,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十位和个位表示意义的不同。
练习时,可以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实际拨一拨。
信息窗2 摘石榴——比较大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31页教学目标: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大家想不想去呢?我们要准备好了,比赛看谁摘得多!(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摘了多少个石榴呢,我们来当小裁判看谁摘的多!应该怎样比较呢?先比较谁和谁呢?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玉 42个;小玲 27个)(小组交流想办法,应该如何比较42和27,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师:吧!(小玉 42个;小强 48个)(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师:最后我们要找出谁摘得最多,是谁呢?是小强四自主练习第1题:借助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的拨珠情况先写数,再比较两数的大小。
第2题:比较大小的基础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目标:巩固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自主练习第3题:数的组成的练习题,进一步体会位置值原则的填空题。
自主练习第4题:填数练习。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每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然后独立填写,再交流。
自主练习第5题:数的排序练习。
自主练习第6题:根据文字描述选数练习。
巩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自主练习第7题:百数表,通过填写此表并探索隐含的规律,学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信息窗3 摘南瓜——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33页教学目标: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个位相同)”的方法。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的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几天,老师带着小朋友去果园摘石榴,还当了小裁判,大家都表现非常棒。
今天老师再带着大家一起去小阳同学的菜园里去帮小阳摘南瓜,看看今天在菜园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二情景展示,发现问题师:我们来到了菜园里,小阳一家人都在这里摘南瓜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摘了多少个南瓜,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展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我看到妈妈摘了30个;我看到爸爸摘了40个;我看到小阳摘了6个)(爸爸和妈妈一起摘了多少个?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板书问题)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啊,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接下来就要看看谁更聪明了,一起来解答刚才同学们的问题吧!爸爸和妈妈一起摘了多少个?40+30=师: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开动小脑筋吧!(同桌讨论,汇报)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30+6=决的,自己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四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看图计算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小棒图,理解图意,然后列式计算。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及“”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个位相同)”。
教学过程:自主练习第2、4题:两道基本练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
自主练习第5题:以表格形式呈现的解决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问题,再引导学生列式并算出得数。
“我学会了吗”:呈现的是小朋友观察海鸥、数海鸥的情景。
先组织学生观察图中的“南极小客人”,了解相关的信息,并尝试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并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