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浙江杭州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肚脐(qí)拓片(tuò)锃(zèng)亮一蹴(cù)而就B.漩(xuán)涡鬈(quán)发蜜饯(jiàn)稍纵即(jí)逝C.福祚(zhà)忤(wǔ)逆埋(mán)怨强劲(jìng)有力D.混(hùn)搭盘桓(huán)喷(pēn)香戛(jiá)然而止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需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竖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B.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C.不过原是因为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而这回接受这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D.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榻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好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
B.近日,柳园南路东侧一段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不断喷出的水已经灌满了旁边的水道,并向人行道上蔓延。这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C.正月十五安徽遇到难得一见的“雪打灯”,柔美的雪花洋洋洒洒,轻柔地落在田埂上,被白雪笼罩的沿河村显得更加祥和、喜庆。
D.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会被贻笑大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迈进新年,“幸福”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两会期间,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更为上上下下所关注。
D.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B.①④②③⑤C.②⑤③①④D.①④②⑤③
二、语言表达
6.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三、句子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1)将崇极天之峻,,不念居安思危,。(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怨不在大,;,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3)顾吾念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张溥《五人墓碑记》)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关于人的生死观(节选)
人类何时才具有理性的生死观?依我看,这主要决定于两项因素:一是,依靠文明程度
的逐渐提高,特别对自然界现象有超脱蒙昧的认识,也就是有某种朴素科学观念的产生;其次,积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生苦难有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懂得人之生老病死本无可避免,人间的真苦难在于社会不公,贫富悬殊,一部分人统治、压迫、剥削另一部分人,人和人之间展开对于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常态。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深深地感觉到,人活着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甚至比死亡还要难受、还要可怕、还更令人屈辱。这实在是生不如死。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死观自然而然要发生变化。中国到了周朝就起了一个大变化。周朝时提出“远鬼神、重人事”的治国方针。所谓重人事,就是将处理社会关系、重新确立新的宗法秩序、制定用于统治的“礼”摆在第一位,万事“礼”为首,人生的第一要义是遵礼守法,安份守己。尊天是必要的,但天命不足恃;鬼神也是要敬的,但办事不能只靠占卜问卦。人的苦难并非由天造成,实人自为之。夏日炎炎,冬夜严寒,“人生百岁,必归其居(就是说,不可避免地要归于死亡)”。相传姜太公有一本《家教》流传于世,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钩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祸将及至,恨不忍之。”这就是说,人之招灾咎由自取,非“天命”使然。万事皆在人为,就是“天命”亦可抗争。
中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虽有各种迷信观念盛行,但本土宗教意识淡薄,凡宗教都在政府当局控制之下(或被其利用),这是很了不起的。对此,有周一代功不可没。后世的人仍念念不忘此理,如宋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从春秋战国时代即先秦及其以后,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斗争加剧并趋于激烈,人类的知识积累多了,自觉性也增强了,于是人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大进一步,开始形成各种各样的生命哲学。这里不必细说,只略提以下三种:
一是儒家的生死观。儒家思想在中国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它继承并发展了周代的“重人事”的主张,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也就是要珍惜生命,生尽其用,有所作为,建功立业。人虽终有一死,但若能“立功”、“立德”、“立言”,就可以做到“三不朽”。所以,总的说,儒家的生命哲学是相当积极的。
再就是道家的生死观。道家和儒家不同,不主张“人为”,而主张一切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人要做到“无为”、“无事”、“无欲”,天下才会太平,国家才能治好。老子说过一句话:“死而不亡者寿”。这里将死、亡两字分开,赋予不同的含义,所谓“不亡者”即相同于“不朽者”,人虽死而其名其功业长存于世,这才是长寿者。这和儒家的“三不朽”思想颇相似。然而,道家对生死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也发出过无奈的感慨,如庄子所说:“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