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实词151个举例

合集下载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卑:低下(非天质之卑)备:详尽。

完备(前人之述备矣)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毕:全部(群响毕绝)薄:迫近,接近(薄暮冥冥)策:马鞭(执策而临之)长:擅长(技长于官)称:称说,讲(称善者久之)诚:的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惩:苦于(惩山北之塞)驰:骑马飞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辞:推辞(辞胜而约)从:跟随(从流飘荡)达:实现(此达士也)当: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道:遵从,遵照(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领会,理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掉:落,掉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果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睹:看见(睹其色许多端)都:城市(不似豪人之室,而屋宇绝出沟上者也)非:不是(今非昔比)给:供应(旦暮食来而而即日又来而与卖者早暮来而而日日暮来而而月月来而而岁岁来而而)更:还(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苟:如果(苟富贵,无相忘)固:本来(人固有一死)顾: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所以,因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购:买(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果:果真(果如鹤立云端)患:担忧,忧虑(不患寡而患不均)会:适逢,恰巧碰上(会天大雨)或: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即:靠近(即更刮目相待)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既……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济:帮助,接济(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凝、琛等之慢。

琛等之慢,以济其事,此则吾无以谴之进贤才,退不肖,所以励将士。

)将:将要(公将战)节:节操,气节(予节甚次)间:间或,偶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见:知道(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安:安稳、安全。

何:为什么。

故:原来、旧。

置:安置、放置。

安闲:安逸、闲适。

安逸:舒适、安乐。

然后:这样以后、之后。

得:能够。

度:揣度、思量。

非:不是。

复:再、又。

负:背负、担负。

盖:大概。

故:所以、因此。

固:本来、原来。

顾:回头看、照顾。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简表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简表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简表1、比B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 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

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文实词积累50个

文言文实词积累50个

文言文实词积累50个1. 安:安稳,安定。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哪里。

如“安能辨我是雄雌”。

2. 被:被子。

同“披”,穿。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3. 倍:加倍。

通“背”,违背。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本:草木的根。

根本,基础。

本来,原来。

5. 鄙:边境。

浅陋,无知。

如“肉食者鄙”。

6. 兵:兵器。

军队。

战争。

7. 病:疾病。

生病。

困苦不堪。

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 察:观察。

明察。

考察后予以推举。

如“察臣孝廉”。

9. 朝:早晨。

朝廷。

朝代。

10. 曾:曾经。

竟,竟然。

如“曾不若孀妻弱子”。

11. 乘:坐,驾(车)。

趁着。

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

12. 诚:诚心。

确实,实在。

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3. 除:清除。

拜官授职。

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4. 辞:言辞。

推辞。

告别。

15. 从:跟从。

顺从。

参与。

如“弟走从军阿姨死”。

16. 达:到达。

通达,明白事理。

17. 当:对着,面对。

应当。

在(某时或某地)。

18. 道:道路。

道理。

学说。

④说。

19. 得:得到。

能够。

同“德”,感恩。

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0. 度:计量长短的标准。

制度。

度过。

④估计。

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1. 恶:罪恶,不良行为。

厌恶。

怎么,哪里。

如“恶能无纪”。

22. 发:出发。

发出。

打开。

④头发。

23. 伐:砍伐。

讨伐,攻打。

夸耀。

如“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4. 方:方形。

方圆。

正,正在。

25. 分:分开。

分配。

名分,职分。

26. 奉:捧着。

侍奉。

供给,供养。

27. 负:背。

依仗。

辜负。

④失败。

如“胜负之数”。

28. 复:恢复。

再,又。

29. 盖:大概。

句首语气词。

遮盖。

30. 故:缘故。

旧的。

故意。

④所以。

31. 顾:回头看。

看。

拜访。

④反而,却。

32. 固:坚固。

顽固。

本来。

33. 归:返回。

归还。

归属。

34. 国:国家。

国都。

35. 过:经过。

过错。

超过。

④拜访。

36. 好:美好。

常用文言实词140例

常用文言实词140例

常用文言实词140例文言文实词140例1、谢:感谢;道歉;辞别;推辞,拒绝;告诉,劝告,如多谢后世人;衰亡,凋落2、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8、字:女子许嫁。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2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文言文已经不再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学习文言文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常用实词,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150个常用实词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释义。

一、时间与空间1. 昔:从前,以前在《史记·刘敬叔孙通传》中,“昔者,致孝以事亲也。

”意为“以前的时候,通过尽孝道来侍奉亲人”。

2. 今:现在在《左传·哀公十二年》中,“今王不王。

”意为“现在的国王不称职”。

3. 古:古代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故自古圣贤皆显而世传之。

”意为“所以,自古以来,圣人和贤人的事迹都为人们所称颂和传述”。

4. 天地:宇宙在《庄子·天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意为“宇宙间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它们不会说话”。

5. 先后:顺序在《左传·昭公十三年》中,“乃更形立宪,君臣父子之义,无得失于先后。

”意为“于是,更加明确了各种先后次序的规定,君臣、父子之间的义务要求不能颠倒顺序”。

...总结:通过对文言文中150个常用实词的现代释义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丰富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延续和演变。

了解这些实词的释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古代汉语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文常用实词151个举例

文言文常用实词151个举例

文言文常用实词151个举例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苏洵《六国论》)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4.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5.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6.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屈原《国殇》,选自《楚辞·九歌》)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司马迁《屈原列传》)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9.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10.本.之《书》以求其质。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1.今殴民而发之农,皆著于本.。

(贾谊《论积贮疏》)1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13.是无难,别具本.章。

(方苞《狱中杂记》)1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此处使动用法。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16.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17.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孙子兵法·谋攻》18.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19.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司马光《训俭示康》)20.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21.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司马光《赤壁之战》,节选自《资治通鉴》) 22 又恐汝不察.吾衷。

(林觉民《与妻书》)23.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徐珂《冯婉贞》)24.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2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6.兵早相乘.,天下大屈。

(贾谊《论积贮疏》)27乘.鄂渚而反顾兮,哀江介之绪风。

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汇总

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汇总
(覆盖) 16 负
②辜负,对不起 ①赋税
17 赋 ②征收,敛取 ③一种文体 ①交替,轮换,更换
18 更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或得日,或否 吾不得而见之矣 其龌龊亦耐不得 虽鸡狗不得宁焉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洌 十年春,齐师伐我 以至仁伐至不仁 伐无道,诛暴秦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 并皆暴犯百姓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②疲劳,困苦不堪 4 病 ③毛病,缺点,弊端
④辱,耻辱
①明察,考察,考核 5察
②观察,细看,识别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 病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捕蛇者说》 《问说》
(非考试篇目) 《橘逾淮为枳》
《曹刿论战》
《出师表》
《愚公移山》 《邹忌讽齐王纳
谏》 《公输》 《出师表》 《狼》 《橘逾淮为枳》 《愚公移山》 《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
《劳山道士》 (非考试篇目)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周处》 《捕蛇者说》
②又,另,还 ①过去,原来,照旧 ②原因,缘故 ③故意 ④所以,因此 19 故
6
彻 贯通,穿透
①坐、驾(车)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公与之乘
《小石潭记》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②趁,引申为“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 《登泰山记》
7乘

③(shèng)量词。辆,古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陈涉世家》
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①跟从,跟随 8从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翻译。

1、爱动词。

喜爱,喜欢。

例如:“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动词。

爱护。

例如:“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动词。

吝惜,舍不得。

例如:“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2、安形容词。

安稳,安全。

例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形容词。

安逸,舒适。

例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动词。

安置,安放。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梦游天姥吟留别》)3、被动词。

覆盖。

例如:“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动词。

遭受,遇到。

例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介词。

表示被动。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倍动词。

通“背”,违背,背叛。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名词。

一倍。

例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5、本名词。

草木的根。

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

根本,基础。

例如:“为是者有本有原。

”(《原毁》)副词。

本来,原来。

例如:“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6、鄙名词。

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如:“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形容词。

鄙陋,目光短浅。

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7、兵名词。

兵器,武器。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名词。

士兵,军队。

例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8、病名词。

疾病。

例如:“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动词。

生病。

例如:“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形容词。

困苦不堪。

例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9、察动词。

文言文常用实词(150个)

文言文常用实词(150个)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20.6.18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20.6.18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1.爱(1)名词。

文言实词120例

文言实词120例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150个文言实词大全

150个文言实词大全

150个文言实词大全第一篇:150个文言实词大全中考文言文150个文言实词+虚词1.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③及,等到2.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3.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兵士4.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③毛病,缺点,弊端④辱,耻辱5.察:①明察,考察,考核②观察,细看,识别6.彻:①贯通7.乘:①坐、驾(车)②趁,引申为“冒着”③(shèng)量词。

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8.从:①跟从,跟随②听从,顺从③自,由9.当:①在(某时、某处)②占着,挡着③对着,面对④应当,应该⑤将要,就要⑥(dàng)抵充,当作10.道: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11.得:①得到,获得(看到,看见)(领会)(抓到)(找到)(发现)(照到)②能够,可以③合适,适当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13.伐:①砍伐②攻打,征伐,讨伐③击,刺杀14.犯:①侵害,危害②,冒着③触犯,违犯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区域,地方④正,正在⑤将,将要16.负:①背,以背载物(覆盖)②辜负,对不起17.赋:①赋税②征收,敛取③一种文体18.更:①交替,轮换,更换②又,另,还19.故:①过去,原来②原因,缘故③故意④所以,因此20.顾: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②拜访③还,反而21.观:①仔细看,看(观赏)②观察,考察③景物或景象22.归:①归来,返回②归还③归属,归依23.好:①喜欢,爱好24.号:①大叫,呼啸(大声哭)②号令,命令③称号,别号(作动词用,取名号;定国号)25.还:①返回②交还,归还26.会:①会合,聚会、集会②盟会,宴会③正好,恰巧27.惠:①恩惠,(给人以)好处28.及:①赶得上②到,至③趁着,等到……时④如,比得上⑤ 以及,和,与29.极:①尽头,极点,穷尽②到极点(直达)③很,非常30.计:①计算,计量②盘算,谋划,商议③计谋,诡计,策略(这里指起义)31.济:①有利,有益32.加:①增加(虚夸,以少报多)33.假:①借②假,与“真”相对(假装)34.间:①中间,期间②间或,偶尔③参与④暗地里⑤夹杂35.简:①挑选,选拔36.见:①看见,看到②拜见,谒见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37.竭:①尽,完(耗尽,消失,全部,拿出,全部用上)38.尽:①完,没有了(过完)(吃完)②全部,都(毫无保留)39.进:①前进,与“退”相对②到朝廷,出来做官③进献,奉献40.居:①停留②居住,安居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者某个地方)41.举:①举起,抬起②兴起,发动③成就,成功④选拔,推举42.具:①具备,具有②器械,用具③全部,详细43.俱:①一起。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常见文言实词120例

常见文言实词120例

常见文言实词120例1.爱①动词,爱护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②动词,爱惜例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③动词,吝惜例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动词,喜欢,爱好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⑤形容词,心爱的例句: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⑥通“”,隐藏例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2.安①形容词,安稳例句: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形容词,安逸,舒服例句: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③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例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疑问副词,怎么例句: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⑤动词,抚慰,安抚例句: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⑥使……安定例句: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3.被①动词,覆盖例句: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动词,蒙受,遭受例句: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荆轲刺秦王》)③介词,表被动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④动词,通“披”,披散例句: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⑤动词,通“披”,穿例句: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倍①加倍,一倍例句:尝以十倍之地(《过秦论》)②动词,通“背”,违背例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③越发,更加例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①副词,本来,原来例句: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②本源例句: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③树干例句: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④稿本,诗稿例句: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⑤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例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孟子·离娄上》)⑥本着,按照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①形容词,平庸,卑微例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名词,边远的地方例句: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③轻贱例句: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④浅薄,鄙陋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⑤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例句: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7.兵①军队例句:可汗大点兵(《木兰诗》)②兵器例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③士兵例句: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战争例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8.病①疾病例句:余久卧病无聊(《项脊轩志》)②担心,忧虑例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③生病例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困苦不堪例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9.察①细看,观察例句: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②明察,了解例句: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③洁净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④考察,举荐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⑤看得清例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0.朝①名词,朝廷例句: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名词,朝代,在这里指一代君主统治的时间例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③名词,早晨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④动词,拜访、拜见例句:先轸朝,问秦囚(《左传·崤之战》)⑤动词,上朝,朝见例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11.曾①动词,通“增”,增加例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副词,曾经例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③副词,竟然例句: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④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12.乘①动词,乘坐例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②动词,登上例句: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③量词,辆例句: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④介词,趁着例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⑤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四匹马拉。

【最新版】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含例句解析)

【最新版】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含例句解析)

中考语文-常考150个文言实词表1-5、比部兵病乘6-10、持从达当道11-15、得尔伐犯方16、负赋更荀故21、顾观归过好26、号还会惠及31、极计济假间36、简见竭尽进41、居举具俱聚46、速决绝类临51、虑论漫明名56、命难平戚强61、窃请穷求取66、去全任入若71、善少舍涉生76、胜师施实食81、使释市特数86、属说素汤徒91、亡为委务鲜96、向效谢信行101.形兴修徐许106.寻业遗贻夷111.异易诣益阴116.引盈余狱御121.缘远云章知126.止志致质专131.走足卒作坐136.卑鄙布衣138.菲薄其实140.亲戚驱驰142.无论牺牲144.鸿儒白丁146.阡陌交通148.问津绝境150.妻子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的人。

15 方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夫正想要走,转身看见堆积草堆的后面有一只狼。

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峨高山的心16 负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走的人在树下休息。

②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17 赋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把唐代和当代的诗文刻在岳阳楼上面。

②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的词寄送给他18 更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②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③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在原地寻找石兽,不是更荒唐吗?④是日更定矣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用实词151个举例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苏洵《六国论》)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4.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5.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6.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屈原《国殇》,选自《楚辞·九歌》)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司马迁《屈原列传》)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9.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10.本.之《书》以求其质。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1.今殴民而发之农,皆著于本.。

(贾谊《论积贮疏》)1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13.是无难,别具本.章。

(方苞《狱中杂记》)1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此处使动用法。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16.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17.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孙子兵法·谋攻》18.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19.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司马光《训俭示康》)20.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21.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司马光《赤壁之战》,节选自《资治通鉴》) 22 又恐汝不察.吾衷。

(林觉民《与妻书》)23.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徐珂《冯婉贞》)24.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2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6.兵早相乘.,天下大屈。

(贾谊《论积贮疏》)27乘.鄂渚而反顾兮,哀江介之绪风。

(屈原《涉江》)28.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此处为“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之意。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韩愈《师说》)3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31.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司马光《赤壁之战》,节选自《资治通鉴》)3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33.樊哙从.良坐。

(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34.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活版》)35.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贾谊《过秦论》)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3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38.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沈括《雁荡山》,选自《梦溪笔谈》)39.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苏轼《石钟山记》)40.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41.登自东除.。

(张衡《东京赋》)4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4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44.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4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4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47.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关汉卿《窦娥冤》)4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出师表》)49.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50.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杜牧《阿房宫赋》)51.策之不以其道.。

(韩愈《马说》) .52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53.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柳宗元《愚溪诗序》)5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JII、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5.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56.沛公曰:“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同上)57.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鱼我所欲也》)58.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59.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60.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王安石《答司马诛议书》)6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陈寿《隆中对》)62.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

”(《韩非子·郑人买履》)6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64.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韩非子·五蠹》)65.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66.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67.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张溥《五人墓碑记》) 68.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同上)6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0.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71.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苏轼《石钟山记》)72.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7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74.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刘开《问说》)7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之谋,此指篡夺帝位的阴谋。

张溥《五人墓碑记》)76.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欧阳修《醉翁亭记》)7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8.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得。

(同上)’79.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8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81.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82.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庾信《拟咏怀》)8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84.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8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86.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庖丁解牛》)87.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8.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马中锡《中山狼传》)89.故.例。

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

(方苞《狱中杂记》)90.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91.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日……(《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9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9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将军宜枉驾顾.之。

(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5.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96.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9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也。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9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99.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王充《订鬼》,选自《论衡》)100.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0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苏洵《六国论》)102.子固.仁者,然亦甚矣!(马中锡《中山狼传》)103.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104.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有光《项脊轩志》)105.亡何国.变,宁南死。

(黄宗羲《柳敬亭传》)106.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107.侯生又谓公子日:“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108.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林觉民《与妻书》)109.此三者,吾遗恨.也。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11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贾谊《论积贮疏》)11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13.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范晔《张衡传》)11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而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1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116.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庄暴见孟子》)117.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柳宗元《童区寄传》) 118.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119.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120.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12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22.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目乃瘳,或竟成痼疾。

(方苞《狱中杂记》)123.语未既.,有老氓笑于旁。

(孙樵《书褒城驿壁》)124.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2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26.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北史·魏世租纪》)127.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28.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129.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庄子·庖丁解牛》)130.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131.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13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3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134.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135.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

(方苞《狱中杂记》)136.项伯即入见.沛公。

(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137.于是见.公输盘。

(《墨子·公输》)138.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