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汉人在金灭辽过程中的政治取向及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地汉人在金灭辽过程中的政治取向及其影响

席会东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00级武汉,430072)

摘要:燕地汉人在辽金之际的归属契丹、女真盛衰以至中原两宋政权盛衰与政治地域格局转变之关键所在,其政治取向对辽金之际的政治形式有莫大的影响,燕地脱离汉族政权或中原政权之政治系统,二曰燕地成为民族之熔炉,同化契丹和入主中原之女真;三曰燕地移民开发东北,使东北渐次农耕化并纳入我华夏政治文化地域。

关键词:燕地汉人政治取向归化认同地域社会地域政治格局

缘起

《三朝北盟汇编》卷一略云:

政和七年秋七月四日庚寅,登州守臣王师中奏有辽人蓟州汉儿高药师、僧郎荣等以舟浮海至文登县……高药师、曹孝才、僧郎荣率其亲属老幼二百人因避乱之高丽,为风漂至州,具言辽人以渤海变乱,因为女真侵暴,女真军马与辽人争战累年,争夺地土,已过辽河之西,今海岸以北,自苏复至兴沈、同咸州,悉属女真矣。……“太宗屡市马女真,其后始绝。今不若降诏,遵故事以市马为名,令人访其事体虚实”,……上可之,诏登州守王师中募人同高药师等齐市马诏泛海以探问其后通好女真,议举兵相应夹攻灭辽。国家祸变,自是而始。

《宋史》卷四七二《列传第二三一·奸臣传二·赵良嗣传》(《三朝北盟汇编》卷一略同)略云:

赵良嗣,本燕人马植,世为辽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政和初,童贯出使,道卢沟,植夜见其侍史,自言有灭燕之策,因得谒。童贯与语,大奇之,载与归,易姓名曰李良嗣。荐诸朝,即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

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议者谓祖宗以来,虽有此道,以其地接诸蕃,禁商贾舟船不得行,百有余年矣。一旦启之,惧非中国之利。

徽宗召见,问所来之因,对曰:“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帝嘉纳之,赐姓赵氏,以为秘书丞,图燕之议自此始。迁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修撰。

宣和二年二月,使于金国,见其主阿骨打,议取燕云。使还,进徽猷阁待制。自是将命至六七,颇能缓颊尽心,与金争议,进龙图阁直学士。既得燕山,又加延康殿学士、提举上清宫,官至光禄大夫。

《三朝北盟汇编》卷一略云:

时薛嗣昌、和诜侯益揣知朝廷有意幽蓟,并迎合附会,倡为北事,和诜知雄州,以后赂结纳朔方豪,士多归之,以《收燕山图》来上。

宋徽宗与蔡京、童贯商议,决定采纳赵良嗣的建议联金以攻辽,于重和元年(1118)派遣武议大夫马政率同高药师等乘平海指挥兵船,自登州(地处山东半岛,自古为远征辽东之口岸)渡海,以买马为名,前往金国结好,受到金国响应,于是双方就展开了宋金之间的秘密外交,此后双方互派使节,屡经商谈,宣和二年宋使赵良嗣等与阿骨打达成协议,决定联兵攻辽,并约定: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北兵不得过松亭、古北榆关之南;宋取辽之南京,金取辽之中京,幽燕原为中国汉地,应归南朝;西京侯挐了

阿适,待与南朝;金人助宋收复失地,宋须纳前与辽之岁币于金;平营滦别是一路;其地界,且以古北松亭及平州东榆关为界;要约之后,不可与契丹讲和;西京管下为恐防收捉阿适道路,所有蔚、应、朔三州,最近南界,将来举兵,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归化、奉圣等州,侯了阿适回日,然后交割;事定之后,当于榆关之东置榷场;并特别强调:“不如约,则难依已许之约。”双方互换国书,立下盟书,①是为“海上之盟”。

由是观之,宋金联合攻辽起于燕地汉人如赵良嗣、高药师辈,此后宋金关系的建立与转变,都与燕地汉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而燕地汉人这一地缘群体的政治取向与燕地归属与当时政治情势和三方关系的转变都有直接的影响。

所谓燕云之地的所辖范围,宋朝认为应包括五代以来陷入契丹的中原故地,并在国书中著明:“五代以后所陷幽蓟等州旧汉地及汉民,即是蓟(今县)、涿(今县)、易、檀(今密云)、顺(今顺义)、营、平(今县)并山后云(今大同)、寰(今朔县东)、应(今县)、朔(今县)、蔚(今县)、妫(今怀来)、儒(今延庆)、新(今涿鹿)、武(今宣化),皆系旧汉地也(原注:内云州改为西京,新州改为丰盛州,武州改为归化)。②而金国则只承认辽朝行政建制上燕京所辖的范围,女真民族和阿骨打本人其实并不知道其中的曲折,正是降金的燕地汉人高庆裔让阿骨打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两国在疆域上的分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滦、营三州是否属燕地所辖,二是辽西京地是否归宋。

《宋史》卷九○《地理志六·燕山府路》略云:

燕山府。唐幽州,范阳郡,卢龙军节度。石晋以赂契丹,契丹建为南京,又改号燕京。金人灭契丹,以燕京及涿、易、檀、顺、景、蓟六州二十四县来归。宣和四年,改燕京为燕山府,又改郡曰广阳,节度曰永清军,领十二县。五年,童贯、蔡攸入燕山。

七年,郭药师以燕山叛,金人复取之。析津,宛平,都市,赐名广宁。昌平,良乡,潞,武清,安次,永清,玉河,香河,赐名清化。漷阴。

《辽史》卷三七《地理志》略云:

帝尧画天下为九州。舜以冀、青地大,分幽、并、营,为州十有二。幽州在渤、碣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辽海。其地负山带海,其民执干戈,奋武卫,风气刚劲,自古为用武之地。太祖以迭剌部之众代遥辇氏,起临潢,建皇都。东并渤海,得城邑之居百有三。太宗立晋,有幽、涿、檀、蓟、顺、营、平、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十六州,于是割古幽、并、营之境而跨有之。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输贡。嘻,其盛矣。

夫燕地自古地势险要,是中原王朝控制东北和漠北游牧民族,守卫中原的门户之地,亦为东北和漠北游牧民族逐鹿中原,进入华夏中原政治政权系统之依凭;是华夏集团和东胡系

①《三朝北盟汇编》卷四

②《三朝北盟汇编》卷四所载宋人国书及事目。

《契丹国志》卷二《太宗嗣圣皇帝》云:

(辽)天显十年十一月(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元年),(石敬瑭于)割幽(今北京)、蓟、瀛、莫(今任邱)、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献契丹。

较宋朝国书,多幽(今北京)、瀛(今河间)、莫(今任邱)而少易、营、平三州。

按:“五代以后所陷幽、蓟一带旧汉地及汉民”。契丹燕云之地陷于契丹者,虽云十六州,而时有先后,情势亦异。契丹天赞二年(九二三)攻占营、平,其后于平州境分置滦州,则三州皆契丹所自取。《辽志》以滦州为石晋割地,殊误。晋所赂者为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缳)、朔、蔚十六州,《契丹国志》所记是也。若并营、平、滦计之,则所陷汉地为十九州,不计滦州则为十八州。周世宗于显德间收复瀛、莫二州,不计滦州尚有十六州。宋太宗时又失易州,则又为十七州。参见(金)佚名编,金少英校補,李慶善整理:《大金弔伐錄校補》,北京:中华书局,2001,第18页;《辽史》卷三七《地理志》校勘记[一],并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