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文化: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4、道德社会化:人们将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
5、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女个体学习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
6、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7、角色学习: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8、角色扮演:是角色的实现,要经过角色期待、领悟、实践三个阶段。
9、动机: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0、成就性动机:指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且设法将其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驱力。
11、侵犯:也指侵犯行为,攻击或攻击行为,它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与社会评价,是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12、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或群体有益的行为。
13利他行为:以利他为目的;不期望任何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自愿的;利他者本身会有所损失。
14、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察觉、认识或对待。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向。
15、自我觉知:是指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16、自我评价:指个体对自己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18、自我过程: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包括自我评价、自我美化和自我表现。自我美化:指个体用以避免自尊心受损或增强自尊感的过程和结果。
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
己的印象的过程。
19、社会知觉: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他
人,自己以及群体进行认知的过程,是人
对社会刺激物的知觉。
20、投射效应:指在认知及对他人形成印
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
21、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群体形成的
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22、归因:人们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
索,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及态度的原因
并加以判断和解释。
23、社会态度: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
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反
应倾向。
24、冲突:人与人或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
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压破坏甚至消
灭对方的方式和过程。
25、团体:由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成员,
在同一规范和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一
个组合。
26、从众: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
压力下,改变行为和观念与团体其他成员
一致的倾向。
服从:指个体在社会规范、团体压力、他
人要求下,不得不改变观点和行为的现象。
依从:因他人期望的压力而接受他人的请
求,行为符合别人的期望的现象。
27、社会促进作用: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
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
现象。
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团体
情境使个体作业水平降低的现象称为社会
抑制作用。
28、偏见: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所建立的
对人、对事的态度
2、社会心理学主要方法
1)档案法2)调查法3)观察法4)实验法二、1、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
基础和前提。2)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文化因
素。家庭因素,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尤为
重要。学校因素,教师的威信和期待作用
尤为重要。同辈群体。职业背景。大众传
播媒介。
三、1、成就动机理论
1)追求成功与逃避失败:艾特肯逊,相对
心理向度理论。2)追求成长与追求表现。3)
成功恐惧动机:赫尼尔。
2、为什么在高度不安的条件下个体会产生
亲和动机?
1)人和人之间的亲和是为了减少不安和恐
惧;2)当个体对自己的状况模糊不清时,很
难有客观的标准来说明自己的情感是否符
合一种情境,于是就产生亲和动机。个体
越是难以确定自己的感情,就越希望与别
人在一起,以便减少不确定性。
3、如何判断一个人具有侵犯动机?
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2)行为者的社会角
色3)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4)行为者的身
份特征
4、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1)厌恶事件:挫折、剥夺感、不公正、侮辱
等2)榜样的影响:观察学习3)激励性诱因4)
控制:指令性控制、妄想性控制5)生物化
学因素
5、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原因
1)情境因素:情境的模糊性,责任分散,
助人代价,事件的紧迫性,自然情境2)认
知因素:他人需要帮助的推断,助人合适
性的推断,值得性推断,责任的自我归因,
自我意识和自我归因3)情绪和人格因素
6、亲社会/利他行为促进与培养
1)增加责任明确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
社会榜样3)将人们的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
主义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5)通过行为
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注:若提问控制
侵犯行为和增加利他行为,则需要加上如
下几条:6)合理宣泄7)移情能力的培养8)
成熟个性的培养9)创造良好环境10)通过
惩罚矫正侵犯行为
四、1、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
1)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
己2)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
似的人的比较3)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
的分析
2、印象管理的策略
1)按照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和抬
高自我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
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4)投人所好,
如自我暴露、施惠。
3、米德的自我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自我是原始的,主
要特点是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对符号和意
义缺乏理解。第二阶段是模仿阶段:儿童
学会了语言,学会扮演他曾模仿过的“某
个重要他人”。第三阶段是社会角色扮演阶
段:把自己扮演为某个角色。
五、1、影响归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