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浅析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17No.18

引言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国际交流中,中医典籍和文献的准确翻译尤为重要。作为一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生命科学,中医不仅包括古典文献知识,还包括语言医哲交融的知识,同时中医语言富含修辞,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这些也让中医典籍和文献的翻译成为了一个难题。如何在内容和语言形式上达成统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引起了很多争议。中医典籍和文献的翻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百分之百忠实于源语,因此,在很多中医典籍和文献的翻译中,译者都会采取加注的方式对译文进行翻译补偿。但若注解过多,势必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中医典籍和文献的翻译不仅要展示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要易于让外国读者理解,从而达到传播中医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在翻译时,如何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把握各种翻译方法的使用限度,都是对译者功力的考查。

每一种语言都植根于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征。而语言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文化交流中受到外来语的影响。近百年来,欧美很多语言学家致力于创建不同的翻译理论体系,对中医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贡献。通过这些翻译理论,对比中西方语言结构和特征的差异,可以找到中医文化翻译所应遵循的规律,从而找到更具体的翻译方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医文化的传播不仅有赖于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还得益于现代语言理论的不断推动。中医典籍和文献的翻译需要一套适应其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不仅要求灵活运用普通的翻译理论,还要求借鉴西方经典翻译文献的精华。中医典籍和文献翻译的程序,主要指的是在中医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语义的解析与转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解与表达。当今社会文化更加多元,在进行中医典籍和文献翻译时更应深入研究诸如动态对等理论等西方的经典翻译理论,总结他们的翻译实践,从历史积淀和时代发展角度看待中医文化翻译工作,从西方的翻译实践中汲取经验,更新翻译思路和方法,以便能够更客观、更准确地归纳出翻译中医典籍和文献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中医典籍和文献的翻译,以及促进中医在国外的传播都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动态对等理论的特点和方法的归纳与对比,从中寻找中医典籍和文献翻译所应遵循的规律,以体现中医典籍和文献翻译的研究日益走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浅析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

郎涛

【摘要】分析中医典籍和文献翻译要达到的效果。概述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及其原则。以中医术语的翻译为例,探讨动态对等理论下诸如意译法、音译法、词素翻译法、直译法等在

中医术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认为动态对等理论在中医术语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能更好地实现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和交际。

【关键词】动态对等理论;中医术语;意译法;直译法;音译法;词素翻译法

向国际化交流的趋势,同时也为中医典籍和文献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处理和理论交流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动态对等理论

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在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指出,动态对等理论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能够产生和原文读者大体一样的反应程度。奈达是在翻译交际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动态对等理论的,他认为不管是语义还是语体,都要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去体现源语信息。译文不仅要“自然”,还要“切近”,同时保持“对等”(黄少静2013)。对于翻译的定义,奈达指出,“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又有深层的文化信息”。由于部分译者对“动态对等”有所误解,认为其忽视了形式的对等,因此奈达后来将“动态对等”改成了“功能对等”,并且明确指出形式也是功能的一个部分。因此,在中医典籍和文献的翻译中,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译者应将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词汇、语义、风格、文体)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郭建中2000)。

奈达在动态对等理论之词汇对等中指出,“词汇对等包含字词对等、一词多义等对应情况”,但在中西方语言中很少有意思完全相同的同义词的情况,为了表达相同的意义可以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灵活选用词义、词性,使译文用最确切的方式传达原文的意思(周晓扬2016);在句法对等方面,奈达指出,“英语重形式,而汉语重意念,所以两种语言表达信息时在形态上是不同的”。通过变换译文的语言形式,在原文中采用动词化的手法转换名词和形容词,以此充分体现出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另外,译者要特别注意原文中的定语从句的次序和组合,找到可以对等的概念,如如何在汉语中找到可以反映英语时态的概念。在篇章对等方面,奈达在他的论著中提到,“语

言不仅有叙事功能,还有表达功能和移情功能”。由于中西方语言存在相异的句式结构和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在句式结构和语言文字上体现原文的写作特点,即不仅要清晰地表达出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要尽力体现原文的语境。这是因为翻译目的更强调如何通过不同的翻译手法达到动态对等的最终效果(杨艳蓉2009)。在动态对等之文体对等方面,如果形式和意义不能同时兼顾,那么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所需翻译的文本进行修改或更换,达到相同的认知目的。

二、动态对等理论在中医术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译者为了消除中医和西医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具体且多样化的翻译方法,来实现动态对等理论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对等。下面,笔者以中医术语的翻译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意译法、音译法、词素翻译法、直译法等四种方法实现中医术语翻译中的对等。

(一)意译法

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的实践和总结,包含了一些中国特有的事物和观念。由于中西方读者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两者很难产生相同的反应。通过解释进行意译也是一种让译文通顺流畅的方法。意译法可以较清晰地传达原文含义,促进读者理解,从而较好地实现动态对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曲凡等人根据动态对等理论,应用意译法对中医妇科名词术语进行了翻译,在翻译“任主胞胎”时,基于后世《诸病源候论》《本草纲目》等的记载,将“并月”“居经”“避年”“暗经”“激经”分别译为bimonthly menstruation,tri-monthly menstruation,yearly men-struation,latent menstruation,menstruation in preg-nancy,遵循了动态对等理论中译者一定要忠实原文的原则(曲凡、周妞,等2005)。

(二)音译法

一些中医术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若直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