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技术应用于防伪领域的优劣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 技术应用于防伪领域的优劣分析

一、中国防伪市场现状:

中国目前商品质量状况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从奢侈品以及所谓名优产品到日常

生活用品几乎没有商品不被假货所侵害。然而中国目前的防伪市场的技术、规则、标准都存在很多问题,更有很多厂商为利益驱使,制造了很多“先进技术理念”给

用户,厂商造成极大地困惑。

1、当前防伪技术市场的现状

A、假防伪----有些小作坊专门制售假的防伪标识,还有一些同时为真假产品的双方

客户生产相同的防伪标识,造成产品“真假莫辩”。

B、不防伪----很多防伪标识完全起不到防伪的作用,技术过于简单,不具备唯一性

和独占性,且科技含量较低,从而不能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

C、难防伪----这是因为防伪技术不易于被消费者识别,难于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

其中传统防伪技术落后,防伪技术没有唯一性和独占性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譬如“激

光防伪”在全世界应用了30多年,全国有4000多个生产商,进入门槛极低,只需

要3~5万的投资即可生产激光防伪标签,生产成本低至0.001元/平方厘米。这样的

防伪有和没有其实差别不大。

2、防伪的分类

防伪根据应用对象分为“证照防伪”、“票据防伪”、“商品防伪”等不同应用,从作

用方式可以分为“包装防伪”、“结构防伪”,按照技术手段可以分为“视觉防伪”、“条码(二维)码防伪”、“电码防伪”、“计算机防伪”等多种方式。

3、为什么需要防伪?

以“商品防伪”为例,从主观上讲,它是企业为了自身权益不受侵害而采取的一种

特殊保护措施,从客观上讲它是作为产品的一种增值服务而面向广大消费者,是消

费者为了购买到真品的一种重要识别手段。

无论是执法单位还是生产商、消费者,对于防伪技术都有一个恒量标准,那就是:“难以伪造、难于多造、一次性使用、易于识别、有效防伪周期长、使用成本低”

二、RFID的技术及原理

RFID技术应用于防伪目前在圈内炒得火热,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二代身份证的防伪和识别,以及酒类防伪中的典型五粮液。

很多专家和厂商把RFID视为物联网的基础,并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ERP”、“SCM”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RFID技术的应用,本质是一种追溯的功能,而不是防伪!毕竟,“识别”和“防伪”是有根本区别的。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即指应用射频识别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它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Tag、解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从而实现“识别”或“信息反馈”的功能。

从结构上看,RFID 电子标签其实就是“IC卡”+“非接触信息读取系统”,从国内某“非著名央企”的宣传中,RFID技术应用于防伪,具有如下优势:“难以伪造、易于识别、信息反馈、密码唯一、密码保密、使用一次性”。

三、RFID技术应用于防伪的依据

“利用RFID技术防伪追溯,与传统防伪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每个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ID号码,号码直接写入芯片,无法修改、难以仿造;;无机械磨损,防污损;;阅读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除具有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采用多种安全算法实现安全管理;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需经过相互认证过程;;实时记录商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

以上这段文字在“反抄袭查询系统”中检索发现被引用了39200次,其中包括中科院的学术报告、大学论文、IT公司的解决方案、用户的成功案例。

看来在中国,原创的东西实在太少,不要说技术创新,就连改改文字的精力也很少有人愿意付出。

书归正传,我们来学习一下这段“广为流传”的文字描述,看看RFID是如何防伪的?

RFID的防伪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具有“全球唯一的ID号,同时配以一些安全算法来实现安全管理。二是“采用具有相同ID号的读写器来鉴别身份的有效性”。

听起来这个“全球唯一ID”这个“唯一性”似乎很厉害,感觉我们防伪的“标的物”不仅能在中国防伪,跑到外国去一样能防伪,真是扬眉吐气呀!中国人做的东西能被大鼻子承认。不过稍有IT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每台电脑的网卡都有“全球唯一”的MAC地址,互联网上每台服务器都有“全球唯一”的IP地址。看来我们的网卡很难伪造,信息安全很容易实现嘛!

“ID号直接写进芯片,存在ROM空间内,不可修改,必须要具有相同ID的读写器才能读写芯片的信息”,貌似接触过“IC卡、ID卡”的同志都知道,我们目前用的IC卡、ID卡跟这个原理一样啊。“阅读器不对最终用户开放物理接口”,这个好像是废话,银行好像也不会把ATM机的接口交给我。

这段话不管兜了多少圈子,其实都不能掩盖的一个事实就是是“RFID=RF+ID”,其安全性完全取决于ID卡部分,实现原理和普通ID卡完全相同,并没有复杂的技术在其中。

RFID的先进性在于“RF”,其射频读取能力,给过去的一卡通系统扩展了很多应用的空间,不失为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不过跟防伪无关。

四、RFID用于防伪领域的误区

我们可以逐项分析RFID的特性是否和防伪的要求相符:

1、难以仿造:我们知道RFID的安全管理是通过其ID卡的部分来实现的,而读取

或破解ID卡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方法,ID卡的保密强度取决于ID卡的密码

强度和使用的加密算法,而这两项参数决定ID卡的成本,而电子标签的成本我

们知道通常在5美分~1美元之间,所以不太可能使用32位密码强度以上的ID

卡芯片。那么通常情况下,用最笨的暴力破解法破解一张芯片大约需要半小时。

而电子标签只要接近阅读器的感应磁场就会自动输出信息,所以这种破解是不

可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