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地图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_高敬阳
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与实施
![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b10c15bed5b9f3f90f1cc4.png)
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与实施摘要新升本科院校属于应用型本科,它的教育既非宽泛的工程科学教育,也非狭窄的技术职业教育,而是保证人才基本素质培养基础上的现代专业教育。
专业培养方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专业培养特色的体现。
本文针对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制定原则以及实施措施。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实施措施新升本科院校以教学为中心侧重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设计、制造、运行、检测、技术指导、经营管理的工程技术型、工程管理型人才。
工程技术一线的人才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实用性、有效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对于新升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来讲更应该体现这些特征。
1 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的问题截至2005年10月,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高校的布点数已达770个,该专业布点数在我国高等院校各专业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英语专业)。
目前计算机专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竞争最大,包括全行业的竞争和其他专业的挑战,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的专利,也不再是优势;二是行业壁垒,目前企业和行业的应用系统工程、信息系统等项目渐与高校无缘,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是既懂专业又熟知计算机技术的部门。
这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带来了诸多新的课题和新的问题,不同类型的学校面临着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来讲,与其他高校相比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差异从1994年到2003年,我国计算机本科教育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但从2004年开始,其发展速度明显变缓,并逐步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时期。
从1994年到2003年,计算机专业生源好,录取分数高,第一志愿居多,但从2004年起,学生录取分数降低,且第一志愿少。
对于一所新升本的本科院校,生源就可想而知了。
(2) 专业的差异从计算机学科来讲,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可以分为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教育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3b21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b.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1.1 概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目前高校中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其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文旨在探讨并设计一套完善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提供更优质、全面、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模式,为我国计算机产业做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然后探讨现有专科生产出来的人才存在问题,并分析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接着提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包括知识结构全面化和系统化设计原则、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原则,以及跨学科知识与国际化视野培养原则;最后介绍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包括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案、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安排方案,以及导师制度和实习安排方案。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具体而系统的解决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完善执行,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求的要求,提高计算机领域相关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为我国计算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上内容仅为引言部分,尚未完成全文撰写。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2.1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涵盖了软件开发、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等诸多领域。
因此,提供有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2.2 现有专科生产出来的人才存在的问题尽管专科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培养,但许多毕业生面临着竞争激烈职场时显现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之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62bc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机关、学校、科研院(所)、金融证券、邮电通讯、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开发、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方法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5.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6.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干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概论、网络程序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共40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计算机基础训练教学实习、应用软件教学实习、电子工艺、工程训练、计算机组装与测试、生产实习、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创新与创业技能培养、毕业论文(设计)和公益劳动等。
六、学分分配比例注:学分比例=额定学分/160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60(课内)+8(课外)。
专业本科全程培养方案.doc
![专业本科全程培养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5bebc8bbb4cf7ec4afed0d8.png)
**专业(本科)全程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预期成果
1、培养目标:
2、预期成果:
通过本专业各门课程的学习,可达到以下预期成果:
(1)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行业发展的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2)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外语能力;
(3)具备应对当今信息时代要求的基本操作技能;
(4)…
表1:预期成果与全人素质对应关系
其中DA1-胸怀世界、DA2-承担国社、DA3-终身学习、DA4-创新创业、DA5-领导才能、DA6-批判思维、DA7-终身涵养、DA8-高尚道德、DA9-专业精神、DA10-遇难必解、DA 11-自尊自信、DA12-亲和友善
四、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所属学科:
主干课程: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学制为4年。
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
可副修专业: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比例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3种课程类别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内实践与实验、课外学时等,共分。
1、毕业实习:各教学单位按各专业发展特点自行拟定学生毕业实习时间。
2、毕业论文(设计):本科专业第七学期着手安排,第八学期的第八周必需完成。
3、课内实践与实验:学分。
4、课外学时:学分
八、全程教学计划表
表2:专业课程与预期成果对应关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https://img.taocdn.com/s3/m/18799dddc8d376eeaeaa3169.png)
学总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分 学 理 实 上 实 学年 学年 学年 学年
数 时 论 验机践 1 2 3 4 5678
备注
050832110
网络与信息安全
2 32 32
050832111
网络程序设计
2.5 48 32
16
050832112
路由与交换技术
2.5 48 32
16
050832113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32 32
050832137
大型数据库系统
2.5 48 32
16
050832138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5 48 32
16
050832139 Internet 技术与应用 2.5 48 32
16
100532903
第二外语(日语)
4 64 64
050832140
电子商务
2.5 48 32
16
050832141 Matlab 与数字仿真 2.5 48 32
16
050832119
计算机图像处理
2 32 32
050832120 数字媒体制作技术 2.5 48 32
16
050832121 计算机动画设计与制作 2.5 48 32
16
050832122
模式识别
2 32 32
050832123
智能计算
2.5 48 32
16
050832124
计算机视觉技术
2.5 48 32
计算机 网络 计算机控 制与嵌入 式系统
云计算
图像与媒 体技术
人工 智能
人机 交互
80 48 48
32 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9cff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1.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目前高校中备受青睐的一门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培养高质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各个高校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方案,其中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
下面就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
这些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一领域的知识体系的建立。
2. 专业课程: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多个子领域(如:网络与通讯、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这些专业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其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
3. 英语课程: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进一步加强,英语对于计算机领域的学生来说,不可忽视。
因此,本科专业计划还包括英语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技能,为他们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教育1. 实习:通过实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深入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在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实习。
2.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编程作业,如多媒体信息处理,数据库程序设计等。
在这些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掌握相关的解决方法,并提高编程和软件测试等方面的技能。
三、科研训练科研是培养高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科研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主与创新思维、培养分析、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能力。
科研训练项目可以是独立完成的个人项目或小组完成的团队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675a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4.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和应用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需要。
一、课程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中,必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等。
选修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分布式系统、网络安全等。
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操作系统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数据库系统实验等。
三、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学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科研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研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
四、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综合素质教育内容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外语教育、体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
五、实习教学实习教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实习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工作环境,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实习、科研实习、社会实践等。
六、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4d478e0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1.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本科)(门类:工学;二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中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代码:0809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工程实践经验,能以工程规范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持续的知识更新与创新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科研、教育、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研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预期可达到以下目标:1.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2. 具有良好的知识学习及应用能力具有宽广的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结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专业工具的能力,具有现场解决计算机及其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4.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初步的技术创新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1727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d.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Title: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为了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高校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上做出了调整和优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50c7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a.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理论及实践素养
1、理论基础素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理论、科学思维方法以及计算机前沿技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并行及分布式计算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系统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有关数据库的操作、实验室管理技能、网络系统支持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维修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软件工程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等,以及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法、量子计算机、软件定义网络、智能系统、物联网、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二、思想道德素养
1、思想道德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严格要求学生的应义其责,加强形势政策、社会文化以及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责任的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第12期30 高敬阳,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主任,教授。
基于课程地图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高敬阳 朱群雄 尤 枫 胡 伟 摘要:高等学校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通过课程地图推动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是高校教学改革中尝试的一种新模式,对于教和学双方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地图;梳理;整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审视和调整本专业培养方案,以利于本学科专业的自身发展和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专门人才。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一个学校专业培养的总体思路,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基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当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各具特色并呈现不同的展示方式,大多数学校培养方案是以文字加表格形式展现的,也有较少数学校以鱼骨图方式展现,我校则要求以动态网页形式的课程地图展示培养方案。
课程地图的优势非常显著,可以使教和学双方受益,便于教师重新审视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是否合理,便于梳理和整合课程;便于学生了解四年所学课程,尽早规划学业。
一、关于课程地图课程地图(curriculum mapping)是以一个专业为基本单位,以网页形式表达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展示形式。
学生通过课程地图的查询可以了解其专业本科四年培养的全貌,包括培养目标、总体课程框架、每个学期的课程以及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先后关系,所获得的能力指标等。
课程地图让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对未来四年的学业有整体方向感,是帮助学生进行学涯规划,并为学生提供规划四年修课的参考。
目前,在国内高校中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课程地图,北京化工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要求各个专业以课程地图的制作来带动本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中计算机和自动化两大专业课程地图的制作是作为其他专业课题地图的模板。
下面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介绍课程地图的制订。
二、课程地图的结构课程地图是专业培养方案立体化、可视化的动态展示。
以往的数据管理系统,在数据展现方法上比较单一,基本以列表方式展现数据,课程地图系统的特色是以动态可交互的复杂拓扑图展现课程和学科关系。
1.课程总图课程总图反映本专业四年本科教育所学习的全部课程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本科培养方案中四年的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六大模块:三个层次是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和拓展,六大模块是公共基础、通识教育、专业课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和专业拓展。
公共基础模块分为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外语教学、体育教学、两课教学和素质教育六个部分;专业课程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部分;专业方向模块是学生在高年级时按照本学科凝练的智能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可视媒体技术等三个特色方向选择学习;通识教育模块要求学生自主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拓展模块的课程;独立的实践环节模块显示出在培养方案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课程总图按三个层次六大模块来展示本专业四年的全部课程,层次分明,非常清楚,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总图在课程总图中不仅仅可以对本科四年的培养方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而且对每一门课程均有相关介绍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前后续关系,如图2所示。
当鼠标停留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上成手型图标,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显示该课程的简介诸如学分、所在学期、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该课程有两门前导课程:数字逻辑、电路与电子技术,三门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VLSI设计导论及微机接口技术。
若用鼠标“单击”该课程名称,则进入该课程更加详细介绍的另一页面。
包括较为详细的课程介绍、课程编号、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开课学期、总学时、学分、课程性质、预修课程、建议教材、参考书和教材大纲等项目,点击课程大纲链接的PDF文件即可下载或打开该课程大纲。
该页面右上方为课程的前后续关系图,右下方为课程能力指标图,如图3所示。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七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包括程序设计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硬件系统综合集成能力、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和信息与网络安全设计能力。
以上七个方面的能力用图中七个能力指标进行表示,这样每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哪方面能力的量化数据,图上清晰可见。
3132图2 某一课程相关内容介绍图3 课程能力指标图2.课程时序图课程时序图从左至右犹如时间轴一般展示每个学期的课程,如图4所示。
其中3、6和9学期分别是一、二、三年级的夏季小学期,小学期以实践、实训和选修课程为主,四年本科教育合计11个学期。
图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环节、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方法课等用不同的颜色块来表示,根据不同的颜色可以区分出每个学期不同模块所包含的课程。
单击方向课程中智能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可视媒体技术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灰色按钮,显示出该方向所包含的课程,课程框在不停闪烁;鼠标放置在任一课程框上,出现手形图标,并会自动显示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和其后续课程,并清楚地显示这些课程应在哪个学期进行学习。
如图5所示,例如,鼠标移动至“数据结构”课程上,出现手形图标,显示出该课程在第4个学期完成,前导课程包括红颜色的专业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后续课程包括粉颜色的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和灰颜色的两门实践类课程。
硬件系统综合集成能力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信息与网络安全设计能力33图4 课程时序图图5 “数据结构”课程时序图3.课程关系图课程关系图是指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每一个方向所包含的课程及其课程之间的关系。
例如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所应该学习的全部课程,这些课程是按照学期显示出来的,若将鼠标放置在任意一个课程名称上,立即显示出该课程的前驱和后继课程。
4.课程内容联系图课程内容联系图是指三个专业方向模块中的某一方向内部课程与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关联性,一个专业方向中的若干门课程内容之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教师和学生对此清晰把握,对于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是很好的方式。
图6展示的是软件工程方向中的几门主要课程之间的内容相关性,蓝色实线表示两课程有联系,如将鼠标放在蓝色连线上,连线颜色变为红色,图中右侧立即显示出红色连线两端两课程之间的内容关联关系。
如图显示的是“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工程”两门课程在内容上的区别与联系。
图6课程内容联系图5.其他课程地图顶端下拉菜单第一项“首页”介绍了我校计算机系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培养方向及课程地图的使用说明。
下拉菜单最后一项“就业去向”图主要告诉学生在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完成学业之后可能的就业及去向,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近5年本系学生毕业去向分为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就业和自主创业四个方面展示,使在校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课程地图的意义1.有助于对整个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在制订课程地图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教师研讨会。
重新审视以往的培养方案,对整体培养方案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整个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做了全面的分析,并按照课程模块将教师分组进行研讨,例如将教师分为程序设计组、硬件课程组、专业核心课程组、智能系统工程方向组、可视媒体技术方向组、软件工程方向组。
每一组教师将本组一门门课程从教学大纲、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学生获得的能力指标,甚至是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对于整个教学体系以及各门课程进行梳理,纠正了以往不恰当的课程先后顺序,对于存在重叠和陈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更新。
例如,原来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两门课程整合成为一门新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新课程内容更加简洁清晰,内容紧凑,学时大大减少而且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增强了学习效果。
2.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尽早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业多数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对于所学的专业、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一脸茫然。
通过动态的课程地图可以让学生对本专业四年的课程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专业方向所包含的课程及其关系做到先知先觉,从不了解专业到了解再到喜欢和热爱专业的过程。
直观且请将鼠标放在连上查看课程之间内容联系34动态的课程地图,方便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业,制订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把握学习的脉搏和节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和监督课程地图展示了一个专业四年的全部课程及课程之间的关系,方便教学管理人员把握全局,审视各个环节的合理性,按照课程地图的规划监督并管理实施,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等。
另外,当学生出现选课和专业方向选择等问题时,方便辅导员按照课程地图所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学业,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学业。
4.方便本专业以外人员了解课程体系外学校、外学院、外专业、非专业学生、非专业人员如果要了解本学校本专业课程体系,点击网站中的课程地图,即使没有专业人士的解答,也能够非常容易理解全部内容。
另外,也非常便于与其他专业合作交流、专业交叉,也是对外宣传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5.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扩展性当一个新的院系、学科加入课程地图系统后,无需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开发,而只需通过平台提供的各类配置和调节工具实现课程地图的生成和展示。
有数据接口的情况下,课程地图系统可与学校的选课系统以及教务系统对接,更好地指导学生对自己培养进行规划以及方便学生选课。
以课程地图来推动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课程地图将对教和学双方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学生,能够清晰掌握大学四年的学业,利于学生自我规划满足自身兴趣爱好需要的学业方向,提升自主学习之能力。
通过全校的课程地图,学生能够了解、认识、探索其他学科的培养方案,扩展其学习视野,激发跨学科领域学习之兴趣。
对于各教学单位包括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将本专业培养体系由点到线再到面,全面进行梳理,便于其了解整个培养体系全貌,便于教学的开展,便于教学的管理,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将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1] 蒋宗礼.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0):11-14.[2]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课程地图[EB/OL]. http://202.4.155.234/coursemap/jisuanji/.[责任编辑:余大品](上接第41页)[32] Swain, M..The Output Hypothesis and Beyond: Mediating acquisition through Collaborative Dialogue[A]//J. P. Lantolf. Sociocultural Theory &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33] Donato, R. Collective scaffolding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A]//In J. P. Lantolf&G. Appel( eds.).V ygotskian Approaches to SecondLanguage Research[C].NJ: Ablex Publishing, 1994.[34] Swain, M.&Lapkin, S..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wo Adolescent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Working Together[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8(82).[35] Kowal, M. & M. Swain. From semantic to syntactic processing: How can we promote it in the immersion classroom?[A]//In R. Johnson & M. Swain (eds.).Immers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C].Cambridge: CUP, 1997.[36] 肖更生,徐锦芬,张再红. 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班级归宿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J]. 外语界,2011(4).[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5YJA740030)的阶段性成果][责任编辑:李文玲]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