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探索建设新型智库

合集下载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_实践与总结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_实践与总结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_实践与总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实践与总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挑战与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智库作为一个独立、权威、独具特色的智力供给机构,在政策 Consultation、Think-Tank Research 以及公共参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突出政策咨询的导向。

智库在国家发展中起着政策思考与建言献策的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国家中,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咨询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

智库需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前瞻性问题和国家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其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加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智库作为一个具有学术属性的机构,应该具备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加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可以提高智库的整体实力和声誉,增强智库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同时,针对中国国情和特点,智库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注重多领域合作与资源整合。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形成与国际智库的合作交流机制。

在与国际智库进行合作的同时,智库还应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建立广泛联系,整合各方资源。

这样可以形成各种智力资源的合力,提高智库的整体实力,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

第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注重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优秀的智库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

智库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一流的研究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发展空间。

同时,要注重培养智库专家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智库的整体能力。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适应我国发展需要、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建设新型智库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政策咨询的质量和针对性。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与作用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与作用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与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在各领域强制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制定战略,以及对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得到了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与作用,阐述其对我国发展的贡献和具体现状。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定义和建设智库,是指一种研究性的机构,也是一种专业的智力咨询服务。

智库为国家和政府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提供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分析等服务。

与传统智库不同的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强调“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实效导向”,注重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实际工作中的落地和实践。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建设方面,从哲学基础、组织结构、人才梯队、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对哲学基础的改革在于明确问题意识,找准实践需要。

智库中的组织结构要更加精简,对人才梯队要有特定的要求和培养机制。

财务管理则是强调透明、规范、预算导向,让财务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与意义1、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指导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拥有专业的团队和智力,可以提供关于政策的前瞻性建议和经验性汇总,对于政府关键领域制定政策时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各智库机构针对疫情提出了很多方案,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健康。

2、为社会治理提供思路和方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为改善社会治理提供思路和方略的方面。

例如,在金融领域,智库的调研和研究有助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稳定资本市场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智库将自己的优势转换为社会治理的优势,从而促进了社会治理的进步。

3、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提供前瞻性的思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未来规划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通过分析和研究现存问题,发现未来的风险,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预警,为发展提供方向。

同时,智库在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也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扩展空间。

探索地方社科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路径

探索地方社科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路径

探索地方社科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路径作者:党俊来源:《办公室业务·上》 2018年第4期随着地方建设的深入,新型智库建设被提上日程。

智库建设不仅仅能够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也能够提高执政的民主性,亦是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步骤。

现如今,各地政府都较为重视地方智库建设,而地方社科院也将新型智库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首要目标。

对于地方社科院来说,必须要将对策研究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将地方区域优势以及发展状况作为理论支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应用与研究结合,探索地方智库建设的新路径,推动地方政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社科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义(一)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民主、科学一直是我党的执政理念,而要想提高决策的正确度和科学性,就必须要进行智库的建设,通过智库来对现行决策进行分析,以此来确保决策的精确度。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地方发展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也更加多样,所要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而地方未来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也会越来越泛化。

也正是因为这一发展现状,各地政府要想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对地方发展的前景进行提前的谋划,就必须要进行新型智库的建设。

利用智库来对地方发展蓝图进行分析,进行修改,以此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推动地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民主决策建设。

执政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

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发展中,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趋向愈加的不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交织,长远发展与阶段发展矛盾,阶级利益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

但是,不管是哪一个社会群体,哪一个社会阶层,也不管是哪一个利益集团,我们都享有自由言论的权力,享有话语权,享有为民主发声的权力。

而智库的建设能够充分推动民主决策的建设,能够倾听民众的心声,为人民提供一个民主发言的平台,保障他们的利益诉求,捍卫他们的发言权。

让智库成为一个倾听民意、了解民声的为人民服务的机构组织,成为人民与政府的纽带,让政府成为一个广纳群言、为民发声的民主政府,推动民主建设的前进。

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作者:鲍宗豪来源:《党政论坛》 2017年第3期鲍宗豪近年来,中国的智库建设方兴未艾,种种“智库”不断涌现。

但当今中国的智库主要是政府智库、研究机构(全国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西方则主要是民间智库,或与政府和军方有密切利益合作关系的民间智库。

中国的民间智库总体较弱,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如何形成中国特色的民间智库,如何形成中国特色的以“混合所有制”方式运作的社会化专业化智库,我认为是中国智库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取向。

一、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6年5月17日,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又作重要讲话,给建设中国特色的智库、中国特色理论的话语体系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值得探究的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要避免三种倾向:一是避免兴办名目繁多的“国际智库峰会”,规模越来越大,请来的嘉宾级别越来越高,花钱越来越慷慨,媒体抢眼球、抢观点的大报道,这是真正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吗?二是避免政府鼓励高校创办研究中心等智库,智库在高校“遍地开花”。

在高校不同办公楼之间,挂着名目繁多的“智库”基地、“智库”中心等等,实际上是为了争编制、争经费,能真正成为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库不多;三是避免各级政府与大型国企也办智库,这样,政府与企业官员“公费出国考察”有绿色通道。

所以,“新型”智库不是“花样新”“名称新”“渠道新”“报道新”,而是要在切实有效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中产生全球或社会影响的“新型”智库。

美国没有官方智库,只有美国和平研究会几个半官方智库;大部分是非官方智库,如兰德公司、卡耐基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等。

布鲁金斯、兰德公司等靠50年来形成的各具优势的“品牌产品”,成为全球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库”。

中国要在“新型”智库工程建设中,形成一批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智库,就要走出一条具有官民结合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全球化、社会化、专业化智库建设新路。

我国新型高校智库成果管理策略现状分析与对策——以上海交通大学智库为例

我国新型高校智库成果管理策略现状分析与对策——以上海交通大学智库为例

我国新型高校智库成果管理策略现状分析与对策——以上海交通大学智库为例郭晶宗一君#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智库在政府治理中的决策辅助作用愈发重要。

作为稳定、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智库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然而智库成果的合理、科学、高效管理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研究选取上海交通大学智库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专家咨询与探讨等研究方法,概括了我国高校智库的建设现状,重点分析了其成果管理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优化策略,为智库成果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库;高校智库;管理策略;成果管理一、引言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中国新型智库以来,一股智库研究和建设的浪潮兴起,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我国智库建设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

高校智库拥有着丰富的科研、人力、物力资源,其专业化研究手段和研究方式也有明显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的作用尤为重要。

虽然高校智库角色十分重要,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在研究成果的管理和转化方面,却没有发挥出其潜力,产生的社会影响也相对较弱%2014年初由我国上海社会科学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指出有40%左右的活跃智库是党政军智库,高校智库尽管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源、专业的研究技术,然而其影响力却难以和官方智库相抗衡,发挥的作用#郭晶,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宗一君,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证社会科学(第三卷)也相对较小①;同年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也显示,位居全球前100名的智库中我国只有6家,且全为官方智库&。

同样为高校智库,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显示,美国1830个智库中,接近75%的智库都隶属于高校。

有学者统计我国最近五年来,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发表的著作约有15万部,论文158万篇,其中发表在国际刊物上的有2万篇;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能够成功转化成为公共政策建议的只有6万份,而在这少数的建议中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或是得到中央领导批示的可谓少之又少,这极低的转化率与我国高校雄厚的科研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⑤%因此深入探究我国高校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发挥其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随着国家发展的迅速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各行业对于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满足这个需求,国家建立了一系列智库机构,能够为各领域提供专业的研究和咨询服务,以此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智库是一种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一般由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

智库可以协助政府决策、推动国家发展、及时提供行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主要是在对现有智库工作的总体评估和反思之后,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问题,提出实现智库创新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为此,中国在发展智库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特色举措。

一、完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智库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多元化运作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原则。

二、强化人才培养智库的运作关键在于人才,强化人才培养是发展智库的重要保障。

聚集优秀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激励、管理制度,实现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发展,是实现智库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发挥社会服务作用智库不仅是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机构,更要发挥社会服务的作用,通过智库成果的推广,有效地传递政策信息和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丰富社会文化涵义。

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视学术研究,积极推进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使得智库具有更强的学术研究基础。

加强自身的学术研究,提高素质水平,为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构建创新机制体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主要通过创新机制构建,来实现具有自主创新的趋势和方向。

在大量调研和实践基础上总结智库发展趋势和模式,创新智库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机构创新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智库是一种全球性的机构,国际合作对于发展新型智库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学术交流和调研,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化进程和学术研究的权威性。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充分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发展特色,更好地建设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智库和推进智力支撑服务体系,补充新型智库发展的内涵和动力,更好地促成各领域的持续发展。

关于加强培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议

关于加强培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议

关于加强培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议
背景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培育是推动我国独立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发挥智库的作用,以下是对加强培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议。

建议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优秀的人才是智库建设的关键。

应采取措施吸引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和专家加入智库,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合理的薪酬待遇和丰富的研究资源来吸引他们。

建议二:加强学术研究能力
智库应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建议加强合作交流,与国内外知名智库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研究项目,提高智库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建议三:拓宽智库的渠道和方式
智库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广度。

建议建立起现代化的智库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
广泛传播智库研究成果,提升智库的公众形象和影响力。

建议四:注重政策咨询服务
智库应注重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政策咨询服务。

建议加强与
政府部门的对接,定期向政府提交相关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为政
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建议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智库应加强与国际智库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推动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建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
宽国际合作的渠道,吸引更多国际知名智库与中国智库展开合作。

结论
加强培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是我国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

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拓宽智库渠道和方式、注重政策咨询服务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建设出更加
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智库的建设路径研究——以上海市首批成立的18 家高校智库为例

高校智库的建设路径研究——以上海市首批成立的18 家高校智库为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55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DRC)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75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全球化智库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 (IISS), FKA Center for Inter-
关键词:高校智库 上海市 建设路径
分类号:C932
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1.03.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2013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 色新型智库”做出重要批示,同年,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 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 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多项政策的出台为学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构建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步就是要 推动高校智库的发展和完善。而就目前的情况来 看,高校智库往往存在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影 响力不足的问题。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 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 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因此,高 校智库建设的关键应该落实到切实提升研究成果 的质量上,以服务政府决策为目的,研究内容充 分对接政府需求,关注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发
挥现有的决策咨询制度优势,来提升政府决策能 力。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上海首批成立的 18 家 智库,归纳整理了多项数据资料,分析上海高校 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上海高校智库的 建设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推动我国智库体 系的创新发展和政府决策能力的提升。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一、智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世界上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智库建设。

智库作为一个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分析、信息传递和舆情引导的机构,对于国家战略和发展意义重大。

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智库已成为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性需求,它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中国智库建设的新方向、新模式和新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快速崛起的新一代技术和新兴产业、全球化与地缘战略竞争格局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的挑战,使得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亟待开展。

二、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主要任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选取几家国家重要机构作为基础,积极推进智库建设,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智库网络组建。

智库需要有内在驱动力,做出合理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它的顺利发展。

同时,智库也需要有高水平的团队来支持其运营和管理。

三、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所面临的问题1. 基础设施缺乏:智库建设需要相应的办公场所、设备、网络前端系统、人员配备等基础条件,而这些要求很高的设施对于许多处在起步阶段的智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专业人才匮乏:智库需要各类专业的人才,如政策研究、法律、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专家,而目前身兼多职的人才较为普遍,人力资源短缺的状况对智库能力的提升构成重要制约。

3. 管理机制需要完善:智库管理机制需深化和完善,更加有效地发挥“引导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的作用。

针对当前智库一些经营模式存在的不规范、浅薄、乱象等问题,需要建立人才引进、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制度保障。

四、未来的智库建设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国家发展,中国智库建设已逐步实现了由少数专业性较强的智库为主到全国性、多层次、多类型智库共同发展的阶段。

未来,亟需丰富智库领域的研究层次,打破一些智库间的藩篱,从而实现全民智库化的大背景下智库建设结构完善。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智库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推动中国走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一、提高智库的政绩导向作为智库的核心,政策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将直接决定其价值和地位。

因此,智库应该对政策研究的成果和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

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估体系,拓展政策研究的影响渠道和交流平台,加强政策研究的实践性、战略性和时效性,为国家决策提供精准、全面、可靠的参考和支持。

二、扩大智库的社会参与智库作为社会思想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倡导和支持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机制和平台建设,开展更加广泛的社会调研、咨询和议题研究,推动社会智慧和力量的集聚,让政策制定更加符合社会意愿和利益,促进民主治理理念的推广和实践。

三、加强智库的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智库作为思想创新和政策创新的重要代表,也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实践,以更加智能、精准、高效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实现智库的全球化视野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智库的视野和任务已经超越国内,向全球延伸。

智库应该树立全球化的视野和意识,开展多维度、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汲取国际智库的经验和智慧,为中外友好和世界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五、增强智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智库是社会舆论场和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智库应该通过开展及时透明的财务公开和机构评估,加强自身建设和信仰创新,提高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增强公众对智库的信任和支持。

总体而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立足中国国情、奉行创新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社会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强化机制创新,注重可行性研究、重视创新成果转化,以高质量、高效益的实际表现,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

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

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智库,即智慧库,是一个集合智慧和知识的组织体系,旨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政策研究、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专业智力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智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新型智库的建设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型智库的发展路径。

一、创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新型智库的建设应该注重创新模式的探索,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智库应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智库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需求,提供更具实战性的研究成果。

同时,与学术界的合作可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二、多元化人才:培养复合型智库人才新型智库的建设需要拥有一支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培养复合型智库人才是关键。

智库人才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同时还应具备政策研究、数据分析、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只有这样,智库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问题时,提出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新型智库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和机制。

三、开放共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型智库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共享的理念。

智库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地的智库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

通过与国际智库的交流,可以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提高智库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智库还应该主动向社会开放,与公众建立互动的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供专业的解读和意见。

四、科技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新型智库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库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新型智库应该积极引入和应用相关技术,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五、社会参与:建立智库与公众的互动机制新型智库的建设需要与公众建立互动的机制,增强社会参与性。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层智库论坛 (2014)”观点综述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层智库论坛 (2014)”观点综述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层智库论坛(2014)”观点综述作者:王友明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王友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上海 201204)2014年12月20日,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光明日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高层智库论坛(2014)”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求是杂志社、上海市政协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师智库人才培训班学员参加了论坛。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言献策。

现将与会专家学者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功能定位智库是生产和销售智慧或思想产品的服务组织。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指出,智库建设已被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高度的宏伟工程,高质量的智库为国家发展提供全局性、根本性、可操作性的战略指导。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认为,智库首先要明确基本定位:第一是政府智囊,要为政府服务。

第二是引导社会,引导舆论。

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老百姓听谁的,智库要有声音,要通过理性的分析引导社会理性思考。

第三要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载体。

智库建设要围绕客观性、公共性和专业性来进行。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平谈到,首先,智库是生产和销售组织,必须生产和销售智慧或思想产品;其次,智库是服务组织,提供智慧或思想服务产品,它是专门为各级各类决策者提供智慧思想理念、策略战略规划的服务组织。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围绕服务解决好八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服务理念问题。

第二是服务重点问题,也就是要有的放矢。

智库一方面应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决策层信得过、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应拥有擅长的研究领域,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要专业化与职业化相结合,既要高出一筹,更要独树一帜。

第三是服务对象问题。

不仅服务领导,还要服务社会,还能引领思潮。

第四是服务特点问题。

关于加强建设中国特色前沿型智库的建议

关于加强建设中国特色前沿型智库的建议

关于加强建设中国特色前沿型智库的建议
一、加快中国知识体系的构建
1、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学科研究,把国内外学术成果汇聚起来,完成
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构建。

要把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有机融合,以打造前
沿技术领域的学术体系。

2、坚持以基础型研究为主导,发挥大学、科学院、研究所等科研机
构的作用,将科研结果与产业、决策等社会应用实际相结合,提高科技创
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3、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学者,拓宽学科交叉与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健全国家学者往来政策,鼓励外籍人才参与国内前沿知识体系的构建。

1、重视学术智库的建设,加强常设性研究和项目研究的结合,完善
研究机制,健全课题设置、专家组织、工作安排等程序,使智库能够在多
元学科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2、加强技术支持,以信息化技术推动智库的业务发展,构建网络环境、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体系,发挥智库的信息整合功能,提升科学研
究和决策参考的能力。

3、改善智库人才培养环境,加强上下游衔接,把握全球前沿科技动态,建立岗位灵活性和认可度,提高智库组织的灵活性。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交流材料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交流材料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交流材料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XX党校的一名学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相关问题。

下面,我将就新型智库建设的意义、挑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一,新型智库建设的意义。

新型智库建设是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党的事业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好地进行科学决策和智囊咨询。

新型智库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独立、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新型智库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科研调研、培训教育等,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智库的人才队伍还不够强大,缺乏高水平的专家学者。

其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部分智库过分关注利益导向和短期效益,忽视了长远发展和公共利益。

此外,新型智库的公信力和独立性亟待提升,需要加强对智库的评估和监管。

第三,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智库的人才质量和数量。

可以通过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对智库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专家学者的研究能力和影响力。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智库的投入和管理。

智库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所支持,注重公共利益和长远发展。

同时,要建立健全智库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加强对智库的评估和监管,防止利益导向和政治介入。

三是推动智库建设与政府决策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

新型智库应该充分发挥智囊咨询的作用,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意见,为国家治理和党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新型智库建设在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要注重人才培养、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加强监管和评估,推动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倾听和指导,期待能够通过今天的交流,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认真对待六大问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6”观点综述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认真对待六大问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6”观点综述

作者: 邹积超
作者机构: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
出版物刊名: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131-135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国特色;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组织部;国际交流
摘要:3月27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前景"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6)。

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零点集团等单位的专家,以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1期)的学员共计120余人参加会议,50余位专家作演讲或在分论坛上发言,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一系列思想成果。

做“信得过 靠得住 用得上”的好智库——专访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黄昊

做“信得过 靠得住 用得上”的好智库——专访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黄昊

做“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好智库——专访复旦发展研究
院院长助理黄昊
吕青
【期刊名称】《智库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03)003
【摘要】【访谈专家简介】黄昊,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领域为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2012年起参与智库建设,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有关部门采纳。

1如何看待智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智库与学术的关系?理论和经验的结合、知识与智慧的结合形成智库,知识来自理论研究,智慧来自实践经验,智库的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吕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1001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1
【相关文献】
1.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提升智库思想创新能力r——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r研究员王莉丽 [J], 吕青
2.做"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好智库r——专访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黄昊 [J], 吕青
3.从智库研究理论到科技智库建设——专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潘教峰院长 [J], 吕青;
4.从智库研究理论到科技智库建设--专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潘教峰院长 [J], 吕青
5.强化“三位一体”业务链,打造“全国一流、全球视野”省级高端智库——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建院三十五周年专访周华富院长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探索建设新型智库——合力培育我们的“中国观”
发布时间: 2015-01-24 访问次数:
“上海自贸区建设应该成为中国主动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切入口”,“一些地方基层治理‘行政有效、治理无效’”,“用10-1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普遍实现允许两胎”,“剩女是主动选择,剩男形势更为严峻”……这些涉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论断或预测,或许并没有见诸媒体,成为广受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却已悄然潜入、储存进各级各类政府的决策体系,成为政策制定中必不可少的依据或参考。

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的出处,叫作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

得益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决定,眼下中国,从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和民间组织,智库建设正如火如荼。

一个多月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还专门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在这场正在展开的新型智库建设热潮中,复旦大学已是先行者。

在大学智库建设的机制探索上,做了可贵探索。

12月5日,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高校智库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智库崛起,比一比谁提供的咨政、启民服务更有效
不单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数,也比比看谁向政府提供的咨政服务、政策建议水平更高,被采纳或被中央高层领导关注批复的数量更多。

这是在复旦大学人文社科学者中间出现的新现象。

“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18期亚太问题专报,三分之一都被中央高层采纳。

今年上半年,亚信峰会在上海召开,作为亚信会议专家组成员,我们提供的研究报告受到了好评。

现在正在集中关注的课题之一,是中美如何在亚太地区走向良性互动……”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开会交流时,旗下拥有美国研究中心、亚太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等众多机构的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教授介绍说。

2012年才构建的金砖国家研究中心是复旦大学诸多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中的后起之秀。

但它的研究成果已受到从外交部、中联部直到商务部和教育部等多方关注。

在此工作的30多名专家中,有分属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国际问题研究、经济、社会、法学等校内不同学院的教授22人,其余10多人为校外兼职研究人员和海外特约研究员。

他们中,有人直接参与了金砖国家峰会的组织运作策划,针对金砖国家的一些应急课题做出快速响应,对于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研究和推
进金砖国家向一体化大市场迈进的若干建议等报告都赢得了诸多赞誉。

他们建立的金砖国家信息共享和交流网络,甚至写进了德班峰会的经贸部长声明中,成了金砖国家之间经贸信息和合作项目推广的权威平台。

“你会发现,高校智库因为是一个并非相关部门直接投入、相对独立的角色,在很多场合不仅能提供智力研究,还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参与和推动整个外交行动的进程。

”金砖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副教授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他们邀请金砖国家学者访问,从而促进交流与合作,还与巴西知名智库合作,正在建设中国巴西研究中心。

近几年,复旦发展研究院每年完成各类学术和政策建议报告逾100万字,其中包括多份针对中国、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的专题报告,通过逐渐畅通的信息直报渠道,为中央和地方重要决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成为学校和上海市高教系统报送专家观点类信息的首要来源之一。

通过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开展中外对话,邀请汉学家参加工作坊,更成为首个在欧洲、北美建设海外中国研究基地的中国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已发布15期的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提供了与国家统计局不同的中外经济发展状况视角;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社科数据研究中心等近期提供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网络心态分析和长三角社会变迁报告等,一经发布,都十分引人关注……复旦智库大有迎风而起、蔚然成林之势。

专业服务,助学术成果走出象牙塔,与发展需求无缝对接
成功,得益于起步早、精心布局和不急不躁地坚持。

“复旦综合性智库是从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起步的。

它1993年创立时的宗旨就是研究国家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综合整个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进行研究。

2011年我们重新梳理、恢复运行,明确打造专业性和综合性两类智库,突出国际性和复合性。

”主管智库建设的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回顾说。

不等不待,主动走出去建立对话网络,是复旦智库建设得以快速推进的另一经验。

“我们离中央政府各部门较远,对政府、企业需求的了解和沟通远不如北京高校方便。

这迫使我们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组织运作,更多走国际化道路,为政府决策提供经过内部充分整合的咨询意见。

”林尚立说。

目前,在被统称为“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的智库招牌下,已包括了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国家建设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等9大校内研究中心,上海论坛、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等5个国际
大型论坛,32个海外中国研究中心,一个金融家联盟以及200个各类上海市一级的高校智库等。

使得这些不同学科机构、专家和学术成果不是一盘散沙、“各说各话”,而能实现跨学科学术资政服务任务的,是一个同时面向研究、面向政府、面向市场的统一学术服务中心。

“我们内部的亚智库组织形式是多样化和立体化的,有做政策建议的,有做资料储备的,也有指数型的。

学术服务中心作为管理支撑系统,为所有智库提供包括专家联络、国际会议承办、成果体现、媒体推进和行政助理招募等专业学术行政服务。

”复旦发展研究院学术服务中心主任张怡将她领导的服务中心称之为“校内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

居于专家身后的一支年轻专业智库运营团队,成员中30%是海归,所有人员都有过海外求学、访学经历,既有政治素质又有一定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能力,全职工作人员中党员比例在80%以上。

“你得充分了解相关领域内科研前沿和教授们的情况,懂得筹办学术会议的整个流程,以及学术会议成果的二次三次开发,对学术讨论内容或研究论文做点儿翻译、分解或包装,成为可用的政策报告,还要负责维护相应的学术网站和学术数据。

”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这样解释。

有了这样的团队,除了各种专题报告,研究院每个月还能出版两期《中国观》,上半个月辑译国外媒体、智库关于中国的文章和观点,下半月评述国内学者关于中国的战略性和热点问题,热点的研究。

在“把论坛办到国外去”的口号下,他们先后在德国汉堡举办“中德莱布尼茨论坛”、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大洋洲中国论坛”,更多的“大国人文对话”系列即将展开,将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文学术对外交往的全球布局。

智库建设,推动大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从选题策划到内参报送,到重大节点媒体发声,再到辐射海外的智库外交,从研究、咨政、启民和育人出发,智库建设一方面履行了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职责,另一方面也推进了原本即以人文社科领域基础性研究见长的复旦大学的成果转化。

发展研究院下辖中心的金砖国家研究、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网络安全研究、人口问题研究、社会生活资料研究等,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在林尚立副校长看来,人文社科研究早已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笔”就能实现的。

而智库建设,已促使复旦大学快速积累起一批国内外社会经济信息、中国问题研究、网络舆情等资料数据,在已有的社会科学研究资料数据基础上,可以启动建设统一的更大规模学术数据网络。

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因瞄准社会热点而广受关注,仅“代际篇”的微博阅读量就达到1.4万。

社会反响让中心研究员桂勇教授感受至深:“中国的大学不缺人才,在某种意义上也不缺资源,关键是如何把学术理论、方法的创新研究部分地和有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接地气’研究结合起来。


“社会科学要真正发展必须姓‘社会’,必须跟着社会走。

不是只有做学术论文才是成果。

大学智库研究现实问题,通过提炼,转化为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新的学术概念、理论。

”林尚立副校长这样概括。

不再数论文篇数,试行“文科代表作”制度,将“服务国家战略”的贡献也纳入大学教师绩效评估、经费配置体系,复旦大学近年来在学术评价、激励机制方面的改革调整,部分地也与智库建设相关。

眼下,该校正在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跟踪机制,开通优秀学者到国际组织、国内部门任职、挂职和政府企业人员到学院访学、挂职的双通道,拓展专家建议及学术成果报送、发布和应用的渠道,扩大海外中心的范围和数量,推动与国外智库的进一步合作。

“加强高水平智库建设,就必须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就必须围绕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开展战略研究。

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

复旦的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国家队’的大学,要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显然将智库建设的意义放在了更高、更远的层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