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在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水土保持项目的效益评估是确定项目可行性和效果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针对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项目效益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决定项目的可行性。
其目的在于确保项目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项目效益评估的意义在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环境风险,提高生态效益,以及合理引导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合作。
二、项目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和环境效益评估三个方面。
1. 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果进行评估,如减少工程及维护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等。
评估方法常用的有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综合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水平。
2. 社会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如改善农村环境、减少土地退化、维护生态平衡等。
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相关统计数据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项目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3. 环境效益评估环境效益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如减少水资源浪费、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评估方法常用的有生态足迹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贡献程度。
三、项目效益评估的实施步骤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的实施步骤至关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首先要收集项目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地利用情况、水土流失情况、项目实施成本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是评估项目效益的基础。
2.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项目效益的前提。
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指标与评分方法
13
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较严重问题,未向生产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提出监测意见的
-20
14
对未批先弃、乱弃乱倒、顺坡溜渣、随意开挖等未予制止和督促整改的
-10
监理单位
15
对施工单位违反规定擅自作出重大变更未予制止和督促整改的
-10
16
弃渣场存在严重水土流失危害或隐患而未督促整改的
-15
17
未按要求完成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的
-20
8
水土保持设施不满足验收标准和条件而做出合理结论的
-20
验收报告编制单位
9
未按水土保持方案和设计规范开展设计的,擅自降低防治标准等级的
-10
设计单位
10
迟于合同6个月以上未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
-10
监测单位
11
未按时提交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的
T0/次
12
水土保持监测季报三色评价结论或总结报告与实际不符的
+3
9
一票否决
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事件,被水利部或国家有关部门实施挂牌督办的
10
拒不执行水土保持行政处罚的
11
被实施水土保持行政强制的
12
以暴力、威胁等方式拒绝、阻挠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13
在施工工作及相关技术成果中弄虚作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3序号指标具体情形
权重
指标分值
备注
信用主体
每个加1分,上限为5分
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获市县级批复或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取得市县级报备的
每1个加1分,上限为3分
4
指标
未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先行开工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摘要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阻碍了我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特殊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1 生态修复概念确定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对生态修复的研究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1980年Cairns主编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出版以后,生态修复才开始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系统的研究。
欧美国家对此的研究较早,Diamond在1987年提出生态恢复就是再造一个自然群落、或再造一个自我维持并保持后代具持续性的群落,而Jordan在1995则认为,使生态系统恢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1];Harper研究发现,生态恢复是关于组装并试验群落和生态系统如何工作的过程[2];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先后提出三个定义,但最终确定为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3];Cairns 认为,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状态的过程[4];另外,Egan 认为,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过程[5]。
综上,生态恢复既可以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也可以依靠人工调控能力。
但是并未说明生态系统的自身组织、自我调控功能以及人工调控能力在生态恢复作用的主次地位。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1. 引言水土保持是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则是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水土保持工作。
本文将探讨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2.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土壤保持、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1 土壤保持指标1)土壤侵蚀情况:如土壤流失率、沟壑侵蚀指数等;2)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如持水量、蓄水能力等;3)土壤肥力和质量:如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改善程度等。
2.2 水资源保护指标1)地表水保护:如河流水质、湖泊富营养化等;2)地下水保护:如水位、水质等;3)水循环:如降水利用率、径流减少程度等。
2.3 生态环境改善指标1)生物多样性:如物种丰富度、群落组成等;2)生态系统功能改善:如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灾害抵抗性等; 3)生态景观保护:如保护地面积、连通性等。
3.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3.1 指标加权法这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再根据实际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权重的确定可以基于专家评分、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3.2 综合指数法这是一种通过将各指标综合到一个综合指数中,来评价水土保持效益的方法。
可以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指数法或模糊数学综合指数法等。
3.3 熵权法这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评价方法,通过测度指标数据的分布情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出水土保持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罗珂2013052120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对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获得的利益或收益的预测和计算。
其目的是分析措施当前的效益;检验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测规划措施的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弱和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和改良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贡献。
根据水土保持效益的性质,分为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效益计算的原则1、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20-30年。
2、采用的数据资料要翔实可靠。
3、从措施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①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有:梯田、保土耕作措施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益;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采用工程措施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②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种草第二年开始计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③封禁治理第3年开始计算。
4、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二、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一)蓄水保土效益计算蓄水保土效益包括单项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和小流域或某区域的蓄水保土总体效益。
蓄水保土效益计算方法主要有水保和水文法。
(1)水保法指应用水土保持单项措施来综合计算全流域的蓄水保土效益。
(2)、水文法以水文站或径流站等实测的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为依据,用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全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的蓄水、减沙效率。
(二)经济效益计算1、直接经济效益计算以各项措施增产的产品的经济效益计算为基础,并以货币定量表示。
各项治理措施的经济效益,应根据每年实际生产效益的有效面积、单位面积增加的产品数量以及产品价格,逐年计算,最后累加得到在效益计算期内的总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的效益;栽植经济果林、种草的产品效益;增加木材蓄积量的效益;增加薪材的效益等。
2、间接经济效益计算计算转化效益要注意:当地有转化条件,转化多少计算多少;必须扣除转化中的投入;只计算一次转化提高的产值和投入,而且只限于在当地农村就地加工转化。
对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
对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水土保持规模加大同时,其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巨大,当前,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与评价方法体系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效益的概念及效益监测内容与程序,针对其评价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
【标签】水土保持;效益监测;评价原则;指标1 水土保持效益的概念水土保持效益是指在一个治理区域内,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所产生的对当地居民及其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获益提高部分的统称。
按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水土保持效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指采取防治措施后所产出的可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如坡耕地修梯田后比原坡耕地增产的粮食,栽果树后生产的果品比原坡耕地传统种植方式收益增加的部分,荒山荒坡营造水土保持林所增加的木材蓄积等。
二是生态效益,指采取防治措施后使生态环境因子由劣到优的变化,如土壤抗旱力增强、昼夜温差变小、空气湿度增大、土壤侵蚀量减小、大风日数减少等。
三是社会效益,即水土保持不仅使实施者或实施区收益,而且对实施者或实施区以外的社会区域及其成员都有益处,如防止交通中断、流域下游免遭洪水危害、减少水库淤积、增大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降低风沙旱灾等。
水土保持这三大效益,生态效益是基础,经济效益是核心,社会效益是目的。
2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的内容与程序2.1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的内容2.1.1 土壤侵蚀因子监测:主要包括地貌、地面组成物质(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自然因子以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因子的监测。
2.1.2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分布、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以及对下游和周边地区河湖库塘泥沙淤积以及洪涝、干旱、水污染等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2.1.3 生态修复工程执行情况监测:主要包括生态修复区各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类型、数量、规模、分布、实施进度及实施质量,主要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小水电及沼气池等生态能源工程的安全稳定性,补植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等。
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
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
本文就合理分析水土并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正确合理分析水土的具体措施,以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效益水土评价1、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1)生态功能的效果评价方法。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效果评价,应着眼于水土保持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物质效应。
即从实物尺度来评价水土保持在防止土壤侵蚀,调节径流,减少洪水总量,改善洪水过程,降低洪峰流量,减少河流泥沙输出量,改良土壤,提高立地地位级,干物质积累量,土壤侵蚀程度的变化等方面的生态效果。
虽然有人把水土保持所发挥的每一种生态功能都转化为一个确切的货币量来进行评价,但事实上,人们寻找出的各种对等物与实际的生态效果不论是存在形态上,还是实际价值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出入,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一种生态功能所具有的真正的”生态价位”。
因此,在评价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时,应以人们最为关心的、能普遍接受的生态因子的数量效果为主,而以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即生态效益的货币计量)为辅。
(2)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包括水土保持产出效益和水土保持再生产费用两个方面的评价.根据现行价格分别推算出各类标准地水土保持的再生产费用(包括整地、造林、种苗、抚育间伐、更新伐以及基本建设折旧、维护和管理等费用和土地占用费等),再根据标准地的林木蓄积量和枝叶生物量(根据枝叶的发热值及数量将其折合成标准煤)以及林木出材率,现行木材价格和标准煤的价格,推算出水土保持直接产出效益。
然后,再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
常见的评价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3)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方法。
常见的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方法是环境效益-费用分析法.它是把某一项目的直接投资与其机会成本之和作为该项目的费用;而把该项目实现以后提高的产品产出率和改善的环境质量,或增加舒适性而直接提高社会福利的所有效果,作为该项目的效益.从费用和效益的比较中,分析该项目在经济上的得失.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NPV=Bd+Be-Cd-Cp-Ce式中,NPV为净现值;Bd为项目的直接收益;Be为外部(或环境)收益;Cd为项目的直接成本;Cp为环境保护费用;Ce为外部(或环境)费用。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摘要:水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与基础保障。
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因此,急需研究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全面推进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目的和地区特点的评价方法很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各有侧重,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能够适合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因此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构建适合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对于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区域水土保持的作用和效益,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指标选取的原则(1)指标内涵符合土壤侵蚀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能科学有序地演绎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
(2)指标能用具体数值表达,反映治理效果,即治理前后水土流失的强度及其影响因子发生发展的规律。
(3)符合数据采集与编码要求,各指标必须客观存在,内涵清晰,既无重叠,也不能有所遗漏,指标涉及的资料容易取得。
(4)与分析尺度相匹配,不同空间尺度水土保持效益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必须根据研究尺度的水土流失规律,结合研究目的,筛选与研究尺度匹配的指标。
(5)避免地方性限制,指标应该能在比较大的区域内、甚至全国范围内统一,与地理坐标系统无关,仅指标的取值随着地理位置发生变化。
2、指标选取的方法(1)理论推导法,深入认识理解研究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掌握水土保持科学原理,制定与研究区尺度匹配,定量反映研究区治理效果及发展趋势的指标体系。
(2)专家选取法,邀请一组对研究区实际情况比较熟悉、对水土保持相关科学原理深入了解的专家,采用问卷、会议等形式,制定指标体系。
(3)文献频数法,分析相关文献采用指标的频数,选定频数较大的指标;由于文献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例说明,信服度增强。
(4)主成份分析,对初步拟订的指标做主成份分析,选定累积贡献率85%以上的指标;此法科学客观,但是对参与分析的指标个数有要求。
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中的效益评估与考核
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中的效益评估与考核1. 概述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为了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中的效益评估和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效益评估与考核的背景和意义、评估方法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2. 效益评估的背景和意义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评估是为了评估工程实施后的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它能够量化工程的效果,为水土保持工程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效益评估还可以帮助监理人员指导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效益评估方法(1)环境效益评估环境效益评估主要是评估水土保持工程对环境的保护效果。
评估的指标包括水质改善情况、土壤侵蚀程度、植被恢复等。
常用方法有野外调查和监测、环境模拟模型分析等。
(2)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主要是评估水土保持工程对经济的贡献。
评估的指标包括工程投资回报率、工程维护费用等。
常用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
(3)社会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主要是评估水土保持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评估的指标包括人员安置情况、就业创造等。
常用方法有社会影响评估、问卷调查等。
4. 考核标准(1)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水土保持工程的基本要求,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监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监理规范进行检查和评定,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行整改和追责。
(2)效益评估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评估是判断工程实施效果的关键。
监理人员应对工程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并及时和相关部门沟通,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工期安排水土保持工程的工期安排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实时效果。
监理人员应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和监控,确保工程的及时完工,避免工期延误导致的不良影响。
(4)管理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措施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监理人员应对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5. 结论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中的效益评估与考核是保证工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一、引言水土保持是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对于确保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与应用。
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方法1. 指标体系的建立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评估准确性的关键。
主要包括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项目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财务指标,用于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社会效益指标包括就业增加、农村收入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用于评估项目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
环境效益指标包括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态系统恢复等,用于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 数据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效益评估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收集项目投资、施工设计成本、施工周期、施工后的效果以及项目对周边社区和环境的影响等数据。
收集的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科学性。
3.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比较项目的投资成本和预期效益,判断项目是否具备经济可行性。
常用的方法有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项目建设期间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4.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常见的风险包括天气风险、政策风险以及社会公众的反对等。
评估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各种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
三、应用案例分析以某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为例,进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该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年,内部收益率为10%,净现值为50万元。
同时,该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加20人,农村收入提高20%,并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等。
水土保持绩效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绩效指标体系水土保持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其目的是保持土壤的持久肥力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保障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评估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绩效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水土保持目标、技术措施、经济效益等方面介绍水土保持绩效指标体系。
一、水土保持目标指标1.土壤侵蚀防治目标指标:包括土壤侵蚀速度、土壤侵蚀面积、土壤流失量等指标,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等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监测。
2.土壤肥力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指标,可以通过实地采样和化验分析来获取数据。
3.土壤持水量指标:包括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等指标,可以通过土壤物理性质测试和田间水分观测来获取数据。
二、技术措施指标1.植被覆盖率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等指标,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来获取数据。
2.林草建设指标:包括森林面积、人工林面积、草地面积等指标,可以通过国家林业资源监测等数据来获取。
3.水保设施建设指标: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水土保持设施覆盖率等指标,可以通过水土保持局报告和相关单位提供的数据来获取。
三、经济效益指标1.农田水利绩效指标:包括灌溉效率、排灌效率、农田积水减少量等指标,可以通过农业灌溉系统监测和调查来获取。
2.农田生产绩效指标:包括农田产值、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生产成本等指标,可以通过农户调查和农业部门统计数据来获取。
3.生态效益指标: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指标,可以通过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和评估报告来获取。
四、社会效益指标1.生活环境改善指标:包括水体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环境噪声减少等指标,可以通过环保监测站点数据和监测报告来获取。
2.生活质量改善指标:包括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等指标,可以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和社会调查报告来获取。
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分析方法综述
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分析方法综述王峰摘要: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和分析方法。
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分为两种:当地效益和外部效益。
当地效益的评价方法有四种:产量变化法、重置成本法、意愿价值评估法和内涵价格法;外部效益的评价方法也有四种:重置成本法、产量变化法、内涵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
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主要有财务分析法和成本效益法两种。
关键词: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分析方法1.前言经济效益分析是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析结果影响着农民和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上进一步的行动和决策。
为了分析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首先需要一定的评估方法以评价水土保持各种效益的经济价值。
由于目前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估分析方法的不足――通常只评价那些能够在市场上直接进行交换的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一些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的评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以期评价水土保持实际的经济效益。
2.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估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以“有”或者“没有”水土保持措施两种方案为基础来评价水土保持的效益。
这也是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估的前提。
由于水土保持不仅对治理的区域产生影响,对其他相关区域(主要是下游)亦产生影响,所以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的评估也分为两部分:当地经济效益评估和外部经济效益评估。
当地经济效益评估水土保持的当地效益可直接表现为土壤特性的改善,也可间接表现为作物产量或生产力的变化。
有时也可间接表现为其他价值的变化,如环境改善的价值。
下面介绍四种水土保持当地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
产量变化法由于作物产品能够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产量变化法成为水土保持经济效益普遍采用的评估方法。
水土保持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可通过田间数据、经验模型、其他研究的数据,以及估计或假定的数据等方法进行定量化。
大量的研究应用该方法对各类水土保持技术的效益进行经济评估,例如Lindren在肯尼亚应用三季作物的调查数据定量化水土保持对作物的影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分析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分析摘要:水土流失是我国基本国情,它影响美好环境的建设,同时制约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通过“放管服”政策的实施与落地,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治理,但是,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水土保持防治工作的重视,高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度措施的发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是针对已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工作,6项指标达标情况(如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保土效益及生态效益等,,不仅能客观地反映治理对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同时也为治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对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介绍,对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列举,并对各种治理方法所带来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1.水土保持效益1.1水土保持效益的含义水土保持的含义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效益就是对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获得的利益或收益的预测和计算。
水土保持效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当前的产生效益,为决策部门服务;检验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为进一步规划设计提供服务;预测规划措施的效益,对比分析不同的方案,从而决出最佳方案。
1.2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根据水土保持效益的性质,可以将水土保持效益分为4类。
(1)蓄水保土效益。
指将降水、土壤利用水土保护措施保持固定在某一限定的地段,由此而取得的效益。
因为特指对水和土的保持,所以称为蓄水保土效益。
(2)经济效益。
对水土流失采取保持治理措施后,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而带来的社会财富所取得的效益。
又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指实施水土保持后对促进农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水平,对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效益。
08+水土保持效益与评价
3. 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
(1)静态分析 ) (2)动态分析 )
一 二 三
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三、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evaluation of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control), ),
即对流域水土保持所产生的各项效益进行对比和分析, 即对流域水土保持所产生的各项效益进行对比和分析, 以便促进和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 以便促进和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
第八章
水土保持效益与评价
一 二 三
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一、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按性质可将其分为4类 按性质可将其分为 类: 蓄水保土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实施范围内受益;实施范围以外受益 实施范围内受益;
增加地面的植被度;改善坡面小气候; 生态效益 增加地面的植被度;改善坡面小气候;改 善了土壤的生物生态环境。 善了土壤的生物生态环境。
一 二 三
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二、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
1.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的原则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的原则: 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取 ~ 年 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取20~30年。 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 计算采用的数据应经分析、核实,翔实可靠。 计算采用的数据应经分析、核实,翔实可靠。 各项治理措施均从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各项治理措施均从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 梯田、 ①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 梯田、保土耕作措施和小型蓄水保 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益;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 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益;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采用工程措 施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施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 ② 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种草第二年开始计 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 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 封禁治理第3年开始计算 年开始计算。 ③ 封禁治理第 年开始计算。 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 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和效果确定其效 分摊 益分摊系数。 益分摊系数。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与评价
(2)计算上述间接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当地必须具有能转化的条件,实际能转化多少 就计算多少,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转化。
②在计算转化后提高的产值的同时,必须计算转 化中所需的投入。 ③只计算一次转化提高的产值的投入,而且只限 于在当地农村就地加工转化。至于将水土保持产品 运离当地农村,在外地加工转化的,不作为水保间 接经济效益。
五、经济分析
一般只进行静态评价,一些自筹资金与 银行贷款的项目规划需作动态分析。规划 阶段的经济评价只对规划后的主要经济评 价指标作初步预测,动态经济评价的主要 指标有经济内部回收率、经济净现值、经 济效益费用比等。
(一)静态评价
1、计算净效益(P) P=B-(K+C) (8-30) 式中:B为经济计算期内部治理措施产生的总效益( 元);C为经济计算期内全部治理措施的总运行费(元 );K为治理总投资(元)。 2、计算效益费用比(R) K T (8-31) B C 式中符号同上。 3、计算还本年限(T)
H
Q
Q
Qm
100%
式中:Qm、Q――分别为治理前、治理后的洪峰流量
(二)水文法
水文法又称水文统计相关法,它是以水 文站或径流站等实则的降雨、径流和泥沙 资料为依据,用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 算全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后的蓄水、减 沙效率。该方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所以 资料系列愈长,分析精度愈高。根据资料 系列的长短,水文法又可有两种途径。 1、相关分析法 2.水文系列对比法
三、社会效益计算
水土保持社会效益包括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 会进步两个方面带来的效益。有条件时应进行定 量计算,以实物量或货币表示;不能作定量计算 的,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定性描述。 (一)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益计算 1、保护耕地的效益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选用适合 的评价方法。
05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
案例选取
本研究选择了贵州省某大型水电站作为实证分析对象,该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涉及 到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和填筑,易引发水土流失。
数据来源
采用了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设计数据、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以及工程建成 后的效益评估数据。
实证分析过程
0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 个方面构建了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指标 体系。
02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对评价指 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03
权重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
实证分析结果
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对该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价, 得出了综合得分和各分项指标得分,评价结果较为客观 。
02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概述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的定义
目的和意义
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 续性进行评价,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
定义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是对水土保持措施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效进行评估和判断。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的原则
1 2 3
科学性原则
评价应基于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采用统一的 评价指标和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 观性。
综合性原则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涉及多个方面和因素,需要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全 面反映水土保持的效益和价值。
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评估方法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评估方法研究水土保持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它可以减少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保护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等等。
在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中,水土保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何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从水土保持效果来看,即减少了哪些自然灾害,增加了哪些生态服务;二是从经济效益来看,即水土保持措施对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从水土保持效果来看,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通常需要关注保持前后的不同,以比较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首先,对比分析相同保持措施下的不同的水土保持灾害及生态环境变化,比如山洪的发生频率、地质灾害的发生程度、植被及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较好地评估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从而选择更加科学且有效的方案。
其次,利用水文模型和水文数据分析工具,对不同保持措施下的自然环境变化进行模拟,例如水文过程和水文循环等。
通过分析模拟结果,研究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和具体地了解保持措施的效果,更好的为制定优质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
最后,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数据分析工具,对不同保持措施下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为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
总之,通过以上探讨,探究不同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提供了较为细致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从经济效益来看,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同样也需要关注保持前后的不同。
但这一方面要比身体效果更加复杂。
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方面: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调研等手段,分析经济活动中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如不同措施对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影响程度。
与此同时,也可以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成本,判断是否具有经济价值。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究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究洪建【摘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是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研究,据此文章在详细分析了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国标\"的优劣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不仅给出了基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指标体系而且详细分析了计算理论和使用范围,并对水保尺寸效益做了简要的概述.【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8(046)012【总页数】3页(P246-248)【关键词】水土保持;指标体系;效益评价;理论体系;尺度效应【作者】洪建【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贵阳5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0 引言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对于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改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水土保持措施改善作用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计算即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对水保措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利因素可通过效益评价进行直观、系统的反映,对水土流失防治作用理论以及适用范围特征等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为制定治理制度方案和提高措施治理效应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因此对水保效益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国内外水文学者对此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孙立达等[1]详细的评述了水保效益评价方法和理论;同时相关专著和教科书专门设置了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等章节并进行专题介绍。
据此,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有关计算方法和理论体系并结合目前各类学术期刊文献对新的应用方法和理论进行了重点的探索和分析,分别对评价方法和理论、评价指标的选取等进行了整体概述和讨论,以期为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和水保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支持[2]。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即为水土流失治理前后变化较为显著的参数因子,主要有定量和定量两种类型,而指标体系则是由各个影响因子和要素依据有关理论和层次组织方法构造而成的组合。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作为评估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手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二、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 概念和意义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于评价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效果的一套量化指标和评价体系。
它旨在通过综合评价,客观反映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2. 构建原则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要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证数据,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涵盖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要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关键指标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指标包括水土流失率、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
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三、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研究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根据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整体情况和特点,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融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综合性。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统计学和模型分析等手段,对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量化评估。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数理统计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模型模拟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明确、具体地反映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中,我认为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需要注重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运用,以便更全面、深入地评估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指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所产生的效益进
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评价内容和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首先,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可以包括土
壤侵蚀控制、水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育等方面。
评价方法可以采
用定量指标如土壤侵蚀模型计算不同工程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减少量,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工程对水资源的保护效果,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数评估工程对生态系统的保育效果。
其次,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可以包括工
程投入产出比、土地产出增加值、资源节约等方面。
评价方法可以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对工程实施前后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分析工
程对当地农民收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等经济效益。
最后,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可以包括减
少自然灾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评价方
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了解
工程实施后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稳
定性的提高等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涉及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以全面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水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与基础保障。
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因此,急需研究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和评价方法,为全面推进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针对不同目的和地区特点的评价方法很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各有侧重,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能够适合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因此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构建适合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对于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区域水土保持的作用和效益,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选取的原则
(1)指标内涵符合土壤侵蚀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学
科的基本原理,能科学有序地演绎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及其影
响因子的变化。
(2)指标能用具体数值表达,反映治理效果,即治理前后水土流失的强度及其影响因子发生发展的规律。
(3)符合数据采集与编码要求,各指标必须客观存在,内涵清晰,既无重叠,也不能有所遗漏,指标涉及的资料容易取得。
(4)与分析尺度相匹配,不同空间尺度水土保持效益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必须根据研究尺度的水土流失规律,结合研究目的,筛选与研究尺度匹配的指标。
(5)避免地方性限制,指标应该能在比较大的区域内、甚至全国范围内统一,与地理坐标系统无关,仅指标的取值随着地理位置发生变化。
2、指标选取的方法
(1)理论推导法,深入认识理解研究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掌握水土保持科学原理,制定与研究区尺度匹配,定量反映研究区治理效果及发展趋势的指标体系。
(2)专家选取法,邀请一组对研究区实际情况比较熟悉、对水土保持相关科学原理深入了解的专家,采用问卷、会议等形式,制定指标体系。
(3)文献频数法,分析相关文献采用指标的频数,选定频数较大的指标;由于文献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例说明,信服度增强。
(4)主成份分析,对初步拟订的指标做主成份分析,选定累积贡献率85%以上的指标;此法科学客
观,但是对参与分析的指标个数有要求。
二、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
在效益计算的基础上,对治理期间自然与社会环境各因子的变化特征、变化原因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后续治理的指导,就是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1、效益计算方法
1)调水保土效益计算
河流泥沙是黄河的主要问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调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形成了较规范的研究方法。
(1)水土保持分析法。
简称水保法,通过观测各水土保持措施分别的调水保土作用,考虑流域水沙在汇集过程中的冲淤变化及治理期间人类活动新增的土壤侵蚀量,从而算得水土保持措施的保水保土量,并粗估水土保持对下游的减淤作用。
它能直观区分各项措施对水沙变化的作用,预测水沙变化趋势。
但是,尚未考虑作物秸秆覆盖等措施的影响。
(2)水文分析法:简称水文法,统计分析水文站的径流量、输沙量观测资料,建立水文统计模型,分析区域调水保土量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一个流域,如果下垫面不变,在一定的降雨条件下,将会产生一定的水量和沙量。
具体有经验公式法、不同时间系列对比法、双累积曲线相关法等计算方法。
水文法的突出问题是只反映了综合调水保土作用,很难区分水土保持措施的拦蓄效益和其他人为活动对水沙的影响。
另外,当计算期内流域同时存在治
理和破坏时,这种方法有可能使实际的拦蓄效益偏小。
随着水文模型和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不少学者将这两种模型引入调水保土效益计算,估算治理前后即无水土保持措施和有水土保持措施分别产生的水量和沙量,两者之差就是措施的保水保土量。
2)经济效益计算
经济效益是开展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物质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单位面积措施基本建设的投入;(2)计算单
位面积措施每年的净增产值;(3)计算各项措施收回基本建设投资所需的时间;(4)计算基本建设投资全部收回以后,若干年内不同时段净增产值,以研究各项措施长远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着重把土地和劳力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中解
放出来,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严密区分水土保持与其他经济增长因素的贡献。
3)社会效益计算
社会效益主要考虑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一般采用农业经济统计调查方法;选取自然和社会背景条件相近、水土流失治理度不同的同尺度地域对比计算,或者分治理前后不同时期对比。
其中减少沟道、河流泥沙的效益,与调水保土效益相辅相成,往往也采用水保法和水文法计算,只是运用时还要考虑降雨影响的减沙量,并对比验证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当然利用水文模型和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的也不少。
4)生态效益计算
生态效益,这里是指除调水保土效益外的其他生态效益,计算地表径流状况、土壤质量状况、近地层气象环境
以及生物的变化。
一般是通过点的观测结合面上调查取得治理前后不同时段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
随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迅速发展,“净化空气”、“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增加植被固碳量”这些指标的计算可参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规定。
2、效益的评价
1)生态与环境效益评价
生态与环境效益评价,包括调水保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目前国内多用绝对减少量和相对减少量,分析其优劣。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但是过于简单,无法分析各项效益的空间变异。
依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就可实现生态与环境效益各指标的专题制图,动态分析治理前后各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异趋势,分析各指标值变化的驱动力,有利于当前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工作,又为进一步的治理规划方案的修编提供依据。
2)社会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经济效益可用价值表示;社会效益的后果是有经济
效益的,可说是经济效益的一种特殊形式,也用价值表示。
因此,“国标”引进经济学原理进行评价分析;投入产出比和
投资回收期两个指标,分别从物质量、时间周期考虑,有利于分析水土保持措施投资的经济可行性,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3)综合指标计算与分析
为了方便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深入了解水土保持效益,亟需水保工作者和学者提供水土保持效益的综合评价。
综合效益值往往根据权重综合各指标获得;加权求和、加权求积最简单,但使用较少;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较为常用;此外模糊综合、灰色关联也常被采用。
但是这些方法中的一些数学术语没有相应的水土保持学解释;权重的确定也存在很多主观因素,往往使得效益计算的结果各不相同。
随着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学者们考虑选择合适的价值化方法,以货币计量各项效益的价值,既易于获得综合效益,又能反映被改善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因子的稀缺性,有利于开展水土保持项目的经济核算。
目前常用的价值化方法有:旅游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生产成本法、条件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恢复和保护费用法。
但是,迄今国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环境效益评价的研究只有个别案例;另外就是个别的国外科研人
员对我国个别地区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
结语
我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从一开始的计算单项治理措施的保水、保土和增产效益,发展到探索区域综合治理对减少入河泥沙、促进自然和社会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今已成为水土保持科学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
(2)水利部组织制订并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效益计算的国标,规范了效益计算和评价工作,进一步推动和鼓舞基层水保工作者和广大学者开展效益计
算和评价工作。
(3)水土保持各项效益的计算方法在不断进步,调水保土效益和减沙效益的计算方法基本实现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