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贻从痰瘀论淦骨伤科疾病验案2则

合集下载

【针灸名家周德安:疑难杂症从痰治】

【针灸名家周德安:疑难杂症从痰治】

【针灸名家周德安:疑难杂症从痰治】古今医籍及历代各家对痰与疑难杂症的关系的论述颇多,有“顽疾怪病,均责之于痰”“一切顽疾怪病,皆从痰论治”的说法。

如《寿世保元》曰:“一切怪症,此皆痰实盛也。

”《医学入门》曰:“痰火所以生异证。

”除以上各家外,周德安教授的针灸治痰理论受金元时期医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影响较大。

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倡导“相火论”,对气、血、痰、郁诸病的成因及治疗均有独到见解。

尤其对于因痰致病有精辟论述,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又曰:“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

”指出诸般杂证多与痰相关,痰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贮于肺为喘咳,停于胃为呕吐,凝于心膈为怔忡惊悸,客于经络四肢为四肢麻木不仁。

对于眩晕提出“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等理论。

周德安教授深受启发,认为各种顽疾怪病均与痰有密切关系,应从痰论治。

经临床反复验证,创立了针灸治痰的处方——“化痰方”。

腧穴包括中脘、内关、列缺、丰隆、公孙。

本方不仅可以治疗因肺脾气机不利引起的咳喘、咽喉不利、梅核气、胸闷、腹胀等多种痰证,亦常作为化痰的针灸基础方,加减化生出针灸“涤痰方”“豁痰方”“消痰方”,广泛用于由痰导致的多种疑难杂症,取得显著疗效。

“消痰方”是在“化痰方”基础上,加上金针王乐亭和国医大师贺普仁的相关针法而成,用于治疗有形实邪,如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子宫肌瘤等。

治疗淋巴结核,周德安教授加用王乐亭6寸金针,从曲池穴进针,沿皮下经手五里透臂臑穴,因手阳明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透刺三穴可行气活血;治疗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子宫肌瘤等有形实邪,则配合使用贺氏火针局部点刺。

火针疗法属贺氏“三通法”之“温通法”,具有很强的激发经气、行气活血功效,此方虽名为“消痰”,实具“消痰活血”之功。

这也是周德安教授受朱丹溪痰瘀互结理论启发而总结出的方法,《丹溪心法》云:“痰夹瘀血,遂成窠囊。

周仲瑛运用虫类药验案3则

周仲瑛运用虫类药验案3则

周仲瑛运用虫类药验案3则周仲瑛教授,以治疗疑难杂症见长。

周老师认为怪病、久病多为痰瘀作祟,所以,在治疗疑难杂病时,不仅强调辨证施治,还常配合使用虫类药物,因为虫类药多具有破血行血、化痰散结、搜剔止痛的功能。

兹选取使用虫类药治疗疑难顽症验案3例,交流如下。

1癌性痛症刘某某,男43岁,初诊日期:2001年6月19日。

1999年因脑膜瘤手术2次。

近2月来头痛,视力模糊,手足心热,大便溏日三四次,尿黄,苔薄质暗红,脉小弦滑。

证属风痰热毒瘀阻,清阳不展。

药用:水牛角片(先煎)15g,赤芍10g,生地黄12g,牡丹皮10g,白薇15g,炙全蝎5g,炙蜈蚣3条,制天南星10g,炙水蛭5g,炮穿山甲(先煎)6g,炙僵蚕10g,山慈菇12g,泽兰、泽泻各15g,枸杞子10g,天冬10g,蜂房10g,川芎10g,日服1剂。

患者服药2月余,于10月29日复诊,头痛缓解,手足心发热,大便正常,苔黄质暗紫,脉细滑。

证属风痰热毒瘀阻,肝肾下虚。

于上方加地骨皮12g,改枸杞子为15g,加黄柏10g,知母6g,制龟甲(先煎)10g。

12月17日三诊:头痛缓解,右目视糊减轻,稍有胀感,苔黄质暗,脉细滑。

上方去地骨皮、龟甲,改炮穿山甲10g,加炙鳖甲(先煎)12g,泽漆10g,白毛夏枯草10g。

12月31日四诊:头痛控制,右目酸胀减轻,多视仍模糊,失眠,尿频,夜尿3-4次,两足心热,大便不溏日一二次,舌苔薄黄质暗红,脉细滑。

证属风痰热毒瘀阻,肝肾阴伤。

药用:炙鳖甲(先煎)15g,白薇15g,山慈菇15g,泽漆15g,泽兰、泽泻各12g,炙蜈蚣3条,炙僵蚕10g,制天南星10g,天冬、麦冬各10g,天花粉12g,蜂房10g,炙全蝎5g,炙穿山甲(先煎)6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川芎10g,川石斛10g,枸杞子10g,黄柏10g,知母10g,山茱萸10g,熟酸枣仁25g,地骨皮15g,土鳖虫5g,瓦楞子15g。

此后以此方为基础(失眠加苦丁茶10g,夜交藤25g;尿频加覆盆子12g,煨益智仁10g)约半年,于2002年5月29日再诊:MRI复查未见新病灶,头痛未发,视物清晰,食纳知味,大便稍软,尿黄,睡眠尚可,苔黄、舌质暗红,脉细弦滑。

周仲英痰瘀相关论百草居

周仲英痰瘀相关论百草居

周仲英痰瘀相关论百草居(一)气病失运,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乃生气为血帅,血之在脉中流行,有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

气病则津、血运行失常。

如气机郁阻,气不运血,血亦随之而涩滞;血瘀又能阻滞气机,二者互为影响,促使病情发展。

若气郁不能布津,则津液凝聚成痰,而痰阻气机,又可加重气滞。

又如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血流不畅而成瘀;不能输布津液,运化水湿,则水津停聚而成痰。

均以气病失运为先导。

痰是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结果。

有有形、无形之分。

有形之痰,是指排出人体之外,视之可见,触之有物,或听之有声的痰;无形之痰,实质上是指一组具有痰的特性的症状或体征,是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而未被排出的痰,它是周氏“痰瘀相关论”讨论的重点。

大凡六淫外受、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均可导致肺、脾、肾三脏的宣通、输布、蒸化功能失调,经络气化失宣,使津液潴留而为痰。

此外,肝气失于疏泄,导致三焦气化失宣,经络脉道壅闭,津液失于流行,亦可积聚为痰。

痰之为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遇空则入,逢窍则停,得寒则凝,火逆则窜,因郁则结,气盛则涌,聚散难测,因而痰证所涉病证相当广泛,症状复杂,部位无定,变幻多端,系疑难怪症之源。

心主血脉,在他脏的相互配合下令血脉正常循环。

如因忧思郁怒,感受外邪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脉失主,则血液流速失常,或粘稠变质,壅塞阻滞于脉道,或离经溢出于脉外,均可停积留着而成瘀。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导致多种病证;不仅可以导致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形成疑难重症的一个主要病理因素,如唐宗海云:“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去瘀之故。

”(二)津血相关,痰瘀同生,互为因果,而致痰瘀互结津与血异名同类,均属液体物质,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流行于脉中者为血,布散于脉外、组织间隙之中者为津液。

通过脏腑气化作用,可出入于脉管内外,互为资生、转化。

因而痰瘀相关,实源于津血同源。

即同一种病因,可同时影响津、血的正常输化而形成痰瘀。

如热邪炼液蒸津凝聚成痰;血液受热煎熬,浓缩粘聚,结而成瘀;或因热迫伤络,血溢脉外,停而为瘀。

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论治疑难病证的经验

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论治疑难病证的经验

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论治疑难病证的经验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论治疑难病证的经验学术籍冲人李七一导师周仲瑛目录一、导言二、理论源流三、痰瘀同病的病理生理探讨(一)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是痰瘀生成的基础1.气病为先2.津凝为痰3.血滞成瘀4.痰瘀互结(二)脏腑功能失调是痰瘀生成之根本1.心病痰瘀2.肺病痰瘀3.脾胃痰瘀4.肝病痰瘀5.肾病痰瘀6.四肢骨节经络痰瘀四、痰瘀同渍病辨识要领(一)望病(二)闻病(三)问病(四)切病(五)实验室参考依据五、痰瘀同治大法举要(一)审证求因施治1.温通祛寒、化痰祛淤法2.清热化痰、凉血祛淤法3.润燥化痰、活血祛淤法4.燥湿化痰、活血祛淤法5.理气解郁、化痰行瘀法6.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7.养血活血、化痰消淤法8.滋阴化淤、活血消淤法9.温阳消阴、化痰活血法(二)区别脏腑病位治疗1.宣利肺气、化痰祛淤法2.养心通脉、活血化淤法3.运脾和胃、化痰活血法4.疏利肝胆、化痰祛淤法5.平肝熄风、化痰活血法6.补肾化痰、活血利水法7.开窍醒脑、化痰活血法8.宣痹通络、化痰祛淤法9.软坚散结、化痰祛淤法(三)临证治则述要1.攻邪治标—化痰祛淤2.从本图治—调补五脏3.疏利气机—助消痰瘀六、痰瘀同病验案(一)肺胀(慢阻肺并发急性感染(二)咯血(支气管扩张并发出血(三)心悸(心率失常(四)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五)胃痛(慢性胃炎(六)胁痛(肝管结石,胆囊大(七)胁痛(慢性乙型肝炎(八)郁证(神经官能症(九)眩晕(颅内血肿(十)眩晕(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十一)失明(眼底出血)(十二)中风(脑血栓)(十三) 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四) 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十五)消渴(垂体性尿崩症)一、导言吾师周仲瑛师承家学,学识渊博,临证多年,效验卓著,尤善诊治疑难病证。

提出:所谓疑难病证主要指当前治疗乏术,乏效的一类疾患。

其中有的现代医学诊断不明,有的缺乏特异性有效疗法,有的治法及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

但根据中医理论指导,遵循临床诊疗体系辩证论治,往往收到出乎寻常的疗效,甚至能起沉疴而愈痼疾。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八》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八》
(潘澄廉:传染性肝炎辨证和治疗体会,《新医药杂志》1:13,1973)
例四肖××,男,46岁,门诊号:1163初诊日期:1977年1月29日。患者肝痛、腹胀已四年余,四年前因恶心厌油胃胀,谷丙转氨酶680单位,麝浊20单位,开始中西药治疗,以后肝功能反复波动。至1977年1月15日做肝吸虫皮试(+),复查谷丙转氨酶570单位,麝浊20单位,白蛋白3.34克%,球蛋白4.32克%/脾大肋下1.5厘米。1月25日十二指肠胆汁引流:三管全部胆汁总量70毫升中,共有肝吸虫卵1535个。追询1963年曾在北京xx饭馆多次吃过生鱼片。西医诊断,①肝吸虫病;②慢性肝炎(稳定型)。当时症见:肝区疼,胃疼,腹胀,尿黄,大便干稀不调,肝掌,鼻衄,腰疼,舌质稍红,苔白中心有裂。脉象沉滑辨证:脾虚湿困,胃失和降,热蕴血分。治法:健脾和胃,凉血利湿。方药:党参15克沙苍白术、木香、旋复花
例二西医诊断为肝炎后肝脂肪性变(脂肪肝)。肝郁气滞则胁肩,脾受肝制,运化失职,过食厚味则湿聚生痰,痰血凝聚,以致胁下痞块,故用舒肝理气、祛痰通络之法,因其体肥脉滑,故用涤荡湿痰,活血破瘀峻剂,如礞石、胆星、大黄、皂刺、三棱、莪术等。体弱者不宜用。
例三为慢性肝炎,两胁肋痛,午后低热,肝功能异常。证属肝邪久羁,营阴耗仿。虽同有胁痛,证情与例二迥然不同。故宜养阴柔肝,调气活血为法,以一贯煎为主方加减,效果尚好。
(包)、生储石各9克木瓜、冬瓜皮、茵陈各12克赤白芍、生地炭、小蓟、泽兰各15克草寇6克另:乌鸡白凤丸,每午服一丸。明矾30克、鸦胆子15克(去皮),研粉,装一号胶囊,每次饭后服一粒(每粒约含鸦胆子183毫克,明矾365毫克),日服三次。上方及丸药常服,胶囊粉剂间断5天。4月25日住某医院,继服上方汤剂、丸剂、胶囊粉剂。4月29日复查胆汁引流:肝吸虫卵共15个。谷丙转氨酶206单位,麝浊11单位,麝絮(卅),白蛋白3.23克%,球蛋白2.76克%。5月11日再诊,前方加百部9克,大枣10枚;丸剂、胶囊粉剂同前,又服十天。5月23日复查胆汁引流:肝吸虫空泡变形虫卵共22个/100毫升胆汁。肝功能全部正常,继服胶囊粉剂,10天以后复查胆汁引流:变形肝吸虫卵18个/40毫升胆汁。1978年3月追访,曾二次胆汁引流未见虫卵,肝功能全部正常。

周老治疗肺纤维化病例

周老治疗肺纤维化病例

周老治疗肺纤维化病例周老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纤维化病例患者王某,男,62岁,大连人主诉:9个月前在大连第二人民医院诊为肺间质纤维化,曾用激素治疗。

现咳嗽减轻,痰少容易咯出,气短鼻涕带血,舌红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患者以咳嗽为主诉,经西医各项检查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

中医诊为肺痹,患者咳嗽伴有少许痰,气短流涕,带血,脉沉细为肺气虚,络脉不通。

舌红苔白为痰湿内盛兼有化热.纵观舌脉症,病位在肺,病属气血虚弱,痰湿内热伤络。

治以益气养血化痰凉血通络为法。

诊断:中医:肺痹西医:肺间质纤维化生黄芪20 银花20 当归10 甘草6旋复花10 桔梗6 浙贝10 穿山龙15石韦15 灵芝15 茯苓15 炒白术15党参15 侧柏叶15 白茅根15 仙鹤草1528付,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咳嗽,气短,上坡、上楼则喘,讲话即咳,痰多,便溏,日2-3次。

舌暗苔白,脉细无力。

生黄芪20 银花20 当归10 甘草6穿山龙15 石韦15 浙贝10 瓜蒌皮15紫菀10 冬花10 半夏10 橘红10灵芝10 红景天10 焦山楂15 焦白术15方解:本患者一诊时诊为气血虚弱,痰湿内热伤络,治以益气养血化痰凉血通络为法。

芪、银、归、草为芪银三两三,益气活血通络,为周老师治肺间质纤维化基础方。

旋复花、桔梗调理肺气宣发肃降,浙贝、穿山龙、石韦解痉止咳化痰。

党参、灵芝益气健脾,茯苓、白术健脾化痰,侧柏叶、白茅根、仙鹤草清热凉血。

药后病人肺热出血消失,二诊时以肺脾气虚为主证,治疗则加强益气健脾作用,用药仍前八味不变,这几味药为周老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最常用药,起到益气活血通络化痰行气作用。

紫菀、冬花化痰止咳,半夏、橘红燥湿化痰,灵芝、红景天益气扶正治疗气虚气短,改善缺氧。

焦山楂、焦白术健脾化痰涩肠止泻,起到肺脾同治,培土生金之效。

作者:***。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痰瘀辨治、肺系难治病……常用对药、方药的使用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痰瘀辨治、肺系难治病……常用对药、方药的使用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痰瘀辨治、肺系难治病……常用对药、方药的使用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以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丹参为主,化痰燥湿当以半夏、陈皮、瓜蒌仁、漏芦、杏仁、苍术、云苓、白术为主。

由于痰瘀相关,治痰即可治瘀,因痰化则气畅血活;治瘀即可治痰,瘀去则脉道通畅,而有助于痰消。

慎重选用化痰祛瘀药物才能获得较满意效果。

但是所用化痰祛痰药应选择平稳有效之剂,慎用虻虫、水蛭、甘遂、商陆等孟浪过剂,以免耗气伤血。

对药配伍瓜蒌皮、天花粉:周老在治疗肺部肿瘤、肺痈时,常用瓜蒌皮和天花粉配合使用,因瓜蒌皮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作用;而其根为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且有消肿排脓之效,两者合用,对于痰热与瘀热相搏而成的肺痈,及痰瘀互结气阴两伤的肺部肿瘤具有化痰祛瘀清热润燥之疗效。

半夏、天南星:半夏与天南星为同科植物,二药均具毒性,皆能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寒痰的要药。

然半夏专入脾胃,善治脏腑之湿痰:又为止呕要药,和胃降逆,辛开痞结,以治湿痰为主,天南星则兼走经络,善治风痰,能祛风定惊,兼能消肿止痛。

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开泄化痰,以搜经络中之风痰。

两药相伍,可散周身痰结,尤以祛风痰为著。

周老对于治疗肺癌时,多用两者配伍使用以起到清肺化痰解毒之效。

苏木、泽漆:慢阻肺后期,痰瘀饮互结者,周老常泽漆与苏木合用,泽漆辛苦而凉,有较强的行水消肿、祛痰散结之功,用于慢性咳喘伴有咽喉有痰不易咯出及咽喉肿痛者,多有较好疗效。

苏木咸能入血,辛能走络,功善活血祛瘀消肿,两者合用,能祛痰散结、活血行水,相得益彰。

杏仁、桃仁:周老认为桃仁苦甘性平,富含油脂,入肝经血分,逐瘀活血,润燥滑肠:对于治疗肺部肿瘤时,常取其活血化瘀之意,而治疗肺气失宣肃之咳嗽气喘同时伴有血瘀明显的患者,常配合杏仁使用。

如《圣济总录》双仁丸以二药各半两治。

杏仁苦辛而温,主入肺经气分,功专苦降润泄,兼辛宣疏散,善破壅降逆、疏理开通,并可降气定喘,宣肺止咳,润肠通便。

咳嗽从脾胃论治验案举隅

咳嗽从脾胃论治验案举隅

咳嗽从脾胃论治验案举隅发布时间:2021-11-02T01:48:22.6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3期作者:邓邦昌[导读]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多种多样,更多的医家是从肺出发邓邦昌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巨龙中心卫生院 615601摘要: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多种多样,更多的医家是从肺出发,又或是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来论治。

根据《素问咳论》可以知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六腑均令人咳嗽,因此从其它脏器论治,在中医治疗上也有着大量的案例。

《素问咳论》中还说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因此大量学者对于治疗咳嗽都是以肺、脾论治。

然而咳嗽根据脾胃来治疗的并不多见,笔者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上班族工作压力巨大,经常是吃外卖,然而好食肥甘厚味,夏季食生冷冰凉之品,导致脾胃受损,脾生痰湿,积聚于肺,引起咳嗽。

关键词咳嗽;脾胃论治;验案举隅;脾胃在中医体系中是极为重要的脏器,脾主运化,是帮助人体输送、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通过脾的运输功能输送至全身[1]。

脾主水液的运化,运水化湿一词可以表达脾对于水液的作用,脾受损而致气液运化失常,水液停滞积聚而化为痰,痰液存于肺[2-3]。

肺为华盖,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接气道,外于皮毛而合,肺为娇脏极易受到其它脏器的干扰,脾又为肺之母,由于脾胃一体,肺受脾胃损伤的波及,其主气的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笔者由脾胃来论治咳嗽,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湿热郁结与肺致宣降失司案患者刘某,男性,28岁,2020年6月6日,因咳嗽1月余,昼夜咳嗽不止入院。

患者自述咳而无痰,口舌粘腻,无咽痛咽痒,自述偶有胸闷气短,无胸痛,患者体温正常,纳食尚可,夜寐安,二便如常,舌质红,苔稍黄腻,脉弱。

体格检查:患者咽部见明显充血,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

入院后予以胸平片,胸平片示患者双肺肺纹理增粗,未见其它病变。

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阴性。

爱信誉图书馆_周福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爱信誉图书馆_周福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周福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96级研究生(210029) 沈杰枫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老中医经验 周福贻 周福贻教授医教40载,学验俱丰,善以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疑难病症。

笔者随师临证,获益良多。

现将周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经验总结如下。

1 分期辨证,切中要点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屈伸不利为主症。

周师将本病分3种类型,辨治各有要点。

1.1 急性发作型强调“血瘀”病机,以“活血化瘀”为主立法 急性发作型患者腰及下肢疼痛剧烈,跛行,腰椎或有侧凸,不能直腰行走,病侧椎旁明显压痛、叩击痛,患侧下肢放射痛明显,直腿抬高明显受限,加强试验阳性。

此属神经根水肿期。

患者多表现为:腰腿疼痛较甚,痛有定处,腰背僵硬,拒按,舌质多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辨证属血瘀型,治当活血通经止痛。

“血瘀”为此期最突出病机。

治疗从“活血化瘀”着手,并非忽视其它因素,主要体现在即使因受寒而腰腿痛急性发作者,在温经散寒的同时亦不忘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活血温经同用,相得益彰。

1.2 迁延缓解期治疗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病情趋向稳定,患者腰腿疼痛减轻,腰椎侧弯不明显或仅有下肢疼痛,行走不利。

多表现为:腰腿疼痛缠绵,转侧、屈伸不利,常因受凉或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或腻,脉象沉紧或濡缓。

辨证属寒湿型,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1.3 恢复期或久病者宜温补通络 恢复期患者腰腿疼痛进一步减轻,或有肌肉萎缩,行走腰腿酸痛不适,久行愈甚。

多表现为:腰腿疼痛悠悠,酸软乏力,劳累后加重,或兼有腰腿发凉,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

属肝肾阳虚,治当温肾健腰通络。

若兼有潮热颧红,烦躁易怒,失眠盗汗,腰膝酸软无力,舌质红,脉细数,此属肝肾阴虚,治宜滋肾养血固腰,并加温补之品。

上述各类型与辨证之间存在客观联系,但并非主张机械对应。

各分期之间时间界限亦并非绝对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常分血瘀、寒湿、湿热和虚损4型施治,笔者随证所见,湿热型临床少见,后期阴虚型亦不太多。

[周仲瑛]内科疑难杂病辨治概要(二)

[周仲瑛]内科疑难杂病辨治概要(二)

[周仲瑛]内科疑难杂病辨治概要(二)三、怪病多痰这也是古代医家的一种提法,我们将其引申用于疑难病的诊治,主要是因为许多疑难病的临床症状怪异奇特,表现中医所说的“痰”证(包括无形之痰),采用中医化痰、祛痰等法治疗,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所说:“人自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

……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

试罕譬之,正如云雾之在天壤,无根底,无归宿,来去无端,聚散靡定。

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

古代医家所指的怪病,从今天来看大都是精神神经、体液之类的疾病,虽与疑病多郁以精神症状为主有相似的地方,但从临床表现上一为繁杂多变,一为怪异奇特;一者多无形可征,以功能性疾病为主,一者多有形可查,以实质性疾病为多。

目前,从临床上来看由痰引起的疾病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它涉及到现代医学的呼吸系统炎症病变,及支气管腺体分泌亢进;消化道过度及异常的黏液分泌,或病理性组织增生;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循环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缺氧;中枢神经功能失常,兴奋性增强或低下,以及脑缺氧,脑水肿;躯体局部慢性增殖性炎症,或某些特殊性病理组织增生等。

不论任何系统的任何病变,凡表现有“痰”的特异性证候的,俱可根据异病同治的精神从痰论治。

痰之生成,涉及到外感内伤各个方面,是遭受多种致病因素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但另一方面,当因痰导致某一病证之后,则痰已成为直接发病之因,每与原始病因或其它同期病理产物合邪而致病。

故在疑难杂症辨治中,必须分别考虑痰的先后双重因素以为辨治章本。

由于痰可随气上下,无处不到,既可阻于肺、蒙于心、蕴于脾、郁于肝、动于肾,亦可外流骨节经络,表现不同的脏腑经络见症。

从痰的性质方面来看,还可进一步区分为风痰、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及郁痰。

我们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凡有痰者,眼皮及眼下必有烟灰黑色。

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案
健忘头晕(高血压症)
艾XX,女,41岁,1960年1月6日初诊。
素有健忘,精神不集中,俯首则眩,劳动则头部自觉发热、血压随即上升,右胁下时有掣痛, 有时胃痛,大便有时稀溏,胃纳尚可,睡眠不佳,脉沉细数,舌红无苔。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症, 曾服凉药甚多,证未减轻,此属肝郁血热,宜平肝清热。
处方: 抱木茯苓三钱 酸枣仁三钱 石斛三钱 白芍三钱 香附(炒)二钱 栀子一钱五分 石决明(煅) 五钱 夏枯草三钱 地骨皮三钱 丹皮一钱五分 荷叶三钱 竹茹二钱 服三剂。
复诊:服药后无大改变,偶有心慌,脉舌同前,前方去香附、地骨皮,加蒺藜二钱、菊花一钱 五分、远志(炒)一钱。
三诊:睡眠转佳,诸症均减,尚微感头晕欲吐,原方去栀子、丹皮加广陈皮一钱五分、炙甘草 一钱兼理胃气,再服三剂。
四诊:除有时微感头晕、睡眠不稳固外,余症均减,拟以丸药调理肝脾,兼滋心肾,以资巩固。
处方: 炙黄芪八钱 当归三钱 吉林参四钱 白术三钱 茯神五钱 远志肉(炒)三钱 酸枣仁六钱 炙甘草 二钱 木香二钱 白芍五钱 血琥珀二钱 五味子二钱 干生地五钱 珍珠母五钱 龙眼肉五钱 共为 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每晚一丸,温开水下,服后诸证愁平。
心气虚痛(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于X,男,51岁,1964年2月17日初诊。
1960年3月某医院确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当时检查心电图有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陈旧性心肌梗塞、左心室劳损。胸片:有主动脉增宽。并有心跳气短,下肢浮肿等,血压 偏高已六年,现检查已属高血压第二期。1944年起有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天气改变即疼痛。自
按:健忘,眠差,胁痛,俯则头眩,劳则血压上升,皆系肝郁血热所致。徒用凉药,而不平肝, 则肝愈郁,而脾胃反受其损,所以时有胃痛便溏之象。蒲老先用平肝清热,终用肝脾两调,先

郑福增从湿、毒、瘀辨治痛风性关节炎

郑福增从湿、毒、瘀辨治痛风性关节炎

郑福增从湿、毒、瘀辨治痛风性关节炎
周子朋;郭喜钦;金毫林;张艳彬;郑福增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24(39)3
【摘要】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毒瘀为标。

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聚而成水、湿、痰,水湿痰浊聚于体内,痹阻经脉脏腑,郁而化热,久而生瘀,毒
邪骤生,引发关节红肿热痛。

临证先辨寒热,重视分期论治。

急性期以解决关节红肿
热痛为主,以祛湿解毒化瘀为治疗大法,创立祛湿解毒化瘀汤。

常用丹参、赤芍,土鳖虫、穿山龙,忍冬藤、鸡血藤等药对。

缓解期积极鼓励患者继续巩固治疗,以补益脾
肾为治疗原则,兼以利湿化浊,方可标本同治,改善预后。

常用苍术、白术,伸筋草、威灵仙等药对。

【总页数】4页(P606-609)
【作者】周子朋;郭喜钦;金毫林;张艳彬;郑福增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7
【相关文献】
1.从痰浊瘀毒辨治痛风性关节炎
2.从热毒湿瘀虚辨治小儿IgA肾病
3.王俊宏从热、毒、湿、瘀、风辨治小儿湿疹
4.李培旭从湿、热、瘀、毒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介
绍5.王宪波从湿、热、毒、瘀、虚分型辨治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顽痹从虚从瘀论治痰瘀同治

顽痹从虚从瘀论治痰瘀同治

顽痹从虚从瘀论治痰瘀同治《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这是前人对痹证病因病机所作的最早论述,后人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病因病机、治疗、预后转归作了较为详尽的发挥,为后世治痹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然而.痹证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初期失治或治疗不当,易迁延反复,致使经络气血虚弱,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停留于关节骨髓,痼结根深,难以逐除而成顽痹。

笔者认为,顽痹乃痹证发展过程的中晚期,本虚(气血虚弱、阴阳失调)标实(痰瘀痹阻)是其病机特点。

现就顽痹的病机特点,结合本人临证经验,从虚、瘀、痰三个方面对顽痹的证治作一探讨。

1 从虚论治痹证日久,相应脏腑因之受累,气血虚弱,阴阳失调,邪恋不去而酿生顽痹。

历代前贤对顽痹属虚者亦有诸多论述。

喻嘉言《医门法律·中风门》中强调痹证日久,关节变形,僵硬者,“未可先治其痹,应先养其气血”。

冯兆张《冯氏锦囊》一书亦认为鹤膝风多属肾虚,以肾主骨,肾气虚弱,邪气乘之而得。

叶天士提出“新邪宜速散,宿邪宜缓攻”和“虚人久痹宜养肝肾气血”的治痹大法。

由此可见,顽痹属虚者当责之肝脾肾阴阳失调,气血虚弱,临证宜益其气血,调其阴阳,以图治病求本。

现将常见证型和治则分述如下:1.1 脾肾阳虚痹证日久,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筋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见五更泻,舌淡自,脉沉弱。

治宜健脾益气,温阳补肾。

方用真武汤加味。

药如附子、生姜、茯苓、自术、白芍、黄苠、当归、桑寄生、巴戟、杜仲、牛膝等。

1.2肝肾阴虚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往往在运动时加剧,形瘦无力,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或持续低烧,日哺潮热,腰膝酸软无力,关节或见红肿灼热,或变形,日轻夜重,口干心烦,纳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脉细。

治宜滋养肝肾,祛风活络。

方用加味左归丸。

曹继刚从痰瘀论治男科疑难杂病验案2则

曹继刚从痰瘀论治男科疑难杂病验案2则

曹继刚从痰瘀论治男科疑难杂病验案2则岳肖华;李晏乐【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水疝;淋证;化痰祛瘀;活血散瘀汤;缩尿汤;验案【作者】岳肖华;李晏乐【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1.1曹继刚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湖北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曹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擅治男科疑难杂病。

男科疾病往往具有病程长、数证兼夹、形神同病等特点[1]。

由于患者在发病初期失治、误治以及不能长期坚持医嘱,或初愈之后,失于调摄,导致疾病反复,迁延难治。

久病入络,如叶天士所说:“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故其治宜从“瘀”而论。

其次,该类疾病通常伴有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最终导致患者情绪抑郁,心身同病。

气郁则痰结,因而此类疾病亦要从“痰”而治。

曹教授在临床中针对性的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各种男科疑难杂病,临床收效满意。

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现摘录曹师验案2则,以飨同道。

患者梁某,男,28岁。

2014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左侧睾丸坠痛1年余,伴阴茎勃起不坚。

患者1年前饮酒后突发左侧睾丸坠痛,未予重视,近两月症状加重,并伴随出现阴茎勃起不坚。

2014年3月,湖北省中医院B超检查示:左侧精索鞘膜中量积液。

西医诊断为:左侧精索鞘膜中量积液,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

刻诊:患者左侧阴囊肿大,附睾偏大,睾丸压痛(+)。

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质紫暗苔薄黄,脉沉而涩。

中医诊断:水疝。

辨证属瘀血阻络。

治以化瘀通络。

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尾12g,川芎15g,郁金15g,川牛膝 10g,酒制大黄 6g,延胡索 30g,乌药30g,橘核30g,荔枝核30g益母草30g,小茴香15g,山药30g,淫羊藿20g,仙茅15g,巴戟天15g,白花蛇舌草30g,三棱15g,莪术15g,生甘草10g。

周仲瑛痰瘀论治疑难病证

周仲瑛痰瘀论治疑难病证

周仲瑛痰瘀论治疑难病证(九)眩晕(颅内血肿)李XX,男,55岁,干部。

初诊(93年11月3日):主诉眩晕50天,起于车祸昏迷40分钟后,CT核磁共振查见两额颞部慢性硬膜下积液及血肿,患者畏惧手术而求诊于中医。

顷诊头昏、头胀、有晕感、左下肢间或发麻,舌质紫,边有齿印,苔淡黄薄腻,脉细。

辩证:外伤脑络,痰瘀痹阻,清阳失用。

治法:化痰祛淤,消肿散结。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当归养血汤出入,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葛根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炮山甲10克、天花粉10克、土鳖虫10克、泽泻10克、炙僵蚕10克、石菖蒲10克。

另外,三七粉、人参粉各1.5克,麝香0.03克冲服,每日一次;苏合香丸1粒,每日一次。

复诊(93年12月1日):服上药一月,复查CT脑部血肿吸收明显,患者仍觉觉头额、后脑昏胀发木,夜卧烦热多汗,烦渴欲饮,左下肢发麻并有凉感,舌紫,苔淡黄薄腻,脉细滑,辩证瘀热夹痰阻窍,清阳不展,药用熟大黄9克,炙水蛭5克,桃仁10克、炮山甲10克、白薇15克、生地10克、红花10克、泽兰泻各10克、怀牛膝10克、天花粉12克、生黄芪30克、天麻10克、陈胆星10克、川芎10克。

三诊:(94年1月12日):服前药月余,再查CT血肿较前进一步吸收好转,头昏虽能控制,但用脑后头额两侧昏胀,盗汗减少。

治守原则,伍入滋阴之品,药用天麻10克、川芎10克、潼、白蒺藜各10克、桑叶10克、功劳叶10克、太子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生地15克、制军10克、炙水蛭5克、桃仁10克、煅龙龙骨20克、煅牡蛎25克、陈胆星10克、生芪15克。

上药续服3周,头昏诸证基本痊愈,再次核磁共振检查,脑部血肿全部吸收,嘱隔日服前方以资巩固。

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按语:外伤血淤乃属常法,但本例则从瘀能化为痰水,瘀郁生热立论,用僵蚕、石菖蒲、胆星及苏合香丸以化痰开窍;用泽兰、泽泻利水以消淤;用熟大黄、白薇、桃仁、水蛭等清泄瘀热;并选祛淤力强的虫类攻逐搜剔之品,如土鳖虫、穿山甲等以增效;再加辛香走窜上品麝香,助诸药通窍消淤、上达病所;由于病久正气必虚,故用人参、黄芪、当归、生地益气养血滋阴,使气能充脉,气充血足而有利于瘀血的消散,痰水的祛除。

周福贻从痰瘀论治骨伤科疾病验案2则

周福贻从痰瘀论治骨伤科疾病验案2则

周福贻从痰瘀论治骨伤科疾病验案2则
严培军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12(044)001
【摘要】@@ 周福贻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骨伤科临床与教学工作50 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多,现将周师从痰瘀论治骨伤科疾病验案2 则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严培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05
【相关文献】
1.从痰瘀论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验案举隅 [J], 张亚运
2.周福贻教授从痰瘀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经验 [J], 严培军;王培民
3.王强教授从痰瘀论治PCI术后胸痛验案举隅 [J], 李嘉雯;王强;韩恩爽;李力
4.周福生教授运用“心胃相关”理论治疗情志疾病验案举隅 [J], 程宏辉;周福生
5.周福贻论治颈椎病经验 [J], 严培军;孙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慎斋医案

周慎斋医案

望色切脉察色无论四时,无论百病,总以带土色而有神气者为吉。

凡肝热者,左颊先赤,肺热者,右颊先赤,心热者,额先赤,脾热者,鼻先赤,肾热者,腮先赤。

面有惨色者,寒,目下肿者,湿也。

第一望他神气色,语言轻重起和眠,弯体即知腰内苦,攒眉头痛与头眩,手不举兮肩背痛,步移艰苦脚间疼,手久按胸胸内痛,按中脐腹痛相连,好起不眠痰火热,贪眠虚冷使之然,面壁蜷身多是冷,仰身舒挺热相煎,身面目黄脾湿热,唇青面冷是阳虚。

20170329014610497查询密码:741490第二闻声清与浊,鉴他真语与狂言,声浊即知痰壅滞,声清寒内是真原,言语真诚非实热,狂言号叫热深坚,称神说鬼逾墙屋,胸膈停痰证号癫,更有频病相循久,声音忽失命归泉。

三问病患经几日,日间便利几番行,饮食多少宜冷热,更兼何味喜嫌分,饮食少通容易治,不进之时疗必难,喜冷定知心内热,好温必是脏中寒,便若赤黄知内热,便清定是冷相干。

(炳章按∶上三节俱腐浅俗师之歌诀也。

)治病在看脉辨证,看脉之法,只在有神无神有力无力八字,识得神之有无,则其人之死生可辨;识得力之有无,则其证之虚实可知。

既已知脉,合脉辨证,以证合脉,虚实死生,内伤外感,无不了然矣。

如证虚脉无力者可补,证实脉无力者亦可补,证实脉有力者可泻,证虚脉有力者亦可泻,明乎虚实补泻之义,则思过半矣。

又所谓有力无力,应补应泻,非独一经,须看何部有力,则泻何部,何部无力,则补何部。

或因某部有力,以致某部无力者;或因某部无力,以致某部有力者;或有力无力,各自分经者,手下无不了然,胸中始有定见。

故有力无力,为诊法要诀也。

看脉须先识五脏平脉,金短木长火浮水沉,土则持重,各象五行脉要有胃气。

胃气者,谷气,营气,卫气,真元之气,少阳生气,总谓胃气也。

脉有敦阜之清之象者,真元之气也;脉有生动弦长而无亢厉之象者,少阳生气也。

此数者皆胃气也,少一则胃气不足也。

故看脉先看此数气,以定生死轻重,而预决死期,则以时令生克断之。

倘脉少此数气之一,即为真病;不少此气,虽病弗药而安;此气已少,虽药弗救。

肩关节锁骨下脱位1例治验

肩关节锁骨下脱位1例治验

肩关节锁骨下脱位1例治验
周福贻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

因骑自行车跌扑,致左肩部疼痛、畸形,于1992年9月20日到某院急诊,经摄片诊断为左肩关节脱位,即在该院用手牵足蹬法和柯克氏法多次复位未能成功,于伤后二小时遂来我院求诊。

检查:左肩呈方肩畸形,臂外展60℃,不能靠近胸壁,杜加氏征(+),锁骨外下方明显隆起,可触及肱骨
【总页数】1页(P60-60)
【作者】周福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肩关节周围炎伴过敏性紫癜1例治验 [J], 张晓燕;王永泉
2.拔伸摇晃端托法治疗肩关节锁骨下脱位 [J], 张学纲;张登科
3.肩关节脱位的中医药辨治 [J], 杨大伟;冷向阳;王丹彤;郭晓东;宋雷
4.从肝论治肩关节周围炎治验 [J], 苏健榆
5.肩关节周围炎治验三法 [J], 白云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 阳 ; 性 肾功 能不 全 皆 因 肾虚湿 瘀 、 毒 内蕴 , 慢 浊 故 厚 杜 仲滋 阴 益 肾 , 阴中求 阳 ; 月雪 、 六 土茯 苓 清利 湿
用 泽 兰泻 、 虎杖 、 月 雪 、 六 土茯 苓 清 利 湿 浊 , 血通 浊 。全 方 补 益 为 主 , 血 阴 阳兼 顾 , 时取 甘 温 之 活 气 同
1 g 赤 白芍 ( )5 , 首 乌 1 g 广 郁 金 1 g 川 芎 5, 各 1g制 5, 5 ,I 1 g 细辛 3 , 5, g 制附子 1g 肉桂 6 , 干姜 3 , 杞 子 0, g淡 g枸 1 g厚杜 仲 2 g六月雪 3 g 土茯苓 3 g 5, 0, 0, 0 。常法煎服 。
为 中 医 肾病 。
刘 某 , ,4岁 。2 1 女 5 0 0年 l 0月诊 。
患者有 慢 性 肾脏病 5年 , 色苍 白 , 冷 , 足 面 怕 手 不 温 , 神疲 倦 , 精 全身 乏 力 , 少气 懒 言 , 时有 浮 肿 , 下 肢 为 甚 。近 2月 来 , 日晨 起 则 有 低 热 , 热 不 恶 每 发
杂 志 ,0 3 9 5 : 4 2 0 ,( )1
[ 王 泽 旭 . 治 法 的应 用. 国 实用 医药 ,0 0 5 2 )2 0 2 】 反 中 2 1 ,(4 :2 [ 金 项 目 : 苏高校 优 势 学科 建 设 工程 资助 项 目】 基 江 第 一 作 者 : 静 (9 3 ) 医 学硕 士 , 院 医师 , 究 方 向 赵 18 一 , 住 研
1 ] 浅议 金 中反 中 更 伤正 气 , 当用扶 正补 益 之法 , 开 源 澄清 ” 使 正 盛 【 习栓 成 . 《 匮要 略 》 治 三 法 . 国 中 医基 础 医 学 “ ,
便 通 。用 温补方 法治 疗壅堵 之症 , 看似 不合 逻辑 , 实
际 是真 正的辨 证论治 , 乃 “ 因塞用 ” 此 塞 。 3 病性 反治
调 补 脾 胃; 夏 、 半 苏梗 、 陈皮 同用 , 燥湿 化痰 、 气宽 术 益气 健 脾 ; 行 当归 、 白芍 、 子 、 仁 温补 脾 阳 , 麻 润肠 通便 ; 仲 、 膝 温补 血 活 血 ; 辛 、 杜 牛 细 附子 、 肉桂 、 干姜 温 中祛 寒 ; 杞 子 、 枸
寒, 心悸 健忘 , 眠 多梦 , 差 , 失 纳 舌淡 胖 、 白 , 细 。 苔 脉 治 拟补 脾益 肾 , 气养 血 。处 方 : 益 生黄芪 3 g 0 ,潞 党参 1g 5 ,炒 白术 1g 5 ,炒 当归
收 稿 日期 :0 1 0 — 2 2 1— 6 2
编辑 : 如 海 傅
则 可 理清 思路 , 繁从 简 , 用益 气 润 肠 、 阳通 便 述 , 师辨 证 为脾 肾 阳虚 , 祛 采 温 孙 气血 不 足 , 然 用清 热 药 贸
的治 法 , 故孙 师采 用 参 芪汤 合济 川 煎 加减 。方 中黄 物 , 仅不 能 退 热 , 可 愈 伤正 气 。治 疗 当补 脾 益 不 还 芪、 党参 补 中健 脾 , 益气 固表 ; 白术 、 山药益 气 健 脾 , 肾 , 益气 养血 。 拟方 附子 理 中汤加减 。 黄芪 、 党参 、 白
服 用 1周 , 即见 热 退 , 热 未作 , 神 渐 可 , 低 精 症 状 好 转 , 足不 冷 。嘱其 继 续 服用 , 力 得 复 , 肿 手 气 浮 未再 发作 。 按 : 患者 长 期 以来 都 是 一 派 虚 证 , 患 有 宿 该 又
誊誊 赫

誊篓 垂 誊 誊
i 莲


发 应 不 病 程 日久 迁延 , 肾阳渐衰 , 阴寒 内凝 , 故见 面色咣 白 , 人 实证 发热 , 热均 在 上午 , 为 脾 肾 阳虚 , 能散
四肢 不温 , 便清 长 ; 虚水 谷糟 粕 传送 无 力 , 见 布精 气 , 小 气 可 以致精 血 生化 之机 衰 弱 , 阴精 亏 损 , 热 内 虚
络; 患者 饱 受便 秘之 苦 , 制 大黄 不仅 泻 下攻 积 , 取 还 品 , 细辛 、 子 、 如 附 肉桂 、 干姜 , 动 阳气 以 生 阴精 , 推
可 活血 祛瘀 , 降泄 浊毒 , 进湿 热 瘀毒 由下排 出 , 促 制 此乃 “ 温 除热 ” 法 。 甘 之 用还 可 防止攻克 太过 而伤 正 。复诊 后 患者大便 难解
大 便 困难 。辨 证 当属 脾 。 虚 , 肾气 肾阳不 足 。一般 思 生 , 晨起 发 热 。又 因虚 热 内生 , 之 血虚 阴 精 亏耗 , 加 维 , 秘 一症 不外 强攻 通 下 , 辨 明该病 病 因病 机 , 心血 不足 , 便 但 出现 心悸健 忘 、 失眠 多梦 等症状 。综上 所
症状 已除 , 可去 制大 黄不用 , 加用 石韦 清利湿 浊 。
本 案患者 虽有 发热 , 不 可 以常法清 热治 疗 , 却 需
辨清标本 虚实 , 外感解 表 , 内伤补虚 。 常理是 “ 热病用
从本案可以看出 , 同是 便 秘 之 疾 , 因 不 同 则 凉药 ” “ 病 ,凉病 用温 药 ”但 疾病 通常 “ , 表里 不一 ” 乍看 , 治法 各异 。如常 人 因实证不 通便 秘 , 实秘 , 为 则可 以 热病 , 实 内寒 , 似寒疾 , 为热故 , 其 看 却 尤需 拨 开表 面 常 理攻 下通 积 治疗 , 乃 “ 因通 用 ” 此 塞 。如 因气 血 不 迷雾 , 看清疾 病本 质 。一如本 案 中“ 热病 ” “ 用 热药 ” , 足 , 动无 力 , 运 化 乏 源 等 虚 证 引 起 , 为 虚 秘 , 反其道 而行 之 , 推 或 此 此乃病 性反 治 ,热 因热用 ” “ 。 采 用 常法不 仅 不 能解病 人 之苦 ,还 可 能克 伐 太过 , 4 参考文 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