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大全套(每个单元含课时测试题和单元测试题)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分课测试题4套,单元测试题1套)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单项选择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扩张,并在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的国家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葡萄牙④西班牙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殖民抗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地的抗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运动主要受下列哪些事件的影响(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英国工业革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疯狂扩张,进一步激化了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
以下斗争以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为主要目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印度民族大起义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4.如果为下图中的人物写传记,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 )A.他率领起义军抗击西班牙军队B.他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大败英军C.他率领印度起义军抗击英军D.他率领起义军攻打巴士底狱5.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手工业者破产失业,一些封建主的利益也受到影响。
印度各阶层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全国到处弥漫着反英的吼声,民族起义在秘密酝酿之中。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B.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经过C.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D.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6.19世纪中期,印度爆发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激化了民族矛盾B.英国殖民当局取消了印度王公的称号C.英国人不尊重印度人的宗教信仰D.英国殖民当局兼并土地损害了印度王公利益7.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A.时间B.人物C.背景 D.影响8.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是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B.都表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C.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D.都是因为殖民统治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9.如果将“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资产阶级革命C.社会主义运动D.改革与革命二、辨析改错10.19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4套

部编版九年级里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4套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拉丁美洲是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一地区大部分国家采用拉丁语作为国语,这一历史状况是哪两个国家的殖民扩张造成的()①英国②法国③西班牙④葡萄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
”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C.葡萄牙的殖民统治D.英国的殖民统治3.如果给下列历史人物一个共同的评价,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民主先驱B.军事专家C.民族英雄D.开国元勋4.恩格斯说:“登上王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必须采取某种办法来改变他的国家异常糟糕的处境。
”亚历山大二世采取的办法是()A.废藩置县B.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D.颁布《人权宣言》5.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农奴可以自由转换职业C.农奴的土地必须出钱赎买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6.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俄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B.沙皇专制制度已经发生本质性的改变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D.通过改革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7.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
”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那么这里的“战争”应该是()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内战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法国大革命8.右图这组群雕完成于1941年,代表了美国从建国到20世纪初这段历史中最伟大的四位总统:从左至右分别是华盛顿、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林肯。
林肯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由于()A.他领导北美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B.在他的组织下颁布了1787年宪法C.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D.面对大危机他实施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9.以下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B.林肯在美国内战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C.1861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0.19世纪中期,一座巨大的“冰山”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这艘航船的前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2023年下册单元测试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选择题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
”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 西欧城市的兴起B. 新航路的开辟C. 文艺复兴D. 基督教的创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意大利现代世界的曙光”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C。
选择题中世纪的欧洲处于罗马天主教会的黑暗封建统治之下,从14世纪开始,向往自由的人们开始进行反抗,他们反抗的思想武器是()A. 人文主义B. 理性主义C. 社会主义D. 自由主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就是人文主义的思想。
所以,从14世纪开始,向往自由的人们开始进行反抗,他们反抗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A项符合题意;B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C项是一种社会学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D项是基于自由和平等的政治和道德哲学,是在启蒙时代成为一种独特的运动。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出自欧洲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神曲》。
该名著产生于()A. 新航路开辟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工业革命时期D. 启蒙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是他创作的长诗,因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 这句话出处的《神曲》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故选B。
选择题《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它的作者是A. 但丁B. 达·芬奇C. 达·伽马D. 莎士比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意大利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含答案)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单元测试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04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选择题1.人类一直在利用科技向“距离”挑战。
下图人类挑战“距离”的示意图中,“乙”处所处时代是A.手工工场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的时代是()A.蒸汽时代B.信息时代C.电子时代D.电气时代3.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其所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誉为打开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爱迪生C.牛顿D.爱因斯坦4.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①蒸汽机车②电脑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5.英国科学家达尔文1839年开始拟草稿,三年后写成了35页的提纲,五年后写成230页的论文,二十年后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含答案)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三代目广重《东海道名胜:变革进程纪实》(1875年绘制)(1)如图的“变革”指哪一历史事件?(2)小鹭认为如图可以作为研究“文明开化”的史料,他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明治维新(2)观点:正确。
理由:因为“文明开化”是指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图片为1875年日本人绘制的有关明治维新时期变革的画作,从中能看出日本人向西方学习,使用了新的出行方式,穿着新式服装,出现了新的建筑样式,这体现了“文明开化”带来的影响。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出处“《东海道名胜:变革进程纪实》(1875年绘制)”并结合图片内容可知,这场变革指的是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明治维新,图片展现的是日本由于殖产兴业政策而发展的日本交通业。
(2)第一问:观点正确。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开化”是指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图片中人物使用了新的出行方式--火车出行,穿着新式服装--西式服装,戴礼帽,出现了新的建筑样式,采用西式生活方式,因此体现了文明开化的影响。
【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图片材料题中的以图补文类型,解题的关键是对文字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进行深挖和解读,以图像所传递的信息为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
一是要根绝材料出处与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事件,根据187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处于明治维新时期,第二问要提取中图片中的信息,如服装、建筑等,再结合“文明开化”的概念进行作答即可。
2.林肯在1858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①文中的“房子”指什么?“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什么经济?②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么?内战爆发后,颁布哪部文件解决此矛盾?③南北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答案】①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卷02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0分)1.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1882年,由哪三个国家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A.英、法、俄B.德、法、俄C.德、奥、意D.法、奥、俄2.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右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持续时间4年多参与国家30多个死伤人数 3 000多万经济损失 3 400多亿美元A.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B.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C.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D.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3.1914年6月,一个偶发事件点燃了一场燃遍全球的战火。
这个偶发事件是()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C.三国同盟的建立D.三国协约的建立4.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
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A.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5.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B.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6.俄国十月革命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是()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C.是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7.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8.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试卷02及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现任总统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战略”,其实质是在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
在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实行了类似的政策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冷战改策D.军备竞赛2.二战后,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而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的影响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
于是美国采取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冷战政策。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组织的建立D.华约组织的建立3.“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
”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罗斯福新政B.实行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D.成立华约4.某同学学习的下列历史事件的共同主题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建立北约④成立华约A.两极格局的形成B.霸权主义的推行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区域集团化的加快5.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A.“铁幕”演说发表B.北约建立C.杜鲁门主义出台D.华约建立6.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受朝鲜战争失败影响地位迅速下降B.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苏联挑战发生动摇C.西欧各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D.西欧各国在外交方面不再受美国控制7.“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仅仅10个月之后,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
”材料反映的是()A.匈牙利的改革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重新统一D.两极格局结束8.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有学者认为一战中技术的进步让“几千名士兵在几分钟内就可能被机枪扫射殆尽!”作者意在说明()A.科学革命推动技术发明B.战争推动技术进步C.科技革命加剧战争残酷 D.世界大战带来灾难2.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以下资源包。
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资源名称论文《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视频《巴尔干导火索》《凡尔登绞肉机》图片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漫画)英国坦克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3.“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
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下列关于这场“致命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B.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备竞赛4.《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A.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5.列宁说,“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这里的“革命”和“战争”分别指()A.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B.二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C.十一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D.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6.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十月革命的()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7.法冈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描述了普鲁士(指德国)在其所割占的法国阿尔萨斯省强迫学校进行德语教学的情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一二三单元检测 包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一二三单元检测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0分)1.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
其特点之一表现为()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B.由封建王公领导C.废除了农奴制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2.登上王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必须采取某种办法来改变他的国家异常糟糕的处境。
亚历山大二世采取的办法是()A.废藩置县B.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D.颁布《人权宣言》3.“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这是一位学者对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述。
这一事件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B.美国内战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彼得一世改革4.如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的主题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俄国农奴制改革D.美国南北战争5.对美国人来说,内战一方面是一场代价沉重的战争;伤亡人数巨大,美国人的精神和肉体遭到了无法弥补的创伤;但另一方面从这次战争中诞生了一个现代意义的美国,一个真正的美利坚民族。
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国家统B.废除黑人奴隶制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6.下列关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B.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C.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D.都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7.《大国崛起》中说:“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弃旧图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B.“西方文明的冲击”指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锁国政策造成了日本的落后D.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8.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D )A.设立参政院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2、“美国南北战争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这一“最大内部障碍”是指( A )A、黑人奴隶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英国殖民统治D、封建等级制度3.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
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B )A.工业化B.城市化C.现代化D.国际化4.下列图片人物中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A)A. B. C.D.5. 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
这次战役是( C )A.凡尔登战役B.诺曼底登陆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6.1929年10月24日美国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
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
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C )A.南北战争B.罗斯福新政C.经济大危机D.珍珠港事件7、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B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8、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B )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9.19 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 1890 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分课测试题5套,单元测试题1套)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单项选择1.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这段话表明德国()A.组成了三国同盟B.要求重新分割世界C.建立了法西斯政权D.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某条约第2条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条款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指() A.德国、奥匈帝国B.法国、俄国C.英国、法国D.英国、俄国3.观察下面漫画《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以下说法与漫画反映的史实不相符的是()A.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B.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C.为了挑战英国,德国组建了法西斯侵略集团D.德国挑战英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下图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C.第一次世界大战D.凡尔登战役5.“博物馆的外墙保留了历史的原貌,满目疮痍,墙面脱落,还留有弹孔……然而,这里陈列的却是该地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物件。
”上述材料中的“博物馆”位于()A.萨拉热窝B.巴黎C.来克星顿D.凡尔登6.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自身利益而见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7.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
这是一场欧洲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8.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A)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 美国独立战争C.印度民族大起义D.第一次世界大战2.下列图片摘录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C)A.建立起沙皇的专制统治B.废除了腐朽的农奴制度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3.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
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C)A.英国残暴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B.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美国内战——美国赢得了独立,消除了种族歧视D.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4.对下列年代尺所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A.美国崛起B.美国称霸C.法国革命D.日本改革5.下列图片信息体现出明治维新时期的哪一项主要措施(B)模仿西方生活方式的东京鹿鸣馆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普及率A.废藩置县B.文明开化C.地税改革D.殖产兴业6.幕府统治结束前的3个世纪中,日本人口停滞在2 600万人左右。
经过明治维新的半个世纪,增加到5 000万人以上。
工厂林立,到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
身份等级和职业限制被打破,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
城市里普及了电车,近郊电车也相继开通。
1912年电话网遍布大小城市,30多个主要町村也通了电话。
材料主要表述了明治维新的(D)A.背景B.经过C.特征D.结果7.梳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从右下图表小华同学的课堂笔记中可以概括出的共同主题是(A)A.资本主义的扩展B.工人运动的兴起C.变法图强的尝试D.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8.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1882年5月,德、奥、意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约》A.背景B.过程C.结果D.影响2.右图是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场景。
被捕的缘由是他在萨拉热窝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刺杀事件 ( )A.导致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B.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C.迫使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引发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推动了欧洲科技的更新换代B.一战给欧洲带来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C.一战彻底结束了欧洲在全世界的殖民统治,从此欧洲国家再无殖民地D.一战正式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4.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
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英国革命D.法国革命5.右面是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审视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一系列革命的示意图。
从中可推知( )A.战争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因素B.民心是统治兴亡的重要基础C.反战是俄国革命的核心课题D.革命是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6.列宁认为:“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这是因为该条约( )A.凸显美国核心地位B.拒绝中、苏两国参与C.维护德、日两国霸权D.体现瓜分掠夺本质7.1919年4月,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把它列为《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内容。
美国是成立国际联盟的倡导者,但它最终未加入国际联盟,其主要原因是( )A.英、法拒绝美国加入国际联盟B.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比较小C.欧洲事务与美国无关D.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8.20世纪前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综合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评述有误的一项是()①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②除巴西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③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大片地区,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④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的独立运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肯定女性的才能,呼吁男女平等。
早在160多年前,印度的巾帼英雄章西女王“不让须眉”,参与领导了()A.拉美独立运动B.印度民族大起义C.美国独立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3.下列人物中为了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了长期斗争的是()①华盛顿②章西女王③玻利瓦尔④克伦威尔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该举措与哪一事件有关?()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美国内战C.彼得一世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5.下列属于彼得一世改革举措的是()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获得一份土地B.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C.废除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D.“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6.“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
”“这次改革”是指()A.法国大革命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农奴制改革7.从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①自由劳动力②原料③资金④技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8.1861年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
”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A.解放奴隶B.维护统一C.扩张领土D.建立霸权9.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A.反对北部分离B.赋予人民主权C.解放黑人奴隶D.建立民主共和10.19世纪中期,一座巨大的“冰山”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这艘航船的前进。
这座“冰山”指的是()C.国家分裂D.幕府统治11.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论述,正确的是()A.彻底废除了天皇制B.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改革很彻底D.开始于1867年的倒幕运动12.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知识结构图中数字编号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A.①美国内战②俄国农奴制改革③日本明治维新B.①美国内战②法国大革命③日本明治维新C.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法国大革命D.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俄国农奴制改革二、非选择题(共3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右图为玻利维亚一广场上的人物雕像。
这是为纪念一位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的英雄而雕刻的。
材料二1858年3月,英军猛攻古城,她领导守城义军多次打退英军进攻,但因缺乏外援,古城失陷。
其他起义城市也先后失败。
(1)材料一中图片是谁的雕像?说说该人物的主要史实。
(6分)(2)材料二中的“她”是谁?说说该人物的主要事迹。
(4分)(3)上述人物领导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结局是一成一败。
联系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6分)14.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
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分)【图片现危机】(1)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
根据下列图片展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
(6分)【举措展胜机】(2)当时的美国、俄国和日本应对社会危机的主要举措是什么?(6分)(3)俄国、日本解决危机的方式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4)美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举措有何共同作用?(3分)【感悟与提升】(5)借鉴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请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分)答案1.B2.B3.C【解析】紧扣“民族解放”这一限定条件,排除④,因为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而不是实现民族独立,故选C项。
4.C5.B6.D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理解。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了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①正确,排除B、D两项。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农奴出钱赎买土地的高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资金,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
8.B9.C10.D11.B12.A【解析】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浪潮,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13.(1)玻利瓦尔。
其主要史实: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越过安第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
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
(2)章西女王。
主要事迹:章西女王领导军民在章西城与英军展开激战。
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
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3)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获胜的主要原因:战争的正义性;有一批杰出领导人的组织领导;革命措施正确,又实现了联合协作共同抗敌等。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印度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之后逐渐退出对起义的领导;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起义军出现内讧、叛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
14.(1)美国: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俄国:农奴制。
日本:列强的入侵。
(2)美国进行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日本进行明治维新。
(3)都是以改革方式解决危机。
(4)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要维护国家统一;要适时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革,开拓创新。
(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工业革命的展开和深入B.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C.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D.新航路开辟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4.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A.“蒸汽时代”B.“电力时代”C.“电器时代”D.“电气时代”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解决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问题而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发明是()A.内燃机B.珍妮机C.蒸汽机D.发电机6.诺贝尔奖的设立与哪位化学家有关()A.海厄特B.夏尔多内C.诺贝尔D.爱迪生7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8.下列不属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表现的是()A.人口增长B.“三角贸易”C.城市化D.环境污染9.“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学,并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这位科学家是()A.诺贝尔B.牛顿C.达尔文D.夏尔多内10.19世纪,给“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以有力打击的理论是()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的进化论C.法拉第的电磁学原理D.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1.下列人物中,对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的是()A.牛顿B.贝多芬C.达尔文D.巴尔扎克12.电影《至爱梵高》用了125位画师,根据梵高的120幅原作创作了1 000多幅手绘油画,并将其A.《蒙娜丽莎》B.《格尔尼卡》C.《向日葵》D.《最后的晚餐》二、非选择题(共36分)13.读图,回答问题。
(19分)(1)牛顿观察图A现象并通过思考研究,提出了哪一理论?简要概括牛顿的主要成就。
(6分)(2)图B漫画中的人物遭到神创论者的讽刺和攻击,他是谁?他提出了什么观点?他为什么会遭到神创论者的攻击?(9分)(3)举两例说明上述人物提出的科学理论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4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分)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如下图):“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
”美国大城市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
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材料二某作品的主人公高老头出身寒微,后来做粮食承包商发了大财。
他把大部分财产给两个女儿作陪嫁,后来却被女儿们抛弃,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阁楼上。
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分)(2)材料二中“某作品”指的是哪部小说?作者是谁?该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6分)(3)材料三中的画作是哪幅作品?作者是谁?该作品揭示了怎样的思想主题?(6分)教师详解详析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航路开辟发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因此它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故选D项。
2.D3.C4.D5.A【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故选A项。
6.C7.B【解析】本题考点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美国和德国煤炭和钢产量的极大提高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B项。
8.B【解析】“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掠夺的表现。
9.B10.B11.B12.C13.(1)万有引力定律。
成就: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