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口器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的口器

主要攝取食物的器官,不同的口器有不同的取食方法,可分為咀嚼式、刺吸式、銼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咀吸式等。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位于头部的下方或前端,由于各种昆虫的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构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就食物的形态来说,无非是固体和液体两大类。

固体食物——咀嚼式口器(原始)

液体食物——吸收式口器

体表:舐吸式、虹吸式、

体内:刺吸式、锉吸式、刮吸式、捕吸式

固体+液体——嚼吸式

咀嚼式口器由5部分组成

上唇labrum

上颚mandibles( paired )

下颚maxillae ( paired )

下唇labium

舌hypopharynx

刺吸式口器的结构图册

结构特征

刺吸式口器

是咀嚼式口器的特化。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的构造,成为口针。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将口针包

藏于其中。口针适于刺入

动植物组织中,吸取血液和细胞液。吸取血液的如蚊子的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的如蝉的刺吸式口器。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时,主要靠肌肉的作用使口针交替进入寄主组织,接着,分泌含有抗凝物质、消化液等的唾液,然后借食窦唧筒的抽吸作用吸食寄主的体液。

举例

不同种类的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口器构造有一定差异。如蚊类的口器有6个口针,除两对上颚、下颚口针外,上唇与舌也变成了口针。而蚤类的口针则是内唇与下颚的内颚叶所特化。口针的长度变化也很大,有时与喙等长,有时远长于喙。同翅目介壳虫类的雌虫自离开母体后,大部分时间固定在寄主植物上,其口器外观甚短,但为了能吸到新鲜的植物体液,介壳虫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长的口针,平时缩在口针囊里,吸食的时候,将口针伸向四周某一方向。

叶蝉、蚜虫、蝽类具有刺吸式口器,这些昆虫取食植物枝叶。植物被害特点是组织呈褪色斑点、叶片卷曲或皱缩,造成畸形或组织增生等。

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喙:下唇延长形成,用于保护口针,通常分为 3 节;

口针:上颚与下颚分别特化为 4 条细长的口针;

是双翅目蝇类(如家蝇、花蝇、食蚜蝇等)具有的口器。可以家蝇(Musca domestica)为

代表介绍如下:

家蝇的口器在外观上可见到一个粗短的“喙”。(下图)喙由三个部分组成:基部最大,略呈倒锥状,以膜质为主的部分叫基喙(basiproboscis);中间略呈筒状、后壁骨化的部分叫中喙(mediproboscis或houstellum);末端是分成二瓣的端喙(distiproboscis),即唇瓣(labella)。基喙是头壳的一部分,它的前壁有一马蹄形的唇基,唇基前有一对棒状不分节的下颚须。真正的喙(中喙)是下唇的前颏形成的,其后壁骨化成唇鞘(labial elytron),前壁凹陷成唇槽。上唇为一长片,

内壁凹陷成食物道,盖在唇槽上。上唇的基部支接着两根杆状骨,称上唇内骨。舌呈刀片状,紧贴在上唇下面,闭合食物道,唾道由舌内通。由于基喙大部分为膜质而有弹性,故喙可以折叠在头下或

缩入头内。

唇瓣是喙末端的两个大的椭圆形瓣,可以前后活动,向后折叠在唇鞘后面,或展开成盘状,称为吸盘。两唇瓣间裂的基部有一小孔,称为前口(prestomum),与上唇及舌合成的食物道相通。由舌端流出来的唾液也由前口分泌出来。唇瓣的腹面为膜质而有很多条环沟。这些环沟有点象气管,所以常被称为拟气管(pseudotracheae)。每一片唇瓣上的环沟通到前口的,

但前口两侧的环沟是直接通到前口的。环沟很细,直径约在0.08-0.16毫米之间。每一环沟上排列着很多骨化的断环,断环的一端分叉,另一端稍扁平而膨大。叉端与相邻一环的膨大端交替排列,每环的两端之间的空隙是环沟与外界相通之处。

在取食时,二唇瓣展开平贴在食物上,使环沟的空隙与食物接触,在食窦唧筒作用下,液体食物由空隙进入沟内,顺环沟流入前口,再进入食物道。有些蝇类(如金蝇)在邻近前口的环沟间具有短小的锉刺,称前口齿。这些昆虫的两片唇瓣可向上翻,使前口齿外露,用以锉刮食物,食物即直接进入前口,而不需通过环沟。

蝇类的舔吸式口器具有海绵状的吸盘,适合于取食发酵的粪便和腐肉上的渗出物,也适合于在糖等可以立即在唾液中溶解的食物上取食

从下面的两张图片中可以看到蝇类的舔吸式口器在取食时的用途。(左:蝇的舔吸式口器、右:蝇在取食花蜜

直,直入花朵深處之蜜汁。

昆虫的触角昆虫触角的种类大致可分为12种:

1、刚毛状:很短,基部1-2节较粗大,鞭纤细似鬃毛,如蝉、飞虱和蜻蜓等;

2、丝状:除基部两节稍粗大外,鞭节由许多大小相似的小节相连成细丝状,向端部逐渐变细,如蝗虫、蟋蟀等;

3、念珠状:鞭节各小节近似圆珠形,大小相似,如串珠状,如白蚁;

4、锯齿状:鞭节各小节近似三角形,向一侧呈齿状突出,形如锯条,如锯天牛、叩头虫、芫菁等;

5、栉齿状:鞭节各小节向一侧或两侧呈细枝状突出,形似梳子,如绿豆象雄虫、一些甲虫、

蛾类雌虫;

6、双栉齿状(羽毛状):鞭节各小节向两侧作细枝状突出,形似鸟羽,如毒蛾、樟蚕蛾和许多蛾类雄虫;

7、膝状:柄节特长,梗节细小,鞭节各小节大小相似.并与柄节呈成膝状曲折相接,如蜜

蜂;

8、具芒状:很短,鞭节仅1节,但异常膨大,其上生有刚毛状触角芒,芒上有时还有很多细毛,如蝇类;

9、环毛状:鞭节各小节都具一圈细毛,愈接近基部的细毛愈长,如雄蚊;

10、棍棒状(球杆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整个形状似一根棒球杆,如蝶类;

11、锤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似锤,如露尾虫、郭公虫、皮囊;

12、鳃片状:端部数节向一侧扩展成薄片状,相叠在一起形似鱼鳃,如金龟甲。

向左转|向右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