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辅导:第六章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是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一组疾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学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基本知识,是要了解它、认识它、识别它,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
这一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结核、性病与艾滋病、疟疾、狂犬病、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对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本章学习要求:
熟悉所介绍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的危害
掌握所介绍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1.什么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能传播开来,甚至造成大规模流行的疾病。
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也包括在传染病的范畴内。
2.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多种多样,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人类就生活于微生物的世界之中,大约超过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可以感染人,引起相应的疾病,这些微生物我们称为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例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虫卵等是肉眼不能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
3.病原体如何引起疾病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与人体的防御能力,与病原体的致病力、侵入的数量,以及病原体是否侵入人体的适当部位,亦即适当的侵入门户有关。
4.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具体来说,就是患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排菌者)或称带菌(虫)者或受感染的动物。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可有空气传播、水的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土壤传播等。
了解传染途径,对于预防传染病是非常重要的。
①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
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感冒。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因此,随地吐痰是一种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应当予以摒弃。
②水的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未经消毒饮用后,可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以经水传播。
所以说,喝生水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
③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以及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可以通过污染食物而造成传播。
④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尤为多见。
各种物品、用具常可通过肠道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之手污染,经易感者接触后造成传播。
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不经过任何外界因素而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播。
例如:发生在四川资阳等地的猪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多是直接宰杀病猪或食用病猪致病的。
⑤虫媒传播:蚊、蚤、蝇、虱等可以通过叮咬吸血传播某些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森林脑炎、恙虫病等。
⑥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污染土壤;有些细菌,如破伤风、炭疽等芽胞可长期保存在土壤中,接触这些土壤可以构成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三)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易受感染的人。
以种痘为例,若某个人群都种过痘,这个人群对天花已经免疫,也就没有易感性了;若只有一小部分的人种过痘,人群的易感性就高了。
这种易感人群的多少对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往往有很大影响。
病毒性肝炎
病毒是一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它必须进入易感人群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
而肝炎病毒是一组专门侵犯人和动物肝细胞,引起病毒性
肝炎的病毒。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人类肝炎病毒目前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型别,这五种病毒分别引起甲型肝炎(HA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丁型肝炎(HDV)、戊型肝炎(HEV)。
一、病毒性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1.传染源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期的肝炎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传染源分别是急性和慢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2.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粪~口传播是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患者的粪便污染水源、水生贝类(毛蚶)、蔬菜、食品、手、用具等均可引起传播。
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2)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①经血传播。
②接触传播。
③母婴传播
3)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输血及注射途径传播
4)丁型肝炎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
二、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危害
各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的危害是造成对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
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
慢性肝炎仅见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一般可分为轻、中、重度。
重度肝炎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程短,病死率高,所有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
三、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感染了肝炎,能不能痊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就是肝炎的预后问题。
一般说,急性肝炎,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一些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消失了,我们称为临床康复。
甲型肝炎预后良好;急性乙型肝炎60%~90%可完全恢复,10%~4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者;急性丁型肝炎重叠HBV感染时约70%转为慢性;妊娠合并戊型肝炎者病死率10%~40%。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约25%最终死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结核病
一、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以肺结核最多见。
1.传染源:结核病人和结核带菌者。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少数病人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细菌经皮肤伤口感染者极少见。
二、结核病对人体的危害
结核病患者,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低热、乏力、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心悸,在病情的进展期,可以出现发热、畏寒表现。
不同部位的结核也有相应器官的表现。
如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空洞型肺结核痰量增多。
当结核病灶侵蚀血管时,可有咯血(气道出血);累及胸膜可有胸痛;消化系统肠结核可以引起肠道狭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可有头痛,喷射状呕吐,甚至惊厥、昏迷等。
三、哪些疾病可以合并结核病
1.艾滋病:结核病与艾滋病就像一对“孪生子”,这一对“新老病魔”几乎形影相随。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一旦再感染结核菌,患结核病的机会是常人的30倍。
2.糖尿病:我国糖尿病并发结核病者达19.3%-24.1%,是普通人群的4-8倍,且有增高趋势。
3.矽肺:结核病患者因呼吸道对粉尘清除功能降低也易并发矽肺。
二者并发率颇高。
一、二期矽肺并发结核者占20-40%,三期者可达70-95%。
四、结核病的预防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为了控制结核病的流行,预防结核病是关键。
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几个环节:即控制传染源;应早期接受合理化疗;接种卡介苗;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
性病与艾滋病
性病是一组传染病的总称,艾滋病属性病的一种。
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
在我国列入法定管理的性病有8种,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其中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二类传染病,并把艾滋病作为强制管理的病种之一。
梅毒
(一)病因及传播途径
1.病原体: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2.传染源:梅毒患者。
3.传播途径:95%经性交传播,少数可经输血、接吻、母婴垂直传播(先天性梅毒)等方式传播。
(二)梅毒对机体的损害
梅毒螺旋体从破损处进入机体后,先侵入皮肤淋巴管及附近的淋巴结,2日~3日后经血循环播散全身。
累及心血管(80%~85%),中枢神经(5%~10%),肝脏、骨等器官。
淋病
淋病是奈瑟淋病双球菌(也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以排出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特征。
淋病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染,好发于青壮年,为我国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淋病常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在男性者如尿道狭窄、前列腺炎、膀胱炎,若上行传染时,引起肾盂炎、肾盂肾炎、副睾炎,女性者可经阴道上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淋球菌除侵犯泌尿生殖器粘膜外,亦可引起皮肤损害,如淋病性角化症、淋病性皮炎。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以形成局部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
最常发生于男女外生殖器及肛周,以男性的冠状沟、包皮系带及女性后联合、小阴唇内侧较为常见,也可见于阴道及宫颈,生殖器以外的部位偶可发生。
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语缩写“AIDS”)。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一)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
本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
传播途径有三个:
1.性接触传播:HIV可通过性交特别是性乱交传播。
2.血液传播:吸毒者共用针管是血液传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是指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带毒状态,个体即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HIV感染是终生的,感染者终生有传染性。
艾滋病是HIV感染晚期、并且也是最危急的状态。
此时HIV感染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艾滋病人。
艾滋病人必须是感染者,而感染者却不一定是艾滋病人。
(三)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
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疟疾
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发热、寒战、肌痛、头痛。
每经1、2或3天的周期性寒战、发烧、盗汗是疟疾的典型表现。
有时出现呕吐、腹泻、咳嗽、黄疸。
约70~80%的病人有脾肿大的体征。
严重恶性疟患者可能发生贫血、出血、休克、肝和肾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和昏迷。
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
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
近年随着人们养狗逐渐增多,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本病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寄生虫感染率还是很高的,特别在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一些地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目前,随着市场开放、家畜和肉类、鱼类等商品供应渠道增加,城乡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不健全,加之以生食、半生食肉类的人数增加,使一些经食物感染的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在部分地区有不断扩大趋势。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钩虫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在我国除少数气候干燥、寒冷地区外,其他各省均有钩虫感染或流行,以海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地较严重。
钩虫病人一般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及消化道功能紊乱。
严重的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儿童生长和发育障碍。
孕妇感染钩虫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
婴幼儿感染钩虫病常出现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柏油样、食欲减退,病死率较高。
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生米、泥土、木炭等“异嗜症”现象。
包虫病
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高山草甸地区及气候寒冷、干旱少雨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以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北部等地较为严重。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目前,肝吸虫病流行在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广东、广西,香港、台湾以及东北三省较为严重。
长江流域、黄淮流域及部分丘陵流行区呈轻、中度流行。
蛔虫病
蛔虫病的流行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人对蛔虫普遍易感,农村人口及儿童感染率高,人体感染是因经口食入感染期蛔虫卵所致。
带绦虫病
带绦虫病是由猪、牛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一种传染病。
猪、牛和一些野生动物为其中间宿主,幼虫寄生人体时引起囊虫病。
思考题:
1.学习了这一章,你有什么感想?
2.调查你周围的村民,有否上述疾病的患者,如果有,你应如何帮助他们?
3.了解你周围村民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感染上述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危险?
4.你所在村庄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方式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