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1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1》PPT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1》PPT
§1.4.2 有理数的减法
邵东创新实验中学 李辉华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学 习 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目 3、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 标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一、旧知回顾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 相同 的符号,并把 绝对值 相加; ② 异号两数相加,当两数的 绝对值 不相等时,取 绝对值 较大 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较大的 绝对值 减去较小的 绝对值 ; ③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 ④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 这个数 . 2、相反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数 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 的 相反数 。 如:-3的相反数是 3 ; -9的相反数是 9 。 3、计 算: ① 8 +(-21)= -13 ; ②(-10) + 9 = -1 ; ③ (-9) + 9 = 0 ; ④ (-12) +(-8) = -20 ; 4.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四、合作学习
探 究二: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五、归纳总结 【我的知识框图】
有 (1)运算法则: 理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数 步骤一: 审题 看清“减数”的符号(“+”还是“-” 的 减 改变两个符号,把减号“-”转化 法 (2)运 算 步骤二: 转化 为加号“+ ”,把减数变为相反数;
°C ,
-9 -10
③ 发 现: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四、合作学习
探 究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 题(2): 计算下列式子,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1-(—3) = 2 , 3 ― (―2) = 5 ,

有理数的减法-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北师大版)

有理数的减法-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北师大版)

9.计算:
(1) 17 21.
(3) 98 45.
(2)10 3.
(4)
0
7 9

【答案】(1)4 (2)-13
【解析】(1) 解:原式=21-17=4
7
(3)-53 (4) 9
(2) 解:原式=-(10+3)=-13
(3) 解:原式=(-98)+45=-(98-45)=-53
(4)
解:原式=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5 有理数的减法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探索有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 实际问题; 3、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两者之间的转化;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8.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 g,(25±0.2)k g,(25±0.4) 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___kg.
【答案】0.8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 【详解】解:质量最小值是 25﹣0.4=24.6, 最大值是 25+0.4=25.4, ∴25.4﹣24.6=0.8. 故答案为:0.8.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 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 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下图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天柱山
已知天柱山某日山下温度为5 ℃, 山上温度为-5 ℃, 你能列式表示出山上温度与山下温度的温差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PPT(第1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PPT(第1课时)
第一章 有理数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 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难点) 2.通过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 转化思想,培养运算能力.
讲授新课
知识点 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5℃比
-5℃高多少摄氏度吗?用式子如何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减号转 化为加号,同时要注意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这样就可以用加法来解决减法问题
解:因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8
8 9
=
7 8
8 9
63 72
64 72
1 72
0,
所以 7 8 . 89
总结
两分数大小非常接近时,常用作差法比较大小, 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b有: (1)a-b>0⇔a>b; (2)a-b=0⇔a=b; (3)a-b<0⇔a<b.
当堂练习
5.求出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及 这两数的差:
由表中数据分析 :本周内气温最高是多少? 气温最低是多少?哪天的温差最大?温差最大是多少?
当堂练习
导引:温差最大即温度差的绝对值最大. 解:本周内气温最高是11 ℃, 气温最低是-13 ℃,周日的温差最大, 温差最大是11-(-1)=12(℃).
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 a -b = a +(-b)
思考: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
讲授新课
通过上面的探究可得结论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减号变加号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减法(1)》参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减法(1)》参考教案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那么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3.能熟练进展有理数的减法运算.4.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学情分析:在探究有理数减法法那么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数学方法及思想;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解决例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计算:(1)(+5)+(+3)=____,(-5)+(-3)=______,(-11)+(-6)=______;(2)(+5)+(-3)=______,(-5)+(+3)=______,(-11)+(+6)=______.2.小学中,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有什么样的关系?〔二〕新课引入:有理数的减法(1)减法的定义:两个数的____及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________,如“5-2〞表示:和是5,一个加数是2,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2)根据减法的定义计算:①5-(-2)=______,②-5-2=______.(3)根据①、②计算的结果可得:③5-(-2)=5+______,④-5-2=-5+______.观察上面③,④两个式子,你知道如何进展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吗?〔三〕新知梳理: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________.点拨: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把减法转化成了加法,是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是转化思想的表达.新知应用:例1计算:〔1〕2136-〔2〕2-(+10)〔3〕11(1)55--〔4〕0﹣(﹣6.3)〔四〕归纳总结:减法计算“两变〞、“两不变〞:两变:①改变运算符号——减号变加号;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正数变负数,负数变正数.两不变:①被减数不变;②减数的绝对值不变.例2.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展游戏,每组的根底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完毕时,各组的分数如下:组别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分数/分100 150 -400 350 -100(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解:(1)350-150=200(分).答:第一名超出第二名200分.(2)350-(-400)=750(分).答:第一名超出第五名750分.归纳总结:“超出〞多少分,即列有理数的减法算式,然后用减法法那么计算,注意数的性质符号和运算符号的正确书写和应用.总结反思:判断转化过程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改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课件李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课件李老师

沈阳 3℃ –8 ℃
北京 12 ℃ 2℃
大连 6℃ –2 ℃
哪个城市的温差最大?哪个城市的温差最小?
探究新知
分析:温差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首先要根据题意列式,利用法则求解,最后比较大小.
解:哈尔滨的温差为 2–(–12)=2+(+12)=14( ℃ ), 长春的温差为 3–(–10)=3+(+10)=13( ℃ ), 沈阳的温差为 3–(–8)=3+(+8)=11 ( ℃ ), 北京的温差为 12–2=10 ( ℃ ), 大连的温差为 6–(–2)=6+(+2)=8( ℃ ).
解:8844 –(–155) =8844+155 =8999(米)
答:两处高度相差8999米.
巩固练习
以地面为基准,A处高+2.5 m,B处高–17.8 m,C处高 –32.4 m.问:
(1)A处比B处高多少? (2)B处和C处哪个地方高?高多少? (3)A处和C处哪个地方低?低多少? 解:(1)(+2.5)–(–17.8)=2.5+17.8=20.3(m).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 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 里是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 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 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 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 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3.2 有理数的减法(1)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3.2  有理数的减法(1)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3.2 有理数的减法(1)教案及教学反思1.3.2有理数的减法(1)毛集试验初级中学朱苗苗一、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控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㈡过程与方法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同学渗透转化思想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那么的推导,进展同学的规律思维技能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育同学的运算技能㈢情感立场与价值感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尽量引导同学分析、归纳总结,以同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参加教学活动。

2.同学学法:探究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三、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那么和运算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那么的推导3.关键: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老师提出实际问题,同学积极参加探究新知,老师出示练习题,同学以多种方式争论解决。

五、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计算〔口答〕⑴;⑵-3+〔-7〕⑶-10+3;⑷10+〔-3〕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21页中的画面,假设这是淮南冬季里的某个周六,白天的最高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引导同学观测:生:3℃比-3℃高6℃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生:3-〔-3〕师:如何计算呢?总结: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㈡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师:大家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χ,使χ与-3的和等于3,那什么数与-3的和等于3呢?生:6+(-3)=3师:很好!由此可知3-〔-3〕=6师:计算:3+〔+3〕得多少呢?生:3+〔+3〕=6师:让同学观测两式结果,由此得到3-〔-3〕=3+〔+3〕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测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生:可以师:是如何转化的呢?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2、换几个数再试一试,计算以下各式:⑴0-〔-3〕=0+〔+3〕=⑵-5-〔-3〕=-5+〔+3〕=⑶9-8=9+〔-8〕=引导同学完成答题,并提问:通过上述的争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得出: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相反数“是转化的桥梁。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附习题)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附习题)

拓展延伸 3.一种股票第一天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3元,
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2元;第二天的最高价比开盘价 高0.2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元;第三天的最高 价等于开盘价,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3元,计算每 天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以及这些差的平均值.
解:第一天:0.3-(-0.2)=0.5元 第二天:0.2-(-0.1)=0.3元 第三天:0-(-0.13)=0.13元 平均值:(0.5+0.3+0.13)÷3=0.31元
例4 计算:
(1)(-3)-(-5); (3) 7.2-(-4.8);
(2)0-7;
(4) (-3 1 )-5 1 . 24
(1)(-3)-(-5); 解:=(-3)+5
=2
(2)0-7; 解:= 0+(-7)
=-7
(3) 7.2-(-4.8); 解:= 7.2+4.8 =12
(4) (-3 1 )-5 1 . 24
1.3.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新课导入
北京某天气温是-3ºC~3ºC,这天的温差 是多少摄氏度呢?
3-(-3)
温差是指最高气温 减最低气温.
• 学习目标: 1. 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 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 的减法运算. 3. 通过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立 “转化”的数学思想.
解: (-3 1 ) (-5 1)
2
4
-8 3 4
练习:教材第23页 1.计算:
(1) 6-9;-3
(2) (+4)-(-7);11
(3)(-5)-(-8);3 (4) 0 -(-5);5
(5)(-2.5)-5.9 ; (6) 1.9 -(-0.6).2.5 -8.4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公开课获奖)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公开课获奖)1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那么的过程。

2.理解有理数减法法那么,渗透化归思想。

3.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会运用法那么求两个有理数的差。

4.能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那么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互惠〔二人小组完成〕1.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有什么关系?2.填空:〔1〕4+_____=6, 6-4=____.〔2〕3+___=5, 5-3=_____.〔3〕-3+___=4, 4-〔-3〕=____.〔4〕4+___=-2, -2-4=____.3.说出以下各数的相反数.3 -5 -6二设问导读阅读教材P21-22完成以下问题:1.在温度计上,从零上4℃到零下3℃相差____℃,所以可以列算式为:_____,因为4+3=7对照这两个算式得到等式:____=____.2.探究:9-8=______. 9+〔-8〕=______.15-7=____. 15+〔-7〕=_____.0-〔-3〕=____. 0+3=_____.-1-〔-3〕=_____. -1+3=____.-5-〔-3〕=____. -5+3=___.观察上面算式你能发现什么结论?3.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4.先阅读教材例5,从例5我们知道减法运算可以利用减法法那么转化为加法运算,即减负变加________,减正变加________三自我检测1.利用减法法那么计算以下各题:〔1〕15-〔-7〕;〔2〕〔-6〕-5;〔3〕0-〔-1〕;〔4〕〔-18〕-0〔5〕11-〔+10〕;〔6〕0-〔+4〕2.计算:〔1〕温度3℃比-8℃高_____;〔2〕温度-10℃比-2℃低_____;〔3〕海拨-10m比-30m高_____;〔4〕从海拨20m到-8m,下降了_____.四稳固训练1.计算:〔1〕〔+5〕-〔-3〕;〔2〕〔〕;〔3〕〔-61〕-〔-31〕.2.某地连续五天内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纪录如下表所示,哪一天的温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1.3.〔1〕甲数是4 的相反数,乙数比甲数的相反数大3,求乙数比甲数大多少?〔2〕月球外表的温度中午是101℃,半夜是-153℃,中午比半夜的温度高多少? 五 拓展探究1.一个数加-3.6,和为-0.36,那么这个数是〔 〕 A.-2.24 B.-3.96 C2.以下计算正确的选项是〔 〕A.(-14)-(+5)=-9B.0-(-3)=3C.(-3)-(-3)=3D.|5-3|=-(5-3) 3.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一定是〔 〕4.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表示4的点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B.数轴上表示-8的点与表示-2的点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数轴上表示-8的点与表示+2的点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D.数轴上表示0的点与表示-5的点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5.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六、教学反思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四、随堂练习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 a ab- 〔3〕3 五、1.(1)22y x xy -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局部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那么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局部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标准.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D CA BD CABDCA B[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那么∠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稳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2.如图,在以下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D CA B〔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 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EDCA B P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称轴一定是〔〕A.某一条边上的高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那么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四、随堂练习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 a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五、课后练习1.计算:(1))1)(1(y x xy x y+--+(2)22242)44122(a aa a a a a a a a -÷-⋅+----+(3)zx 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 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 a ab- 〔3〕3五、1.(1)22y x xy -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教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教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达标检测
2. 一电脑公司仓库在8月1日库存某种型号 的电脑20台,8月2日到6日该种型号的电脑 进出记录如下表,问到8月6日止,库存该 种电脑多少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尝试应用
把下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3)+(-8)-(-6)+(-7)
解:原式=(-3)+(-8)+(+6)+(-7) =-3-8+6-7
读作“-3,-8,+6,-7的和 或负3减8加6减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课文讲解
算式 (20) (3) (5) (7)
是-20,3,5,-7 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 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
20 3 5 7
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知识探究
在数轴上,点 A,B 分别表示 a,b.利用有理数减法, 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 A,B 之间的距离;
a=2,b=6;a=0,b=6;a=2,b=-6; a=-2,b=-6. 你能发现点 A, B 之间的距离与数 a,b 之间的关系吗? A,B之间的距离就是a,b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的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知识讲解】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知识讲解】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A.9 月 2 日 21:00
B.9 月 2 日 7:00
C.9 月 1 日 7:00
D.9 月 2 日 5:00
12.【数形结合思想】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C )
A.a+b<0 C.a-b>0
B.a+c<0 D.b-c<0
13 .【 分 类 讨 论 思 想 】 已 知 |x| = 5 , y = 3 , 则 x - y 的 值 为 2或-8 .
解:(2)d=|m-n|.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在数轴上 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
(3)已知 A,B 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 x 和-1,则 A,B 两点间的距离 d 可表示为 |x+1| ;如果 d=3,求 x 的值.
解:(3)当 d=3 时,|x+1|=3, 所以 x=2 或-4.
B.0-7=-7
C.-7-2=-5
D.5.3-(-4.7)=10
6.计算: (1)(+6)-9. 解:原式=(+6)+(-9) =-3. (2)7.2-(-4.8). 解:原式=7.2+4.8 =12.
(3)17-25. 解:原式=17+(-25) =-(25-17) =-8. (4)0-2 022. 解:原式=0+(-2 022) =-2 022.
第一章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知识点 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8)-(-2)=(-8)+ 2 = -6 . (2)(-5)-4=(-5)+ (-4) = -9 . (3)0-(-3.5)=0+ 3.5 = 3.5 . (4)7-(-7)=7+ 7 = 14 .

七年级有理数减法知识点

七年级有理数减法知识点

七年级有理数减法知识点有理数减法是将两个有理数相减的运算,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学习有理数减法之前,需要掌握加法及其基本性质,例如传递律、结合律和交换律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年级有理数减法的知识点。

一、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减法是指对于两个有理数a和b,我们可以用“a-b”的方式表示它们的减法运算。

其中,a表示被减数,b表示减数,减数不能为0。

当减数b为正数时,a-|b|表示a减去b的绝对值;当减数b为负数时,a+|b|表示a加上b的绝对值。

例如,对于a=5和b=-2,我们可以用“5-(-2)”或“5+2”表示他们的减法运算。

这时,我们需要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即“5+2=7”,因此“5-(-2)=7”。

二、有理数减法的性质有理数的减法具有很多基本性质,包括:1. 交换律:a-b=b-a。

2. 结合律:(a-b)-c=a-(b+c)。

3. 传递律:如果a>b且b>c,那么a-c>b-c。

4. 加减法的分配律:a-(b+c)=a-b-a-c。

这些性质可应用于有理数减法的计算中,可以简化计算步骤,提高计算效率。

三、有理数减法的实例以下是一些有理数减法的实例:1. 5-2=3,表示将5减去2得到3。

2. -5-(-2)=-3,表示将-5加上2的相反数-2得到-3。

3. 2.5-(-1.5)=4,表示将2.5加上1.5得到4。

4. -1.2-(-1.2)=0,表示将-1.2加上它的相反数-(-1.2),也就是1.2得到0。

4. -3-(-5)=2,表示将-3加上5得到2。

在计算有理数减法时,需要先确定减数和被减数,并根据加减法的规律将其转换为加法运算。

为了避免错误,建议在计算过程中将赋值过程清晰地写出来,同时仔细检查计算过程中的符号和小数点。

四、有理数减法的应用有理数减法运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有理数减法运算表示温差的变化、银行利率的变化等。

同时,有理数减法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例如学习三角函数、微积分等概念都需要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方法。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2.请同学们完成课本31页探究.你发现了什么?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3.根据刚才的算式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用符号语言 表示.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
4.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连线.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2.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需要注意哪几个步骤? ①改变运算符号,变减法为加法; ②改变减数的符号,变为它的相反数
同学们,生活因数学而绚丽,数学因生活而多彩,数 学是在探索中发现,希望同学们多多发现!
教材习题:完成课本32页练习. 作业本作业:完成 对应练习. 实践性作业:统计全班所有人的身高,计 算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的身高差.
视频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的陆地上最高处是珠穆朗玛峰的 峰顶,高度约为8849米,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名为死海的 湖,海拔约为-431米,那么这两处高度相差多少呢?
1.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0-31页,完成列式,观察列出的式子 有什么变化? 3-(-3)=3+3.变化:①减法变加法;②减数变为相反数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1.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 课时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1.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归纳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 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
分数/分 100 150 -400 350 -100
(1)第一名的小组超出第二名的小组多少分? (2)第一名的小组超出第五名的小组多少分? 解:(1)第一名的小组超出第二名的小组350-150=200(分).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一)》教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一)》教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一)》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

难点:利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多做对比练习。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4.2有理数的减法。

2.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的运算。

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手指投影屏幕)自学。

自学指导自学P24练习以上的内容后,思考并回答: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3、潜水员甲潜入海平面下10米,潜水员乙潜入海平面下20米,甲的位置比乙的位置高多少米?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紧张看书。

四、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计算:(1)0-(-2.17)(2)2.8-(-3.2)(3)-10-(-8)(4)(-2/5)-(-3/5)五、引导更正,指导运用1.学生训练。

(1)布置任务:看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好!下面请XX做第24页练习第1题,其余的同学在座位上练习……请XX做第24页练习第2、3题……(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把数学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同一题下)。

观察板演,找错误。

请大家看黑板,找错误。

找到的请举手。

2.学生更正。

3.学生讨论,评判。

(1)先看第一位同学做的(再看第二位同学做的……)[若对,则师:认为对的举手,师判“√”][若有错,则引导学生错误的原因及更正的道理][估计出现的错误](2)第1题中,第(2)题得出-3+5=-8的错误结论。

引导学生说出错因,并更正。

(3)第2题中,-1/3+2/3=-1的错误结论。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1.2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1.2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新知探究
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其中a,b是0或正数),
我们才能计算a-b (如2-1,1-1) . 现在,当a小于b时,你
能计算a-b (如1-2,(-1)-1)吗?
能. 1-2=1+(-2)=-1,(-1)-1=(-1)+(-1)=-2.
一般地,在有理数范围内,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
所得差的符号是什么?
负号
新知探究
在数学发展史中,在较小的正数减去
较大的正数的运算能正常进行,并与
已有的运算不矛盾,是引入负数的一
个重要原因.
典型例题
例2
计算.
(1)比 2 ℃ 低 8 ℃ 的温度;
(2)比 -3 ℃ 低 6 ℃ 的温度.
解:(1)2-8=- 6(℃);
(2)-3-6=- 9(℃).
因为6+ (-3) =3,所以这个数应该是 6,即
3-(-3) =6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
3+ (+3) =6

3-(-3) =3+ (+3)

由①②,得
从③式能看出减
-3相当于加哪个
数吗? 加+3
新知探究
探究
把3分别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2
+2 (-5)-(-3) =____.
+3 (-1)-(-3) =____;
变成相反数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3)-(-5); (2)0-7; (3)2-5;
(4) 7.2-(-4.8);


(5)(- )- .


解:(1) (-3)-(-5)=(-3)+5=2;

初中数学七年级优质课课件PPT有理数的减法(一)

初中数学七年级优质课课件PPT有理数的减法(一)
(-20)+(+3)-(-5)-(+7)
【体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化为加法运算.
a+b-c=a+b+(-c)
【观察】对于式子 (-20)+(+3) +(+5)+(-7) 表示的 是__-__2_0_,__+__3_,__+__5_,__-__7______的和.
【说明】为书写简单, 可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于是
1.互为相反数的数相结合; 2.能凑整的数相结合; 3.同分母的数相结合.
2)
(
1 3
)
(
1 2
)

0.7
5
)(
2 3

3)
23
41.23
23 6 11
2
8.77
18
6 11
【体验1】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
(1) 遇“减”化“加”,并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
(2) 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3) 求出结果.
【体验2】交换加数的位置,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交换.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 计算:(20) (3) (5) (7).
解: (20) (3) (5) (7)
= 20 3 5 7
= 20 7 3 5 = 27 8 = 19.
大胆探究: 在符号简写这个 环节,有什么小
窍门么?
计算:
1)-(-1.6)+(-2.45)-(+2.7)+(--(-2.4)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a b c a b (c).
算式 (20) (3) (5) (7)
是-20,3,5,-7 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 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
20 3 5 7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第1课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第1课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第1课时)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整体设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应用.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3.初步体验由减法法则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数学转化思想.教材处理本节将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探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及减法法则的学习过程.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方案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说明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问题1:如图1.3.21,(1)15℃比5℃高多少?(或5℃比15℃低多少?)(2)15℃比-5℃高多少?(或-5℃比15℃低多少?)图1.3.21问题2:如图1.3.22,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名为死海的湖,两处高度相差多少?图1.3.22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利用有理数减法运算来解决以上问题,从而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设计说明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1:你能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1)15℃-5℃=10℃.(2)15℃-(-5℃)=20℃.(3)8844.43-(-415)=9259.43.问题2:你能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吗?(1)15+________=10.(2)15+________=20.(3)8844.43+________=9259.43.问题3:下列等式成立吗?(1)15-5=15+(-5).(2)15-(-5)=15+5.(3)8844.43-(-415)=8844.43+415.问题4:上面的关系式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了有理数的加法,由此我们得到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你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5:若用a、b表示两数,你能用数学式子描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教学说明本环节设计的五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有理数减法法则形成的过程.问题4、5的教学是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口,既有文字语言的描述又有符号语言的体现:①应利用关系式体现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转化思想;②让学生弄清楚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两处,一处是运算符号的变化,另一处是性质符号的变化.三、变式训练,发散思维设计说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形成初步的技能.1.例题解析:计算(-3)-(-5).解:(-3)-(-5)↓↓=(-3)+(+5)减法转化为加法=2依据加法法则运算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给学生展示规范的解题步骤,并以箭头标注,体现运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掌握.2.课堂检测计算:①7.2-(-4.8);②0-7;③-5-(-8);1111④(-3)-5;⑤0-(-7);⑥5-3.2424教学说明让一部分学生板演,目的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最后师生纠正规范.3.帮帮小马虎解:①(-23)-(+8)③(-12)-(-21)=-23+8=12+21=-15;=33;②5.4-(-8.7)④-13-25=5.4-8.7=-13+25=-3.3;=12.教学说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中成熟自己.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本节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化归思想.(3)注意的问题: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关键是先将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25页习题1.3第3、4题.2.思考:在小学阶段我们做减法时,只有在a大于或等于b时,才会做减法a-b,现在a小于b时我们也会做减法a-b,小数减大数的差是什么数?六、拓展练习1.计算:(1)4.8-(+2.3);(2)(-1.24)-(+4.76);(3)(-3.28)-1;(4)2-(-3).22.计算:(1)[(-4)-(+7)]-(-5);(2)3-[(-3)-12];(3)8-(9-10);(4)(-3-5)-(6-10).3.求出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1)3与-2.2;(2)-4与(-4.5);(3)4.75与2.25.你能发现所得的距离与这两数的差有什么关系吗?评价与反思本节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三节,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在本节课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并着重帮助学生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用字母简明地表示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者:王红方案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1:如图1.3.21,小文说:“我知道-5℃~15℃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但我不知道15-(-5)该怎么算?”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15℃比-5℃高多少吗?(1)15℃比5℃高多少?(或5℃比15℃低多少?)(2)15℃比-5℃高多少?(或-5℃比15℃低多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10℃比-5℃高15℃.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生:10-(-5).师: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下基础,从而点明课题——有理数的减法.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问题1.归纳法则(1)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10)-(+3)=________;(+10)+(-3)=________.由此得到(+10)-(+3)=(+10)+(-3).①通过上述举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设计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2)再看一题,计算(-10)-(-3).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生:-7即:(-7)+(-3)=-10,所以(-10)-(-3)=-7.教师给出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生:(-10)+(+3)=-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10)-(-3)=(-10)+(+3).②总结:由①、②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设计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学生与同桌相互叙述并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进行更正或补充.师:给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上面的关系式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了有理数的加法,由此我们得到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你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吗?若用a、b表示两数,你能用数学式子描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a-b=a+(-b).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有理数减法法则形成的过程,是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口,既有文字语言的描述又有符号语言的体现:①应利用关系式体现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转化思想;②让学生弄清楚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两处,一处是运算符号的变化,另一处是性质符号的变化.问题2.例题讲解:例1计算:(1)(-3)-(-5);(2)0-7.11例2计算:(1)7.2-(-4.8);(2)(-3)-5.24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例2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设计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例3如图1.3.22,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4.43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41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解:8844.43-(-415)=8844.43+415=9259.43.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59.43米.设计说明问题3.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设计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三、巩固训练1.计算(口答):(1)6-9;(2)(+4)-(-7);(3)(-5)-(-8);(4)(-4)-9;(5)0-(-5);(6)0-5.2.计算:(1)(-2.5)-5.9;(2)1.9-(-0.6);3112(3)(-)-;(4)-(-).4243学生活动: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设计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2.通过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思想?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内容与方案一相同,省略.六、拓展训练1.填空题(1)3-(-3)=________;(2)(-11)-2=________;(3)0-(-6)=________;(4)(-7)-(+8)=________;(5)-12-(-5)=________;(6)3比5大________;(7)-8比-2小________;(8)-4-()=10;(9)如果a>0,b<0,则a-b的符号是________.2.判断题(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2)(-2)-(+3)=2+(-3).()(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4)方程某+8=5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5)若a<0,b<0,|a|>|b|,a-b<0.()评价与反思内容与方案一相同,省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限平台代理
[单选,A1型题]下列属于《母婴保健法》规定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定的是()A.对孕妇、产妇保健服务有异议的B.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有异议的C.对医学指导意见有异议的D.对孕产期保健服务有异议的E.对婚前卫生咨询有异议的 [单选,A1型题]下列需要急则治其标的病证是()A.突然神昏脉微B.大便干燥C.气虚乏力D.阴虚内热E.久咳虚喘 [单选]流脑常见的皮疹是()A.玫瑰色斑丘疹B.单纯疱疹C.瘀点、淤斑D.脓疱疹E.坏疽 [单选]医疗机构处方管理正确的是()A.急诊处方3日有效,每张处方不超过3日量B.门诊处方3日有效,普通药每张处方不超过7日量C.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超过3日量D.二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不超过3日量E.普通药品处方保存1年,特殊管理的药品处方保存3年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性成熟期,中医认为:乳房属()A.肝B.脾C.胃D.胆E.肾 [判断题]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应5年进行一次。A.正确B.错误 [单选]电动液压舵机的舵性具有()的特点。A.来得慢,回得快B.来得快,回得慢C.来得慢,回得也慢D.来得快,回得也快 [填空题]阴道加特纳菌是引起非淋菌性____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单选]以下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的是()。A.对称性关节肿、3个以上关节肿&ge;6周B.晨僵至少2小时&ge;6周C.腕、掌指关节或远端指间关节肿&ge;6周D.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E.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gt;1:16) [单选,A1型题]健康喂养的3个月婴儿,体重5kg。用牛奶喂养,每天应给予()A.8%糖牛奶(ml)5.50另给水分(ml)200B.8%糖牛奶(ml)450另给水分(ml)200C.8%糖牛奶(ml)600另给水分(ml)100D.8%糖牛奶(ml)500另给水分(ml)300E.8%糖牛奶(ml)650另给水分(ml)200 [单选]根据所用动力不同,目前我国煤矿()装载机用的最多。A.气动B.液动C.电动D.复合驱动 [单选]开发合同中索赔的性质属于()。A.经济补偿B.经济惩罚C.经济制裁D.经济补偿和经济制裁 [填空题]HTTP协议使用的端口是(),FTP协议使用的端口是21。 [单选]王某因出国请自己的好朋友张某代为保管家传的一幅油画,后张某因急用钱而将该画卖给了吴某。问张某与吴某之间就油画的买卖合同效力为()。A.有效B.无效C.效力待定D.可撤销 [单选]目前测定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汞、铜、砷)最常用的方法是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红外分光光度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薄层色谱扫描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郁证主要的病因是()A.情志内伤B.感受外邪C.饮食所伤D.胃失和降E.肝气上逆 [单选,B1型题]咳铁锈样痰的疾病是()A.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哮喘C.支气管扩张D.肺炎球菌肺炎E.支气管肺癌 [单选]线形锁最弱点位于三角锁的()。A、中部B、起点C、终点 [多选]申请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时应提供的资料包括()。A.与通航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及施工作业图纸B.安全及防污染计划书C.施工作业者的资质认证文书D.航海日志E.施工作业船舶的船舶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A.疾病性质和病人年龄B.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质C.疾病病程和病人的经济状况D.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情绪反应E.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单选]在每一日历年内,客户的受电变压器(含不通过受电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5台时,可申请全部或部分用电容量的暂时停止用电()次。A.2B.3C.4D.5 [单选]再热裂纹的特性之一是()A、沿晶断裂B、穿晶断裂C、沿晶+穿晶断裂D、混晶断裂 [单选]压力的概念,实际上指的是物理学上的(),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压力的大小。A、推力B、力矩C、力D、压强 [单选]从资产评估资产划分的角度来看,不可确指的资产是指()。A.没有物质实体的某种特权B.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综合体C.依附于企业而存在的资产D.除有形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 [单选]()属于水生植物。A、肾蕨B、晚香玉C、马蹄莲D、菖蒲 [单选]下列关于建设单位质量责任和义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建设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B.建设工程发包方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C.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合同工期D.涉及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期前,只能委托原设计单位提交设计方案 [单选]如何接通飞行指引仪:()A、按下FCU上的FD按钮B、系统通电时自动接通C、在FCU上选择一个模式D、在MCDU上选择初始化页 [单选,A1型题]水解后主要产生没食子酸和葡萄糖(或多元酚)的鞣质是()A.没食子鞣质B.逆没食子鞣质C.咖啡鞣质D.缩合鞣质E.含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可能的病因是()。A.甲状旁腺肿瘤B.与血中钙减少有关C.甲状旁腺炎症D.以上都对E.与自身免疫有关 [单选,A1型题]Apgar评分判断新生儿临床恶化的顺序()A.皮肤颜色-呼吸-反射-肌张力-心率B.皮肤颜色-反射-肌张力-呼吸-心率C.皮肤颜色-肌张力-反射-呼吸-心率D.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率E.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反射-呼吸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A.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B.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C.医疗机构等级评审D.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E.以上都对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不正确的是()A.直接浸润转移B.血液循环转移C.通常自下而上转移D.种植性转移E.淋巴道转移 [单选]A类突起路标与B类突起路标的性能区别是()。A.具备减速性能B.具备防滑性能C.具备视线诱导性能D.具备逆反射性能 [单选,A1型题]下列有关体表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A.疖是毛囊与邻近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B.痈是多数散在的、不相关联的疖病C.丹毒是皮内网状淋巴管的炎性病变D.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结缔组织的感染E.脓肿是急性感染后的局限性脓液积聚 [单选,B型题]前馈控制包括()A.压疮发生率B.基础护理合格率C.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次数D.每日查对医嘱及时纠正E.急救物品完好率 [单选]下列有关颈丛哪项是正确()A.位于胸锁乳突肌下部的深面B.由1~4颈神经前支组成C.只有感觉神经D.只有运动神经E.位于中斜角肌起端的后方 [单选,B1型题]持续存在的局限性干啰音的疾病是()A.支气管内膜结核B.心源性哮喘C.支气管肺炎D.慢性支气管炎E.支气管哮喘 [单选]下列有关规章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地方政府规章均应由政府全体会议决定B.规章送审稿是否与有关规章衔接是法制机构审查送审稿的内容之一C.部门联合规章使用国务院法制办确定的统一命令序号公布D.规章的解释效力低于规章本身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的本质在于解决各方面的矛盾,使整个组织和谐一致,使每一个部门、单位和组织成员的工作同既定的组织目标一致()A.沟通B.领导C.激励D.协调E.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