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价值困境案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解开枷锁,放飞梦想一一个案工作案例报告(一)一、个案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阿辉性别:男年龄:14岁(二)个案来源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1.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
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
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贵备服务对象。
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
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
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
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
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
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
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理论基础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作业人文社科学院 09思想政治教育班案例:南茜,社会工作硕士,32岁,是一名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临床社会工作者,她是一家妇女庇护中心的主任,该中心为被丈夫或伴侣殴打的妇女提供暂时的居住和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目前该中心共有八名妇女及她们的子女在中心居住并接受服务。
该中心有一名受助对象名叫玛丽,47岁,有两名子女,玛丽和她的子女在中心居住已经6个星期,这已经是第三次留在中心居住。
玛丽,向中心报称,在过去两年来,她丈夫一致再打她,她丈夫有严重的酗酒问题。
当他清醒的时候,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但是一旦他喝了威士忌,他们都的提防他。
在最近的一次殴打事件中,玛丽的下巴被丈夫打脱落了,她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玛丽说再也不愿见到她丈夫,也害怕子女看到她这个样子。
于是,玛丽来到这个妇女庇护中心求助。
但当南茜进一步问到玛丽有关她自己对婚姻关系的想法时,玛丽告诉南茜,离开丈夫是她不得已的事情,因为自己丈夫有严重的酗酒问题,而且还经常威胁她和孩子。
但是,玛丽又说她自己仍然爱自己的丈夫,并希望他会改变。
在最近的一次中心职员会议上,南茜谈到她在处理玛丽这个案例过程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南茜觉得自己需要专业上的意见和帮助。
原来玛丽在一次心理辅导过程中,向南茜倒出了一个秘密:在过去三年来,玛丽一直在用假名进行福利欺骗,用不同的名字获得了政府用支票支付的公共援助。
玛丽的想法是,一旦存够了钱,她就可以和子女搬出去,远离自己的丈夫。
南茜意识到进一步处理这一问题遇到了理论上的困境:第一,作为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她和其他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第二,关于玛丽在个案辅导过程中透露的资料(涉及到公共福利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第三,作为中心的社会工作者是否忽略了受助者的问题和需要。
问:在这个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福利的欺骗案例中(1)社会工作者价值两难在那里?(2)社会工作者该怎么处理这个案例?答:(1)在这一案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南茜面临了理论上的困境与选择。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着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
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
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
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
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
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
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困难大学生帮扶
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困难大学生帮扶Part.Ol背景介绍:张三(化名),出生于2004年,现就读于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无劳动力。
父母离异,目前与父亲共同生活,与奶奶和叔叔共同居住,家庭关系和谐,房一层,砖混结构。
父亲精神二级,无劳动力能自理。
张三与父亲为一户口,2020年9月纳入低保与事实无人抚养保障中,2023年9月年满18岁将退出事实无人抚养保障,并将面临上大学高额费用的问题。
Part.02预估与分析:(一)服务对象问题预估:1.心理问题:张三面临大学学费和学涯断层问题,而父亲的无劳动力无法带来经济,可能会加重她的焦虑,也许会寝食难安,产生生活无助感、心理压抑和焦虑、自我否定。
2.经济压力:原本只能靠低保金与事实无人抚养的基本生活费用的政府补助金只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而即将面对的大学费用,9月份又将退出事实无人抚养保障,显然对张三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学业发展危机:张三大学之前有事实无人抚养保障,生存和学业都要得基本保障。
一时之间没有事实无人抚养的保障金,又面临大学费用的问题,时间的紧迫,很可能造成学涯终止。
(二)服务对象优势分析:1.独立自主:据她自述,2022年就在岛上打临时工数月,某炸串店打零工2400元/月,妈祖平安故里2800元/月,几份零工共赚了2万多。
张三自食其力的精神,显然看得出来张三生性坚强,独立自主,可以展望自己的未来。
2.家里有爷爷奶奶的关爱与扶持,虽然身处简陋环境,但是爷爷奶奶的亲情关爱,家庭关系融洽,是服务对象生活中一束特别珍贵的阳光,能给服务对象情感支撑和力量。
Part.03服务计划:(一)服务目标:缓解经济困难、提供情绪辅导与支持、促进自我发展1.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强调人的内在价值与能力,增强面对困境的能力。
2.搭建和整合社会中蕴藏的各类资源,协助申请相关救助补助,确保服务对象准时入学。
(二)服务理论: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资源理论(三)服务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四)服务策略:1.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深入服务对象内心,疏导其压抑、焦虑的情绪,增强其对困境的适应能力、开发服务对象潜在能力。
社区社会工作案例
社区社会工作案例
一个社区的社会工作案例可以是:
在一个贫困地区,社区居民面临生活困境,生活条件艰苦,孩子们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社区社会工作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决定采取行动。
社会工作者首先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经过调查研究,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社区缺乏教育资源,孩子们缺乏学习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社会工作者与教育机构及志愿者合作,成立了一个教育项目,为社区孩子们提供补习课程和学习资源。
他们在社区内设立了一个学习中心,聘请教师和志愿者,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组织了各类教育活动和讲座,提高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意识。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努力和社区居民的支持,这个教育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大大增加。
通过教育的帮助,社区居民的整体生活状况也有所改善。
这个案例展示了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关注社区居民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能够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武汉市社会工作案例
武汉市社会工作案例在武汉市的一个老旧社区里,住着许多独居老人。
这些老人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工作,老人们虽然生活能自理,但内心却十分孤独。
咱们社区的社工小李就注意到了这个情况。
小李是个充满活力又特别热心肠的年轻人,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呢。
小李首先做的就是挨家挨户地去拜访这些老人,跟他们聊天。
有一位张大爷,一开始对小李的到来还有点抵触,觉得这年轻人肯定就是走个过场。
小李可没灰心,他看到张大爷家里养了一盆兰花,就跟大爷聊起了兰花的种植。
这一聊可不得了,张大爷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大爷对兰花可有研究了。
从那以后,小李每次去张大爷家都会带一些兰花养护的小工具或者资料,张大爷对小李的态度那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经常盼着小李来呢。
小李发现很多老人都和张大爷一样,只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就能迅速拉近关系。
于是,小李就组织了一个“老年兴趣小组”。
他在社区的小广场贴了通知,邀请老人们参加。
刚开始,来的老人不多,但是随着参加过的老人回去跟其他人分享在小组里的乐趣,来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这个兴趣小组可丰富了,有喜欢下棋的就凑在一起下棋,那些爱唱歌的就一起唱歌。
有一次,李奶奶唱歌的时候突然忘词了,有点尴尬,但是大家都笑着鼓励她,说“李奶奶,您再想想,您那嗓音比我们都好听呢”。
李奶奶最后想起来了,唱得可带劲了。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社区的活动场地有限,而且设备也比较简陋。
小李就开始四处找资源。
他写了一份计划书,跑到附近的企业去拉赞助。
一开始,很多企业都拒绝了他,觉得这和他们的业务没什么关系。
但是小李不放弃啊,他像个执着的小战士一样。
有一家本地的文化公司被小李的诚意打动了。
这家公司不仅给兴趣小组捐赠了一些音响设备,还帮忙联系了一个更大的场地,可以让老人们定期举办小型的文艺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位王奶奶身体不太好,行动不太方便。
小李就专门为她制定了一个“一对一陪伴计划”。
他联系了社区里的志愿者小赵,小赵是个大学生,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去陪王奶奶。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2)一、个案背景: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
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
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9岁时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老家湖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北京有2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算是一个高档社区,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离单位近但离家远。
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
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1) 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2) 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3) 亲子关系不是很好,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4) 对人的不信任。
较强的自我保护,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的;5) 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
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6) 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7) 由于家庭的影响,比较专注于自我,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
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
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 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三、对该个案的介入理念策略:由于之前付先生带着强强见过一些心理医生和机构社工,并且正在接受家庭治疗,但是据说都效果不是很显著,而通过与强强及付先生的谈话评估后可以发现强强拥有强、弱之处,而且问题主要集中在强强的学习成绩上。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案例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案例
社会工作是一项以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问题、增强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变革为目标的专业。
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常常面临各种伦理困境。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某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家访中,发现一名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困境。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流露出对家庭暴力的恐惧和不安。
社会工作者深知自己的责任是保护儿童的权益,但是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需要与孩子的家人进行沟通,但是家人可能对他的干涉感到愤怒和抵触。
其次,社会工作者需要依法报告这一情况,但是这可能会导致家庭破裂,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其次,他需要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权益,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想法。
同时,他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制定出最合适的方案,保障儿童的权益和安全。
在面对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伦理准则,同时也需要灵活应对,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他们需要在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平衡,做出符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决策。
总之,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困境是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提高的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关注,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年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困境——以南京市某福利院为例
智库时代 ·295·智库论坛一、引言笔者曾经在医院、儿童福利院以及老年福利院做过相关专业实习工作,不论在个案或是小组工作中,凡是涉及老年人的工作就容易遇到比较多的专业伦理问题。
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
二、困境一(一)案例详情住在南京市某福利院的丁奶奶是笔者在入院实习时期个案工作的案主,75岁,曾经在大专院校任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案主体弱多病,且个性随和、少有主见,凡事迁就于丈夫的决定,即使是不太同意和认可的事情,内心有不满,最终也迁就丈夫,就如老两口搬离家里来养老院居住也是丈夫一人的决定。
案主向社会工作者透露,自己搬来福利院四个月的时间,还没有习惯和适应这里的生活,常常会有孤独感和头痛。
(二)伦理困境分析案主尽管体质较弱,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仍有很大的求知欲,想要让工作者教她学电脑,但是案主的丈夫却不同意,认为案主身体不好,常常头痛,应该好好休息,不能够操劳疲惫。
于是工作者陷入了对不同对象忠诚的矛盾中。
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第三条规定:“专业人员需对他们的案主、对他们的雇主、对彼此、对其他职业中的同事以及对社会负有责任。
”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老年社会工作者经常面临着多个忠诚对象,包括老年案主、老年案主家庭、工作机构、同事和社会等,对不同对象的忠诚要求有时相互冲突。
在案例的情境中,工作者面临是维护案主的利益还是案主家属的利益的伦理困境,如果遵从案主自决的原则,教案主学电脑,那么就必须忽视案主的身体状况,违背案主家属照顾案主的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工作者内心的价值观;如果不教案主学电脑,那么案主必定会产生失落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
老年社会工作尊重每个老年人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尊重每个老年人改善生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动力,尊重每个老年人的独特个性。
老年社会工作者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秉持接纳、尊重、个别化、保密等伦理守则为老年人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伦理既体现为纵向分层的价值理念、基本价值、伦理原则和守则,作为专业价值观,又与横向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和老年案主的价值观相互作用。
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社区社会工作是指在社区中进行的一种专业服务,旨在帮助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社区社会工作的实际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实践。
在某个城市的社区中,有一名社工接触到了一个家庭,这个家庭由一对父母和两个孩子组成。
父母因为失业和经济困难,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社工首先进行了家庭访谈,了解到了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在分析了家庭的情况后,社工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服务计划。
首先,社工帮助父母寻找了临时工作,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其次,社工联系了当地的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
同时,社工还组织了社区志愿者,为这个家庭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在服务的过程中,社工发现了这个家庭的一些内部问题,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和情绪管理问题。
于是,社工开展了家庭内部的辅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改善了家庭关系,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这个家庭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父母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家庭的氛围也变得和谐温馨。
这个案例充分展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意义,通过专业的服务和关怀,帮助了这个家庭走出了困境,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更需要有真诚的关怀和耐心的付出。
只有通过真正的关怀和服务,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服务都是一次真挚的关怀。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社会工作的行列,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戒毒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困境案例
戒毒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困境案例
案主小刘在一年前由于交友不慎和自己的好奇沾染了毒品,不久在一次与毒友们吸毒过程中被警察当场查获后交由社区戒毒工作站的社工进行社区戒毒。
最初的几个月小刘的情况一直比较稳定,但最近社工在与案主的接触中发现小刘的表现有些不自然,果然在几天后社工上门的突击尿检中案主的尿检结果为阳性,案主的母亲无法接受儿子偷吸,当场伤心的哭了起来,而案主小刘也很懊恼悔哭着说是自己不争气控制不住诱惑又吸了毒,他希望社工能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要向公安机关举报,他不想再进戒毒所。
案主的母亲也表示她也不想儿子再进派出所,再多添一条不良记录,可是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帮儿子感觉真的有点绝望。
面对案主的懊悔和其母亲的眼泪,社工也陷入了困境中。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困境家庭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困境家庭一、个案背景:案主是一位农村妇女,早年丈夫因病离世,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并帮助其成家立业,婚后育有一双儿女。
一家人原本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
可是案主儿子不幸身患脑部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患病后便卧床不起,日常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案主24小时全程进行照顾。
案主看到儿子的身体状况以及每月支出的大额医药费用,心理压力非常大,经常偷偷抹眼泪。
案主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婆婆和重病的儿子,三个人住在乡下老旧的房子里生活,她与亲朋邻里的交往变的少了。
儿媳妇在某地上班,还要照顾小孙女,大孙子在甲地读大学,他们只能在周末回来帮案主一起照顾。
二、服务目标:1、邀请心理咨询师上门对案主进行心理慰藉,提高案主生活自信心,缓解焦虑和悲观情绪。
2、协助案主为其儿子申请残疾证。
3、链接社会资源,协助案主获得物资支持。
三、服务过程:01.温暖相伴纾解情绪。
案主因照顾患病的儿子使得自己身心疲惫,产生了负面情绪,社工邀请了社工总站的心理咨询师一起和案主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引导案主释放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耐心、认真地听着案主的叙述,安慰和开导案主放平心态,调适好自己的情绪。
02.两站联动爱心接力。
案主儿子的户口在市区,社工站在社工总站的协助下,联系了乙地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了解到案主家的情况是符合上门办理残疾证的条件。
社工将办理残疾证所需的材料列成清单交给案主。
材料齐全后,社工陪同案主一起到她儿子户口所在地办理“残疾证上门评估”的申请。
两个月后,案主顺利拿到了儿子的残疾证。
案主说:“有了残疾证,儿子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福利政策了。
”03.结对帮扶建立希望。
社工在了解到案主儿子有轮椅需求的时候,积极调动案主家庭的自身资源,联系了案主儿媳妇的同学,组成了爱心团队,由他们出资为案主送去了新的轮椅。
社工了解到案主患有高血压,还送去了血压仪,让案主不定期可以监测血压情况,守护自己的健康。
爱心团队自发为案主家庭筹集了善款1万多元,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案例讨论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保密原则,尽管各国的相关伦理守则都给出了相对具体的规定。
但在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社会工作者依然会遭遇许多关涉价值与伦理的困境。
在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过程中,Tarasoff案件与Jaffee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亦引起了社会工作者的广泛讨论和专业反思。
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美国法律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修订和完善。
案例一1976年,一位在加州大学咨询中心接受心理治疗的年轻男子,告诉他的治疗师他遭遇到所爱之人塔拉索夫(Tatiana Tarasoff)的拒绝,该名男子告诉他的治疗师他计划要杀死塔拉索夫;治疗师告诉了校警,但是校警质疑当事人只不过是在表达其幻想,该治疗师被责备破坏了为当事人保密的原则,并被告知应把所有来自于当事人幻想的资料销毁。
在两个月之后,该名男子杀了塔拉索夫,死者的父母对学校提出起诉,认为学校咨询中心所聘的治疗师应该有责任对他们的女儿提出警告。
在经过多次的判决及逆转之后,该案最后上诉到加州的最高法院,最后法官判决治疗师的行为是不适当的,治疗师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警告不够,未告知塔拉索夫可能身陷危险之境,没有尽到保护其人身安全之责。
该案的判决结果使社会工作人员及其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感到困惑。
该案给予社会工作者的印象是:当发现当事人有伤害他人的意图时,治疗师必须做到告知;在治疗初始,治疗师须告知当事人保密的限制与额外的情况。
在塔拉索夫案判决后,各州均以塔拉索夫案判决作为类似案件的审判依据,包括在机构内的或私人职业的咨询或心理治疗实务工作者,如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家、社会工作师、宗教咨询师、婚姻治疗师、督导、以及医师、护理师等助人工作者均适用于塔拉索夫案的判决。
案例二1991年6月27日,雷德蒙(Mary Lu Redmond)警官在执勤时向一名男子射击并致其死亡,该案因在场目击民众看法不一而持续接受调查。
在这段时间里,雷德蒙警官开始接受持有执照的临床社工工作师柏耶尔(Karen Beyer)的心理咨询。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案例讨论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保密原则,尽管各国的相关伦理守则都给出了相对具体的规定。
但在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社会工作者依然会遭遇许多关涉价值与伦理的困境。
在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过程中,Tarasoff案件与Jaffee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亦引起了社会工作者的广泛讨论和专业反思。
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美国法律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修订和完善。
案例一1976年,一位在加州大学咨询中心接受心理治疗的年轻男子,告诉他的治疗师他遭遇到所爱之人塔拉索夫(Tatiana Tarasoff)的拒绝,该名男子告诉他的治疗师他计划要杀死塔拉索夫;治疗师告诉了校警,但是校警质疑当事人只不过是在表达其幻想,该治疗师被责备破坏了为当事人保密的原则,并被告知应把所有来自于当事人幻想的资料销毁。
在两个月之后,该名男子杀了塔拉索夫,死者的父母对学校提出起诉,认为学校咨询中心所聘的治疗师应该有责任对他们的女儿提出警告。
在经过多次的判决及逆转之后,该案最后上诉到加州的最高法院,最后法官判决治疗师的行为是不适当的,治疗师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警告不够,未告知塔拉索夫可能身陷危险之境,没有尽到保护其人身安全之责。
该案的判决结果使社会工作人员及其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感到困惑。
该案给予社会工作者的印象是:当发现当事人有伤害他人的意图时,治疗师必须做到告知;在治疗初始,治疗师须告知当事人保密的限制与额外的情况。
在塔拉索夫案判决后,各州均以塔拉索夫案判决作为类似案件的审判依据,包括在机构内的或私人职业的咨询或心理治疗实务工作者,如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家、社会工作师、宗教咨询师、婚姻治疗师、督导、以及医师、护理师等助人工作者均适用于塔拉索夫案的判决。
案例二1991年6月27日,雷德蒙(Mary Lu Redmond)警官在执勤时向一名男子射击并致其死亡,该案因在场目击民众看法不一而持续接受调查。
在这段时间里,雷德蒙警官开始接受持有执照的临床社工工作师柏耶尔(Karen Beyer)的心理咨询。
全国社会工作案例
全国社会工作案例一、社区老人的陪伴与关怀。
在一个老旧社区里,住着很多独居老人。
社会工作者小李发现,这些老人不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精神上也很孤独。
小李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他组织了社区里的一群孩子成立了一个“小小志愿者队”。
孩子们每周都会去老人家里,给老人们读故事、表演小节目。
有个叫王奶奶的老人,眼睛不太好,平时就只能听听收音机。
自从孩子们来了之后,她可高兴了。
每次孩子们走的时候,她都拉着他们的小手不舍得松开,还一个劲地说:“你们就像小太阳,照进我这老太婆的心里啦。
”小李还为老人们设立了一个“社区互助厨房”。
老人们可以在这里一起做饭、吃饭,分享彼此的拿手菜。
这样一来,老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多了,也不再觉得生活那么无趣了。
赵大爷以前总是一个人在家随便对付一口饭,参加了互助厨房后,他说:“现在吃饭可有劲儿了,和老伙计们边吃边聊,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呢。
”二、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
有一个叫小辉的青少年,在学校总是惹事生非,成绩也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都快愁白了头,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
社会工作者小张介入了这个案例。
小张发现小辉其实很聪明,就是因为在学校受到了一些同学的欺负,又不敢跟老师和家长说,才变得这么叛逆。
小张首先找小辉谈心,像个大哥哥一样耐心地听他倾诉。
小辉一开始还很抵触,但是慢慢地就打开了心扉。
小张了解情况后,一方面与学校沟通,加强了校园的反欺凌教育,一方面组织了一个青少年成长小组,把小辉和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聚在一起。
在小组里,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鼓励。
小辉在这个过程中结交了新朋友,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应对欺负自己的人。
同时,小张还为小辉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补上落下的功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辉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校也不再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了,他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直夸小张是小辉的贵人。
三、关爱残障人士就业。
在某个城市里,有一群残障人士渴望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融入社会。
社会工作者小王就为他们的就业问题忙前忙后。
社会工作 专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冲突案例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冲突案例社会工作是一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变革为目标的专业,其价值观包括尊重人的尊严、提倡人权、社会正义以及倡导社会变革等。
在进行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社工的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以下是一个相关案例:某社会工作者王慧在一家儿童福利机构工作,负责关爱和教育一群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经常因贫困、家庭问题和教育资源不足而面临各种困境,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全面帮助。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王慧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小丽的家庭环境非常恶劣,她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纠纷频发,小丽经常面临照顾弟弟妹妹和自我保护的挑战。
王慧从小丽的话语和行为中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在这个过程中,王慧的专业价值观指引着她要秉持尊重人的尊严、保障儿童的权益和争取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她深知小丽需要得到社工的全面帮助,甚至可能需要将她送到福利机构寄养。
王慧的个人价值观也开始表现出冲突,她觉得小丽的家庭问题太复杂,因此产生了不愿意涉足和过于疲劳的情绪,她希望能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其他孩子身上。
这时,王慧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出现了冲突。
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深入思考专业价值观对她的影响,同时也尝试理解个人价值观对她的影响。
在与同事和上级的沟通交流中,她认识到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专业价值观是她的核心原则,同时也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和理性分析来克服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小丽的家庭得到了机构的全方位帮助和扶持,小丽也逐渐恢复了自信和快乐。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常见的。
但只有当社会工作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冲突的存在,通过自省和团队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最终促进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冲突。
在上面的案例里,我们看到,刘女士一家不愿意向外寻求帮助,更别提社会工作者,这种情况其实体现了中国特有的社会价值观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一种抵触。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是受西方人道主义、社会福利观念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价值观念,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正义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为他人福利无私奉献、勇于承担责任。然而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运行方式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以“家长权威”、“传统的儒家文化结构”、“伦理规范”以及中国人传统的“脸面观”等为价值导向的社会更关系结构里,这种情况更加难以避免。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讲的都是如何处理好“熟人”之间的关系,很少涉及陌生人的社会,因为从本质上说,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关于“熟人的伦理”比较发达,而关于“陌生人伦理”则处于缺失状态,因此,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中国,对于以陌生人为主要价值载体的社会工作能否被接受,常常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开展的价值困境
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的工作,在具体的社会工作中必然会遇到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即一个包括社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个人(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价值观、社会工作机构价值观的复杂体系,并且这个复杂体系往往会因时代、文化、地区、民族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难以避免的价值冲突,导致价值困境。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要求的内在冲突
即使社会工作被接受得以介入事件本身,价值困境依然是存在的,由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涉及到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每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要求又存在差异,当这种差异反映到社会工作价值 观上就会导致社会工作价值观本身的矛盾和冲突。国内社会学家王思斌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五个方面。要求在社会工作中坚持尊重与保密原则,要求尊重案主的隐私权,为案主保密,同时又要求保护第三方不受伤害等。但是从上面这个案例里,我们就能发现这里面的矛盾。陈先生一家首先谁应该受到帮助,是吸毒的陈先生,是满心疲惫又迷茫的刘女士,还是怀着恨意的女儿小华?对于陈先生的吸毒行为社会工作者是否应该及时举报?但这算不算破坏了陈先生一家的隐私?我们是应该帮助陈先生戒毒,还是应该帮助受世俗偏见颇深的刘女士摆脱负担敢于离婚?如果我们选择之一,会不会对另一方产生伤害?这些问题都将存在于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
在社会工作中,伦理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在理论上,社会工作伦理价值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依据。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伦理价值是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也是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理念,更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不仅是一种促使社会工作者成长的有效力量,同时也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社会工作者与案主、机构、专业的关系)的关键.
第二,社会工作者无论采取何种价值取向,都要尽可能排除过多的感情色彩,以免影响个人判断。而在维护案主权利的时候,应该有所区别,首先应该维护的应是案主和其他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其次才是其他权利。
第三,应该寻找当事人的价值共同点。即使是自利的价值取向也并非都是相互排斥的,为案主寻找“共赢性”的行为结果,而不仅仅关注价值之间的对立,这样就有可能帮助当事人为不同的目的做同一件事,结果却是对大家都好的。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坚持一种多元的价值视角,以求能够冷静的找到求同存异的路径
三、总结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社会工作开展的艰难之处。在很多情况之下社会工作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而在面对这情况时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这到不尽然。
首先,社工介入的必要是应该被肯定的,尽管社工也是陌生人,但由于社工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的特殊性,会使其相对于其他社会力量更容易被接受,并且社会工作者往往会带来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对解决问题往往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案例:
49岁的陈先生曾经是一个很有头脑的生意人,80年代便弃工从商,先后包过长途汽车路线经营、运输工程用料、经营娱乐场所等,挣了不少钱,但由于交友不善并沾染了很多恶习,使得家中一直没有多少积蓄。10年前,陈先生受人诱导,前往中缅边境参与赌博和吸食毒品海洛因(家人并不知情),将所带钱财挥霍殆尽并深陷其中,这期间陈先生多次通过电话向家中索要钱财救急,其妻子刘女士(退养工人)救夫心切,每次都汇款,并最终将家中所有的积蓄悉数汇去,并向娘家借了6万余元,此外,陈先生还向其父母和哥哥妹妹打电话借了两万余元,但这最终都没能等来陈先生的回家,大家都感觉受到了欺骗,从此便不再汇款,陈先生为此甚至给还在上高中的女儿小华打电话要钱。但最终,刘女士没有听从亲友的劝导放弃自己的丈夫,而是最后自己亲自跑到云南将陈先生接回。陈先生回来后在戒毒所戒了毒,此后一直在家休养,期间几次发现陈先生有复吸迹象,但对其家人没有什么过分行为,自己也不承认,所以也没起太大波澜,但陈先生一直与其女儿小华的关系不佳,四年前,在亲朋的帮助下,陈先生找了一份待遇十分不错的工作(并且有隐性收入),刘女士也找了一份工作,加上两人的退休金,生活开始变得宽裕了很多,不仅外债还了大部分,还有了一些积蓄(由其女儿掌管)。但由于钱财上的充足,在工作两年后,刘女士和小华发现陈先生吸食毒品的情况又开始变得严重了,常常撒慌要钱,不给钱就闹,甚至还曾经闹离婚要将家中唯一的住房卖掉(小平方,价值35万左右),还动手打过刘女士,刘女士顾念面子、还在上学的女儿、以及对房子的不舍等多方原因,采取了能忍就忍的态度,陈先生也基本适可而止。这样又过了一年多,半年前,陈先生因为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而被开除,收入大减,矛盾也开始激化,由于之前已经失去了家人的信任,欺骗起不了太大作用,陈先生吸毒开始公开化,在家中耍无赖甚至暴力要求刘女士给他借钱供其吸毒,刘女士为此疲惫不堪,甚至想到自杀,其女儿小华此时仍在外上学,了解情况后便多次劝刘女士离婚,并找了相关律师咨询,但刘女士始终下不了决心,并且双方父母也因各种原因不支持离婚。后来在双方家庭的介入下,形势又有所缓和。而陈先生在似乎也有了悔过之意,称在毒品的控制下难以把握自己,希望换环境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而且也确实付诸了行动,但过了一个多星期之后陈先生便以所到住处条件太差为由又回到家中,此后似有效果,安静了两个月时间,近来又再次反复,并偷偷将女儿的电脑卖掉换取毒资,被发现后又提出再次出走。刘女士与小华又开始准备陈先生的出行……… 在这十年之中,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刘女士都没有求助警察,也不愿向外人张扬,其女儿小华也从未向其朋友和同学提及此事,少有知道此事的朋友提出介入方案,也多被拒绝。刘女士和陈先生的父母及家人对此也多讳莫如深。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价值
社会工作价值是支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国内学者顾东辉把社会工作价值归为对“人”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两类。“社会工作对‘人’的价值主要有:所有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改善自己生命的能力和动力;每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社会都负有责任;每个人都有归属感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价值主要有: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以发挥其潜能;社会应该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个人的需要;社会应该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等。社会工作价值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类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1
第四,应该坚持让案主自觉的原则。这不不意味对案主的放任,而是要通过与案主的沟任感,使其更好的做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决定.
(三)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冲突。
从原则上说,社会工作者应当遵从、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使个人价值遵从专业价值,并按照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要求为案主提供服务。以理想的情况来看,社会工作者应该保持价值的中立状态,这样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做到更好的理解案主的困难,并提供帮助,然而在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不仅受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也会受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个人的文化教育程度、年龄、宗教信仰、个人素质等多维度影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可能会与专业价值观不一致,即无法做到中立。在案例中,我们看到虽然陈先生也是受害者,但他在家庭里始终是一个强势的角色,他的欺骗、暴力,甚至是忘恩负义,很难说不会使社会工作者在同情弱者的心理之下,将价值的天枰导向刘女士,甚至在一种激进的状态下,促使刘女士做一些为扩大自身权利而侵害陈先生权利的行为,而一旦社会工作者做了这些,社会工作的价值则必然受到挑战。
(四)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的冲突。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案主提供帮助的服务活动,这种专业的服务活动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双方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双方以各自的价值观为尺度接受对方。所以,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需要契合。然而在现实环境中,每一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与他生长的环境和成长的经历有关。社会工作的对象大部分是问题群体,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主流文化不相容,特殊的心理、社会地位很容易使他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对某些问题产生重大分歧而使社会工作者处于两难境地。在我们的案例中,首先各当事人的价值取向就有很大的分歧,比如双方父母家的分歧,刘女士与陈先生的分歧以及他们与女儿小华的价值分歧等等,在这样一种纷乱的价值纠葛中,社会工作者无论保持哪种倾向,甚至是中立都会遭到其他认得反对,甚至会伤害到一些人。而即使只看一个人,若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不能被受毒瘾煎熬并且戒备心很强的陈先生或者受传统思想熏陶又性格软弱的刘女士或者受现代思潮和家庭环境双重影响的小华所接受,在工作开展艰难、形势有十分紧迫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一旦在在心中已经有了对问题发展方向的定论,是否还能尊重案主的价值观,依然坚持案主的自决,这里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