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胞饮
40
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从细胞内转运到 细胞外。
41
42
第二节 吸 收
吸收(abosorption):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 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 至血循环的过程。
43
主要的吸收部位是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染毒途径还有注射方式,包括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21
22
水分子虽然是极 性分子,但是它 的分子极小,又 不带电荷,故膜 对它是高通透的。
23
简单扩散方式条件
1)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异; 2)化学毒物必须有脂溶性; 3)化学毒物必须是非电离状态。
24
简单扩散(脂溶扩散)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25
[排泄]
肾 肺 分泌腺
粪
胆汁
[排泄]
尿
呼气 乳汁、汗
8
图1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ADME过程 跨膜转运(吸收,分布,排泄),生物转化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排泄 excretion (重点:转运规律,生物转化)
脂溶性物质:脂/水分配系数大易吸收; 非脂溶性物质:溶解度高,分子量小易吸收。
肺通气量和血流量:
通气量 吸收量 ;血流量 吸收量
59
对颗粒物的吸收:
主要受颗粒大小的影响。 进入呼吸道颗粒物的归宿: ➢ >10m,大部分沉积在上呼吸道; ➢ 5-10 m,大部分阻留在气管和支气管; ➢ 1-5 m,可到达呼吸道深部,部分到达肺泡; ➢ < 1m,在肺泡内沉积。
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化学物可经膜孔滤过。 通过膜孔的水流可能携带小分子外源化学物 通过膜。特别是高剂量水溶性差的外源化学 物以较大容量的低渗溶液染毒时,可能因大 量水流通过膜孔导致吸收增加。
一些颗粒物质如偶氮染料和聚苯乙烯乳 胶可通过吞噬或胞饮作用进入小肠上皮 细胞。
某些外源化学物受胃肠道中的消化酶 或菌群的作用后,可形成新的外源化 学物而影响其吸收或改变其毒性。
47
外源化学物经胃肠道被动扩散主要取决于外 源化学物的脂溶性和酸离解常数(pKa)、 胃肠道内pH。
有机酸和有机碱在不同pH溶液中的解离度 不同,在胃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有很大差别。
如:弱酸(苯甲酸)易被胃所吸收;
相反,在小肠内(小肠液pH约7.6)则苯甲酸 吸收减少,而弱碱(苯胺)吸收增多。
有机酸和有机碱一般是以分子态吸收,其解 离态不容易吸收,因此胃肠道内的PH值通过 影响其pKa,而影响其吸收。
膜动转运(cytosis)
胞吞(endocytosis),胞饮(pinocytosis) 胞吐(exocytosis)
15
(一)主动转运
定义:细胞通过主动的耗能过程,将物质 分子或离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 运的过程。
根据利用能量的形式不同,分原发性主动 转运(由ATP直接供能)和继发性主动转 运(由ATP间接供能)
60
不同直径的粉尘粒子在呼吸道中的阻留
>15μm-非吸入性粉尘 <15μm-可吸入性粉尘
10~15μm 上呼吸道
气管 5~10μm
支气管
呼吸性粉尘
<5μm 细支气管 肺泡
61
沉积在肺泡内的颗粒物的归宿: ➢ 吸收进入血液; ➢ 随粘液咳出; ➢ 进入淋巴系统; ➢ 长期存留在肺泡肺泡灰尘病灶或结节。
分子量200~60000
意义:水及一些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质的 物质可以通过滤过完成生物转运过程。
2021/3/9
37 37
三、膜动转运
定义:颗粒物和大分子物质的转运常伴 有膜的运动,包括吞噬作用和胞吐。
38
吞噬作用:又称为入胞或胞饮。一些固 态颗粒和某些液态蛋白或大分子物质与 细胞膜接触后,可改变膜的表面张力, 引起外包或内凹,将异物包围进入细胞。 这种转运方式称为吞噬作用。
首过效应 first-pass effect
44
首过效应 (first-pass elimination)
指经胃肠道吸收的化学物质,经门静脉系统 首先进入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后,再进入体循环 的现象。
意义:可使经体循环到达靶器官的毒物原型 数量减少,明显影响其所致毒效应的强度和性质。 但有些物质如苯并(a)芘,可通过淋巴管吸收, 不需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分布至全身。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33
34
35
3. 滤过(filtration)
外源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亲水孔道的过程。 借助于生物膜两侧的渗透压和液体静压的作 用,大量的水可以通过膜孔流过,溶解于水的 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物质被转运。
2021/3/9
36 36
滤过(filtration)
影响因素:化学物的分子大小。
55
吸收方式:简单扩散(气态物等); 吸收速度:迅速(仅次于静脉注射);
56
影响吸收的因素
1)气态物质在肺泡和血液中的浓度(分压)差。 血/气分配系数是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
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 空气中的浓度之比。 2)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大小也是影响吸收的因 素。 3)气溶胶中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也 影响气溶胶的吸收。 4)气态物质水溶性影响其吸收部位 。
影响因素
①扩散效率 ②脂/水分配系数 ③解离状态
2021/3/9
26 26
Frick定律
外源化学物经简单扩散方式的扩散速率R 遵从Frick定律: R = K• A (c1 – c2)/d
式中 K-扩散常数 A-膜的面积
(c1 – c2)-外源化学物在膜两侧的浓度梯 度 d-膜的厚度
27
脂/水分配系数
29
解离状态
弱有机酸(碱)的有毒物在体液中部分 解离。
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易扩散; 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
30
Henderson-Hasselback公式: 有机酸:
pKa-pH=lg(非解离型HA/解离型A-) 有机碱:
pKa-pH=lg(解离型BH+/非解离型B)
31
19
(二)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滤过 和易化扩散。
20
1. 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指脂溶性物 质通过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 程。(化学毒物从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 低的一侧经脂质双分子层进行扩散性转 运。)
多数化学毒物经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 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
钙泵,又称钙泵-ATP酶
16
主动转运
逆浓度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17
特点: 1)需载体; 2)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逆梯度); 3)需能,代谢抑制剂可阻止此转运过程; 4)对转运的物质有特异的选择性; 5)转运量有极限;并且,相同载体转运的
化学物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18
几种主动转运系统
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亲脂性)可用脂/ 水分配系数来表示。
脂/水分配系数是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 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 中溶解度的比值。
该比值越大,扩散转运速率越快;过大 后易存于膜脂内,不通过膜。
28
举例: 外源化学物A和B的脂/水分配系数分
别为1和5,当膜外侧水相浓度为1,膜内 侧水相浓度为0.5时,外源化学物A和B 经膜的简单扩散速率之比是多少? A:(1*1-0.5*1)=0.5 B:(1*5-0.5*5)=2.5 A和B扩散速率之比是1:5
2. 易化扩散
又称为载体扩散。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 特殊的膜蛋白帮助下,由细胞膜高浓度的 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的过程。
可能机制:膜上蛋白质载体特异地与某种 化学毒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构型变 化而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通道而进入细 胞。
只能按顺浓度方向转运,不需能量。
32
易化扩散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62
可溶性有毒颗粒物很快被吸收入 血引起中毒,不溶性颗粒物则可 引起肺尘埃沉着病。
颗粒物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肺 炎(如锰尘)、肺肉芽肿(如铍 尘)、肺癌(如石棉尘、镍尘)、 肺尘埃沉着病(如二氧化硅尘) 以及过敏性肺部疾患。
3.经皮肤吸收
毒物经皮吸收必须通过表皮或附属物(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 为生物转运。
化学毒物在机体内酶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性 质变化的过程称为转化(代谢)。
7
第一节 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外源化学物的体内动态过程
外源 [接触] 化学物
皮肤 肺
[吸收]
Fra Baidu bibliotek
[接触]
消化道
[代谢]
肝
血液循环 白蛋白结合型
游离型
[分布]
靶器官 (损害)
器官组织 (贮存)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超家族: 多药耐受(Mdr)蛋白家族; 多耐受药物蛋白(Mrp)家族; 乳腺癌耐受蛋白(Bcrp)。
溶质载体(solute carriers,SCL)超家族: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家族;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家族; 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家族; 肽类转运蛋白(Pept)。
在靶器官内的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 谢物的浓度及持续时间,决定了机体的 毒性效应的性质及其强度。
5
化学毒物如何到达靶器官?
6
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理可简单地分成相互有 关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 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四个过程,即 ADME 。
1)隔离功能,包绕和分隔内环境; 2)是进行很多重要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
场所; 3)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生物膜也是一些毒物的毒作用靶。
14
二、生物转运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生 物 被动转运 转 运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滤过(filtration)
2021/3/9
45 45
1. 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是外源化学物的 主要吸收部位,从口腔 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可 吸收外源化学物。
消化道吸收主要在小肠 内进行。
吸收过程三种转运机制 都有。
46
吸收影响因素: 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外 胃肠液的pH值(胃液和胆汁分泌) 胃肠蠕动(滞留时间) 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 肠内菌丛的影响等
2.呼吸道吸收
空气中的外源化学物主要从呼吸道侵入机 体。并以肺泡吸收为主,其吸收速度仅次 于静脉注射。
53
54
空气中的物质以气体和气溶胶两种形式存在。 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
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 散体系。 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 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 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 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 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11
12
外源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是通 过生物膜构成的屏障的过程。
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连续排列的脂质分子
双层,主要由脂质和蛋白组成,也含有少 量的糖。膜蛋白可以是结构蛋白、受体、 酶、载体和离子通道等。
13
生物膜的三个主要功能:
9
研究ADME过程的意义
了解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为中毒机制研究提供线索,阐明单独 作用或联合作用及物种差异
为急救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提供接触生物学标志和中毒诊断指标
2021/3/9
10 10
一、生物膜
脂质
组成 糖
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
生
离子通道等
物 膜 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隔离功能
功能
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
3-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内容概要
1 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2吸 收 3分 布 4排 泄 5 毒物的代谢转化
2
食物在经口摄入后在体内经过 怎样一个过程后被排出体外?
3
4
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取决于 两个因素:
1)化学毒物的固有毒性和接触量; 2)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到达作用
部位的效率。
57
血-气分配系数
(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 是指气体在血液中的分压和在
肺泡中的分压达到饱和时,气体在 血液中浓度与在肺泡中浓度之比值。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即溶解度 越高,表示该气体越易被吸收。
2021/3/9
58 58
对气态物质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主要通过简单扩散方式吸收: 影响因素: 分压差大吸收速度快; 血/气分配系数 系数高吸收速度快; 溶解度和分子量:
表皮的角质层是化学物质经皮吸收的限速屏障。
65
汗腺和毛囊占皮肤总面积的0.1%~1.0%, 但吸收毒物的速度很快。
胞饮
40
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从细胞内转运到 细胞外。
41
42
第二节 吸 收
吸收(abosorption):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 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 至血循环的过程。
43
主要的吸收部位是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染毒途径还有注射方式,包括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21
22
水分子虽然是极 性分子,但是它 的分子极小,又 不带电荷,故膜 对它是高通透的。
23
简单扩散方式条件
1)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异; 2)化学毒物必须有脂溶性; 3)化学毒物必须是非电离状态。
24
简单扩散(脂溶扩散)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25
[排泄]
肾 肺 分泌腺
粪
胆汁
[排泄]
尿
呼气 乳汁、汗
8
图1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ADME过程 跨膜转运(吸收,分布,排泄),生物转化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排泄 excretion (重点:转运规律,生物转化)
脂溶性物质:脂/水分配系数大易吸收; 非脂溶性物质:溶解度高,分子量小易吸收。
肺通气量和血流量:
通气量 吸收量 ;血流量 吸收量
59
对颗粒物的吸收:
主要受颗粒大小的影响。 进入呼吸道颗粒物的归宿: ➢ >10m,大部分沉积在上呼吸道; ➢ 5-10 m,大部分阻留在气管和支气管; ➢ 1-5 m,可到达呼吸道深部,部分到达肺泡; ➢ < 1m,在肺泡内沉积。
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化学物可经膜孔滤过。 通过膜孔的水流可能携带小分子外源化学物 通过膜。特别是高剂量水溶性差的外源化学 物以较大容量的低渗溶液染毒时,可能因大 量水流通过膜孔导致吸收增加。
一些颗粒物质如偶氮染料和聚苯乙烯乳 胶可通过吞噬或胞饮作用进入小肠上皮 细胞。
某些外源化学物受胃肠道中的消化酶 或菌群的作用后,可形成新的外源化 学物而影响其吸收或改变其毒性。
47
外源化学物经胃肠道被动扩散主要取决于外 源化学物的脂溶性和酸离解常数(pKa)、 胃肠道内pH。
有机酸和有机碱在不同pH溶液中的解离度 不同,在胃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有很大差别。
如:弱酸(苯甲酸)易被胃所吸收;
相反,在小肠内(小肠液pH约7.6)则苯甲酸 吸收减少,而弱碱(苯胺)吸收增多。
有机酸和有机碱一般是以分子态吸收,其解 离态不容易吸收,因此胃肠道内的PH值通过 影响其pKa,而影响其吸收。
膜动转运(cytosis)
胞吞(endocytosis),胞饮(pinocytosis) 胞吐(exocytosis)
15
(一)主动转运
定义:细胞通过主动的耗能过程,将物质 分子或离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 运的过程。
根据利用能量的形式不同,分原发性主动 转运(由ATP直接供能)和继发性主动转 运(由ATP间接供能)
60
不同直径的粉尘粒子在呼吸道中的阻留
>15μm-非吸入性粉尘 <15μm-可吸入性粉尘
10~15μm 上呼吸道
气管 5~10μm
支气管
呼吸性粉尘
<5μm 细支气管 肺泡
61
沉积在肺泡内的颗粒物的归宿: ➢ 吸收进入血液; ➢ 随粘液咳出; ➢ 进入淋巴系统; ➢ 长期存留在肺泡肺泡灰尘病灶或结节。
分子量200~60000
意义:水及一些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质的 物质可以通过滤过完成生物转运过程。
2021/3/9
37 37
三、膜动转运
定义:颗粒物和大分子物质的转运常伴 有膜的运动,包括吞噬作用和胞吐。
38
吞噬作用:又称为入胞或胞饮。一些固 态颗粒和某些液态蛋白或大分子物质与 细胞膜接触后,可改变膜的表面张力, 引起外包或内凹,将异物包围进入细胞。 这种转运方式称为吞噬作用。
首过效应 first-pass effect
44
首过效应 (first-pass elimination)
指经胃肠道吸收的化学物质,经门静脉系统 首先进入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后,再进入体循环 的现象。
意义:可使经体循环到达靶器官的毒物原型 数量减少,明显影响其所致毒效应的强度和性质。 但有些物质如苯并(a)芘,可通过淋巴管吸收, 不需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分布至全身。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33
34
35
3. 滤过(filtration)
外源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亲水孔道的过程。 借助于生物膜两侧的渗透压和液体静压的作 用,大量的水可以通过膜孔流过,溶解于水的 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物质被转运。
2021/3/9
36 36
滤过(filtration)
影响因素:化学物的分子大小。
55
吸收方式:简单扩散(气态物等); 吸收速度:迅速(仅次于静脉注射);
56
影响吸收的因素
1)气态物质在肺泡和血液中的浓度(分压)差。 血/气分配系数是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
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 空气中的浓度之比。 2)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大小也是影响吸收的因 素。 3)气溶胶中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也 影响气溶胶的吸收。 4)气态物质水溶性影响其吸收部位 。
影响因素
①扩散效率 ②脂/水分配系数 ③解离状态
2021/3/9
26 26
Frick定律
外源化学物经简单扩散方式的扩散速率R 遵从Frick定律: R = K• A (c1 – c2)/d
式中 K-扩散常数 A-膜的面积
(c1 – c2)-外源化学物在膜两侧的浓度梯 度 d-膜的厚度
27
脂/水分配系数
29
解离状态
弱有机酸(碱)的有毒物在体液中部分 解离。
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易扩散; 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
30
Henderson-Hasselback公式: 有机酸:
pKa-pH=lg(非解离型HA/解离型A-) 有机碱:
pKa-pH=lg(解离型BH+/非解离型B)
31
19
(二)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滤过 和易化扩散。
20
1. 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指脂溶性物 质通过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 程。(化学毒物从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 低的一侧经脂质双分子层进行扩散性转 运。)
多数化学毒物经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 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
钙泵,又称钙泵-ATP酶
16
主动转运
逆浓度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17
特点: 1)需载体; 2)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逆梯度); 3)需能,代谢抑制剂可阻止此转运过程; 4)对转运的物质有特异的选择性; 5)转运量有极限;并且,相同载体转运的
化学物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18
几种主动转运系统
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亲脂性)可用脂/ 水分配系数来表示。
脂/水分配系数是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 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 中溶解度的比值。
该比值越大,扩散转运速率越快;过大 后易存于膜脂内,不通过膜。
28
举例: 外源化学物A和B的脂/水分配系数分
别为1和5,当膜外侧水相浓度为1,膜内 侧水相浓度为0.5时,外源化学物A和B 经膜的简单扩散速率之比是多少? A:(1*1-0.5*1)=0.5 B:(1*5-0.5*5)=2.5 A和B扩散速率之比是1:5
2. 易化扩散
又称为载体扩散。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 特殊的膜蛋白帮助下,由细胞膜高浓度的 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的过程。
可能机制:膜上蛋白质载体特异地与某种 化学毒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构型变 化而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通道而进入细 胞。
只能按顺浓度方向转运,不需能量。
32
易化扩散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62
可溶性有毒颗粒物很快被吸收入 血引起中毒,不溶性颗粒物则可 引起肺尘埃沉着病。
颗粒物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肺 炎(如锰尘)、肺肉芽肿(如铍 尘)、肺癌(如石棉尘、镍尘)、 肺尘埃沉着病(如二氧化硅尘) 以及过敏性肺部疾患。
3.经皮肤吸收
毒物经皮吸收必须通过表皮或附属物(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 为生物转运。
化学毒物在机体内酶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性 质变化的过程称为转化(代谢)。
7
第一节 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外源化学物的体内动态过程
外源 [接触] 化学物
皮肤 肺
[吸收]
Fra Baidu bibliotek
[接触]
消化道
[代谢]
肝
血液循环 白蛋白结合型
游离型
[分布]
靶器官 (损害)
器官组织 (贮存)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超家族: 多药耐受(Mdr)蛋白家族; 多耐受药物蛋白(Mrp)家族; 乳腺癌耐受蛋白(Bcrp)。
溶质载体(solute carriers,SCL)超家族: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家族;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家族; 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家族; 肽类转运蛋白(Pept)。
在靶器官内的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 谢物的浓度及持续时间,决定了机体的 毒性效应的性质及其强度。
5
化学毒物如何到达靶器官?
6
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理可简单地分成相互有 关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 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四个过程,即 ADME 。
1)隔离功能,包绕和分隔内环境; 2)是进行很多重要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
场所; 3)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生物膜也是一些毒物的毒作用靶。
14
二、生物转运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生 物 被动转运 转 运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滤过(filtration)
2021/3/9
45 45
1. 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是外源化学物的 主要吸收部位,从口腔 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可 吸收外源化学物。
消化道吸收主要在小肠 内进行。
吸收过程三种转运机制 都有。
46
吸收影响因素: 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外 胃肠液的pH值(胃液和胆汁分泌) 胃肠蠕动(滞留时间) 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 肠内菌丛的影响等
2.呼吸道吸收
空气中的外源化学物主要从呼吸道侵入机 体。并以肺泡吸收为主,其吸收速度仅次 于静脉注射。
53
54
空气中的物质以气体和气溶胶两种形式存在。 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
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 散体系。 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 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 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 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 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11
12
外源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是通 过生物膜构成的屏障的过程。
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连续排列的脂质分子
双层,主要由脂质和蛋白组成,也含有少 量的糖。膜蛋白可以是结构蛋白、受体、 酶、载体和离子通道等。
13
生物膜的三个主要功能:
9
研究ADME过程的意义
了解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为中毒机制研究提供线索,阐明单独 作用或联合作用及物种差异
为急救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提供接触生物学标志和中毒诊断指标
2021/3/9
10 10
一、生物膜
脂质
组成 糖
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
生
离子通道等
物 膜 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隔离功能
功能
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
3-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内容概要
1 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2吸 收 3分 布 4排 泄 5 毒物的代谢转化
2
食物在经口摄入后在体内经过 怎样一个过程后被排出体外?
3
4
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取决于 两个因素:
1)化学毒物的固有毒性和接触量; 2)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到达作用
部位的效率。
57
血-气分配系数
(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 是指气体在血液中的分压和在
肺泡中的分压达到饱和时,气体在 血液中浓度与在肺泡中浓度之比值。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即溶解度 越高,表示该气体越易被吸收。
2021/3/9
58 58
对气态物质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主要通过简单扩散方式吸收: 影响因素: 分压差大吸收速度快; 血/气分配系数 系数高吸收速度快; 溶解度和分子量:
表皮的角质层是化学物质经皮吸收的限速屏障。
65
汗腺和毛囊占皮肤总面积的0.1%~1.0%, 但吸收毒物的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