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三讲备选.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置操作定义的原则和方法
对称性原则:操作定义与其抽象定义相 对称,不能过宽或过窄。
独特性原则:操作定义必须使其具有区 别于其他现象、事物的独特特征。
如何对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
方法与过程描述法: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
例如,“饥饿”的定义:剥夺进食24小时个体存在的状态。 研究 “情绪状态”对记忆容量的影响。如何定义“情绪”?:
第二章 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第一节 自变量和因变量 第二节 额外变量 第三节 基本变量的实例分析 第四节 多自变量和多因变量的实验
一、变量
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有 两种或两种以上取值的事件或行为) 。
总述
第一节 自变量和因变量
二、自变量
1、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 定着行为或心理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在于用自 变量来改变行为。
2、自变量的不同水平:自变量的不同强度引起的反应有 差异时,则自变量处于不同的水平。当自变量的不同水 平导致行为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行为是处于自变量的控 制之下,或者说,自变量是有效的。
3、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的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被试 的不同反应。
(2)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 点:如温度、噪音、观众多少等。
自变量的操作性 定义
自变量的水平
思考:智力的操作定义如何下? 智力“最经典”之操作定义:智力量表测出来的东西 就是智力。
是非焦点
操作定义的特征: 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另外还有
如下特征: ①在内容上,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变量或概念; ②在方法上,用可直接感知、度量的方法进行定义; ③在着重点上,着重于界定变量的外延和操作过程。
例子:
(1) 这把椅子我是给了小明。 是否合语法?
①非常符合语法 ②符合语法 ③不肯定 ④不符合语法 ⑤非常不符合语法
心理量表的优点
(1)量表可以作为将来研究的测量工具。 (2)量表可以在实验中作为因变量。 (3)量表可以把量表上不同值的各事件和刺激
作为量化的自变量,以供后来的实验所用。
自变量如何控制
例3、如果被试在回忆中把“不干净”写成了 “肮脏”怎么办?
量化中的问题:
(1)程度的界限划分。
(2)事先制定划分规则。
例4 有一位研究者做一个有关校对印刷错误的研究。 研究的自变量是印刷错误比率的高低,分为高(每5行1个错误) 、中(每10行1个错误) 、低(每20行1个错误)三组。 被试随机分成三组,要求被试尽快划出错字。因变量是遗漏错字的 数量。结果发现三组的平均值为5,4.9,5.1,它们之间没有显著 差异。由此研究者认为错误比率和错误检出率无关。 我们对因变量的量化有没有问题?
未经处理转化的因变量是一种对行为的测 量,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因变量的测量结 果间接推论得到的。
2、因变量的量化及种类
量化的层次: (1)质的量化(有无反应) (2)量的量化(反应的程度)
例1、解题时间作为因变量,但如果一个被试总 是无法解出某个题目时怎么办?
例2、我们测定大白鼠从起点到出口所需的时间, 但如果大白鼠不往前走怎么办?
自变量无效有几种原因: (1)实验者错误地认为自变量很重要,但实际
上它不重要,结果自变量不能造成行为的变化。 (2)实验者没有能够真正地操纵自变量。
5、自变量的量化
在心理学实验中,物理学中描述事物的量度可以 用来描述自变量的变化。
心理学实验中有许多自变量的变化不能用物理学 的尺度来加以描述。
对于这些无法用物理学尺度描述的心理向度刺激, 我们常常用主观的辨别力来加以量化。如果一 组刺激或事件在某些特殊的反应向度上有一致 性的主观差异量产生,则我们就认为将其量化 了
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录像片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同的情绪:悲剧、喜剧、恐怖 片。
动态特征描述法:通过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
例如,“聪明”可定义解决问题的正确性、运算速度或记忆准确性。
静态特征描述法:通过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
例如,“聪明”可定义为知识渊博、词汇丰富。
因变量
1、定义: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 造成的结果,是主试测量和观察的行为 变量。
间(工作兴趣);婴儿跟踪刺激(喜欢程度):老鼠走迷宫时间(学习 程度) 潜伏期(反应时):从接受刺激到对刺激做出反应所消耗的时间;认知心 理学中推测心理过程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社会心理研究:看到钱包到 归还主人的时间(助人动机强度),从接受任务到开始从事任务(办事 拖延的指标)。 正确率:主要用于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类研究;常与反应时同时使用。
——以上分类来自《实验心理学》(杨志良,1998)
(一)行为指标 以被试的外在行为特征作为测评对象的指标。
行为发生的频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或条件下,特定行为发生的次数。如 助人行为、口吃与焦虑、按杠杆或啄键次数、
强度:如动物缩腿或伸腿的强度;按键强度(情绪);拍手强度(认可) 持续时间:指从行为发生到行为结束所消耗的时间;如从事一项任务的时
(3)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 龄、性别、左右利手等。对于此种自变量被试只 能选择,不能改变。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任何能改变被试特征以 使其和自然状态下有所不同,就可视为暂时性差 别。
4、自变量的有效和无效
自变量的水平发生变化,而没有引起相应的行为 变化。我们就认为自变量无效;反之,则认为 自变量有效。
如果实验条件的不同会使我们所关心的特 定时间发生的机会不同时,则所得到数 据必须换算以便把发生机会的差异考虑 在内。
因变量的控制
反应控制
指导语示例
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明确的操作定义 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
可靠性 有效性 敏感性(避免量程限制)
因变量的观测指标
心理实验中的因变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取: (1)反应速度:可用反应时或单位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做指标。 (2)反应的正确性:可用完成作业的正确率或错误率做指标。 (3)反应的难度:可用被试所能通过的难度等级做指标。 (4)反应的次数或几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被试能做出某种反应的次 数,或在不同条件下产生某种反应的人数。如在心理物理学实验中,用 反应几率规定阈限。 (5)反应的强度:如情绪实验中的出汗量,皮肤电反射电阻变化的大 小;如情绪刺激与按键强度。 (6)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 或在实验后,对主试提出问题所做回答的记录。 (7)眼动模式 (8)脑激活区的位置、强度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