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必修下册(统编)】
《庖丁解牛》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原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赏析:神:精神,主宰行为的精神活动。“神”既说明超出目视的层面,又说明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有了好的方法才能有好的结果。
庖丁表面是在解牛,却不用眼睛看牛。实际上是在用直觉和牛对话,是用精神和牛的生理结构交汇在一起。
5、解牛切入点
原文: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牛的场景不同:音乐舞蹈表演,视听盛宴。(韵律和谐,动作优美,声音悦耳)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解牛之悠然自得,“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动词的连贯流畅,拟声词的形象,几个“之”的连用也有调节音节的作用。
这一段描写的确独特。我们看不见牛挣扎之状,听不到牛的惨叫之生,也没有血腥的场面,却像在欣赏乐舞表演,妙不可言!
四、以“解”悟“道”
1、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我们可不可以把庖丁的牛、刀、解牛过程、解牛方法看成具有比喻性的事物呢?
牛 人的本性精神
庖丁解牛的技术一下就如此高超了吗?显然不是,它也是需要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庖丁解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年内)“所见无非全牛也”
不懂规律。庖丁学解中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然而,却只能见到整头牛而不能见到牛之“理”。(只见物而不见理----滞于物)
第二阶段:(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懂得规律。 庖丁动手解牛时而又“未尝见全牛也”,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类似积木之类可以拼装、拆卸的东西。即牛之“理”。(视物而明理----观其间理)
第三阶段:“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运用规律。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郤、导窾,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軱,从容来往于彼节者之间,游刃有余,把又脏、又累、又笨重、又麻烦的解牛活计,干得漂亮极了、飘逸极了。(冥会物理-----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教案两课时
庖丁解牛教案两课时教案一:庖丁解牛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庖丁解牛的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批评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哲学和思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庖丁解牛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学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庖丁解牛的思想解读其他事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本、课件、多媒体设备。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庖丁解牛这个词的理解,了解学生对庖丁解牛的认识程度。
2. 提出问题(10分钟)通过展示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本,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量:- 故事中的庖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技艺有什么特殊之处?- 庖丁解牛的过程中,他是如何达到“无我”状态的?- 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3. 故事讲解(25分钟)使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讲解庖丁解牛的故事。
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量问题并与他们进行交流讨论。
4. 思量与探索(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庖丁解牛的故事进行深入思量,并回答以下问题:- 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中的“无我”和“自然”?- 庖丁解牛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5. 总结(10分钟)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对庖丁解牛的故事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思量如何运用庖丁解牛的思想解读其他事物。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探讨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庖丁解牛的思想解读其他事物。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案二:庖丁解牛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庖丁解牛的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道家“顺应天命”的人生态度,思考其思想的深层意蕴。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古代先贤谈话和论辩的艺术,学习作者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深奥道理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认识其深层次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化之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中重要字词及句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难点:学习孟子迂回曲折、逻辑严密的论辩艺术。
梳理庖丁的成长过程,总结庖丁的“解牛之道”,品悟文惠君的“养生之道”。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
他的很多寓言故事至今人们耳熟能详——邯郸学步、螳臂当车、井底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这位老人是谁?对!庄子,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准备给我们讲讲《庖丁解牛》的故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番人生感悟呢?二、知人论世庄子,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曾经做过漆园吏。
庄子主张“天道无为”、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现存33篇。
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
《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
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时是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庖丁解牛第二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在道家学派中, 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人生问题, 并且把“道”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 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庄子美学是从心灵体验出发, 追问永恒长存的生命意义, 把个体有限的生命纳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 从而实现美的超越, 从有限进入无限, 最终使人生永恒化、艺术化, 使审美本体化。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庄子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庄子又想借助这样一篇语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 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
2.积累常见的文言现象, 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3.分析庖丁成功的原因, 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寓意。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文言现象, 熟练翻译本文, 把握寓言的寓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文本虚构出庖丁的成长历程,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发掘本文的内涵, 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 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的道理。
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文本的研读, 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 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 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三、讲述寓言故事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 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用自己话复述这个寓言故事。
学生先复述, 然后看视频。
四、感知文意1.熟读课文, 思考问题: 庖丁是如何练就一身好本领的?尝试用文中的话回答。
①始解牛时: 所见无非牛者——月更刀苦练中……②三年之后: 目无全牛——岁更刀苦练中……③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9年, 刀刃若新发于硎五、新知讲解1.小组讨论: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①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 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课时26第一单元庖丁解牛 《庄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施丁解牛》。
【学习目标】1.学习庄子的论辩技巧。
2.领会形象化说理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课时安排】庖丁解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惠君见到施丁解牛的精彩场面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唁,善战!技盖至此乎?”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从心底里油然而生!施丁是如何满足文惠君念头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驳听施丁论道,学习论辩技巧,领会庄子散文形象化说理的艺术憋力。
二.随音频读文本,感受庄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三.研读第3 自然段,学习庖丁的论辩技巧,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1. 请同学结合第3 段,简要概述庖丁是如何向文惠君讲解自己掌握解牛之道的。
提示:首先,一语道出诀窍“臣之所好者道也”,然后分作三个层次论“道”,分别是“看牛”三境界,“用刀”三境界,“养刀”三门道。
2.追问:庖丁谈“解牛”前,先说自己的“看牛”经历,体现了哪几种境界?提示:看牛三境界第一境界:(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目见全牛——徒知其表——浅)第二境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深语其里——深)第三境界:(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神欲遇牛——天人合一——透)【小结】——旨在说明,对牛的认识的境界是有高低的。
3. 追问:解牛时,良庖、族庖与庖丁的“用刀”境界又有何不同?提示:用刀三境界第一境界:“族施月更刀”——“折”(莽撞——低劣)第二境界:“良施岁更刀”——“割”(纠缠——平常)第三境界:“施丁不更刀”——“解”(人刀合一——高妙)【小结】——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4.继续追问:关于“收刀”,本没什么技巧,庖丁为什么专门提及?提示:收刀实际是为了养刀。
那么,关于“养刀”,庖丁认为都有哪些门道呢?明确:养刀三讲究(分别体现在“用刀”和“收刀”两个方面)第一讲究:“依顺”——“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依顺天理);第二讲究:“怀戒”——“怀然为戒”“动刀甚微”(谨慎行事);第三讲究:“善藏”——“为之四顾”“善刀而藏”(低调藏锋)。
《庖丁解牛》第二课时教案
庖丁解牛【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情感目标: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作品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的理解。
【教学设想】1.以内容分析疏通重点词句,以词句的解释带动段章的分析;使词句的理解具有适宜的语言环境——词章融汇法。
2.以精当的问题串联贯通全篇要点,且层层推进,获得真谛。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齐读课文,请一位同学复述《庖丁解牛》的故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2)技盖.至此乎(3)良庖岁更.刀(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5)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6)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明确:(1)xū xiǎng zhòng (2)hé(3)gēng(4)jiàn (5)xíng (6)wéi chù2.通假字膝之所踦踦,通“倚”,支撑,接触。
砉然向然向,通“响”。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分析庖丁解牛这一场面。
解牛场面(技艺高超)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响声砉然、然——莫不中音(音乐化)小结: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
他熟练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奇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
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作业反馈: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庖丁解牛》,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解读文本,并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哲学思想,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析:
这个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领悟能力。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到“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重要性。
例题4:
请分析《庖丁解牛》中的语言特色,并举例说明。
答案:
《庖丁解牛》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仗和排比的使用。例如,“刀钝而利,骨节而脆”、“尾搐而不用,自然之理也”等句子中,通过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节奏感强。这些语言特色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也使读者更容易记忆和传颂。
5.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庖丁解牛》,学生需要培养对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理解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6.文化素养的提升: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哲学思想,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7.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学习《庖丁解牛》,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并实践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生活哲理,培养负责任的社会公民意识。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庖丁解牛》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课上巩固,掌握文言字词,理清文章大义和结构脉络。
2.品读课文,掌握解牛之道,进一步理解养生之道,理解文章主要思想。
3.掌握寓言文体,赏析文章语言及说理艺术。
4.学习庄子道家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理清解牛文段层次,分析掌握解牛之道。
【教学难点】理解庄子养生思想,理解“道”的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朗诵法、问答法、点拨引导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延伸,导入课文(一)回忆知识,引入文本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庄子的《庖丁解牛》,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有没有同学愿意回忆一下,在中学阶段我们学过庄子创作的哪些作品,或者与庄子有关的文章和故事呢?并能分享其中的经典句段吗?(请两名学生作答)(预设:《逍遥游》《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师:很棒!同学们的语文基本功都非常扎实,联系庄子的其它文本,有利于我们今天《庖丁解牛》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也可以联系同一作者的多个文本来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庖丁解牛》这篇课文在思想内容层面难以理解,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固有的知识库,联系新旧知识点,由易到难,逐步递进,消除心理恐惧。
)(二)知人论世,学习思想师:《孟子·万章下》写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既然学习一部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这位作家,那么我们来探讨庄子的思想与作品特征。
(同学们举手发言分享内容,老师进行补充)(请两名学生作答)明确:①思想:天道观念、自由思想、辩证思想、无为而治思想。
②其文长于说理,想象丰富瑰丽,语言优美灵动、妙趣横生,词汇丰富,遣词造句变化多端。
大多数是寓言,通过惊人的夸张和奇特的构思,常常把艰涩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易懂,哲学意味浓。
《庖丁解牛》高一语文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01.3庖丁解牛教学目标1. 理解文意,感受庄子散文特色及语言之美。
2. 通过诵读体悟、合作探究,增强学生思辨能力,领会含蓄深远的寓意。
3. 体会“养生之道”的内涵,初步了解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并思考其启示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了解庄子散文特色及课文寓意。
难点: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能够结合实际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其文想象丰富瑰丽,语言优美灵动,常常把艰涩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易懂。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引出对庄子寓言杰作之一《庖丁解牛》的学习。
庄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庄子主张“天道无为”。
“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生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齐物论》在谈到风的时候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是说风是自己在吹,是“自取”,并不是哪个外在的怒者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就是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
”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异者”的眼光去看,那么,肝与胆的距离就像楚和越那样遥远;如果你用“同者”的眼光去看,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
(3)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提出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无己),不追求什么功名事业(无功),不顾及别人对自己的毁誉(无名),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2课时教案人教版
212311233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关于。
)④固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议论本文的段落及粗心。
本文共 4 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绘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明。
第二部分(第2、 3 段):写庖丁技术之因此高明的原由。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3、议论文章仔细生动的描绘。
第 1 段,作者描绘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
可是,作者是以动作描绘为主,一连用了 5 个动词:总的动作描绘是“解” ,而后分别描绘手“触” 、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绘,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熟练。
接着作者重视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
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 、“经首之会” 。
生动地描绘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地。
4、议论庖丁对话的层次。
课文第 3 段记述庖丁的“经验之谈”。
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归纳了下边讲话的所有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觉上谈的。
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同样;三年以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浑身结构完整摸清了。
不再把一头牛当作全牛,而是把它当作能够拆卸的东西。
这是至高境地。
第三层详尽说明对这类境地的感觉:“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庖丁能达到这类熟练境地的原由是“依乎公理”,即依据牛的天然结构。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熟练。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 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熟练。
庖丁解说用刀结果不一样之原由: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 ;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明的技艺,却从不不以为然。
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
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赏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及方法,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勇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评价目标对赏析性、探究性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说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及方法,探讨作品主旨难点:由解牛之道探究养生之道。
三教法学法学案预习后小组讨论交流赏析和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自己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个性不要随波逐流,面对外食在的世界,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利于内心的坚持和顺应外在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从《庖丁解牛》一文中,探究一代名厨的成长历程,寻找答案二【学习任务】核心任务:给庖丁写人物小传子任务:任务一赏析解牛之道任务二描绘庖丁其形。
任务三评价庖丁其人。
三【学习活动安排】活动一,疑义相与析——语言建构与运用活动二,奇文其欣赏——审美鉴与创造活动三,横看成岭侧成峰——探究与迁移活动四:兴酣落笔摇五岳————2写作与表达任务一,尝析解牛之道活动一,疑义相与析--语言建构与运用1.学生读课文,根据学案,交流解决文言知识疑难点。
掌握“目无全年”“切中肯綮”“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词语的意思及其运用的注意点。
了解“为”“然”“乎”“手”等虚词的用法。
2.故事的架构庖丁动作利落→君王大为叹美→庖丁自述技艺→君王领会养生3.用自己的话讲庖丁解牛的故事活动二:奇文共欣赏--审美鉴赏与创造鲁迅曾高度赞扬《庄子》的丈字,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闻一多也称赞,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真的丈学。
《庄子》是先秦散文中最具特色的,不仅以说理为目的,还创造了一种优美飘逸、恢诡谲怪的文学风格,使其散文的文学性甚至超越了哲理性。
你如何理解这段评述?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可作1——2提示)明确:1.解牛本为杀生,是血淋淋的场面,庄子是如何描写庖丁解牛场面的?明确: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琦(舞蹈化)听觉(响声):.骋;--莫不中音(音乐化)2.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贴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庖丁解牛的技巧。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庖丁解牛》这篇课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3 庖丁解牛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庖丁解牛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巧。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庖丁解牛》这篇课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庖丁解牛》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庖丁解牛》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必修下册(统编)】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意,用现代眼光开掘其新义。
2.理解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反复实践的道理,并且从中获得感悟与启迪。
教学重点从庖丁解牛中体悟“道”。
教学难点对课文第三段层次结构的分析把握。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指出反映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娴熟的词。
3.为什么要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技艺的夸赞?二、疏通解读第二部分(一)疏通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自然规律)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用精神接触)而不以目视,官(视觉)知止而神欲行。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天理:古义:天然结构;今义: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没有拿刀碰到过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间:(jiàn) 空隙。
用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以:介词,用。
乎:……的样子。
4.虽然(虽然这样),每至于族(交错处),吾见其难为(wéi动词,做,下刀)。
怵然为(wèi介词,因为,因此。
)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志得意满),善(擦拭)刀而藏之。
(二)思考讨论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2.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3.道境的外在表现是什么?4.道境的内在本质是什么?5.达到道境的方法是什么?6.达到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是什么?【填表明确】【重点点拨】解牛的三个阶段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3.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不懂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拓展解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
2.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主张;领会庄子散文形象化说理的艺术魅力。
3.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及其普遍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对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品读庖丁解牛的场面,感受庖丁的高超技艺,欣赏庖丁解牛之美。
2.结合现实生活发掘“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从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语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其作品以其思想性、哲学性等深深影响着后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庄子的《庖丁解牛》,去感受庄子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二、初步感知,走进文本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易错字音。
2. 齐读课文,教师订正读音。
膝之所踦(yǐ)技盖(hé)硎(xíng)彼节者有间(jiàn)砉(huā)然騞(huō)然怵(chù)然批大卻(xì)导大窾(kuǎn)肯綮(qìng)大軱(gū)3.题目解析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三、自主学习,积累文言(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归纳整理文言现象)PPT显示:1.重点实词积累。
(1)足之所履。
履:踩,名词用作动词。
(2)奏刀騞然。
奏:进也,行趋之义,指刀子刺进牛肉的动作。
(3)进乎技矣。
进:超越。
(4)依乎天理。
天理:天然的纹理结构。
(5)乃中经首之会。
中:符合;会:节奏。
(6)技盖至此。
盖:通“盍”,何。
(7)善刀而藏。
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8)技经肯綮。
技:通“枝”,枝脉;经:经脉;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意,用现代眼光开掘其新义。
2.理解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反复实践的道理,并且从中获得感悟与启迪。
教学重点
从庖丁解牛中体悟“道”。
教学难点
对课文第三段层次结构的分析把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指出反映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娴熟的词。
3.为什么要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技艺的夸赞?
二、疏通解读第二部分
(一)疏通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自然规律)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用精神接触)而不以目视,官(视觉)知止而神欲行。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天理:古义:天然结构;今义: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没有拿刀碰到过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间:(jiàn) 空隙。
用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以:介词,用。
乎:……的样子。
4.虽然(虽然这样),每至于族(交错处),吾见其难为(wéi动词,做,下刀)。
怵然为(wèi介词,因为,因此。
)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志得意满),善(擦拭)刀而藏之。
(二)思考讨论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2.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3.道境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4.道境的内在本质是什么?
5.达到道境的方法是什么?
6.达到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是什么?
【填表明确】
【重点点拨】
解牛的三个阶段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3.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不懂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拓展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
不畏艰难,目标高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三、思考探究
1.理解庄子之道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牛体的复杂结构社会
刀人
【寓意】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牛一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2.怎样从庖丁解牛中悟出道呢?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3.故事的启示
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四、总结归纳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五、语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古今异义
2.虚词(1)为(2)乎(3)然(4)于
3.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
4.积累文中成语
切中肯綮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发挥想象,编写传记:《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