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
第二部分总结 • 魏末至晋末的以“竹林七 贤”为代表的醉酒癫狂、 不遵礼教、狂放不羁以及 反映在文学作品上的“狂 放不羁、超脱、玄奥”的 特点是这个时代“魏晋风 度”的主要表现。
总结
• 魏晋风度的几个特点:
• 崇尚老庄,蔑视礼法,率性而行,参透人生。
• 崇尚虚无,宅心事外,通脱世俗。
• 推重雅量,即临危不惧、临变不惊、临乱不慌的 精神自持性,和外在的闲雅。
• 崇尚药、酒、仪容美貌。包含有灵气、睿智、飘 逸和洒脱,既是外在的风姿,又是内在的气韵的 潇洒。
• 能辩难析理,挥麈(zhǔ)玄言,有洞见,有妙赏, 有深情,有激烈、急切和悲愤精神。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部分
魏晋风度与文章 和药的关系
❖ 分层:
❖ 第一层:第1—5段,简介魏晋风度产生的 背景:汉末魏初曹操当政,尚刑名、尚通 脱
❖ 第二层:第6—10段,简介尚通脱对曹魏时 期文人的影响
❖ 第三层:第11—17段,介绍魏晋风骨在曹氏 父子和建安七子身上的表现
❖ 第四层:第18—21段,简介何晏在魏晋风骨 发展上的作用
• 第三层(pr43~pr45):谈到了魏晋“宽袍 大袖,大家饮酒 ”情形的一部分反对意见, 为被后人冤枉为“毁坏礼教”的嵇康和阮 籍翻案,认为他们“实则倒是承认礼教, 太相信礼教”,之所以不遵礼教是由于 “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 所以便“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 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 而“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提 出了饮酒与时局的关系问题。
❖ 第五层:第22—35段,详细分析五石散对 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 异采” 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 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 敢于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 实生活, 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 体和风格的创新。象正始名士及其作品, 历来不被重视, 甚至受人垢病, 鲁迅根据自己的尺度, 特别标出他们议 论文的成就, 给他们在文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这篇文章是鲁迅于1927年7月23日参与广州市教育局所 主办的夏期学术演讲时的演讲稿。当时正是国民党在广 州举行了“四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鲁 迅的许多学生也被杀,为了表示抗议,鲁迅已坚决辞去 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当时他在广州的处境也很危险,按 林语堂的说法,国民党政府请鲁迅公开演讲,也有窥测 他的态度的用意,鲁迅则在这次演讲中曲折地对国民党 暴政作了揭露和讽刺。这一篇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从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开始一直到晋末。在时间主线索中 又穿插从文章风格写到“建安七子”,然后引出何晏服 五石散,接着又伸展到“竹林七贤”与酒。全文语言不 乏幽默,结构紧凑,明朗,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状况,给 我们阐述了当时的行文风格,文人吃药和嗜酒的原因。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 色是“师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 东晋至晋末则出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 园诗人,虽也如“竹林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 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为“那诗文完全超 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 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 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 批判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
• 对作家的评价, 鲁迅极力排除儒家正统的批评标准。
第二部分:文章与酒的关系
• 第一层(pr36~pr39):提出了“饮酒”的代 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认为 七人皆反抗旧礼教,并概括出了“吃药和 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 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 了事”。
• 第二层(pr40~pr42):先说“竹林七贤” 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 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 做文章联系起来。
第二部分总结 • 魏末至晋末的以“竹林七 贤”为代表的醉酒癫狂、 不遵礼教、狂放不羁以及 反映在文学作品上的“狂 放不羁、超脱、玄奥”的 特点是这个时代“魏晋风 度”的主要表现。
总结
• 魏晋风度的几个特点:
• 崇尚老庄,蔑视礼法,率性而行,参透人生。
• 崇尚虚无,宅心事外,通脱世俗。
• 推重雅量,即临危不惧、临变不惊、临乱不慌的 精神自持性,和外在的闲雅。
• 崇尚药、酒、仪容美貌。包含有灵气、睿智、飘 逸和洒脱,既是外在的风姿,又是内在的气韵的 潇洒。
• 能辩难析理,挥麈(zhǔ)玄言,有洞见,有妙赏, 有深情,有激烈、急切和悲愤精神。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部分
魏晋风度与文章 和药的关系
❖ 分层:
❖ 第一层:第1—5段,简介魏晋风度产生的 背景:汉末魏初曹操当政,尚刑名、尚通 脱
❖ 第二层:第6—10段,简介尚通脱对曹魏时 期文人的影响
❖ 第三层:第11—17段,介绍魏晋风骨在曹氏 父子和建安七子身上的表现
❖ 第四层:第18—21段,简介何晏在魏晋风骨 发展上的作用
• 第三层(pr43~pr45):谈到了魏晋“宽袍 大袖,大家饮酒 ”情形的一部分反对意见, 为被后人冤枉为“毁坏礼教”的嵇康和阮 籍翻案,认为他们“实则倒是承认礼教, 太相信礼教”,之所以不遵礼教是由于 “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 所以便“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 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 而“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提 出了饮酒与时局的关系问题。
❖ 第五层:第22—35段,详细分析五石散对 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 异采” 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 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 敢于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 实生活, 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 体和风格的创新。象正始名士及其作品, 历来不被重视, 甚至受人垢病, 鲁迅根据自己的尺度, 特别标出他们议 论文的成就, 给他们在文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这篇文章是鲁迅于1927年7月23日参与广州市教育局所 主办的夏期学术演讲时的演讲稿。当时正是国民党在广 州举行了“四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鲁 迅的许多学生也被杀,为了表示抗议,鲁迅已坚决辞去 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当时他在广州的处境也很危险,按 林语堂的说法,国民党政府请鲁迅公开演讲,也有窥测 他的态度的用意,鲁迅则在这次演讲中曲折地对国民党 暴政作了揭露和讽刺。这一篇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从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开始一直到晋末。在时间主线索中 又穿插从文章风格写到“建安七子”,然后引出何晏服 五石散,接着又伸展到“竹林七贤”与酒。全文语言不 乏幽默,结构紧凑,明朗,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状况,给 我们阐述了当时的行文风格,文人吃药和嗜酒的原因。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 色是“师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 东晋至晋末则出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 园诗人,虽也如“竹林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 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为“那诗文完全超 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 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 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 批判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
• 对作家的评价, 鲁迅极力排除儒家正统的批评标准。
第二部分:文章与酒的关系
• 第一层(pr36~pr39):提出了“饮酒”的代 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认为 七人皆反抗旧礼教,并概括出了“吃药和 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 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 了事”。
• 第二层(pr40~pr42):先说“竹林七贤” 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 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 做文章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