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合集下载

对药膳食疗的理解

对药膳食疗的理解

对药膳食疗的理解药膳食疗,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药膳食疗指的是通过选择特定的食材,结合中医理论,调配成具有药用价值的膳食,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药膳食疗既能治疗疾病,又能养生保健,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热门选择。

药膳食疗是中医学中的独特疗法。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不仅是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来源,更是生理调节的重要手段。

中医将食物分为五味,即酸、甘、苦、辛和咸,每一味都与身体的某个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食材具有不同的功效特点,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达到补虚、益气、养阳、滋阴、活血、化痰等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可以选择具有健脾开胃作用的食材,如山药、百合等,来改善胃肠功能,促进食欲。

这便是药膳食疗的核心理念。

药膳食疗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传统中医中,药膳食疗一直被广泛运用于疾病治疗。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食材,如莲子、山楂等,通过长期坚持食用,有助于控制血压。

同时,药膳食疗还可以帮助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无论是年老体弱者,还是身体虚弱、易患疾病的人群,通过正确选择食材搭配,可以滋补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此外,药膳食疗还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前人云:“治未病,不治已病。

”药膳食疗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增加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常吃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衰老作用的食材,如紫菜、红枣、山药等,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击肿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效果。

然而,药膳食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急性疾病、重症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宜随意尝试药膳食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同一个方子的适应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食材和烹调方法时,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免引起不适或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药膳食疗是一门独特而古老的食疗方法。

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选择合适的食材,搭配科学的烹调方法,药膳食疗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中医药膳的认识1000字

对中医药膳的认识1000字

对中医药膳的认识1000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膳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于西方的药物治疗,中医药膳注重于调整人体内部环境,使其得到平衡和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于中医药膳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中医药膳的核心理念是“食疗”,即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烹饪方式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对于药物治疗,食物相对更加自然、温和和安全。

中医药膳采用的是植物、动物等天然食材,同时强调食物与人体整体健康相互关联的思想。

因此,中医药膳推崇的是对疾病源头的预防和调理,而非仅仅是暂时的治疗。

其次,中医药膳的养生功能不仅包括了营养补充和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还突出了对身体各个系统的调节和平衡。

因为中医药膳的制作不同于普通的膳食,它需要在充分考虑食材特性和药材功效的基础上进行配搭,还需要科学掌握烹饪时的火候与时间。

烹调过程中,中药渗透进食品,调味品的搭配和制作技巧能够充分发挥食材的营养价值和药理活性。

例如,黄芪和红枣在中医上常常被搭配食用,这是因为黄芪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而红枣能够调和黄芪的苦味,同时对人体有补血的作用。

这样一来,中医药膳就可以在保证口感的同时,兼顾药物治疗和营养搭配的效果。

再者,中医药膳在疾病调理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采用的是相对温和的疗法,并且通过合理的调制,能够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促进人体的自我恢复。

膳食则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和修复。

可以通过药膳来缓解因为疾病带来的影响,促进人体的恢复。

例如,湿热属相的人在食用药膳的时候可以添加芡实、百合等食材,减少人体的水肿和消化系统的不适。

这对于那些容易患病的人而言,是一种极具作用和成本的预防治疗方案。

最后,我认为中医药膳的核心在于“传承”这个词,也就是信息和技术的流传。

通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并且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中医药膳在现代被很好地继承与发扬,也有着合理运用现代科技和营养学技术的特点。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中医药膳食疗法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中医药与营养学的结合,旨在通过食物的选择、搭配、烹调方法等,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护人体健康。

在本学期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学科特点中医药膳食疗法学科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以食物为药:中医药膳食疗法将食物视为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把食物运用到疾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中,切实体现了“以食补药”的中医养生理念。

2.因人而异:中医药膳食疗法强调“因人而异”,注重根据疾病特点和体质差异,制定个体化的膳食配方和烹调方法。

3.中西结合:中医药膳食疗法结合了中西医学,既借鉴了中医经典理论,又采纳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营养学理论,丰富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二、实践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实践方法包括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食材选择与搭配、烹调方法等。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中医药膳食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对症的食疗方法、方剂和食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调理。

2.食材选择与搭配:中医药膳食疗法不仅要选择具有药物功效的食材,还要考虑它们的药性、性味,避免产生相互制约的效果。

同时,需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形成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3.烹调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烹调方法独具特色,如蒸、煮、焖、炖、烤等,不仅能保存食材的营养成分,还能增强食物的药效。

三、应用前景中医药膳食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保健:中医药膳食疗法适合健康人群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比如通过适当饮食调理,减轻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2.疾病治疗:中医药膳食疗法可作为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食疗调理,有效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康复护理:中医药膳食疗法对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比如肠胃炎患者通过合理调理饮食,改善营养吸收,促进康复。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什么是药膳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

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

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题目

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题目

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题目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中医药膳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食物的配伍和烹饪方法,达到治疗疾病、保养身体的目的。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药膳学强调“食疗”,即通过饮食来治疗疾病。

它认为食物具有药物的功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健康不只是吃药治病,更重要的是平时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中医药膳学重视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因此同样的食物对每个人的作用可能不同。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自己的体质特点,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个性化的食谱和膳食建议,更有利于改善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膳学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的养生理念强调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而不仅仅是治疗某一具体病症。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食材的五味和性能来调节身体。

苦、甘、酸、辛、咸五味相辅相成,对应五行,具有不同的功效。

以及食材的寒、凉、温、热、平五性,具有不同的作用。

通过合理搭配五味和性能,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最后,中医药膳学注重饮食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合理的食物搭配和烹饪方法能够提高食材的营养价值,并且降低食物对身体的负担。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食材选择、食物烹饪和膳食搭配的知识。

了解食材的性能和功效,选择新鲜、高质量的食材,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能够有效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使食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膳学是一门很有价值的学科,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改善健康。

通过学习中医药膳学,我深感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食物的药物功效。

同时,了解到食物对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中医理念中的整体调理原则。

此外,合理的食材选择和烹饪方法,能够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确保饮食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我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我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我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中国药膳的历史,源远流长,近2000年前的典籍中记载:“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

”(《后汉书·列女传》)由此可见,汉代已经有了药膳应用的史实。

经过历代研究改进,从而发展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实用营养方面的学科,或称之为“中医营养学”。

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奠定了“药食同源”的保健基础,而且具有人群预防和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意义。

与此同时,它也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博大精深的国粹成分。

药膳食疗是中华医药学中的一颗明珠,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药膳食疗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食用者得到美味的享受,又在享受中使身体得到滋补,使疾病得到治疗,它具有“观之形美,食之味佳,入口不苦,效在充腹,功在健身,益在享乐”的优点。

食疗药膳的制作应用,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评价它的标准是:色、香、味、形、器、效。

食疗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的作用,多用以养身防病,在保健、养身、康复中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妇儿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的到保养调理与治疗。

中医食疗药膳博大精深,但也不乏汗牛充栋的,不是说凡是果蔬谷肉都可以原封不动的作为食疗的,必须讲究药膳的应用和烹调的原则,必须重视因症、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药膳的搭配烹调方法亦应讲究宜忌、用量、火候等。

因此,我们应重视发掘它的精华,为人们的褒奖养生服务,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虽然在学习药膳食疗这门课程之前对于药膳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是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常有接触到药膳的,只是我们并没有将它归为一门学科而已。

例如在去年的夏天由于天气比较炎热,白天运动过度有段时间晚上经常难以入睡,渐渐地演变为失眠。

而失眠属中医“不得眠”、“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因长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以致心失所养或心神不宁。

我妈就给我煮了《丹核佛片汤》。

浅谈药膳食疗学

浅谈药膳食疗学
言归正传,药膳,作为我们祖国医药和烹饪辆学科边缘结合的一支奇葩,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并按照一定的组方,经过特殊的炮制加工,与特定的食物配合,经烹饪而成的特殊菜肴。因而可以就可据此给药膳食疗学下个定义,研究如何用以及用什么“药膳”作为日常食物食用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科学。药膳食疗学的奠基思想也就是思想基础是“药食同源”!翻开药学和烹饪学的历史可以看到,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中医从它发源之时便与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最早的医疗方法,正是饮食疗法。
其实我们的日常主食的形成是极具科学性的,它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先民的筛选淘汰总结的结果。例如主食之一大米,它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渴,止烦,止泻的功效,故多食能令人“强身好气色”。而大米配之以花生成花生大米粥则可养血补血,补脾止血润肺,营养有开胃。搭配不同则可起到不同的功效,芝麻大米粥,由于黑芝麻有补肝肾,润五脏之功,故其又适用于身体虚弱,大便干燥,头晕目眩和贫血者。又如肉食类之鸭肉,它具有大补虚劳,清肺解热,滋阴补血,定惊解毒之功,可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化痰,清热健脾。且由于鸭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脂肪酸以及丰富的烟酸,故鸭肉又有保护血管和心脏之功。具体食谱方面鸭肉可搭配为冬瓜鸭肉汤,对于热性体质者可起补阴益血,清虚热利水的功效。这里只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但需知中国在饮食方面的食谱方面的变幻无穷以及其巧妙是十分令人惊叹的。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大可仔细认真探究,立志于进一步丰富中国这一瑰宝!
《中国药膳良方》韦大文吴明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药膳大观》蔡武承张芳方舟华艺出版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药学·中药基础与应用》赵越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
药膳种类很多,按其治疗作用分,有保健强生类,治疗疾病类,抗老益寿类等。按制作方法分,有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炸,烧,煮粥以及制药酒饮料等。如著名的人参鹿肉汤,山药羊肉汤,归参炖母鸡,冰糖鸭蛋羹,黄芪炖母鸡,龙眼洋参饮,山药芝麻糊,菊花酒等,其各有一定的滋补和治疗用途。

药膳食疗的理解

药膳食疗的理解

药膳食疗的理解
药膳食疗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食物营养学知识的疗法,通过合理搭配药材和食材,制作出具有特定疗效的食物来帮助调理身体健康。

它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通过食物的选择、烹饪方法和搭配,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膳食疗的基本理念是“食物药补,药物食补”,即通过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药膳食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药食同源和食疗调理。

药食同源是指一些食物同时具有药用价值,它们含有一些具有特定功效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食用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例如,人参、黄芪、枸杞等药材不仅可以用于中药煎煮,还可以加入食物中作为调料或食材,起到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食疗调理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烹饪方法,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的机能状态。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和生理状态下,需要摄入不同性质的食物来滋补身体。

在夏季,可以选择清凉解暑的食材如绿豆、黄瓜,以帮助降温;在冬季,可以选择温热补益的食材如姜、葱,以增强体内阳气。

药膳食疗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自然疗法,食材易于获得,烹饪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且有助于促进整体健康。

然而,药膳食疗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和每个疾病,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特点进行调理。

在实施药膳食疗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大学药膳课程心得体会(2篇)

大学药膳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从大学时期接触到药膳课程,我对中医养生和饮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健康饮食。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药膳概述药膳,顾名思义,是将中药与食物相结合的一种烹饪方式。

它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药膳的特点是将中药的药性和食物的营养价值相结合,达到食疗的目的。

药膳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二、药膳课程的学习收获1. 理论知识的学习药膳课程让我系统地学习了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许多具有养生保健功效的中草药,如枸杞、黄芪、红枣等。

此外,我还学习了药膳的制作方法,包括食材的选择、烹饪技巧等。

2. 实践操作的提升在药膳课程中,我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制作药膳。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药膳的制作技巧,如炖、煮、蒸、炸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选择合适的药膳食材,以达到食疗的效果。

3. 养生观念的树立药膳课程让我认识到,养生并非仅仅依靠药物,更在于日常饮食的调理。

通过学习药膳,我明白了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良好作息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加注重饮食健康,努力做到饮食均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文化素养的提升药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药膳课程让我了解到中医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药膳课程的实际应用1. 家庭药膳的制作通过药膳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家人的体质和口味制作适合他们的药膳。

例如,为父母制作具有养生功效的滋补汤品,为小孩制作健脑益智的药膳,为孕妇制作安胎养神的药膳等。

2. 健康饮食的推广在日常生活中,我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亲朋好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关注健康饮食。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健康讲座和活动,向更多人普及药膳知识。

药膳食疗学心得

药膳食疗学心得

药膳食疗学心得药膳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问,它将中医药学和食物营养学相结合,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我学习和实践药膳食疗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首先,药膳食疗学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

根据中医理论,每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和功效,通过合理搭配可以发挥最大的疗效。

比如,当我们感到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材,如红枣、山药、黑芝麻等,将它们煮成粥或炖汤食用,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而当我们感到体内湿气重、消化不良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湿的食材,如薏米、山药、绿豆等,将它们煮成粥或炖汤食用,可以帮助排湿和改善消化功能。

其次,药膳食疗学注重烹饪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烹饪方法会对食材的性味和营养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炖煮是一种常用的烹饪方法,它可以将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出来,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而煎炒则可以使食材更加香脆可口,增加食欲。

在药膳食疗学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此外,药膳食疗学还注重个体化的调理。

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药膳食疗方案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材,如姜、葱、羊肉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而对于体质偏热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食材,如绿豆、苦瓜、菊花等,以降低体内的火气。

最后,药膳食疗学需要长期坚持和细心调理。

药膳食疗并非一朝一夕的功效,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细心调理。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食材、选择适当的烹饪方法,并结合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疾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

总之,药膳食疗学是一门非常有益的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身体状况。

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我们可以发挥食物的药用价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膳及食疗学理论学习体会范文

中医药膳及食疗学理论学习体会范文

中医药膳及食疗学理论学习体会范文中医药膳及食疗学理论学习体会范文通过本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了中医药膳及食疗的有关学问,了解了中医食疗文化,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药膳食疗的极大爱好。

药膳起源很早,在我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

首先,我了解到什么是药膳和食疗。

药膳的概念:简洁讲,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作成的具有食疗作用的一种膳食。

它是中医传统学问和烹调技艺的奇异结合。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赐予药用。

既具养分价值,又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一般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作用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他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的享受,又在无形中使身体得到滋补调养。

因此,中医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究、积累而慢慢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有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特别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阅历,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膳的起源:在我国,自文字消逝后,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消逝了“药”和“膳”字。

“药膳”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

《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话,则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需“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靠于大自然的赐予。

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行避开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而引起不良反应。

《韩非子·五蠹》说过:“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损害腹胃,民多疾病。

”《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我对药膳的认识和了解作文

我对药膳的认识和了解作文

我对药膳的认识和了解作文说起药膳,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懵圈。

这玩意儿听起来就像是那种特别高大上、神秘莫测的东西,好像只有在古装剧里的皇宫贵族才能享用。

但慢慢地,通过各种渠道,我对药膳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我发现啊,药
膳其实就是把食物和药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能满足咱们的口腹之欲,又能
起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吃着吃着就健康了”嘛!
比如说,天气冷的时候,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鲜嫩,
汤汁鲜美,喝完身子立马就暖和起来。

原来这里面的当归和生姜可都是“宝贝”,能补血活血、驱寒暖胃。

这一碗汤下肚,不仅饱了肚子,还顺便给身体
加了把“健康的火”。

还有那百合莲子粥,听名字就觉得清新宜人。

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莲子能健脾止泻、养心安神。

睡不好觉的时候来一碗,说不定就能做个甜甜的
美梦啦。

药膳虽好,可不能乱吃。

就像我一开始,觉得药膳这么神奇,啥都想试试,结果差点没把自己吃“坏”。

后来才知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的药膳也
不一样。

要是吃错了,那可就不是养生,而是“伤身”喽。

现在我觉得药膳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健康小助手,只要我们了解它、运用得当,就能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让身体变得棒棒的!这也得靠我们多学习、多请教,可不能瞎捣鼓,不然啊,养生不成反“养病”,那可就亏大啦!。

汤品药膳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汤品药膳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药膳逐渐成为了饮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汤品药膳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药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药膳的历史与特点在培训课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药膳的历史。

药膳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食材的药性和烹饪技艺,达到食疗与治病的双重效果。

药膳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配方和烹饪方法,既注重食材的药效,又讲究口感和营养的平衡。

二、药膳食材与功效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各种药膳食材的选购、处理和搭配。

从常见的党参、黄芪、枸杞到一些珍贵的食材如燕窝、虫草,每一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比如,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枸杞则能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通过这些学习,我认识到药膳并非简单的食材堆砌,而是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搭配。

三、药膳制作技艺在实践环节,我们亲手制作了多种药膳汤品。

从食材的清洗、切片到烹饪火候的掌握,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准到位。

特别是对于药膳的熬制,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既要保证药效的释放,又要避免食材的过度烹饪。

通过亲自动手,我深刻体会到了药膳制作技艺的严谨和精细。

四、药膳的应用与推广培训结束后,我意识到药膳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药膳作为一种健康、营养、美味的饮食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计划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更多的人提供专业的药膳服务。

五、个人感悟通过这次汤品药膳培训,我收获颇丰。

不仅学到了药膳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烹饪技艺。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坚持中医理论指导:药膳的制作和应用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只有正确理解中医理论,才能制作出真正具有养生功效的药膳。

2. 注重食材搭配:药膳的食材搭配要合理,既要考虑到食材的药效,又要兼顾口感和营养。

3. 严谨的烹饪技艺:药膳的制作需要严谨的烹饪技艺,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

药膳美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药膳美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药膳美食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药膳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药膳美食的起源与发展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药膳美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药膳是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将中药与食物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药膳美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饮食方式。

二、药膳食材的挑选与搭配药膳食材的挑选至关重要,既要考虑食材的药用价值,又要考虑食材的口感。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药膳食材的挑选方法,如人参、枸杞、红枣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食材的搭配技巧,如何将不同食材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三、药膳美食的制作方法药膳美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样,有炖、煮、蒸、炒等多种烹饪方式。

在培训中,我们亲自动手实践,学习了各种药膳美食的制作技巧。

如人参炖鸡、红枣枸杞粥、菊花茶等。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药膳美食制作过程中的严谨与精细。

四、药膳美食的养生功效药膳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药膳食材的养生功效,如人参可补气养血、枸杞可明目安神、红枣可养颜美容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药膳美食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

五、药膳美食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药膳美食市场前景广阔。

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药膳美食在餐饮、保健、养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将药膳美食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药膳美食产业链。

六、个人感悟通过这次药膳美食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药膳美食在传承中医文化、推动健康饮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药膳美食是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价值。

2. 药膳食材的挑选与搭配至关重要,要注重食材的药用价值和口感。

3. 药膳美食制作方法多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4. 药膳美食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这次药膳美食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药膳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药膳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我国,药膳作为一种独特的食疗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药膳课程培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药膳基础知识培训伊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药膳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及作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药膳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食物、药物为基础,通过烹饪技法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食疗和药用价值的美味佳肴。

药膳具有防治疾病、调理身体、养生保健等多重功效,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药膳食材与药材在药膳制作过程中,食材和药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培训中,老师详细介绍了常用药膳食材和药材的特点、功效及适用人群。

我了解到,药膳食材和药材的种类繁多,如人参、枸杞、红枣、山药等。

这些食材和药材在药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理身体。

三、药膳制作技艺药膳制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培训中,老师亲自示范了药膳制作的基本步骤和烹饪技巧。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食材和药材的特性,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制作出美味又具有食疗功效的药膳。

此外,我还了解到药膳制作应注意卫生、火候、时间等细节,以确保药膳的质量。

四、药膳应用与食疗药膳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食疗功效。

培训中,老师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的人群,介绍了相应的药膳食疗方案。

我了解到,药膳可以针对失眠、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进行调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药膳课程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药膳在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药膳课程培训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2. 学到了药膳制作技艺。

培训过程中,我学会了药膳制作的基本步骤和烹饪技巧,为今后制作药膳奠定了基础。

3. 提高了健康养生意识。

通过学习药膳,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了如何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

4. 培养了生活情趣。

谈谈对中医药膳的认识1000字

谈谈对中医药膳的认识1000字

谈谈对中医药膳的认识1500字中医药膳是一种结合中医理论和食物疗法的饮食方式,通过选用特定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传统医学中,并逐渐受到现代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首先,中医药膳强调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医药膳注重食物的药用价值,通过科学搭配食材,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膳以食材的性味、功效为基础,将食物分为寒热、温凉、补益等不同属性,根据人体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搭配食材,以平衡体内的阴阳关系,促进健康。

其次,中医药膳注重个体差异的调理。

中医药膳强调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体质、疾病症状以及季节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不同体质的人对食物的反应不同,有的人体质偏寒,需要选择温热的食材来调理;有的人体质偏热,需要选择清凉的食材来调理。

因此,中医药膳强调个体化的调理方法,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膳食方案。

此外,中医药膳注重食材的烹调方法和烹饪技巧。

中医药膳讲究食物的烹调方法和烹饪技巧,以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例如,一些食材需要用水煮或者炖煮,以保持其营养物质的完整性;一些食材需要煮熟或者蒸熟,以提高其消化吸收的效果。

同时,中医药膳还注重食材的搭配和烹调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得食物既美味可口又具有药用价值。

最后,中医药膳注重长期的调养和均衡的饮食习惯。

中医药膳并非一种临时的疗法,而是一种长期的调养方式。

中医药膳强调均衡的饮食习惯,提倡多样化的食材选择,使得人体可以获得全面的营养。

同时,中医药膳还注重饮食的规律和节制,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的调理,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总之,中医药膳是一种注重食物与健康关系的饮食方式,通过科学搭配食材、个体化调理、烹调技巧和长期调养,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膳的优势在于其基于中医理论,注重个体差异的调理方法,能够综合运用食材的性味、功效、烹调方法和烹饪技巧,使得食物既美味可口又具有药用价值。

食疗药膳书读后感

食疗药膳书读后感

食疗药膳书读后感读了食疗药膳书之后,我就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健康与美味双重世界的大门,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隐藏在生活里的宝藏。

以前我就知道吃能填饱肚子,可这本书让我知道吃还能治病、养生,这可太神奇了。

书里那些食疗方子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魔法咒语,只要用对食材,按照配方来,就能对身体产生奇妙的效果。

比如说吧,我看到有个方子是用山药和薏米煮粥来调理脾胃。

以前我只觉得山药黏糊糊的,薏米嚼起来有点费劲,可没想到它们俩凑一块儿,就能变成脾胃虚弱者的“福音”。

这就好比是把两个看似普通的小兵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能对抗疾病的“超级战士”。

而且呀,这些食疗药膳还特别讲究搭配的科学性。

就像打仗得讲究战略战术一样,食材之间的搭配也是有门道的。

有些食材搭配在一起能互相补充营养,有些则是能减轻彼此的副作用。

像吃螃蟹的时候配上姜末和醋,不仅能去腥,还能中和螃蟹的寒性。

这让我觉得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人际关系一样复杂又有趣,得好好研究研究才能相处融洽。

书里还介绍了很多不同功效的药膳。

如果感觉自己最近上火了,就可以试试做个凉拌苦瓜。

苦瓜那苦劲儿,一开始我是真受不了,但知道它能清热降火之后,再吃就感觉像是在给身体里的小火苗浇水一样,苦也变得能接受了。

还有那些针对女性补血养颜的药膳,像红枣桂圆汤,甜甜的,感觉喝下去整个人都变得红润起来了,就像从内到外被施了个“美丽魔法”。

不过呢,这食疗药膳也不是万能的仙丹。

不能说我生了重病,光靠吃点药膳就能好。

它更像是一种日常的健康维护工具,是一种温和的调理方式。

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通过这些美味的食物来进行日常的“保养”。

读完这本书,我现在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看那些菜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以前就是看哪个新鲜买哪个,现在就会想这个菜能和家里的什么食材搭配起来做个药膳呢?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要配置神奇药水的小魔法师,在菜市场里挑选着各种“魔法原料”。

这本食疗药膳书让我对吃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关注食物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了。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中医,博大而精深,它相对与西医来说,更具有柔和性!而中医的其中一个小枝条—药膳食疗学,其内容和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频频突显!下面,让我谈一下对药膳食疗的认识吧!要说药膳食疗学,其重点就是药膳!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中医的了解深入,中医药膳食疗法也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因为它属于自然疗法,与西医的药物疗法不同,是一种既能治病,又不损伤机体,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比之下,西医所使用的药物,虽然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但由于采用化学合成等各种现代工艺,不少药物会对人体产生某些不良影响,有的还有毒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康复甚至损害身体。

虽然,药膳对我们来说,它比西药的副作用少了,但,要想药膳发挥作用,我们还要选择一些与自己体质相适应的药膳!药膳,有“五行学说”这一说法。

即,以金对肺,木对肝,水对肾,土对脾,火对心,每一种内脏有其相呼应的属性。

进而,我们以其属性出发,去寻找与我们相适应的药膳!就比如,土相对的脾,可以以淮山,扁豆,等食物制成药膳来保养!除“五行学说”之外,还有一个“五味之说”。

即,辛,对应的是肺,辛类的药膳有发散活血,理淤等作用,对心肌梗塞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苦,对应的是心,苦类的药膳具有清热、泻火、解热、泻下、燥湿等作用,对于上火等亚健康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酸,对应的是肝,酸类的药膳具有收泄、止汗、止浑等作用。

咸,对应的是肾,咸类的药膳具有补肾、软坚散结等作用。

谈谈你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1、谈谈你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句话我非常记得是中医基础学老师第一节课上说的,同时也让我一直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可为什么我会选择药膳食疗学作为选修课,我认为药膳食疗学是属于中医发展的一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

同时药食同源的理论在我国源远流长,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膳食疗学在此就意义重大了。

结合老师上课内容,我认为药膳和食疗是两个概念。

药膳是指利用药食不分的种类或一些中药材制成的食物;而食疗是属于一种饮食疗法,是利用食物或某些可食性中药以疗疾健身的方法。

其两者的结合就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对身体有益的目的。

药膳食疗可以说离我们很远,也可以说离我们很近。

离我们很近是因为食疗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现在夏天就要来了,天气也开始变得炎热起来,记得在家里这时候妈妈会经常煲苦瓜绿豆汤给我们喝,其实它就有清热解暑解毒的功效。

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另外苦瓜含有维生素C量很高,含有钙、磷、铁及维生素A、B1、B2、烟酸及肽类。

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

所以苦瓜绿豆汤夏季非常适合食用。

夏天还有一样经常喝的汤—莲子百合猪肉汤,有补益心脾、养心清肺的功效。

材料就莲子、百合、瘦猪肉。

做法很简单,莲子去心、百合和瘦猪肉切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加姜料,用武火烧沸,文火炖1小时即可。

我是个不近视的学生,而且5.2视力应该算是保持得很好的,我想这有部分算是归功于枸杞排骨汤。

枸杞在我家乡是很普通常见的植物,而我又非常喜欢它的清甘凉之感,所以它是我家饭桌上常有的有一道菜。

枸杞味甘平,苦甘而凉。

其功效有:润肺,清肝明目,益气生津,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清上焦心肺客热等。

现在在外读书,我改了另一种方式食用—喝枸杞菊花茶,就是把菊花和枸杞一起泡茶喝。

取菊花有疏风消热、解毒明目与枸杞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作用。

药膳汤品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药膳汤品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药膳汤品作为一种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药膳汤品培训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药膳汤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药膳汤品的独特魅力药膳汤品结合了中医药的养生理念与烹饪技艺,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药材的特性、功效以及搭配原则。

药膳汤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例如,党参、黄芪等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枸杞、红枣等药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的人群。

通过合理搭配药材,可以充分发挥药膳汤品的养生功效。

二、药膳汤品的制作技巧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药膳汤品的制作技巧。

首先,选材要讲究,选择新鲜、优质的药材;其次,炮制要规范,根据药材的特性进行适当的炮制;再次,配比要合理,根据不同的养生需求,选择合适的药材进行搭配;最后,烹饪要精细,火候、时间、调味等都要掌握好。

通过这些技巧,可以使药膳汤品既美味又具有养生功效。

三、药膳汤品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药膳汤品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药膳汤品的创新方法,如将传统药膳与现代烹饪技艺相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药膳汤品;或者根据不同人群的养生需求,研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药膳汤品。

这些创新使得药膳汤品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四、培训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药膳汤品培训,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药膳汤品的制作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在家庭中制作药膳汤品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次,我认识到药膳汤品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最后,我明白了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推广药膳汤品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药膳汤品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与美味。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什么是药膳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

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

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药膳的分类
人类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和动物,而且需要加工处理。

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爱好及特殊需要,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加工,制成形态、风格、营养价值不同,花色繁多的加工品。

药膳的传统制作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经过加工,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特殊食品。

纵观古代医籍文献的中的分类方法记载,结合现代药膳加工、烹调技术引入药膳后所产生的影响,按药膳食品的治疗作用,制作方法和应用及药膳食品原料等方面进行如下分类。

● 按药膳的功效特点分类
1.保健药膳:主要包括减肥药膳、美容药膳、增智药膳、增力药膳、明目药膳、聪耳药膳、益寿药膳及防病与抗衰老药膳等。

2.治病或辅助治疗药膳:此类药膳是在专业药膳师或临床医师指导下,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而遣药配膳。

如解表药膳、祛痰止咳平喘药膳、健脾助消药膳、清热生津药膳、益阳祛寒药膳、泻下通便药膳、理气止痛药膳、安神助眠药膳等。

● 按药膳的工艺特点分类
(一)流食类:包括 1.汁:如鲜荷叶汁、鲜藕汁等;2.饮:如《圣济总录》姜茶饮等;
3.汤:如《千金方》葱枣汤等;
4.酒:如枸杞酒、木瓜酒等。

(二)半流食类:包括1.膏:如《积善堂经验方》乌发蜜膏等。

2.粥:如《圣济总录》枸杞羊肾粥等。

3.糊:如藕粉、菱角粉之类。

4.羹:如治疗产后乳少的猪蹄通乳羹等。

(三)固体类:包括1.糖果:如《随息居饮食谱》柿霜糖等。

2.饭食:如茯苓饼、八珍糕等。

3.菜肴:如香椿鱼、冬虫草鸭等。

● 按药膳食品原料属性分类
1.谷类;
2.蔬菜类;
3.禽肉类;
4.果实类。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
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