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个体与社会性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教学的启示
1、树立榜样并鼓励学生合乎要求的性别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和鼓励学生的行为,让 学生符合性别角色。 2、了解和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教师在与学生互 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自身的性别刻板印象的 影响,例如,他们是否在课上更爱向男生提问。 要克服性别不公平现象,其实男女两性的智力 水平在总体上是没有差异的。 3、教师要了解男女性别的差异性,因性别施教。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期)
6、亲近感对孤立感(青年期)
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会寻求与他人亲密的关系。 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个体可以学会无私的爱――无论是给予还是获 取。如果不能顺利通过,个体会产生孤独感,很难与其他人建立亲 密的关系。 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成年人,比如教师,会对学生奉献而不期待回 报,他们为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7、繁衍感对停滞感(中年期) 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并帮助指导未来的一代。 在此时期,当一个人通过抚养家庭或通过为改善社会的工作来作出 贡献时,一种普遍性的感觉——一种生产能力和成就的感觉——由 此而生。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不能或不愿帮助社会前进的人就会产生一种停 滞的感觉
源自文库
塞尔曼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把3岁 到青春期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阶段0(3~7岁):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即儿 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不同,往往根据自 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
阶段1(4~9岁):社会信息角色采择。在这个阶段,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表现出了对他人 心理状态的关心,但不能理解产生这种不同观点的原 因。此阶段的儿童有时仍将自己的观点投放到他人身 上。
在一张纸上,列出十个形容词或词组用来描述你自己是个什 么样的人。 你怎样描述自己?你是一个好学生吗?你友善吗?可爱吗? 喜怒无常吗?聪明吗?强壮吗?自信吗?诚实吗?乐于助人 吗?善交际吗?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但告诉了有关你的自 我概念——你对你自己、你的个性、你的优缺点——的一些 情况,而且也告诉了有关你的“自尊”——你对有关你自己 的价值和长处的判断和感受等等的一些情况。
二、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 了解他人并进行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特别强调观点采择在儿童 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观点采择是与自我中心相对 立的,它要求个人在对他人作出判断或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计划时把他人的观点或视角考虑在内,即能 站在他人的角度或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塞尔曼认 为,观点采择在个体的整个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一种 核心地位。个体对友谊、权威、同伴以及对自我的认 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其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水 平的反映和体现。
(一)观点采择
经典实验:小莉爬树
小莉是一个8岁的女孩,喜欢爬树。她是附近所有孩子中最会爬树的 人。一天,当她从一棵很高的树上爬下来时,一不小心从最低的树枝 上掉了下来,但并没有受伤。她的父亲看见了,很担心。他很生气并 要她保证再也不爬树了。小莉答应了。 那天晚上,小莉和朋友们见到了佳佳。佳佳的小猫夹在树上下不来了, 必须立即想办法把小猫拿下来,否则就会摔下来。小莉是唯一一个可 以爬到树上将猫弄下来的人,但她记住了她对其父亲的承诺,再也不 爬树了。 思考: 1、小莉知道佳佳对猫的感觉吗? 2、佳佳知道小莉为什么不能爬树吗? 3、小莉想,如果她爬树去救猫被父亲发现,那他会怎样想? 4、小莉想,父亲会理解她为什么要爬树吗?
阶段2(6~12岁):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在这个阶段,儿 童能认识到即使面临同样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 会有冲突。这时的儿童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据此预期他们 的行为反应,也能根据他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阶段3(9~15岁):相互性角色采择。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 与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 释和反应。 阶段4(12岁~成人):社会与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儿童可 以用社会标准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由此产生一些关于 社会法则方面的概念,并能了解到人类不仅可以共享某些语 言及表面上的经验,也可以共享更深层次的情感及价值观点。
3、同一性延缓。青少年正在体验同一性的危机,并没有对某一特殊的职 业和某些特殊信仰作出肯定的选择,而是积极地探索和思考各种职业和 意识形态。
4、同一性扩散。青少年还没有对一个特定的职业道路或意识形态信仰体 系作出选择。
(三)对教学的启示
1、学前教育的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很多独立完 成任务的机会。 2、有经验的教师会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 会。 3、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对学生的成功的注意 和表扬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4、为学生树立获得同一性完成的榜样。 5、要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自我同一感。
早年亲情的缺失和早期教育的不当对志鹏的个性产生了什么样的 影响? 志鹏为什么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会表现出攻击行为? 如何帮助他与他人有效交往,友好相处?如何帮助他正确认识自 己行为的对错,促进其道德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一、自我观的发展
个体性的发展
含义:对自己普遍特征和能力的看法和观念。
亲身体验:描述你自己
4、勤奋对自卑(6-12岁)
小学阶段对自信心发展至关重要。 理想的做法是,学校通过手工制作(生产产品),如通过画画、解 决加法难题和写句子,为儿童提供许多得到教师、父母和同伴认可 的机会。 儿童因自己的努力而遭到嘲笑或惩罚,或者如果他们发现自己辜负 了其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感到自己的能 力不足。 处于本阶段的青少年正在形成一些概念(如他们是谁,对他们来说 什么是重要的,他们的价值何在,长大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们试图将自己的多个方面(如智力、社会、性别和道德等)整合 起来达到一个整合的自我同一性 顺利通过本阶段的学生发展了对自己正确的认知,而那些未顺利通 过的学生则依旧对他们是谁、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迷惑不解。
二、性别角色意识的发展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所要求于男女两 性的行为模式。
一是以性别为标准所划分的社会角色;
二是以性别决定个体的社会性定向;
如在传统观念中,男子的社会性定向是在社会上谋取成功 和地位,而女子的社会性定向则是在家庭中充当贤妻良母。
三是社会群体为男女制定的一套行为规范。
(一)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个体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
认为个体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 影响,个体的发展包含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都 有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他称这些 问题为心理发展危机。个体在发展中如果克服了这 些危机,就能取得重大的进步。大部分人能顺利地 解决每个阶段的心理危机,然后去接受新的挑战; 但有些人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危机,因此,在以后 的生活中需要继续解决。
1、尊重学生的同伴关系。 2、组织学生共同的活动。 3、进行行为训练。
(1)口头指导:及时指出儿童在交往活动中的不当行为,告诉他们 在某一特定情境下正确的做法,并让他们按教室提供的交往策 略进行练习。
(2)强化,对良好的交往行为给予一定的奖赏,对不当的行为给予 相应的惩罚。在同伴交往互动过程中,同伴的反馈本身也是一 种强化; (3)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处理和分析问题,通过角色 扮演使他们了解他人的需求,体验他人的感觉从而达到改善交 往的目的。 4、培养良好的集体气氛。
个案研究:志鹏的攻击行为
志鹏渴求受人关注、与同学交往,却不懂得与 人交往,故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 这种地位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 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因此,他在同学不能 满足其要求时常常拳脚相加。 思考: 1、志鹏为什么会有攻击行为? 2、教师如何改善志鹏的同伴交往状况?
(三)对教学的启示
男孩对母亲的爱恋,以及仇父;女孩对母亲的抱怨,对父亲的依恋。 男孩对父亲的模仿,女孩对母亲的模仿。
行为主义的观点
男女性别角色意识的产生与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对男女的不同对待和 要求有关。
图式理论
该理论假设儿童和成人都有关于性别的图式,这些图式直接影响行 为和思维。性别角色意识的产生是人们获得了指导他们什么是适当、 什么是不适当的性别角色的图式。
1、密友 2、较大的社会群体 3、浪漫关系 当学生进入初、高中时,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常常伴有 新的、通常是令人不安的情绪和情感。 作为老师,与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谈论性这一问题,在 某种程度上必须由学校政策和我们所具有的价值观来 强制规定,而且必须慎之又慎。同时,特别是如果我 们教的是高中学生,那么,我们必须意识到浪漫和性 的关系,无论是真正的还是想象的,对学生来说都是 兴奋、挫折、迷惘、分心的一个重要源泉。 4、广受欢迎和社交孤立
8、完满感对绝望感(老年期)
最后的发展任务是回顾。人们回顾自己的生活和 成就。
假如他们认为自己过着幸福、富有成效的生活, 就会产生满足和完满的情感。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过着一种失望和未达到目标的 生活,就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二)马西亚的自我同一性获得理论
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 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稳定一致和比 较完整统一的意识 同一性的四种主要状态: 1、同一性获得。青少年有了自我坚定感和安全感,确定了职业、宗教、 信仰、性别角色的观念等等。 2、同一性早期完成。青少年对自己的职业和各种理念已经有所定位,但 缺乏自我建构的过程,不假思索或怀疑地接纳他人的价值体系,在获得 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过早作出决定。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
一.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 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一)、同伴关系的作用
1、同伴交往为学习和实践社交技能提供了活动空间。 2、同伴提供社交和情感支持。 3、同伴关系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4、同伴交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化
(二)同伴关系的几种情形
1、信任感对怀疑感(出生到1岁)
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了解其他人是否可以值得信任以满足 基本要求。
2、自主对羞耻和怀疑(1-3岁)
当父母和其他照顾者鼓励自立的行为时,学步的儿童就会形 成一种自主意识——一种能独立处理许多问题的意识。但是当 照顾者要求太多、太快,拒绝让孩子完成他们能够做的任务时, 或者嘲笑对自立行为的早期尝试时,儿童可能会对处理环境所 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感到羞愧和怀疑。
3、主动对内疚(3-6岁)
儿童越来越能够单独完成任务,而不是依靠成人为他们做这些 工作。 当父母和学前教师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努力,同时也帮助他们 做出不与其他人的需要相冲突的合乎实际的选择时,儿童变得 主动,亦即独立地计划和从事各种活动。相反,当大人阻拦他 们从事独立的活动或者把这些活动作为愚蠢而又令人讨厌的事 情不予认真考虑时,儿童可能会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产生内疚 感。
第六章 个体性、社会性
和道德的发展
个案研究:需要帮助的志鹏
志鹏是一个七年级男生,学习自由散漫,上课不专心,学习 成绩一般。他经常与同学打架,出手较狠,开学初就与同学连续 打架三次。他个人卫生习惯差,穿着较邋遢,课桌上物品摆放不 整齐。从其母亲口中得知,志鹏7岁时父亲死于海难,此后其性 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猜忌,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去看别人。 从一年级起,志鹏就寄养在外婆家里,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较少。 思考:
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一旦将性别角色规范内化,就会自动地按 照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方式来认识、思考、行动,造成性 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一)性别角色意识发展理论
生物学理论
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源于男人和女人的生物学差异。男孩子和女孩 子之所以会获得不同性别角色意识,正是由于生物学差异所致。
弗洛伊德的心-性发展理论
以上观点告诉我们,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趋势 是从只知道自己的观点而不知道他人观点这样 一个极度的自我中心状态,发展到可以同时在 头脑中保持两种以上观点并能对他人观点进行 比较的状态。
怎样提高学生观点采择能力?
第一个策略是提供多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观察 视角; 第二个策略是为学生创造机会去接触各种各样的 正当合理的观点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