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临床上手术治疗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疾病的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来,并且多数疾病在手术治疗之下能够起到根治的目的。
但是在手术治疗中,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手术后的疼痛问题。
手术后的疼痛是患者早期生理、心理舒适的主要问题,对患者康复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患者术后的疼痛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且给予合理的镇痛护理,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下就在分析患者术后疼痛产生机制的基础上,对于目前术后疼痛的评估和镇痛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日后临床上对于术后疼痛评估和镇痛护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术后疼痛;评估方法;镇痛护理;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各种疾病治疗的主要有效方法,患者经过临床手术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术后疼痛症状,这是由于疾病本身以及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组织损伤后,导致患者出现的复发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几乎在每一次的手术当中都会发生,不可避免【1】。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75%以上的患者会担心术后出现疼痛的症状;而其中高达92%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立即给予有效的镇痛护理;其中有80%以上的手术患者强烈反应术后镇痛处理不足;其中50%以上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72小时仍然存在疼痛不止的症状,备受折磨。
术后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术后疼痛也是引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饿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做好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整理了近年来术后疼痛评估和镇痛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1.术后疼痛发生的机制
临床研究表明,手术患者术后产生疼痛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手术本身对患者的机体组织造成的损害,引起患者产生疼痛的感觉;其二机体对于手术造成的损害产生的痛反应,这一疼痛发生机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2】。
手术后的疼痛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不同,一方面是由于手术伤口对于患者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导致患者产生了伤害性感受,从而引发疼痛,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由于患者的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损伤之后,损伤部位周边的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面感性改变引发疼痛感。
综上所述,
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的机制主要主要是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价和护理时,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3】。
2.术后疼痛评估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评估时处理术后疼痛的关键步骤也是首要步骤,经过术后疼痛评估才能准确的认识到术后疼痛的存在,准确的采取术后镇痛护理措施。
在镇痛护理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评估,是对疼痛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4】。
视觉疼痛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
评价工具为100mm的标尺,两端分别为极痛端和无痛段,标尺以刻度显示出疼痛程度,也有使用游标尺、算盘珠等工具代替标尺的。
该方式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评价方式,但是不适用于低文化背景患者以及认知受损的患者【5】。
口述分级评分法
该方式以疼痛形容词组成,每一个形容词对应一个分数等级,由患者进行口述选择疼痛程度,通过形容词对应的评分标准对疼痛进行分析【6】。
数字疼痛分级法
直观的数字表达疼痛法,以数字代表疼痛程度,0为梧无痛,10为剧烈疼痛。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选择数字,该方式十分简单,但是其缺点是分度不精确,有时患者不能准确对自己的疼痛定级【7】。
五指法
五指法以人的手指为工具,小指为无痛,拇指为剧烈疼痛,五指分为五个疼痛等级,让患者自行选择。
该方式简单直观,患者十分容易接受,且不需任何评估工具,可随时进行评估【8】。
长海痛尺评估法
该方式是口述疼痛法和数字分级疼痛法的结合产物,其在每一个数字疼痛等级点上都进行了语言描述,患者根据这些进行选择,确定疼痛等级。
该方式具有评估准确,误差较少的优点【9】。
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
该方法主要是由6种面部表情组成,让患者选择表情,通过表情代表的疼痛等级来确定患者的疼痛程度。
该方式简单直观,且没有文化教育背景的限制,适用于任何群体的人【10】。
神经选择性电流知觉值测量法
该方式是一种通过检测感觉功能来确定疼痛等级的全新方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的方式【11】。
3术后镇痛护理
开展镇痛教育
临床护理人员对于术后患者的疼痛控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围术期开展疼痛教育时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缓减术后疼痛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患者介绍各种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帮助患者认识各种术后镇痛药物,告知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重要性以及让患者明白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从而消除患者对术后疼痛的焦虑和恐惧情绪【12】。
药物止痛
在术后止痛中临床最主要的药物是阿片类药物,但是该药物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可控性较差。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术后止痛药物是哌替啶,剂量一般在
50-100mg,在术后对患者每隔6小时给与一次肌肉注射,使用时也应该考虑个体差异情况【13】。
患者术后早期及时给予止痛药,能够防止患者发生严重性的疼痛,对于止痛效果具有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该药物镇痛效果稍逊与阿片类药物和哌替啶,但是其具有不成瘾的优点,其主要的缺点是会对患者的肠胃产生较大的刺激,往往会给肠胃带来不良药物反应,且其对于小型手术的镇痛效果良好,对于创伤性疼痛和内脏疼痛没有效果【14】。
多模式平衡止痛
超前止痛
超前止痛的概念源自于平衡止痛,其主要的止痛机制是防止中枢敏感。
超前止痛是在手术进行之前就给患者联合用药,主要的药物有阿片类药物、氯胺酮、局部麻醉药、非甾体抗炎镇痛类药物和可乐定等【15】,进行术前联合用药,对患者进行镇痛。
多模式镇痛
同时对患者采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不通用药方式的止痛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
以达到同时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对患者进行止痛的效果,该方式由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其用量较单纯使用一种药物的用量较小,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强了镇痛的安全性【16】,且其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同时镇痛,提高了镇痛效果。
是目前临床上较为亲睐的止痛模式【17】。
抗焦虑治疗
抗焦虑被应用于术后镇痛护理中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浓重,其机体的痛阈就越低。
曾武雄的研究中就明确指出【18】,在围手术期有效地缓减患者的焦虑情绪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患者的疼痛发生次数,从而减少术后镇痛的用量。
患者自控止痛
患者术后的自控止痛方式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主要包括硬膜外自控止痛和静脉自控止痛。
硬膜外指控止痛是在硬膜外导管上连接镇痛泵达到镇痛的效果;静脉自控止痛是在患者已有静脉通路上连接止痛泵达到止痛效果的【19】。
非药物止痛
主要包括转移患者注意力、缓减患者不良情绪,以及配合按摩、物理疗法等非药物方式来达到止痛的效果【20】。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明确术后疼痛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后疼痛评估,并且对其采取积极的临床镇痛护理,能够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耿莉华,李加宁,宋雁宾,等.外科住院病人心理反应相关因素调查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9,14(8):443-444.
[2]张玉萍,苏心镜.对200例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认知程度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1,15
(2):77-79.
[3]马华,刘湘云,李珊珊,等.癌症疼痛的评价和护理方式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1,19(5):519-520.
[4]王增英.加深对疼痛和止痛的机理认识提高护理质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9,
12(60):258-260.
[5]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 (8):36-37.
[7]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l7 (6A):633-635.
[8]王燕,曲静,原丽伟,等.护士对病人术后镇痛认知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19 (24):31-32.
[9]何向华,刘志春,张晓菲,等.影响术后疼痛评估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医学,2009,12(4):683-684.
[10]刘香华,张艳虹.运用穴位按压治疗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导报,2011,10(3):50-52.
[11]李平.灵龟八法对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2010,l8(3):161-162.
[12]刘萍,宋丽琴.缓节律呼吸法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12(4):311-312.
[13]王宇,马晓霞,刘正光,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心理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0,23(7):623-630.
[14]徐迎春,王学英,王庆华.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5(5):22-25.
[15]韩洁,刘欣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3):21O-2l1.
[17]张菊英,邹瑞芳.五指法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O(6):409-411.
[18]曾武雄.围术期抗焦虑治疗对术后疼痛的影响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3 (5):393-394.
[19]陆小英,赵存风,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0(4):68-69.
[20]马晓华,刘翔宇,魏强,等.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0,14(7):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