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水到哪里去了?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到那里去了》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到那里去了》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2、上堂课的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们知道了沸腾也是一种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不过沸 腾是在水加热到100度的情况的下进行的,那么蒸发是不是也需要吸收热量呢?
【实验:感受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1、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凉凉的感觉)
说明了什么?(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2、课件展示: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通过这两个小实验,我们发现:(课件展示结论: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 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 水到哪里去了》。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 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通 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 ,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 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 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 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 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探究活动
【写字游戏】
1、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教师用湿布板书“水”字,学生认真观察字的 变化,每隔30秒记录一次观察到的现象,可用画图的方式。
汇报观察结果。
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全班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板书:蒸发:水————水蒸气) 得出结论:(课件展示)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 种现象叫做蒸发。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水的奥秘》中的第二课时《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以及探究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重点: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热水、冰块、烧杯、玻璃片、滴管、放大镜、温度计、湿布、干布等。

学具:每组一套水、热水、冰块、烧杯、玻璃片、滴管、放大镜、温度计、湿布、干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湿布和一个干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湿布上的水为什么会变干?水去哪里了?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水的三态变化,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在一个烧杯中放入冰块,观察冰块慢慢融化的过程。

思考:冰块为什么会融化?融化后的水去哪里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结论。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热水蒸发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冰块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2)教师拓展讲解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2. 水的蒸发和凝结3. 水的循环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日常生活中水的循环现象,如湿衣服晾干、水烧开等,并记录下来。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5 第一单元 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枳。

2.湿抹布擦黑板过_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原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农服晾干、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

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

14.比较水和水發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当水的温度升高到| 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髙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1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2.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3.讲授法:教师讲解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热水、冰块、湿度计等。

2.教学课件:水的三态变化图片、视频等。

3.教学辅助材料:相关文章、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又去哪里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水的秘密。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热水会蒸发,冰块会融化,湿度计的示数会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讨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教师总结并讲解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教科版

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教科版

1 教科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三年级上册 1.水到哪里去了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我的发现水消失后,变成水节蒸气到空中去了。

把水滴滴在玻璃片或桌面上,用棉签涂开水滴水慢慢消失反水涂在手背上,等等一会儿水漏慢慢消失2、写一写水和水蒸气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相同点水蒸气液体、看得见 摸得着水分子、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 透明、无味 有重量、占据空间气体、看不见 摸不着活动手册:与课堂作业本内容相同 课堂练习1.(1)C ; (2)A ; (3)C2.(五个全部打√) 科学阅读 1.B 2.A2.水沸腾了给水加热。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示表示水沸腾后的现象其他发现白汽上升后消失在空气中活动手册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时间02468温度计的示数20℃30℃50℃75℃100℃水的变化常态常态温热水中出现小的气泡气泡翻滚破裂2.水沸腾时的观察记录表水沸腾时的温度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100℃形成大量的汽泡,上升,变大汽泡到水面破裂开来汽泡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课堂练习1.A; 2、C 3、A 4\C5.(六个全部打√)科学阅读 A C3.水结冰了活动记录温度变化形态变化体积变体其他发现变低液体变成固体变大有固定开关水和冰的区别和相同点水相同点冰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无色、无味透明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活动手册:与科学作业本内容相同课堂练习1.(1)B;(2)A;(3)A2.B3.B科学阅读B B34.冰融化了活动记录温度变化形态变化体积变体其他发现温度保持不变固态变液态变小冰水手感觉很冷用箭头标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第活动手册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表冰融化前冰融化一半冰完全融化低于0℃、固态0℃、冰水混合高于0℃、液态T第二题与作业本相同课堂练习1.C; 2 B 3. A 4 B 5 B科学阅读A C4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活动记录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记录表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食盐是否溶解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小苏打是否溶解是是是否否否否否我的发现常温下,食盐易溶解,溶解快,小苏打难溶解,溶解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2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教材以生活中的水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也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是,学生对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2.实验器材:水、容器、温度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水的存在,然后提问:“水为什么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水到底去哪里了?”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将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在学生面前,提问:“你们觉得哪一杯水会先蒸发?”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过程和温度变化。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除了蒸发,还有其他的变化吗?”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水的沸腾、凝固等变化。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水的变化,并和家长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水的故事和现象,如雨后天空的彩虹、冰雪融化等,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但是,对于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循环过程,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2.教学难点:水蒸气的形成过程,降水现象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4.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热水、冰块、布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资源: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呈现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首先,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让学生观察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然后,将冰块放入一杯水中,让学生观察水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现象。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的概念。

2.通过实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知道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使物体表面降温。

3.感受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掌握规律才能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学生们在三、四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内容比较直观。

而进入五年级,同样是有关水的知识,但学习内容就比较抽象了,学生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才能完成。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蒸发时会吸热使物体表面降温。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分析出水蒸发时会降温。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你们以前都看到过春天的雨,夏天的露,秋天的霜和冬天的雪,也一定思考过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谁的世界,感受水的神奇变化吧!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活动2【导入】引发探究1.教师用毛笔在黑板上写“水”字,请同学们观察“水”字是怎样变化的?2.教师提问:水到哪里去了?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知道了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那么你能从书中找到蒸发的概念吗?5.学生找一找、读一读蒸发的概念。

6.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水蒸气什么特点?7.学生回答:水蒸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8.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

9.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1.活动:用棉棒在手背上均匀地涂一些水,感受一下,当水蒸发时,手背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2.学生活动,回答体验的感受。

3.探究实验:水蒸发时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

4.学生通过观察报告册的实验内容进行自学。

5.通过自学,让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与补充。

6.教师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7.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1)测量室温,并记录。

(2)水温计插入湿的吸水纸中,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同学们好!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学过 “观察一瓶水”。想一 想,水有哪些特点?水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无固定形状的液体。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与水有关系的内容。 环节二、创设情境 这个场景你熟悉吧!用湿布擦黑板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你可以亲自实验,观察现象。找抹布, 棉签这样的材料,蘸上一点水,在桌面上涂一下,然后观察涂抹后水的变化。注意涂抹在深颜色的 物体上你看到的现象会更明显。赶快进行实验吧!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让我们听一听这些同学的发现。有的同学说水迹开始片儿大,慢慢变小, 后来就看不见了,黑板上的水没了,一会就干了,有的同学说黑板上的水从外向内一点一点干,水 少的地方先干,水多的地方后干。你们说的干,没了是什么意思?哦,是看不见了。大家的意思是 黑板上的水看不见了。观察发现中有的同学说黑板上的水看不见了,有的同学说从外向内一点一点 看不见了,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次观察水变化的过程。
现在大家一致认可黑板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而且它的水量一定会减少甚至会变没。怎样 证明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现在我们就借助这杯水来实验,既然水蒸气能跑,过几天这杯水的水 量就会减少,甚至逐渐变没。还是这么多的水,如果我们不让它的水蒸气跑,留住它,那这杯水的水 量会怎样呢?通过比较两杯水水量的变化,是不是就能证明水蒸气是否跑到空气中去了呢? 请你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呢?尤其想一想怎样把水蒸气留住?有的同学这样设计,两个杯 子一个开口,一个封口,过几天看看水的变化。有的同学这样设计,两个杯子倒上水,都放窗台上, 就能知道水是否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屏幕前的同学们你同意他们的设计吗?这两位同学不太 同意他们的想法,他们觉得实验设计的不够严谨,于是有了一些补充的内容:让我们听一听。.我同 意一个开口,一个封口。我认为开口杯是让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封上口的杯子是不让杯中的 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过几天看看水量的情况。我补充,我认为两个杯子里倒入同样多的水,画 上水位线,然后都放在窗台上,几天后看水是否少了。这两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水的秘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过水为什么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或者从气态变成液态。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状态变化,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2.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3.生活实例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容器、热水、冰块等。

2.课件: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或者从气态变成液态?水是如何从地表流向海洋的?2.呈现(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每组实验包括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将水放入冰块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水的状态变化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水为什么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或者从气态变成液态?水是如何从地表流向海洋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为什么夏天洒水可以降温?为什么云会下雨?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的重要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课件

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 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 ,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日常的 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学生需 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
共同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板块三、巩固提高 1.操作:各小组分别用一瓶盖的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得最快。 想想用什么办法。 (增大水的面积、用嘴吹、或放到室外等。)
2.思考:晒衣服时,怎样使衣服干的更快? (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透光的地方)
板块四、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1.农民伯伯晒粮食时,为什么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并且还摊开? 2.你在发烧时,你的家人会在你的头部敷上温水毛巾,这是为什么? 3.晒盐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 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这种现象叫蒸发。
狗为什么伸长舌头
为什么夏季,教室地面上洒水后会感觉凉爽一些?
实验一: 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
感觉?
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感觉凉爽
实验二: 出示两个同样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将 其中一支地温水中醮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 化这说明什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黑板上的字越来越不清晰,慢慢就不见了。水迹也消失了。
教师:黑板上的“湿”字逐渐消失了,那么,字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 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水蒸发的实际例子。 小组派代表班上说给大家听。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件

透明盒
橡皮筋 记号笔
11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A
B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 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12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A
B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13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因为水蒸气微粒太 小了,所以我们无 法用肉眼看见它。
7
生活中还有哪些蒸发现象?
湿衣服上的水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快慢不同。
湿的手变干了
水洼里的水
加热时锅里的水
蒸发快慢的规律:空气流动越大、表面积大、干燥、温度高。
8
白气是水蒸气吗?
看不见 摸不着 无色 无味

水 珠
因为水蒸气微粒太 小了,所以我们无 法用肉眼看见它。
3
液态
波涛汹涌的海洋
固态 气态
奔流不息的江河
平静迷人的湖泊
银装素裹的雪山
皑皑耀眼的冰川
地下涌动的暗流
4
液态 固态 气态
喷涌不止的甘泉
润物细无声的雨
漫天飞舞的雪
气态?
5
黑板上—水到哪里去了?
1
2
3
4
6
什么是蒸发?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水蒸汽 (液体)
蒸发
水 (气体)
我们为什么看不见跑 到空气中的水呢?
课后复习也很关键,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如将动 物分类知识整理成图表,清晰直观。同时,阅读科普读物、观看科学纪录片, 如《神奇的地球》等,拓宽知识面。生活中多实践,种植物、做手工,将科 学知识运用起来,以玩促学,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让科学学习变得轻松又 有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到哪里去了》课件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到哪里去了》课件

感谢聆听
有不同的猜想和依据时,怎么样才能下结论 呢?
我觉得我们可以看书或 上网,查阅一些资料,补充更多 的证据, 要是能通过实验观察一 下就更好啦!
我们能不能设计 一个对比实验,通过比 较 两杯水的水量,来 证明水 跑到空气中去 了呢?
实验准备
一壶水、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根橡皮筋、一支油性笔、一张透明塑料薄膜
我们怎么样证明水跑到空气中了呢

我想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验证我的猜想,我打算用两个 相同的杯子,装同样多的水, 一杯开口,一杯封口,过几天 看看两个杯子里水量的变化会 怎么样?
我设计的也是一个对比实验, 方案跟他的基本一样,但是有一点 需要补充的,就是要给两个杯子画 上水位线做记号,把两个杯子都放 在通风和向阳的地方,过几天再看 看水量的变化。
●1.1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 标
1.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
2.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
3. 能描述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学习准 备
水有哪些特点?
液体
无色无味
看得见Biblioteka 摸得着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用湿抹布擦黑板,会有什么现象发 生?
水到哪里去了 ?
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哪个同学说得合理呢?
只要有水存在,蒸发现象无处不 在
煮开水时冒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吗?
水壶冒出来的白气并不是水蒸 气。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 是看不见的,而白气能够看到,所 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 滴。
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水 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水蒸气是流动的。
水蒸气是无处不在的
水蒸气有什么特点呢?
实验思 路
相同点: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 杯里放同样多的水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水的循环过程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循环过程,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2.难点:理解水蒸气的形成和水的再循环。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烧杯、玻璃棒、滴管、实验桌、实验凳、热水、冷水、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烧杯、玻璃棒、滴管、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引入课题,将一杯水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魔法让水消失,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循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明确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后回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循环过程和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水的循环过程,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水的循环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思考。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验证水的循环过程。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盆、毛巾等。

2.教学课件: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循环。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消失吗?它到底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消失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水的循环过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水还可以以哪些形式存在?它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循环过程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水的循环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心得。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水的循环过程和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为: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以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水的一些基本状态变化,如冰冻、蒸发等,但对水的微观结构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状态变化及其特点。

2.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3.生活实例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加热器、冰块等。

2.课件:水的状态变化图片、视频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吗?”2.呈现(5分钟)进行实验: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同时,将一杯水放入冰块,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要求每组选定一种实验方法,如加热、降温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巩固(5分钟)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提问:“水为什么会发生状态变化?”、“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用途有哪些?”5.拓展(5分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水到哪儿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水到哪儿去了》(教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1.水到哪儿去了》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反思活动,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等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考虑通过增加互动环节、使用多媒体资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水的性质和特点,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巩固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符合新教程的核心素养目标要求。通过学习《1.水到哪儿去了》,学生将能够在以下方面得到提升: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如实验步骤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记录等。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指导学生改进不足。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简洁的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等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实验器材:准备烧杯、试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体验。
(3)视频资源:播放与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相关的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循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我需要在这方面加强讲解和引导。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水的蒸发过程,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沟通不畅、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考虑在下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指导。
b.水循环的全球性,包括水在不同地区、不同形态的转换。
c.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水到哪里去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水变干或不见的情况?”(例如: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水的变化奥秘。
2.理解科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对水在自然界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3.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4.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水蒸发实例,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水》的第三节《水到哪里去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这一章节第1节《水到哪里去了》,主要介绍水的流动和水的消失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水流动和水的消失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水的流动和水的消失现象。

b. 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中的流动方式。

c. 知道水可以消失,但并不会真正消失。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b. 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水的流动和水的消失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水的消失并不是真正的消失。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水的流动和消失现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迷惑和困惑。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流动和消失现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a. 老师展示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并将其放在教室的窗台上。

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问学生水到哪里去了。

b. 学生们可以提出各种猜测和想法,如水被太阳蒸发了、水渗透到地下等。

第二环节:概念讲解a. 老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水的流动和消失现象。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模型展示水从山上流向河流的过程。

b. 老师解释水在不同环境中的流动方式。

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说明水流进地下、水流进河流等情况。

c.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消失的原因,并解释水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转化成了其他形式。

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水蒸发:将一杯水放在阳光下,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发现杯子里的水变少了。

解释这是因为太阳的热量使水变成了水蒸气,它升到空气中并消失了。

-水渗透:在一个盆子中倒入一些水,然后放入一块海绵。

学生会观察到海绵吸收了水,水看起来消失了。

解释这是因为海绵的细小孔隙可以吸收水分,所以水渗透到了海绵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水
水是我们最常见的液体。生活中的水还有 哪些形态存在?它们是怎样互相转化的呢?
水又是一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可以溶解在 水中。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物,植物 和人类才能够在地球上生存。
我们来研究一下水吧,看看不同的物质 在水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探索
1、试着解释下边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2、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晾衣服
烧水
煮食物
雨后公路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3、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实验一:
·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 个不盖 ·把它们放到通风向阳的位置。 ·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的水量变化。
·实验结果:
没盖薄膜的水变少了 盖薄膜的薄膜上有水珠
·得出结论:
水挥发掉了
实验二:
·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防止一段时间, 观察盒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水跑哪去了?
·作出假设:
水挥发掉了
·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
·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 个不盖 ·把它们放到通风向阳的位置。 ·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的水量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