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案
粮油加工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粮油加工学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2c143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6.png)
粮油加工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注重健康饮食,对粮油加工品质量与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式。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粮油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粮油加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粮油加工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 学习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把握粮油加工行业的大方向,了解当前的市场趋势和发展需求,掌握粮油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
2. 课程内容2.1 粮油加工的历史和现状2.2 粮油加工技术及其原理2.3 粮油加工行业的市场趋势和发展需求2.4 粮油加工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2.5 粮油加工的创新与发展3. 学习安排本次课程设计为一学分课程,由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第一周:课程介绍,了解粮油加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市场现状第二周至第三周:学习粮油加工的理论知识,如粮油加工技术及其原理、粮油行业的市场趋势第四周:进行实践操作,了解粮油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实际操作技巧第五周至第六周: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了解粮油加工的发展前景和创新方法第七周:学生展示课程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和讨论三、学生评估及教学效果1. 学生评估本次课程设计将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包括课堂作业、实践操作、课程论文和学生汇报等方面。
评估重心将放在课程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促进学生对粮油加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学效果本次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来评估。
通过课件打卡、教学测验、实践操作、课程论文和学生汇报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会收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与教案
![《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2e895b8f67c1cfbd6b832.png)
热带农业技术学院《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试行)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所在学院:热带农业技术学院授课班级:2017级食品3+2班二〇一九年九月《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是食品科学技术与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以满足未来工作需要。
要求学生在课程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照将来从业方向,有选择地通过“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国家“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胜任食品加工、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食品营销等职业岗位的工作。
前导课程为“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卫生”等,后续课程是“专业特长实训”,“毕业综合实习”。
二、章节设计及内容安排章序内容1学前导读:中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2模块一:粮油功能食品与粮油模拟食品加工3模块二:正确认识粮油食品添加剂及滥用食物添加剂的危害4模块三:米制品、豆制品、玉米及马铃薯加工5模块四:自主开展粮油产品调研6模块五:各类食用油的特性特点及使用7模块六:实训:香菇烧麦8模块七:实训:葱香花卷9模块八:实训:绿豆糕10模块九:实训:戚风蛋糕11模块十:实训:甜甜圈12模块十一:实训:猪仔包13拓展十二:实训:南瓜球14扩展十三:实训:面包三、教学设计与实施《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一)章节学前导读:中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学时序号0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本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课程结合、教学安排,以及教会学生如何学生本课程。
让学生能够在教中学、学中做中,充分掌握本课程知识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粮食工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现状2.对中国粮食工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建设性想法和建议教学方法与手段1、任务驱动教学法2、互动教学法教学内容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2.粮油工业现状的主要内容3.中国粮油产业发展趋向1.掌握粮食工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现状2.对中国粮食工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建设性想法和建议章节模块一:粮油功能食品与粮油模拟食品加工学时序号0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粮油功能食品与粮油模拟食品加工;理解掌握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及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案精选全文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65f1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c.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焙烤食品的定义;了解我国焙烤食品的生产现状、发展动态和趋势。
【重点】焙烤食品的概念;我国焙烤食品生产现状。
【难点】解决我国焙烤食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概述1.焙烤食品:泛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或者经过发酵,或者直接用高温烘焙,或者用油炸而成的一系列香脆可口的食品。
2.特点:(1)所有制品以谷类为基础原料(2)油、糖、蛋、乳品为主要辅助原料(3)所有焙烤制品的成熟或定型均采用焙烤工艺(4)不需调理直接可食的食品(5)所有焙烤食品均属固态食品3.分类:三大类A、面包●按加工工艺和原材料特点分主食面包:以面粉、酵母、盐、水为主料点心面包:豆沙、奶油、果酱等营养面包:大豆面包、高锌、高钙、高铁、儿童营养●按外形分圆形枕形:(长方形)异形:梭形、动物形状B、饼干●按原料配比分类:原料是指面粉、糖、油●按原料配比分类:原料是指面粉、糖、油●按成型方法可分为:冲印成型、辊印成型、辊切成型、挤花成型C、糕点●按加热成熟方法分:烤制、炸制、蒸制●按地域分(以长江为界,南北两点。
南:苏广。
北:京、天津)京式糕点:萨琪玛、京八件苏式糕点:擅用米粉、油糖较重广式糕点:馅料新颖宁式糕点:鲜滇式糕点:火腿●从糕点取料加工工艺分油酥面团:面粉100,油脂50%水油面团:大多数用于酥层面团的外层皮,也有些品种利用此皮单独包馅面糊:如蛋糕糖浆面团:如月饼酥性面团:如桃酥筋性面团:麻元、开口笑发酵面团:光头饼等米粉面团:凉糕、元宵、粽子二、面包、饼干、糕点生产的发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地位1、面包的形成和发展埃及人最早发现并采用了发酵的方法来制作面包。
这可能也与埃及是栽培种植小麦最早的国家有关。
当时,古埃及人用谷物制备各种食品,例如将捣碎的小麦粉掺水调制成面团,很可能一些面团剩余下来,以至于发生了自然发酵。
当人们用这剩余的发酵面团制作食品时,惊奇地发现得到了松软而有弹性的面包,这一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01)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01)](https://img.taocdn.com/s3/m/427d95dbe53a580216fcfebe.png)
3、厂区建设规范化、现代化
展现出了现代化食品工业企业的气势与风貌,并形成了一定的企业文化。
多媒体讲解
4、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
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引进量和使用量大量增加:国内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质量有明显提高,可信度有所增加。
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纪律严明,卫生(花园式的工厂)、安全、环保意识增强(农药残留的检测、污水的排放、废气物的处理等)。
5、存在的主要问题
用人制度落后,家族式管理。
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技术含量低,工人素质差。
劳动强度大,待遇低。对科研技术人员重视不够。
市场产品中低档化,缺乏高新技术产品。产品雷同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效益低缺乏竞争力。
山东省国家龙头企业(13家2001年)
1、龙大集团(莱阳)2、九发集团(牟平)
3、得力斯(诸城)4、诸城外贸
2、地位:
处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凡国民经济繁荣的国家,粮油食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根据饮食情况和粮油食品加工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为例,世界各国可分为三种情况:
非洲、拉丁美洲落后,缺衣短食,粮油食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0. 2 %
发展中国家产品基本自给自足粮油食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
发达国家产品生产过剩粮油食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15--20 %
由此可见,搞好粮油食品加工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
可以说,粮油食品加工业是国民生活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永久的产业
多媒体讲解
3、作用:根据现在国情有以下几个方面: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2-7馒) (1)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2-7馒) (1)](https://img.taocdn.com/s3/m/5353a86a9b6648d7c1c74697.png)
防止馒头萎缩应从原料入手,并在工艺上下工夫。和面和揉面都要使面团达到最佳状态,调节面团pH到合适的范围,醒发程度适度,保证蒸制的工艺条件等是解决馒头萎缩的关键。
4、馒头表面不光滑
优质的馒头应为表面光滑,无裂口、无裂纹、无气泡、无明显凹陷和凸疤。表面光滑与否对于商品馒头的销售影响很大。
常见的馒头表面问题有:裂纹、裂口、起泡等。
4.面团揉制:和面后成型前,一般必须经过面团揉制工序,以保证馒头的组织结构和外观。手工成型时必须用揉压机或手工揉面。馒头机成型时,喂料斗内的螺旋挤压和搓辊的扭搓已较好地完成了面团揉制,故不需要另设揉面工序。
揉面能使面团中的气体排除,组织细密,从而使产品表面光滑,色泽洁白,还能够避免馒头表面产生气泡。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B2-7)面制方便主食品加工[3]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周周第节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节馒头加工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馒头的加工方法
熟悉馒头加工的技术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馒头制作工艺过程
多媒体讲解
粮油加工实验技术教学设计
![粮油加工实验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83fb3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a.png)
粮油加工实验技术教学设计背景粮油食品是人类的主要食品之一,在我国尤其重要。
粮油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的加工、提高粮食的品质、延长保存期限、增加经济效益以及人们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中,粮油加工实验技术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也是学生了解粮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验目的通过设计这个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能够掌握粮油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深入了解粮油加工流程和产品的基本特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粮油加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从事粮油食品加工业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与支持。
实验内容1.粮食加工实验1.粗粮制粉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粗粮的处理方式和制粉技术,并进行产品品质分析。
2.米面制品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饺子、馄饨等米面制品的制作方法。
2.油脂加工实验1.油脂萃取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油脂的萃取工艺,并进行油脂的定性定量分析。
2.色泽分析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掌握油脂颜色的变化和相关工艺处理。
3.油脂炼制实验: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植物油脂的脱臭、脱酸、脱色等工艺过程,并进行产品品质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做好相关知识的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要点。
2.实验时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操作手册,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设备,妥善保存实验记录和实验产品。
5.学生必须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器材,注意安全。
实验评估实验的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实验操作能力(40分):从实验条件设定、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课程考试(60分):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论通过粮油加工实验技术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提供保障和支持。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2)剖析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2)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3ab7526f1aff00bed51eb4.png)
二、传统豆制品生产的原辅料
1凝固剂
1)石膏
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熟石膏(硫酸钙),控制豆浆温度85℃左右,添加量为大豆蛋白质的O.04%(按硫酸钙计算)左右。合理使用可以生产出保水性好、光滑细嫩的豆腐。
4)脂肪酸甘油酯
它分为蒸馏品(纯度达90%以上)和未蒸馏品(纯度为40%~50%)。蒸馏品使用量为1.O%。使用时均匀地添加在豆浆中一起加热即可。
防腐剂3
豆制品生产中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有丙烯酸、硝基呋喃系化合物等。丙烯酸具有以内。丙烯酸防/抗菌能力强、热稳定性高等特点,允许使用量为豆浆的5 mgkg腐剂主要用于包装豆腐,对产品色泽稍有影响。.
2、大豆低聚糖和大豆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
容内本基学教
方法及手段
1
一、传统豆制品生产的基本原理
中国传统豆制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也各有特色,但是就其实质来讲,豆制品的生产就是制取不同性质的蛋白质胶体的过程。
大豆蛋白质存在于大豆子叶的蛋白体中,大豆经过浸泡,蛋白体膜破坏以后,蛋白质即可分散于水中,形成蛋白质溶液即生豆浆。生豆浆即大豆蛋白质溶胶,由于蛋白质胶粒的水化作用和蛋白质胶粒表面的双电层,使大豆蛋白质溶胶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一旦有外加因素作用,这种相对稳定就可能受到破坏。
2)卤水
卤水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镁,用它作凝固剂,由于蛋白质凝固快,网状结构容易收缩,因而产品的保水性差。卤水适合于做豆腐干、干豆腐等低水分的产品,添加量一般为2~5 kg/100 kg大豆。
δ一葡萄糖酸内酯3)
是一种新型的酸类凝固剂,易溶于水,在水中分GDL)(δ一葡萄糖酸内酯简称值增加时分解速度也加快。加人pH解为葡萄糖酸,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速度加快,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B面包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B面包](https://img.taocdn.com/s3/m/6a1c62c37375a417876f8f1c.png)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B2-4B面包)面制品加工[4B]课程教案讲课时间第周周第节课次
讲课方法(请打√)理论课□讨论课□试验课□习题课□其她□
课时
安排
讲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专题):
面包生产---面团发酵教学目、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面团发酵原理
2、熟悉影响面团发酵原因
教学关键及难点面团发酵工艺
面团发酵成熟度判定与控制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面团发酵
面团发酵是面包加工过程中关键工序。
目(掌握):
1.使酵母繁殖和发酵, 产生CO2, 促进体积膨大。
2.面团中积累发酵产物, 赋于产品芳香和风味。
3.使面团含有良好延伸性和多孔结构。
4.增强持气能力。
面团发酵是一个十分复杂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改变过程。
面团发酵原理
酵母生长繁殖
面团发酵是由酵母生长繁殖来完成。
第一次发酵关键是酵母芽孢增殖, 为二次发酵打基础。
温度控制28-30℃, 利于酵母繁殖。
第二次发酵是利用面团中营养物质, 在氧气参与下进行增值, 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其她物质, 使面团膨松富有弹性, 并给予成品特有色、香、味、形。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03)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03)](https://img.taocdn.com/s3/m/e1d6ed82ddccda38366bafdd.png)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03)绪论[3]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周周第节课次3授课方式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2(请打√)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1、粮油食品加工的分类和产品的质量标准2、. 粮油食品加工的任务和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 、粮油食品加工的分类2、熟悉产品的质量标准教学重点及难点 :粮油食品加工业的概况方法及手教学基本内容段三、国内外粮油食品加工业的概况及存在问题( 二) 焙烤食品类1.馒头:老面馒头 ( 传统大众化食品 ) 、开花馒头和酵母馒头 ( 工业化生产 ) ,目前缺乏全国名牌产品和工业化生产及加工品种。
2.面包:国外产品品种繁多,名牌济济。
等级:有高、中、低档之分颜色:有黑、白之分口味:有酸、甜、咸之分。
名牌众多:美国的有花旗面包( 体积膨大蜂眼多 ) 、热狗,英国的三明治,西德汉堡包,俄国的黑面包,丹麦的奶油面包,法国棍式面包,日本的豆沙面包,闻名于世。
中国面包生产比较落后,品种单一,质量差,其主要原因是起步比较晚,生活习惯不同。
3.饼干生产:国内多数仍为低档产品,如动物玩具,什锦饼干。
一些高档产品椰蓉酥、曲奇饼干、奶油酥等多为国外联营厂家生产。
市场是南方的产品北方卖4.糕点类:中式:京式、广式、苏式、杨式比较出名,以面粉和糖为主要原料,质量还可以。
西式:欧美派、俄派,以牛奶、奶油和巧克力为主要原料。
5.方便旅游食品:发展比较迅速,方便面、速冻水饺,方便米饭,今后仍呈上升趋势。
最近台湾方便面进口不少,关键是味料做的好。
节省时间,香港每人一年吃 30 包方便面,日本28包,中国不到5包。
与国外相比国内还缺乏住宿、学校、病员快餐供应中心。
目前方便面处于饱和阶段,生产总量为 150亿包,消费为 110亿包,品种单一,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烘干蔬菜型方便面工艺上改进——油炸——新发展的类型玉米型湿型、保鲜型混合型我国北方速食食品,如豆汁、油条等。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2-4A面包)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2-4A面包)](https://img.taocdn.com/s3/m/53aca86a9b6648d7c1c7468e.png)
(三)酵母
1、酵母的作用
在适宜条件下,酵母大量繁殖,产生CO2气体使面团起发,烘烤时形成蜂窝状组织,膨松而有弹性。面包因含有酵母,具有特殊风味,并增加了营养成分。、
2、酵母的分类
5面团发酵工艺(了解)
6面包的腐败及预防(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1、原料及辅料的选择(掌握)
2、面包生产工艺流程(掌握)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面包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面包具有营养丰富、组织膨松、易于消化、食用方便、适宜于机器化生产等特点。
分类:
甜面包和咸面包;
硬式面包和软式面包;
圆形面包、枕形面包、梭形面包和花样面包;
制作面包要求产气能力不低于1200ml。
面粉产气能力取决于糖化力。
(2)面粉预处理
根据季节适当调温(有利于面团形成和发酵):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保温以提高面粉温度(因面筋蛋白的吸水过程迟缓,面筋生成率低)。
夏季温度过高时应将面粉放在干燥、低温、通风处,以便降温。
过筛:过筛将使面粉松散成微粒并可除杂,同时也能混入空气,利于面团形成和酵母繁殖生长,促进面团成熟。
面包生产的原辅材料及工艺流程
面包生产的基本原料——小麦粉、水、酵母和盐。
辅助原料——糖、蛋品、乳品、油脂、改良剂、甜味剂、各种馅料、装饰料、营养强化剂等。
一、原辅料
(一)小麦粉
1.选择面包面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面粉筋力:面筋形成的网络结构,构成面包的“骨架”。
面粉白度:面粉颜色影响面包的颜色。
发酵耐力:超过预定的发酵时间还能生产出良好质量的面包。
粮油说课
![粮油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ee8a819650e52ea551898aa.png)
利用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和图书馆资源。
5、典型案例 情境三 豆制食品加工 项目一 豆腐制作 过程设计: 讨论、产疑 如何由大豆制得豆浆,豆浆又能否变成豆 腐?
解惑、释疑
使大豆中所含有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分散在水中, 形成的胶体溶液即为生豆浆。
将生豆浆煮沸即得到熟豆浆,趁热向熟豆浆中加 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如(如卤水、石膏等),就可 得到豆腐脑,豆腐脑经破碎挤压成型后便可制得 豆腐。
二、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常见面类食品、米制食品、豆制食品、休闲食品及植物 油脂、植物蛋白、植物淀粉的加工原理及一般工艺。 熟悉粮油食品加工中常用设备及其作用。 2)技能目标
具备生产加工常见米面食品(如面包、饼干、桃酥、糕点、 挂面、方便面、米线)及豆制品(如豆腐等)的能力。
具备从事植物油脂、植物蛋白、植物淀粉、休闲食品加工领 域的工作能力。
本教材的特点是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突职业教育的要
求。
2、其它教学资源
参考书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孟宏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网络资源 实训室 焙烤工艺实训室 食品加工实训室
食品伙伴网的食品课堂中的相关粮油食品工艺的精品课课件。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
通过项目学习,使学生具备团队精神与团队协作 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社会 责任感及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本课程选择的教材《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是王丽琼 主编的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由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总结
知识点回顾
豆腐的生产机理及生产工艺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1)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1)](https://img.taocdn.com/s3/m/bc36e212a300a6c30c229f68.png)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3部分构成,约占整个大豆子粒质量的2%。胚是具有活性的幼小植物体,当外观条件适宜时便萌发而开始新的生长。
3子叶
子叶又称豆瓣,约占整个大豆子粒质量的90%。子叶的表面由小型的正方形细胞组成表皮,其下面由2或3层稍呈长形的珊状细胞。珊状细胞的下面为柔软细胞,是大豆子叶的主体。显微结构测试表明:白色袋装的细胞为细胞壁(cu);细胞内白色的细小颗粒为圆球体(spberosome),内部蓄积有中性脂肪;散在细胞内的黑色团块为蛋白体(PB),其中储存有丰富的蛋白质。
类利用并产生气体,使人食后有胀气感。因此,大豆用于食品时,要采取措施除去这些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1)大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大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其中的低聚糖,包括水苏糖、棉子糖(蜜三糖)和蔗糖等,大豆中的低聚糖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水苏糖含量约占总质量的4%,棉子糖约1%,蔗糖约5%。
低聚糖在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其甜度约为蔗糖的70%。人体内的消化酶不能分解水苏糖、棉子糖,因此不能产生热量。但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属中的几乎所有菌种都能利用水苏糖和棉子糖,而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则几乎不能利用。水苏糖和棉子糖是人体肠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对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将其应用于食品中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7大豆中的有机酸、异黄酮
大豆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还有醋酸、延胡索酸等,利用大豆中的有机酸可以生产大豆清凉饮料。大豆中含有少量的异黄酮,它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生理活性和提取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三、大豆蛋白质的性质
1溶解性
大豆蛋白质的溶解性,首先随着pH值的变化会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大豆蛋白质的pH值所绘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1~1。pH值为4~5时,溶解度最小,这与大豆蛋白质的等电点一致。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720cc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e.png)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撰稿人:黎冬明2008年 07月教学课题:第一章概述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目的:1、掌握:粮油加工学的范畴;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
2、熟悉:粮油加工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展望。
重点与难点::粮油加工学的范畴;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2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粮油加工学的范畴二、粮油加工的历史和现状三、粮油加工学的主要内容三、开创粮油加工业的新局面思考题: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粮油加工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课题:第二章稻谷制米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目的:1、掌握:稻谷的工艺品质;稻谷制米的主要工艺过程,各道工序的目的和原理;稻谷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2、熟悉:稻谷品种与大米品质关系。
重点:稻谷制米的主要工艺过程,各道工序的目的和原理。
难点:稻谷的工艺品质。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2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稻谷的工艺品质1、稻谷的分类、子粒结构和化学组成2、稻谷子粒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力学性质二、稻谷的清理1、清理的目的与要求2、清理方法及机理3、常规稻谷加工清理流程三、砻谷及砻下物分离1、砻谷2、谷壳分离3、谷糙分离四、碾米的基本原理五、成品及副产品的整理六、稻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1、稻壳综合利用2、米糠综合利用思考题:1、为什么要砻谷?不经砻谷而直接碾米行否?为什么?2、糙米的营养价值优于精米,为什么还要碾米?教学课题:第三章稻谷精深加工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目的:1、掌握:蒸谷米,免淘洗米,营养强化米,米粉的概念,加工原理和工艺过程。
2、熟悉:稻谷精深加工的目的及意义;各种米制品的类型。
重点:几种米制品生产工艺过程。
难点:稻米的营养强化。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4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蒸谷米的加工1、蒸谷米的特点2、蒸谷米的生产二、免淘洗米加工三、营养强化米加工四、米粉和米制品的加工1、米粉的加工2、方便米粉的加工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米进行营养强化?2、蒸谷米营养保持的原理是什么?教学课题:第四章小麦制粉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目的:1、掌握:小麦的种类和加工特性;配麦,润麦的概念;小麦制粉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机械设备;粉路的概念和粉路的设计;专用粉和等级粉的概念和生产方法。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3)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3)](https://img.taocdn.com/s3/m/7eff6916bceb19e8b8f6babf.png)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B4-3)大豆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周周第节课次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大豆深加工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大豆深加工制品的种类
2、熟悉新型豆制品加工技术
教学重点及难点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应用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应用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应用第一节大豆磷脂
第二节大豆低聚糖
第三节大豆多肽
第四节大豆异黄酮
第五节大豆皂甙
第六节大豆膳食纤维
第七节维生素E。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B面包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B面包](https://img.taocdn.com/s3/m/d11ada47e2bd960591c67764.png)
在面团发酵时,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发酵时酵母本身可以分泌麦芽糖酶和蔗糖酶,将麦芽糖和蔗糖水解成单糖供酵母利用。
面团发酵中,当各种糖共存时,其被利用的顺序是不同的,酵母首先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而后才能利用果糖。酵母不能利用乳糖,但乳糖对面包的着色起着良好的作用。
面团发酵中的产酸菌主要是嗜温性菌,当面团发酵在28~30℃进行时,产酸量不大。如果在高温下发酵,它们的活性增强,会大大增加面包的酸度。
面团发酵中风味物质的形成
面团发酵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发酵形成风味物质。在发酵中形成的风味物质大致有以下几类:
醇类:酒精发酵形成的酒精及丙醇、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醇等其他醇类。
面团发酵成熟度的判断与控制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面团发酵
面团发酵是面包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目的(掌握):
1.使酵母繁殖和发酵,产生CO2,促进体积膨大。
2.面团中积累发酵产物,赋于产品芳香和风味。
3.使面团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多孔结构。
4.增强持气能力。
面团发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过程。
淀粉的变化
完整的淀粉粒在常温下不受淀粉酶的作用,而损伤的淀粉粒易受淀粉酶的作用,分解成糊精或麦芽糖,面粉中损伤淀粉的数量一般占小麦淀粉总量的3~7%。
随着发酵的进行,损伤淀粉糖化而产生的麦芽糖逐渐增加。这对面团的整形、醒发以及入炉后的膨胀都有积极作用。
小麦粉中的β-淀粉酶含量充足,α-淀粉酶含量不足。为了改善面团的延伸性和内部结构,可添加α-淀粉酶作为改良剂。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2-6方)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2-6方)](https://img.taocdn.com/s3/m/d5a8e119647d27284b735157.png)
(2)加快脱水速度,缩短复水时间。
5、波纹成型
影响面条波纹成型效果的主要因素
线速度
传送带速度使两者的速度之比常在6-8之间
6、蒸煮
(1)目的:使淀粉受热糊化和蛋白质变性,面条由生变熟。
(2)要求:0.147-0.198Mpa热蒸汽下作用90-120秒,面团糊化度达80%以上,当糊化度越高,则面条粘弹性越低,且复水块,含油率及面条色泽、透明度也好。
(1)硬水中含有钙、镁、铁等金属离子,与面粉中蛋白质
结合会使面筋失去延展性,
(2)钙、铁离子与淀粉结合则影响正常的糊化膨润,会使
制品变成褐色,有时也会使制品在储藏中变色。
应用软水的pH在6-8,pH过高易使面条表面溶化从而使面条变糊。
食盐的作用
(1)一定量的食盐可收敛面筋结构而起到改良其流变特性的作用,因此能增加面条强度,减少断条率;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B2-6方)面制方便主食品加工[2]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周周第节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节:方便面加工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方便面加工技术
2:熟悉方便面加工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在蒸面时易蒸熟;
(3)能使面筋弹性增强,面条口感爽滑有韧性,增加粘弹性,提高光洁度;
增稠剂
作用:
(1)能使面条粘弹性增强;
(2)改良老化性能;
(3)油炸时吸油率降低。
常用:变性淀粉,厄尔胶、褐藻酸钠及CMC
乳化剂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 2剖析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 2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fa6b73240c844768eaee45.png)
前凝胶形成后必须借助无机盐、电解质的作用使蛋白质进一步变性转变成凝胶。常见的电解质有石膏、卤水、δ一葡萄糖酸内酯及氯化钙等盐类。它们在豆浆中解离出Ca、Mg,Ca,Mg不但可以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和双电层,而且2+2+2+2+有“搭桥”作用,蛋白质分子间通过--Mg一或----Ca--桥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并将水分子包容在网络中,形成豆腐脑。
4)脂肪酸甘油酯
它分为蒸馏品(纯度达90%以上)和未蒸馏品(纯度为40%~50%)。蒸馏品使用量为1.O%。使用时均匀地添加在豆浆中一起加热即可。
防腐剂3
豆制品生产中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有丙烯酸、硝基呋喃系化合物等。丙烯酸具有以内。丙烯酸防/抗菌能力强、热稳定性高等特点,允许使用量为豆浆的5 mgkg腐剂主要用于包装豆腐,对产品色泽稍有影响。.
1)油脚
它是油炸食品的废油,含杂质多,色泽暗,但是价格低廉,适合于作坊式生产使用。
2)油脚膏
它是由酸败油脂与氢氧化钙混合制成的膏状物,配比为10:1,使用量为1.0%。
3)硅有机树脂
它是一种较新的消泡剂,它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表面张力低,消泡能力强。豆制品生产中使用水溶性的乳剂型,其使用量为0.05 g/kg食品。
4
3磨浆
经过浸泡的大豆,蛋白体膜变得松脆,但是要使蛋白质溶出,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如果从蛋白质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溶出。但是磨的过细,大豆中的纤维素会随着蛋白质进入豆浆中,使产品变得粗糙,色泽深,而且也不利于浆渣分离,使产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120目。实际生产时应根据豆腐品种适当调整粗细度,并控制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低于2.6%为宜。采用石磨、钢磨或砂盘磨进行破碎,注意磨浆时一定要边加水边加大豆。磨碎后的豆糊采用平筛、卧式离心筛分离,以能够充分提取大豆蛋白质为宜。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2-5挂面)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2-5挂面)](https://img.taocdn.com/s3/m/675a8e14ff00bed5b9f31d8a.png)
3、烘房形式
静置式:把挂面静置,干燥过程间歇完成。
多媒体讲解
单排移行式:挂面仅以一排按一定路线在烘房内迂回移行;
多排隧道式:挂面以多排并列移行的形式在烘房内烘干。目前使用较多
4、烘干过程
预干燥(冷风定条)----主干燥(保潮出汗&升温降潮)---终干燥(降温散热)
单片压延:散料直接经轧辊初压成面带,再依次通过几组轧辊逐步压薄
到所需厚度。
合并压延:散料同时通过两对轧辊压成两条面片,再经过一对轧辊把它
们压成一块面片,再依次通过几组轧辊,逐步把面片压薄
同径辊轧:各道轧辊的直径都是一样的
异径辊轧:在轧片过程中,轧辊直径从前到后逐步减小。
(2)压面机类型(按轧辊排列方式不同划分)
措施:不加温,只通风,借助主干燥的余温,除去部分水分。
参数:运行时间占总时间的30%左右,降温速度为0.5℃/min。
多媒体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1.同径辊轧与异径辊轧哪种方式更合理?
2.挂面生产工艺流程?
3.和面的工艺要求?
课后小结:
过多促使淀粉糊化,易浑汤。破坏维生素
(3)增粘剂
作用:增加面团的粘结力,使断条减少,煮面膨胀率低
如:
多媒体讲解
常用增粘剂:
羧甲基纤维(用量为面粉重量的0.2-0.4%)
海藻酸钠(用量为面粉重量的0.1-0.2%)
魔芋精粉(用量为面粉重量的0.5%)
谷朊粉(用量通常为面粉重量的1-2%)
2、营养强化剂和调味剂
(1)冷风定条
目的:去除部分表面水分,使面条从可塑体向弹性体转变,使湿面条强度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焙烤食品的定义;了解我国焙烤食品的生产现状、发展动态和趋势。
【重点】焙烤食品的概念;我国焙烤食品生产现状。
【难点】解决我国焙烤食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概述1.焙烤食品:泛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或者经过发酵,或者直接用高温烘焙,或者用油炸而成的一系列香脆可口的食品。
2.特点:(1)所有制品以谷类为基础原料(2)油、糖、蛋、乳品为主要辅助原料(3)所有焙烤制品的成熟或定型均采用焙烤工艺(4)不需调理直接可食的食品(5)所有焙烤食品均属固态食品3.分类:三大类A、面包按加工工艺和原材料特点分主食面包:以面粉、酵母、盐、水为主料点心面包:豆沙、奶油、果酱等营养面包:大豆面包、高锌、高钙、高铁、儿童营养●按外形分圆形枕形:(长方形)异形:梭形、动物形状B、饼干●按原料配比分类:原料是指面粉、糖、油●按原料配比分类:原料是指面粉、糖、油●按成型方法可分为:冲印成型、辊印成型、辊切成型、挤花成型C、糕点●按加热成熟方法分:烤制、炸制、蒸制●按地域分(以长江为界,南北两点。
南:苏广。
北:京、天津)京式糕点:萨琪玛、京八件苏式糕点:擅用米粉、油糖较重广式糕点:馅料新颖宁式糕点:鲜滇式糕点:火腿●从糕点取料加工工艺分油酥面团:面粉100,油脂50%水油面团:大多数用于酥层面团的外层皮,也有些品种利用此皮单独包馅面糊:如蛋糕糖浆面团:如月饼酥性面团:如桃酥筋性面团:麻元、开口笑发酵面团:光头饼等米粉面团:凉糕、元宵、粽子二、面包、饼干、糕点生产的发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地位1、面包的形成和发展埃及人最早发现并采用了发酵的方法来制作面包。
这可能也与埃及是栽培种植小麦最早的国家有关。
当时,古埃及人用谷物制备各种食品,例如将捣碎的小麦粉掺水调制成面团,很可能一些面团剩余下来,以至于发生了自然发酵。
当人们用这剩余的发酵面团制作食品时,惊奇地发现得到了松软而有弹性的面包,这一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公元6000年前,埃及人将小麦粉加水和马铃薯、盐拌在一起,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利用空气中的野生酵母来发酵。
等面团发好后,再掺上面粉揉成面团放入泥土做的土窖中烤。
但那时人们只知道发酵的方法而不懂得其原理,一直到十七世纪后才发现了酵母菌发酵的原理。
最初埃及人所使用的烤炉是一种用泥土筑成圆形烤炉,它上部开口,使空气保持流通,底部生火,待炉内温度达到相当高时将火熄灭,拨出炉灰,将调好的面团放入炉底,利用炉内余热烤熟。
公元前8世纪,埃及人将发酵技术传到了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
到了耶稣时代,巴勒斯坦所有城市都有出售面包的作坊。
发酵面包于公元前600年传到希腊后,希腊人成了制作面包的能手。
希腊面包师将烤炉改为圆拱式,上部空气孔变得更小而内部容积增大,使炉内保温性更好,其加热和烘焙方法仍与埃及一样。
后来,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和埃及,面包制作技术又传到了罗马。
罗马人进一步改进了制作面包的方法,发明了圆顶厚壁长柄木杓炉。
随后,罗马人又将面包制作技术传到了匈牙利、英国、德国和欧洲各地。
随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沦为殖民地后,面包生产技术又传到了这两个产麦国家。
后来又传到了美国。
面包的发展:埃及→希腊→罗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殖民地→美国2.面包在我国的发展(1)传入:两条途径(2)发展:各大城市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3)地位:①面包由于食用方便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主食品②饼干也是十分重要的方便食品,已成为军需、旅行、野外作业、登山必需食品及广大儿童喜爱食品。
(4)面包的营养价值①面食比米食营养价值高②发热量高③面包消化率高于其他食品3.糕点的发展:秦汉时期:雏形东汉三国到唐宋时期:演变发展明清:定型稳定时期后清时期:西式糕点稍微渗入我国近代:中西结合、相互渗透、自动化机械化发展三、各国面包特色欧洲多为硬式面包,北美多为软面包法国面包:不用油、糖细长面包,最长达1米意大利面包:利用丰富材料的小面包德国:以黑麦为原料的黑酸面包英国:以小麦为原料发酵度较小前苏联:用全麦制作的大黑面包、南方称“几罗”或“罗宋”面包美国面包:以小麦为原料,发酵度很好的疏松面包面包中的几个名称:土司、三明治、热狗、汉堡包、比萨饼、罗宋面包四、焙烤食品工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1.基础原辅材料供应全部达到规格化和专用化2.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3.大力采用现代高新技术4.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5.大力加强相关行业间专业化协作6.安全、健康位于首位7.保健、功能性产品发展迅速8.低能量、无糖产品开发增长第二章原材料【教学目标与要求】熟练掌握面粉中面筋的重要性及作用;掌握其它加工原料的作用、特性及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重点】面筋的形成;面筋的性质;糖在焙烤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糖的反水化作用;预防油脂酸败的措施;在焙烤食品中水的用量对焙烤食品品质的影响;各种疏松剂的作用机理;乳制品焙烤食品中的作用等。
【难点】面筋的形成;糖的反水化作用;不同焙烤食品对油脂的选择。
【教学内容】第一节面粉面粉是制造面包、饼干的最主要原料。
我国的小麦品种很多,产地分布很广,因此面粉的质量变动很大,成为面包、饼干工艺操作中的重大问题。
因此从事面包、饼干制造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一定要掌握小麦和面粉的化学、物理性质,在生产中随时根据其理、化特性调节工艺操作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一、小麦的分类小麦可按播种季节、皮色、粒质进行分类。
(1)播种季节小麦按播种和收获季节的不同,可以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种。
春小麦颗粒长而大,皮厚色泽深,蛋白质含量高,但筋力较差,出粉率低,吸水率高;冬小麦颗粒小,吸水率低,蛋白质含量较春小麦少,但筋力较强。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2)按皮色可分为白皮小麦、红皮小麦及介于二者之间的黄皮小麦。
白皮小麦呈黄白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但筋力较差;红皮小麦皮色较深,呈红褐色,皮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但筋力较强。
⑶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如果将麦粒横向切开、观察其断面,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玻璃质)的为角质小麦,又称硬麦;而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的为粉质小麦。
角质小麦蛋白质含量较高,面筋筋力较强;粉质小麦蛋白质含量较低,面筋筋力较弱。
我国一般按季节、粒质结合皮色将小麦分成六类,即:①白色硬质小麦: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达70%及以上,硬质率达50%及以上。
②白色软质小麦: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达70%及以上,软质率达50%及以上。
③红色硬质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达70%及以上,硬质率达50%及以上。
④红色软质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达70%及以上,软质率达50%及以上。
⑤混合硬质小麦:种皮红色和白色相混,硬质率达50%以上。
⑥混合软质小麦:种皮红色和白色互混,软质率达50%以上。
二、小麦的物理结构表皮果皮外果皮麸皮内果皮种皮—色素层种子果皮珠心层麦粒糊粉层—灰分含量高淀粉胚乳面筋性蛋白质胚芽—储藏了面粉中脂肪及类脂物的大部分,以及脂肪酶等酶类,易于使面粉在储藏期中腐败变质。
面粉中的麸皮由于制粉技术上的困难,不可能完全除去,在评价面粉的焙烤性质时,麸皮含量应当是越少越好,因为麸皮会影响面团的结合力,降低面团的储气能力。
特别是用于制造面包和苏打饼干,制得的面包体积小、不松软,饼干僵硬和缺乏层次,同时麸皮会使制品色泽变褐,影响质量。
三、面粉的种类和等级标准我国现行的面粉等级标准主要是按加工精度来划分等级的。
小麦粉国家标准中将面粉分为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和普通粉四等。
按面粉用途可分为:面包粉、面条粉、馒头粉、饼干粉、糕点粉及家庭自发粉等。
国外已发展到20多种,我国目前已有十多个品种。
其质量标准分为两个等级:一等是精制级专用粉,其各项质量标准较高,与国外专用粉质量相近;二等是普通级专用粉,适合于我国当前小麦品质状况,基本上能满足目前产品加工的要求。
另根据面粉筋力强弱把面粉分为高筋小麦粉和低筋小麦粉。
四、面粉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一)水分1.小麦在成长过程中水分含量不断变化,小麦成熟水分16%左右,经过晒扬,一般在磨粉时只含13%左右。
陈小麦的水分含量则在11%左右。
水分含量过高会使麸皮难以剥脱,影响出粉率和面粉的保存性,更严重的是会造成面包、饼干收得率下降。
水分含量过低会导致粉色差,颗粒粗,含麸量高等。
﹡饼干、面包用粉水分要求14%以下2.面粉中水分呈两种状态存在a.游离水—自由水面粉中所有含的水分绝大部分都属于游离水,它在面粉内的含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而增减,面粉中水分的变化主要是游离水变动。
b.结合水—束缚水结合在蛋白质、淀粉等胶体物质中的水。
它以氢键与上述亲水性高分子胶体相结合。
在面粉中含量稳定,不具有水的一般性质。
淀粉和蛋白质等亲水物质中存在着许多极性基团,由于静电引力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这两种状态的水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在面团调制过程中,由于加水和搅拌,随着蛋白质和淀粉等吸水过程进行,一部分游离水便进入胶体分子内部变成结合水,这两种水在面团中的比例,决定着面团物理性质。
在焙烤过程中,游离水首先遇热蒸发而减少,然后,随着蛋白质变性和进一步受热分解一部分结合水也被排除掉,这时制品便定型并发生色、香、味的变化。
(二)蛋白质1.小麦中蛋白质麦谷蛋白--49%面筋性Pr 麦胶蛋白--39% 不溶性Pr(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中,又称贮存蛋白)麦球蛋白--5.0%非面筋性Pr 麦清蛋白--2.5% 可溶性Pr2、结构:蛋白质分子接近球形,其核心部分由疏水性基团构成(如CH3,C2H5等),外壳由亲水性化合物组成(如OH、COOH、NH3等)。
当蛋白质胶体遇水时,水分子与蛋白质的亲水基团互相作用形成水化物—湿面筋。
这种水化作用不但在胶粒表面而且在蛋白质分子的内部进行。
在表面作用阶段,体积增加不大,水量吸得较少,是放热反应。
当胀润作用进一点进行时,水分子会以扩散方式进入蛋白质分子中去,此时蛋白质胶体粒子可以看作是一个渗透袋。
因为胶粒核心部分的低分子可溶部分溶解后使浓度增加,形成一定的渗透压,这样会使胶粒吸水量大增,面团体积膨大,反应不放热。
胶粒的胀润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理论,有助于我们解释和分析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如为了更好形成面筋,需要醒发。
蛋白质是一种链状结构,在链的一侧分布着大量亲水性基团,包括羟基等,另一侧分布着大量疏水性基团,如烃基类,当蛋白质遇水时,疏水一侧发生收缩,亲水一侧吸水膨胀,蛋白质分子就弯曲成螺旋形球状体。
3.蛋白质的离浆作用蛋白质吸水膨胀称为胀润作用,与膨胀作用相反,蛋白质脱去水分,叫做离浆作用。
这两种作用对面团调制,面条团干燥以及面粉在改良剂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