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题: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0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
B.利用国际金融规则谋利
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
D.任意调整黄金美元比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为自己谋利,材料“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强调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货币体系,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2)措施: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关贸总协定,确立国际贸易体系。
(3)对内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从市场、货币、人员三个方面,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可以联系所学教材有关内容回答。如在市场方面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产生,在货币方面欧洲人从美洲获得的金银,从人员方面来看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在世界各地的往来等。
(2 )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二战后的情况。联系教材所学,二战后美国的措施有推动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应当联系所学关于二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影响来回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是如何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的?
【答案】(1)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主要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
①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②货币:欧洲商人把美洲的金银带到亚欧等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③人员: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往来于欧、亚、非、美等世界各地(答黑奴贸易可酌情给分)。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共 10 分)
10.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三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3 ) 1978年以后中国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再联系教材有关内容来回答所采取的措施。
【点睛】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居于世界巅峰,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答案为C项。A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排除;B项,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使本国国内的稳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发展“混合经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8.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A.全球化B.多极化C.一体化D.制度化
【答案】D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制度化
9.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这表明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D.法制化贸易体系已建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搞“灰色区域措施”,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美国通过与日本的谈判,规定日本在1980年以前每年对美国出口彩电175万台,比1976年减少40%”反映了美日之间经济竞争激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灰色区域措施”说明关贸总协定存在着漏洞,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并不能说明法制化贸易体系已建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
7.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答案】A
【解析】
从图片信息看出,1955年到1971年1美兑换日元的数量几乎没有变化,此时正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表明此时国际金融秩序稳定,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美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日美经济发展同步、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排除BC;从图片信息看出,自1971年后1美兑换日元的数量减少,说明日元增值,不是“弱势的日元”,排除D。
【点睛】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5.下表是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滯胀”致使美国债务增长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美国抛售黄金以稳定美元汇率
D.美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一固定的制度,也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但是布雷顿森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其运行机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材料“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可知美国通过抛售黄金来稳定美元的汇率,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A选项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在1971年,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美国放弃金本位制,D选项排除。
【点睛】
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3.1963年,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的被作为货币接受。”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A.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
C.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D.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故D项正确。2010年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故A项排除。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材料无法体现,故B项排除。新科技革命扩大了南北经济差距,故C项排除。
2.下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策中,符合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是:
A.英国《航海条例》
B.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
C.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美国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谈判方式,减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适应贸易自由化趋势。故答案为C项;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A项;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民间交往与贸易,不符合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历史趋势,排除B项;《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幅度提高了887种商品的关税,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D项。
6.某国际组织在2018年12月评估中给予香港特别行政区赞扬,认为香港多年以来一直奉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稳健的金融监管,并重申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支持。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Leabharlann 析】【分析】【详解】
根据“认为香港多年以来一直奉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稳健的金融监管,并重申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支持”可知,该国际组织是属于国际金融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CD;根据“认为香港多年以来一直奉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稳健的金融监管,并重申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支持”可知,该国际组织肯定香港稳健的金融监管并支持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结合所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故B正确;世界银行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无关,排除A。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
《作业推荐》0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一、单选题(共 90 分)
1.《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4.1977年,美国通过与日本的谈判,规定日本在1980年以前每年对美国出口彩电175万台,比1976年减少40%。并在“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即管理贸易)的口号下,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搞“灰色区域措施”。以下不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B.美日之间经济竞争激烈
C.关贸总协定存在着漏洞
B.利用国际金融规则谋利
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
D.任意调整黄金美元比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为自己谋利,材料“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强调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货币体系,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2)措施: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关贸总协定,确立国际贸易体系。
(3)对内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从市场、货币、人员三个方面,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可以联系所学教材有关内容回答。如在市场方面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产生,在货币方面欧洲人从美洲获得的金银,从人员方面来看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在世界各地的往来等。
(2 )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二战后的情况。联系教材所学,二战后美国的措施有推动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应当联系所学关于二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影响来回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是如何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的?
【答案】(1)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主要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
①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②货币:欧洲商人把美洲的金银带到亚欧等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③人员: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往来于欧、亚、非、美等世界各地(答黑奴贸易可酌情给分)。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共 10 分)
10.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三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3 ) 1978年以后中国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再联系教材有关内容来回答所采取的措施。
【点睛】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居于世界巅峰,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答案为C项。A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排除;B项,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使本国国内的稳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发展“混合经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8.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A.全球化B.多极化C.一体化D.制度化
【答案】D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制度化
9.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这表明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D.法制化贸易体系已建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搞“灰色区域措施”,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美国通过与日本的谈判,规定日本在1980年以前每年对美国出口彩电175万台,比1976年减少40%”反映了美日之间经济竞争激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灰色区域措施”说明关贸总协定存在着漏洞,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并不能说明法制化贸易体系已建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
7.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答案】A
【解析】
从图片信息看出,1955年到1971年1美兑换日元的数量几乎没有变化,此时正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表明此时国际金融秩序稳定,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美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日美经济发展同步、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排除BC;从图片信息看出,自1971年后1美兑换日元的数量减少,说明日元增值,不是“弱势的日元”,排除D。
【点睛】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5.下表是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滯胀”致使美国债务增长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美国抛售黄金以稳定美元汇率
D.美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一固定的制度,也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但是布雷顿森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其运行机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材料“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可知美国通过抛售黄金来稳定美元的汇率,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A选项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在1971年,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美国放弃金本位制,D选项排除。
【点睛】
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3.1963年,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的被作为货币接受。”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A.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
C.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D.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故D项正确。2010年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故A项排除。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材料无法体现,故B项排除。新科技革命扩大了南北经济差距,故C项排除。
2.下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策中,符合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是:
A.英国《航海条例》
B.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
C.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美国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谈判方式,减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适应贸易自由化趋势。故答案为C项;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A项;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民间交往与贸易,不符合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历史趋势,排除B项;《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幅度提高了887种商品的关税,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D项。
6.某国际组织在2018年12月评估中给予香港特别行政区赞扬,认为香港多年以来一直奉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稳健的金融监管,并重申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支持。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Leabharlann 析】【分析】【详解】
根据“认为香港多年以来一直奉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稳健的金融监管,并重申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支持”可知,该国际组织是属于国际金融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CD;根据“认为香港多年以来一直奉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稳健的金融监管,并重申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支持”可知,该国际组织肯定香港稳健的金融监管并支持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结合所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故B正确;世界银行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无关,排除A。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
《作业推荐》0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一、单选题(共 90 分)
1.《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4.1977年,美国通过与日本的谈判,规定日本在1980年以前每年对美国出口彩电175万台,比1976年减少40%。并在“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即管理贸易)的口号下,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搞“灰色区域措施”。以下不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B.美日之间经济竞争激烈
C.关贸总协定存在着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