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
德意志理念
德意志理念德意志理念(German Idealism)是一种哲学思想流派,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
这一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哲学、文学、艺术和政治等多个领域,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重要篇章之一。
德意志理念的核心思想包括对自由、意识、道德和绝对精神的深刻思考,形成了对人类存在和社会组织的独特见解。
在德意志理念的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位代表性哲学家分别是康德(Immanuel Kant)、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这三位哲学家的贡献使得德意志理念成为一种强大而复杂的哲学传统,塑造了后来世界哲学的走向。
首先,康德的贡献在于他对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深刻思考。
他提出的“悖论”的概念挑战了人们对于认识和经验的传统理解,认为认识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接受,更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主动构建和塑造客体。
这种观点开创性地改变了哲学界对认识的看法,为后来德意志理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费希特在德意志理念中的地位同样不可忽视。
他进一步发展了康德的思想,强调了主体的自由和意识的重要性。
费希特认为,个体不仅仅是被动的认识者,更是能够通过自由的行动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主体。
他的“自我意识”理论为后来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奠定了基础。
黑格尔是德意志理念的巅峰人物,他综合了康德和费希特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核心概念是“绝对精神”,他认为精神是现实的动力和内在逻辑,通过历史的发展和演进,人类最终能够实现自由和理性的合一。
他的《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等著作对于理解德意志理念的全貌具有重要价值。
德意志理念对于艺术和文学领域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个体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和雨果(Victor Hugo)等人的作品体现了德意志理念对文学创作的启发,强调个体的情感和灵魂的追求。
第九章 19世纪德国政治思想
第九章
第三节
二、自由和个性 1.国家中最根本的关系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 1.国家中最根本的关系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 人是一切政治问题的核心; 系,人是一切政治问题的核心; 2.每一个人的最高和最终目的是对其力量的个 2.每一个人的最高和最终目的是对其力量的个 性特点进行最高的和最均匀的培养, 性特点进行最高的和最均匀的培养,行动自由 和环境的多姿多彩是实现这种自由的必要条件 3.个人自由与国家 古代与近代的不同; 个人自由与国家: 3.个人自由与国家:古代与近代的不同; 4.推崇个性的价值 推崇个性的价值, 4.推崇个性的价值,认为个性是使人们彼此相 异所必需的要素,是人类发展必需的条件; 异所必需的要素,是人类发展必需的条件; 5.主张人的追求的多样化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5.主张人的追求的多样化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6.反对将个人的发展同争取自由的实践联系。 6.反对将个人的发展同争取自由的实践联系。 反对将个人的发展同争取自由的实践联系
Company Logo
第九章
第二节
二、伦理学说 伦理思想的中心: 道德法则” 伦理思想的中心:“道德法则” “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 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 则”。 1.道德不能建立在经验上 真正的“善行” 道德不能建立在经验上, 1.道德不能建立在经验上,真正的“善行”或 道德” 善良意志”自身; “道德”是“善良意志”自身; 2.道德法则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又称“ 道德法则是绝对的、 2.道德法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又称“绝对 命令” 命令”; 3.人权论 在道德领域,人永远是自由的; 人权论: 3.人权论:在道德领域,人永远是自由的;人 永远是目的而非手段; 永远是目的而非手段;道德法则必须以意志自 由为前提。 由为前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三个重要的思潮,分别代表了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上的不同潮流。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三个思潮,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探讨的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其特点是突出思辨的性质,注重哲学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解释。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自由”和“理性”,它们被视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
德国古典哲学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出了对理性和自由的追求。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思考理性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由的实践来达到理性的发展。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其强调科学方法的运用,为后来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此外,德国古典哲学也对政治和社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典型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探讨的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问题,特别关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张个体的私有产权和自由竞争,认为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自由市场理论和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了分工与市场的关系。
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可以扩大市场”理论,为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提供了理论支撑。
此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对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自由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第十章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 二、康德的主要政治思想
▪ (一)哲学基础和伦理学前提
▪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 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康德的伦理思 想成为他政治思想的前提。康德的伦理学思 想,是以道德律令和意志自由为基础的。
▪ 康德伦理思想的中心,是道德法则(道 德律令),他提出了道德的三个法则:第一, 普遍律。康德认为,一个人所确立的意志, 其动机必须符合普遍规律,具有普遍化。第 二,目的律,即坚持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第三,意志自律,即自己为自己立法。
▪ 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绝 对观念”。“绝对观念”处在不断运动和发 展中,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 自然阶段、精神阶段。“绝对观念”在精神 阶段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观精神、 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在客观 精神阶段的发展表现为“自由意志”的发展 过程。“自由意志”是黑格尔政治学说的基 础和出发点,贯穿于其政治学说的始终。
▪ 黑格尔从1801年起,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1818年,出任柏林大学教授,后又担任校长。 1806年,他发表了《精神现象学》一书,奠 定了其哲学体系的基础。1821年发表的《法哲 学原理》一书,创立了黑格尔法哲学的政治 学理论体系。
▪ 二、黑格尔的主要政治思想
▪ (一)方法和体系
▪ 黑格尔在政治学理论上的贡献主要是借 助他的方法和体系。黑格尔的方法是一种为 了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即规律性而提供 的工具,即辩证法。历史的发展是通过矛盾 的对立和斗争而向前推进的。
▪ 第三,康德在伦理学中高唱的自由——“意 志自律”,落实到法权和政治中,便是德国 资产阶级的“自由”。
第二节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 一、黑格尔的生平与著作
9.19世纪德国解析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德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 的特点
一、19世纪德国的社会背景 ●政治结构松散,渴望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经济发展缓慢,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 展 ●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软弱,具有两重性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专制制度与体 制未变
二、政治思想的特点
●深受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法国 革命理论的德国式表现”,将社会的进步 理解为理性和道德的发展,将现实政治要 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 ●实现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成为政治思 想的重要课题,“民族精神”是统一的根源 与力量 ●从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 家本质,发展国家学说
第二节 康德
○1724-1804 ●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 ○哥尼斯堡大学讲授自然科 学和形而上学 ●后转向哲学和社会科学 ○一生致力于教学与著述 ●一生未离开过家乡 ○受卢梭影响较深 ●《政治权利原则》 《论永久和平》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政治思想的特点
康德的伦理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8世 纪启蒙思想曾极大地影响了他,然而,卢梭那充满 革命精神的、包含着对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的追求 并具有政治意义的思想,在康德这里却完全变成了 空洞无物、冷冰冰的抽象思辨。他向往革命的基本 原则——自由和平等,却又认为自由只是一种观念 和理想,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实现,从而把这种美 好愿望推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这 样现实的要求荡然无存了,人们追求的只是这个纯 粹的善良意志。他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不断改善人的 道德,而这不是通过革命能达到的。因此,他用抽 象的语言表达了其人权理论。用先验理念对国家起 源和国家制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反对君主专制和 封建特权,主张建立共和制国家。把实现永久和平 作为其政治的最高目标,是最高的政治和道德的善。
第六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课件
2、国家作用的范围 政府的责任是要促进公民的福利, (1)政府的责任是要促进公民的福利,这是 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 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 国家是对个人的极大威胁。 ( 2)国家是对个人的极大威胁。 政治的中心问题是人和人的事业, (3)政治的中心问题是人和人的事业,其关 键在于确保自由, 键在于确保自由,因而政府应该是职能有 限的政府。 限的政府。 (4)国家的唯一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障安 反对国家干预社会公共事务。 全,反对国家干预社会公共事务。 为了有效地确定国家作用的范围, (5)为了有效地确定国家作用的范围,洪堡 主张制定一部明确限制国家权力的宪法。 主张制定一部明确限制国家权力的宪法。
第一节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 18世纪末 世纪初德国的 世纪末19 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特点
一、德国社会状况 1、德国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 2、德国资产阶级只是向往法国的自由平等原 而不是革命行动。 则,而不是革命行动。 3、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两重性。 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两重性。
二、洪堡的政治思想 1、自由和个性 洪堡认为, (1)洪堡认为,现代国家中最根本的关系就 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2)洪堡对古代国家和近代国家进行了考察。 洪堡对古代国家和近代国家进行了考察。 他对人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原则。 (3)他对人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原则。 在教育上, (4)在教育上,他反对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 育严格区分开, 育严格区分开,认为教育不能离开古典内 应该以培养个性的发展为目的。 容,应该以培养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大学 应该是纯粹研究的学府, 应该是纯粹研究的学府,而不是政府和社 会的控制对象。 会的控制对象。
(2) 三个正式条款,是和平的必要条件。 三个正式条款,是和平的必要条件。 A 、每个国家都应该是共和政体。 每个国家都应该是共和政体。 B、 国际法以各自由国家的联盟为基础。 国际法以各自由国家的联盟为基础。 C、 世界公民法应保证每个来到其他国土上 的陌生人受到尊重。 的陌生人受到尊重。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和城邦制度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2、智者的政治思想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3、哲学家治国思想4、政体思想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2、自然法思想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4、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信仰和理性3、教会和国家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5、政体理论6、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民族国家的兴起2、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力政治观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4、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理论3、主权理论4、政体理论●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1、反暴君派的产生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学说3、国家和主权学说4、国际法的原则●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观3、社会契约论4、思想自由权●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理论3、国家理论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1、英国的宪政传统2、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3、政治思想的特点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3、自然权利理论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5、法治和分权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法的精神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4、分权学说●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平等理论3、社会契约论4、人民主权学说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3、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美国独立思想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4、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理论3、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性恶论和精英论3、分权和制衡思想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1、德国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伦理学说3、国家学说4、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由和个性3、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体系和方法3、市民社会和国家4、君主立宪制主张5、民族主义思想第十章 19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利和自由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空想共产主义3、无政府主义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实证主义体系3、社会团结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民主和平等4、自由和平等5、政治和革命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3、代议制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功利原则3、政府理论●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3、自由思想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普遍进化论3、社会有机体论4、同等自由法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A 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B 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C 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D 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解析
第一节
18世纪德国的社会 状况与政治思想特点
德国的社会状况与资产阶级的特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状况
德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德国的社会状况与资产阶级的特征 进入18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引发的 社会变革日益显现。然而当时的德国却是另一 番景象。 1.在政治方面,德国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 帝国,实际上却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直 到19世纪中期,俾斯麦通过发动对丹麦、奥地 利和法国的三次战争才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但统一后的帝国依旧实行专制统治,特权阶层 和军事官僚掌控国家权力,政治生活中毫无民 主可言。
2.德国的浪漫主义 受狂飙运动影响,德国的浪漫主义产生并 在19世纪初蓬勃发展。这一运动表现出了明显 的双重性与调和性。它在同情整体主义的同时 也承认个人主义的合理性,在高扬法国理性主 义旗帜的同时也强调感性和经验对个体的重要 性。这构成了德国政治文化传统中强烈的主观 性、非理性以及理想主义特色。德国古典哲学 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思想运动的重要表现。主要 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
三、国家学说 康德将社会契约论与先验理性结合起来论 证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1.国家的起源于社会契约,康德指出,社 会契约只是一种理性观念,是对组织国家的程 序的合法化说明,并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性。现 实中的国家是绝对命令的产物,是先验理性要 求的结果。 2.国家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秩序和国家制定 的攒在,公民个人的幸福,必须以国家制度和 法律原则的和谐一致为前提。
约翰· 戈特利布· 费希特 费希特(1762—1814) 的政治立场激进,民主主义 色彩鲜明。特别其中自由是 其政治思想的中心议题。他 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变 化。年轻时他强调个人权利 与自由,主张共和政体,但 晚年逐渐强调国家对人们生 活的支配和监督,寄希望于 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的政治 思想是介于康德的自由主义 与黑格尔的国家主义的中间 环节。
威廉冯洪堡
一.18世纪末 19世纪初的德国1政治上:封建势力强大,政治上分裂。
(当时的法国和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政治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新的民主制度开始建立而德国则是一个众多的公国,自由城市,独立王国,诸侯国,皇帝领地等构成的德意志帝国。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建立的德意志邦联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真正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还没实现,因此,实现二者便是德的历史任务)2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落后(长期战争的破坏,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美国与法国的革命的影响,限制了德国的发,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异常软弱无力)3思想上: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观念,立宪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德国古典哲学家政治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生平与著作威廉冯洪堡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兹坦,1835年4月8日逝世于柏林。
他既是德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外交家、语言家,又是柏林汉堡大学的创始者。
图片他被看作是德国文化史上印象最深刻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是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哥哥。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科学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
生于德国柏林,亦逝于德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
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亚历山大主要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威廉主要研究对象:文化科学,如教育学,国家理论,对语言、文学及文化的分析(他非常聪明13岁时即1780年,能流利地说希腊语,拉丁语,法语)他与亚历山大一起对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生平:1767年,威廉出生于波茨坦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和父亲均是普鲁士军官。
威廉和弟弟亚历山大少年时期的家庭教师(约亨坎帕)是德国最早的民主主义者之一,他们兄弟在早年的家庭教育中接受了启蒙哲学思想和约翰·洛克、让·卢梭等人的民主平等的思想教育。
德意志意识形态名词解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名词解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德国历史、文化、政治和哲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下面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Deutscher Idealismus)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代表人物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尼采等。
这种哲学思想的特点是: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建立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人类可以通过思维来认识世界的本质和真相,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德国历史上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是德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德国人对于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自豪和认同。
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德国民族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它强调德国民族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认为德国文化和思想是世界文明的代表和引领者。
在德国历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19世纪初期,德国正处于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德意志意识形态被一些民族主义者和思想家用来推动德国的统一和强大。
但是,在二战前后,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也被归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使得这种思想在国际上受到了严重的批判和谴责。
总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个涉及到哲学、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
概念。
它对于德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极端和歧视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十五讲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上)
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 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但是这两个哲学革命看起来是多么地 不同啊!法国人同一切官方科学,同教会,常常也同国家进行 公开的斗争;他们的著作要拿到国外,拿到荷兰或英国去印刷, 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着进巴士底狱。反之,德国人是一些教 授,是一些由国家任命的青年的导师;他们的著作是公认的教 科书,而全部发展的最终体系,即黑格尔的体系,甚至在某种 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英法的经济、政治与思想的巨变激荡着德国的政治思想 界,在这种巨变面前,德国的政治理论绝非消极地承受种种 “西方”来的先进观念,而是作出了自己的独特的回应。在某 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歌德的关于人的理想为德国思想的发 展定下了基调,这一理想将人认作是在智、情、意诸方面全面 发展的社会存在,因此,德国政治思想家们显然无法无保留地 认同英国的经验论的理性主义与法国的抽象理性主义,因为后 两者或是满足于一种与经济相分离的片面的政治概念,或者满 足于一种无历史的抽象的理想政治,它们都没有将政治从属于 真正的整体性。因此,德国的政治思想与德国哲学一样,从 一开始就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对英法的政治理论与实践进行 批判。他们相信概念是更真实的存在,更相信理论自身的实 践特性。因此,德国政治思想,绝不仅仅是对英法政治实践 的消极无力的理论上的反映,而是对近代政治思想的重大推 进。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古典思想的政治学说,不仅是 对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的一种总结,而且是走向未来的出发点。
第二十一讲:十八世纪末十九 世纪上半叶德国政治思想(上)
德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古典 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性时代,在此之前,欧洲只有 两个时代可以与之并列,一个是同样被冠以“古典”美名的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古希腊,一个是巨人迭出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这段时间中,德国从一个在思想 与艺术领域处于落后地位的欧洲国家,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走到了欧洲的 前沿。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在这个阶段也产生了一个全面 发展的天才——歌德,他与席勒将诗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了巅 峰,歌德的人文理想——全面的人性,成了19世纪德国思想 的主要特征,并以此来反抗资本主义理性的片面化。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1、希腊世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
它以爱琴海地区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其边缘延伸到黑海沿岸和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所谓的希腊世界就是由数以百计的城邦构成。
2、荷马史诗:是反映公元前12-8世纪时期社会面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文献,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相传为盲诗人荷马的作品,但在它长时期流传的过程中,许多民间行吟歌手都参与了它的创作。
包括两部分,一是《伊利亚特》,一是《奥德赛》。
曲折的反映出荷马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人们的政治观念。
3、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是人间法律的源泉。
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是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
4、智者: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构成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提丰等人。
5、城邦: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最显着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有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6、整体主义: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1、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8年,希腊各城邦沦于马其顿控制之下,失去了独立的主权。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开始了所谓希腊化时期。
2、希腊化国家:希腊化国家是地域广阔的专制国家,它们的政治制度具有古典希腊与东方政治制度结合的特征。
其中建立在埃及和西亚的托勒密王国和塞琉古王国东方的因素占优势,它们分别沿袭了古代埃及和波斯的旧制。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空想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和代表性思想。
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涌现,并影响着并塑造着西方世界的思想理论和现实政治经济生活。
本文将对这三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和比较,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德国古典哲学1. 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
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与德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有着密切的通联。
2.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自由、理性、人性和历史的思考,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类的理性和自由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的理性和自由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是理性自由的实现和展现的过程。
3.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德国和欧洲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面貌。
二、英国政治经济学1.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英国政治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这一思潮的兴起与英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有着密切的通联。
2.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思考,英国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
3. 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英国和欧洲政治经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面貌。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指的是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思潮和学派,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包括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人。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涉及到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领域。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系列经济学家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人。
他们对经济发展、贸易、劳动力市场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观点,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早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代表人物包括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
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改革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型,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以上三个领域的思想都对后来的学术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为现代哲学奠定了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些思想启示。
这些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第十讲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第十讲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1.德国的社会状况:①政治上依然处于封建制阶段,未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进程发展缓慢③文化上制定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古典哲学及随后的马克思主义。
在政治思想上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都有新表现,但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种族主义的源头都产生于此。
2.康德的政治思想:①生平:(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小工业者家庭出身,深受卢梭的影响。
认为革命可以摆脱专制和压迫,但又把革命与灾难和罪恶联系在一起,认为其只能产生混乱而不能导致理智的改革。
他向往革命的原则(自由与平等),但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
于是推向了不可及的“彼岸世界”。
总之,矛盾、妥协、调和成为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②伦理学说:a.他的伦理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础。
伦理思想的中心是“道德法则”,认为人的行为不能仅仅根据个人的喜好;而要与绝对的、无条件的、普遍的道德法则一致行动才是道德的。
这种道德法则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又称“绝对命令”。
同时,这种道德法则又体现为:你要永远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
b.既然道德法则具有普遍适用性,政治就必然屈从于道德。
法律和政治都要受“道德法则”的指示。
到的是内在的、自觉的,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
法律是道德的外壳,因此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于是,理想的制度无需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可通过道德的完善来实现。
③国家学说:a.在国家起源上区分了理念中的国家起源与实际存在的国家起源。
契约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国家不是人们实际需要的产物,又是“绝对命令”要求的结果。
b.认为国家是许多人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其权力源于公民的自由意志。
国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公民的幸福,而是维护法律秩序,维护国家本身的存在。
因此,国家是社会生活的形式,人类没有国家是不行的。
人民对国家统治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反抗的权利。
可见,其国家管体现了自由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
2.在经济方面,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十分缓慢。 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农业依然是 主要产业,大部分农民处于农奴地位,既没有 政治自由,也没有经济自由。国内各地区间关 卡林立,没有统一的市场、货币和度量衡。尽 管德国西部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已有所松动, 机器生产被普遍采用,工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发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资本主义整体 发展依旧相当落后。
“绝对观念”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 是决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源泉和主 宰。绝对观念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其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 阶段。绝对观念在精神阶段的发展也经历了三 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其 中,客观精神阶段表现为人类社会制度、民族、 国家的历史发展,这就是他的法哲学,包括抽 象法(即权利)、道德、伦理三个阶段和形式。
人是康德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康德认为,在一切领域里最应维护的就是 人的尊严,而体现人的尊严的就是人的自由。 人们要想实现自由,在行为上就要遵守三条道 德律令:一是普遍律;二是“人是目的”;三是 意志自由。
二、伦理与权利学说 (一)伦理观 1.人类理性立法的两个基本准则是自然法 则和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是康德伦理学说的 核心概念。 2.道德来自人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源自 普遍的道德法则,实践道德法则是一个人的 道德义务。 3.道德法则是人为自己的行为设立的行为 准则,它必须以意志自由为前提,这是道德 法则得以成立的前提和保证。
3.康德认为法律与权利是合二为一的。 人的权利可以划分为两种: “天赋的权利 和获得的权利”。天赋的权利是每个人自然享 有的权利,它不依赖法律条例而存在;而获得 的权利则以法律条例为依据。在这两种权利 中,一种是私人权利,主要由私法来规定;一 种是公共权利,主要由公法来规定。显然,康 德将法分为私法和公法:前者规定私人之间的 关系,后者规定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
休谟对人性的判断,对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的怀疑,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界分,直接影 响了康德对人性的认识和对理性的批判。在延 续并超越休谟的理性分析精神与方法的基础 上,康德建构起以“理性批判”为特征与主线的 思想体系。 卢梭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自由主张深深地感 染了康德,康德明确提出应该始终将人看作是 目的而非手段的观点。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状况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的经济与政治 巨变激荡着德国的思想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引来德国思想界的一片欢呼,而它的失败也不 可避免地引发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狂飙运动 和浪漫主义正面挑战了法国式的启蒙思想和理 性主义,确立了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的两 分法。
1.康德认为法律的普遍法则意味着法律的义 务,如正直地生活;不伤害他人以及各得其所等等。 法律的普遍法则——外在地要这样去行他人的自由并存。 2.围绕着自由,康德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关 系。 康德认为,自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自 由,一种是内在的自由,道德讨论的是人的内在自 由,法律讨论的是人的外在自由。法律是他律的,道 德是自律的。不仅如此,康德还认为,法律与道德的 区别并不在于它们义务的不同,而是在于立法动机的 不同。
德国资产阶级猛烈批判贵族阶级,主张废 除封建关系和贵族特权,但最终未能在政治斗 争中付诸实现。 德国资产阶级还面临着与无产阶级的阶级 对立。19世纪40年代,以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 义为起点的德国工人运动开展起来,无产阶级 从此走上历史舞台。在同时面对两大敌对阵营 的政治斗争中,资产阶级最终选择了与封建势 力妥协的政治策略。
2.德国的浪漫主义 受狂飙运动影响,德国的浪漫主义产生并 在19世纪初蓬勃发展。这一运动表现出了明显 的双重性与调和性。它在同情整体主义的同时 也承认个人主义的合理性,在高扬法国理性主 义旗帜的同时也强调感性和经验对个体的重要 性。这构成了德国政治文化传统中强烈的主观 性、非理性以及理想主义特色。德国古典哲学 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思想运动的重要表现。主要 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
黑格尔认为,抽象法、道德、伦理是自由 在不同形式和阶段上的体现,较高阶段的自由 比前一阶段更具体、更属实、更丰富。按照他 的观点,抽象的、形式的法是客观的,道德是 主观的,只有伦理才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才 是客观精神的真实体现。黑格尔又将伦理阶段 细分为三个环节,即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 国家是伦理发展的最高阶段,自由意志在这里 得到充分、完满的实现。
第一节 18世纪德国的社会 状况与政治思想特点
德国的社会状况与资产阶级的特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状况
德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德国的社会状况与资产阶级的特征 进入18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引发的 社会变革日益显现。然而当时的德国却是另一 番景象。 1.在政治方面,德国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 帝国,实际上却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直 到19世纪中期,俾斯麦通过发动对丹麦、奥地 利和法国的三次战争才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但统一后的帝国依旧实行专制统治,特权阶层 和军事官僚掌控国家权力,政治生活中毫无民 主可言。
约翰· 戈特利布· 费希特 费希特(1762—1814) 的政治立场激进,民主主义 色彩鲜明。特别其中自由是 其政治思想的中心议题。他 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变 化。年轻时他强调个人权利 与自由,主张共和政体,但 晚年逐渐强调国家对人们生 活的支配和监督,寄希望于 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的政治 思想是介于康德的自由主义 与黑格尔的国家主义的中间 环节。
3.革命力量状况: 德国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表现得十分软 弱和矛盾。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他们一度热 情赞扬,但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立即转为对 革命的恐惧。他们赞赏法国大革命倡导的自 由、平等和人权观念,却只寄希望于君主制范 围内的渐进改革。他们虽在思想上向往革命, 却只能以纯粹德国式的、思辨的方式影响社 会。
法哲学体系
二、伦理自由观
1.黑格尔从个人的概念出发,首先批判了个人主 义的“抽象个人”概念。认为人是社会性的人,个人只 能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个人的自由离不 开相互间必然结成的关系。个人都既是独立的,又是 依赖的,而且这两方面是统一的。 2.真正的自由式个体自由与伦理实体的统一。自 由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法律制度与伦理制度给予人 的一种地位,而不是人的一种天赋权利。自由是相对 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个人自由的实现与国家相关, 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和义务相对应。
第三节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提要
思想体系与方法
伦理自由观 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 民族精神与战争思想 历史地位与评价
一、思想体系与方法 乔治·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 格尔(1770—1831),德国古 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也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家。1821 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集 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哲 学。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建立在 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 国家与法的问题只是作为其整 个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法律学说 康德继承并发扬了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 的理性主义法学传统,以意志自由为基础,坚 持法律的理性原则和正义原则,对法律与道德 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公法和私法的内容 和体系进行了详尽探讨。他提出了权利与义 务、权利与法这两对重要的概念,进一步规定 了关于公民法律义务的具体内容与体系,构建 起自己的法律理论。
威廉· 冯· 洪堡(1767—1835)是德 国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代表作《论国 家的作用》。洪堡强调个人的崇高价 值,认为个性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家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障安 全,捍卫合法的自由权利。 洪堡对自由理念的阐释,以典型的 德国方式将近代以来确立的西方自由主 义原则有机地融合进德国的政治思想, 使自由主义在封建传统浓厚、资产阶级 力量相对薄弱的德国生根发芽。
1.狂飙运动
在歌德、席勒等伟大诗人的引领下,德 国的狂飙运动于18世纪中叶席卷而来。这场 运动最初强调感性和精神在文化中的作用, 后来逐渐由文艺思潮扩展成为一场社会思想 运动。这一运动使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在德国 政治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德 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并最终导致国家主义甚 嚣尘上。
3. 国家的最高权力应由人民执掌,每个公民的一 切权利,都必须从这个最高权力中派生,在任何情况 下,人民抗拒国家最高立法权的行为,都是不合法 的,呼吁社会变革,但主张应以非暴力的反抗方式代 替采取革命的方式。 4.国家的形式包含在国家的理性之中,应从纯粹 的权利原则来理解,对于保障自由、反对专制这一目 标而言,重要的不是由谁来掌权,而是如何行使权 力。国家应该由法律而不是由人来治理。共和政体以 分权为基础,而且由法律来统治,是最合理的国家形 式。
4. 正义原则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道德基 础,来自一种普遍的、根本的理性法则,只能 在纯粹理性的概念中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政 治与法律都要受这种“绝对律令”的指导,政治 与法律必然服从于道德。政治与法律必须具备 道德法则普遍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二)权利学说
一个人的意志选择的自由与任何人的自由同时 并存,通过限制一定的自由以获得完全的自由。自由 的实现是符合道德法则的。 1.公民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但也要对法律忠 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2. 自由分为伦理的自由和法律的自由。自由是 一切有理性的东西所固有的性质,因此,道德是从自 由固有的性质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任 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应克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 制约,坚守心中的“绝对命令”,只有道德自主的人 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五、永久和平论 永久和平论在康德的政 治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 的地位。在他看来,这是 政治的最高目标,是道德 的内在要求。 1.康德珍视和平,痛恨 一切侵略性的掠夺战争, 主张要辩证地看待战争。
2. 永久和平的建立需要必要的前提和保证。 首先,倡导共和制。其次,建立和平联 盟。再次,认可世界公民权利。康德还指 出,只有在法的基础上,将政治与道德结 合,才能建立起普遍的永久和平。 3.国家联合体发展的总趋势是朝着永久和平的 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