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3c221267ec102de2bd8982.png)
西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分析检验、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研究、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可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强化食品生产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最新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和研究开发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应用技能及一定的科研教学与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2.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和微生物学等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4.具备工艺设计、设备选型、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5.掌握食品质量控制及分析检测的方法;熟悉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熟悉各类食品(肉、乳、粮油、果蔬等)的加工、保藏、运销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7.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358三、修业年限和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允许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
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主修要求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工程学、食品科学。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及感官评定、食品工艺学导论﹑农产品贮藏运销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原理、工程制图。
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2b2e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9.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食品科学概论、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等。
2.专业实践课程:食品加工实验、食品安全检测实验、食品营养价值分析实验等。
3.专业选修课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包装与贮藏、食品营养与健康等。
4.行业实习课程:学生在相关的食品加工企业或食品研发机构进行实习,了解食品生产流程、食品品质管理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研发某种食品产品或解决特定的食品安全问题,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模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2.导师制培养: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会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交流和生活帮扶,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感到迷茫和孤单。
3.学科交叉融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与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4.国际化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先进的科研技术和食品安全管理经验。
5.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在毕业后继续深造或参与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实践教学1.实验室教学:提供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2.工厂实习:学生在食品加工工厂进行实习,了解食品生产流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师资队伍1.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专业人士为主体,辅以从业资历和国际视野的海归人才。
2.有机构:学院会邀请一些食品行业成功人士、学术大咖等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行业知识和前沿的科研动态。
3.多功能: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师资服务。
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fc451af18583d0496459d2.png)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与行业监管领域从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安全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食品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2. 掌握食品工程单元和生产设备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具有生产流水线和食品生产设备运用能力和研究、设计、改进的初步能力:3. 掌握食品生产技术、质量分析和安全性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和运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能力,以及食品分析检验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4. 具有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5.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食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所属学科类(1)学科门类:工学(2)学科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核心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物性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食品安全导论食品科学导论研究型课程:食品营养与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讨论型课程:食品高新技术计划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7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53+2学分(1)思想政治类14+2学分3001101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 一秋冬3001101002中国近代史纲要 2 一春夏3001101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一春夏3001101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3 二秋冬300110100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 二春夏30011010016贵州省情 1 一秋冬T300120101形势与政策+2 春夏(2)军事体育类9学分3302110001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2(1) 一秋冬3002110001体育1 1 一秋冬3002110002体育2 2 一春夏3002110003体育3 2 二秋冬3002110004体育4 2 二春夏(3)外语类14学分0503100001大学英语1 3(1)一秋冬0503100002大学英语2 4(1)一春夏0503100003大学英语3 4(1)二秋冬0503100004大学英语4 3(1)二春夏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 继续教育 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 继续教育 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e52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d.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继续教育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的继续教育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食品科学、工程技术和营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 学制与修业年限:本专业学制为2-3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2年,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3. 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以及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等。
4. 培养方式:本专业的培养方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毕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方可获得毕业证书。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和创新能力,通过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考核,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和实践能力证书。
综上所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的继续教育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9c3ec6f524ccbff12184e1.png)
大学英语(2)
18 510GY003
大学英语(3)
按选课通知选修 3 门课程(6 学分)
19
其他高阶外语类课程
20 610GJ001
大学计算机
College Computer
2.5 54
一秋
610GJ002
食品科学与工程 博士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 博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c13c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f.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博士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博士生通常需要修满一定学分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此外,还可能需要修读一些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
2. 研究课题选择,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这个课题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
研究课题的选择对于博士生的学术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3. 学术研究,博士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工作,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环节。
这些工作需要博士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4. 学术交流,博士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展学术视野。
5. 学位论文,博士生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这篇论文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是博士生在学术上的一次重要展示。
总的来说,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希望学生能够在相关领域取得突出的成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模板
![202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b284b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4.png)
202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模板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模板一、培养目标:1.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基础,能够独立进行研究和生产实践;2.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食品质量评价和技术创新;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在跨学科领域中进行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解决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4.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变革和发展。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学习: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等;2.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包括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等;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或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课题、学术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5.实习实训:在食品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实训,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等,增强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实践,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2.导师制:为每位学生指定专业导师,进行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3.项目驱动: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实习基地与实践环节:与食品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5.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学术竞赛等,拓宽视野,提高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培养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最新发展,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贴合实际需求;2.导师制: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导师,定期进行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3.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改善实验室设备和条件,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平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4.实习实训基地:与食品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等,提供机会进行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6.校外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实践项目,如食品工厂实习、食品协会活动等,提升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ea64a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7.png)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3. 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高度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4. 培养适应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内容:1. 食品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2. 食品工程基础知识:包括食品加工工程、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3. 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实训、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4.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创新实验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5. 专业素养培养:通过开展专业讲座、学术交流和企业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6. 社会责任感培养: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传授基础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实训和实习等方式,培养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3. 创新实验:开设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5. 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食品企业实习,锻炼实践能力和与企业接轨的能力;6. 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培养环境:1. 实验室设施:提供先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支持;2. 教师队伍: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保障教学质量;3. 实习基地:与食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学术资源: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和科研合作平台,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f8e10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5.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检测与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
2 .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 .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 .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主干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学。
五、学制与学位
1 .实行弹性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 .符合《河南科技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认知和理解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认知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9ef805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c.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认知和理解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是指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食品科学研究、食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准备。
该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专业课程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通常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检验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等多门核心课程。
学生需要逐步学习和掌握这些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
2. 实践教学培养:培养方案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实验课程、实习和实训项目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方案还包括一定的综合能力培养内容,例如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
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课外拓展与实践机会:培养方案通常还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拓展与实践机会,例如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实习、创业实践等。
通过这些机会,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拓展专业视野,与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加深对食品科学与
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中胜任相关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8973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2.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够在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检验、食品企业管理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和开发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质量控制等,培养学生在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检验、食品企业管理等领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3.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等。
实验课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习是在食品企业、食品研究机构等实地实践,让学生了解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检验、食品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课程创新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课程。
如食品工程设计、食品研发等,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食品加工和开发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具备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讲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检验、食品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6a651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3.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通常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大纲结构:
一、课程目标。
1.1 培养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1.2 培养学生对食品加工、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在食品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2.1 食品化学。
2.2 食品微生物学。
2.3 食品加工工艺学。
2.4 食品营养学。
2.5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2.6 食品工程原理。
2.7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
2.8 食品行业法规与标准。
三、教学安排。
3.1 课程设置。
3.2 实验课安排。
3.3 实习实训安排。
3.4 毕业设计安排。
四、教学方法。
4.1 理论课教学。
4.2 实验课教学。
4.3 实习实训教学。
4.4 讨论与研讨。
4.5 课外科研活动。
五、考核方式。
5.1 平时表现。
5.2 期中考试。
5.3 实验报告。
5.4 期末考试。
5.5 毕业设计论文。
以上是一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7521c17f1922791688e882.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隶属于“工学”,为一级学科。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同类型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196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粮食工程”和“油脂工程”于1981年获得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食品工程”、“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和“粮食工程”分别于1984、1986和1993年在国内率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教育部学科调整后,相关博士点名称调整为“食品科学”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2000年,在国内首批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贸易与文化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6年获准建立“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目前本专业拥有教授39名,副教授47多名,其中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1名,国家及省级教学名师2名,师资力量雄厚。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农副产品、水产品、粮油作物以及地方特色产物的精深加工为核心,主要涉及食品组分与物性、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配料、谷物和淀粉工程、油脂和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资源和综合利用工程、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研究领域,是目前国内研究领域范围最广的学科。
本专业研究生,可从事管理、科研开发、教学、生产、质量监督、分析检测等相关工作。
历届毕业研究生现已成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与管理骨干,他们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享有很高的声誉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e919b8f12d2af90242e6cb.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加工理论知识及其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贮运技术、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食品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知识,获得食品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工艺设计、设备应用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企业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2. 掌握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3. 掌握食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运用、研究、设备选用、技术改造的能力,掌握食品生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析、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4. 熟悉我国有关食品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卫生、质量标准,了解相关的国际法规。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 计算机、体育、外语及语言文字达到学校相关要求。
二、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期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3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69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卫生学、食品工厂设计、畜产品加工学、果蔬加工工艺、粮油加工工艺、酿造工艺学和软饮料工艺学。
五、课程结构及应修学分比例六、教学计划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7e65a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8.png)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2 )一、培养目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硕士教育是我国食品科学教育构造中旳最高层次,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康旳体魄,对旳旳政治方向,良好旳人文素养、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卓越旳创新和开发能力旳高层次人才。
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所在学科方向旳发展动向及前沿研究领域;理解1-2个有关学科方向旳重要技术原理和发展动态;纯熟掌握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计算措施;熟悉食品产业发展旳方针、政策和法规;有严谨求实旳科学态度和大胆创新旳科研精神;能提出增进本学科理论发展或技术进步旳重要课题,并具有独立承担有创新性旳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旳能力,或独立进行本学科旳工程设计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纯熟地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具有较强旳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旳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单位旳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科方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三、培养方式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聘任副导师或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实行导师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
2.中期考核,在第3学期对博士生进行综合考试,由导师组负责组织,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在综合考试旳基础上,结合开题汇报和学生综合体现,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将予淘汰。
3.实行博士生学术交流和学术汇报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至少应在本学科内作2次学术汇报,其中1次用英语。
4.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参与一定旳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其中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课时。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硕士学制三年,学习期限三至六年。
六年不毕业者作结业或退学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1.课程学分①课程总学分共17学分。
②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2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专题讨论与校外实践研究1学分3.补修课 3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补修课须根据学生状况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7
24320990
畜产品加工学
2
36
26
10
6
24321870
食品营养学
2
36
36
6
24320590
粮油加工工艺
2
36
26Βιβλιοθήκη 10624320600
食品试验统计
2
36
36
5
24320830
保健食品原理
2
36
36
6
24320810
食品添加剂
1.5
27
27
6
24320630
食品毒理学
2
36
36
6
24321530
30
6
6
25321590
植物学Ⅱ
2
36
36
1
25321600
植物学实验Ⅱ
1.5
27
27
1
24321730
现代食品分离技术
2
36
36
6
24321740
现代前沿食品检测技术
2
36
36
6
专业发展选修课程应修26.5学分以上
五、课程结构及应修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学分
比例(%)
备注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课
47
35.0
选修课
12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课
38.5
22.8
专业发展课程
必修课
27.0
31.5
选修课
26.5
实践环节
专业实习
8
10.7
学年论文
1
毕业论文
8
社会实践
1
自主创新学习
创新实践学分
六、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1
16210020
分析化学
4
72
44
28
2
16210030
有机化学I
4.5
81
53
28
2
26210010
基础生物化学
3
54
54
3
26210020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2
36
36
3
小计
38.5
专业发展课程必修课
24311770
机械制图
2
36
20
16
4
22312500
机械设计基础
3
54
39
15
5
24310280
12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
21210141
高等数学Ⅰa
4
72
72
1
21210142
高等数学Ⅰb
5
90
90
2
14210050
线性代数Ⅱ
2
36
36
2
1421007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4
54
2
15210020
大学物理Ⅱ
5
90
90
2
15210060
大学物理实验
2
36
36
2
16210010
普通化学
4
72
51
21
三、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69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卫生学、食品工厂设计、畜产品加工学、果蔬加工工艺、粮油加工工艺、酿造工艺学和软饮料工艺学。
3
54
54
2
10110011
大学外语Ⅰa
4
72
72
1
10110012
大学外语Ⅰb
4
72
72
2
10110013
大学外语Ⅰc
4
72
72
3
10110014
大学外语Ⅰd
4
72
72
4
2111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
4
72
45
27
3
21110050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4
72
45
27
4
92110010
文献检索
1
18
18
1
07110011
体育a
1
36
1
07110012
体育b
1
36
2
07110013
体育c
1
36
3
07110014
体育d
1
36
4
01110050
形势与政策
1
18
3
9011001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
18
18
6
91110010
军训和军事理论
2
3周
1
小计
47
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
学校统一开设,学生按要求自主选择
酿造工艺学
2
36
36
5
小计
27
专业发展课程选修课
24321840
食品原料学
2.5
45
33
12
5
24320540
食品分析与检验
1.5
27
27
5
24321570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1
18
18
5
24320550
食品工厂设计
2
36
36
6
24320560
软饮料工艺学
2
36
24
12
6
24320570
啤酒工艺学
2
36
1
18
18
7
24320720
商品学概论
1.5
27
27
7
24320870
食品物流学
1.5
27
27
7
24320940
食品包装学
1.5
27
27
7
24320750
食品科学专业英语
1.5
27
27
6
24321050
国际贸易实务
2
36
36
7
24320780
免疫学基础
2
36
30
6
6
24320760
食品感官分析
2
36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加工理论知识及其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贮运技术、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食品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知识,获得食品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工艺设计、设备应用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企业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食品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卫生、质量标准,了解相关的国际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计算机、体育、外语及语言文字达到学校相关要求。
二、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期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3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食品卫生原理
2
36
36
5
24320930
食品法规与标准
1.5
27
27
7
24320960
果蔬加工工艺
2
36
26
10
6
24320670
食品科技进展
1
18
18
7
24320680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2
36
36
7
24320690
市场营销学
2
36
36
6
24321110
现代食品企业管理
2
36
36
7
24320710
科技论文写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2.掌握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3.掌握食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运用、研究、设备选用、技术改造的能力,掌握食品生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析、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食品加工原理
3
54
39
15
5
24310150
食品工程原理
3.5
63
51
12
5
24311750
食品微生物学
3
54
54
4
24311760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1
18
18
4
24310160
食品机械与设备
3
54
42
12
6
24310790
食品贮藏保鲜
3.5
63
45
18
5
24310180
食品化学
3
54
38
16
4
24311810
开课学期
总计
讲课
实验
其他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
0111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