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血液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血液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e11bb59ba1aa8114531d91f.png)
肿瘤标志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癌胚抗原(CEA):广普的肿瘤标志,CEA升高常见于、、胃癌、、等。
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非特异性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1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
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和结、的标志物。
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kU/L。
糖类抗原125(CA125):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50岁以上女性每年测定有意义。
输卵管腺癌、、、、、和肺癌患者CA125的水平也会升高。
糖类抗原(CA)153: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治疗中定期监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
CA242:消化道肿瘤标志,是一种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
20ku/LNSE神经原特异性稀醇代酶:对肺小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临床意义。
SCC 鳞状细胞癌(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等)CA72-4 消化道肿瘤(胃癌)标志CA50 消化道肿瘤及肺癌标志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妊娠及检测胎盘功能有意义,诊断与治疗监测(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睾丸畸胎瘤等)Fer铁蛋白: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物。
增高见于肝癌和乳腺癌,对肝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高。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SA):临床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SA):临床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生长激素HGH:垂体肿瘤,、部分肝病、、胰腺癌有意义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等。
电解质包括:钾、钠、氯、钙、镁、无机磷。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93727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f.png)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血糖参考范围: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血糖正常范围为小于7.8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的重要指标,高血糖可能暗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低血糖则可能是胰岛功能异常或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2.肝功能参考范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男性参考范围为7-40U/L,女性参考范围为7-35U/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男性参考范围为10-40U/L,女性参考范围为10-35U/L;总胆红素参考范围为5-21μmol/L。
临床意义:肝功能的异常可能暗示肝脏疾病或其他器官疾病引起的肝损伤。
ALT和AST升高通常与肝细胞破坏有关,而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疾病。
3.肾功能参考范围:血清肌酐参考范围为60-110μmol/L;尿素氮参考范围为2.5-8.0mmol/L。
临床意义:肾功能异常可能是肾脏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或药物毒性引起的。
肌酐升高可能暗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尿素氮升高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4.血脂参考范围:总胆固醇参考范围为3.8-6.2mmol/L;甘油三酯参考范围为0.56-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范围为1.8-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参考范围为0.9-1.8mmol/L,女性参考范围为1.0-2.2mmol/L。
临床意义:血脂异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LDL-C水平提示动脉壁沉积物形成的风险增加,而高HDL-C水平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除了上述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指标需要进行检测,如血清蛋白、尿酸、尿常规等。
这些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与相关疾病和机体功能有关。
总之,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早期发现潜在疾病非常重要。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1bf98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5.png)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临床检验项目是指用于评估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一系列实验室检验指标。
临床意义与解释是对这些检验项目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与解释。
1.血常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项目是评估机体血液系统功能和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用来判断感染和炎症的程度。
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帮助诊断贫血、感染性疾病等。
2.肝功能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和损伤程度。
例如,ALT和AST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引起。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胆道梗阻、肝内胆汁淤积等引起。
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以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弱,可能是由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原因。
3.血脂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水平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根据血脂检测结果,可以评估心脑血管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调整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
4.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甲状腺素(T3)、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甲状腺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的正常与否。
例如,T3、FT3和FT4水平升高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是由于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引起。
TSH水平升高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等引起。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d8c33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a.png)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体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
![体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54bcaa852458fb760b5661.png)
体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体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8.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TG 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血液常规检验指标及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检验指标及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f79e21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3.png)
血液常规检验指标及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以下指标仅为参考值,每个检测设备其参考值有一定的差异)一、血红蛋白(Hb)1.参考值男性11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2.临床意义(1)贫血(如男性<120 g/L, 女性<110/L)、白血病、大量失血及钩虫病等降低。
(2)慢性缺氧(肺气肿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
二、红细胞(RBC)1.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5×1012/L。
2.临床意义同血红蛋白,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减少更为明显。
三、白细胞(WBC)1.参考值成年人4.0~10.0×109/L,儿童 5.0~12.0×109/L,新生儿15~20×109/L。
2.临床意义(1)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如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
(2)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
(3)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四、白细胞分类(DC)1.参考值(1)中性粒细胞0.5~0.70×(50~70%)(2)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3)嗜碱性粒细胞0~0.01(0~1%)(4)淋巴细胞0.2~0.40(20%~40%)(5)单核细胞0.03~0.08(3%~8%)。
2.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dcc98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9.png)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系统的功能,如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异常等。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信息。
常规尿液检查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3.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GOT)、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和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肝脏的功能和损伤程度,有助于诊断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病。
4.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肾脏的排泄和代谢功能,帮助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病或肾功能衰竭。
5.炎症指标检查:炎症指标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炎症反应的信息,帮助诊断和监测疾病,如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6.血脂检查: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血液中脂肪的含量,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监测治疗效果。
7.血糖检查:血糖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以评估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
8.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程度,有助于诊断和监测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性疾病。
以上仅是一些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此,及时进行常规检验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16fb78c27284b73f342503d.png)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肝功能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 AL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 AST正常参考值 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 GG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 ALP正常参考值 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正常参考值 4。
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正常参考值 0.00—6。
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 IBIL正常参考值 0。
00-17。
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 TP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 ALB正常参考值 35.00-55。
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血液科常用检验数值及意义解读课件
![血液科常用检验数值及意义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af26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9.png)
•血液科常用检验数值及意义解读
•25
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正常值0.36-0.50L/L。
•血液科常用检验数值及意义解读
•26
红细胞压积(HCT)临床意义
红细胞压积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红细胞常达0.50以上。 临床上测定脱水病人的红细胞压积作为计算补液 量的参考。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可高达0.60 以上,甚至达0.80.
均可出现异淋,尤其是传单、流行性出血热等 疾病,可高达10%以上。疾病恢复后异淋仍可在 外周血中持续数周、数月才逐渐消失。也可见 于某些细菌性感染、螺旋体病等。
•血液科常用检验数值及意义解读
•13
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2 药物过敏 3 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可能与细胞
肥大病毒感染有关。 4 其他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粒缺、放疗等也可出
单核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血液科常用检验数值及意义解读
•16
嗜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 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 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可达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 胞,导致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
都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 7 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
•血液科常用检验数值及意义解读
•19
嗜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 ,大手术、烧伤等应激 状态,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 义甚小。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ppt课件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58fe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4.png)
粪便常规检查
1.A 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 过对粪便的性状、成分和显微镜检查,有助于 诊断消化道疾病、肝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 病。
1.B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颜色、性状、红细
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通过对这 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 消化道出血、炎症、感染等疾病。
03 免疫学检查
乙肝两对半
•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用于判 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的具体类型和病毒复制 情况。
乙肝两对半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乙肝病毒。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乙肝两对半
01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详细描述
通过病毒分离,可以获得病毒的纯培养物,用于后续的病毒鉴定和基因测序。病毒鉴定可以确定病毒的种类和亚 型,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05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
•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的性状、成分和沉渣进 行检查,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 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血常规检查 • 生化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微生物学检查 •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 其他常用检验项目
0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
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常见于免疫 缺陷、放化疗等。
尿素氮(BUN)、肌酐(CRE)
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疾病。
血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14ae0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3.png)
血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简介血液常规生化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的各项指标,可以提供有关个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血液常规生化检验的临床意义及其在健康评估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意义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临床意义:1. 健康评估: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医生可以了解个体的血液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白血病等问题。
健康评估: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医生可以了解个体的血液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白血病等问题。
2. 疾病诊断: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参数,医生可以识别和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肝病、肾病等疾病的风险和发展情况。
疾病诊断: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参数,医生可以识别和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肝病、肾病等疾病的风险和发展情况。
3. 治疗监测:对于患有某些疾病或正在接受特定治疗的患者,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血液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监测:对于患有某些疾病或正在接受特定治疗的患者,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血液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病情监测:对于存在疑似疾病或正在恢复期的患者,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用于监测病情的变化。
通过观察血液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提供更精确的医疗建议。
病情监测:对于存在疑似疾病或正在恢复期的患者,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用于监测病情的变化。
血液常规分析的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分析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25162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5.png)
血液(xuèyè)常规分析的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jì shù)(RBC)【临床意义】增加或减少见血红蛋白测定。
一般情况(qíngkuàng)下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部分贫血患者,同时测定二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2.血红蛋白(xuèhóng dànbái)测定(HGB)【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增加(zēngjiā):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⑵病理性增加: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心、慢性肺脏疾病、脱水。
⑶减少:各种贫血、大量失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化疗等。
3.红细胞压积(HCT)【临床意义】⑴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等⑵减低: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数的减少而有程度不同的降低。
4.各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适用于各种贫血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
5.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增高: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⑵病理性增高;化脓性细菌性炎症、尿毒症、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烧伤、组织损伤、手术创伤、传单、传淋等⑶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障、X线照射、化疗放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6.白细胞分类计数:⑴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同白细胞计数⑵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单、病毒性肝炎等②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粒细胞减少症等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④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等。
减少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接触放射线及放疗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031b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e.png)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血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血液分析中的各项指标反映了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免疫功能、细胞数量和功能等方面,对诊断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血液分析中常见的几项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供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常见于贫血、骨髓抑制、失血等病症。
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则可提示机体存在着慢性缺氧或肾脏疾病等问题。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异常表现可能是贫血、高原适应、心脏病等疾病的指示标志。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参数。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预示着机体存在炎症、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等情况。
而白细胞计数的减少则可能暗示机体存在着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或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提前预防和诊断疾病。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的凝血功能。
高血小板计数可能表明机体存在感染、炎症、出血或骨髓疾病等情况。
低血小板计数则暗示着机体易于出血,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引起的。
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凝血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4. 血糖水平(Glu)血糖水平是评估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水平通常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低血糖水平则可能是由胰岛素瘤等疾病引起的。
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5. 血脂水平(TC、TG、HDL-C、LDL-C)血脂水平是评估机体脂代谢状态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异常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32066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d.png)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现代医学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营养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项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并对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1.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低血红蛋白常见于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而高血红蛋白可能与脱水、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相关。
2. 血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患者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常见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而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瘤、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相关。
3.肝功能指标:(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范围:男性:0-45U/L;女性:0-34U/L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2)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男性:0-40U/L;女性:0-33U/L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也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3)碱性磷酸酶(ALP):参考范围:30-120U/L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是肝细胞和骨细胞等组织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胆管梗阻、骨肿瘤等疾病。
4.肾功能指标:(1) 血尿素氮(BUN):参考范围:2.9-7.1mmol/L临床意义:血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脱水等疾病。
(2) 血肌酐(Cr):参考范围:男性:62-106umol/L;女性:53-82umol/L临床意义:血肌酐也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5.电解质水平:临床意义:钠离子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电解质,低水平可能与脱水、肾脏功能异常等疾病相关。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范围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69d6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d.png)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范围及临床意义生化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身体机能状态。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等指标。
下面将逐项介绍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1.血糖:正常范围: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指标,用于诊断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疾病。
2.血脂:正常范围:总胆固醇小于5.2mmol/L,甘油三酯小于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04mmol/L。
临床意义: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有关,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3.肝肾功能:正常范围:谷丙转氨酶(ALT)小于40U/L,谷草转氨酶(AST)小于40U/L,总胆红素小于20μmol/L,血清肌酐在男性小于115μmol/L,女性小于97μmol/L。
临床意义:肝功能异常可能表示肝脏疾病,肾功能异常可能表示肾脏疾病。
4.电解质:临床意义:电解质不平衡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脏、神经等系统正常功能。
5.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男性在130-175g/L之间,女性在115-150g/L之间。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贫血的程度,用于评估贫血疾病。
除了上述常规生化指标,还有其他重要的生化指标如C-反应蛋白、肝炎病毒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血液常规等。
生化指标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可以辅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预后,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对于正常范围可能有轻微的差异,临床医生应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此外,一些疾病可能对一些指标的正常范围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结起来,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涵盖了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等指标,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评估人体机能非常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6111a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8.png)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血常规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炎症等状况。
例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用于确定贫血的类型和程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用于诊断感染和炎症。
2.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比重、pH值、蛋白质、糖、白细胞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可以评估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情况。
例如,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可以提示泌尿系统的感染或炎症,糖和蛋白质的异常水平可以提示糖尿病或肾脏疾病。
3.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功能。
例如,ALT和AST的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总胆红素的升高可以提示胆管梗阻或肝细胞功能不全。
4.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和排除废物的能力。
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可以提示肾脏功能不全,尿酸的升高可以提示痛风病。
5.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等指标。
血脂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
高水平的总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而高水平的HDL-C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减少相关。
6.血糖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血糖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糖尿病风险和血糖控制情况。
高水平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可以提示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良,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评估患者近期的血糖平均水平。
7.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
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甲状腺的功能情况。
TSH和FT4的异常水平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8.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
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d8de2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b.png)
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血液常规检验是检验科检测的三大常规之一,通过检验能够反映出人体的血液系统是否正常,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再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进一步诊断。
但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在血液检查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血液检查的数值与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检测的疾病主要有哪些?(1)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引起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病。
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
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类型。
(2)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都可以引起疾病,使血液成份检测值发生异常,如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等。
临床上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和寄生虫性感染等类型。
(3)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能大致反映机体的身体状况,当血常规这些测定值过高或过低时,则提示机体的造血系统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医治。
常见的严重血液病比如白血病、再障等。
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是什么?(1)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通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比容(hct)测定可以诊断贫血,明确贫血程度,红细胞平均指数可作为贫血形态学分类依据,对区分正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意义重大。
(1.1)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份,它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它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随血液被带到各组织,使全身组织能及时充分地得到代谢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红细胞数量有年龄与性别的差异,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4.5~5.5x10^12/L),成年女性(3.5~5.0x10^12/L),如果红细胞低于参考值低限,为诊断贫血界限,应寻找病因,低于1.5x10^12/L应考虑输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CV、MCH、CMHC[结果判断]
• [结果判断] MCV、MCH、CMHC数
值的变化,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细胞 的病理改变,根据它们的变化情况, 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 性低色素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及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其诊断标准及导 致该类贫血的病因见下表。
血液常规
贫血形态 学分类 MCV (fl ) MCH (pg) MCHC (g/l) 常见病因
⒉病理性变化 ⑵减少: 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 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 ②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 溃疡引起的大量出血,钩虫病等引起的慢 性失血; ③慢性肾炎; ④恶性肿瘤。
[异常结果处理]
• ⒈红细胞增多常提示缺氧或血液浓缩,应
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适当补液,并 可作进一步检查,如血液黏度、尿常规等。
。
• [异常结果处理] • ⒈常需结合MCV结果综合分析,以确定贫血的形
态学分类,指导正确纠正贫血。 • ⒉常需同时检测血常规、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 项目。
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 PLT来自骨髓巨核细胞系,在血液循环
中,血小板不与其他细胞发生作用, 而是沿着毛细血管内壁排列,维持其 完整性,它具有黏附、聚集、分泌、 促凝血和血块收缩功能。当血管局部 受到损伤时,血小板的止血兼不机械 性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的黏附,聚集 作用。
82~ 95
>95 <82 <82
27~ 31
>31 <27 <27
320~ 360
320~ 360 320~ 360 <320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 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 度(MCHC)
• [异常结果处理] 由于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是计
算得出的,故与RBC、HB、HCT的变化相关,主 要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
白细胞
• ⒈生理性变化 • 增多:
①日间变化: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在静息 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 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恐惧、冷水浴后, 白细胞总数可显著增高; ②年龄:幼龄白细胞数高; ③妊娠末期、分娩期、月经期、白细胞总数 增加。
白细胞
• ⒉病理性变化 • 增多:
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手术 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中毒、严重烧伤等。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目前在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
的分类结果,只能起到筛选作用,不能完 全代替将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于显微镜 下,按白细胞形态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 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目视计数法。 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出每 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
(一)中性粒细胞(N)
血小板计数(PLT)
• 血小板计数(PLT) • [正常参考值] •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血小板
• ⑴血小板增多:
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发生血栓或血栓 性并发症; ②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等; ③争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④脾切除手术后。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
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是在同一标本中同时测定红细胞数、 红细胞比积和血红蛋白三个数据后,通过间接的 计算得出的。然后根据这三个平均值,对病人的 红细胞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贫血的鉴别。
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白血病等
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 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等 慢性感染、炎症、尿毒 症、恶性肿瘤、风湿性 疾病等 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 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正常细胞 性贫血
大细胞性 贫血 单纯小细 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 血
• 减少:
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 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X线照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 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白细胞
• [异常结果处理] • ⒈若WBC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有炎症存
在,应进一步查明感染存在的部位,及时 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 ⒉若WBC异常增高,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 数及形态学改变,及时请专科医师诊治。 详见白血病相关内容。 • ⒊若WBC显著减少,应作骨髓检查,以明 确减少的原因。
• ⒉红细胞减少常提示贫血,应结合hb、
HCT和Ret综合分析,计算MCV、MCH、 MCHC以区分贫血的பைடு நூலகம்态学分类,必要时 可做骨髓象检查。
二、血红蛋白(HGB,Hb)
• 血红蛋白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由珠
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是红细胞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细胞赖以携带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物质。 • 血红蛋白测定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①氰化高铁法:取未梢血压20μl; ②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取静脉血1~2ml, EDTA-K2抗凝。
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数值变化近乎一致。但在某 些贫血,如缺缺性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减少多于 红细胞的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数减 少多于血红蛋白的减少。
• [异常结果处理] • 大部分Hb降低者伴有RBC减少,为贫血的重要指
征,常结合RBC、HCT、Ret综合分析。
三、红细胞比积(HCT)
• 红细胞比积又称红细胞压积(PCV),也称血细
⒈红细胞生理性变化
• ⑵减少:
①幼畜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 料相对不足; ②妊娠中后期由于孕畜血容量增加,使 血液稀释而致; ③老畜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明显减退,导 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⒉病理性变化
• ⑴增多:
①相对性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中红 细胞相对地有所增加,多见于连续呕吐、 严重腹泻、多尿、大面积烧伤等; ②绝对性增多: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 疾病和血管畸形;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胞比容(HCT),就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 积(L/L)。红细胞比积与红细胞数量和大小有关, 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贫血的严重程度及鉴别贫血的 原因,对相对性或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论断及 疗效观察也有重要价值。
• 红细胞比积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温氏法:静脉采血1~2ml,双草酸盐抗凝。 ②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静脉采血1~2ml, EDTA-K2抗凝。
• 儿童:4.0×10 12-5.3×10 12
个/l(400万-530万个/mm3)。
⒈红细胞生理性变化
• ⑴增多:
①剧烈的体力劳动,由于劳动强度大,氧需 要量增加和大量出汗而致血液浓缩,导致 红细胞增多 ②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缺氧, 红细胞代偿性增高; ③刚出生的幼畜,由于处在生理性缺氧状态, 故红细胞明显增高; ④精神因素,如感情冲动、兴奋、恐惧、等 均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增加。
.
红细胞比积(HCT)
• [结果分析]
• ⒈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
大量呕吐、腹泻和大面积烧伤时。临 床上常测定红细胞比积,其目的是了 解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补液量的计算 依据。
• ⒉减低 常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比积(HCT)
• [异常结果处理] • 在治疗贫血过程中,HCT可作为监测
疗效的重要指标,如治疗过程中逐渐 提高,表示治疗有效,若变化不大, 应考虑改变治疗方案。
•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0.50~0.70(50%~
70%)。 • [结果判断] • ⒈生理性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 白细胞数量一日之内也有波动,下午比早 晨高;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 或严寒状态下,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 月以上及分娩时都可见白细胞增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 • • • • •
• 白细胞计数方法目前使用的有两种:
①显微镜目视计数法:取未梢血20μl,于定量白细 胞稀释液中。 ②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取静脉血1~2ml, EDTA-K2抗凝。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 红细胞计数,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 ①显微镜目视计数法; • ②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红细胞计数(RBC)
• 1、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 • 男:4.0×10 12-5.3×10 12个 /l(400万-550万个/mm3)。
[正常
• 女:3.5×10 12-5.0×10 12个
/l(350万-500万个/mm3)。
血红蛋白测定(Hb)
• 血红蛋白测定(Hb) • [正常参考值] • 男:120-160g/L(12-16g/dL)。 • 女:110-150g/L(11-15g/dL)。 • 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HGB,Hb)[结果判断]
• [结果判断] 在生理状态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红
血小板
• [异常结果处理] • ⒈PLT显著增多,必须警惕发生血栓,应在
医师指导下降低血液黏度。
• ⒉PLT显著减少,必须防止出血,应在医师
指导下输血或输注血小板,尽可能避免手 术治疗。
七、白细胞计数(WBC)
• 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
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 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 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机体的免疫反 应,产生抗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血小板
• ⑵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致造 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 血病,放射病和放射治疗、化疗后,骨髓纤维化 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进行体外体循环手术等; ③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血小板减少:如氯霉素、链霉 素、青霉素、磺胺类药、阿司匹林、氯丙嗪、抗 甲状腺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