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预警

合集下载

财务报告造假

财务报告造假

财务报告造假近年来,不少企业的财务报告被曝出造假的丑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造假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给投资者和股东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财务报告造假的原因和对策。

一、造假的原因1.经济压力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可能会通过夸大收入或减少成本的方式来掩盖亏损。

尤其在经济下行期,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造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2.管理不善企业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失真。

例如,企业可能在内部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财务人员乘机恶意造假;或者企业管理混乱,导致财务人员为了应对上级压力而造假。

3.道德风险一些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或追求成绩,在财务报告中夸大收入、虚增利润等行为,从而形成了一种以利益为先的风气。

二、对策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需要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内部审计的力度,同时,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审计政策和措施。

如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实行财务报告审计等方式来控制内部风险。

2.促进企业公开透明企业应该加强自我监管,积极公开自己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情况和治理结构。

通过公开透明来建立企业的信誉度和社会形象,以消除可能出现的疑虑,加强关注企业的各方的信任。

3.加强行业自律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的声誉度。

行业自律机构应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度等方式,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持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

以上是笔者对财务报告造假问题的探讨,希望企业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强自我监管,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只有如此,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利润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财务领域舞弊分析报告(3篇)

财务领域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舞弊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

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本报告通过对财务领域舞弊现象的分析,旨在揭示舞弊的成因、手段和危害,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财务领域舞弊现象概述1. 舞弊类型(1)收入舞弊:虚构销售、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等。

(2)成本舞弊:虚增成本、少计成本、隐瞒费用等。

(3)资产舞弊:虚构资产、低估资产、隐瞒资产减值等。

(4)负债舞弊:虚构负债、低估负债、隐瞒负债等。

2.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交易来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虚增资产、虚减负债。

(2)篡改会计凭证:通过篡改会计凭证来掩盖舞弊行为。

(3)操纵会计政策:通过操纵会计政策来调整财务报表,达到掩盖舞弊的目的。

(4)关联交易: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资产、利润,达到舞弊目的。

三、财务领域舞弊成因分析1.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不合理,导致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

(3)道德风险:企业内部员工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追求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财务舞弊。

(2)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存在不足,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四、财务领域舞弊危害分析1. 侵害股东利益:财务舞弊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失真,损害股东利益。

2. 误导投资者:财务舞弊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3. 损害企业信誉:财务舞弊使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4. 社会影响:财务舞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五、防范与打击财务领域舞弊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已经成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一些公司存在财务数据造假等行为,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市场竞争压力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只有有竞争力的财务指标和业绩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公司的稳步发展。

因此,在面临强烈市场竞争压力时,这些公司就会倾向于夸大公司的业绩和利润。

2. 公司内部利益冲突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董事会成员和股东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利益冲突。

这些冲突可能导致管理层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包括夸大财务数据来满足股东的利益预期。

3. 贪污腐败依赖于行业、区域等因素的不同,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面临资金问题,这可能会促使管理层使用不合适的资金来源和方法。

如果管理层依赖于非法途径获得资金,则可能夸大公司业绩,以掩盖违法和不正当的活动。

4. 管理体制不健全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不具备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或管理机制。

这种不规范的管理体制往往导致公司内部的风险持续存在,从而增加了公司财务数据被操纵的风险。

二、对策措施1.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力度,让监管政策更具体更明确,监督机制更加完备,便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展开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报告造假等违法行为,从而确保市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2. 增强公司内部监管和自我调整机制增强公司自我监管和调整机制,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诚信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深化公司治理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内部监管能力。

3.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透明度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中各项指标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财务报告舞弊分析(3篇)

财务报告舞弊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原因、类型、手段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提供参考。

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隐瞒、虚构、歪曲财务信息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原因及类型1. 定义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隐瞒、虚构、歪曲财务信息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涉及企业收入、成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各个方面。

2. 原因(1)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内部控制不严、利益输送、道德风险等。

(2)外部因素:市场竞争激烈、融资需求、监管压力、税收政策等。

3. 类型(1)收入舞弊: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收入等。

(2)成本舞弊:虚增成本、少计成本、隐瞒成本等。

(3)资产舞弊:虚增资产、隐瞒资产、低估资产等。

(4)负债舞弊:虚增负债、隐瞒负债、低估负债等。

(5)所有者权益舞弊:虚增所有者权益、隐瞒所有者权益、低估所有者权益等。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1. 虚构交易:企业虚构交易行为,以虚构的收入、成本、资产、负债等数据误导投资者。

2. 财务调整:企业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方式,使财务报告数据符合预期目标。

3. 账务调整:企业通过调整账务,使财务报告数据符合预期目标。

4. 财务披露:企业通过虚假披露、选择性披露等方式,误导投资者。

5. 利益输送:企业通过关联交易、关联方借款等方式,将利益输送给关联方。

四、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报告(3篇)

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者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国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了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部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现象,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如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等,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2. 企业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条件。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财务审批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利益驱动因素(1)企业为了上市、再融资等目的,通过财务造假美化财务报表,提高公司估值。

(2)企业为了逃避税收、处罚等,通过财务造假隐瞒真实经营状况。

(3)企业为了获得信贷、担保等金融支持,通过财务造假虚增资产、利润等指标。

4. 人员素质因素(1)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了个人利益或迎合企业领导要求,参与财务造假。

(2)企业管理层素质不高。

企业管理层缺乏财务知识,对财务造假行为认识不足,难以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

5. 社会文化因素(1)利益驱动观念。

部分企业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2)监管宽容文化。

部分企业认为监管力度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财务造假难以被发现。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环境建设(1)提高监管力度。

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进的业绩目标和压力: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往往会设定很高的业绩目标。

在业绩无法达到预期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虚报利润,以迎合市场预期,从而避免股价的大幅下跌。

2. 审计机制不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相对薄弱,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时存在问题,审核不严,容易被蒙骗。

审计机制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也存在不足,容易造成质量低下的审计报告。

3. 差异化的企业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治理结构多样,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国外企业等。

不同企业治理结构的差异性导致其在财务报告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舞弊行为,而监管部门面临难以有效监督的挑战。

对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披露要求。

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舞弊成本,从而有效遏制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

2. 健全审计制度:完善审计机构的监管制度,增加监督和评价机制,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和独立性。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现和揭示能力。

3. 增强投资者教育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报告的理解和辨识能力,使其具备辨别虚假财务报告的能力,从而减少被欺骗的风险。

4. 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和审查,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法律法规、审计制度、投资者教育和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用户无法获得真实和公正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伤害投资者利益,损害市场秩序,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成因复杂,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财务报告舞弊,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采取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手段,虚增收入、利润或者减少负债等,以达到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管理层诚信缺失: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市场的业绩预期,会选择操纵财务报告来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不良情况,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和股价支撑。

3. 会计核算灰色地带: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灰色地带来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虚增利润、掩盖亏损。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监管不力,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觉得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滋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对策建议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和透明度,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2. 提高管理层诚信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监督,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层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降低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3. 加强会计监管:强化会计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提高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慎性,严格约束会计核算灰色地带,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4. 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惩,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5.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增强市场透明度,形成舆论监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分析(3篇)

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甚至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1. 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提高股价,可能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尤为突出,因为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来吸引投资者。

2. 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部分企业得以逍遥法外。

此外,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不公等问题,也助长了舞弊现象。

4. 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部分会计准则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舞弊行为。

5.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舞弊现象。

三、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表现形式1. 收入确认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等方式,人为提高利润,美化财务报表。

2. 成本费用舞弊企业通过虚列成本、少计费用等手段,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

3. 资产负债舞弊企业通过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方式,美化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

4. 投资收益舞弊企业通过虚构投资收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5. 财务报告披露舞弊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四、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报告舞弊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失真,损害了企业利益。

2. 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根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3. 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财务报告舞弊企业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获得竞争优势,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手段、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误导投资者。

具体舞弊手段如下:1. 虚构交易: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报表,虚增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当期利润。

3. 隐瞒费用:A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减少当期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A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公司报表,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三、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A公司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合同,虚增了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财务舞弊的另一种常见手段,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延长收入确认周期,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3. 隐藏费用:隐藏费用是财务舞弊的又一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降低费用标准,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报表,从而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一、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现象,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采取编造虚假报告来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虚增收入、减少负债,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法。

2. 内部控制不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滋生。

内部控制环境欠佳,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失职渎职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

3. 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给投资者带来了误导,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得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从而容易成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者。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不力,监管体系缺失,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屡禁不止。

5. 道德风险: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也是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私心、私欲,往往会导致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发生。

三、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3.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掩盖、造假财务报告的行为。

4.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架构,保证企业管理层真实、公正地履行公司治理职责,有效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5. 增加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投资者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投资,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可能。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事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手段,以达到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等目的。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事件概述2019年,我国某知名上市公司A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A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近10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事件分析1. 舞弊动机A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追求短期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2)掩盖经营困境: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滞销等问题,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满足高管利益:A公司部分高管为了获取高额薪酬和奖金,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2. 舞弊手段A公司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虚构业务: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利润。

(3)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减存货等方式,虚减成本。

(4)关联交易: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3. 舞弊原因(1)内部控制不健全: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审计监督不力:A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审计监督不力。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层和员工职业道德缺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舞弊手段。

四、防范与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

财务人员舞弊分析报告(3篇)

财务人员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篡改、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手段,以达到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理日益复杂,财务舞弊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本报告通过对某企业财务人员舞弊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特点、原因和防范措施,为我国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业绩下滑,财务状况恶化。

2018年,企业内部审计发现财务部门存在严重违规现象,经调查发现,财务人员李某涉嫌舞弊。

三、案例经过1. 发现线索2018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时,发现某笔业务收入与实际销售情况不符。

审计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笔业务收入被李某篡改,用于掩盖其个人支出。

2. 调查取证审计部门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李某进行调查。

经查,李某自2015年起,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列支出、伪造发票、虚增成本等方式,非法侵占企业资金。

调查组共发现李某涉嫌舞弊金额达数百万元。

3. 处理结果根据调查结果,企业对李某进行了严肃处理,将其开除并追究相关责任。

同时,企业对财务部门进行全面整顿,加强内部控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案例分析1. 舞弊特点(1)手段隐蔽:李某通过虚列支出、伪造发票等方式,将舞弊行为隐藏在正常业务中,不易被发现。

(2)金额较大:李某舞弊金额达数百万元,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3)时间长:李某舞弊行为持续数年,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严重漏洞。

2. 舞弊原因(1)内部监督不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李某的舞弊行为,说明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2)道德风险:李某利用职务之便,追求个人利益,道德风险意识淡薄。

(3)制度漏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问题也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和健康发展。

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往往是出于利益的驱使。

一些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股价和更大的市场价值,会在财务报告中夸大利润、隐瞒损失,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和提高公司的估值。

这种利益驱动的行为使得一些上市公司放弃了诚信和透明度,而去追求短期的利益,从而导致了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

2. 监管不力在我国,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和不足。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监管和审计,进而实施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

监管部门在审计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漏洞,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制度,导致了监管的不力和失灵。

3. 内部控制不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完善,使得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得以持续。

内部控制不完善使得公司管理层难以监督财务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行为,也使得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在审计监管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和制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定期审核和不定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范和遏制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2.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上市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公司高管层和财务人员的监管和约束,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3. 强化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信息的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公众公布重大事项和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篡改、隐瞒等手段,故意操纵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舞弊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二、事件背景(一)企业概况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上市以来,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然而,在2018年,公司被爆出涉嫌财务舞弊,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事件起因据调查,公司涉嫌通过虚构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

具体表现为:在销售业务中,公司将部分销售款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从而虚增收入;在工程成本核算中,公司将部分工程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从而虚减成本;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公司将部分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其他业务损失,从而虚增利润。

三、事件经过(一)调查过程2018年3月,公司被监管部门发现存在财务舞弊嫌疑。

随后,监管部门启动了调查程序,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审查。

经过调查,监管部门确认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二)事件发酵事件曝光后,公司股价应声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同时,监管部门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要求公司进行整改。

四、事件分析(一)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收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将部分销售款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从而虚增收入。

2. 隐瞒费用:公司通过隐瞒工程成本、虚减成本等手段,将部分工程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从而虚减成本。

3. 虚增利润:公司通过虚构资产减值损失、虚增利润等手段,将部分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其他业务损失,从而虚增利润。

(二)舞弊动机分析1. 财务压力:公司上市以来,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近年来,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融资困难等问题,财务压力较大。

2. 利益驱动:公司部分管理层和员工存在利益驱动,希望通过虚增利润,提高公司业绩,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审计策略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审计策略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审计策略分析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盈利压力:上市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投资者对盈利能力的高要求等因素,为了满足市场预期,一些公司会通过虚报利润等手段来达到或超越市场预期,保持股价稳定或提高股价。

2.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者通常具有比普通投资者更多的信息,他们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进行财务报告舞弊,从而获得私人利益。

3.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如果公司的薪酬制度与业绩挂钩,而且对业绩的考核标准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管理层通过财务报告舞弊来获取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4.监管不力:一些地区的监管机构的能力、资金和力量有限,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容易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1.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审计人员应遵循公正、诚实、保密等职业道德规范,克制各种利益冲突,确保其独立性和中立性。

2.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人员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确认其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强化可以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3.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检测财务报告舞弊的风险。

4.强化对重要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审计:审计人员应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审计这些项目时,要审慎而全面地评估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5.改善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要求披露更多的信息,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对财务报告的解读能力和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能力。

6.加强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明确责任和权力的边界,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和约束机制。

加强独立董事监督和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结论:财务报告舞弊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具有潜在威胁。

为了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审计人员在防范和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服务。

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虚假的会计记录、报表或其他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财务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本报告将通过对一起财务舞弊案件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手法和影响,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一)公司简介本案涉及的上市公司为A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曾一度是国内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近年来因财务舞弊丑闻陷入困境。

(二)财务舞弊原因1. 公司内部治理缺陷:A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 业绩压力:A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等压力,业绩下滑,为达到业绩目标,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 利益驱动:部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参与或默许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1.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虚报销售收入。

2. 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订单、虚报库存等方式虚减成本,虚报利润。

3. 隐瞒债务:A公司通过隐瞒负债、虚构担保等方式隐瞒债务,虚报财务状况。

四、案件调查过程1. 监管部门介入:监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A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 内部审计:监管部门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A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发现财务舞弊事实。

3. 调查取证:监管部门通过调查取证,查明A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手法和涉案人员。

4. 公开处理:监管部门对A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公开处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

五、案件影响1. 公司股价下跌: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2. 行业信誉受损: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损害了整个电子行业的信誉,影响了投资者对我国电子行业的信心。

3. 监管环境恶化: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加剧了监管环境的恶化。

财务舞弊结果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结果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某公司近期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舞弊原因、手段、影响及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通过本次分析,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背景介绍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但在2019年年底,公司财务报表被审计师发现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经调查,公司部分管理人员涉嫌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的目的。

三、舞弊事件概述1. 舞弊手段(1)虚构业务:部分管理人员通过伪造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构销售业务,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部分管理人员通过调整销售价格、延迟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3)隐瞒费用:部分管理人员通过调整成本、隐瞒费用等方式,降低费用支出,提高利润。

2. 舞弊时间:2016年至2019年。

3. 舞弊金额:涉及金额约5000万元。

四、舞弊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缺陷(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关键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制约。

(2)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

2.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公司薪酬激励制度与业绩考核脱节,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

(2)员工培训不足: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不深。

3. 监督机制不完善(1)审计监督不到位: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行为。

(2)外部审计存在缺陷: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情况。

五、舞弊后果分析1. 经济损失:公司因财务舞弊导致利润虚增,虚增金额约5000万元,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信誉受损: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信心。

3. 法律风险: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可能涉及违法违规,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书范文(3篇)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书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报告名称:财务舞弊分析报告报告日期:2023年X月X日报告单位:XXX公司审计部报告编制人:XXX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XXX公司在2022年度财务报表中发现的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舞弊动机、手段、影响及防范措施等,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XXX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X行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显著。

然而,在2022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

三、舞弊行为分析1. 舞弊动机(1)业绩压力:公司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追求短期业绩增长,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收入、利润。

(2)个人利益:部分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获取不正当收益。

2.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销售合同、采购订单等,虚增收入和利润。

(2)调整报表: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等手段,调整利润。

(3)隐瞒费用:将应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延迟至下期,虚增当期利润。

(4)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方关系,进行不公平交易,转移公司利益。

3. 舞弊影响(1)财务报表失真:公司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2)损害公司声誉:舞弊行为损害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影响公司长期发展。

(3)法律风险:公司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承担法律责任。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的诚信观念。

2. 优化激励机制(1)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将员工薪酬与公司长期业绩挂钩,避免短期行为。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绩效考核指标,避免业绩压力导致的舞弊行为。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夸大资产、虚增收入等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或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的经济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为我国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1. 盈利压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虚增收入、隐瞒成本,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往往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层、股东、债权人等多方利益。

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为了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3. 法规不完善我国财务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规存在漏洞,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执法力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使得财务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4.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财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例如,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和激励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5. 企业文化因素部分企业内部存在不健康的竞争文化,企业领导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导致财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分析1. 侵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判,进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侵害投资者利益。

2. 影响资本市场稳定财务舞弊行为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导致股价波动、市场失灵,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3. 损害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会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品牌价值,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4. 加剧社会不公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加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应对财务舞弊的措施1.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财务法规体系建设,填补法规漏洞,提高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2.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预警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概述
1.1 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
财务报告舞弊是舞弊的一种,它是管理当局通过违背公认会计原则,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会计信息,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并实现自身目的的犯罪行为。

在我国,突出表现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和其他信息提供者故意编制、鉴证并披露含有重大虚假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和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甚至季报)等行为。

1.2 财务报告舞弊的类型
从财务报告舞弊从内容上看,有财务数据舞弊和非财务数据舞弊两种。

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最为常见,如企业虚增资产、少列负债、虚增利润、少计费用等。

非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是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表述,如对关联方关系的虚假陈述、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隐瞒重大事项等。

从财务报告舞弊方式上看,主要有财务报表舞弊、上市公告书虚假、招股(配股)说明书虚假、年度报告虚假和中期报告虚假等类型。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
西方会计学界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研究
成果。

大多数研究起点源自会计信息舞弊的形成因素,其中以”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舞弊gone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最为有影响力,以”风险因子理论”的认同度最高。

(1)冰山理论
1999年g·杰克·波罗格纳和罗伯特·j·林德奎斯特提出了冰山理论, 该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并将导致舞弊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是人人都看得见的客观存在部分,包含的内容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第一类因素;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是更主观化、个性化的内容,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满意度等,此为第二类因素。

(2)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
最早由美国内部审计之父l.b.sawy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他认为舞弊的产生必须有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

其后,美国会计师委员会主席、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斯蒂文·阿伯瑞奇特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提出了”舞弊三角理论”。

阿伯瑞奇特认为诱导舞弊的因素主要有压力、机会、道德取向三种,舞弊发生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因素,所以只通过消除舞
弊机会来治理舞弊是不全面的,必须同时考虑消除压力或者提高管理者的道德取向。

一般而言,压力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它压力四种类型。

(3)舞弊gone理论
该理论由g.j.bologua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提出,gone理论把舞弊的诱因分为四种,即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 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舞弊风险。

其中”贪婪”“需要”与个体行为(潜在的财务报
告舞弊者)有关,”机会”“揭露”更多地与组织环境(潜在的受害者)有关。

现实中,各因子均有不同的不利影响,在特定环境中全部因子组合形成重大不利时,即舞弊者有贪婪之心,又十分需要钱财,只要有机会并认为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实施舞弊,便出现
了”money is gone”的必然情形。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预警
3.1 财务方面的预警
当上市公司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恶化,或者所处的行业环境恶化时,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导致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甚至为负数时,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这时上市公司会采取舞弊手段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外界质疑时,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时管理人员为了扭转局面很可能会采取舞弊手段,使公司在短期内能够恢复公众的信心;董事会、股东会所赋予管理层的要求过高,管理人员往往会采取舞弊的手段去达到董事会、股东会所定下的要求;公司的管理层人员的经济利益和公司业绩密切相关,或者公司给予管理人员的公司股数量过多时,公司的业绩就会牵动着管理人员的行为,在为个人谋求利益的动机驱使下,管理层人员很可能会利用舞弊的方式,修饰财务报表,以获得良好的表面业绩效果。

3.2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预警
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有很大的关系,当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其内部治理结
构不合理。

当上市公司的第一个大股东为国资局时,国家成为第一大股东,国家股一股独大,董事会无法发挥作用,增加了上市公司舞弊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持有公司股份过多,会造成管理人员或者董事会成员操控公司的局面,加大了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过小,或者独立董事的任期过短,独立董事起不到监督作用,由于人数较少也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这样也会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公司独立董事或者外部董事的所占上市公司股份较低,其经济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关系较小,有可能会造成独立董事或者外部董事忽视自身监督职责的局面,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由于审计委员会成员由独立董事构成,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比例过低,那么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比例也会过低,这同样会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同时审计委员会成员中专业专家的比例过低,也会增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内部董事持有上市公司较高比例的股份,会增加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监事会规模较小,无法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也会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供机会。

3.3三大报表勾稽关系的预警
(1)资产负债表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复核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例如关注是否存在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
金等异常情况,通过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看是否与利润表中”管理费用”的金额一致。

分析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利润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看看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2)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增加(减少)对应现
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或流出量的减少(增加)。

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增加或减少,一般对应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减少或增加。

(3)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中的两大重要科目,与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的相应科目存在下述勾稽关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预付账款增加
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类似这种勾稽关系存在于三大报表的每一具体科目中,成为我们分析报表真实性的重要武器。

流转税和所得税是企业税中的两大类型,其中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一般而言,流转税占收入比例应相对稳定,
且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差异。

但如果账面税率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税前会计利润中的大部分在税法中不能确认为利润,这种显著差异折射出一定的会计舞弊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国强.会计舞弊治理之我见[j].商业会计,2004年第7期
[2]黎四龙.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2005年第5期(上)
[3]高玉荣,张农.财务报告舞弊动因及审计策略[j].商业现代化,2008年总第540期
作者简介:岳成莉(1977.1-),女,山东兖州人,山东省兖州市财政局,专业和方向:财务会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