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33题-【临考突破】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选择题技巧(全国甲卷、乙卷专用)
![33题-【临考突破】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选择题技巧(全国甲卷、乙卷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2f912e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1.png)
真题典题
【点拨】18世纪60年代,英国成为 世界殖民大帝国。由于海外市场迅 速扩大,国内手工工场生产的商品 难以满足需要。通过“发明”革新 生产技术来提高产量,成为工场主 的迫切要求,由此引发了英国持续 一个世纪的机器发明热。18、19世 纪的很多“发明”其实早在17世纪, 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了。这些“发 明”都可以看成是为“被迫”解决 某个生产环节遇到的瓶颈而“主动” 和“有意”地进行的技术创新.
范围内的奴隶贸易 角度12:史料实证——法国启蒙思想
真题典题 角度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英国的殖民扩张
(2022新课标甲卷)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 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
C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易错3: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运行 原则 【点拨】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首 相主持内阁会议,掌握国家的行政 大权,同时又能通过议会对立法活 动施加重要影响,内阁名义上对国 王负责实则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 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 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 新选举。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 府,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不符 合英国政治传统。
年份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命题规律
2022 2021
2020
英国的殖民扩张 【甲卷】
巴黎公社政权性 质 【甲卷】
高考历史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872d11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6.png)
第三节因果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
二、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三、经典例题1.(2022·全国甲·9)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
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2.(2022·全国乙·10)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
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
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3.(2022·湖南·1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
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
2021年高考历史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五种基本方式5全面包含原则
![2021年高考历史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五种基本方式5全面包含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4252260804d2b160b4ec048.png)
C.选项只是从国民党方面来分析不完整。
D.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社会的影响。
A项和C项都故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B项 反映了全部材料,故选:B。
例1.“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 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 个重要原因。”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根源在于
(D)
A.缺乏自由民主的革命精神 B.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C.缺乏科学的理论做指材料“太平天国禁止了 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 而建设天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 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狭隘性, 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用宗教 来麻木群众,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均属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 现,都被包含于D项之中,排除; 故选:D。
例2.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控制着整个国 家机器,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 战略、策略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这说明( B )
A.中共的导向作用是抗战胜利之源 B.国共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主体力量 C.国民政府的抗战起着决定性作用 D.国际社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解答】A.材料是强调国共在抗战中的作 用,选项只是表达中共抗战的作用。
历史选择题解题原则五
全面包含的原则
全面包含的原则
选项之中有多个选项都有可能涉及题 干中某些要素,但是只反应部分, 只有全面反应题干的要素,包含其 他选项内容的为最佳答案。
另外,有的考题是在题干中包含了多 个内容和观点,备选项中任何单一 对应题干的选项都不正确,总有综 合性较全符合题干才可能入选。
2
34题-【临考突破】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选择题技巧(全国甲卷、乙卷专用)
![34题-【临考突破】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选择题技巧(全国甲卷、乙卷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d372d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b.png)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易错6:一战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 发展。
【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 家经济纳入战争的轨道,战争迫 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 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开始萌芽。
第34题——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1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4—1945)
【时空坐标】
第34题——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1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4—1945)
【阶段特征】从工业革命到一战前(18世纪60年代一1914年)是资本主义
工业革命时期,也是世界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现代主义美术的 特点
美苏两极对峙
【考查内容】近几年高考34题的 考查主要集中在工业革命的相关 内容、经济危机等方面。
【考查形式】创设学习情境为主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信息的能力、透过历史现象理 解历史本质的能力,体现核心素 养,突出对历史知识基础性和综 合性的考查。 【备考策略】
关注低频考点如一战、二战等; 关注核心素养。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两次世 界大战
之间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 世界格局;俄国十月 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 的发展道路.
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 也有失误;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 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 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的新模式
现代主义文学和艺 术兴起,突出表现 了生产力高度发展 背景下人类的精神 空虚和迷茫,着力 描述人类非理性的 一面。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评析(全国卷甲卷)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评析(全国卷甲卷)](https://img.taocdn.com/s3/m/f3c2638f48d7c1c709a14595.png)
一题一句:本来想重视 的是文言文阅读理解。 但是三个错项配的太过
•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于直白,只要时代背景 过关,一句都没读懂也
能做对。
解析
• A.材料中老子的意思是道没有了只能靠德,德没有了只能靠 仁等等,递推结论是社会道德不好才考礼这样的强制约束, 孔子则是突出礼的重要性,结合时代背景他们是从不同角度 重新认识礼的价值,这个“礼”只能是周礼。只不过应该是 一个反思,一个强化,答案只强调反思有些以偏概全。
•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C
•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一题一句:高考其实挺爱 考雅典司法的,这是第三
•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次出现了。主题都是吐槽
不公正,毫无新意。算个
民法典热点话题关注吧。
解析
• A.雅典司法是陪审法庭负责,肯定能体现民意,但是不一定 体现公正。
,说明选官机制运行良好。对此能产生保证效果的只能是监 察制度完善。 • C.材料信息不涉及郡和国相关问题。 • D. 辟召并非察举制度常规流程,辟召制度也叫征辟,是专 制统治者为了特殊需要延揽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制的补充。 所以察举制的实施和辟召有效性无关。
考点:宋代文化——儒学影响(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
的选项。
考点:近代经济——工业化历程(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
• 30.表1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输入量
1931 1840279 831652
804000
557625
D
1932 1839212 758441
404000
430655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一):史料价值 (2)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一):史料价值 (2)](https://img.taocdn.com/s3/m/4e23484af524ccbff0218422.png)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一)史料价值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即历史材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
在新高考新题型中,史料价值是常见的一种题型,体现了历史的学科素养。
解答此类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判断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
例如:出土的瓷器,钱币、化石、遗迹、遗体、历史建筑、当事人亲身经历后的口述、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日记,古代的档案,收录当事人文章的文献等都是第一手资料。
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评述,传说,故事,传奇,神话等都是第二手资料。
【链接】史料的分类及价值1.史料的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2.按史料价值划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一般而言,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
【例】(2020年·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
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
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
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
大队如何制定措施。
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
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图表类选择题
![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图表类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9593e8eefdc8d377ee328b.png)
图表类材料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征:(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了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技巧:1.“三看”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3.具体操作: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高考真题:1.(2020全国Ⅰ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材料各类问题中西方“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占据多数,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兴办实业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说明西用思想的传播没有受到抑制,排除A项;材料互答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但没有体现出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
2.(2020全国Ⅰ卷·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
高考历史题型全归纳
![高考历史题型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d754914d5bbfd0a7856738e.png)
高考历史题型全归纳高考历史题型一.选择题1.时间排除法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时序性较强,在高考试题中必然会有所体现,有的是具体时间,有的是大概时间,只要我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得非常准确,那么解题就非常迅速和容易,其实90﹪以上的选择题都能通过时间排除法来排除。
例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觉醒的历史条件包括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阵营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④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斗争性加强⑤马克思主义诞生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D﹒③④⑤本题看起来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其实只要搞清楚题目的核心是“工人运动兴起和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强调的时限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答案也就出来了,因为①和⑤不符合题意。
又如:2021年全国卷2的第14题试题略此题看似难于判断,其实只要根据课本知识明朝与后金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发生在山海关外的辽东地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是发生在今新疆地区再结合示意图首先就可否定参考答案B和C,明朝对瓦剌主要采取防御战略,不可能深入到蒙古高原的腹地,因此又可以否定掉A,因而正确答案只能是D。
再如2021年全国卷1第18题: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提干明确限定时间为1917年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指向为否定孔子,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就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B。
2.词语排除法高考选择题的备选项项中经常有一些绝对性的词语,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选项往往会有问题。
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基于此,我们在做题时,除非教材中明确表述为“最早”、“第一”、“完全”、“始终”、“全部”等以外,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该选项是错误的。
2021届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
![2021届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9dc62d70b4c2e3f562763a0.png)
2021年高考历史客观题部分分析(得选择,得天下)一、常犯错误: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历史时间、概念、事件掌握模糊不清,看到似曾相识。
建议:制定计划,夯实基础。
2、审题不清,归纳分析能力弱,不理解材料内容。
建议:平时做题多读一两遍,把材料表达的内容写在旁边。
3、思考不周,心态不稳,左右摇摆。
建议:归纳总结属于自己的做题办法,常问自己为何左右不定。
4、缺乏自信,时间不够。
建议:做选择题固定在18分钟内完成,完成后进行总结、反思对错。
二、选择题高分方法思路1.针对题干材料。
(1)时空。
根据时间、概念、人物、事件推知,利用题干材料的时空,来联系与之距离最近的熟悉的历史事件,将材料所述史实置于熟悉的时空背景下分析。
(2)关键词(亦称主体、重心)。
一个题干材料可能有好几个关键词或主体,但重心只有一个;考生如能抓住主体和重心,做对的几率就非常大。
(3)标点符号,尤其要关注括号、分号和个别词加的双引号。
带括号的注释一定是命题人给考生的暗示;分号是材料呈现并列意思,能全面反映分号前后意思的选项才可能是正确答案。
题干材料里个别词加的双引号在历史试题中往往有两种作用——强调或否定的意思。
(4)题干语气,如转折、条件、假设、因果、赞扬贬斥、肯定否定等。
题干材料中如含有转折、条件和因果等语气,如能抓住其中的标志——关联词,如“但是”、“却”、“而”、“否则”、“如果”、“只有”等,就能抓住题干材料的重心,快速做出正确选择。
(5)化简题干意思弄清题干材料意思后,还需要将题干意思化简成一句简单的陈述句、或一个逻辑推理或若干关键词等,然后带着去看四个选项2.快速判定选项正误的方法思路(1)题干意思。
题干意思是做好选择题最主要的依据,正确答案一定是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
(2)基础知识。
凡是不符合历史基础知识选项,基本上都是错的。
(3)逻辑推理。
有两种情况,一是题干材料本身包含逻辑推理,正确选项往往就包含这个逻辑推理,那么不包含这个逻辑推理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二是题干材料与正确选项构成的逻辑推理非常的顺畅,但凡做出的选择与题干材料构成的逻辑推理,解释起来很生硬、不顺畅,这个选择往往就是错误的。
高考历史反映、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反映、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c12c02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6f.png)
高考历史反映、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反映、体现类选择题
反映、体现类选择题,即在对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类选择题一般是在题干中用“反映”“体现”设问,也有个别题目在选项中用“反映”“体现”承接题干设问。
其设问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体现了”“反映出”“揭示”等。
“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的能力。
解题方法
“反映”就是从现象透视到“本质”或者揭示其“特点”,而本质就是要深刻到制度层面、抽象到规律层次、总结到独一无二的特点。
所以,既然是“反映”,就不要用现象来“反映”现象。
典型例题
(2021.广西一模)汉朝的重要商品名称中往往提示地名,如纺织领域的“鲁缟”“齐纨”“蜀锦”等,这反映出( )
A.区域生产优势形成
B.地方品牌商品密集出现
C.区域经济分工明显
D.丝织品的生产技术高超
答案:A
重要商品名称中提示地名,说明不同地区已有各自的生产优势,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汉朝时期出现了地方品牌商品,但是并不能反映出地方品牌商品密集出现,排除B项;区域经济分工是指不同地区发展自身的优势经济,与其他地区互补合作,而材料仅体现了不同地区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没有体现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生产技术高超,排除D项。
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3_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模板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3_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模板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35d229ba0d4a7303763abd.png)
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牲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
(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
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
(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示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解题技巧1.“四审”:①审时间和空间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2.对被选项要“三判”: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①是要以图补文;②是要以文补图;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高考真题1.(2020全国Ⅰ卷·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唐朝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C项;吐蕃不属于西域地区,与西域风情无关,排除A项;《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与表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俗画无关,排除B项;阎立本的《步辇图》再现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排除D项。
2.(2020全国Ⅱ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答案】C【解析】由材料“梁思成、林徽因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可知梁思成、林徽因根据唐代壁画的记录发现了历史遗存古迹,壁画的内容印证了文化遗存,故选C项;材料提及的壁画“大佛光寺”和实物佛光寺,说明壁画的创作还是有实物作为创作原型的,并不是源于艺术想象,排除A项;“完整还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壁画和遗迹的价值来自于历史传承,不是学者的发掘,排除D项。
试题解析王琦: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选择题深度解析
![试题解析王琦: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选择题深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c9852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c.png)
试题解析王琦: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选择题深度解析王琦,湖南湘潭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热爱历史教学,渴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风度、有内涵、有底蕴的历史教师。
坚信“教学的过程就是与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体验的过程。
阅读到达哪里教学就到达哪里,阅读的边界就是教学的边界。
”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A项: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材料中老子认为:失去道的规律即显示出德的品质,失去德的品质而后章显出仁的可贵,失去仁的可贵而后显现义的诚信,失去义的诚信而后依靠礼的根本。
孔子认为:不学会礼仪,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不符合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这反映了老子和孔子主张重视“礼”,体现了他们对西周礼乐文化的反思。
故A项正确。
B项: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材料中只能体现他们主张重视'礼',无法得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故B项错误。
C项: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礼乐制度周代才建立,即使孔子本人,也是主张“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无法直接得出两者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故C项错误。
D项: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老子和孔子主张重视“礼”,而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崇尚霸道,因而他们的主张无法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故D项错误。
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
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B)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A项: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根据所学,分科考试开始于隋朝,与题干时间不符。
高考历史最新2021年高三“3+1+2”历史科目题型题量公布(附:各种题型做题技巧)
![高考历史最新2021年高三“3+1+2”历史科目题型题量公布(附:各种题型做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2be7879b89680202d82517.png)
高考历史最新2021年高三“3+1+2”历史科目题型题量公布(附:各种题型做题技巧)选择题解题技巧必杀技----排除法1材料排除要注意:不管你说得多么对,只要你跟材料不相符,都得要走开!没错,在这里,请高度重视材料内容很多小伙伴有着丰富的课外史学知识所以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过度推导“我记得我看的《XXX》这本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呀,怎么可能会是这个选项?”“以前玩手机的时候看到YYY上面的文章都说了这个东西可能不是真的了,但...还是选错了?”“我把课本背的那么熟练,不信你看ZZZ处的那一大段话不就是说我选的这个选项吗,这出题的老师难不成没看过课本?”噢,上面这些情况都是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们常犯的错误在教考分离的今天,这些低级错误着实不应该屏幕前的你是否会犯这类的错误?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我们等一下还有别的小技巧可以看如果就是这一类的小伙伴,读完后两眼水汪汪的看着屏幕放心,请你记住:“材料在先,史料靠边。
”出了啥事,发生了什么,都要以材料为准。
材料说什么就是什么,把不符合材料意思的选项都送出熊猫屋再根据文字材料判断性质,比如材料在讲思想,那么正选大概率就是思想然后再调动所学适当推出正确选项!2感情色彩判断啥叫感情色彩判断?哎,光看试卷的颜色一片黑灰穿插其中怎么看都是一个样所以,这里说的当然是说材料情感倾向咯比如最常见也最容易设置错误的“开始”完成时类的“已经”等等等等看到诸如此类极富感情色彩的表述请大家高度重视作为以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科表述尽可能理性客观但是,这一招色彩判断,仅仅是“判断”它能够帮助你们迅速排除错误选项,但是不代表那些就一定是错误的哦这里面可能存在误杀,请谨慎使用。
2021新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突破—选择题解题指导
![2021新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突破—选择题解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f30813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3.png)
2021新⾼考历史题型分类突破—选择题解题指导2021新⾼考历史题型分类突破—选择题解题指导⾃从2007年进⼊新课程下⾼考以来,选择题的难度呈现出较难→很难→容易的发展演变过程,陕西省2010年进⼊新课程下的⾼考,选择题的难度刚好赶上了由较难到很难的转变,⽽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考⽣为此叫苦连天,⽼师们也⼀筹莫展,同⾏中许多⼈都认为教⾼三是有风险的。
⾯对此情此景,⼤家都在努⼒尝试着从旧⾼考到新⾼考的转变,都在努⼒的研究适应新⾼考的⽅法思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通过⼤量刷题、研究试题和命制试题后,及⼗年的反复打磨,最终形成了⼀套⽐较成熟的、有规律的、科学的⽅法思路。
凡是听过的、⽤过的同学和⽼师,对我研究推出的这套⽅法思路,反响都⽐较好。
许多同⾏在认可与接受后,开始在⾃⼰的教学中推⼴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学年度,本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法思路1.0版的基础上,开始推送升级版,尽量多增加⼀些近年来的新试题,以更好的和近年的过渡性⾼考(从2003年课标版向2017年新课标版过度)实现⽆缝对接。
纵观新课程下的⾼考选择题,我们不难发现选择题题⼲材料主要有四种⽅式呈现:⽂字型、图⽚型、表格型和图⽂混合型四种呈现⽅式。
不论题⼲材料以何种⽅式呈现,提供给受众的只是⼀种历史表象,简单明了易懂的,就是具象,看了半天都不知所云的就是抽象。
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冷冰冰地摆在考⽣的⾯前,考⽣唯⼀能做的就是依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阅读能⼒认真的解读材料,弄清楚题⼲意思,然后带着清清楚楚明明⽩⽩的题⼲意思,再去判定选项。
分析选项时,必须对每⼀个选项认真甄别判定,做出正确选择,最终完成对试题的解答。
我们经常有听⼈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意思就是说⽂综选择题做好了,⽂综的成绩⼀定会好。
历史学科更是如此。
那怎样才能做好选择题?根据我多年⾼考试题研究,总结出以下⽅法规律:(1)解读选择题题⼲材料的五⼤基本要素;(2)判定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式;(3)解答选择题须遵循的六⼤基本原则;(4)解答选择题的两⼤重要步骤。
历史-2021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总结
![历史-2021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c67401102de2bd970588e5.png)
2021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总结材料分析题是高考历史必考题,同时也是高三党感到最苦恼的一种题型!从什么角度分析、需要用到什么知识点、哪些内容可以进行关联……所以,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21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2021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1一、问答题的审题要求一般来说,一道完整的历史问答题,包含四种构题成分:1、提示语: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题目中的“简述”、“比较”、“论证”等等。
根据这些解答的提示语可确定题型。
2、主干语(或中心语):即指明答项内容的对象的成分,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3、答项语:即要求回答的内容的成分,如“情况”、“经过”、“内容”、“结果”等等。
4、限定语:限定解答内容或解答对象的时间、空间、角度、频率等等的成分。
【例】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注:红色字体为提示语,蓝色字体为中心语,深绿色字体为求答项,浅绿色字体为限定语。
)二、问答题的答题要求答案形式: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史实选取:准确、典型、全面;答案内容:核心知识;答案结构:史实+结论(评论)。
三、问答题的答题技巧(一)叙述题[题型特点]叙述题是问答题中最基本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要求是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灭的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叙述。
其提示语有“简述”、“概述”、“试叙”、“如何”、“怎样”、“是什么”、“有哪些”之类。
[典型题例]简述近代以来我国首都被外国侵略者占领的耻辱,并说明其原因。
[分析指导]此题第一问就是要求考生把分散在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的有关首都沦陷的情况进行归纳叙述,简单列出要点,以体现我国近代蒙受的屈辱。
由于单纯的叙述题主要是考查再认、再现的记忆能力,能力考查层次偏低。
所以此题的第二问在能力要求上作了调整提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我国首都沦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