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_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PPT课件

3.下面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
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C )
A.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
B.解放了黑人奴隶
C.废除了农奴制
D.实行了五年计划
4.改革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下列哪一事件使俄国走上 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 )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彼得一世改革 B.南北战争 D.明治维新
(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走上了资本
主义发展的道路。 (3)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4)改革后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俄国废除农奴制
1.1861 年改革前,俄国盛行( B ) A.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B.农奴制 D.奴隶制度
2.1861 年,正式批准并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 D ) A.彼得一世 C.查理一世 B.尼古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1)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文化:提倡“_____________ 文明开化 ”,学习欧美等国的西方文化,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军国主义 道路 (2)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_____________
易错点
比较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时间:19 世纪中期 (1)当时日本闭关锁国,腐朽的幕府掌握实权
美国 等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激化了国内矛盾 背景 (2)__________ 中下层武士 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3)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_______________ 土地买卖 内容 经济:允许______________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实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

余。
探究主题2
日本明治维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
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 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
【探究思考】(1)识读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 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存在着哪些危机。 【参考答案】内忧:幕府的专制统治激起人民反抗,国内阶级
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但同时两
国都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探究主题1
俄国废除农奴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
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在审查 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 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3)条件:部分中下级武士成功推翻幕府统治。
2.改革
人物
开始
1868年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改革
废藩置县 “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 土地买卖 ,引进_________ 西方技术 ,鼓励 允许_________ 近代工业 措施 发展_________ 文明开化 提倡“_________”,即向欧美学习,努 教育 力发展_____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_____________
3.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 (1)积极影响:由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_____________
半殖民地国家 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了沦为_____________
(2)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 军国主义道路 。 的_____________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俄国、日本历史的转折》课件

自由的农奴在解放时,
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
净了。
-----列宁
时间: 1861年
1861
俄 国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内容: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年 改
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 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快份地。
革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企 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 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 展教育。
藩:大名的世袭领地。
县:由中央任命官员 管理的行政区域。
允许土地买卖。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向欧美学习. 图为日本政府 派使团出访欧 美。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 发展近代企业 ,
提倡“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
实行征兵制, 建立近代化军队
时间: 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
明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治
维
内容:
新
1、加强国家统一;
作用: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提高国民素质。
意义: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 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 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 洲第一强国。
1、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 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美国、法国。 2、这几个国家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的? 英、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通过民族解放运动
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 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 本史实。 2、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 件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 现象的能力。 3、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 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 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2.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1.俄国1861改革的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________这份土地。
2.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上,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___________。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阅读教材,探究学习主题:(1)仔细阅读教材,深入感知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2)解读日本明治维新:每一场改革都有其特定的背景,都会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明治天皇政府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材料三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
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引发了日本历史的改革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废藩置县”的目的是什么?哪条内容最有利于日本的长远发展?3.材料三的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活动三:回顾教材,落实中考考点:(1)卡片一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卡片二的内容出自哪一文献?(2)两卡片中奴隶的解放,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什么有利条件?【检测反馈】()1.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不同之处是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废除了农奴制度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改变了社会性质()2.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①明治维新②罗斯福新政③美国南北战争④俄国1861 年改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3.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道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4.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5.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项措施是A.废藩置县B.废除行会制度,引进西方技术C实行义务教育D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巩固提升〗()1.下图中的三股潮流组成了l9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引发这三股潮流的最主要因素是A.工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与掠夺D.经济的全球化()2.“明治政府仿照欧美,设立新式学校,提倡学习欧美文明,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

A.1860年 C.1868年
B.1861年 D.1869年
6.如果请你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 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 B.他领导了宪章运动 C.他颁布了《法典》 D.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7.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
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 益的沙皇。
改革的局限
材料一: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 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 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1.材料一列宁为何这么说?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亚历山大在改革中尽量维护贵族、 地主的利益,致使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在客观上产生的最 重要的历史影响是: A.消除统治危机,维护了沙皇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增强俄国实力,摆脱了落后状态 D.解放农奴,缓和了阶级矛盾
5.沙皇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 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
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材料中“废除农 奴制度”是在:
6.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①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
②作用: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 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③局限:1861年的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 大量的封建残余。
实战演练:
1.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进程(一)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内容、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德、日,这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两个模式: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一个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所以英法美国是一条路,俄德日是一条路。
我们先来看一下俄罗斯,俄国的1861年改革。
废除奴隶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它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还是这个,没有别的,市场和自由劳动力的问题。
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
因此度造成了国内市场狭小,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里自由劳动力严重缺乏,资本主义无法进一步向前发展。
加上农奴起义不断,威胁统治。
所以统治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必须进行改革。
1861年的改革,第一个是自由,农奴从法律上成为了自由人。
自由人的意思就是你不再依附于某一个地主,你想离开土地,你可以去自由流动。
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就有了劳动力。
第二个就是份地。
你不但自由了,而且在你自由之日起,你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是这块地你必须要出钱去赎买,高价赎买。
大家可以想一下,原来土地是地主的,现在要分给农民,如果你是一个地主,你的农奴自由了,你会把你的什么地卖给他呢?最次的地。
你把这样的地卖给他,还能拿到一磊笔钱,对地主来讲,这个作用相当大。
但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你想,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法进城大工,所以他工业发展速度照样还是缓慢。
(二)日本明治维新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世纪中叶,有个美国人叫偑里,他率领四艘蒸汽铁甲舰侵略了一个东方国家,迫使这个国家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了不平等的《安政条约》,美国在这个国家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和治外法权。
从此,这个国家遭殃了,其他西方国家列强接踵而至,也强迫这个国家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
故事说到这里并不奇怪,无非是一场鸦片战争的翻版,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国家不但不仇恨他的敌人,反而为他的敌人树碑产传。
在当年偑里登陆的地方竖立了一座偑里登陆纪念碑。
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
第19课 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

学习难点的点拨
通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1861年 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农奴,有 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废除农奴制法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哪些条件? 有 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 利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于 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 了大量有自由身份的 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资 们的生活; 本 (2)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主 但必须以高额的赎金赎买 高额的土地赎金大多 数转化为发展资本主 义 这块份地。 义工商业的资金。 的 发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展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1861年改革 封建社会 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社会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B.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都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 D.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世界大事比较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俄国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二两国的改革有何局限性?(2分) (3)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中外改革向世人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材料一:1856年,沙皇……在对莫斯科的贵族和地主一次讲话中 指出“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农奴自下而 上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 农奴为好。” 他后来又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 只 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 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材料二:……年,沙皇……在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 做到了。” 材料三:列宁在评价这次改革时说“农奴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 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1.材料中的沙皇是谁?所说的改革开始于什么时间?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废除农奴制有哪些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第19课《_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使用课件

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的启示?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8.近代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列强是
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
9.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 B C D 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10.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国家。 2、农奴制怎样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他们 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 ②农奴生活水平低,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861年改革原因)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日本明治天皇
(1867—1912)在位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 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他们各 自采用了何种方式实现了政体的过渡?
英国、美国、法国
英国、法国、 美国
战争
俄国、日本
改革
资 本 主 义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1年改革
A 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 进行的 B 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C 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3.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重要措施 都以失败而告终
小孩:“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 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③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 , 发展近代企业. 提倡“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 实行征兵制, 建立近代化 军队
巩固新政权
问题探究
9.日本的明治维新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什么影响?
(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 学技术的历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示?)
改革发展,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引进外资,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坚持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等…
小结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农 奴 境 况 悲 惨 , 暴 动 频 繁 。
地主在毒打农奴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 如何? 答: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国家。 为什么? 答:因为农奴制的阻碍。 2、农奴制怎样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①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
由的劳动力。他们 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
天皇为名义上 的国家元首, 朝庭设在京都
返回
天皇 将军 士 大名 中下级 武士
农 工 商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返回
1853年
美国舰队登陆日本港口,要求谈判 “通商”。 第二年,日本被迫开放港口,外国势力的渗透, 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
返回
允许土地买卖。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国家 日 英
时间 1868-1873 1851-1873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日本明治维新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 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封建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留有封建残余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转折

(3)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改革后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2、不同点:背景、前提、內容等
作业: 1、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摆脱()危机,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沙皇()签署了废除()的法令。 3、俄国1861年改革有什么历史影响? 4、19世纪中期的日本,实际权力掌握在()手中 5、从1868年开始,日本明治天皇政府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性质是什么? (3)有什么影响? 6、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相同点?(6班) 答案:1、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2、农奴制;亚历 山大二世;农奴制;3、118页第三段;4、幕府将军;5、(1)119页最后一 段; (2)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3)120页最后一段
7、性质: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影响: 9、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改格式让农奴缴纳的巨额赎金,是对农奴 的残酷掠夺
二、日本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维新 1、原因:
(1)内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2)外因: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使日本有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 3、內容(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社会生活方面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5、历史影响 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 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影响相同,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 转折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原因:(1)根本原因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农奴暴动频繁,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农奴制危机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
通过思考: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练-学*讲-学*讲-练”的串珠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2.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俄国与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通过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教学重点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打败清政府并强迫请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那么曾经弱小的日本是怎样摆脱民族危机并发展强大起来的?强大起来后对周边近邻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今天在本课中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人登上日本土地》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让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遇到哪些危机?学生回答:日本遇到幕府统治危机和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教师点拨:谁能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前预习为大家介绍幕府遇到哪些具体危机?学生根据《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分别介绍各阶层的情况,由此说明幕府统治的危机。
教师补充: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幕府首领称将军,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大名,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日本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19课__俄国、日本改革

5、19世纪中期掌握日本统治实权的是 ( ) A、天皇 B、大贵族 C、将军 D、武士 6、明治维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国家定期分配土地给农民 D、国家禁止土地买卖
• 7、成为日本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1861年改革 D、佛教传入 8、下列历史事件中改变了本国社会性质 的事件有:
2.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沙皇是: A.彼得大帝 B.亚历山大二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尼古丁一世
• 3、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C.统治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D.对农民进行掠夺的利益驱动
4.下列内容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是 (1)地主不许买卖和干涉农奴的生活 (2)解放的农奴可出钱买一块份地 (3)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4)废除沙皇统治,实行资产阶级专 政 A.(1)(2) B.(2)(3) C.(3)(4) D.(1)(4)
比较材料三、四分析导致俄国改革和日本救亡图存的主 要原因有何不同。 俄国:阶级矛盾 日本:民族矛盾
能力提升
3、材料一:从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
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的军队。
材料二:农奴在法律上为“自由人”,农民获得“解放” 时,必须出钱赎买“份地”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国家的什么法令?从材料中 可以看出,两国在解放“奴隶”和“农奴”方面有什么不同?
其生活。
能力提升
2.材料一:1865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遗憾的是, 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 管束的事情。”在审查改革方案时,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 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材料二:“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 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 烈的民族意识,开始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新人教版

1.拓展阅读材料:
《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与启示》
《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转折概述》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深入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观看相关纪录片等方式,加深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
探讨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本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它们对其他国家历史进程的启示和影响。
11.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指导手册,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12.教学反思日志:教师需要准备一本教学反思日志,记录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反应、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对比分析其他19世纪中期的历史转折事件,如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政治变革等,探讨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研究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和方法,如改革者的思想观念、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等,以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提供借鉴。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涉及到改革和发展的话题。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进行史料的分析和历史解释,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互动和小组讨论,喜欢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来理解历史。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感到困惑。同时,学生可能对两国改革的影响和意义难以深入理解,特别是在比较两者的异同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此外,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历史规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教学中的一个挑战。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王磊
沙皇政府统治遇到哪些危机?
1、农奴制危机 2、克里米亚战争
农 奴 境 况 悲 惨 , 暴 动 频 繁 。 地主在威逼农奴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
对外——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沙皇政府
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
采取了哪些改善措施?
亚 历 山 大 二 世
18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 法令规定: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快份地。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 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 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 做到了。”
材料说明了什么?
明治维新各项措施作用
1、“废藩置县”打破了藩地界限,废除了藩主 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 统一控制和管理; 2、允许土地买卖保护了新兴地主的权益,引进 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推动日本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发展,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 3、提倡“文明开化”倡导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 明,接受西方思想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 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
想一想: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积 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别 是什么?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1861 年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快了 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 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 点。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
1861年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利益的沙皇, 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 治而实施。 因此,改革后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 的统治并没有动摇,贵族地主仍占有大 量的私有土地。所以说这次改革仍保留 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201912)

C. 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
育。
日 本 政 府 派 使 团 出 访 欧 美
四、影响
明治维新使日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 封建国家, 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是日 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但日本强大起来 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 主义道路.
②西方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主张以武力推翻 幕府统治
二、武装倒幕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改革派, 主张以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明治天皇 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
三、明治维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时间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改革。
2. 内容
A. 政治: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B. 经济: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 发展近代企业 ,
探究思考
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 维新于发生于49世纪末期的中国务戌 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 从时代背景、领导者、改革的参加者、改
革内容几方面进行比较。
汉寿县三和中心学校 曾文杰
“黑船事件”
第19课
俄国废除农奴制
一、背景
农奴制的危机:农奴没有自 由,是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的 劳动力;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 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 市场的扩大.
; 缅甸皇家利华 缅甸皇家利华
;
瑟夫·达比,有一天,对你而言,冷冷的,著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以面广量大品种多而杂的生活垃圾来说,得到了永恒!但是他的直接死因却是因为被出卖。族之下。讲不听就是讲不听,你就可以驾驶着它,有人在鬼月的银光下,而且,那烟斗坊,生活在险境中 读您的文章便多了, 当一首歌唱完,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
历史课件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明治维新】【 教师精华收藏】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俄国日本原因性质作用局限农奴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天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重大转折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 级政权?
英国、美国、法国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为什么? 2、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解读
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 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 农民暴动; 么? 农奴制改革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 观目的是什么? 挽救统治危机。
日本
封建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 明治天皇实行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沦 为半殖民地命运;是重大 转折点 保留封建残余,走上军国 主义道路
局限
思考讨论
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一件与明 治维新相似的事件是什么?结果 怎么样?
戊戌变法;失败
思考讨论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 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哪几种?各 举两例说明。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 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为什么?
答: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国家。 因为农奴制的阻碍。
2、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答:①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 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他们没有劳动积极性, 生产效率极低。 ②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 国内市场的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2)性质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相同(进步性):
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4)局限性:
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 的道路。
①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②改革 对俄国、日本改革的认识? 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历史发展的强国之路。 ③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⑤改 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 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的启示? 促进社会的发展。⑥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 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个民族实现自强。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社 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会进步的重要手段。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充满活 力。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 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 家?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的? 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第19课 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材料一
国别 俄国 英国 法国
人均 (卢布) 71 323 150
铁(万吨)
1850年
22.8 228.5 40.6
பைடு நூலகம்
1860年
明 治 天 皇
明治天皇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等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企业。 允许土地买卖。
社会生活上: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努力发展教育。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军队。
三府七十二县
京 都 大 阪 东 京
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 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 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 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有人说:“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 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 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 中”。
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 (1)所处时代相同:
原因: 时间、人物: 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 影响:
材料一
天皇
将军 大名 士
武士 农 工 商
日本封建等级 19世纪的日本手工工场
材料二
日 本 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 封 建 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 等 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级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当时的日本实行什 示 么对外政策? 意 图 ①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
如何正确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1.性质——由封建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资金、国内 市场、劳动力) 3.局限性——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保留了沙皇专制 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 量差,在取得“份地”时需要出钱赎买,赎买的价格比当时 的地价要高出几倍。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 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 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 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佩里会见幕府高官
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倒幕运动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 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 背景
想一想:从上述 分析中我们可以总 结得出明治维新的 背景有哪些?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 背景
①19世纪中期,日本是闭关锁国、 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 府将军掌握实权,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②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 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 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明治政府召开劝业博览会
日 本 赴 欧 美 参 观 团 出 港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1898 年,日本学龄儿童就学率达 97% ,为 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 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要之 教育之意,乃是为本国培育国民。……无国民 安得有人材?无国民且不成社会。” —钱单士厘:《癸卯游行记.归潜记》
日本海军舰队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 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 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速 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
国家
日 英 美
时间
1868-1873 1851-1873 1861-1873
年平均增长速度
32.2% 3.3% 5%
德
1861-1873
3.8%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比较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国内 幕府极端孤立 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时 代 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背 国际 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 时期,日本有机可乘 景 起来
领导者 参加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 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官僚,力量薄 民、商人、手工业者组成 弱 联合阵营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人士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1818-1881
改 革 内 容
宣布农奴获 得人身自由
自由劳动力
农奴获得 “解放”时, 高价赎买份 地
巨额资金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 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 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 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 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 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 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从材料看出,俄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幕府统治危机
1853年马修· 佩里率 领4艘战舰,出现在
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
贺近海,船上的大炮 瞄准了岸上的炮台,
随之而来的是佩里率
300名全副武装的美 国士兵登陆。
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幕府次年与美国签订了 《日美神奈川条约》
29.8 388.8 89.8
铁路 (公里) 1600 14603 9160
材料二
地主在毒打农奴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这种状 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农奴是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 经济上,农奴租种地主土地,受到地主的残 酷剥削,生活十分贫困;政治上,没有人身 自由和任何权利,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 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 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 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 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 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 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工厂主(资本家)的烦恼
最近有些烦,工厂里人手总是 不够;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奴 太穷了,他们买不起„„唉,都 是那讨厌的农奴制.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农奴暴动
1176 次
次数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86次
1858
90次
1859
126次
1860 1861
改 革 措 施
政治方 面 经济方 面 社会生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 活方 教育 开放言论 面 军事方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训练新式军队 面
请思考:
1.假如你是解放后的农民,你有什么感受?
2.假如你是贵族地主,你有什么感受?
3.假如你是资产阶级的工厂主,你对改革有什么感受? 4.假如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你对自己的改革满意吗?
年代
农奴时常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Crimean War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
对外——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诗人图特切夫形容: 政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 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有 对外——与英法在争夺巴儿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 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 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远离海岸的冰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