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4b85063daef5ef7bb0d3c3e.png)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代码:英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课程性质:(通识、公共、大类等)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子工程类专业先修课程: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网络等后续课程:数字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现代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在课程内容上,针对由基础理论课到技术专业课过渡阶段的特点,从全网的角度出发,涉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注重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发挥承前启后、体系衔接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而了解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更深一步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教学目标:现代通信技术从全程全网角度出发,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展开详细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全而了解掌握现代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所涉及的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等支撑技术,培养全局观和洞察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职业敏感性和适应性。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架构和概念,从全程全网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支撑这些技术的基础理论方法,实现理论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并能够学以致用,以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1.4】2、从网络融合角度,能够从全局高度构建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知识结构体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本知识和素养,而且能够建立全局观和方法论的意识,培养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通信新技术讲座》教学大纲
![《通信新技术讲座》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470591fc8d376eeafaa3122.png)
《通信新技术讲座》理论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由3-5名通信工程专业教师承担,通过5-8个讲座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通信理论与技术的最大新进展,通信理论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以后从事通信、信息相关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主要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四、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
1.教学组织形式
背景: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表现为教学活动的要素如何组合与表示,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如何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
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导师制、分组教学、开放教学、协作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个别教学等。
根据教学目标,由于本课程由讲座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最新最前沿的通信技术,可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背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
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根据教学目标,可采用讲授、讨论、任务驱动以及自主学习的方法。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b60da176c85ec3a87c2c569.png)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70327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二、课程简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有通信技术的各门课程相对独立,缺乏关联性,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对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整体概念,而且通信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所以本课程根据新的通信网络构架和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来编写新的通信技术教材。
As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develop at very fast speed, the cours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s comparatively independent and is short of connections. The students can hardly build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that. And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renovate faster and faster.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ies come forth. So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the structure of who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i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和教学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从全程全网和网络融合的角度讲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力争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先进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强调工程方法论基本思想的学习和培养,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网络分层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https://img.taocdn.com/s3/m/f594ebc3a5e9856a57126095.png)
(第 2 章)
了解移动通信对交换
通信中的抗衰落、
功率控制、扩频
系统的特殊要求;掌
抗干扰技术。
概念、作用、实
握用户激活分离过程
现等基本知识。
及主被叫呼叫过程。
2G、3G、4G、5G 掌握各商用移动通信
各系统组成;关
移动通信 商用移动通信系统 系统的网络结构;理
键技术、无线接
系统 的网络结构、无线 解无线接口;掌握各
意地形地物衰耗中值 系统均衡概念。
计算;理解通信概率、
系统均衡概念。
理解主要噪声、干扰 主要噪声、干扰
噪声与干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
的产生原因和措施; 的产生原因和措
5
扰
移动通信中的主要
4
了解低噪声放大器基 施;低噪声放大
(第 9 章) 干扰。
本概念。
器基本概念。
2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课时:72
一、课程定位、任务和目标
1.课程定位 专业基础课程 需要《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基础。 2.课程任务 移 动 通 信 概 念 、 移 动 通 信 主 要 技 术 、 移 动 通 信 各 商 用 系 统 ( GSM 、 IS-95CDMA 、 GPRS、WCDMA、TD-SCDMA、cdma2000、HSPA、LTE、5G NR)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电波传播特性估算、噪声和干扰等。 3.教学目标 掌握移动通信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及各商用移动通信系统教学。具体包括:掌握移动通 信基本概念;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主要技术;熟悉各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了解电波传 播、噪声干扰动通信基本概念;
特点、工作方式;理
移动通信中的编号
移动通信概念、
移动通信
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66419d63186bceb19e8bba7.png)
《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通信方面的专业课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如通信的定义、通信系统的分类与构成。
2、理解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对通信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如信道、噪声等。
3、了解模拟信号的特点,理解模拟基带信号的传输技术和模拟调制的基本原理。
4、了解PCM系统的传输模型及各单元的作用,掌握抽样定理和PCM编解码原理。
5、了解ΔM系统、DPCM系统及ADPCM系统的工作原理。
6、理解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原理,了解数字复接技术。
7、了解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和频谱特性以及常用的传输码型。
8、了解码间串扰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
9、理解数字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了解现代数字调制技术的发展。
10、了解差错控制的方式和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几种简单编码。
11、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通信终端设备维护维修。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备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会查阅各种相关资料手册。
3、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
4、具备通信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一)通信技术概论1、教学内容: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分类和构成、信道与噪声、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教学要求:了解通信的定义和通信的发展,了解信道与噪声的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3、重点和难点:重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难点:信道与噪声。
(二)典型信号及其频谱分析1、教学内容:信号的分类、各种信号的特点、信号的分析方法、白噪声、信号的频谱分析。
2、教学要求:了解随机信号的特点,了解白噪声信号的特点,理解矩形信号的频谱分析。
3、重点和难点:重点:矩形信号的频谱特点。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3852cf06bec0975f565e228.png)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70327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二、课程简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有通信技术的各门课程相对独立,缺乏关联性,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对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整体概念,而且通信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所以本课程根据新的通信网络构架和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来编写新的通信技术教材。
As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develop at very fast speed, the cours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s comparatively independent and is short of connections. The students can hardly build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that. And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renovate faster and faster.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ies come forth. So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the structure of who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i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和教学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从全程全网和网络融合的角度讲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力争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先进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强调工程方法论基本思想的学习和培养,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网络分层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2a0c3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7.png)
《现代通信技术》教学大纲本课程按照授课方式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课堂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从全程全网的角度出发,对所涉及通信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展开详细介绍,注重将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尤其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在知识结构定位上注重发挥承前启后、体系衔接的作用,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通信系统及网络中关键的技术要点和支撑这些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实现理论与技术学习驱牵引导、纲举目张的效果。
遵循理工融合、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适应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为目标。
通过本课程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和应用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更深一步专业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提高职业敏感性和适应性。
教学任务1. 了解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技术,建立全程全网的通信知识体系架构。
2.掌握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基本知识。
3.掌握通信网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节点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网及相关技术;以太网技术;ATM交换技术;智能网技术;IP 网技术;软交换技术。
了解帧中继技术;数字数据网技术;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
4.掌握同步数字传送网基本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系统;接入网原理;铜线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
5.掌握无线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系统基本技术;了解微波通信基本技术及系统;卫星通信基本技术及系统;。
6.在上述学习要求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全程全网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7.回顾先修相关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理清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8.认识并熟悉各种实用通信设备,及其相关通信技术。
结合各种通信设备之间的关系与相互联接,进一步确立全程全网通信理念。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课堂教学部分)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课程开设背景和授课内容安排;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0e036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03.png)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系统,掌握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熟悉无线信道的特性、传播模型和衰落机制。
(4)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
(5)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组网技术和频率规划。
(6)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位置管理技术。
2、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参数,评估系统的优劣。
(2)具备设计简单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包括频段选择、小区规划等。
(3)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解决移动通信中的实际问题,如信号覆盖优化、干扰消除等。
(4)能够跟踪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2)激发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课程内容1、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移动通信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无线信道(1)无线信道的特性,包括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
(2)传播模型,如自由空间传播模型、OkumuraHata 模型等。
(3)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的概念和影响。
3、调制解调技术(1)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 ASK、FSK、PSK 等。
(2)现代调制技术,如 QAM、OFDM 等。
(3)解调技术和性能分析。
4、编码技术(1)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如卷积码、Turbo 码等。
(2)交织技术和纠错性能评估。
2024年《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e232c3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7.png)
CDMA扩频通信原理
介绍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扩频码的选择和产生 方法,以及扩频通信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
2024/2/29
19
3GPP LTE/LTE-A网络架构及协议
01
3GPP LTE/LTE-A网络架构
包括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 入网(E-UTRAN)和用户设备(UE)等组成部分。
30
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及应对策略
用户隐私泄露风险
在移动通信中,用户隐私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窃、垃圾信息骚扰等 问题。
隐私保护技术
如数据加密、匿名化处理等,这些技术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 被非法获取。
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包括加强用户权限管理、建立数据泄露应急响应机制等,以确保用户 隐私得到全面保护。
2024/2/29
包括恶意软件、钓鱼攻击、DDoS攻击等, 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 重后果。
2024/2/29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包括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补丁、限制不必要 的网络访问等,以降低网络被攻击的风险。
网络安全技术
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加密技 术等,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安全 性。
行业自律和规范
许多行业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自 律规范和标准来指导网络安全和 隐私保护工作。这些规范和标准 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数据处 理实践,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 平。
2024/2/29
32
08
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
2024/2/29
33
实验环境搭建和实验内容安排
硬件设备
包括基站、移动台、信道模拟器等。
2024/2/29
12
03
无线传输技术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c006f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3.png)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扎实的基础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3. 理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多址技术等;4. 熟悉移动通信标准和相关协议;5. 能够分析和设计移动通信系统;6. 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1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3 移动通信的特点与应用2.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2.1 无线传播特性与信道模型2.2 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与功能模块2.3 基站与移动台的通信过程3. 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3.1 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3.2 无线信道的特性与建模3.3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4. 多址技术与多用户检测4.1 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4.2 多用户检测技术4.3 分布式与集中式多址技术5. 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5.1 2G、3G、4G和5G移动通信标准 5.2 移动通信协议的体系结构5.3 移动通信中的安全和隐私保护6.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6.1 系统容量与频谱效率6.2 多天线技术与空分复用6.3 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7. 移动通信应用与发展趋势7.1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和智能交通中的应用7.2 移动通信的创新与发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案例分析等;2. 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3. 教学辅助:教材、PPT课件、实验设备等;4. 自主学习:推荐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和网上资源;5. 评估方式:课堂测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
五、教学要求与评估标准1. 学生应出勤率达到规定要求;2. 学生应按时完成相关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3. 学生应参加课程设计并顺利通过评审;4. 学生应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
2024年度《移动通信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度《移动通信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d666a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0.png)
了解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以提高信号传输 的可靠性。
10
多址接入技术与干扰抑制
多址接入技术
介绍FDMA、TDMA、CDMA等多址接入技术的 原理和特点。
干扰抑制技术
分析移动通信中的干扰来源,并介绍常见的干扰 抑制技术,如功率控制、分集接收等。
扩频通信技术
了解扩频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抗干扰和提高系 统容量方面的应用。
3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与趋势
2024/2/2
移动通信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01
从1G到2G的技术演进,主要解决了语音通信和低速数据业务的
问题。
3G与4G时代的发展
02
实现了移动宽带和高速数据传输,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
端的普及。
5G及未来移动通信的趋势
03
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将开启万物互联和智能化时
实验二
无线信道特性与传输技术实验
2024/2/2
设计思路
通过实验测量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如路径损耗、多径 效应等,让学生了解无线信道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影 响,并掌握相应的传输技术。
实验三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验
设计思路
通过模拟软件或实际网络数据,让学生进行移动通信网 络的规划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 能力。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包括多址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 术、分集技术等。
2024/2/2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包括网络规划原则、方法,网络优化策略等 。
35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5G技术发展与应用
探讨5G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Lectures 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属专业必修课。
是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概况,主要的新通信系统的组成、特点、关键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
2、知识要求:本课程在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上,讲授现代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现况和发展方向。
课程要求学生具备通信原理的一般概念、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知识。
课程先开课程为《现代通信原理》、《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
3、能力要求:通过课堂讲解及课后阅读,学生应能了解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移动通信、DSP等现代通信技术中的新技术、新业务及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在现代通信技术领域及应用中的知识面和专业面,加深对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状况、关键新技术新业务中的全面了解,以期为进一步学习、深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理解通信的概念、通信的发展目标。
2.了解通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通信的发展状况。
[教学内容]
1.通信的概念,通信发展的最终目标。
2.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通信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热点。
3.通信发展的影响因素。
4.对未来通信技术和业务的预测。
[重点难点]未来通信技术发展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课时] 2
第二章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光孤子的产生及其特性
2.了解光孤子通信的能量补偿及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SDH的复用和SDH设备
4.掌握SDH的帧结构,掌握我国采用的复用结构
[教学内容]
1.光纤孤子的产生及其特性
2.光纤损耗与能量补偿
3.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4.SONET和SDH的起源
5.SDH的复用及SDH的帧结构
6.我国采用的复用结构
7.SDH设备
[重点难点]
1.光纤孤子产生的物理机理
2.SDH的复用和SDH的帧结构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相关文献收集、整理
[课时] 5
第三章移动通信新技术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1.了解智能天线、SDMA的概念
2.理解SDMA的系统误码率和不同的信道分配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了解GSM-R的概念和应用现状
4.掌握bluetooth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智能天线的概念、分类和应用现状
2.SDMA系统及其系统性能分析比较
3.GSM-R系统
4.bluetooth的标准和应用
[重点难点]
1.SDMA系统误码率分析
2.信道分配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相关文献收集、整理
[课时] 6
第四章闪联技术、卫星通信新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闪联技术的概念与思路。
2.了解掌握闪联技术的标准和应用。
3.掌握低空移动卫星在远程移动通信与全球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闪联的来历、标准与应用(联想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
2.同步卫星的轨道计算及任意高度卫星及周期关系。
3.低空移动卫星的最佳布局探讨研究(比较Idium-Star与Global-Star)。
[重点难点]
1.标准制订,接口格式。
2.多星布局,轨道计算。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相关文献收集、整理
[课时] 2
第五章二代小波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图像处理的几个方向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小波应用在图像处理的原理和优点
[教学内容]
1. 图像分割,图像去噪,数字水印,边缘检测,图像拼接,模式识别的概念及意义
2.小波应用在图像处理的原理及意义和发展
[重点难点] 小波应用在图像处理的原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相关文献收集、整理
[课时] 2
第六章DSP builder及其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DSP Builder设计流程
2.掌握将simulink的系统级设计生成硬件描述语言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利用simulink、VHDL、Quartus等软件环境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DSP Builder、Quartus的安装过程
2. DSP Builder的设计流程
3.在simulink中设置系统参数,设计数字滤波器
4.以数字滤波器设计为例,利用DSP Builder在FPGA上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利用DSP Builder在FPGA上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流程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相关文献收集、整理
[课时] 2
第七章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了解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类别、工作原理,目前射频功率放大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结合目前最新的文献资料,介绍射频功放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在该领
域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愿意在该领域研究和学习的同学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类别、工作原理;各种类别的特性和适应场合;在宽带通信中,射频功放产生的非线性和记忆效应;射频功放的非线性和效率二者之间的
平衡关系,目前解决线性度和效率的几种方法:包络消除和恢复、负反馈、预
失真等以及最近出现的一些新的方法。
[重点难点]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和记忆效应,解决线性度和效率的几种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相关文献收集、整理
[课时] 3
第八章用于图像认证的可逆水印
[目的要求]
了解数字图像水印和可逆数字水印的基本概念,实现方法。
[教学内容]
1.数字图像水印的基本概念
2.数字图像水印的分类
3.数字图像水印实现方法
4.可逆数字水印的概念及用途
5.一个具体的可逆数字水印的实现算法
[重点难点] 一个具体的可逆数字水印的实现算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及MATLAB软件仿真演示
[作业]相关文献收集、整理
[课时] 2学时
三、大纲说明
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并不是完全固定、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授课教师的研究方向,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