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
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的实效性,课堂也越来越生动,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主动,争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然而,透过生活看本质,学生又真正掌握和会在实际中运用多少知识呢?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对此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学科来讲,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一个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的学习后,而达到的一个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想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作为数学教师,怎样使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效”,甚至“高效”?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此,我们提出了《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98学习版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导入上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分析,本研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等内容,设计课堂导入,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课题的界定:所谓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新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在每节课中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所谓有效性,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不低于平均值的教学。
概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深入研究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整理课堂导入的有效教学案例,在重新审视导入环节的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注重创新,形成适应小学教学实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课前的预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2.通过研究,探索如何从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找知识间的连结点、脱出教材制约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探索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3.通过研究,促使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初中数学教研组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现将本次教研组活动结题报告如下:二、研究背景与目标1. 研究背景(1)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需要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3)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影响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2. 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2)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3)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
(4)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2)行动研究法:针对研究问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
(3)案例分析法: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提炼教学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四、研究过程与成果1. 研究过程(1)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等。
(2)组织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
(3)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根据研究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
(4)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
2. 研究成果(1)形成了一套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观念仍需更新。
【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关键字】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上传: 喻安逸更新时间:XX-1-6 20:30:20《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
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
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
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
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
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不同窗习领域中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的子课题,课题依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此刻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全然性转变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期进展对新世纪人材培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这次新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进展,为了每一名儿童的全面进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若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阻碍着学生素养的形成,阻碍着学生的成长与进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握知识,习得技术,进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学的生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碰到的最大挑战确实是“有效性”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进程,可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明白得,领会的误差,和实施者缺乏相关的体会,课堂教学改革显现了形式化、低效化和“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开始重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和尝试,但关于正确的效益观、阻碍课堂教学成效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有效教学评判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行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稳。
为尽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研究”,具有踊跃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课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主要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一年的研究认为有效的阅读教材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不能拿教材当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随意改动。
我觉得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能超越这个例子,学生才会走出这个例子。
有效课堂提问方法是有效课堂的保障,可采用激趣式提问、重组式提问、迁移式提问、交流式提问、评价式提问等。
另外由于当初选题过大,研究过程中有点顾此失彼。
课题界定: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理论依据: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能基于他们“从前的经验”建构一个新的知识。
数学研究报告(必备6篇)
数学研究报告第1篇《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xx年5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
近3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
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
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本研究从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背景、界定、理论意义和原则入手,探索出六个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策略,包括:养成有效的行为惯、强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实施差异教学、注重数学再创造过程、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和观念的渗透以及设计和谐的师生对话。
本文还简要介绍了这些策略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1.研究背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也有了明显的改观。
然而,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目标相比,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仍有差距。
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逐步发生了一些显著的改变,如“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XXX。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较低,需要解决。
另一方面,从课改以来大量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看,高中数学老师放不开手脚。
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
这使得老师和学生身心都很疲惫。
许多教师循规蹈矩、安于平常,只为机械完成每天、每学期的教学任务,甘做在浅层次上无限重复简单劳动的教书匠。
他们很少追问教学理念,缺乏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风格不甚关心,对如何在同等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很少思考和追求。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没有达到有效研究和真正的发展。
教学科学的发展,为有效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研究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界定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研究的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的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实验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已经很明确:“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效率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
所以从现状出发,确立效率意识,从“有效”入手,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
2.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己经显得力不从心,题海式的训练己经成为防碍教育的疾病,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背道而驰,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放在重要地位。
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生潜力发展的需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作为知识引导者的教师,就是要想尽办法,使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满足他们内心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4.数学认知发展的需要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习这些知识必须通过自己思维 ,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构。
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准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作为教者要突破传统方式 ,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媒体为依托 ,持续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以达到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水平的价值。
二、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有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杨虹)
《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杨虹)第一篇:《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杨虹)-《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研究结题报告隆阳区汉庄中学杨虹袁丽【摘要】: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关键词】:有效性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兴趣一、问题的提出背景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课程教材表面上看容量并没增大,难度也没有增加,但是学生要轻松伴随新教材的学习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授课时,教学艺术性,教学方法也是否够灵活,用于课堂的教学素材是否丰富,会导致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积极,从而影响学习状态。
因此,合理的采用课堂情境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至关重要。
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对于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甚至顾左右而言他,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旦不能调动起来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研究能否从课堂上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通过课堂研究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一)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我校数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通过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以转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整体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二)研究的任务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探究初中数学备课的有效性。
2、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发布人员:金灵芝发布部门:杜桥镇中心校发布时间:2008-10-20 7:33:41浏览次数:159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研究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研究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研究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以学生为起点,以生活为基础,以课标为航灯”合扬有效“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试验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人:陈忠伟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本课题两年多来的实践教学与研究,将从实验课题的背景、内容、课题实施策略、课堂教学策略及课题实验成果等几方面作如下总结:一、课题实验背景(一)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愈显重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而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标谁》明确指出:“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认识水平,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数学的力量,最终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因此,如何真正把《标准》中的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改的需要,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广大教师又一交面临的新的挑战!二、课题实验内容1、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课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主要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一年的研究认为有效的阅读教材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不能拿教材当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随意改动。
我觉得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能超越这个例子,学生才会走出这个例子。
有效课堂提问方法是有效课堂的保障,可采用激趣式提问、重组式提问、迁移式提问、交流式提问、评价式提问等。
另外由于当初选题过大,研究过程中有点顾此失彼。
课题界定: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理论依据: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能基于他们“从前的经验”建构一个新的知识。
知识必须经由学生自己的科学方法检验后才能获得。
知识必须经由学习者的自我尝试错误后进行同化,再经认知冲突即自我调适后才获得。
学习是主动的、建构的及目标取向的过程,它的特征是“由内向外发展的学习”。
3、特级教师詹明道老师的有效教学观。
课题论证:1、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家对有效课堂越来越关注,对有效课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对有效教学研究主要是选取课堂按几下偶尔中的木有个教学关节或某一种教学方式进行。
有此,联想到自己申报的课题,认为课题过大。
所以围绕自己查阅的文献记载,考虑到有效的课堂在教材的把握方面及提问方面比较重要。
重点进行了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
2、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结合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教重于学,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②结果重于过程,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有些教师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③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从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以上种种使得现在的课堂重形式轻有效。
面对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立足提高广大高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使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3、研究的目标①对于高年级数学教材的使用更得心应手,对于教材中所给与的案例有了深入的认识,改编成学生身边素材时更科学、合理。
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一步的明确,不再为了好看而是用上述方法,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及时的进入。
③对练习的设计更精当,不再搞题海战术,对于一题多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梯队层次的练习设计更有自己的心得。
④开始关注学生的学情,能够更具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案例,学生上起课来更轻松。
课题研究内容: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其主要是指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为主线,通过对兴趣、评价、体验、合作、情境、探究等一些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
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课题研究主要过程:一、制定计划严格执行为了避免自己的课题研究和教学行为相脱节的现象,避免课题研究最后停留在“闭门造车”。
为了使我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有实效,我从课题研究开始,就做到每学期开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大计划,结合本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每到学期结束,都及时做好相关总结。
二、加强学习提升理论课题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自己对有效课堂的认识,同时了解国内外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纠正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积极的加强学习,主要采用文献查阅的方式,大量阅读关于有效教学的书籍和前人研究成果。
首先自费订阅2份专业报刊杂志加强自学,积极参加学校双周举行的分组业务学习,为了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带着课题(问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
外出培训、学习的归来后除作专题汇报外,还要上一节汇报课。
结合自己上的公开课,学期结束后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一阶段,自身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以后顺利的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因为缺乏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走了一些弯路。
对于多如牛毛的很多说法缺乏实践的检验,自己在选择时有时优秀困难。
三、明确方向实施课题研究1、有效研读文本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有效的阅读文本时有效进行教学前提条件,为此,我首先对数学教材阅读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自己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往往是三步曲:1、看看教材这节课要教什么?2、改编例题,创设情景,贴近生活。
(想想自己的所有公开课还想没有直接使用书上例题的)3、完成书上的几个练习,自己寻找、改编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练习。
(好像没有开放的练习,这就不是公开课)但是,当我连续三次参与《商的近似值》(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去尾法、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教学后,自己对有效的教材解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次参与是在学校视导之前,我要帮五年级的数学老师选取执教内容,看上了这节课,可看教材觉得没什么可上的:不就是用去尾法、进一法取近似值吗?创设个情景,学生自己试做,归纳一下方法,大概10分钟就能结束新课。
当时创设的情景时考虑书上例子中的数据太大,就改成了100元买3元一支的笔,能买多少只?第二次参与是听我校一位老师试执教这一课时,他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呈现问题情境:老师准备了100只螃蟹准确送给外地的朋友,已知每6只螃蟹装一个礼品包装盒,每盒送给一位朋友,老师最多可以送给几位朋友?要将螃蟹全部装完最少需要几个礼品包装盒?练习:1、题组一(1)足球45元一个,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足球?(2)篮球55元一个,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篮球?2、题组二(将原书中练一练的第2题改编成题组)(1)每个油壶可以装3千克油,装40千克油最少要几个油壶?(2)每个油壶可以装6千克油,装40千克油最少要几个油壶?3、开放训练:出示14÷3=……14÷3≈4 14÷3≈5师:你能给14÷3提供一个现实情境,使商的近似值“约等于4”吗?“约等于”5呢?第三次参与是听了唐主任对这节课的点评。
我就记得几个问题了:为什么例题中的结果是……;为什么例题选用的是买球的个数?用进一法、去尾法取近似值的时候对竖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练习1是126人坐船过河?为什么练一练第一题出现了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显然,当我们对教材一步步深入认识后会发现,教材呈现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必须用好这个例子,并最好能超越这个例子。
2、抓住开头有效导入。
众所周知在新课教学时要非常注重开头导入。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引进课堂的情境中去。
什么样的导入时有效的,对课堂的开展时有帮助的,我主要通过两个实验班的对比研究,来进行的。
一般是在第一个班中导入新课后,寻找问题的根结,到第二个班中上课时就要进行改变,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效果的有效性。
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导入这样导入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学生理解的透彻深入。
所以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只有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上的导入情境才是有价值的。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应关注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恰当的导入情境。
3、结合实际,重点突破课题研究到这个环节,发现此次申报的个人课题过大。
围绕这个有效课堂可以研究的太多。
结合我校的实际,发现教师的提问,对有效课堂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在课题研究的中期,修正研究的内容,将重点放在有效提问的研究上。
目前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