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第4章 信道
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2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
道的数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
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 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了信道容量的概念。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31
4.3.1 调制信道模型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41
相位-频率畸变
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
群延迟-频率特性
|H( )|
d ( ) ( ) d
( ) td
O (b) td
K0
O (a)
O (c)
42
2、实际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一种典型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25
光纤呈圆柱形,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分组成(如 图所示)。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分,它由一条或多 条非常细的玻璃或塑料纤维线构成,每根纤维线都 有它自己的封套。由于这一玻璃或塑料封套涂层的 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可使光波保持在芯线内。环 绕一束或多束有封套纤维的外套由若干塑料或其它 材料层构成,以防止外部的潮湿气体侵入,并可防 止磨损或挤压等伤害。
第4章_信道
32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4.3.2 编码信道模型
由于信道噪声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将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 错误,因此输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 转移概率 来表征。 转移概率:在二进制系统中,就是“0”转移为“1”的 概率和“1”转移为“0”的概率。
8
4.1 无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地波
频率在2MHz以下的电磁波,趋于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 播,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 失越大,因此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
传播路径 传播路径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导体 绝缘层
图4-9 双绞线
21
4.2 有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主要有三类:
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
由内外两根同心圆柱导体构成,两根导体之间用绝缘体 隔离开。内导体多为实心导线,外导体是一根空心导电管或 金属编织网,在外导体外面有一层绝缘保护层。其优点是抗 干扰特性好。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途径 卫星中继(卫星通信)
利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全球,从而实现全球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能够增大一次 转发的距离,但是却增大了发射功 率和信号传输的延迟。 此外,发射卫星也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 故开始研究使用平流层通信。 图4-5 卫星中继
15
4.1 无线信道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图4-4
无线电中继
特点:容量大、发射功率小、稳定可靠等。
第3章 信 道
图3-12 非线性特性
频率偏移是指信道输入信号的频谱经 过信道传输后产生了平移。 相位抖动是由于振荡器的频率不稳定 产生的。
3.4.2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 影响
无线信道中有一些是随参信道,例如 依靠天波传播或地波传播的无线信道。 随参信道的特性是“时变”的,即随 时间改变的。
一般说来,各种随参信道具有的共同 特性是:第一,信号的传输衰减随时间而 变;第二,信号的传输时延随时间而变; 第三,信号经过几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而 且每条路径的长度(时延)和衰减都随时 间而变,即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多径传播对信号的影响称为多径效应。
i 1
i 1
X c (t ) i (t ) cos i (t )
i 1
n
(3-7)
X s (t ) i (t )sin i (t )
i 1
n
(3-8)
则 X c (t )和X s (t ) 都是缓慢随机变化
的。 将式(3-7)和式(3-8)代入式(36),得出
R(t ) X c (t )cos 0t X s (t )sin 0t V (t )cos[0t (t )]
3.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外两根同心导体构成, 在这两根导体间用绝缘体隔离开。 如图3-6所示。
图3-6 同轴电缆结构图
4.光纤
光纤是由折射率不同的两种玻璃纤维 制成的。 光纤的中心称为纤芯,外面包有折射 率较低的一层玻璃,称为包层。 按照光波在光纤中传播的方式不同, 光纤又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类。
经过接收滤波器后的噪声双边功率谱 密度为Pn( f ),如图3-16所示,则此噪声的 功率等于 ∞ (3-18) Pn Pn ( f )df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七版
1. 传输特性
H ()H ()ej ()
H() ~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2. 无失真传输
H ( )K ejtd
H() K
()td
n 无失真传输(理想恒参信道)特性曲线:
恒参信道
|H()|
K
() td
td
0
H() K
幅频特性
0
0
()td ()dd ()td
相频特性
群迟延特性
n 理想恒参信道的冲激响应:
定义·分类
模型·特性
影响·措施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20
§4.3 信道数学模型
1. 调制信道模型 n 模型: 叠加有噪声的线性时变/时不变网络:
si (t)
C()
输入
r(t)
+
输出
n 共性:
信道
n(t)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输出端
大多数信道都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对信号有固定或时变的延迟和损耗
无信号输入时,仍可能有输出(噪声)
地球
对流层散射通信
r 流星余迹散射
无线信道
流星余迹
特性: 高度80 ~ 120 km,长度15 ~ 40 km 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
频率: 30 ~ 100 MHz 距离: 1000 km以上 用途: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
12
§4.2 有线信道
n 明线 n 对称电缆 n 同轴电缆 n 光纤
本章内容:
第4章 信道
信道分类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定义·分类
模型·特性
影响·措施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延迟影响因素
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延迟影响因素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无线通信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手机通话、视频会议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无线通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无线通信过程中,信号传输延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可能会影响通信质量,甚至导致某些应用无法正常运行。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延迟呢?首先,信号传播的距离是一个关键因素。
当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时,它需要穿越一定的空间距离。
距离越远,信号传播所需的时间就越长,从而导致传输延迟增加。
这就好比我们向远处的人喊话,距离越远,声音到达对方耳朵的时间就越晚。
在无线通信中,信号通常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其传播速度接近光速,但即使如此,长距离的传输仍会带来明显的延迟。
其次,无线信道的特性对信号传输延迟有着重要影响。
无线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但其具有时变、衰落和多径等复杂特性。
时变特性意味着信道的参数会随时间变化,例如信号的强度和相位可能会因为移动终端的位置改变、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衰落则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强度减弱现象,这可能导致信号需要多次重传,从而增加了传输延迟。
多径传播是指信号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这些路径的长度不同,导致信号到达的时间也不同,从而引起信号的叠加和干扰,进一步增加了延迟。
信号的调制方式也会影响传输延迟。
调制是将信息加载到载波上以便传输的过程。
不同的调制方式具有不同的效率和复杂度。
例如,一些简单的调制方式可能传输速度较慢,但处理过程相对简单,延迟较低;而复杂的调制方式虽然可以提高传输效率,但可能需要更多的处理时间和计算资源,从而导致传输延迟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通信需求和系统性能来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以平衡传输效率和延迟。
网络拥塞是另一个导致信号传输延迟的重要因素。
当大量的数据同时在网络中传输时,网络的带宽可能会被耗尽,数据就会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中排队等待处理,从而造成延迟。
知识要点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及改善
《通信原理》 第六讲知识要点: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及改善方法§3. 3 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随参信道是指信道传输特性随时间随机快速变化的信道。
常见的随参信道有陆地移动信道、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信道、超短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超短波电离层散射以及超短波超视距绕射等信道。
一、随参信道举例1. 陆地移动信道陆地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主要在VHF 和UHF 频段,电波传播特点是以直射波 为主。
但是,由于城市建筑群和其它地形地物的影响,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波、散射波以及它们的合成波,电波传输环境较为复杂,因此移动信道是典型的随参信道。
1) 自由空间传播当移动台和基站天线在视距范围之内,这时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是直射波。
设发射机输入给天线功率为T P (W),则接收天线上获得的功率为24⎪⎭⎫ ⎝⎛=d G G P P R T T R πλ (3.3-1) 式中,T G 为发射天线增益,R G 为接收天线增益,d 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直线距离,πλ42为各向同性天线的有效面积。
当发射天线增益和接收天线增益都等于1时,式(3.3-1)简化为24⎪⎭⎫⎝⎛=d P P T R πλ (3.3-2)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定义为 RTfs P P L =(3.3-3) 代入式(3.3-2)可得24⎪⎭⎫⎝⎛=λπd L fs (3.3-4)用dB 可表示为 []λπdL fs 4lg20=f d lg 20lg 2044.32++= (dB) (3.3-5)式中,d 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直线距离,单位为km ;f 为工作频率,单位为MHz 。
2) 反射波与散射波当电波辐射到地面或建筑物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或散射,从而产生多径传播现象,如图3-17所示。
图3-17 移动信道的传播路径3) 折射波电波在空间传播中,由于大气中介质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导致电波在空间传播时会产生折射、散射等。
通信原理第7版第4章(樊昌信版)课件
正确
错误
Pe P(0)P(1/ 0) P(1)P(0 /1)
学习交流PPT
24
四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0
1
发 送 端2
3
学习交流PPT
0
1
接 收 2端
3
25
§4.4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 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学习交流PPT
26
恒参信道 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线性时不变系统
• 特点:传输特性随时间缓变或不变。
传播路径 天波传播方式
学习交流PPT
6
无线信道
视线传播 line-of-sight
d
频率: > 30 MHz
h
发射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天线 r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传播途径
d
D
接收 天线
r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线传播方式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D2 D2 h (m)
8r 50
D 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
So()C()Si()
C n (t )
学习交流PPT
22
不同的物理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C() = 常数(可取1)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
学习交流PPT
23
§4.3.2 编码信道模型 模型: 可用 转移概率来描述。
二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模型
P(0/0) + P(1/0) = 1
P(1/1) + P(0/1) = 1
例如 设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均为40 m,则最 远通信距离为:
D = 44.7 km
学习交流PPT
7
微波中继(微波接力) 卫星中继(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平流层通信
第三章 信道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实.
在信道有效的传输带宽内, | H(ω) |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 随频率的变化有所波动。这种振幅频率特性的不理想导致信 号通过信道时波形发生失真,又称为幅度频率失真。
如有线电话信道的衰减—频率特性就是不理想的,
产生原因:信道中存在各种滤波器、混合线圈、串联电 容、分布电感等。 影响: 对模拟信号,使波形失真,如语音信号,不同频率 强弱变化; 对数字信号,会引起相邻码元波形在时间上相互重 叠(因信道特性变化),从而造成码间串扰、误码。 1. 相位——频率畸变: 经常用群迟延——频率特性来描述相频特性: 群迟延——频率特性为:τ(ω)=dφ(ω)/d ω,当φ(ω) =-ωtd 即τ(ω)=-td时,无相频畸变。
3.克服措施: 模拟通信: 利用线性补偿网络进行频域均衡,使衰耗特性曲 线平坦,联合频率特性无畸变。 数字通信:合理设计收、发滤波器,消除信道产生的码间串扰; 信 道特性缓慢变化时,用时域均衡器,使码间串扰降到最小且可自适 应信道特性变化。
三、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包括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超短 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超短波电离层散射等。 对流层:10km~12km以下大气层 电离层:60~600km大气层
如果传输特性不好(即上述两个条件不满足),会使信号传输产 生失真(也称畸变)。 1. 幅度——频率畸变
幅度——频率畸变是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不理想引起的,主 要是
三、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的数据通信都是通过恒参信道(或近 似恒参信道)进行传输的,如有线信道、微波视距信 道、卫星信道等都是恒参信道。恒参信道的主要特点 是可以把信道等效成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传输技术 主要解决由线性失真引起的符号间干扰和由信道引入 的加性噪声所造成的判断失误。
通信原理-第4章
4175 6k m
5k m 73 15
km
赤道上 18101km
60 358
赤道 12725km
重复地区
盲区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通信原理课件 孙 怡 大连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信道基本概念(无线信道)
• 散射传播
– 电离层散射
机理 - 由电离层不均匀性 频率 - 30 ~ 60 MHz 距离 - 1000 km以上
由于移动用户与基站的相对运动,每个多径波都 会有一个明显的频率移动。由运动引起的接收信 号频率的移动称为多普勒频移。
S ——远程信号源
X S
v
Y
v
; ——信号源发出的信号频率; f R ——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频率; ——移动台运动速度与来波方向夹角 则 f R f c v cos f c f D 其中 f D cos 即为多普勒频移 。
t
大连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7
三、恒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频率失真:振幅~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 频率失真 波形畸变 码间串扰
– 解决办法:线性网络补偿
• 相位失真:相位~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 对语音影响不大,对数字信号影响大 – 解决办法:同上
• 非线性失真:
– 可能存在于恒参信道中
• 无线信道电磁波的频率 - 受天线尺寸限制 •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约10 ~ 60 km 电离层:约60 ~ 400 km
电离层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 对流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各种类型信道
第四章 信道
第一节
一、基本问题
《通信原理(一)》CAI
无线信道
– 无线信道电磁波的频率 • 受天线尺寸限制,一般为电磁波波长的1/10~1/4, 故无线信道电磁波的频率较高。 –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电离层 •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 • 平流层:约10 ~ 60 km 60 • 电离层:约60 ~ 400 km km 对流层
信道是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传输通道。 有线信道 狭义信道
明线 电缆 光缆
地波传播 短波电离层反射 超短波、微波视距中继 人造卫星中继等
无线信道
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和变换装置(发送接收调制解调) 一般来说,实际信道都不是理想的。首先,这些信道具有 非理想的频率响应特性(无源干扰),另外还有噪声和信号 通过信道传输时掺杂进去的其他干扰(有源干扰) 。
10 km 0 km
地 面
第四章 信道
第一节 无线信道
衰 减
《通信原理(一)》CAI
一、基本问题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吸收(衰减) 反射 散射
水蒸气 氧 气
(dB/km)
频率(GHz) (a) 氧气和水蒸气(浓度7.5 g/m3)的衰减
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吸收 散射
衰 减
降雨率
图 4-3 视线传播
式中,D – 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 若要求D = 50 km,则由式(4.1-3)
D 2 D 2 502 h 50 8r 50 50
m
图4-4 无线电中继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 中继通信: 卫星通信: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平流层通信:
第四章 信道
信号传输原理
信号传输原理
信号传输原理是一门研究信号的传输过程和特性的学科。
信号可以是声音、图像、电信号等,它们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衰减,而信号传输原理研究的就是如何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受干扰和衰减。
信号传输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信号的表示和处理:信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示和处理,如时域表示、频域表示、数字信号处理等。
2. 信道特性: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不同的信道会对信号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噪声、失真、衰减等。
3. 信号调制:为了使信号能够在不同的传输媒介中传输,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
调制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模拟调制、数字调制等。
4. 信号检测和解调:在接收端,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和解调,以恢复原始信号。
5. 误码率和传输速率:误码率是指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比率,而传输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
信号传输原理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信号传输原理的研究,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 1 -。
通信原理_第四章 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1) 传播路径
地面高度为60km — 400km
反射层 入射角φo 4000km D F2 F1 E 吸收层
地球
■ □ □ □
电离层: 各个层次的高度、厚度、电子密度等都会随时间变化。 一次或多次反射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且与入射角有关。 不同层次(F1、F2)的不同高度上都会产生反射。
通信原理
4.1 无线信道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一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约10 ~ 60 km 电离层:约60 ~ 400 km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电离层
典型的模拟信道是调制信道。 典型的数字信道是编码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引言(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分别是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的 典型例子。
自编码器
调 制 器
发 送 转 换 器
传输媒体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通信卫星
卫星中继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设信道的最大时延差为 ,则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为
这个频率间隔通常称为多径传播信道的相关带宽。
02
03
如果传输信号的频谱比相关带宽宽,则将产生明显的选择性衰落。
01
由此看出,为了减小选择性衰落,传输信号的频带必须小于多径传输信道的相关带宽。
02
工程设计中,通常选择信号带宽为相关带宽的1/5~1/3。
2.频率选择性衰落与相关带宽
设发射信号为:f(t) 仅有两条路径,路径衰减相同,时延不同 两条路径的接收信号为:A f(t - 0) 和 A f(t - 0 - ) 其中:A - 传播衰减, 0 - 第一条路径的时延, - 两条路径的时延差。 求: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 设f (t)的傅里叶变换(即其频谱)为F():
十分明显,有线电话信道的此种不均匀衰耗必然使传输信号的幅度-频率发生失真,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
此时若要传输数字信号,还会引起相邻数字信号波形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即造成码间串扰(码元之间相互串扰)。
01
02
相位-频率失真(群迟延失真)
1
所谓相位-频率失真,是指信道的相位-频率特性或群迟延-频率特性偏离 (b)、(c)所示关系而引起的失真。 电话信道的相位-频率失真主要来源于信道中的各种滤波器及可能有的加感线圈,尤其在信道频带的边缘,相频失真就更严重。
03
2.3.3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随参信道的衰落,将会严重降低通信系统的性能,必须设法改善。 对于慢衰落,主要采取加大发射功率和在接收机内采用自动增益控制等技术和方法。对于快衰落,通常可采用多种措施,例如,各种抗衰落的调制/解调技术、抗衰落接收技术及扩频技术等。其中明显有效且常用的抗衰落措施是分集接收技术。 下面简单介绍分集接收的原理。 1. 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 前面说过,快衰落信道中接收的信号是到达接收机的各径分量的合成(见式2-8)。这样,如果能在接收端同时获得几个不同的合成信号,并将这些信号适当合并构成总的接收信号,将有可能大大减小衰落的影响。这就是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 在此,分集两字的含义是,分散得到几个合成信号,而后集中(合并)处理这些信号。理论和实践证明,只要被分集的几个合成信号之间是统计独立的,那么经适当的合并后就能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
通信原理第3章信道
图3.1-5 无线电中继
➢ 平流层通信:利用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电台代替卫星作为 基站的通信。
11
第3章 信 道
三、电离层和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散射 吸收
衰 减
根据应用情况不同,在光纤线路中可能设有中继器 (也可不设)。中继器有两种类型:直接中继器和间接中继器。 所谓直接中继器就是光放大器,它直接将光信号放大以补偿光 纤的传输损耗,以便延长传输距离;所谓间接中继器就是将光 信号先解调为电信号,经放大或再生处理后,再调制到光载波 上,利用光纤继续进行传输。在数字光纤信道中,为了减少失 真及防止噪声的积累,每隔一定距离需要加入再生中继器。
电离层
电离层:约60 ~ 400 km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地面
0 km
6
第3章 信 道
3.短波电离层的传播路径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是利用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在电 离层, 或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所形成 的信道。
离地面60~400 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由分子、原子、离子及自由电子组成,形成的 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X射线。 当频率范围为 3~30 MHz (波长为10-100m)的短波(或称为高频)无线电 波射入电离层时, 由于折射现象会使电波发生反射,返回 地面,从而形成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制 器
光
光
纤
探
线测
路
器
基
基
带
带
处 理
电 信 号
通信原理第4章
人为噪声 - 例:开关火花、电台辐射
自然噪声 - 例:闪电、大气噪声、宇宙噪声、热噪声
33
4.5 信道中的噪声
热噪声
来源: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12 Hz。 频率范围:均匀分布在大约 0 ~ 10 热噪声电压有效值:
V 4kTRB
(V)
式中
k = 1.38 10-23(J/K) - 波兹曼常数; T - 热力学温度(º K); R - 阻值(); B - 带宽(Hz)。 性质:高斯白噪声
4.2 无线信道--频带与电波传播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12/52 12
4.2 无线信道--频带与电波传播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13/52 13
4.2 无线信道
无线电视距中继信道
14
4.2 无线信道
卫星中继信道
15
4.2 无线信道
无线电广播与移动通信信道
16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广义信道:从消息传输观点出发,把信道范围扩大(包含通信系统 中某些环节)以后定义的信道。常用于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衰减随时间变化 时延随时间变化 多径效应:信号经过几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而且每条路径
的长度(时延)和衰减都随时间而变,即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24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产生多径效应的分析
多径传播示意图
25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多径效应分析: 设 发射信号为 A cos0t 接收信号为
R(t):是一个包络和相位随机缓慢变化的窄带信号。
结论:发射信号为单频恒幅正弦波时,接收信号因多径效应变 成包络起伏的窄带信号。
2021年通信原理-樊昌信-考试知识点总结
通信原理-樊昌信-考试知识点总结★分集接收分散接收,集中处理。
在不同位置用多个接收端接收同一信号①空间分集多副天线接收同一天线发送的信息,分集天线数(分集重数)越多,性能改善越好。
接收天线之间的间距d≥3λ。
②频率分集载频间隔大于相关带宽移动通信9001800。
③角度分集天线指向。
④极化分集水平垂直相互独立与地磁有关。
★起伏噪声P77是遍布在时域和频域内的随机噪声,包括热噪声、电子管内产生的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等都属于起伏噪声。
★各态历经性P40随机过程中的任意一次实现都经历了随机过程的所有可能状态。
因此,关于各态历经性的一个直接结论是,在求解各种统计平均(均值或自相关函数等)是,无需做无限多次的考察,只要获得一次考察,用一次实现的“时间平均”值代替过程的“统计平均”值即可,从而使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大为简化。
部分相应系统人为地、有规律地在码元的抽样时刻引入码间串扰,并在接收端判决前加以消除,从而可以达到改善频谱特性,压缩传输频带,是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并加速传输波形尾巴的衰减和降低对定时精度要求的目的。
通常把这种波形称为部分相应波形。
以用部分相应波形传输的基带系统成为部分相应系统。
多电平调制、意义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可以采用多电平波形或多值波形。
由于多电平波形的一个脉冲对应多个二进制码,在波特率相同(传输带宽相同)的条件下,比特率提高了,因此多电平波形在频带受限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MQAM多进制键控体制中,相位键控的带宽和功率占用方面都具有优势,即带宽占用小和比特信噪比要求低。
因此MPSK和MDPSK体制为人们所喜用。
但是MPSK体制中随着M的增大,相邻相位的距离逐渐减小,使噪声容县随之减小,误码率难于保证。
为了改善在M大时的噪声容限,发展出了QAM体制。
在QAM体制中,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作为作为两个独立的参量同时受到调制。
这种信号的一个码元可以表示为Sk(t)Akcos(0tk),kTt(k1)T,式中k=整数;Ak和k分别可以取多个离散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二、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一、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本节知识要点: 信号不失真传输的条件 幅度—频率失真 相位—频率失真 减小失真的措施 非线性失真 频率偏移 相位抖动
由于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固定 不变的或者是变化极为缓慢的,因而可 以等效为一个非时变的线性网络。
它对信号的主要影响可用幅度-频率失 真和相位-频率失真(群迟延-频率特性) 来 衡量。
下面我们以典型的恒参信道――有线电 话的音频信道和载波信道为例,来分析 恒参信道等效网络的幅度-频率特性和 相位-频率特性,以及它们对信号传输 的 影响。
1、幅度-频率失真
所谓幅度-频率失真,是指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偏离图(a)所示关系所引起 的畸变。这种畸变又称为频率失真。
频率偏移通常是由于载波电话系统中接收 端解调载波与发送端调制载波之间的频率 有偏差(例如,解调载波可能没有锁定在 调制载波上),而造成信道传输的信号之 每一分量可能产生的频率变化;
相位抖动也是由调制和解调载波发生器的 不稳定性造成的,这种抖动的结果相当于 发送信号附加上一个小指数的调频。
以上的非线性失真一旦产生,一般均难以 排除。
图示出的是一个典型 的电话信道的群 迟延-频率特性。不难看出,当非单一 频率的信号通过该电话信道时,信号频 谱中的不同频率分量将有不同的迟延, 即它们到达的时间先后不一,从 而引 起信号的失真。
群( 延 迟)
ms
频率(kHz)
(b) 群延迟~频率特性
相频失真对模拟话音通道影响并不显著, 这是因为人耳对相频失真不太灵敏;但 对数字信号传输却不然,尤其当传输速 率比较高时,相频失真将会引起严重的 码间串 扰,给通信带来很大损害。
这一补偿措施通常称之为“均衡”。在 载波电话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通常 要采用均衡措施。
相位-频率失真(群迟延失真)如同幅 频失真一样,也是一种线性失真。
因此,也可采取相位均衡技术补偿群迟 延失真。即为了减小相移失真,在调制 信道内采取相位均衡措施,使得信道的 相频特性尽量接近图 (b)所示线性。
或者严格限制已调信号的频谱,使它保 持在信道的线性相移范围内传输。
恒参信道幅度-频率特性及相位-频率特 性的不理想是损害信号传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也还存在其它一些因素使信道的 输出与输入产生差异(亦可称为失真), 例如非线性失真、频率偏移及相位抖动 等。
非线性失真主要由信道中的元器件(如 磁芯,电子器件等)的非线性特性引起, 造成谐波失真或产生寄生频率等;
网络的相位-频率特性还经常采用群迟
延-频率特性 ()来衡量。
所谓群迟延-频率特性就是相位-频率特
性对频率的导数,即 () d()
d
可以看出,上述相位-频
率理想条件,等同于要
求群迟延-频率特性 应是
一条水平直线,如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示。
一般情况下,恒参信道并不是理想网络, 其参数随时间不变化或变化特别缓慢。
此时若要传输数字信号,还会引起相邻 数字信号波形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 即造成码间串扰(码元之间相互串扰)。
相位-频率失真(群迟延失真)
所谓相位-频率失真,是指信道的相位频率特性或群迟延-频率特性偏离 (b)、 (c)所示关系而引起的失真。
电话信道的相位-频率失真主要来源于 信道中的各种滤波器及可能有的加感线 圈,尤其在信道频带的边缘,相频失真 就更严重。
虽然,随参信道中包含着除媒质外的其 它转换 器,自然也应该把它们的特性 算作随参信道特性的组成部分。
但是,从对信号传输影响来看,传输媒 质的影响是主要的,而转换器特性的影 响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 略不计。因 此,本节仅讨论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所 具有的一般特性以及它对信号传输的影 响。
属于随参的传输媒质主要以电离层反射、 对流层散射等为代表,信号在这些媒质 中传输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
从理论上讲,只要得到这个网络的传输 特性,则利用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 方法,就可求得已调信号通过恒参信道 后的变化规律。
1、信号不失真传输条件
对于信号传输而言,我们追求的是 信号通过信道时不产生失真或者失 真小到不易察觉的程度。
由《信号与系统》课程可知,网络
的传输特性 H ()通常可用幅度-频
在通常的有线电话信道中可能存在各 种滤波器,尤其是带通滤波器,还可能 存在混合线圈、串联电容器和分路电感 等,因此电话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总 是不理想的。
如图示出了典型音频电话信道的总衰耗 -频率特性。
(a) 插入损耗~频率特性
十分明显,有线电话信道的此种不均匀 衰耗必然使传输信号的幅度-频率发生 失真,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
这就需要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从技术上加以 重视。
二、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 的影响
本节知识要点: 多径传播 多径衰落 频率弥散 选择性衰落 相关带宽 分集接收:空间分集,频率分集,角度分集,
极化分集
随参信道的特性比恒参信道要复杂得多, 对信号的影响也要严重得多。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包含一个复杂的传输 媒质。
所以,在模拟通信系统内往往只注意幅 度失真和非线性失真,而将相移失真放 在忽略的地位。但是,在数字通信系统 内一定要重视相移失 真对信号传输可 能带来的影响。
减小失真的措施
为了减小幅度-频率失真,在设计总的 电话信道传输特性时,一般都要求把幅 度-频率失真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
这就要求改善电话信道中的滤波性能, 或者再通过一个线性补偿网络,使衰耗 特性曲线变得平坦,接近于图(a)。
率特性 H() 和相位-频率特性 ()
来表征
H () H () e j()
要使任意一个信号通过线性网络不产 生波形失真,网络的传输特性应该具 备以下两个理想条件:
(1)网络的幅度-频率特性 H () 是 一个不随频率变化的常数,如图(a) 所示;
(2)网络的相位-频率特性 ()应
与频率成直线关系,如图(b)所示。 其中t0为传输时延常数。
图8(a)为电离层反射传输示意图,图 8(b)为对流层散射传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