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输入型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以广东省为例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押题卷(四)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押题卷(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村的布局会形成多种空间结构。
下图为四类城、镇、村空间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四类城、镇、村的空间结构中,城镇化发展最协调的是()A.“凸”字型结构B.“工”字型结构C.“纺锤”型结构D.“金字塔”型结构2.图示“工”字型结构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A.城镇化的速度降低B.区域发展差距扩大C.农村地区用地紧张D.乡镇内部环境恶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地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下图是1960—2018年天山中部博斯腾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的水位年际变化,在延续了阶段②气候变化趋势下,阶段③④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
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各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阶段①——上游植被改善,湖泊水消耗量增加B.阶段②——冰川萎缩,高山冰雪融水量持续增加C.阶段③——灌溉用水量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加D.阶段④——入湖泥沙淤积,湖盆变浅,水位上升4.若气温持续升高,对博斯腾湖所在地区的影响及其与博斯腾湖水量的相关性分别是()A.农业引水量增多正相关B.降水增加负相关C.高山冰雪融水持续增加正相关D.蒸发加剧负相关5.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天山林线下降B.绿洲面积萎缩C.沙尘天气减少D.植物蒸散量增大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2所示区域(Q处山顶有冰川)进行了热力环流探究活动。
图2示意图1中M地的风力发电机构造,其尾舵能随风调向,以使风力发电机的受风面正对风吹来的方向。
在某晴朗的夜晚,某同学发现M地风力发电机的尾舵指向正常,但桨叶转动速度较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通过该同学的发现,可以判断当日来自该区域外的风为()A.较强的偏北风B.较弱的偏南风C.较强的偏西风D.较弱的偏东风7.若Q处冰川面积扩大,湖泊周围人口数量增加且图示区域不受外界风干扰,则与原状况相比M地风力发电机桨叶的运转速度()A.白天减小,夜晚增大B.白天增大,夜晚减小C.白天和夜晚均增大D.白天和夜晚均减小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岩石圈的两个基本构造单元。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一)广东城镇化发展阶段1.起步发展时期(1949一195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这一时期饱受战火创伤的很多城镇都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949年广东省总人口为2782.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7.46万,占总人口的比率为15.7%。
1952年广东省总人口为2910.4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12.93万,占总人口的17.6%。
随后中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也进一步发展。
到1957年,广东省总人口为3301.7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97.13万,占总人口的18.1%。
如果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来衡量,这一时期,广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是正常的,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
2.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6年)1958年“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左”的指导思想作用下,提出“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时间全国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大量农村劳动力被组织进城,促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1958—1960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平均递增11.8%,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22%。
俗语说:欲速则不达,这种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发展模式,很快显现了严重的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再加上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迫使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大批项目停建,大量城市职工被迫还乡。
到了1965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1%〇年减少了们.6万,人口城镇化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到17.6%。
3.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长达十年的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
城镇化的进程也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到1978年底户籍总人口5064.1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23.23万,城市化率为16.3%。
4.健康发展时期(1978—至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战略决策,随后党和政府集中精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2019公需课培训《新型城镇化》考试答案全部试题与答案
题与答案都在看题而后搜寻就ok2014公需培训《新式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考试答案1、填空题 (20 分)1、在城市化各种各种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广泛的提法是:_________为城市化。
(2分)考生答案:乡村人口向城集市中的过程2、生态学派突出_________的思想,重申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
(2分)考生答案:以人为本3、19—20世纪,西方国家近代的_________是陪伴工业化而出现的,其家产动力主要依靠于工业。
(2分)考生答案:真实的城镇化4、传统的城镇化道路突显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_________ 的看法,以致于追求物质财产的增添,甚至是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添,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
(2分)考生答案:以GDP为纲5、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动,_________。
(2分)考生答案:两者协调发展6、中国规划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供应的数据,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_________左右。
(2考生答案:60%7、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_________的,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行能有高质量的城镇化。
(2分)考生答案:基础和动力8、工业的发展,特别工业化是城镇化的_________,是城镇化的原动力。
(2分)考生答案:发动机9、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效应,主要取决于工业化对_________的拉动作用。
(2分)考生答案:非农家产10、新式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在自然与社会和睦基础上,合理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或许容积率,将城市打造成合适_________的立体化人文空间。
(2分)考生答案:居住、工作、休闲2、判断题 (10 分)1、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中重申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假想,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看法,用来描绘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长处的理想城市。
(1分)考生答案:×2、新式城镇化坚持兼备城乡发展, 把城镇化与新乡村建设、促使乡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乡村经济联合起来,走城乡共同繁华的门路。
2014年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新型城镇化总论》答案
考核作业第 1 题收藏城市化是西班牙城市规划师依勒德本索·塞尔达于()年提出。
(5分)∙A. 1865∙B. 1867∙C. 1870∙D. 1872第 2 题收藏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形成。
(5分)窗体顶端A. 手工业城市B. 农业城市C. 工业城市第3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远古时代“城镇化”的主导形式是()。
(5分)A. 部落国家B. 城邦国家C. 奴隶国家第4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
(5分)A.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B.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C. 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第5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5分)A. 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6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5分)A. 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C. 20世纪50年代第7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以下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支撑表述正确的是()。
(5分)A.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B. 与“传统城镇化”本质区别而言C. 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第8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以下对霍华德设想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表述正确的是()。
(5分)A. 建议人口为88000人B. 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C. 城市之间独立联系第9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
(5分)A.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 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 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第 10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 )。
广东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广东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问题1978-2013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末,广东城镇化率达到67.4%,居全国前列;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率达83.84%,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一、广东经济产业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生产总值(GDP):2013年6.2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2.5%。
人均GDP超8000美元。
1988年以来GDP连续25年全国第一。
广东GDP增长图二、广东空间分区(一)行政区划下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地级市19个。
(二)划分四个区域珠三角地区;粤东沿海;粤西沿海;粤北山区。
(三)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珠三角: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区和大都市区之一其他地区:工业化初中期广东近10年各地市人口增长情况广东省2012年四大板块区域生产总值(亿元)三、人口分布与流动 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社会、文化最开放的省份,居粤的外国人士达百万,在语言风俗、传统、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内部有广府、客家、潮汕等民系,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人口: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0594万人,占全国比重7.6%,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区)。
2000年至今人口空间流动四、广东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四大板块城镇化率(%)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识别的问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六、普遍性的问题广东也明显(一)发展效益欠佳,粗放发展模式普遍第一层级:高度城市化下实现高土地效益,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第二层级:高度城市化下实现中等土地效益,包括佛山、东莞等4个珠三角城市;第三层级:中等城镇化下土地效益有待提高,包括汕头潮州,应重在提升质量;第四层级:粤东西北大部分城市,城镇化率较低,同时土地效益低,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
欠发达城市发展特色小镇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不同。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而言,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色小镇提出以产业为核心,使得欠发达城市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产业资源,进行特色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对于欠发达城市而言,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特色小镇可以借助国家支持这一机遇,推进和完善其城镇设施建设,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2]目前,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发展,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
其中,张雪以磐安江南药镇为例,提出欠发达小城镇传统产业升级、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创建路径[3];向定伟、秦德莉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分析了欠发达城市发展特色小镇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吴逸然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的推进,发展小城镇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城镇化的热点。
在欧美发达国家,小城镇已经成为推动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培育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人们逐步认识到小城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但是在我国,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经济水平不同的地区发展特色小镇也有所区别,其意义也有所摘 要: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从住建部等部门培育特色小镇的要求出发,对发达地区城市及欠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特色小镇存在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欠发达城市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体制机制、文化传承及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差异,根据欠发达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特色小镇的路径主要有:根据市情选择适合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以及推进文化传承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关键词:欠发达城市 特色小镇 发展差异 湛江【中图分类号】TU984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8.05.008贵州省中坝镇特色小镇规划,为欠发达地区建设旅游型特色小镇提供借鉴经验[4];郝华勇从地域空间、产业阶段、城镇化水平、科技水平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与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的差距[5-6],认为欠发达地区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应处理好其与建制镇、产业发展、城镇空间组织、科技创新以及价值认知与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关系[7]。
2014公需课答案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新型城镇化总论(仅适合于2014年公需课)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A、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D、以上表述都正确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生产的集聚B、交通的集聚C、市场的集聚D、产业的集聚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
A、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B、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C、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D、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5、“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6、马克思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A、马恩B、凯文·林奇C、塞尔D、恩格斯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
A、柯布西耶B、简·雅各布斯C、埃比尼泽·霍华德D、奥姆斯特德二、多选题(共6 小题,每题5 分)1、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2、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新考纲人文地理复习指导》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难点
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 ②开发城市新区,建设卫星城; ③妥善安排各城市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④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分散污染源; ⑤综合治理城市环境; ⑥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⑦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⑧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3
2个重点
Part One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A.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表现形式
B.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C.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A.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4
2个难点
难点
1
B.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④人口素质较低。
①人口基数大,人口净增量大;
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
对策: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
2
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Part One
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
1
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①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a. 从当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
农业区位选择
湿润、半湿润地区
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广东省为例
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广东省为例张书莲【摘要】根据《广东统计年鉴》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1-2014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且区域之间有一定差异,其中深圳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大优势名列首位,而云浮则排在末位;各年度水资源利用效率虽有波动但幅度较小,多数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稳定温和上升趋势;根据效率分析结果,可将广东全省划分为追赶型、成长型、稳健型、保持型4类区域.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行业类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二产业占比较高或高耗能行业占比较高均会影响本地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区域特色发展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2【总页数】5页(P230-234)【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效率;数据包络分析;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作者】张书莲【作者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广州5106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水资源污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要求各政府部门切实行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在“水十条”中,提高用水效率是一大亮点。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和人口大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3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 164亿元,位居全国31个直辖市、省、自治区第一;年末总人口10 644万,同样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人口和经济规模决定了广东省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和依赖,也显示了广东省水利发展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广东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以博罗县城镇化发展为例
促 进 广 东 壤 镇 了 匕可 持 续 建 康 发 展 的
讥 { } ; = = 『 和 政 策 研 究
以博 罗县城 镇 化 发 展 为例
广 东省 产 业发 展 研 究 院课 题 组 术
析 , 可 以为全 国 的城 镇 化 发 展 提 供 经 验 , 并 起 到
要 原 因之 一 , 促 进城 镇 化持续 健 康 发展 将 成 为拉
动 内需 的战 略选择 。 ②
另外 , 欧 美 国家 再 工 业 化 促 使 国 际 分 工 出 现 新变化、 资 源 环 境 约 束 日趋 严 格 、 产 能 过 剩 进 一 步加剧 、 全 球 经 济 增 长 放 缓 等 一 定 程 度 上 将 制 约 广 东城 镇 化 的未 来 发 展 , 但同时, 产 业 结 构 向服
务化、 资本 技术 密集 化发 展为 广 东省 城镇 化 加 快
窗 口和 杠 杆 的 作 用 。基 于 此 , 广 东 省产 业 发展 研
究院 2 0 1 2年 5月 开 始 就 珠 三 角 地 区 的 博 罗 县 城 镇 化 发 展 情 况 开 展 调 研 。 本 文 是 这 次 调 研 活 动
摘 要: 低水平城镇化是广东省 内需难以有效释放 的重要原 因之一, 促进城镇化持
续健 康 发展将 成 为拉 动 内需 的战略选 择 , 也是 广 东顺 利 实现 转 型 升级 的关键 之 一。 广 东省 发 改委将 博 罗县列 为发展 建设 规 划编 制试 点 县 , 该 县 自然条 件 、 经 对促进广东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的相关研 究 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实证分析发现: 博罗县在城镇化发展上 , 存在城镇化滞后于 工业化、 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无序、 公共服务供 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 农 业发展 与
建立长期照护保险破解老人失能危机——以广东省珠海市为例
建立长期照护保险破解老人失能危机——以广东省珠海市为例胡玉娟;熊俊超【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5(024)006【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家庭养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作者】胡玉娟;熊俊超【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失能老人问题是近年来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也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暴露较晚、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
失能老人无论选择何种照护方式最终都依赖于资金的解决,而单靠公共财政支持和家庭支撑都难以达到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建立长期照护保险是突破失能老人照护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
为此,课题组针对“珠海市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展开调查,并试图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应对珠海市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对策和思路。
长期照护保险指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是慢性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身体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护理,对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
长期照护的基本特征是“非医”性,是稳定和恢复没有治疗价值的功能,介于家政护理和医疗护理之间,最大的特点是持续性、长期性、完整性和专业性。
一、珠海市建立长期照护保险的必要性(一)未备先老矛盾凸显珠海市已于20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珠海市老龄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珠海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2.56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1.59%。
其中,珠海市失能老人约为10 550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8.4%。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四化”加快发展的特征明显。
珠海市自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以来,人口结构从年轻化迅速走向老化,在经济尚不够发达时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滞后于养老服务需求,各种矛盾凸显并交织,可谓“未备先老”。
(二)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据卫生部一项调查统计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达71.4%,患病的老人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或日常生活护理,由此导致老年护理需求急剧增加。
《广东“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战略重点》课程考核考试题库
《广东“十四五”经济社会开展战略与战略重点》课程考核考试题库单项选择题〔共 7 题,每题 5 分〕1、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 1/10 左右,上交税收约占全国 1/7,地方税收约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1∕ 8,进出口约占全国的〔〕左右。
正确答案 B、1∕ 42、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
正确答案 A、施行乡村振兴战略3、以下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进程认识错误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开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4、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效劳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程度。
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探究协同开发形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正确答案 B、制度创新5、 2023 年广东经济规模打破多少万亿?正确答案 B、 106、以下关于深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中民生幸福标杆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B、住有所居7、广东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着力点是〔〕。
正确答案 A、施行头雁工程8、特区精神指的是〔〕正确答案: D、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9、中国____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
正确答案: D. 新时代10、广东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少万家左右?正确答案: C、 4. 511、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的的关键之年。
以下对 2023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的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A、科技实力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12、乡村振兴,〔〕是重点,〔〕是关键,〔〕是保障,〔〕是根底,〔〕是根本,〔〕是前提。
正确答案: B、产业兴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摆脱贫困13、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 主线仍然是处理好〔〕的关系。
正确答案 C、农民和土地14、施行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
高考政治二轮专项集训(16)如何做好措施、建议类主观题(含答案)
[专项集训]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出行前通过手机就能得知交通路况信息;足不出户也能预约名医专家掌握健康状况;社会区环境出现污染状况就会被迅速导入排污通道……”这些仅仅只是智慧城市蓝图的一部分。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型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快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为企业发掘新增长点和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目前各地智慧城市规划早已启动,一项以“智能化”为焦点的产业盛宴已经展开。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为发展智慧城市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解答本题须明确智慧城市的内容、特征,从产业优化、经济增长点、群众生活方面说明影响。
调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财政、宏观调控、企业经营发展等知识提出建议。
答案: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智慧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合理规划,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安徽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
2012年11月23日,安徽省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在合肥举行。
某校高三(X)班同学开展了以“弘扬十八大精神,铸就安徽新辉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到以下信息:【转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强省】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尤其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3版--课后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3版)--课后答案第一章:人地关系1、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个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
2、课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地关系有何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这些省区的人地关系将有何变化?(自己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沿海地区兴建了大量工业,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地劳动力,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城建等面积不断增加,人地关系呈现紧张趋势,特别是在资源、劳动力等密集的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耕地减少等环境生态问题严峻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人地关系的不和谐。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大量基础工业迁往中西部地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过渡,缓和了长期处于农业发展的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也会吸引大批劳动力返回西部地区在家乡就业,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这样人地关系将会有好的发展态势。
3、社会调查:调查本校所在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并作一幅本地区的人地系统示意图。
(P20:总结:云南师范大学所在地:云贵地区)中国云贵地区峰丛岩溶贫困山区,水土资源贫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快、素质差。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人们不停的毁林开荒种粮,致使这些地区步入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粮食减产→再毁林开荒的恶性循环中,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4、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P26——P28)(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①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②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③生态足迹的研究④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①空间的网络化②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①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②矛盾和互补的关系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1、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
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
政策和制度变革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降低了流动风险;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持久的劳动力需求;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完成人口转变,长期的低生育率导致新生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人口流动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
人口流动的规模与流向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图1),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
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
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
迄今为止流动人口规模仍继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
图1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1982~2010年(资料来源: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一直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流动。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
广东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
广东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作者:麦婉华来源:《小康》2022年第35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关键支撑,更是广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15%,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
到2035年,广东将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2%。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国家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11.6%,达到64.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关键支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更是广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从数据上来看,广东近年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果丰硕。
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15%,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
在“十三五”时期,广东累计实现1330.4万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全省常住人口社保卡持卡率98.95%,总量居全国首位。
记者了解到,广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
广东深入推进省、市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下城市落户限制。
所有地市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对农村籍高校学生实行来去自由政策。
基本实现居住证常住人口全覆盖,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措施不断拓展。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广东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5年的2.60:1缩小到2020年的2.50:1。
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广东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
粤西在广东区域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粤西在广东区域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王恒胤【摘要】In the region competition of Canton ,West Canton sees challeng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of under-development ,and the solutions to creating competitive industries so as to generate growth ,narrow down the gap for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anton .%粤西在广东区域竞争中面对挑战,也面临机遇。
剖析落后原因,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正确对策,才能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为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粤西;区域竞争;发展对策【作者】王恒胤【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粤西地区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由阳江、湛江、茂名3市组成,历史上一直属于广东欠发达地区。
而在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赛道上,粤西地区无疑是再一次落伍了。
承认差距需要勇气,剖析原因需要理智,而急起直追则需要责任与担当!笔者愿以一管之见,引起社会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1 区域竞争背景下粤西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奔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赛道上,连续24年保持了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而成为“领跑者”。
然而,随着国内区域竞争的加剧,以及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地区的崛起,“广东号”赛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近10年,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在我国沿海省市中排在了最后一位,2012年人均GDP在全国排名跌至第八,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天津的57.13%,相当于经济总量紧随广东之后的江苏省79.37%的水平。
广东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_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为例
一、潮南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问题 从常规的人口统计指标衡量,现状潮南区城镇化人口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
完全按非农人口比例计算的潮南区城镇化水平仅有15.3%;按住城人口计(全区现居住在城镇中心区的人口合计),这个比例仅有23.3%;按五普口径统计的比例为 26.4%。
均远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31.34%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52.7%,也低于汕头市各区城镇化水平。
城镇建设档次不高、居住质量差、城中村现象及安全隐患突出,对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造成巨大压力。
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健全,无法满足城镇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的缺乏成为吸引农民进城发展的瓶颈。
低水平的城镇化对区域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已严重威胁着潮南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问题 城乡建设点多面广,单个聚落规模小,潮南区人口密度大(1951人/平方公里),现状区域包括了11个镇(街道)、154个行政村,300—350个自然村或聚落点,平均不到3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村(聚落),北部的平原区村镇建设更加密集,各村镇建设沿交通干线部分的已经首尾相连,形成独特的村镇若即若离的连绵区(带)景观。
但单个的各村镇建设用地规模普遍偏小,11个镇(街道)中有4个镇的城镇人口小于1万人,占城镇总数的1/3。
峡山街道建成区面积也只有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只有3.1万人;而城镇人口最少的镇(红场)只有3000人,建成区面积0.23平方公里。
各城镇村之间的产业发展和建设形态,彼此联系并不密切,人流物流往来规模不大,缺乏横向联系。
各村镇的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更多地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土地开发处于自由式发展状态,导致全区的用地功能布局混乱。
各村镇沿交通干道建设,形成了明显的“马路经济”现象,村镇发展的用地形态呈现明显的道路指向性特征。
(三)城镇化推进与产业发展水平的协调问题 1.经济大镇是城镇化“小镇” 各镇城镇化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相符,经济强镇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较弱的镇反而城镇化水平较高。
专业小城镇城镇化的规划路径——以广东吉隆镇为例
Su y fi n o a g o g rVn e td J o g wni Gu n d n 0 ic o l T n P 邱 锂 Qi a g u Hu n
摘 要 : 文 以 吉 隆镇 总体 规 划修 编 为 实例 , 图从 城 市 空 本 试 间 布局 的 角度 , 析 产 业发 展 与城 市建 设 间存 在 的 问题 , 过 剖 通
疏 散 城 镇 空 间布 局 , 建 园城 互 动 的 多元 化 发 展 模 式 , 构 尝试 性
密 集 。广 东 省 惠 东 县 吉 隆镇 地 处 惠 东 县 东 南 部 , 全 国三 大 是
鞋业基地之 一 , 与浙 江温州 、 福建晋江 齐名 , 其女装时 尚鞋全 国 闻名 , 且远 销香 港 、 罗斯 、 俄 东南 亚 、 联体 和欧美 等国家 独 和地 区。也
专业小城镇城镇化的规划路径
— —
以广 东吉隆镇 为例
To wn Plnn ngo r a iai n o m al wn p cai e ran I d sre : Cae a i fU b n z t fS l To o sS e il d i Ce ti n u tis A s z n
其 他文 献 资料 :
【】 OlmpcCo n io As , 1 y i u cl f i HOS TY a T C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战略转型的重任 ,关 系到整个 国家城镇化的平稳 、持 续健康发展 。以广东省为例 ,首先基 于数据分析和 实证调查相结合 的方法, 从人 1 : 7 流动 、 人1 7 : 结构 、 人口 “ 市 民化”等视 角分析广 东城 镇化发展 的特征和趋 势,以此形成对人 口输入型地 区城镇化的基本i L - /  ̄ ; 其 次,对未来广 东城 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 望;最后 ,基 于广 东省的分析 ,从城 镇化 发展 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 口输入型地 区城镇化发展 方向,提 出人 口输入型地 区城 镇化转型发展 的路 径和 对策建议 。
【 关键词 】 人1 : 7 输入型地 区;广东;人 1 : / 流动 ;城镇化 【 中图分类号 】 F 2 9 1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n e w — t y p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 t h e d e v e l o p e d c o a s t a l p r o v i n c e s , a s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 i n p u t a r e a s , t a k e O l
g r e a t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t o c o n d u c t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o f r u r a l mi g r a n t wo r k e r s a s p e r ma n e n t 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 a n d t o p r o mo t e s t r a t e g i c t r a n s f o m a r t i o r
ir f s t l y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f e a t u r e s . c h a l l e n g e s a n d f u t u r e t r e n d s o f i t s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b a s e d o n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a t { a n d e m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e s . c o n c l u d i n g wi t h a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p o p u l a t i o n — i mp o r t e d r e g i o n . Th e n . i t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t h i f u t u r e p o t e n t i a l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F i n a l l y ,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t h i : p a p e r t r i e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 i mp o t r e d r e g i o n i n t h e a s p e c t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i n g mo d e 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 q u a l i t y a n d t h e n t o p r o p o s e t h e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p a t h a n d 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 i mp o t r e d r e g i o n .
邱凯付 / Qi u K a i f u ,罗 彦 / L U O Y a n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 分院, 广东 深圳, 5 1 8 0 3 4 )
【 摘Biblioteka 要 】在 国家新 型城 镇化背景下 ,东部 沿海发达 省份 作为人 口输入型地 区,承担 着实现农业转移人 口市民化 、推进城镇化
of u r ba n i z a t i o n mo de ,w h i c h r e l a t e s t o t he s us t a i na bl e de v e l o pm e n t of u r ba n i z a t i o n p r oc e s s .Ta ki ng Gu a ng do ng Pr ov i n c e a s a n e xa m pl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