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野外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 2010级
姓名:杨林(偶数组)学号: 2226
2012年5月制
目录
目录 (1)
一、前言 (2)
二、实习目的及意义 (2)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2)
(一)实习时间: (2)
(二)实习地点: (2)
I.实习区域 (2)
II.实习路线 (3)
III.地域概况 (3)
四、实习工具及设备 (4)
五、实习内容及过程 (4)
(一)实习内容 (4)
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识辨 (4)
普通样地调查的实践操作 (5)
(二)实习过程 (5)
植物识辨记录 (5)
样地调查方法 (7)
六、业外实习数据 (8)
七、业内数据分析 (9)
八、实习评价总结 (11)
九、附录 (13)
附录一缙云山野外实习植物名录(按科属分类) (13)
附录二各类原始记录表格 (17)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前言
2012年5月19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师范二班在吕瑜良副教授的指导下在缙云山为期一天的植物学实习。在实习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常见野生植物的识辨、植物标本的制作、植物群落样地的实践操作等知识,更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达到增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效果。
二、实习目的及意义
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植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认识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重庆市缙云山典型生态环境类型生长,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植物地理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熟悉植物地理学在森林工作的基本方法。
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处理事情的能力。一方面,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可以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力求取得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另一方面,与同学共同协作,合理分工,高效率完成任务,主动交流,达成共识,增进感情。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一)实习时间:2012年5月19日8时至16时
(二)实习地点:国家4A级景区缙云山
I.实习区域
缙云山针叶林带(约海拔5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带(约海拔500m-650m)、阔叶林带(约海拔650m以上)的东南面坡。
II.实习路线
山区实习路线选择应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使选定路线从山下到山上,能经过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植被,能突显出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为宜。本次实习路线:缙云山山麓金刚碑起,沿竹林云海盘山小道,到竹林云海入口处转缙云大路向下行至斩龙垭处取样实习。(如图)
III.地域概况
(1)植物资源:
缙云山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特征典型,植物种类繁多,许多植物起源古老,如:香果树、钟萼木、八角莲等。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维管束植物有202科,870属,1701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蕨类植物38科,74属,149种,4变种;裸子植物7科25属,37种,5变种,4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57科,771属,1357种,115变种,10亚种,20变型。据调查,位于缙云山的重庆植物园内有高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0余种,如:银杏、鹅掌楸、桫椤等。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有38种,如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猴欢喜等,还有胸径达136公分的古红豆杉,胸径100公分的古桂花、马尾松等。缙云山的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复杂,全山共有6个植被类型、32个群系、54个群丛。缙云山黛湖水域现已鉴定的藻类植物有19属105种,其中有两个新种是《中国淡水藻类》尚未列入的,黛湖水域藻类植物为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淡水藻类植物的70%以上。
(2)动物资源:
缙云山良好的森林植被,也是野生动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五十年代,曾有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到六十年代初期,虎豹等大型动物基本绝迹。缙云山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至今(1999年)仍没有进行过详尽的清查,只是对节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3)气候资源:
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
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4)地貌资源: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西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西~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西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西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西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四、实习工具及设备
实习指导手册,数据记录表,野外专用皮尺,普通皮尺,围尺、钢卷尺,测高器,指北针、花杆,粉笔,经纬仪,测绳,剪刀,植物标本夹等。
五、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实习内容
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识辨
按照实习线路调查的为刚要;了解研究区域内植物群落类型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了解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认识海拔高度、坡向坡位等自然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群落结构与更新演替的影响,初步认识不同森林群落的总体特征。初步了解和识辨沿途的植物植株,并作详细记录和标本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