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植物学野外篇1说这一次实习,其实也不是一次实习,因为这次实习中有一天,而且是在野外进行的,没有直接参与到公司工作中去,不过这次实习的收获还是不小的,虽然不是很正式的,但是总是有收获的!实习完全结束已经两天,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不是地质专业的,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我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一来做到心中有数,二来防止实习完了之后书已经被借完了。

到要写报告的时候,我去图书馆没有借到一本书。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也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图也会不出来。

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

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

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前两个学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

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

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当然这要在你知道实习报告要写什么的前提之下(可以问上一届)。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植物野外篇120____年5月22日早上,我们专业准备前往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进行为期五天的“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野外实习。

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

实习时间:20____年5月22日——20____年5月26日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

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

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一)辨认标本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

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

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

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被子植物:木兰科:木兰榆科:朴树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锦葵科:大红花、赛葵、黄花棯含羞草科:中国台湾相思,含羞草椴树科:布渣木大戟科:细叶洒金榕、土密树、大飞扬、小飞扬、毛果算盘子、叶下珠、蓖麻炸酱草科:炸酱草无患子科:龙眼、荔枝、倒地苓炸酱草科:炸酱草葡萄科:爬墙虎茄科:少花龙葵、水茄茜草科:龙船花,九节,白花蛇舌草菊科:白花鬼针草、银交菊、加拿大飞蓬、一点红、胜红蓟、长柄菊裸子植物:杉科:杉树蕨类植物:海金沙科:柳叶海金沙: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2篇)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植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分类、分布、生理、生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理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野外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观察、采集和记录,加深对植物形态、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的认识。

二、实践时间与地点实践时间:2023年10月15日-16日实践地点:XX省XX自然保护区三、实践目的1. 学习植物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2. 识别常见植物种类,掌握植物分类学知识。

3. 了解植物生态习性,观察植物群落结构。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四、实践内容1. 准备工作在实践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植物学基础知识、准备野外调查工具等。

我们准备了以下工具:指南针、地图、记录本、相机、采集工具(如剪刀、手套等)。

2. 野外调查(1)观察植物形态在自然保护区,我们首先对植物形态进行了观察。

通过比较叶片、茎、花、果实等部位的特征,我们识别了多种植物,如银杏、松树、柳树、杨树、枫树等。

(2)记录植物信息在识别植物的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植物名称、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情况等信息。

同时,我们还拍摄了植物的照片,以便后续整理和分析。

(3)采集植物标本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了采集、压制和标签标注。

3. 植物群落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了解了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我们发现,该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4. 讨论与总结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植物识别困难、采集工具使用不当等。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讨论和总结,我们认识到野外实践的重要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五、实践成果1. 识别了50余种植物,掌握了植物分类学知识。

2. 采集了100余份植物标本,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1一.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

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

__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__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

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五.(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

学校地处南宁,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归属南亚热带气候范围,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且以热带植物居多。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许多人工树种及引进树种。

(二)6月16日,我们来到武鸣大明山山脚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大明山位于上林、马山、宾阳、武鸣等县交界地区,居北纬23°10′—23°8′,东经108°18′—108°5′,处于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带,恰恰落在北回归线上。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转眼间一个辛苦的实习生活又结束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请好好写一份实习报告将它总结下来吧。

你所见过的实习报告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使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实习地点: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实习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具体行程:6月27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

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6月28日是我们正式野外实习的第一天,今天的地点是热带树木园,早晨7点半集合,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到达那里,这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沿着山路登上了半山腰,这里有许多种植物,大家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其中有藜芦、玉竹、土三七、黄芪、黄花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歪头菜等二十几种植物,有些是平时不太常见的。

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开始集合准备返回。

下午3:00开始压制标本,并查检索表标记每种植物的名称、科、属等,今天的任务就按计划完成了。

6月29日,今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今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虽说这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非常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终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小报告(一)*松科*(1)雪松(Cedrus deodara(Roxb.) G. Don )雪松属。

常绿针叶大乔木。

树皮深灰色,不规则裂鳞状块。

树冠圆锥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

花期10~11月。

喜光,稍耐荫,耐寒,不耐水湿。

(2)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松属。

木本,常绿大乔木。

树皮灰褐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片状。

针叶粗硬,扁平条形,两针一束。

花期4~5月。

最喜光树种。

*棕榈科*(1)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别名棕树,棕榈属。

木本,常绿小乔木。

不分枝,叶片扇形,深裂,簇生顶端,深绿色,花朵单性,肉穗花序下垂,花小,淡黄色。

花期3~5月。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2)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蒲葵属。

木本,常绿乔木。

茎不分枝,叶团扇形,掌状分裂至中部,裂片条状披针形,肉穗花序。

花期3~4月。

喜高温多湿的环境,不耐寒。

*樟科*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别名香樟,樟属。

木本,常绿大乔木。

树皮灰黄褐色,纵裂。

叶近革质,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尖,缘微波状。

幼叶淡红绿色,渐变绿色,背面灰绿色。

圆锥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内,花小,碗状,绿色或黄绿色。

树冠广卵形,枝叶有香气。

花期4~5月。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木犀科*(1)银桂(Osmanthus,fragranscv.Latifoliu)花近白色、黄白色,香味较金桂淡,叶较宽大。

(2)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丁香属。

木本,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干皮灰褐色,纵沟裂。

单叶对生,卵圆形,宽大于长。

叶基心形或截形,无毛,先端渐尖,全缘,叶柄紫色。

花冠白色,细筒状,上部四裂,其形如丁。

花白色或淡紫色,具芳香。

圆锥花序,花期4~5月。

喜光,耐寒耐旱,忌涝。

*梧桐科*梧桐(Firmiana simplex )别名青桐,梧桐属。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大学生的专业实习计划中,野外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植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野外实习是他们熟悉和了解植物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机会。

在此次实习中,我选择了前往一个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的1.了解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规律;2.熟悉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3.掌握植物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处理方法。

三、实习过程1.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首先了解了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然后,我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装备,如放大镜、标本夹、测量工具等。

同时,我也对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学习,如野外安全常识和野外生态行为准则等。

2.实习过程在实习开始的第一天,我先参观了自然保护区的一些主要景点,并进行了植物物种的初步调查。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种的形态特征,我能够初步了解到这个保护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很高,并且有一些特殊的植物种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按照计划对不同的植物生境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

比如,我选取了一片河流旁的湿地区和一片山顶的石质土壤区,对里面的植物进行了调查。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植株高度、叶片形状、花期等信息,我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征。

在实习的最后几天,我将数据整理和分析。

我通过统计和分析每个调查点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似性,得到了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规律的初步结论。

此外,我还对某些特殊的植物物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收集了一些标本进行保存。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中,我发现不同的区域和生境中植物的物种组成有很大的差异,这表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对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调查和观察,我发现不同植物栖息在不同的生境中,它们自身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比如,我发现在湿地区域中,很多植物生长旺盛,湖边的芦苇尤其茂盛;而在山顶的石质土壤区,有很多耐旱和耐寒的植物。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前言植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植物群落组成、结构、演替以及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地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植物识别、群落调查、土壤分析等野外工作方法,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地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2. 掌握植物识别、群落调查、土壤分析等野外工作方法。

3. 了解植物群落组成、结构、演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5. 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XX地区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四、实习内容1. 植物识别与分类- 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域内的植物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通过查阅植物志、识别手册等资料,我们掌握了不同植物的特征,如叶片形态、花果结构、生长习性等。

- 我们还学习了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如植物的系统发育、分类单位等。

2. 群落调查- 在实习区域内的不同生境中,我们进行了群落调查。

通过样方法,我们记录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种类、数量、密度、优势种等特征。

- 通过群落调查,我们了解了不同群落的结构、演替规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3. 土壤分析- 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

- 通过土壤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4.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植物与地形、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了解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实习报告撰写- 实习结束后,我们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目录绪论┈┈┈┈┈┈┈┈┈┈┈┈┈┈┈┈┈┈┈┈┈┈┈┈┈┈┈┈┈2 第一部分┈┈┈┈┈┈┈┈┈┈┈┈┈┈┈┈┈┈┈┈┈┈┈┈┈┈┈3 实习论文: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分析第二部分┈┈┈┈┈┈┈┈┈┈┈┈┈┈┈┈┈┈┈┈┈┈┈┈┈┈┈8 武夷山实习观察到的植物及植物简介第三部分┈┈┈┈┈┈┈┈┈┈┈┈┈┈┈┈┈┈┈┈┈┈┈┈┈┈┈18 实习体会绪论一、实习目的意义1.在实习植物基本类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认识若干代表种类的形态,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植物分类学知识, 进一步掌握最基本的形态专用术语, 初步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

2.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福州地区若干常见的亚热带植物种类, 以巩固植物与地理要素关系的知识;学习植物标本采集、鉴定和制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野外和室内的实际操作技能。

3、学习植物群落的样方抽样和重点方角法抽样技术, 初步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4、观察武夷山植被(以黄岗山为重点)的垂直分布, 加深对植被垂向分布规律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1.植物基本类群代表种类的观察和认识。

(1)了解福州地区常见科(15—20科)的主要特征, 并从中选择3—5科作为重点内容, 逐步掌握已学过的植物形态术语, 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鉴定科属的方法。

(2)以实习样地植物群落得优势种类为重点, 进一步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鉴定植物。

2.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标本的采集(2)压制标本的制作方法(3)植物的鉴定方法(结合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

3.福州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调查样方法和中点方角法抽样技术, 以及认识福州植物种类。

(以上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见《植物地理学实验实习指导》)三、实习方法步骤具体的方法步骤(包括野外工作、室内工作及撰写实习报告)见《植物地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第一部分武夷山实习观察到的植物及植物简介地点: 黄坑 2010年11月8日下午晴27°34′1.9″N 117°38′19.7″E 海拔 361m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7-19℃,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2000mm, 干湿度70%-75%, 干湿交替明显。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为了深化对植物地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5日至7月21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实习地点选择了我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峨眉山,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丰富,是研究植物地理学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学习植物识别、群落调查、土壤采样等野外工作技能。

3. 掌握植物群落结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植物识别:在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峨眉山常见植物的识别方法,包括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长习性等。

通过观察、比较和查阅资料,我们成功识别了多种植物,如银杏、红豆杉、楠木、杜鹃等。

2. 群落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选取了不同海拔、不同生境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频度等指标,并分析了群落的结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 土壤采样:我们学习了土壤采样方法,选取了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进行采样,并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进一步了解植物群落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4. 植物群落演替:我们观察了峨眉山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分析了演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5. 植被类型划分:根据植物种类、结构和分布规律,我们对峨眉山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

四、实习成果1. 植物识别:通过实习,我们成功识别了峨眉山常见植物50余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

2. 群落调查:共调查了10个植物群落,分析了群落的结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 土壤采样:采集土壤样品10份,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4. 植物群落演替:观察了峨眉山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并分析了演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5. 植被类型划分:将峨眉山的植被类型划分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实践能力,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大学植物地理学实验室及XX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实习期间,在XXX教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样本采集、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植物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实践。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植物地理学理论知识。

2. 学习和掌握植物地理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 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提高对植被演替和生态保护的认识。

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植物识别与分类:通过实地考察,学习识别不同植物种类,了解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分布规律。

2. 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包括样地设置、样方调查、植物种类及数量统计等。

3. 土壤调查: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类型、结构、理化性质等。

4. 植被演替与生态保护:分析植被演替过程,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习过程1. 第一天:在XXX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对实习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习区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

2. 第二天至第四天:分组进行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3. 第五天:进行土壤调查,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类型、结构、理化性质等。

4. 第六天: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实习报告。

5. 第七天:总结实习经验,分享实习心得。

五、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植物地理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2. 深入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提高了对植被演替和生态保护的认识。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完成了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六、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植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三.实习内容:5.19.教四—705---开植物学实习动员大会,杨老师给我们讲授标本采集与制作的方法。

5.20.寸金公园---识别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与识别。

5.21.寸金公园---常见野生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与识别并复习前一天的知识5.22.森林公园---山地植物种类识别与采集,并进行标本的制作。

5.23.校外农田---进行农田杂草实验。

6.30.南亚热带植物植物园---常见热带植物种类识别与观察。

7. 1.南方国家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了解当今种苗培养技术。

五.结果分析:1.植物辨认这次的实习给我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辨认那些非常相似的植物了,尤其是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紫荆洋蹄甲,还有石蒜科的蜘蛛兰和文殊兰的辨认等,真的很难区分,但经过查书,将其的辨别的特征列如下面:2. 标本的压制我们一般是制作蜡叶标本,主要有下面的操作步骤:(1)整理标本——把标本上多余无用的密迭枝叶疏剪去一部分,免得遮盖花果。

(2)编号——把采集的同种植物编同一号数,所编的号数要与野外采集记录号数一致。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为了加深对植物地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我国XX省的XX山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植物地理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XX山脉的不同海拔区域,包括山脚、山腰和山顶,对当地的植被类型、植物分布规律以及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二、实习目的1. 增强对植物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学习和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植被类型识别、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等基本技能。

3. 了解不同海拔、不同生态环境下植物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工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植被类型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空间结构等特征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

2.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保存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植物标本采集的工具使用、植物组织结构观察等技能。

3. 植物群落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对XX山脉不同海拔区域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密度、盖度、高度等指标,并分析了不同海拔区域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4. 生态环境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XX山脉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考察,包括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植物分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实习成果1. 植物标本制作:在实习期间,我们共采集了植物标本200余份,并按照规范方法进行了压制和保存。

2.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根据实习期间收集的数据,我们撰写了XX山脉植物群落调查报告,分析了不同海拔区域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3. 实习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习使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了对植物地理学知识的理解。

川师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川师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为提高我们的植物地理学知识水平,加深对植物地理学理论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我们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植物地理学课程组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植物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于20xx年7月10日至7月24日进行,实习地点为四川盆地的川西高原地区。

实习期间,我们在指导老师张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考察、野外调查、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等方式,对川西高原地区的植物地理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植物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植物地理学素养。

2. 了解川西高原地区的植物资源分布、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结构。

3. 掌握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方法。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5.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实习内容1. 野外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共考察了四川盆地的川西高原地区,包括康定、雅安、阿坝等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川西高原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结构有了深入了解。

2. 野外调查: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我们运用植物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川西高原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调查川西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如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等,了解其分布规律。

(2)植物种类鉴定:通过观察植物形态特征,结合植物志、检索表等工具,对采集到的植物进行鉴定。

(3)植物群落结构分析:调查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其生态学意义。

3.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期间,我们共采集植物标本200余份,包括叶片、花、果实等。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植物标本采集规范进行操作,并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整理、压制和标签标注。

4.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结束后,我们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调查和采集成果,撰写了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四、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植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了植物地理学素养。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一、引言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学科,通过野外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本次野外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群落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究植物的分布特点和适应性。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地点选择根据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作为实验地点。

本次实验选择了山地、湿地和沙地三个不同地理环境作为研究对象。

2. 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在每个地理环境中,选择若干个野外样点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在每个样点内,使用定量样方法记录植物的物种组成、数量和生长状况等信息。

同时,还需记录环境因子,如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pH值等。

3. 数据分析将野外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

同时,可以通过绘制物种多样性指数图表,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差异。

三、实验结果1. 山地环境在山地环境中,观察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植物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集中。

常见的植物有针叶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如松树、柏树和蕨类植物等。

同时,山地环境的土壤湿度较低,光照强度较高,适合针叶树木等耐旱植物的生长。

2. 湿地环境在湿地环境中,观察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但植物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

常见的植物有水生植物、沼泽植物和湿地植物等,如芦苇、香蒲和水葱等。

湿地环境的土壤湿度较高,光照强度较低,适合水生植物等喜湿植物的生长。

3. 沙地环境在沙地环境中,观察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植物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稀疏。

常见的植物有耐沙植物和荒漠植物等,如沙柳、柽柳和沙蒿等。

沙地环境的土壤湿度较低,光照强度较高,适合耐旱植物等喜干植物的生长。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次野外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地理环境对植物分布和适应性产生了明显影响。

山地环境适合耐旱植物的生长,湿地环境适合喜湿植物的生长,沙地环境适合喜干植物的生长。

这与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差异密切相关。

植物地理的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的野外实习报告

一、前言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为了加深对植物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一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6月10日至6月15日,在XX市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植物地理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群落特征,掌握植物地理调查方法,提高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植物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群落特征,掌握植物地理调查方法。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4. 增强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XX市周边地区,包括山区、平原、湿地等不同地理环境。

2. 实习内容:(1)植物群落调查:通过样方法调查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等特征。

(2)植物群落结构分析:观察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析其形成原因。

(3)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植物对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4)植物多样性调查: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

(5)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采集植物标本,学习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四、实习过程1. 2023年6月10日:上午,在老师讲解野外实习注意事项;下午,分组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2. 2023年6月11日:上午,继续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下午,观察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其形成原因。

3. 2023年6月12日:上午,参观XX市周边湿地,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下午,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

4. 2023年6月13日:上午,进行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下午,学习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方法。

5. 2023年6月14日:上午,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下午,撰写实习报告。

6. 2023年6月15日:上午,进行实习总结;下午,返回学校。

五、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掌握了植物地理调查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第一篇: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目的:1.熟悉植物野外的生存环境,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观察、比较、分析植物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特征。

3.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掌握一般的的植物分类的理论基础。

能通过检索表认识查找植物,并掌握常见植物的科、属类别。

4.通过野外实习,学会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自己动手做标本,初步学会和掌握做标本的方法、步骤,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外实习的内容及要求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植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

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

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还必须注意雌雄是否异株,雌雄异株的必须两种都要采。

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

压制时最好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

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

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

我们分别对常见观赏植物、山地植物、树木的植物形态特征、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和鉴定。

对不认识或不清楚的植物我们就通过查阅植物志、检索表等进行鉴定。

三、实习地点我们本次实习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中段、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47′45″~37°55′50″,东经111°22′33″~111°32′22″之间,属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主要保护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其栖息地。

野外植物学实习报告

野外植物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越来越重视。

植物学作为一门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等方面的学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植物学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学校组织了本次野外植物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加深对植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技能。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野外植物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

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识别植物科、属、种,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2. 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 植物分类与鉴定:通过野外观察和标本制作,我们对植物进行了分类和鉴定,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

4.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调查了实习区域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准备: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实习区域的植物种类、生态环境等信息,为实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野外观察、采集、制作标本等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实习任务。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交流了实习心得,分享了实习经验。

五、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 我们识别了实习区域内的多种植物,加深了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3. 我们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环保意识。

实习报告(植被)(大全五篇)

实习报告(植被)(大全五篇)

实习报告(植被)(大全五篇)第一篇:实习报告(植被)文章来源w ww.5 Y K 1植被实习一、植物地理野外实习常用仪器、用具的准备野外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应事先周密的准备和仔细检查。

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工作,以及时间的长短,人数的多少,来确定设备的各种类型和数量。

常用采集用具与其他仪器:1、采集包:用帆布或人造革制成的双肩背包,用来装载采集土种的小型标本和各种小型采集用具2、采集桶:用帆布做成的圆筒或用小的塑料桶。

用以滨海实习采集海藻标本或各种水生植物3、采集箱或塑料袋:用来临时装放采集的一般新鲜标本4、标本夹:最好是轻便的,易于途中携带,用来就地加压标本5、掘根器:用来挖掘植物的地下部分6、铁铲:用以挖掘土壤剖面,以及挖掘具有较深的植物地下部分7、枝剪或高枝剪:分别用来采集不同高度的木本或有刺植物8、手锯:小型的钢板锯,用来锯较大的树枝9、钢卷尺:用来测量土壤剖面积植物高度和胸径等10、吸水纸:用草纸、毛头纸或旧报纸供压一般植物标本吸水用11、采集纪录册:专供野外采集时作原始记录用,每采一种植物都要详细的填写12、号牌:用硬白纸裁成长约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块,一端打洞穿线,系于植物标本上13、铅笔:用来填写采集记录和号牌14、样方测绳:用来样地调查,测量样方的边长15、海拔仪:测量海拔高度二、实习内容1、识别常见的植物;2、学会初步整理分析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被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规律;要求对调查地区常见植物有一定鉴别能力;3、了解实习区基本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性;4、样地的设置,观察描述样地环境特征,拉方、统计和登记样地植物种类、群落属性标志和数量标志,初步整理样地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5、学会采集、制作植物标本6、编写实习报告三、河北省植被概况植被是地表生长着各种植物的总称。

是指一个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

它包括由自然生长的植物组成的自然植物以及由人工经营、栽培管理的各种作物、林木组成的人工植被等。

植物地理_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_实习报告

为深化植物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至XX 年XX月XX日,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植物地理野外实习。

实习地点选择了我省著名的XX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环境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是进行植物地理实习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目的1. 增强对植物地理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2. 学习植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方法。

3. 掌握野外调查、采样和记录的方法。

4. 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5. 培养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一)植物识别与分类实习的第一天,我们首先学习了植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方法。

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器官和分类特征,并通过实地观察和标本制作,掌握了植物识别的技巧。

(二)植被调查与采样实习期间,我们分组对保护区内的不同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和采样。

通过观察植被的组成、结构、分布和生长状况,我们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三)植物群落分析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分布规律等。

通过对植物群落的分析,我们加深了对植物地理学原理的理解。

(四)实习总结与报告撰写实习结束后,我们分组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方面: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植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野外实习,我们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对植物地理学原理的理解。

2. 植物识别与分类的技巧:掌握植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3. 植被调查与采样技巧: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植被调查和采样,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野外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 2010级姓名:杨林(偶数组)学号: 22262012年5月制目录目录 (1)一、前言 (2)二、实习目的及意义 (2)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2)(一)实习时间: (2)(二)实习地点: (2)I.实习区域 (2)II.实习路线 (3)III.地域概况 (3)四、实习工具及设备 (4)五、实习内容及过程 (4)(一)实习内容 (4)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识辨 (4)普通样地调查的实践操作 (5)(二)实习过程 (5)植物识辨记录 (5)样地调查方法 (7)六、业外实习数据 (8)七、业内数据分析 (9)八、实习评价总结 (11)九、附录 (13)附录一缙云山野外实习植物名录(按科属分类) (13)附录二各类原始记录表格 (17)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2012年5月19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师范二班在吕瑜良副教授的指导下在缙云山为期一天的植物学实习。

在实习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常见野生植物的识辨、植物标本的制作、植物群落样地的实践操作等知识,更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达到增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效果。

二、实习目的及意义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植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认识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重庆市缙云山典型生态环境类型生长,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植物地理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熟悉植物地理学在森林工作的基本方法。

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处理事情的能力。

一方面,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可以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力求取得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另一方面,与同学共同协作,合理分工,高效率完成任务,主动交流,达成共识,增进感情。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一)实习时间:2012年5月19日8时至16时(二)实习地点:国家4A级景区缙云山I.实习区域缙云山针叶林带(约海拔5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带(约海拔500m-650m)、阔叶林带(约海拔650m以上)的东南面坡。

II.实习路线山区实习路线选择应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使选定路线从山下到山上,能经过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植被,能突显出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为宜。

本次实习路线:缙云山山麓金刚碑起,沿竹林云海盘山小道,到竹林云海入口处转缙云大路向下行至斩龙垭处取样实习。

(如图)III.地域概况(1)植物资源:缙云山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特征典型,植物种类繁多,许多植物起源古老,如:香果树、钟萼木、八角莲等。

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

其中维管束植物有202科,870属,1701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蕨类植物38科,74属,149种,4变种;裸子植物7科25属,37种,5变种,4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57科,771属,1357种,115变种,10亚种,20变型。

据调查,位于缙云山的重庆植物园内有高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0余种,如:银杏、鹅掌楸、桫椤等。

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有38种,如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猴欢喜等,还有胸径达136公分的古红豆杉,胸径100公分的古桂花、马尾松等。

缙云山的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复杂,全山共有6个植被类型、32个群系、54个群丛。

缙云山黛湖水域现已鉴定的藻类植物有19属105种,其中有两个新种是《中国淡水藻类》尚未列入的,黛湖水域藻类植物为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淡水藻类植物的70%以上。

(2)动物资源:缙云山良好的森林植被,也是野生动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在五十年代,曾有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到六十年代初期,虎豹等大型动物基本绝迹。

缙云山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至今(1999年)仍没有进行过详尽的清查,只是对节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过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

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

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

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3)气候资源: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

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4)地貌资源: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西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

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西~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西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西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

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

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

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西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四、实习工具及设备实习指导手册,数据记录表,野外专用皮尺,普通皮尺,围尺、钢卷尺,测高器,指北针、花杆,粉笔,经纬仪,测绳,剪刀,植物标本夹等。

五、实习内容及过程(一)实习内容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识辨按照实习线路调查的为刚要;了解研究区域内植物群落类型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了解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认识海拔高度、坡向坡位等自然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群落结构与更新演替的影响,初步认识不同森林群落的总体特征。

初步了解和识辨沿途的植物植株,并作详细记录和标本采集。

普通样地调查的实践操作按导师指定群落类型进行样地模拟考察实践。

记载该类型所处的植被带;测定样地的海拔、坡向、坡度和坡位;按普通样地调查方式进行林木调查,依次测定每一株树木的名称、胸径、树高等,并按照乔木、灌木、草本分类记载调查记录表。

(二)实习过程植物识辨记录(按实习线路记载,有删减)红叶石楠:别名:火焰红,千年红。

科属:蔷薇科石楠属。

类别:常绿小乔木。

女贞:女贞是木犀科女贞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称女桢、女贞实、桢木、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蜡树、将军树等。

栾树:别名灯笼草,摇钱树,国庆花,落叶乔木。

接骨草:多年生高大草本或亚灌木,双子叶植物纲,三白草科。

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有2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

红花酢浆草:别名花花草、三叶草、夜合梅、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

等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构树:桑科(Moraceae)构树属落叶乔木。

又名谷浆树,古名楮,树皮为造纸原料。

榕树:也叫孟加拉榕树或印度榕树,为桑科榕属常绿阔叶乔木。

喜欢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

樟树: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

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

梧桐:学名悬铃木、别名青桐、桐麻、属于梧桐科。

黄葛树:别名黄桷树、大叶榕树,桑科榕属落叶大乔木。

雪松:属松科,雪松属。

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

叶针形,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

青蒿:别名:蒿、草蒿、方溃、(犭凡)蒿、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细叶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

科属:菊科。

艾蒿:艾蒿,又名家艾、艾,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空心莲子草:苋科莲子草属一种,水生或湿生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草珊瑚: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株高50-120厘米,茎直立,绿色,无毛,节膨大,节间有纵行较明显的脊和沟。

单叶对生,具柄;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

紫叶:紫叶,灌木植物,高达2-3米,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色彩斑斓,分布于印度和西南亚地区。

青桐:又名梧桐、桐麻,落叶乔木,原生于中国,可高达12m,叶为掌状,3~7裂,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果实成熟时分裂。

花椒树:花椒树是无患子目(Sapindales)、芸香科(Rutaceae)、芸香亚科(Rutoideae Engl.)、花椒属(Zanthoxylum L.) 植物。

观音莲:又称黑叶芋、黑叶观音莲,龟甲观音莲,为天南星科海芋属观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肉质块茎,并容易分蘖形成丛生植物,叶为箭形盾状,花为佛焰花序,从茎端抽生,喜温湿润、半阴的生长环境。

:葎草:又称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

杠板归:杠板归,为蓼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

茎叶供药用,有清热止咳、散瘀解毒、止痛的功效;也可煎水作农药,对防治蔬菜害虫效果良好。

芒萁:又名铁狼萁,水龙骨目里白科芒萁属真蕨类植物的1种,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朝鲜南部及日本,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有药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