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史小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位女电影演员 严姗姗
返回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 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 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 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 巷。进入中国伊始,电影便成了本地商业文化 的盛载和延伸,传统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时 髦的表达方法,而以后的事实会证明,这种结 合会在偏离与拷问中证明自己的必要性。 很多年以后,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开始了他 们的寻根之旅、人文之旅,当他们用中国的国 粹渲染作品之时,中国的国粹已死,电影早已 走过了一段长长的非商业化的崎岖路程。电影 和娱乐、商业的结合,再也无法像《定军山》 那样简单、自然。
作品:《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极度寒冷》《17岁的单车》《梦幻田园》 《二弟》 1993 电影处女作 《冬春的日子》 1995 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 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 1996 电影《扁担姑娘》 2000--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 2001--该片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 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2--执导影片《二弟》 2003--《二弟》入闱56届嘎纳电影节。 2004--执导影片《青红》
更多《
30年代的优秀电影
返回
大路
八百壮士
马路天使
十字街头
狂流
渔光曲
返 回
《乌鸦与麻雀》这部影片生动地纪录下了国民党政权统 治的最后一页,社会的混乱,物价的暴涨,市民的幻想 与痛苦无不真实地再现于银幕之上。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昆仑影业中留守在上海坚持创作的艺术家,在一夜之间 完成了这部出色的讽喻作品的剧本,而拥有丰富表演艺 术实践的郑君里则首次独立执导本片,从而当之无愧地 进入中国第一流导演艺术家之列。 在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中,最能打动观众的是 主创者的信念。信念的坚守总是能打动人的。《八千里 路云和月》中升腾着一种清正的力量,看得出主创者对 要表现的内容有着百分之百的信心。电影中吸引我们的 还有流畅的电影语言和精彩的人物塑造。继承了讲故事 和塑造人物的基本规律,主人公“高、大、全”,凭主 人公的表演和丰富的细节仍然让人觉得可信。 1947年 第一部史诗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放映后, 连映3月,观众达80万人次。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和民 众患着同样极为紧迫的疼痛。这部电影在蒙太奇运用上, 从中国的古诗词中吸取营养,赋、比、兴手法俯拾皆是。 伴着“月亮弯弯照九州”的歌声,张忠良投入王丽珍的 怀抱,而素芬却在苦苦地思恋着丈夫。
返回
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倾情演绎革命爱情,二妹子陶玉玲成为50、60年 代中国观众的"红色恋人"! 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黄宗江根据石言的同 名小说改编,是新中国电影罕见的描写现役军人的爱情故事影片,可谓打破了 当时的禁区。影片的新颖之处在于,在描写战争时期的军人生活的影片中不着 重大规模战斗的描写、而着重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个人情感生活;写年轻人 儿女情长而又不失其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在战争叙事中融入温馨的爱情场景, 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导演王苹以女性化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 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温馨。《柳堡的 故事》突出了优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苏北水乡的风车、杨柳、板桥、轻舟的 优美画面,加上影片的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大胆的爱情歌唱和电影音乐的委 婉多情的旋律,极具优美动人的抒情效果,让人心旷神怡,且久久萦怀不去。 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虽是第一次登上电影银幕,但却把二妹子这一角色的生活 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现得十分细腻动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东方式的秀媚,或 者说是东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动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弦。影片映出后,陶玉 玲顿成闪亮明星,成为一个时代的美丽与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征和许多中国男 观众的审美典范和梦中情人。
入新世纪,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 导集体,继续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审时度势地作出“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 环的轨道,取得了崭新的成就。
电影《巴山夜雨》思考历 史灾难的角度有别于一味 显示灾难事实本身的模式 艺术观念显然转化。影片 借助一艘船上演戏剧性的 故事,压缩时空却又延展 了时空 电影《城南旧事》以主人 公小英子的眼光来感受那 个时代,结构了三个故事, 但三个故事本身情节互不 关联,故事串联了三个旧 北京的城南一些故事 《人生》中捆饶人们的诸 多矛盾构成了解不开的生 活情感之结,走出乡村和 毁坏传统道德、追求理想 和舍弃真情厚爱之间的孰 是孰非,触动了时代的许 多困惑。
中国电影历史 进程 中国历史大 事年表
制作人:
中国电影的第一
返回
点击进入各方 块
1905——1930年的中国电影
返回
从1905年到193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最后一个王朝被写进历史,进入一个 新的时代。而襁褓中的中国电影,像所有新生儿一样,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众多个第一次: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第一位电影演员谭鑫培;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家影 院虹口活动影戏院……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第一位海归派电影人 洪深
返回
电影《小花》是这一时期对电影 艺术观念改变而影响电影形态的 标志性作品。故事来源于表现战 争题材的《桐柏英雄》,但电影 却把很传统的战争故事用独特的 探索性电影语言表现的情味十足。 电影《老井》就把在那个苍凉 的背景下,百姓为生存顽强抗争 的画面扣动人心,为民生疾苦而 激动、为民族而不舍的精神而感 怀的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清晰的体 现出来。 电影《人到中年》以一个身心 交瘁的女大夫陆文婷的生活, 再现一带中年知识分子的无私 奉献精神进行赞颂,也对当时 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提出质疑
第四章
返回
走出硝烟弥漫的动荡岁月,中国电影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进入了人民电 影的振奋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 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广大电影工作者焕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 以真挚的情感赞美新生活,讴歌新时代。即使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里, 仍然留下了电影工作者不懈奋斗的足迹…… 林 则 徐
甲 午 风 云
白 毛 女
英雄儿女
红色娘子 军
柳堡的故事
返回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王滨、水华导演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传说加革命的经典传奇! 影片1951年荣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 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影片根据延安鲁迅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同名歌剧 改编。歌剧的题材来源,是1938年开始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 民间传奇故事。影片采用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结构方法,打破舞台剧 的时空局限,以喜儿的命运为中心主线纽结人物关系,展开悲欢离合、 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影片在出色地运用了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的同时, 大量使用了原歌剧中优美动人的民歌插曲。其中的《北风吹》唱段在中 国是家喻户晓,至今仍然传唱不衰。扮演喜儿的田华则因为《白毛女》 的巨大成功迅速成为新中国电影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口述影像:《定军山》的拍摄 上世纪50年代末,曾有人对丰泰照相馆学徒刘仲明做过采访: “……廊子下借着两根大红圆柱,挂上一块白色布幔。屋内成了谭老板临 时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师、敲锣鼓家伙的,都来了。屋外院子里,把那 架号称‘活动箱子’的摄影机,摆在了靠前院后墙边。由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 拍照(即摄影),他是‘丰泰’最好的照相技师了。虽然前几天练过几回,但 真的上阵,仍显得有些紧张。一通锣鼓过后,布幔后闪出一个戴髯口、持大刀 的古代武将来,这就是谭鑫培最拿手的《定军山》里的老黄忠,只见他配合着 锣鼓点儿,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就听旁边有人喊:‘快 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尺一卷,很快便摇完了, 算告一段落……”
中国第一位女演员 严姗姗
返回
1913年的电影《庄子试妻》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头 衔。首先它是中国第一部运到海外放映的电影,再者电影中出现了中 国第一个女性演员,她就是——严珊珊。令人有点不可思议的是,旧 中国的电影从开创时期1905年至1913年,有8年时间都没有女演员, 凡女主角一律都是由男演员扮演的。甚至在《难夫难妻》这样彻底描 写男女婚姻关系的影片中,仍是如此。这时候,严珊珊出现了。在电 影《庄子试妻》中,她成功饰演了黎民伟的妻子,在片中扮演使女, 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个由女人扮演的女人。
赢了,贾樟柯赢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于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落 下帷幕。中国导演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一片,斩获金狮。同时 他的三峡移民纪录片《东》也斩获了欧洲纪录片协会与欧洲艺术协会 奖的喜讯。虽然是最后一刻才赶来威尼斯的贾樟柯,却将他的“惊喜 片”进行到底了。贾樟柯:我们真的没有想到,能够拿到这样一个奖 项。因为我们有两部片子,一起来影展。又是故事片又是“惊喜片”, 所以觉得已经给我们很大的一种鼓励了,没想到惊喜一直到现在。有 新的惊喜。屡次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上...
进入九十年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 体与时俱进,创立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等的重要的指导理论,并及时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电影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
红河谷
那山那人那狗
导演王小帅
导演贾樟柯
横Leabharlann Baidu出世
离开雷锋的日子
导演霍建起
贾樟柯,1970年出生于山西省汾阳。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 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2000年新作 《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 电影奖。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 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 电影评论家乌利希· 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 希望之光。” 贾樟柯电影作品: 《小武》 《站台》 《世界》 相关链接: 贾樟柯斩获本届威尼斯金狮大奖
中国第一个海归派电影人 洪深
返回
最初的中国电影没有剧本,据说只有一个提 纲,到了20年代初,伴随着第一部长故事片 《阎瑞生》的诞生,出现了比提纲详细的 “本事”,包括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动 作,此外还有字幕说明。1925年,洪深发表 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剧本《申屠氏》,尽管 剧本最后因为电影公司资金问题没能投拍, 但它的出现把中国电影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接受过西方系统戏剧训练的第 一人,洪深回国后开创了数个第一:确立了 “话剧”这个名字,最先建立起了话剧的专 业导演职能和正规排演制度,在中国最早写 出完整的电影剧本,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声 电影的剧本。1925年他正式加入明星公司担 任编剧。
霍建起,1958年出生,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二 级导演。1982年至1995年,在北影美术室工作期 间,参加了影片《盗马贼》、《大撒把》、《遭遇 激情》的创作。 1995年,执导影片《赢家》,并获金鸡奖处 女作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五个一工程”奖、 上海影评人奖,第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等。 1996年执导了影片《歌手》,1998年执导影 片《那山· 那人· 那狗》,荣获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五个一工程”奖、获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公众 欢迎奖”、印度电影节“金孔雀奖”、上海影评人 奖, 以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演员奖等。 1999年执导影片《九九艳阳天》 2000年执导影片《以刑警的名义》
1931——1941年的中国电影
返回
中华儿女 神 女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 上了中国的领土。在中华民族生死 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由夏衍等进 步文化人士推动的左翼电影运动迅 速兴起,他们积极创作出一批反映 社会强烈呼声、关注社会人生、切 合时代需要的进步电影,《狂流》、 《大路》等一大批代表作品,担当 起民族救亡的责任,呼唤光明的力 量、抨击黑暗的势力,极大的鼓舞 了中国人民的精神。
返回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 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 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 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 巷。进入中国伊始,电影便成了本地商业文化 的盛载和延伸,传统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时 髦的表达方法,而以后的事实会证明,这种结 合会在偏离与拷问中证明自己的必要性。 很多年以后,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开始了他 们的寻根之旅、人文之旅,当他们用中国的国 粹渲染作品之时,中国的国粹已死,电影早已 走过了一段长长的非商业化的崎岖路程。电影 和娱乐、商业的结合,再也无法像《定军山》 那样简单、自然。
作品:《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极度寒冷》《17岁的单车》《梦幻田园》 《二弟》 1993 电影处女作 《冬春的日子》 1995 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 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 1996 电影《扁担姑娘》 2000--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 2001--该片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 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2--执导影片《二弟》 2003--《二弟》入闱56届嘎纳电影节。 2004--执导影片《青红》
更多《
30年代的优秀电影
返回
大路
八百壮士
马路天使
十字街头
狂流
渔光曲
返 回
《乌鸦与麻雀》这部影片生动地纪录下了国民党政权统 治的最后一页,社会的混乱,物价的暴涨,市民的幻想 与痛苦无不真实地再现于银幕之上。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昆仑影业中留守在上海坚持创作的艺术家,在一夜之间 完成了这部出色的讽喻作品的剧本,而拥有丰富表演艺 术实践的郑君里则首次独立执导本片,从而当之无愧地 进入中国第一流导演艺术家之列。 在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中,最能打动观众的是 主创者的信念。信念的坚守总是能打动人的。《八千里 路云和月》中升腾着一种清正的力量,看得出主创者对 要表现的内容有着百分之百的信心。电影中吸引我们的 还有流畅的电影语言和精彩的人物塑造。继承了讲故事 和塑造人物的基本规律,主人公“高、大、全”,凭主 人公的表演和丰富的细节仍然让人觉得可信。 1947年 第一部史诗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放映后, 连映3月,观众达80万人次。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和民 众患着同样极为紧迫的疼痛。这部电影在蒙太奇运用上, 从中国的古诗词中吸取营养,赋、比、兴手法俯拾皆是。 伴着“月亮弯弯照九州”的歌声,张忠良投入王丽珍的 怀抱,而素芬却在苦苦地思恋着丈夫。
返回
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倾情演绎革命爱情,二妹子陶玉玲成为50、60年 代中国观众的"红色恋人"! 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黄宗江根据石言的同 名小说改编,是新中国电影罕见的描写现役军人的爱情故事影片,可谓打破了 当时的禁区。影片的新颖之处在于,在描写战争时期的军人生活的影片中不着 重大规模战斗的描写、而着重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个人情感生活;写年轻人 儿女情长而又不失其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在战争叙事中融入温馨的爱情场景, 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导演王苹以女性化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 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温馨。《柳堡的 故事》突出了优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苏北水乡的风车、杨柳、板桥、轻舟的 优美画面,加上影片的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大胆的爱情歌唱和电影音乐的委 婉多情的旋律,极具优美动人的抒情效果,让人心旷神怡,且久久萦怀不去。 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虽是第一次登上电影银幕,但却把二妹子这一角色的生活 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现得十分细腻动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东方式的秀媚,或 者说是东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动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弦。影片映出后,陶玉 玲顿成闪亮明星,成为一个时代的美丽与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征和许多中国男 观众的审美典范和梦中情人。
入新世纪,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 导集体,继续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审时度势地作出“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 环的轨道,取得了崭新的成就。
电影《巴山夜雨》思考历 史灾难的角度有别于一味 显示灾难事实本身的模式 艺术观念显然转化。影片 借助一艘船上演戏剧性的 故事,压缩时空却又延展 了时空 电影《城南旧事》以主人 公小英子的眼光来感受那 个时代,结构了三个故事, 但三个故事本身情节互不 关联,故事串联了三个旧 北京的城南一些故事 《人生》中捆饶人们的诸 多矛盾构成了解不开的生 活情感之结,走出乡村和 毁坏传统道德、追求理想 和舍弃真情厚爱之间的孰 是孰非,触动了时代的许 多困惑。
中国电影历史 进程 中国历史大 事年表
制作人:
中国电影的第一
返回
点击进入各方 块
1905——1930年的中国电影
返回
从1905年到193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最后一个王朝被写进历史,进入一个 新的时代。而襁褓中的中国电影,像所有新生儿一样,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众多个第一次: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第一位电影演员谭鑫培;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家影 院虹口活动影戏院……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第一位海归派电影人 洪深
返回
电影《小花》是这一时期对电影 艺术观念改变而影响电影形态的 标志性作品。故事来源于表现战 争题材的《桐柏英雄》,但电影 却把很传统的战争故事用独特的 探索性电影语言表现的情味十足。 电影《老井》就把在那个苍凉 的背景下,百姓为生存顽强抗争 的画面扣动人心,为民生疾苦而 激动、为民族而不舍的精神而感 怀的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清晰的体 现出来。 电影《人到中年》以一个身心 交瘁的女大夫陆文婷的生活, 再现一带中年知识分子的无私 奉献精神进行赞颂,也对当时 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提出质疑
第四章
返回
走出硝烟弥漫的动荡岁月,中国电影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进入了人民电 影的振奋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 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广大电影工作者焕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 以真挚的情感赞美新生活,讴歌新时代。即使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里, 仍然留下了电影工作者不懈奋斗的足迹…… 林 则 徐
甲 午 风 云
白 毛 女
英雄儿女
红色娘子 军
柳堡的故事
返回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王滨、水华导演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传说加革命的经典传奇! 影片1951年荣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 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影片根据延安鲁迅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同名歌剧 改编。歌剧的题材来源,是1938年开始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 民间传奇故事。影片采用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结构方法,打破舞台剧 的时空局限,以喜儿的命运为中心主线纽结人物关系,展开悲欢离合、 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影片在出色地运用了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的同时, 大量使用了原歌剧中优美动人的民歌插曲。其中的《北风吹》唱段在中 国是家喻户晓,至今仍然传唱不衰。扮演喜儿的田华则因为《白毛女》 的巨大成功迅速成为新中国电影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口述影像:《定军山》的拍摄 上世纪50年代末,曾有人对丰泰照相馆学徒刘仲明做过采访: “……廊子下借着两根大红圆柱,挂上一块白色布幔。屋内成了谭老板临 时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师、敲锣鼓家伙的,都来了。屋外院子里,把那 架号称‘活动箱子’的摄影机,摆在了靠前院后墙边。由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 拍照(即摄影),他是‘丰泰’最好的照相技师了。虽然前几天练过几回,但 真的上阵,仍显得有些紧张。一通锣鼓过后,布幔后闪出一个戴髯口、持大刀 的古代武将来,这就是谭鑫培最拿手的《定军山》里的老黄忠,只见他配合着 锣鼓点儿,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就听旁边有人喊:‘快 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尺一卷,很快便摇完了, 算告一段落……”
中国第一位女演员 严姗姗
返回
1913年的电影《庄子试妻》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头 衔。首先它是中国第一部运到海外放映的电影,再者电影中出现了中 国第一个女性演员,她就是——严珊珊。令人有点不可思议的是,旧 中国的电影从开创时期1905年至1913年,有8年时间都没有女演员, 凡女主角一律都是由男演员扮演的。甚至在《难夫难妻》这样彻底描 写男女婚姻关系的影片中,仍是如此。这时候,严珊珊出现了。在电 影《庄子试妻》中,她成功饰演了黎民伟的妻子,在片中扮演使女, 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个由女人扮演的女人。
赢了,贾樟柯赢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于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落 下帷幕。中国导演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一片,斩获金狮。同时 他的三峡移民纪录片《东》也斩获了欧洲纪录片协会与欧洲艺术协会 奖的喜讯。虽然是最后一刻才赶来威尼斯的贾樟柯,却将他的“惊喜 片”进行到底了。贾樟柯:我们真的没有想到,能够拿到这样一个奖 项。因为我们有两部片子,一起来影展。又是故事片又是“惊喜片”, 所以觉得已经给我们很大的一种鼓励了,没想到惊喜一直到现在。有 新的惊喜。屡次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上...
进入九十年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 体与时俱进,创立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等的重要的指导理论,并及时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电影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
红河谷
那山那人那狗
导演王小帅
导演贾樟柯
横Leabharlann Baidu出世
离开雷锋的日子
导演霍建起
贾樟柯,1970年出生于山西省汾阳。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 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2000年新作 《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 电影奖。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 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 电影评论家乌利希· 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 希望之光。” 贾樟柯电影作品: 《小武》 《站台》 《世界》 相关链接: 贾樟柯斩获本届威尼斯金狮大奖
中国第一个海归派电影人 洪深
返回
最初的中国电影没有剧本,据说只有一个提 纲,到了20年代初,伴随着第一部长故事片 《阎瑞生》的诞生,出现了比提纲详细的 “本事”,包括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动 作,此外还有字幕说明。1925年,洪深发表 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剧本《申屠氏》,尽管 剧本最后因为电影公司资金问题没能投拍, 但它的出现把中国电影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接受过西方系统戏剧训练的第 一人,洪深回国后开创了数个第一:确立了 “话剧”这个名字,最先建立起了话剧的专 业导演职能和正规排演制度,在中国最早写 出完整的电影剧本,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声 电影的剧本。1925年他正式加入明星公司担 任编剧。
霍建起,1958年出生,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二 级导演。1982年至1995年,在北影美术室工作期 间,参加了影片《盗马贼》、《大撒把》、《遭遇 激情》的创作。 1995年,执导影片《赢家》,并获金鸡奖处 女作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五个一工程”奖、 上海影评人奖,第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等。 1996年执导了影片《歌手》,1998年执导影 片《那山· 那人· 那狗》,荣获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五个一工程”奖、获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公众 欢迎奖”、印度电影节“金孔雀奖”、上海影评人 奖, 以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演员奖等。 1999年执导影片《九九艳阳天》 2000年执导影片《以刑警的名义》
1931——1941年的中国电影
返回
中华儿女 神 女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 上了中国的领土。在中华民族生死 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由夏衍等进 步文化人士推动的左翼电影运动迅 速兴起,他们积极创作出一批反映 社会强烈呼声、关注社会人生、切 合时代需要的进步电影,《狂流》、 《大路》等一大批代表作品,担当 起民族救亡的责任,呼唤光明的力 量、抨击黑暗的势力,极大的鼓舞 了中国人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