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分析(一) 我国地质构造与地震带分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震分析(一) 我国地质构造与地震带分布特征
1. 区域构造分布特征
新构造期以来,我国以东西部中间一级分区线为界,西部总体上升,其上升的速率以喜马拉雅山区为最高.依次向北越来越低.其中包括几个强烈的下沉区(盆地).中国东部有几大盆地,但总体上也是上升区.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构成一个高原区.在这个高原区的三个边缘是产生8级地震的重要地带.中国东部以华北地区活动最为强烈.但整个东部地区的活动要比西部弱.活动构造的速率要比西部低.构造方向,东部以北东向为主,西部以北西向为主.这就是中国的区域构造特征。
2 .深部构造与地幔质量的均衡调整
从总的重力异常变化的趋势背景上,看我国地质的深部构造。见图(1)
全国重力异常示意图
有几条规模巨大的重力异常梯级带,纵横全国,大体上分为两组:在我国东部地区,以北北东向及北东向为主,纵贯全国南北的一条北北东向梯级带最大.它北起黑龙江大兴安岭,经由大行山,雪峰山、直至云南的滇东南地区。其南北两端有向外延伸之势。福建沿海及川西地区的梯带也很明显,它们都与该地区的山脉有关。在我国西部地区,则以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的梯级带为主,它与东部梯级带异常走向相互垂直甚至交会。这种异常走向截然不同的特征,反映出我国东西部不同的深部地壳构造走向的变化规律。从异常强度看,西部梯级带的梯度变化较东部大得多,而且与地形高度有密切关糸。如西藏南缘的梯度带与喜马拉雅山相吻合,北边的梯级带的西段与昆仑山相重合。东段则分成南北两支:北支与祁连山相连,南支与巴颜喀拉山一致。这种重力异常梯级带与山脉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为使地壳达到均衡,由于山脉所导致的那部分质量剩余,正由上地幔物质的迅速转移给予补偿.也就是地壳正处于均衡调整过程中,伴随着褶皱山脉的出现,地壳厚度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3 .天然地震区域的分布规律
(1).纵贯全国区域的重力梯级带,反映出地壳深部构造的深大断裂带,上地幔物质的埋藏深度在梯级带内及其两则发生急剧向变化。
(2).区域性重力梯级带相互交会的地区是深部地壳构造最复杂,受破坏最厉害,而且也是地壳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如云南省地处北东向、北西向和南北向三组深部构造的交会处。因此,震中分布几乎遍布于全剩
(3).在一级的重力正、负异常之间的梯级带上,上地幔深度变化也比较剧烈.因此,也是地震活动带。如新疆天山山脉的南北两翼,东北长白山山脉向南北两端,北端是比较活跃的深震区,而南端是海城,营口地震区。
4 .我国主要地震活动带见图(2)
中国震中示意分布图
(1).天山地震带:主要指南北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地区.
(2).南北地震带:由滇南的元江往北经过西昌、松潘、海源、银川、直到内蒙古蹬口.此常发震特点,为南北两端轮发中、强地震.揭示了这一带的地下构造特征
(3).华北地震带:指阴山,燕山一带.营口至郯城断裂带.汾渭河谷地区。
(4).华南地震带:主要指东南沿海及海南岛北部地区。
(5).西藏察隅带:沿西藏高原周围及边境一带。
(6).台湾地震带:包括台湾及其东部海城。
分析提示:
(1).我国地震带的形成与划分有什么共同特征?
(2).为什么我国淅江与贵洲较少出现地震?
(3).为什么我国地震大多数都发生在山脚下或山体周围?(4).我国地震与日本、美国的地震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