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近现代建筑教育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思想中,特别值得注意的
是梁思成提出的体形环境设计的教学思想。 1946年,清华大学开办建筑系,由梁思成任 系主任。 同年年底,梁思成去美国考察战后美国建筑 教育,并于1947年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 回国后,提出了体形环境设计的教学体系。
体形环境设计
梁思成的体形环境设计的教学体系是:
一是现代建筑教育。
近代建筑教育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
近代建筑教育渠道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两个渠道组成: 一是到欧美和日本留学建筑(留学派); 一是国内兴办建筑科、建筑系(办学派)。
留学派
1905年 从现有资料看,我国最早到欧美和日本 留学建筑都始于1905年。 20世纪20年代末,庄俊在清华庚子赔款 的背景下,成为第一个赴美国留学学习建筑 的人。 在这批人中,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毕业生影响最大。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教育
本章任务
实现对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
本章目标
掌握梁思成“体形环境”设计的教
学体系 掌握吴良镛“广义建筑学” 的教学 观念 比较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与现代建筑 教育
中国建筑教育的阶段
中国的建筑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近代建筑教育;
建筑学介入城市变化中,从追求绝对秩序转化为寻
找相对秩序; 以城市设计为核心,将建筑与城市规划贯通,以有 机与整体的思维、系统论的方法,探讨新的建筑科 学与建筑艺术。
小结
1、50、60、70年代建筑教育特点?
2、吴良镛的广义建筑学观念?
总结
1、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阶段有哪几个?
2、中国近代建筑教育渠道有几个?及其代表 人物有哪些?
德日比较重视建筑技术,偏重工程教育;
美法比较重视艺术修养,偏重艺术课程。 20年代留美归国的毕业生们将西方的折衷主
义、新古典主义建筑教育体系带回中国,并 产生深远影响。 但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留美归国学生将现代 派建筑教育体系带回国内,为中国建筑教育 注入新的血液。
办学派
序幕 1902年清政府草拟的《钦定学堂章程》中, 首次将建筑学与土木工程同时纳入中国教育 章程。 但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土木工程占据了主 导地位,甚至拿走了建筑学的事情,揽入了 自己的怀中
广义建筑学观念的提出
90年代社会转型的产业变换及经济刺激下使
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再从事建筑设计或城市 规划工作,而是投身到管理、房地产、开发 策划以至商业和企业等领域中。 90年代,针对上述要求,清华大学吴良镛提 出了广义建筑学的观念。
广义建筑学观念内容
广义建筑学观念 建筑学再不要沉醉在手法、式样、主义中; 建筑学应介入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问题;
建筑教育方面:
先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
系,为中国培养出众多出色建筑人才,做出 不朽的贡献
建筑设计方面:
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②参与中南海怀仁堂内部装修设计
建筑其它方面:
①参与东北大学校徽、新中国国徽设计; ②改造传统景泰蓝
留学派受到建筑教育的差异
复。 随着大规模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原已停办建 筑学专业的学校迅速恢复招生,同时,许多 先前没有办过建筑学专业的高校也纷纷开设 专业以至开办建筑系。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建筑学人才炙手可 热,民间学校也利用地域优势和分配优势因 素跟上形势。
新时期的建筑教育学制、学位情 况
学制 80年代除清华、同济为5年外,其它学校为4年; 80年代末,为取得国际认可资质,多数学校恢复到 5年制。 80年代开始,实行学分制和学位制,建筑学的合格本 科毕业生的学位为工学士,合格的研究生毕业生为 工学硕士。 90年代,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和建筑学评估制度后, 凡评估合格的高校建筑毕业生,授予建筑学学士和 建筑学硕士学位。
留欧美建筑办学情况
发展 1927年苏州工专与东南大学等8所大学合并 为国立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成为中 国高等教育学校的第一个建筑科。 1928年,东北大学工学院和北平大学艺术学 院也开始了建筑科。
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由梁思成创办,
教授有:陈植、林徽因等。 学制4年
教学体系仿照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但总体上与国际发展潮流脱节; 强调综合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注意低标准,注意从实际出发,缺少前沿性内容的 学习与思考; 强调表现技能的基本训练,注意设计中对方法的运 用而缺少对形式规律、空间理论等理性问题的系统 教育与讨论。
改革开放前后的建筑教育情况
1977年,高考恢复;1978年,研究生招生恢
新时期社会对建筑学的要求
90年代社会对建筑学毕业生提出了两种虽有
联系却十分不同的要求: 一种是要求学生尽快适应设计实践要求,向 职业建筑师靠拢,承担大量施工图任务,从 而要求学校教学加强操作层面的训练; 一种是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方案能力,以 在投标竞争中获胜,从而要求学校教学加强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近代建筑教育思想
近代中国在建筑教育思想山,明显受到学院
派建筑教育体系的影响,这在中山大学建筑 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教学中都有所反映。 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在近代也已传播到中国。 圣约翰大学建筑系表现得最为明显。它实施 的是包豪斯的教学体系,聘请的都是外教, 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传播了种子。
梁思成建筑教育思想体系
建筑艺术和设计课程多于工程技术课程。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基本上沿用法国
体系,学制四年
中国建筑系发展高潮
高潮 30年代中国陆续开办了一系列建筑系科其中 比较著名的有: 重庆大学建筑系; 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 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 清华大学建筑系; 唐山工学院建筑系等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
新中国建筑教育背景情况
1952年根据苏联的强化专业训练的教育模式,
结合中国加强对教育领导的需求,中国高等 学校进行了一次全国规模的大调整,中国新 的建筑教育格局由此形成
50年代设有建筑系院校情况
同济大学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成为土建类的



高等工业院校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 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设建筑学专业。 1953年,湖南大学; 1956年,西安冶金建筑工程学院; 1959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还有一些地方院校的建筑系或建筑学专业。
3、中国近现代典型的建筑教育体系方法和思想 有哪些?
建筑教育任务已不仅仅是培养设计个体建筑的建筑,还要造



就广义的体形环境的规划人才。 建筑系改名为营建系,下设建筑学和市镇规划两个专业。 课程分为五部分: 文化及社会背景; 科学及工程; 表现技巧; 设计课程; 综合研究。 按包豪斯的做法聘请手工艺教师,推广现代派构图训练作业
留日学生办学情况
开端 1923年 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了建筑科, 才掀起了中国人创办建筑学科的第一页。 苏州工专建筑科是由柳士英发起,与刘敦桢、 朱士圭、黄祖淼共同创办。 沿用日本建筑教学体系。
留日办学课程安排
学制3年
开设课程为: 建筑意匠 建筑结构 中西营造法 测量学 建筑力学 建筑史
留学派代表人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梁思成、范文照、陈植及杨宝廷等,这些人
先后毕业回国,成了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建 筑设计和建筑史学的奠基人和主要骨干。
还有一个特别的人,不得不提,中国第一个
女建筑师林徽因。
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的贡献
古建筑史方面:
受聘于中国营造学社,考察测绘200多处古建
筑,成功破解中国古建筑结构奥秘。 与梁思成按图索骥寻找到唐代木构架建筑-佛 光寺,成功打破只有到日本才能看到唐代木 建筑的说法;
近代建筑系设立情况
这些建筑系的成立,大体上形成了包括国立、
省立、私立和教会开办的多渠道的建筑教育 网。除了这些全日制大学外,还开办了如上 海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那样的夜大学。
殖民地学校
也有一些外国人开办的殖民地学校
1911年日本在大连开办了含有建筑科的满洲
工业学校。它比苏州工专建筑科早12年,是 中国国土上最早的一所有建筑科的学校。 30年代,日本在东北占领区还有哈尔滨工业 大学、新京工业大学和大连工业学校都设有 建筑科。
60年代设有建筑系院校情况
60年代,由于经济困难和实施调整方针原因,
大量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被取消。 60年代,建筑学专业学制多为5年,清华则为 6年。 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以设计院为主, 高校、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管理部门为次。
新中国早期建筑教育特点
50、60、70年代建筑教育特点: 批判眼光审视西方建筑:包括审视现代注意作品,
梁思成的建筑教育培养目标
梁思成培养建筑系学生的目标是:
哲学家的头脑; 社会学家的眼光;
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
心理学家的敏感; 文学家的洞察力; 梁思成的建筑教育思想和建筑教育实践,推
进了中国建筑教育的现代进程。
小结
1、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两个渠道;
2、梁思成形体环境设计教育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