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第九章 传播媒介 传播学概论课件
“容器人〞的概念
• 日本学者中野收认为,在群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 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 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 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 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 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 了人际关系的最正确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 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 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群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 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 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 会的开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 “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 这个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但它不是严 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根底 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返回
“热媒介〞与“冷媒介〞
〔一〕相关理论 1、“电视人〞概念 2、“容器人〞概念 3、“充欲主义〞 佐藤毅 他律性欲望主义 〔二〕新媒介的开展趋势及其冲击 新媒介的特点和性质 “电子乌托邦〞思想
麦克卢汉
•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2)是加拿大的著名文 学批评家,也是群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麦克卢 汉的事业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40年代是成长期,热 衷于文学批评,其重要成果是?机械的新娘?(1951); 50年代是转化期,他接受了英尼斯的学说,沉浸于 文化人类学之中,并编辑了?探索?杂志;60年代是 他的成熟期,致力于传播研究,相继出版了?谷登堡 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1962)、 ?人的延伸:媒 介通论?(1964)、?媒介即是讯息?(1967,与昆 廷·菲奥尔合著)和图画书籍?媒介是按摩、是逆 风?(1967)等书。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STEP1
STEP2
STEP3
经营目标
面对市场是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商场上销售出去。
传媒的经济来源:广告收益(广告主的压力)和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发行量、收视率等,受众的压力)。
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②宣传目标
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力或社会影响力等。通过言论活动、报道活动及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提供实现。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一、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目 录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及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意义
局限性
“热媒介”、 “冷媒介”
媒介及讯息
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这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定义: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大大改善传统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互动性;
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媒介资源丰富化→改变少数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社会成员和群体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基础条件;
信息传播全球化→把人类传播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简言之,新媒介技术正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变革。
特点及其意义
“电子乌托邦”(Teletopia)思想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传播媒介”两种含义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二)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 ;局限P149 ;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新媒介发展趋势的四个特点P153-154(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 ;“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 ;媒介技术是中性P156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 ;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三)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 ;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 ;“经营目标” “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 ;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这一章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把关人理论第一节麦的理论很好掌握也很清晰,三个主要观点,三个意义,三个局限性。
传播学教程 (9)[17页]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 中的作用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 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 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 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 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 想
“电子乌托邦”(Teletopia) 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 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 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 平等的理想国。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 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特点 1.地位稳固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 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 控制者和使用者。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 约因素
(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 传媒必须面对市场,必须把自己的信息 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 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社会影 响力等等。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
一方面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 权利基础: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 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 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 与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 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 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者, 而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因而他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 林雄二郎 “电视人” 中野收 “容器人” “媒介依存症”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引言在信息时代,传播媒介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播媒介是指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和工具,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形式。
本文将从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传播媒介的理解。
传播媒介的性质传播媒介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性质:1. 中立性传播媒介应该保持中立,不受个人或组织的偏见和控制。
这是为了确保传递的信息是客观、真实和公正的。
只有中立的媒介才能提供可信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多样性传播媒介具有多样性,包括文字媒介、音频媒介和视觉媒介等。
不同的媒介形式适合不同类型的信息传递。
文字媒介适合传递大量的信息和深度的思考,音频媒介适合传递声音和语言,视觉媒介适合传递图像和视频。
3. 可互动性传播媒介具有可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媒介进行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发表评论、点赞和分享,这种互动增加了传播媒介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4. 可扩展性传播媒介具有可扩展性,可以传达信息到更多的受众。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传播媒介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传播媒介的作用传播媒介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作用:1. 传递信息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新闻、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动态等。
无论是报纸、电视、互联网还是社交媒体,都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着传递信息的角色。
2. 形塑公共舆论传播媒介对公共舆论有着重要影响。
媒体报道的方式和角度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态度。
媒体报道的公正与否、偏见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公共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3. 增加社会参与度传播媒介的互动性可以增加人们的社会参与度。
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等平台,人们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和决策。
4. 交流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媒介有助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交流。
通过媒介,人们可以了解其他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九章教材
传播学理论
怀特的“把关”模式
怀特认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 “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形成一道 “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 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 数。
麦克卢汉过分强调了媒介本身的作用,过分强 调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 素,忽视了信息内容的作用。
传播学理论
返回
媒介:人的延伸
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 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 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 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
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
断的取舍选择活动,并且只强调了编辑
的把关人作用。
传播学理论
返回
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新闻的选择受到新闻制作中的业务标准和新闻 传播中的市场标准的制约,如新闻价值和新闻 要素。
新闻价值,即对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所做的 价值判断。
传播学概论
主讲教师:卢明波 副教授 呼伦贝尔学院信息科学分院
参考书: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导论 邵培仁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 吴文虎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波特著 陈亮等译 新华出版社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
传播学理论
二、媒介的社会影响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 为,它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会改变人的个性或人 格。如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 症”: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 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 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 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电视人特征
生长环境 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
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 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 长大
特征 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 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 的对比。 个性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 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 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 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 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
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 —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
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 之—。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艰涩难 懂,却又似乎寓意非凡。
麦克卢汉 沉浮
1964年, 《理解媒介》这本奇书横空 出世。
、“容器人” 这是日本学者 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 特点的概念。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 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 成过程的影响。
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 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 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 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 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 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 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 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 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 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 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 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 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 系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 1、地位稳固 2、社会组织 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
构 3、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媒介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它所拥有的传 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其他团体和个人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传播媒介”两种含义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二)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新媒介发展趋势的四个特点P153-154(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媒介技术是中性P156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三)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这一章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把关人理论第一节麦的理论很好掌握也很清晰,三个主要观点,三个意义,三个局限性。
第9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9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它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答:(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观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重要观点:①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
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②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个观点的含义是:媒介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
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一“分化”一“再统合”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在感觉上是具有统合性的,因此,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是平衡的。
而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
麦克卢汉认为,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不过,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③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共27页PPT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 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 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 也像不断切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 的跳跃。
媒介依存症
这是现代人一种社会 病理现象, 其特点Βιβλιοθήκη :过渡沉迷 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 拔;
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 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 据;
都开创了人类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
传播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口语社会 (部落社会)
文字印刷时代 (脱部落社会)
电子媒介 (地球村)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 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借用了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小结
电视人、容器人和充欲主义 三个观点都是建 立在“媒介依存症”的批评基础之上。
电视人 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 影响
容器人 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 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他律性欲望主义” 侧重电视媒介对社会 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响的一种批评观点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贬低
骂他是“通俗文化的江湖术士”、“电视机 上的教师爷”、“攻击理性的暴君”、“走 火入魔的形而上巫师”、“波普思想的高级 祭司,在历史决定论的祭坛前为半拉子艺术 家做黑弥撒的教士”。
攻击他“出尽风头,自我陶醉,赶时髦,追 风潮,迎合新潮。可是他错了”。宣判他的 文字“刻意反逻辑、巡回论证、同义反复、 绝对、滥用格言、荒谬绝伦”。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 质和作用
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 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
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 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
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 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 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改变大众传媒垄断局面
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 思想
“电子乌托邦” 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 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 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 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
当时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别若天 壤。
褒扬
他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 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 命思想的先知”。
1964年12月28日的《国家》杂志,把麦克卢 汉列为风云人物;
1965年的《读者指南》列出四篇有关他的文章, 分别刊载于《评论》、《纽约客》和《哈泼斯》。一时间, “麦克卢汉热”风靡美国,他的著作也成为畅销书。
而且还是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
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 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 像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 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他 们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 享乐欲。这样,尽管日本 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阶层或 收入的差别,却出现了整 齐划一的追求奢侈化的倾 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日 本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 化,由勤劳、节俭和对社 会的奉献价值,转向了个 人主义的享乐和“充欲” 价值。
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 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 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 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 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 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 发挥程度低。
例如 照片
麦克卢汉认为 书籍、 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 片等是热媒介
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 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 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2)对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的理解有启迪 (3)“地球村”的预言符合时代趋势。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关于媒介工具的作用和影响的两种研究: 一、媒介内容的影响“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环境化” 二、媒介工具特性的影响
(以下主要是对后者的介绍)
核心观念: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 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 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 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
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 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 场”。
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 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
场压力: (3)其他市场压力
(三)宣传目标: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只强调了媒介工具和技 术的巨大能动性,而没有到社会关系和社会 制度对它的制约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 媒介
一、麦克卢汉三论 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人的延伸 冷媒介与热媒介
(三)局限性:
(1)把媒介技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2)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片面强调感觉。
(四)总结:
由于媒介是人创造和使用的,人如何利用 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 关系如何,反过来也规定着媒介活动的特点 和作用性质。麦克卢汉仅强调媒介巨大能动 性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 式对它制约的一面,因此其观点是片面的 。
(二)积极意义:
(1)从媒介技术角度观察社会发展,开阔研究 视角;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 媒介
媒介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复杂而多面的。 每一次新的工具产生都会促进新的媒介革命
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 1、媒介即讯息 2、媒介即人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 (1911—1980),信息 社会、电子世界的先 知,20世纪的思想巨 人 。电子时代的预 言者.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 1、地位稳固 2、社会组织 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
构 3、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媒介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它所拥有的传 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其他团体和个人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经营目标:(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1)必须面对市场: (2)经济效益来源,同时承受来自他们的市
英尼斯认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 媒介息息相关;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 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是,任何传播媒 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 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 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他把前者称为“偏倚 时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
例如漫画
麦克卢汉认为 “冷媒介”
有声电影、电视等属于
评价
冷媒介与热媒介没有一贯的区分标准,甚至 存在逻辑上的矛盾。科学价值不大
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 的心理和行为也各有特点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 视角 ,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容器人” 这是日本学者 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 特点的概念。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 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 成过程的影响。
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 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 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 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 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 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 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 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 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 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 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 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 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 系的最佳选择。
电视人特征
生长环境 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
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 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 长大
特征 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 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 的对比。 个性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 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 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 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 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
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 —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
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 之—。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艰涩难 懂,却又似乎寓意非凡。
麦克卢汉 沉浮
1964年, 《理解媒介》这本奇书横空 出世。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 的感觉和器官的扩展和延伸。说明 媒介对人类的感觉中枢的影响
认为媒介和社会发展史也是人的感 觉能力统合--分化--再统合的 历史
媒介即人的延伸观点具有重要的启 发意义。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思 辨性推论,不是严格的科学考察的 结论
3.冷媒介与热媒介
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 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 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 与热媒介。
而且通过媒介工具的环境本身来影响和改变 人的个性和性格。
关键词汇:电视人 容器人 媒介依存症 充欲主义 他律性欲望主义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
、“电视人” 这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将印 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 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后提出的概念
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影响, 是对现代人行为方式特征的一种概括。
一、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 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的信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