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意义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功能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疑难辨析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疑难辨析2】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提示不全是。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1】[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望洞庭练习题(打印版)

望洞庭练习题(打印版)

望洞庭练习题(打印版)### 望洞庭练习题一、选择题1.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位于哪个省份?- A. 湖南- B. 湖北- C. 江苏- D. 浙江2. 洞庭湖的名称来源于哪个历史人物?- A. 屈原- B. 范仲淹- C. 李白- D. 杜甫二、填空题1. 洞庭湖是中国重要的_______和_______基地之一。

2. 洞庭湖的水域面积在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化,主要受_______和_______的影响。

三、判断题1. 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对/错)2. 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湖泊中的地位。

2. 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挑战?五、论述题1. 论述洞庭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旅游业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湖南2. B. 范仲淹二、填空题1. 洞庭湖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和农业基地之一。

2. 洞庭湖的水域面积在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和长江水位的影响。

三、判断题1. 错2. 对四、简答题1.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鄱阳湖。

它在中国湖泊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是重要的渔业和农业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目的地。

2. 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包括水污染、过度捕捞、非法采砂、湿地破坏等。

这些因素都对洞庭湖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五、论述题洞庭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洞庭湖的保护和开发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洞庭湖的旅游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在我国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启迪] 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2.洞庭湖萎缩⎩⎪⎨⎪⎧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大 规模地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问题增多四、保护湿地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制定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3.案例[温馨提示] 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但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如果盲目地开发,可能使湿地失去了生态价值,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教材P43活动]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东洞庭湖最低生态水位研究

东洞庭湖最低生态水位研究

东洞庭湖最低生态水位研究程俊翔;徐力刚;吴睿;谭志强;姜加虎【摘要】东洞庭湖湿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研究其最低生态水位对长江流域通江湖泊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城陵矶站1955-2011年水位数据资料,采用最低年平均水位法、年保证率设定法、湖泊形态分析法和生态水位法计算东洞庭湖最低生态水位,得到的结果分别为24.55 m、25.44 m、26.44 m和25.24 m。

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当取其平均值25.42 m作为东洞庭湖最低生态水位时,相应的湖泊面积为518 km2,完全满足核心区对水面的需求。

通过合理性分析,该水位的确定是合理的,为东洞庭湖湿地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East Dongting Lake wetland has great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s.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the lowest ecological water level for Protecting and recovering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lake. Based on the hydrologic data from 1955-2011 at Chenglingji Station,the lowest ecological water level of East Dongting Lake is calculated by the lowest annual average water level method,the year guarantee setting method,the lake morPhology analytic aPProach and the ecological water level metho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24. 55 m,25. 44 m,26. 44 m and 25. 24 m,resPec-tively,and the average value 25. 42 m is considered as the lowest ecological water level of the lake. The corresPonding lake area is 518 km2 . It comPletely cover the core area of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 By the rationality analysis,the water level is accePtable and Provides authentic and oPerational de-cisions for governments to restore the degraded lake ecosystem.【期刊名称】《江西科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6页(P932-937)【关键词】东洞庭湖;最低生态水位;计算方法【作者】程俊翔;徐力刚;吴睿;谭志强;姜加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210008,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100049,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210008,南京;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330096,南昌;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10042,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210008,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100049,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210008,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3;X171.1湖泊是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蓄洪水、提供水源、沟通航运、调节区域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 蒸发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 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的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使河水泛滥成湿地。(2)人 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3.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 湿地价值有经济,农副产品多鱼米,航运旅游富价值。生态功能有意义,调蓄洪 水调大气,生物多样净污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湿地破坏的危害及其保护 湿地的破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和相应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延伸拓展 东北地区湿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合材料分析,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红树林属于湿地,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 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作用。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 析可知,当地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养殖是海南岛红树林破坏的 主要原因。第(3)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收入, 又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第(4)题,结合材料三及学过的湿地保护措施, 从法律法规、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破坏的红树林等方面分析 。

新教材鲁教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学案讲义练习: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含解析

新教材鲁教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学案讲义练习: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含解析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区域认知】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综合思维】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

【综合思维】4.认识到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要和环境相适应,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区位优势(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知识清单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学案: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学案: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湿地日暨扎龙自然保护区建区40周年主题活动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举行。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最多的繁殖栖息地,是我国第一个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多年来,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和人为干预措施,有效遏制了过度开发湿地资源的破坏行为,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了解: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

知道: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应用:掌握分析人地协调观:调整人类活动,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综合思维:总结湿地的环境效应和地球之肾功能;分析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区域认知:理解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途径,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不同区域湿地价值的差异,湿地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有无破坏湿地的现象,分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错误!地表或为错误!浅水覆盖的土地。

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错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错误!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自我探究] 海洋是湿地吗?[答案] 海洋、森林和湿地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海洋不是湿地,而是和湿地并列的生态系统之一.二、“地球之肾"1.湿地的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表现及危害(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错误!过度开发利用。

初中地理关于洞庭湖的知识点

初中地理关于洞庭湖的知识点

初中地理关于洞庭湖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洞庭湖》①基本定义:洞庭湖是位于我国湖南省北部的一个大型湖泊,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盆子装着好多水,在长江中游的南岸。

这是大自然送给湖南的一个大“水宝盆”。

②重要程度:在初中地理学科里,洞庭湖很重要呢。

它是长江流域非常重要的调蓄湖泊,能调节长江的水量,就跟水库有类似的功能。

而且它和区域的气候、生态还有周围的人类生活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大概知道湖泊是啥,还有长江水系的简单概念。

比如说湖泊就是地面上比较低洼的地方存满了水形成的一个水面。

长江水系就是长江以及它的支流等共同组成的河流水系。

④应用价值:实际当中,洞庭湖丰富的渔业资源可以给当地渔民带来收入,周边的湿地可以净化空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就像我去过洞庭湖附近,明显感觉那里的空气比城市里清新许多。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中地理里,洞庭湖属于中国地理区域中长江流域这一块知识内容。

就好像一颗星在长江水系这个“星座”里闪闪发光。

②关联知识:它和长江水流量的变化有关联,长江水量大时,它能储存水;还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关联着,像湿地生态系统离不开它的水源供给。

和当地的农业也有联系,湖水灌溉周围的农田。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不算特别大。

关键点在于理解它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的原理,还有它自身生态系统的特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经常以填图题考查它的位置,或者以简答题考查它的生态功能和对长江的作用。

比如会问洞庭湖在长江哪个位置,有哪些作用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洞庭湖就是一大片天然水域,是经过长时间地质运动、河水汇聚等因素形成的湖泊。

简单说就是一堆水聚在地形低洼处,形成比较稳定的湖体。

②特征分析:它面积比较大,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水较深,周边有很多河流把水注入到湖中。

在它周围还有一大片湿地,湿地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按我的理解,它就像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大水世界。

③分类说明:它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凹陷,经过长时间积水形成的。

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意义

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意义
常年通航
航运
洞庭湖连接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河道, 北通长江,是பைடு நூலகம்国南方重要水运通道
提供农 洞庭湖区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 副产品 为轻工业提供原料
6.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意义
维持生物 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气候适宜,水草 多样性 丰美,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生长、栖息、繁衍
旅游观光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 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洞庭湖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 调蓄洪水 长江径流,起到“削峰补枯”作用,确保长江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1.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丰富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湿地区域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形成面积广大的城市湿地,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洁净,杂质和水汽含量少,降水较少,故答案选B。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最不可取的是()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基地【答案】D【解析】湿地系统开垦发展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将会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环境保护,是最不可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选D,而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都有利于保护湿地。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生态生态系统的保护。

2.读下面洞庭湖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A.南水北调B.城市面积扩大C.围湖造田D.毁林开荒【答案】C【解析】从图中分析,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小,是因农业用地占用水域。

故选C。

【考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3.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2)。

长江和洞庭 - 湖泊科学

长江和洞庭 - 湖泊科学

2007年4月14日,以“长江和洞庭”为主题的第二届长江论坛在湖南长沙拉开帷幕.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在第二届长江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正确处理江湖关系是维护健康长江的关键.蔡其华指出,洞庭湖复杂的水网、复杂的水沙关系和复杂的人水关系交织在一起,构成复杂的江湖关系,近年变化很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长江上游修建水库、水土保持、河道采砂以及主产沙区降雨量减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上游来沙量减少,宜昌站年均输沙量也大幅减少. 2003年6月,三峡工程开始蓄水运用后至2006年12月,三峡水库入库泥沙7.31亿吨,年均入库泥沙1.83亿吨,较多年平均输沙量减少约50%;由于三峡水库拦蓄,出库泥沙2.60亿吨. 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水库淤积泥沙4.71亿吨,水库排沙比约35%. 由于长江上游来沙量大幅减少,加上三峡水库拦蓄约65%的入库泥沙,宜昌站输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约80%. 受其影响,江湖关系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荆江河段深泓以冲深为主;下荆江深泓冲淤相间,城陵矶附近深泓有所淤积;城陵矶至汉口河段总体表现为冲刷;洞庭湖区受荆江三口入湖沙量减小等因素影响,年均淤积量明显减少;荆江河段一些站点水位流量关系发生一定的变化.蔡其华表示,发生变化的江湖关系影响到长江防洪、洞庭湖生态系统和洞庭湖区水资源的利用. 处理好江湖关系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游各地区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 同时清水下泄冲刷河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造床流量,荆江以下河道的下泄流量加大,下游河道承受洪水的压力加大;大坝下游河道沿程普遍冲刷,影响已有护岸及堤防工程的稳定;局部河势调整,可能出现新的险情;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防洪总体布置.江湖关系变化也对洞庭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正处于不稳定的调整时期. 洞庭湖水沙条件的变化,将引起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三口分流、分沙量即进入洞庭湖的水沙减少;经湖区调蓄后,湖区仍以淤为主,但淤积趋缓,洞庭湖区年淤积量明显减少;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快速萎缩趋势将得到延缓;入湖水沙的大量减少,会造成洞庭湖湖泊湿地结构发生新的演变,影响珍禽候鸟越冬栖息地的环境;季节性水位变化使鱼类生长期的湖泊水面减小,影响长江繁殖的鱼苗进入湖泊生长发育.江湖关系变化还影响洞庭湖区水资源的利用. 当前,洞庭湖区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问题会更加突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受枯水期三口分流减少的影响,三口洪道季节性缺水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江湖关系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江湖季节性水位变化,对现有取水设施的正常运行以及局部航道通航带来影响;由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沙大量减少,洞庭湖水文情势发生变化,部分水体水环境承载能力减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局部地区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恶化,从而导致水质性缺水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增加.蔡其华强调,江湖关系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 研究长江与洞庭湖的治理保护问题,必须抓住荆江河段冲淤、三口分流分沙、洞庭湖冲淤和城汉河段泄流能力变化这4个关键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易蓉蓉;2007-04-15科学时报)。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7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7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37(2022安徽高考联盟调研)研学旅行是指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学习知识、增长经验为目的的旅游教育。

研学旅行基地是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其分布深受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影响。

下图为2018年年底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冷热点分布及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图。

据此完成1~2题。

注:冷热点分布反映省级行政区间研学旅行冷热度对比状况,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个数是重要指标。

1.影响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冷热点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密度②人口结构③自然资源④经济水平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下列区域差异化建设措施合理的是( )①浙江—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产业发展案例②江苏—基于水能资源开发的能源安全案例③贵州—基于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地质考察案例④云南—基于小桥流水村落的水乡文化案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研学旅行基地的热点区域在东部,冷热程度主要体现为东西差异,推测其影响因素包含地区之间人口密度差异和经济水平差异,①④对。

自然资源的概念范畴很广,故无法进行衡量对比,③错。

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式的旅游教育,与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关系不大,②错。

D正确。

第2题,江苏地处沿海平原,水能缺乏,②错误。

小桥流水村落体现江南水乡风情,而云南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多数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比较匮乏,④错。

浙江义乌小商品产业较发达,贵州多喀斯特岩溶地貌,①③对,A正确。

(2022江苏南通期中)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企业布局、资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废钢铁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示意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基本流程。

据此完成3~4题。

3.考虑电力成本,长江经济带中最适合废钢处理企业布局的省级行政区是( )A.安徽省B.上海市C.江苏省D.湖北省4.与传统钢铁生产相比,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过程( )A.“三废”排放增多B.生产工序复杂C.原料来源广泛D.运输成本提高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长江经济带主要的清洁能源是水能资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我国两块著名的湿地分布图材料二 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是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被称为“北大荒”。

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是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

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1)分别阐明A B 两大湿地形成的原因。

( 6分)(2)以B地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4分)【答案】(1)A :纬度高,降水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低层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河流凌汛,导致洪水蔓延,造成土壤积水B: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水来源主要是冰雪溶水;地势平坦,水流不畅;地下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

(6分)(2)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已经盐渍化、沙化(退化)的湿地。

(4分)【解析】(1)读图,结合材料二分析,A湿地的纬度高,降水较多。

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底层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

河流有凌汛现象,导致洪水蔓延,造成土壤积水。

由材料二可知,B湿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水来源主要是冰雪溶水。

地势平坦,水流不畅,地下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形成沼泽湿地。

(2)湿地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所以要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要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

恢复已经盐渍化、沙化、退化的湿地。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原因,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读下面洞庭湖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A.南水北调B.城市面积扩大C.围湖造田D.毁林开荒【答案】C【解析】从图中分析,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小,是因农业用地占用水域。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2、保护现状与难点
尽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洞庭湖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实际保护工 作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首先,湖泊面积大,监管难度大,一些排污企业和 个人仍然存在违法排污行为。其次,违法成本较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3、保护对策探讨
为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对策: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 的研究
目录
01 一、洞庭湖湿地的生 态环境
03 三、结论
02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 护对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洞庭湖湿 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产生活中 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本次演示将探讨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旨在引起人们对湿地生 态环境保护的。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对策
1、法律法规与政策
为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环境 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明 确规定了湖泊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湖南省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 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一、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1、自然环境
洞庭湖湿地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流域涵盖了平原、丘陵和山区。湖区气候属 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湿润多雨的特点。此外,洞庭湖湿地还 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洪水调蓄区,对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包括湿地植物、鸟类、鱼类、两栖 动物和昆虫等。其中,湿地植物主要有芦苇、水蓼、水烛等;鸟类有白鹭、草鹭、 大白鹭、黑耳鸢等;鱼类有草鱼、鲢鱼、鳙鱼等。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6.1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1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总议题:“八百里”洞庭湖为何如此“脆弱”?一、教材分析《正视发展挑战》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内容。

本框题意在引导学生主要讲述“是什么”的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介绍了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

学生在直观感受我国资源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理解要坚持走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据此,本课选用近期热点素材洞庭湖决堤素材,洞庭湖所经历的洪涝与干旱两极境遇这样的极端天气应该引起我们的警示,所以我们从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人类活动对洞庭湖资源生态的影响,从而理解国家政策的实施依据。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以及其他的课程中多少都有一些了解,因此本课对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较小。

因此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挑战的严峻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三、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理解并认同我国为应对发展挑战制定的基本国策及走绿色文明发展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保护、节约资源意识,树立共建生态文明意识,热爱大自然。

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应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各种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实际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策。

五、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7月,汹涌的洪水一度冲开位于湖南华容县团洲垸的洞庭湖一线堤防,导致农田、村庄被淹,数千人被迫搬离。

经过全国多方支援,齐心抢险,溃口被封堵。

但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洞庭湖一直处于洪涝灾害的高风险中。

洞庭湖的生态破坏与恢复

洞庭湖的生态破坏与恢复
【参考文献】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学道论》,杨京平主编,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7
2,《洞庭湖的演变、开发和治理简史》,李跃龙等著,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3,《环洞庭湖研究 :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区域发展》,董明辉著,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4
4,《洞庭湖退田还湖区生态修复研究.》,周金星著,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4
所在学院求是学院丹青学园
洞庭湖的生态破坏与恢复
【摘要】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由于近代以来对洞庭湖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近年来对洞庭湖的修复工程一直在进行着。
三;带来的危害
洞庭湖的破坏给生态带来的灾难主要有蓄洪能力下降、湿地破坏、野生动植物减少。
1,蓄洪能力下降
据调查统计,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间隔由十年减少为三年,这就意味着整个长江流域的蓄洪能力在减弱。由于水面的抬高增加了水流漫滩的机会,造成了下游河道的滩槽同步淤泥,占据行洪断面,使得泄流能力下降,相应洞庭湖的吐洪量也就减少。资料显示,城陵矶与螺山站在1954年的流量分别为43400、78800立方米/秒,而到了1998年下降为28800、64000立方米/秒,可见洞庭湖的泄洪能力有所下降。
2,湿地破坏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一块十分重要的湿地,也是亚洲物种保护最重要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之一,总面积为13736平方千米,占中国亚热带湿地的1/4。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湖区进行了几百年的过度开发使得洞庭湖湿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洞庭湖湿地破坏的人为因素有:泥沙淤积、水量减少、环境污染。泥沙淤积造成了四大破坏:一是影响洞庭湖的调蓄能力,二是抬高了水位,三是造成垸高田低,地下水位升高,四是河、湖洲滩不断扩大,使得‘湿地’向‘陆地’的天然转化加快。洞庭湖的水量减少主要是受到了三峡工程的影响,三峡关闸蓄水使得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流量从2000立方米/秒减少到380立方米/秒左右,水量减少使得浅水湿地面积缩小。环境污染使得大片湿地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也导致了很多生物的减少。

2021高考一轮地理 第3部分第13章第2讲 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021高考一轮地理 第3部分第13章第2讲 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2讲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人类的开发、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掌握合理开发、保护的措施。

2.人地协调观:充分认识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意义,规范人类的开发活动,树立正确生态保护观。

[教材内案例]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的现状及作用(1)分布及现状①分布:→俄罗斯、加拿大②森林的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①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4.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与影响(3)雨林的保护措施[轻巧记忆]“七字法”记忆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的生态功能可简化记忆为“水气净美物尘沙”七个字“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教材外案例]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①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健康长江与洞庭湖治理

健康长江与洞庭湖治理
进 一步 丰富新 时期 治 江 理 论 与 实 践 , 维护 健 康 长 对 江 、 障流域 经 济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起 到重 要 的推 动 保
作用 。
与 长 江干 流 互 通相 连 的洞 庭 湖 , 为我 国第 二大
淡水 湖泊 , 既是 长 江洪水 的天然 调蓄 场所 , 又是 长江
学认 识 、 确处理 这一 关 系 , 正 始终 是维护 健康 长江 的
重 点 和关键 。
地 、 施能 源战 略 的主要基 地 、 稀水 生 生物 的天 然 实 珍
宝库 、 连接东 中 西部 的 “ 金 水 道 ” 改 善 我 国北 方 黄 和 生态与 环境 的重 要 支撑 点 , 有 十分 突 出的 战 略地 具
全 国 13的水 资源 和 3 5的水 能 资源 , 有 全 国1 2 / / 拥 / 的内河 航运 里程 , 为 我 国 水 资源 配 置 的战 略水 源 作
变化势 必 引起 洞庭 湖 的 连 锁 反应 , 洞庭 湖 的变 化 又 会 再 反馈 于长 江 , 形成 复 杂 的江湖 关 系 , 响到河湖 影 生态 系统 的完 整性 与稳定 性 、 江湖 蓄 泄能力 、 水生 生 物 多样 性 、 湿地 功 能 以及 水 资 源 的开 发 与保 护。科
蔡 其 华
( 利部 长 江水利 委员会 , 北 武 汉 水 湖 自20 0 5年 4月 首届 长 江论 坛 在 武 汉成 功举 办 401) 3 0 0
利 , 右岸兼 顾 , 中下游 协调 ” 促 进局 部与 整体 的 左 上 , 协调 互 惠 ; 持 “ 坚 调水 区和 受水 区统 筹兼顾 ” 促 进调 , 水 区和 受水 区的 南 北两 利 ; 确保 长江 水 资 源 的永 续 利用 , 保开 发利 用 对 中下 游 生 态环 境 的 累 进影 响 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