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
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一些对策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外资投资,快速发展了制造业。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出口额和产值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一部分优势。
其次,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很多企业仍然以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另外,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政府应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校、研究所等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培养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 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中国制造业需要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政府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增强中国制造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3. 推动供应链协同和创新随着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和变革,中国制造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供应链的协同和创新。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4. 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比亚迪供应链研究报告
比亚迪供应链研究报告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比亚迪作为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其供应链管理在业界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比亚迪的供应链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其在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优势和挑战。
一、供应链设计比亚迪的供应链设计以集约化为主要特点。
公司通过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在产品开发和采购过程中的高度协同。
此外,比亚迪注重端到端供应链的协调,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供应链风险的控制。
二、采购管理比亚迪在采购管理方面表现出色。
公司通过竞争性招标和谈判等方式与供应商进行业务合作,确保采购的品质和成本的合理性。
此外,比亚迪还积极引入国际管理标准,例如ISO9001等,提高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降低采购风险。
三、生产管理比亚迪在生产管理方面采用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灵活的生产系统。
公司引入了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比亚迪还实施了精益生产管理和6σ质量管理等方法,以减少浪费和缺陷率。
四、物流管理比亚迪在物流管理方面注重全球整合和供应链协同。
公司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合作,实现物料的及时交付和货物的安全运输。
此外,比亚迪还注重绿色物流的发展,通过优化运输路线和提高装载率等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五、供应链风险管理比亚迪在供应链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公司建立了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此外,比亚迪还建立了多渠道的供应链网络,以应对自然灾害、政治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六、挑战与展望尽管比亚迪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比亚迪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供应链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状调研与分析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状调研与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作为制造业的基石,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
一、整体发展状况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壮大。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链从最初的初级加工到现在的完整制造链条,覆盖了许多领域,包括电子、汽车、服装、家电等。
中国的供应链也在不断优化,从传统的线下采购到线上电商平台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货物流通与交付服务。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发展状况良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产业链发展状况中国的产业链发展较为完整,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
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从组装阶段向零部件生产和研发转变,整个汽车产业链逐渐形成。
同时,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供应链发展状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供应链也在不断迭代和优化。
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供应链模式成为主流。
同时,物流和仓储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冷链物流和跨境供应链等领域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对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的难题,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对中国的供应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需要通过多方合作来规避风险。
五、优化措施与展望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以下是一些优化措施与展望:1.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浅析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以及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析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以及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郝亚男摘㊀要:中国凭借着强大的生产力以及生产产品的多样性成为全球供应链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对全球供应链的一次压力测试ꎬ将原有供应链企业内部问题放大ꎬ对供应链的稳定程度是一次巨大的考验ꎮ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ꎻ公共危机事件ꎻ数字化供应链㊀㊀当前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ꎬ企业间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ꎬ供应链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ꎮ在享受全球化供应链带来巨大机遇与利益的同时ꎬ当遇到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ꎬ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便暴露了出来ꎬ某一环节的中断就会导致整条供应链断裂且瘫痪ꎮ一㊁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一)产业链制造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ꎬ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ꎬ中国工人也要享受和分享发展红利ꎬ工资的上涨是很正常的事情ꎻ并且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ꎬ青年劳动力已经供不应求ꎮ因此ꎬ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低的优势已经慢慢消失了ꎮ另一方面ꎬ随着房价的上升ꎬ带来的结果就是出现 超级地租 的问题ꎮ而房地产价格上升ꎬ即会带来工人房租㊁厂房房租㊁生活服务门店店铺租金的全面上涨ꎬ从而带来生活成本与制造业成本的全面上升ꎬ导致制造业综合成本不断升高ꎬ外资投资制造业企业只能搬迁ꎬ转移到拥有更廉价劳动力以及其他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市场ꎮ(二)制造业科学水平较低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走低端路线ꎬ首先制造业人才综合能力水平较弱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ꎬ制造业企业需要具有高端技术能力的人才ꎬ大多制造业员工只具备一些基础的设备调试的专业知识ꎻ其次人才创新意识薄弱ꎬ创新能力有限ꎮ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资手中ꎬ批量生产基础零件设施的制造企业只获得利润的一小部分ꎬ一旦外资不提供技术支持ꎬ企业就要停产ꎮ核心技术依赖性大ꎬ自主创新研发意识薄弱ꎬ导致我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低端领域ꎮ二㊁突发公共危机下我国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挑战在供应链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以及推动下ꎬ中国凭借着强大的生产力以及生产产品的多样性成为全球供应链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ꎮ但是中国制造业企业仍面临着自主创新力不足㊁产品附加值不高㊁能源消耗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ꎮ而公共危机事件的突然爆发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对供应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ꎬ将制造业与供应链原有的矛盾与问题暴露了出来ꎬ是制造业供应链面临一次系统性的压力测试ꎮ为了维持供应的稳定性ꎬ供应链行业人员不得不去思考增强其韧性和抗压性的解决方法ꎮ(一)国内供需冲击第一ꎬ对供给这一层面来说ꎬ首先ꎬ受公共危机事件影响ꎬ全国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ꎬ制造企业生产制造工人和各类相关技术人员㊁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正常按规定时间有序返岗ꎬ频繁的技术交流㊁商务洽谈活动㊁工厂生产活动ꎬ可能给公共危机事件带来负面影响ꎻ其次ꎬ不仅仅人口流动受到限制ꎬ交通物流也受到控制ꎬ物流的中断就直接从源头上影响了供应链的有序进行:原材料㊁中间产品以及产成品的流通效率受到影响ꎬ严重影响制造业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以及订单的及时交付问题ꎻ最后ꎬ要保证制造业供应链的协调稳步运行ꎬ必须特别注重上下游合作企业的协同关系ꎬ又因为各地应对公共危机的形势和进展不同ꎬ加上全国各地复工时间不断推迟ꎬ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产进度以及产品调配存在严重差异化ꎬ还会影响信息共享的质量ꎮ不同企业之间应对危机的能力存在差异ꎬ这就会使得该制造业的整条产业链受到冲击ꎬ降低其竞争优势ꎮ第二ꎬ对需求层面来说ꎬ公共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㊁进口㊁出口三个方面ꎮ制造业是吸收大量劳动力的重要行业ꎬ也是提高国内就业率的重要行业ꎮ当面临突发公共危机时ꎬ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延迟ꎬ企业资金链岌岌可危ꎬ员工工资减少ꎬ影响居民家庭收入ꎬ相应的需求也会减少ꎮ同时传统销售门店的关闭以及电商销售方式物流受阻ꎬ也会抑制居民的消费ꎮ(二)国外投资企业为避免风险要求撤资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ꎬ几乎囊括了全球产品的制造ꎻ中国还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供应大国ꎬ是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ꎮ这次公共危机首先在中国境内爆发ꎬ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地位ꎬ国内工厂的大规模停工停产让很多国外企业供应链被迫中断ꎬ这就率先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体系ꎮ面对中国供应链带来的冲击ꎬ促使很多国家考虑供应链中断的问题ꎬ开始提出反供应链全球化发展的较为极端的建议ꎬ并且设想将供应链工厂从中国搬离ꎮ(三)海外供应链冲击中国供应链当公共危机逐渐波及全球时ꎬ海外制造业企业也面临停工停产的局面ꎮ而另一方面ꎬ中国危机控制颇有成效ꎬ全国各个行业开始慢慢复工ꎬ恢复产能ꎮ而供应链上的其他海外企业又被迫按下 暂停键 ꎮ海外供应链中断使得全球供应链面临崩溃:海外需求量大幅度下降ꎬ订单数量断崖下跌ꎬ主打海外市场的外贸出口型企业开始面临没有订单的冲击ꎬ中国供应链将从供给中断反转向需求中断ꎮ如何保证外贸出口企业职工就业以及基本民生ꎬ如何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成为中国供应链面临的巨大挑战ꎮ三㊁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多个核心企业的出现随着全球化供应链的逐渐变化和互联网化的到来ꎬ一个㊀㊀㊀(下转第82页)08多ꎮ他们都是实行的独立财务系统ꎬ在一个固定的会计期间定期向集团总公司汇总上报ꎮ而不同的子单位经济业务不相同ꎬ其使用的财务软件及其系统的侧重点也不相同ꎬ有一些内部功能和外端接口也没有统一ꎮ这样一来ꎬ信息不能够及时进行整理ꎬ加大了总部的财务信息汇总难度ꎮ采用人工汇总不仅提高了成本ꎬ还不能保证信息的精确性ꎮ而如果总部将财务报表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子单位ꎬ子单位也不能够结合自身的软件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ꎬ对改进实际的经营业务产生阻碍ꎮ基于这种情况ꎬ公司应该统一母子单位的财务软件系统ꎬ这样既能够保证数据在传输中的有效性㊁机密性ꎬ又能够省去总部与子单位在信息汇总过程当中的时间和人力资源ꎮ同时ꎬ也能够促进母子单位的相互联系ꎬ以便母单位对子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跟踪监控ꎬ使财务数据更加透明化ꎬ保证信息真实性ꎮ三㊁财务软件在我国财会工作当中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财务软件系统技术在全球行业竞争中占据着优势地位ꎬ而我国财务技术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ꎮ针对国内企业开发相应的软件ꎬ并与国外技术相互借鉴ꎬ提升国内的财务软件技术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ꎮ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当中ꎬ财务软件不能仅限于国内市场ꎬ一定要参与到国际化的竞争等当中去ꎬ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ꎬ促进我国技术更新ꎮ在如今信息时代ꎬ企业要想稳步长远的发展ꎬ一定会利用财务软件等信息技术ꎮ对信息需求量和需求范围也会逐渐地增大扩大ꎬ所以财务软件不仅要在生产技术中创新ꎬ还要在获取信息的能力上改进优化ꎬ完善自身财务体系ꎬ顺应时代需求ꎮ电子商务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发展ꎬ使我国经济体系和消费者市场逐渐地完善ꎮ在财务软件的运用过程当中ꎬ也应该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发展ꎮ仅仅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已不能对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令人满意的平台支持ꎮ在技术协作发展的环境当中ꎬ必须要在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ꎬ建立起开放型的跨企业信息集成平台ꎬ促进多企业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发展ꎮ四㊁结束语由此可见ꎬ即使财务软件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当中ꎬ部分企也不可避免地在财务软件的认识和运用维护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ꎮ企业也需要在进行财会工作时加强对财务软件的认识管理和优化ꎬ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ꎮ可以说ꎬ财务软件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ꎬ我国财会软件技术的发展都会越来越好ꎮ参考文献:[1]黄珂ꎬ盛秋ꎬ李婷婷.财务软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环渤海经济瞭望ꎬ2018(8):138.[2]张瑞雪.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网络会计发展趋势分析[J].市场研究ꎬ2017(1):60-62.[3]冯晓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ꎬ2017(9):108-109.[4]张家琳.浅议中小企业财务软件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ꎬ2017(10):85.[5]孙颖ꎬ许菁.论我国财务管理软件的现状及发展[J].经贸实践ꎬ2017(10):191.作者简介:黄文燕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ꎮ(上接第80页)商品供应链条所包含的链路包括本地工厂生产㊁到海外多个工厂生产ꎬ最后到全球范围多个国家内采购ꎬ想要维持庞大的跨国供应链的稳定就需要全新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ꎮ全新的供应链可能会改变其链条上只有一个核心企业的现状ꎮ也就是说ꎬ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上ꎬ未来一个核心的部件就会包含多个核心企业ꎬ而且分布在多个国家ꎮ这些核心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ꎮ这可以看成是供应链在升级过程中由线到面的转化升级ꎮ在传统的 链式 供应链管理中ꎬ供应链上的企业数量较多ꎬ且涉及多个国家ꎬ各环节流程过于琐碎和分散ꎬ断层严重ꎬ整段链条的可视化程度很低ꎬ不透明的信息交换导致对需求的扭曲程度会加大ꎬ则会产生严重的牛鞭效应ꎬ增加运营成本ꎮ多个核心企业生产相同的核心部件ꎬ会从扁平的组织结构方面增加其供应链的韧性ꎮ当遇到突发公共危机时ꎬ组织可立即通过扁平的结构快速下达指令ꎬ以应对突发灾难ꎮ而对于跨国供应链来说ꎬ多个核心企业的出现ꎬ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供给ꎮ也就是说ꎬ当一个地区企业突遇公共危机导致停产时ꎬ其他地区的企业可以保持继续生产避免出现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二)供应链数字化的转型如今ꎬ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成功不再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ꎬ而是取决于它作为全球交付网络的有效性ꎬ并且满足个人消费者的需求ꎮ这意味着ꎬ成功的数字化供应链的转型ꎬ在极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每个合作伙伴的数字化的程度ꎬ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流动过程ꎮ对于跨国供应链来说ꎬ受到不同地区的影响ꎬ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等会造成供应链不可预测的部分ꎬ这部分通常是由在供应链活动中存在不确定以及风险因素所产生的ꎮ而供应链数字化的转型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ꎬ就是采用现代数字技术ꎬ如实时感知等ꎬ来主动管理供应链中不可预测的部分ꎬ将供应链企业信息㊁生产的产品以及活动等都数据化可视化ꎬ从而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ꎬ如政治㊁天灾等带来的供应链风险ꎬ变不确定为确定或几乎确定ꎬ变不可预测部分成本中心为利润中心ꎮ四㊁结论总之ꎬ供应链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成定局ꎮ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ꎬ供应链上的企业合作关系以及管理都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局面ꎬ如何把握供应链未来转型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ꎮ在此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ꎬ全球各行各业供应链要做的不是采取消极的态度ꎬ将海外制造业工厂撤回国内又或者发表逆全球化的消极言论ꎬ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危机事件催化下逐渐暴露出的本国以及海外供应链的问题ꎬ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增强供应链的韧性以及抗压性ꎬ顺应时代要求ꎬ在以人为主的基础上ꎬ以技术作为先导ꎬ不断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价值ꎮ参考文献:[1]赵奚.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ꎬ2018(14):44-46.作者简介:郝亚男ꎬ云南财经大学ꎮ28。
中国行业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报告将针对我国部分重点行业进行总结,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制造业1. 发展概况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2%。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5.5%。
2. 趋势分析(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智能制造加速推进。
企业加大智能制造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3)绿色低碳发展。
在环保政策引导下,制造业企业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研发,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互联网行业1. 发展概况2023年,我国互联网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短视频、网络游戏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2. 趋势分析(1)数字化转型加速。
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拓展线上业务,提高运营效率。
(2)5G、物联网等技术赋能。
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监管趋严。
在政策引导下,互联网行业监管力度加大,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三、房地产行业1. 发展概况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深化,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9%,销售额同比增长5.7%。
2. 趋势分析(1)市场分化。
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三四线城市市场压力较大。
(2)政策调控。
政府持续出台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3)租赁市场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等租赁市场快速发展。
四、金融行业1. 发展概况2023年,我国金融行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1.71%,保险业总资产达18.6万亿元。
制造业供应链赛道的进阶与演变——访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CTO吕台欣
专题SPECIAL REPORT
制造业供应链赛道的进阶与演变——访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CTO吕台欣
专题SPECIAL REPORT
我们认为,制造企业不一定要一下子实现供应链全部环节的数字化,可以针对自己的痛点问题,优先进行某几个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供应链。
要认识到供应链的价值与科技的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领域,深入融入到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发展中去。
大型物流服务企业应积极整源、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能力优势,伴随中国制造业全球化进程不断成长,。
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研讨发言稿
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研讨发言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主要指其受到外部冲击后能恢复原样甚至达到更理想状态,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有效运转,在关键时刻能够反制封锁打压,并能够在价值链中获利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尽管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产业体系较为完整的国家,拥有潜在的产业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还受制于人当前,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经上升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高度,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促进全球经济循环、助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贡献增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需要改变传统上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的溢出效应,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协同发展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举措要看到的是,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特别是科技发展短板突出、“卡脖子”难题较多,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不容小觑,这些都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提高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未来应重视以下方面的工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应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考虑维度基础设施包括港口、铁路、公路和仓储等,涉及跨区域的规划、建设,需要建立协同机制,将物流运输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考虑进去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致力于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分析与预测,以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建立重点产业的关键产品目录通过竞争性政府采购这一符合国际规范的方式,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所必需的关键产品和零部件提供支持,在研发补贴与市场应用方面为国产替代创造机会,促进生产本土化并补足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强化各部门、各区域之间的协同机制,推动各行业、各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进一步深化部、省(市)合作,对一些涉及供应链的基础性、紧迫性、共性问题加以针对性解决,如重点产业的技术研发、劳动力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供应链短板进行持续改善,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在重点行业共同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图谱、断链风险图谱,形成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清单、供应链合作清单以及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清单在资金、人才、平台等方面强化对这些领域的稳定性支持,形成强化供应链韧性的合力利用现有的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通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强化我国供应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跨区域运输、人才流动、产业分工的合作水平,畅通供应链循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增加对国际上高水平供应链企业的吸引力加强我国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区域合作机制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应加强与全球特别是区域重要供应链经济体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借助已有的区域贸易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利用我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推进的机会,强化主要贸易伙伴的对话与合作,建立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环节跨境联合清单,推动信息共享、常态化协商等合作机制,在发生负面冲击时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利用这些全球、区域合作机制,我国企业应积极“走出去”,通过开展海外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设立海外制造基地、进行海外跨境的产能合作等方式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市场布局,构建更加稳定、多元的供应链网络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尽快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大数据平台系统,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的提升提供智慧化的平台支持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借助历史数据及算法模型等,通过模拟、预测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对重点产业供应链生产、销售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根据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人员、原材料、物流联动的强度和分布,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的动态优化方案,提升供应链的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核心能力相关部门应尽快梳理、摸排数字化领域重点技术发展清单,推出国家专项支持计划;鼓励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做大做强,设立行业数字化改造标杆,引导龙头企业转变为数字化改造方案提供商,鼓励重点数字化企业牵头参与本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提升服务能级,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电商平台集群建设在细分重点领域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电商平台企业,围绕平台企业形成规模庞大的优质的一级、二级供应商,并以此带动多个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领域数字化供应链产业联盟,促进产业电商集群发展同时,在产业电商平台领域规范反垄断监管,积极引导市场有序竞争,保障其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数字贸易规则是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和各方博弈的焦点,也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墨加协定(USMC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在内的110多个区域贸易协定都设有数字贸易章节,同时签署独立的数字贸易协定如《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成为新的趋势为此,我们应顺应数字贸易中区域及双边协定作为规则制定的主要方式,以高度依赖技术创新和数据跨境流动的数字服务为发展重点,分步骤制定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和重要数据目录用足用好进博会、服贸会等贸易展会平台,强化数字贸易核心议题的交流协商,与国际组织、数字贸易主要经济体、数字贸易领军企业等持续就面临的年度关键议题及长期发展问题进行交流、协商,建立共同推进机制探索建设与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相衔接、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贸易发展体系,打造若干具有国内示范作用和全球辐射效应的数字贸易示范区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构建数字贸易“朋友圈”,加快数字贸易的纵深发展,强化数字贸易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助力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三个层面理解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涵所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一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受到外部冲击后仍能保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维持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环环相扣,供应链前后端供给需求关联耦合、动态平衡的状态在国家层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味着关键生产环节的自主可控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传统国际分工模式使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是生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维护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一国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独立解决产品、技术等方面“卡脖子”问题,以有效防范产业链关键环节风险,在面临外部产品、零部件或技术等断供、断链冲击时,还能依靠国内稳定运行的产业链供应链或分散化的国际供应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在产业层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味着战略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各国对产业布局的争夺日渐激烈,国际产业转移本土化、多中心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竞争力差、技术更新慢的产业链易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一国通过产业链升级和产业超前布局,使产业链条逐步转变为产业矩阵、产业网络,才能避免对本国市场的技术封锁和市场打压,有效保障本国重点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挑战时,能够时刻维护自身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企业层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强调核心企业的抗风险韧性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通常由少量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和众多围绕在龙头企业上下游、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但在某些细分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中小企业共同构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龙头企业能够发挥国际业务牵引作用,中小企业发挥国内部分重点节点保障作用,大中小核心企业能够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要素实现融通发展、内外联动当一国产业面临由经济、政治变化引发的不确定风险时,产业链条中关键环节的企业应具备足够的抵御和抗衡能力,利用韧性战胜冲击当前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构建了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并掌握了部分高端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技术,在传统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等领域具备全产业链优势和较强国际竞争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2022年工业发展报告指出,与其他经济体相比,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预计产出损失水平更低,经济复苏能力更强这说明我国已具备坚实的产业链基础,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仍面临一些长期挑战首先,在逆全球化思潮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西方一些国家针对关键技术和领域的打压力度明显加大,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许多领域依然面临“卡脖子”“断供”等威胁其次,产业链供应链外迁风险增大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时期,我国经历了由工业化向经济服务化阶段的过渡,国内一些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外迁趋势渐露端倪与此同时,东南亚多国近年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中心化趋势的载体,以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又相继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和制造业回流计划,这些都影响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可控性最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尚存在部分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质量技术基础不完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缺失等问题,造成我国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掌控力较弱,局部受阻或断裂的风险较大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其安全单靠某个环节的强势地位无法实现,但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前后向关联不够紧密,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就难以从根本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思路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系统谋划、统筹兼顾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创新引领,促进点链协同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应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破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对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的一体化配置运用,着力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攻关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带动作用,使其重点掌控产业链供应链中战略意义强、技术含量高的关键环节,引导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制定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对方案,提升其节点支撑能力;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优势强化主导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巩固传统产业链,塑造新兴产业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绑定和战略合作,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二是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最大限度避免产业链供应链外迁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不是片面追求制造业规模增长,而是需要制造业提质增效,使其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外汇储备效应得以完全释放这需要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环境,通过提前谋划和战略性布局,不断提高高附加值行业占比,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立足国内大循环,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增强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引导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实现东中西部合理分工、协同联动发展,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和坚实产业基础,更好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抵抗产业链供应链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压力三是务实推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以高质量开放实现内外联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关键产品和服务的国际供应更为多元化,有利于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RCEP区域合作的高质量实施,将其作为摆脱逆全球化趋势的突破口以及中国致力于保障产业链安全的重要尝试,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发挥内外资企业合力,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但为避免外商资本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控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还需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审查机制;建立与高水平开放相适配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据库、安全评价体系及预警机制,对突发事件做到提前预判、快速反应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刻不容缓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是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高铁、5G通信等领域领跑世界,特别是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持续多年保持稳定进步态势,是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科技强国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基础研究短板较为突出、原始创新成果较少、底层技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对外依赖度较高、“卡脖子”技术较多等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向区域化、多元化调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面临重大风险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立足强大国内市场,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维护我国经济和产业安全把基础研究摆在关键地位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关键是抓好基础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是应用创新这让我国能够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获得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外溢的“技术红利”,较快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但也使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高楼”“地基”不稳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绕不开的坎,没有基础研究支撑,就不会有原始创新,应用研究也不会走得深、走得远加强基础研究,首先要解决投入不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但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例长期只在5%左右,近两年才提高到6%,与发达国家15%至20%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破解这一难题,关键要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使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其次要大力培养基础研究人才要认识到,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缺乏基础研究人才,尤其是缺乏能够心无旁骛、长期深耕基础理论的顶尖人才和队伍,是我国基础研究最大的“痛”要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机制,依托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人才再次要打造献身科学、潜心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是一场知易行难的苦旅,要着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氛围,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失败,激励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潜心从事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吸收全球科学发现和前沿理论的最新成果,努力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当今科技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联系日益紧密,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高质量推进应用研究,推动更多从1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破解“创新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补链”“强链”协同发力去年以来,受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全球供应链断供频发,风险陡增,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多元化、区域化和内卷化风潮迭起,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当务之急构建新发展格局,也要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结合我国实际,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需要“补链”和“强链”协同发力一是围绕“有没有”和“好不好”加快“补链”要重点聚焦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关键设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技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因“技”制宜,分业施策,采取“挂图作战”“揭榜挂帅”“赛马”等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链条协同创新,尽快攻克产业链关键节点核心技术,切实补齐短板特别要在对外依存度高、安全风险隐患大的领域,构建必要的“备胎”和多元化供给来源,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可以实现自我循环,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转二是对标“优不优”和“强不强”抓好“强链”主要依托我国有竞争优势和先发优势的产业,继续发挥我国完整配套体系、庞大制造能力和超大市场规模等优势,进一步巩固我国优势领域“领跑”地位,着力在产业链高端发力,不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打造足以制衡对手、让其不敢轻举妄动的“独门绝技”,形成具有震慑力的“杀手锏”这些领域既涵盖机械、电子信息、轻工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也包括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5G通信设备等新兴产业领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推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性强、创新动力足、机制灵活,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国际经验表明,每一个世界级“航母”企业的背后,都活跃着一批与之协作配套、长期合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国高科技产业链之所以存在关键核心环节缺失、“卡脖子”技术较多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需要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和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的保障作用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缺钱、缺技、缺人、缺市场“四缺”问题,必须下大力气给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打好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银行融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创新创业等组合拳,多渠道解决“缺钱”问题,还要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纳入国家各类人才计划!。
供应链管理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功应用案例(DOC5)
供应链管理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功应用案例一、引言今天的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且消费者要求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最低的价格及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产品,从而使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在捉摸不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的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还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
另一方面,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组织,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又将受到国外汽车制造商的冲击和挤压,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
在这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经济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竞争的方式也发生了不同寻常的转变。
现在的竞争主体,已经从以往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因而,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成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
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范例。
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台湾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裕隆集团为台湾省内第一大汽车制造厂,其市场占有率高达51%,年销量20万辆)、广州京安云豹汽车有限公司等共同合资组建的,由东风汽车公司控股的三资企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风神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模式及其支持技术方法,取得了当年组建、当年获利的好成绩。
通过供应链系统,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与供应商、花都工厂、襄樊工厂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化了链上成员间的协同运作管理模式,实现了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物流通畅,提高了客户反应速度,创造了竞争中的时间和空间优势;通过设立中间仓库,实现了准时化采购,从而减少了各个环节上的库存量,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库存成本消耗;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合作,各个节点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核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产品开发、生产、分销、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有效反应,大幅度缩短订货的提前期;通过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生出更强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现状与挑战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现状与挑战一、供应链管理现状细化产业结构优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管理成为连接上下游产业、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纽带。
例如,汽车制造业通过整合零部件供应商和分销商,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闭环管理,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技术创新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正改变着企业的决策方式。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预测市场趋势,优化库存,减少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追踪成为可能,提升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度和效率。
政府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关于推动供应链协同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鼓励企业加强供应链协同,推动了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电子产品制造商为例,通过精细化管理,企业能够实现原材料的及时采购和成品的快速交付,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
二、供应链管理挑战的深入分析供应链协同困难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流程不兼容、文化差异等方面。
例如,一家企业可能拥有先进的信息系统,但与其供应商的信息系统却无法对接,导致数据传递不畅,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风险管理不足可能导致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束手无策。
例如,2011年的日本地震导致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商供应链中断,损失惨重。
这一事件提醒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不仅是成本控制,更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专业人才的短缺不仅限制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调查,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缺口在我国已达数十万,这一数字在快速增长的供应链市场中显得尤为突出。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例如,在跨境供应链中,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差异可能导致合同执行困难,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
三、应对策略的详细规划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应通过深化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整合。
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_范文模板及概述
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全球供应链是指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之间的货物、服务和信息流动的网络系统。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供应链的促进因素并分析相关案例,以期提供对未来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提供了对文章内容的概述和目标。
接下来,我们会阐述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
第三部分将着重分析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因素,包括技术发展与数字化转型、资源优化与成本控制以及政府政策与国际合作。
第四部分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跨国公司成功实践、区域间合作与一体化以及新兴市场中的典型案例。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了全文要点并对未来全球供应链发展做出展望和提出建议。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全球供应链,并探讨其对全球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因素和相关案例,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洞察,并为未来的全球供应链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同时,本报告还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各国之间在全球供应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2. 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2.1 全球化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全球化使得产品、技术和信息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2.2 供应链定义与特点供应链是指涉及物流、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最终产品并传递给消费者。
它由多个参与方组成,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并通过协调和合作来实现高效的运作。
全球供应链具有以下特点:- 跨国性:全球供应链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各个环节相互依存。
- 复杂性:由于涉及到多个参与方和环节,全球供应链管理起来十分复杂。
- 高度竞争:全球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为主要目标。
供应链管理: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的重要途径
供 应 链 管 理 : 造 、 升 巾 国 制 造 业 硇 重 要 途 径 改 提
丁俊 发
( 中国物 流 与采购联 合会 , 京 104 ) 北 00 5
摘 要 : 中国的制造 业规模很 大 , 其供 应 链 规 模 也很 大 , 供 应 链 结 构 不优 化 , 重 影 响 到 中国制造 业 但 严 和 整个产 业链 的 国际竞 争力 , 必须 通过 供 应链 管理 来 改造 和 提 升 中 国制造 业 。要 充 分发 挥 后 发 优 势 , 实现 供应链 管理的跨 越 式发展 : 一是要 实现理 念 转 换 , 重视 供 应链 管理 ; 是要 实施 流 程 再造 , 二 建设 供 应链 管理
体 系; 三是 需要政 府推 动 和行业 指 导。
关 键词 : 供应 链 ; 应链 管理 ; 供 制造 业 ; 物流 业 ; 务 经济 ; 笑 曲线 ; 服 微 后发 优 势
中图分 类号 :0 2 9 F 7 . F 6 F 6 . ;2 0 7;4 2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6 4 8 3 ( 0 0 0 。0 10 17 - 1 1 2 1 ) 30 0 .7
d v lpme ta v n a e e eo n d a tg
一
、
引言
中国内地制造业 总产值 已占全球制造业 总产值 的
1 .% 。中 国制 造业 规模很 大 , 技术 水平 、 备 水 21 但 装 平、 物流水 平 、 理 水 平 、 员 素 质 水 平 等 , 管 人 与发 达
D NG J n f I u . a
( hn o ii n rcrm n e g e B in 00 5 C i ) C i L gsc a dP oue et a u , e i 10 4 , h a a ts L jg n
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一、行业概况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是指以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为主体的供应链行业。
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包括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涉及到农业、采矿、加工、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和矿产资源消费国,因此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行业发展趋势1.国内市场需求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外贸需求增加:中国是世界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其对外贸易需求将继续增加,推动供应链行业的发展。
3.增加对环境的关注:大宗商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行业将面临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挑战。
4.技术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行业面临的挑战1.供应链风险:天气变化、自然灾害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可能对大宗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增加了供应链风险。
2.品质安全问题:大宗商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是行业的重要关注点,涉及到农药残留、质检标准等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措施。
3.物流成本和效率:大宗商品的流通环节涉及到物流,包括运输、仓储等环节,物流成本和效率对供应链行业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4.供应链金融难题:大宗商品供应链的金融问题包括资金链断裂风险和融资难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和金融创新。
四、发展方向与建议1.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管理能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
2.推动技术创新:引进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加强环保监管,推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加工方式。
4.拓宽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5.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大宗商品供应链的支持力度,推动资金流通和金融创新。
供应链情况报告
供应链情况报告第一部分:供应链的定义与重要性供应链是指将原材料生产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紧密相连的一系列活动和关系。
它涉及到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的整个流程。
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对企业的成功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个稳定、高效的供应链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增加市场反应速度。
第二部分:供应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供应链的复杂性:现代供应链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计划、采购、制造、仓储和配送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
解决这个挑战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个环节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2. 需求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使供应链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来预测需求,并建立灵活的生产和库存策略来应对需求的变化。
3.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监督,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交货准时。
4. 风险管理:供应链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质量问题等。
企业应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并与保险公司合作,将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部分:供应链数字化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数字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数字化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协同性和响应能力。
通过使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供应链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分析,并快速做出响应。
第四部分:供应链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世界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的背景下,供应链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
企业应该采取环保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排放,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供应链的国际化趋势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企业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和市场环境,并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六部分:跨界合作与共享经济供应链的跨界合作和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1:人力资源挑战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工人技能不足、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制造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等,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2:技术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核心技术缺失、研发投入不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3:设备陈旧落后部分企业的设备仍停留在传统制造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
高能耗、低效率的设备使用,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环境保护压力制造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排放物治理成本高、污染治理技术难以达到要求等问题,使得制造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5: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门槛的降低,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价格竞争和市场份额争夺。
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6:供应链管理困难制造业涉及的供应链较为复杂,涵盖了物流、采购、生产等环节。
供应链管理困难、成本高企等问题,限制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运作质量。
7:融资难题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银行信贷不足、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
8:品牌建设困难我国制造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困难。
品牌影响力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9:市场需求变化快速消费市场快速变化使得制造业难以及时调整产能和产品结构。
因市场需求变化频繁导致的库存积压、产品滞销等问题,使得制造业在市场变化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10: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制造业面临贸易壁垒、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
这些贸易摩擦对制造业出口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使得企业难以稳定发展。
附件:1:附件1: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2:附件2: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3:附件3:制造业设备现代化升级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专利法:中国专利法是中国大陆的法律,旨在保护发明人的权益和促进技术创新。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调研报告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协作和优化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调研报告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协作和优化汽车制造业供应链调研报告: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协作和优化一、背景和研究目的汽车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业也在迅速发展。
然而,目前汽车制造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零部件供应难度大、库存高等等。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汽车制造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为汽车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现状分析(一)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的现状和特点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主要由零部件生产企业、装配企业、零售商和售后服务企业等构成。
这个供应链的整体特点是长、复杂、分散。
一台汽车所需的零部件数量非常多,而这些零部件往往由多家企业生产或提供,在其运输、库存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供应链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这使得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以下几点:1. 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效率是决定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许多汽车制造企业因为生产效率的问题而影响到了整个供应链的顺畅运作。
2. 零部件供应难度大:随着汽车制造的不断发展,对于零部件的品质和交付时间都有较高的要求,针对一些高端零部件的供应往往面临较高的难度和风险。
3. 库存高:汽车制造业生产的特点,在于其产品的研发、生产周期比较长,在其中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库存高,尤其是高成本的零部件及后市场产品的库存。
三、问题解决方案(一)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1. 加强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更完善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并且便于对于供应链运营数据的分析和优化。
2. 推进供应链协同和合作伙伴管理:汽车制造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提高零部件供应响应速度,减少库存,并且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行。
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供应链分析报告
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供应链分析报告1. 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成为了当今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
本报告将对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的供应链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发展趋势和挑战。
2. 供应链的定义和重要性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给客户的整个过程,涵盖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中,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对于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非常重要。
3. 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的供应链特点3.1 多级供应商网络: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通常涉及多级供应商网络,因为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常常由多家公司合作完成。
3.2 高度专业化需求:不同种类的电子元器件需求独特,制造商需要与专业供应商合作,以确保获得符合要求的产品。
3.3 严格的质量控制: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遵循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4.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供应链的挑战4.1 全球供应链风险: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供应链风险,包括政治不稳定、自然灾害、原材料供应短缺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和订单延迟。
4.2 高成本压力: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和采购成本不断上升,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寻求降低成本的方式,以保持竞争力。
4.3 技术变革: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供应链,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5.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5.1 自动化与数字化: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将越来越倾向于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2 供应链可追溯性:为了应对全球供应链风险,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将实施供应链可追溯性,以实时跟踪和监控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和物流。
5.3 绿色供应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也越来越注重推动绿色供应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6. 总结和建议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的供应链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
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一、概述供应链是一种管理方式,旨在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研究报告将对供应链行业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供应链行业的定义与特点供应链行业是指涉及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以及相关金融、信息等环节的一系列活动的行业。
其特点包括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风险管理、协同合作等。
供应链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供应链行业的发展趋势1. 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供应链正在由国内走向国际化。
全球采购、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业务的发展成为供应链行业的新亮点。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供应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正逐渐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提高了供应链的可视化、智能化和灵活性。
3. 绿色可持续发展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供应链行业正逐步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低碳物流等已经成为供应链企业的发展趋势。
四、供应链行业的挑战1. 竞争激烈供应链行业竞争激烈,市场进入门槛高,企业需具备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物流能力以及灵活的供应链布局。
2. 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面临各种风险,例如供应不稳定、物流延迟、自然灾害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3.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供应链行业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企业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信息被恶意利用。
五、供应链行业的发展前景供应链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未来,随着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供应链行业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推动供应链行业的稳定发展。
六、结论本研究报告对供应链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挑战和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洪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平等参与国际化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另一方面,旨在推进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WTO 多边协定机制,也将使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问题。
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品质和扩大销售方面的竞争已经相当成熟,在生产领域进一步挖掘“利润生长点”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将眼光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
而在服务领域,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服务尤其令人关注,因为高效供应链和合理物流可以使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得到改善和协调,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持,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在我国,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经济领域盛行“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理论界接触“物流”概念,物流管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付诸实施,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
而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中,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每个企业都能对这些变化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这已成为现代企业在市场立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全球化、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竞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市场竞争由原来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增强成本控制、高效利用资源、改善服务和增加收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财力,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要。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如IBM、戴尔(Dell)、沃尔玛、丰田、尼桑和耐克等公司,都在通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来获得在国际市场领先的竞争优势。
为促进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与国际接轨,帮助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04年2月初,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问卷调查。
调查企业500家,收回95份,有效问卷88份,并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此报告。
本报告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其中简要回顾了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发展概况,重点对我国当前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供应链绩效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方向。
前言第一章中国供应链发展概述一、供应链概念二、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第二章中国供应链现状分析一、样本描述二、供应链合作状况分析1.供应商关系分析2. 客户关系分析3. 物流外包业务分析三、供应链运作分析1.供应链的运作范围2.供应链管理管理方式3.供应链管理中的困难四、供应链绩效分析1. 订单完成率和按时交货率2.供应链反应能力3.产成品存货比例4.供应链衔接5.付款周期和订货周期第三章中国供应链的发展方向第一章第一章中国供应链发展概述一、供应链概念供应链(Supply Chain)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企业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
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扩大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此时供应链的概念形成为一个网链的概念。
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如下定义: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
按此定义,这条供应链的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它们却彼此并没有太多的协作。
这种供应链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供应链。
我国2001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而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
供应链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顾客交货。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出一个供应链比较确切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
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这个概念强调了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能带来效益的价值。
各种物料在供应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
二、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从国际范围内来看,供应链管理是和工业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国际上对供应链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组成、多级库存、供应链的财务等方面,主要解决供应链的操作效率问题。
近来的研究主要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研究到了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集中在合作制造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方面,而不仅仅是供应链的连接问题,其范围已经超越了供应链出现初期的那种以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更偏重于长期计划的研究。
在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要相对滞后一些,但一些相关的思想却早已开始形成。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1978年以前,我国的制造业相对比较落后,企业对“供应链”这个概念几乎是一无所知。
企业要生产什么,往往不是自己决定,而是被原材料推动,直至成品销售给客户。
此时由于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的条件,企业拼命争技改、抢项目、扩建厂房、更新设备,导致制造能力大量过剩,而销售和供应能力则很弱,是典型的“腰鼓型”呆滞式企业。
这个年代又被称作供应链的“推式”时代。
2. 1979—199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注意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客户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
在客户需求的“拉动”下,企业开始注意对整个经营活动(最初意义上的供应链)加以控制和管理。
这些年又被称作供应链的“拉式”时代。
3. 1993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逐步繁荣,大部分商品已呈现过剩,产品质量等因素在竞争中的优势逐步减少,成本的竞争优势逐步体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就加以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这也只是刚刚开始了供应链内部集成的阶段。
目前,中国对供应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过去国内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层面上,只是供应链上的一小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经济性等问题,没有考虑整个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而且研究也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等问题。
因此,可以说,目前在我国企业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
就我国脱胎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的大量的加工生产企业来说,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仍然是比较陌生的概念。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为跨国公司配套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逐渐开始在理念和经营上不自觉地有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第二章中国供应链现状分析一、样本描述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各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的不同对问卷抽样的88个样本进行了合理分配。
按照企业采购规模的不同(其中有10份问卷企业采购规模未填),回收问卷的构成比例如下:二、供应链合作状况分析供应链是通过其组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过程之间实现连接和协调来进行管理。
因此,联系对于供应链竞争来说,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这种联系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只有当合作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充满对所有各方的承诺时,才能足以确保为合作的对象创造价值,为所有合作者创造获得更多的利润。
供应链合作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一般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
相对某个企业来说,它既包括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企业与下游客户的关系,同时也包括企业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
1. 1.供应商关系分析(1)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门人数相对较少,对供应商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较强。
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企业已经设立了供应链管理部门,但一般人数较少。
如图2所示,供应链管理部门人数平均占公司员工总数3%。
另一方面,企业对供应商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增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85% 的企业都设立了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合同。
(2)供应商关系普遍得到重视,一个重要表现是设立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关系。
调查表明,中国的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供应商的重要性,当问到“是否将供应商视为企业物料规划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时候,有90.9%的企业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企业仍然没有认识到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企业重视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设立专业人员负责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合同。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5.2%的企业设立了这样的岗位,专门负责供应商事务。
另一方面,是否设立这样的岗位,也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对供应商的重视程度。
如图3所示,供应链意识强、将供应商视作企业流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有89%都设立了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关系,只有11%的企业还没有付诸实行。
而对供应商不是很重视的企业对这个岗位则莫衷一是。
(2)选择供应商的标准趋于综合评价,但是价格指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过去,低价格一直是中国的供应商竞争的不二法门,现在企业随着供应链意识的增强,对供应商的评价已经不仅仅是看重报价,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因素都成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