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赏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欣赏活动
小班语言:洞洞歌
时间: 2015-2-2 作者: 杜玉珍来源:保育与教育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洞非常好奇,日常生活中见到洞总是忍不住去抠一抠,仿佛那个洞有种神奇的磁力,吸引着他们。《洞洞歌》这则儿歌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同样是洞,一个里面睡着一只大黑熊,一个里面钻出一条毛毛虫。大黑熊和毛毛虫,两者体型、个性特点上的强烈对比,让这首儿歌非常有戏剧效果。而“尖尖的”“圆圆的”“小小的”这样的词汇,既符合小班幼儿的经验,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又便于他们用手指或身体去表现。因此,我们围绕这则儿歌,组织了身体游戏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活动分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个课时以感受为主,第二个课时以表现为主。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 欣赏儿歌,体会儿歌的节奏感和内容的戏剧化。
2.理解“尖尖的”“圆圆(的)”“小小的”“躲”“钻”等词汇的意思,并尝试用动作去表现。
活动准备
《洞洞歌》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诵读儿歌。
教师逐句慢速诵读儿歌,在诵读到“洞里头,躲着”时,放慢语速,适度停顿,以营造悬念,然后大声说出“一只大黑熊”。同样,第二小节,当诵读到“洞外头,钻出”时,也要放慢语速,读完停顿更长时间,用探寻的眼神望向幼儿,示意他们加以猜想,然后揭晓答案:“一条毛毛虫”。
二、幼儿集体观察图片,并诵读儿歌。
教师出示图片,再次慢速诵读儿歌,引导幼儿一边观察画面中的高山、洞、大黑熊、毛毛虫,一边跟读儿歌。当诵读到形容词时,教师可特地指向该词汇所描述的对象,用手势进行描画,这样可以将幼儿的注意力放到这个对象上,有助于他们理解词汇的含义。
三、师幼一起朗诵儿歌。
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诵读儿歌。等幼儿熟悉儿歌内容之后,用师幼接念的方式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诵读过程中,教师不需要限制节奏和表情,可鼓励幼儿使用多种感情和动作去表现自己的理解,比如用手指或身体动作辅助。
活动二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身体动作表达儿歌内容。
2. 大胆表演,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儿歌内容,会玩手指游戏“钻洞洞”“大水桶”。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丰富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的经验。
1. 手指游戏:钻洞洞
指、指、指洞洞(一手握成空心拳,另一手食指有节奏地指着空心拳)。
画、画、画虫虫(另一手伸出食指绕圈圈,当说到“虫虫”时食指上下弯曲)。
大虫出来钻洞洞(用食指伸进空心拳的拳头)。
2. 手指游戏:大水桶
手上有个大水桶(左手掌弯曲成桶状),
桶上有个盖,盖上有个孔(右手平盖在桶上,食指与中指稍分开)。
让我看看有什么(用眼睛看孔),
原来躲着毛毛虫(左手食指穿过孔,做蠕动状)。
二、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洞洞歌》儿歌内容。
1. 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儿歌《洞洞歌》。
2.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师:你最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你能不能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这一句呢?
幼儿自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儿歌内容,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规定具体的动作,鼓励幼儿自由创编。
3. 幼儿分组进行诵读和表演。
教师让幼儿两两分组,一个诵读,一个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之后交换继续。还可以所有幼儿围成一个圆圈,集体诵读儿歌,幼儿轮流站到圆圈中心去表演。
诵读和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语气上的轻重变化,重点引导幼儿表现大黑熊和毛毛虫时的情绪变化和相应的动作力度。
三、集体用身体动作表演儿歌。
教师可提取幼儿创编的身体动作,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完整地表演儿歌。还可以把该儿歌表演作为晨间操的一部分,表演给全园的小朋友看。
附:儿歌及推荐动作
尖尖的高山上(伸直双臂,双手在头上做出尖塔状),
圆圆一个洞(双臂弯成一个圆),
洞里头,躲着(身体蜷曲并蹲下),
一只大黑熊(张牙舞爪跳起来)。
绿绿的树叶上(双手合掌平放),
小小一个洞(将食指与中指分开),
洞外头,钻出(其中一根手指从指缝钻出来),
一只毛毛虫(食指在手背上爬)。
小班语言:越长越小的熊
--“走进童心”参赛作品
时间: 2014-9-24 作者: 施春美单位:闵行区鹤庆幼儿园
设计意图: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中提到:3~6岁的儿童有了控制自己行为的愿望和能力,希望自主行动,学会照顾自己。但他们的目标或行为常和父母的要求发生冲突。在中国,现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要平均受到4~6个家人的聚焦关注,呵护备至,缺少自主行动照顾自己的机会,表现为在外勉强靠自己,在家强烈依赖家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孩子们从小建立独立、自信,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概念,是现今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在眉睫的事情。《越长越小的熊》这则故事的内容,非常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简直可以说是大部分小年龄孩子生活的再现。它诙谐有趣又蕴涵着深刻的劝诫意义,以多多熊为例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长大,从而鼓励、激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愿。本次活动得到了特级教师园长陈定儿老师的亲临指导。陈老师认为,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很重要,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此教材生动有
趣,贴近幼儿生活,并蕴含着悬念。他的价值和意义指向幼儿的发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语言表达上重复,字句重复,事情重复,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但要把它搬进课堂,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还需对故事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比如,故事中的语言可以多采用重复性的对话,以便于小班孩子接受理解并创编。故事的画面我们应该调整地再直观、目的性强一些,以便于孩子在活动中的观察和思考。活动环节的设置我们怎样围绕目标达到层层推进地作用,使得孩子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更深刻地领会到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经过反复地推敲和实践,我们最终形成了以下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小熊越长越小的原因。
2、在帮助小熊的情境中,萌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重点:理解小熊越长越小的原因。
难点:尝试说说故事中妈妈与小熊的对话并进行改编。
活动准备:
故事PPT、自制图书、情境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引起兴趣
重点提问
1、宝宝们,今天幼儿园里来了许多动物宝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谁?
(出示不同大小高矮的动物图片若干,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
2、它们中间谁是最小的一个呢?谁又是最大的一个?
小结:最小的是小兔子,最大的是小熊。今天老师要讲的就是这只小熊的故事,名字叫做——越长越小的熊。唉!这么大大胖胖的熊怎么会越长越小呢?听了故事以后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听听说说,找找小熊越长越小的原因
(一)第一段:自己走路(完整欣赏,熟悉故事内容和主要对话。)
重点提问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小熊要妈妈抱回家)
2、妈妈对多多说了什么?多多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小结:老师将幼儿表述的零星的故事内容和对话进行梳理:熊妈妈说“宝贝,你已经会自己走路了,怎么还要妈妈抱。”小熊说“不行,不行。我还小,就要妈妈抱。”
(二)第二段:自己洗手(幼儿尝试接着续说故事中的对话内容。)
重点提问
1 、妈妈叫多多洗手,多多不肯,妈妈会说——
(幼儿能接着老师的话进行讲述对话内容:“多多,快去洗手,吃饭了。” )
2、多多又会怎么说?
(幼儿回答:“不行,不行。我还小,妈妈帮我洗。”)
(三)第三段:自己吃饭(师生模拟情境对话。)
重点提问
1、爸爸做好了饭,多多洗好了手,接下来该干什么了呢?(准备吃饭了)
2、妈妈对多多说——多多说——(幼儿尝试重复对话语句。)
小结:以幼儿扮演妈妈,老师扮演多多的方式进行师生故事对话。
(多多:“妈妈喂我吃饭。”妈妈:“你早就会自己吃饭了,怎么还要喂呢?”多多:“不行不行,我还小,就要妈妈喂。” )
(四)第四段:独自睡觉(观察解读图片内容)
重点提问
1、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猜猜它们一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