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人的心理现象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了解人的心里现象的再认识---个性,掌握人的心里本质的在认识,了解正确理解人的心里发展的新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时段: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具体内容:

一、个性

(一)个性含义及其特征

1、个性的含义:所谓个性,也叫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风貌,也就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例如,人人都能观察事物,但有的人细致入微,有的人则粗枝大叶;人人都有感情,但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则态度冷淡。即使同是热情奔放的人,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有的外露,有的含蓄,这都是人的个性的不同表现。

2、特点:

(1)独特性:人的个性客观地存在着差异,具有独特性。人的个性客观地存在着差异,具有独特性。世界上找不出两个个性完全一样的

人,即使是双胞胎或连体兄弟,他们的个性也各有各的特点,决不会完全相同。《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人人性情迥异;《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个个独具风貌。这些都是个性独特的表现。说个性独特,并不是说人们的个性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个性的形成有共同的规律,个性的形式与内容也有共同的特点和倾向(民族性、阶级性、集体性、职业性等)。

(2)综合性:所有的心理特点,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人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所有的心理特点,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他的个性是统一的整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他就会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就会有什么样的动机与行为,对人对事就会有同样的态度。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围绕着一定的生活目标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稳定性: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里,细心谨慎的人总是表现出谨小慎微的行为,而沉默寡言的人常常给人留下郁郁寡欢的形象。每个人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其精神面貌都显示出大体相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性的稳定性。也正是由于人的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才使我们能够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与其他人相区别。

3、形成

(1)先天素质是自然前提。先天素质:主要指人的肌体的某些生理解

剖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的特点。这是人的生物因素。一个人的先天素质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有相对的稳定性。先天素质不预先决定人的个性的发展,但人的个性却都是以这种生物因素为基础而形成的。离开这些生物基础,根本谈不上形成人的个性。

(2)社会生活条件是决定性条件。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它对人的个性的形成及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的作用下得到发展。离开社会生活条件,就不可能形成人的个性“狼孩”虽然具有人的遗传素质,但由于他们出生后始终没有接触人类的社会生活,尽管他们也具有人的脑、手和发育器官等,但他们却没有人的语言和心理,形不成人的个性。

4、环境的影响

(1)家庭:不和睦、不完整(父母离异或死亡)、父母有不良习性的家庭,其子女的身心发育、个性形成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要培养一个人的优良个性,必须把好这个重要关口。

(2)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及社会风气等环境因素对人的个性有重要影响。

(3)教育: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对于人的优良个性的形成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5、个性心理的倾向性

(1)需要:是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缺失状态的反应。代表人物马斯洛,主要理论观点:

①需要层次理论(人类需要分生理的、安全的、归属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五种)。

②良好环境条件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也是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

③自我实现的人特征:自我意识能力;自由;诚实和关爱;信任和自治。(2)兴趣: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倾向和选择性的态度。分类: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兴趣在生活中缺一不可,如果忽视了直接兴趣,单纯追求间接兴趣,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体能和智能,使活动变得乏味和枯燥;如果只强调直接兴趣的作用,则可能演变成兴趣注意,使活动也难于持久并取得更大成效。

(3)理想:是人生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是在兴趣和爱好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不断强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想分类:按性质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成就理想、社会理想

按时效性分为:近期理想与远大理想

按社会价值分为:正确高尚的理想与错误庸俗的理想

(4)价值观: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进行选择和评价的心理标准和行为动力

(5)信念:是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确立的理想的正确性的深信程度。(6)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总看法,它制约着人的意识倾向性、价值观念体系和对社会的生活态度,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

活动的调节器,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精神面貌

(二)个性心理特征

1、气质。

(1)气质含义:所谓气质,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以及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等。它与我们日常说的“脾气”、“秉性”相近。

(2)气质的类型特征

①胆汁质(兴奋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感受性

低而耐受性高;精力充沛,行为易鲁莽冒失;对人比较热情和坦率;

②多血质(活泼型):往往活泼好动;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灵敏,

善于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性情温和、乐观,待人热情,善于交际;

③粘液质(安静型):灵活性差,反应缓慢;注意力持久而难以转移,

适应新的环境需较长时间;稳重,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喜怒哀乐从不外露;

④抑郁质(抑制型):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内心常思潮滚滚;对外

界刺激反应慢、不灵活、刻板,但观察力敏锐,不善交际。

(3)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气质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作出对人类

有价值的贡献。一个人的气质特点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是有很大影响的。气质对实践活动的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2、人的性格

(1)含义:性格是指人对现实中客观事物经常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内容,是个性的标志。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性格的差异。有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经常表现出英勇无畏、冷静乐观的态度,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经常表现出怯懦退缩、惊慌绝望的行为;有的人对同志甚至萍水相逢的落难之人,都常常是忠诚以待、解囊相助,而另一些人则常常对人冷嘲热讽,奚落不如他的人,嫉妒比他强的人,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不同人的性格特点。

(2)性格的特征

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②性格的意志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发展

①特点:内涵的发展,具有连贯性,身衰早于心衰,呈钟形曲线状态。

②因素:

生理性因素:遗传、体格、性别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职业

③分期: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

(4)性格的分类

①性向角度:外向型与内向型

②归因角度:外归因、内归因、综合型

③目标要求:客观性与主观型

(5)性格类型与生活幸福感

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其中,关于性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体系"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至今最具影响的成就之一。研究招募115名在校大学生(69女,46男),分别完成优势价值实践调查、牛津幸福体验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研究发现:

①在24种优势中,大学生的五大"显著优势"依次为爱与被爱、正直诚实、感恩感激、美的领悟、善良慷慨;

②希望乐观、爱与被爱、社交智慧、洞察悟性等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③希望乐观、爱与被爱、谨慎审慎、洞察悟性对幸福体验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而希望乐观、宽容宽恕、社交智慧、创造才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

3、人的能力

(1)含义:所谓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同人们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的,

并且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表现出来。离开了活动,能力就无从表现,也不能形成。如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是在管理中显现出来的;音乐家的旋律感觉能力,作家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画家的视觉记忆能力,等等,无不同各自所从事的专业活动发生最直接、最基本的联系。

人们只有从——人所从事的活动中,才能了解到他所具备的能力。(2)能力分类: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创造能力

(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素质、教育、勤奋

(4)能力的个别差异: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①类型: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

②水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在有的人智力超常,有的人智力低弱,但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

③表现:人的能力表现早晚是不相同的。能力的早期表现或“早慧”、“早熟”。晚年才表现出来,即所谓的“大器晚成。

(5)能力差异与量才使用

人的能力的发展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而完备的能力的获得,即使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也难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即人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量才录用,量才使用,才能做到人适其职、人尽其才,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节人的心理本质的再认识----树立科学的唯物的心理观

教学目标:认识人的心理本质

教学重、难点: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与心理反应关系,充分认识大脑、环境、主体能动性三者关系。

教学方法:首先质疑,然后小组讨论

教学时段: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中间插入视频讲解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插入一论文,更好了解“候鸟型”老人,插入参考文献。

(二)具体内容:

一、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与大脑的关系

什么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任何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都是科学的心理观的延伸和发展,是科学心理观的具体化。学习老年人知识,首先了解人的心理的本质,充分认识大脑、环境、主体能动性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和动态过程对老年人心理发展和健康长寿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与大脑的关系---树立人的心理是大脑机能的概念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树立客观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内容的概念正确认识人的心理能动性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人的自主性和树立个体间有差异的观念(一)脑的进化说明大脑是人的心理器官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而只能对生存具有直接意义的事物产生有限的反映。

2、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但由于没有脑,其心理也只能停留在极其原始的、简单的感觉阶段。

3、脊椎动物的系统进一步发达,原始的脑开始形成,具备了心理活动的最高调节机构,因而就有了稳定的知觉。

4、高等脊椎动物的大脑接近人脑的水平,所以对事物有了原始的概括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思维。

5、人类,大脑结构更加复杂,其机能高度完善,所以人类成了地球上最聪明的主宰者。如:大脑左半球以主管人的抽象思维为主,右

半球则以主管形象思维为主,而两个半球之间的神经纤维组织在起着相互联络的桥梁作用。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根据大脑皮质细胞的结构和机能特点把大脑皮质分为三级功能区:

一级皮层区(又称投射区)从外周来的冲动达到这里,或是冲动由这里走向外周;

二级皮层区(又称投射-联络区):在这里,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加工,或者准备相应程序;

三级皮层区(又称重叠区)它是大脑两半球最后发展起来的器官,这里综合许多皮层区域的协同活动,以保证形成心理活动的最复杂形式。

大脑两半球在一定程度上,彼此还有一定的相互代偿的功能,如果大脑半球的某一侧或某一区域受到损伤,另一侧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代偿。例如:刘伟,在十岁时因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双臂。但是,他练习用双脚来代替双手的功能。他不仅可以生活理还学会了用脚玩电脑、

打字、弹钢琴。他打字的速度还超过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每分钟打236字。这类特殊人不仅只有他,像杨光(失明),舟舟(一弱智儿)却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邰丽华(聋哑)对舞蹈的天赋。

(二)个体的大脑发育与心理发展是对应关系

我们人类正常的大脑从胚胎时期逐步发育为成熟的大脑的全过程与对应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人脑的心理是了大脑的机能,大脑是人的心理器官。

1、感知运动阶段:0—1、2岁,初生婴儿只能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经由感觉和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

2、前运动阶段:2—6、7岁,个体开始用语言符号去吸取知识也可以运用简单符号从事思考活动(如画图),总是从自己的观点看世界,他面对墙壁可能会说:“墙在我前面”。他背对墙时可能会说“墙在我后面。

3、具体运动阶段:6、7—11、12岁,个体能按具体事例,从事推理思考。5岁儿童缺乏守恒概念而7岁儿童就不会有“只顾高度而忽略宽度”的不合逻辑的概念。

4、形式运动阶段:11、12—14、15岁,个体能运用抽象的合于形式逻辑的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此时期正值儿童期行将结束,青年期即将开始之际,生理上接近成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接近于成熟的程度。可见,大脑是第一位,心理是第二位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和心理是第二性。我们要想延缓心理衰老、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的产生,就必须重视大脑的保护,坚持对大脑的训练,常学习、勤思考防止大脑过度疲劳、过早衰退,同时,还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摄取。

二、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树立客观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的观念

(一)客观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就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和个性。所以,要塑造老年人的良好心态,就必须从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始。(二)客观环境的分类

1、自然环境:不论是天然环境,还是人造环境,对于发展人的认识、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心理状态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但对人的影响其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社会生活环境。

(1)天然环境:天然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界本身演化出来的万事万物。炎热的夏天会使人去躲避阳光,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会让人心旷神怡,碧蓝的大海会使人心胸开阔,寒冷的冬天会使人抑郁难过。因为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所以出现了不少老人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采用“候鸟式”的养老方式。即北方的一些老人在寒冷的冬天去南方过冬,南方的老人在炎热的夏天去北方度假。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器官衰老,很难适应各种异常气候所造成的。

(2)人造环境:主要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审美标准而构建或改造而成的一些人造环境。

2、社会生活环境:

(1)出生前的社会环境:出生前,新生命就一直受到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2)出生后的社会环境:在正常基因和正常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从优生学的角度看,影响个体发展和健康长寿的社会生活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三类。在对大中小客观环境的认识中。我们一方面要自觉主动充分地利用积极的环境因素来促进人的成长和健康;另一方面又要主动采取措施,尽可能防止和避免各种消极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和健康的危害。

①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上;

②中环境:像北方人的豪爽、直率等、南方人的灵活、地域的刻板心理效应就是的中环境留下的烙印;

③小环境:指儿童成长、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环境与邻居同龄伙伴关系。像和谐的家庭关系与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婚姻关系;职业特点;邻居、同伴的积极影响;老年人具有的童趣等都属于小环境。

三、正确认识人的心理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增强人的自主性和树立个体间有差异的观念

(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指人主动对客观环境进行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特点。如:孟母三迁。

(二)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主观性和差异性。表现在:

1、不同年龄的人,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反应。

(1)儿童期、成年期、老年期之间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有明显的差别。所谓“代沟”就是这样造成的;

(2)同一年龄期的不同年龄段也有明显的差异。是由认知发展水平、价值取向体系、社会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差异所决定的。

2、不同性别也可以导致人对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应。

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反映和情绪体验方面,男女是有差别的。如:男人比女人更自信自主,男人的支配欲比女人更强。

3、在同龄人和同性别的不同个体之间,对同一事物亦存在不同的态度。如:在同年龄同性别的退休老年人中,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下棋。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之所以存在上述的差异,除了有遗传生理和成熟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性的作用,尤其是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作用。

第三节正确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时段: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具体内容:

一、人的心理发展概念的再认识

(一)人的心理发展包含着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

(二)生长与衰退的地位因心理发展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三)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四)人的心理发展是多维度、多样性和多水平的

(五)人的心理发展在生命早期有着特殊的作用,影响人的终身二、人的心理衰退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一)人的心理衰退的早晚和进程的快慢、衰退程度的大小,又有共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这讲一下老年人的心理衰退的差异性。(二)老年人心理衰老的进程和程度不同的原因:

1、不同时期

2、身体健康状况不同

3、心理的不同方面

4、性格不同

三、人的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人的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稳定性

人的性格特质的主流和本质方面,从成年一直到老年都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

(二)人的心理特征又有明显的可变性

老年心理发展的可变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当今社会,许多老年人与时俱进、学习与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其

二,老年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四、重新认识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以往人们对遗传和环境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误解,误把先天等同于遗传,后天等同于环境。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二者的关系,先来看遗传和环境的概念。

(二)遗传与环境。遗传是指遗传基因,环境是指影响遗传基因发生变化的各种物质因素和精神环境因素。

(三)遗传和环境与先天和后天没有可比度。遗传和环境都是一对物质概念,而先天和后天是一对时间概念。这种认识的错误就在于把两类不同的概念相匹配。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和环境从个体生命诞生起,就一直处在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和逐步积累的过程,并一直到人生的终点。

五、老年心理发展的新概念

新概念的主要内容,包含如下两个方面:

(一)个体从幼年期到老年期心理都在发展的理论:

1、艾里克逊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艾里克逊认为,人在生长过程中还有一种注意外界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需要,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他通过临床观察与经验总结发现,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并将其分为八个阶段。(1)0~18个月,学习信任,信任与不信任;

(2)18个月~4岁,成为自主者,自主与羞耻、怀疑;

(3)4~6岁,发展主动性,自主性与内疚;

(4)6~12岁,变得勤奋,勤奋与自卑;

(5)12~18岁,建立个人统一性,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6)18~30岁,承担社会义务,亲密与孤独;

(7)中年期、壮年期,显示创造力感,创造力感与自我关注;(8)从成熟到晚年,达到完善,完善与绝望、厌世。

2、弗洛伊德以性发育为中心的人格发展理论。

(二)认为老年期心理仍在发展的理论

毕生发展理论:过去以发展为名的心理学多数实际上只限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研究,对于成年及老年的发展问题则极为忽视,只是近年来才开始注意老年的研究。

树立科学的积极老年观:社会层面、个体层面

参考文献:

1、高焕民《老年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

2、《吉尼斯中国之夜》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2009年8月29日

3、朱本浩《我们也需要“健康天气预报”》,2008年4月7日

4、新华社2009年2月7日讯

5、《老年心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孙颖心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说一说:描述情感的词语?

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形于色;怒火中烧,怒发冲冠,怒气冲天,怒不可遏;哀声叹气,黯然失色,捶胸顿足,怨声载道;

坐立不安,局促不安,忐忑不安,方寸大乱。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一)概念: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二)区分:情绪与情感起源于种族进化,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1、情绪:外显性、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

2、情感:内隐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三)客观事物:

1、外部刺激:自然情境、社会情境

2、内部刺激:生理性、心理性

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受老年人的社会定位与社会经济、传统文化和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制约。

(四)需要: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也是情绪情感的中介。

1、自我实现-----献身于自己独特的理想

2、受人尊重----助人、行善、为公众服务

3、社交需要----恋爱、交友、娱乐、聚会

4、安全需要----加班、学习、锻炼、储蓄

5、生理需要----吃饭、睡觉、喝水、生育

3.主观体验: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五)情绪情感的成分

1、主观体验:自我感受

2、外部表现:表情

(1)面部表情

(2)姿态表情

(3)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生理反应

(1)心跳加剧、脉搏加快

(2)肌肉紧张、血压升高

(3)脑电波、呼吸、声音

(六)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1、从情绪的性质来分: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2、我国古代提出的“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3、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七)情绪状态分类标准:强度、持续时间长短和紧张度等。

1、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意识狭窄”:人在激情状态下往往会出现的现象,即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2、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影响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心境具有弥散性。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八)情感状态的分类

1.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道德感:是根据社会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属于历史范畴,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3、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使人产生令人愉悦的心理体验,美感事物会使人产生鲜明的视觉表象,美感体验表现出明显的个人心理态度倾向。

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1.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人格这个概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首先是外在的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其次是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3人格在心理领域的定义分为:罗列式,综合性,层次性,适应性,区别性,本质性。 4,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5本书认为: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6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7现在人格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以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解释》,和默里《人格探究》两书为标志。 8人格心理学家关注人的所有层面,第一,人类本性的层面(揭示人的共同本性),第二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的差异),第三,个人唯一的层面(个体的唯一性)。 9,人格心理学的目的:描述(最基本),理解,预测,控制。 10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系。确定一个理论的标准:内部一致性,包容性和广博性,简约性,实用性。11,人格心理学是以整体的人为研究对象。三种研究途径:临床途径,相关途径,实验途径。人格测评是指创立并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资料,从而对人格的个人方面进行考察。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特征是将人性作为其核心 12,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人格理论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 第二章 1个案研究是一种以单独的个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作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 2测验资料分为:自我报告资料,观察者报告资料,实验资料,生活史资料。

消费心理学(崔平)课后习题及答案(1)电子教案

1.在消费心理学研究中,通过控制自变量变化来研究因变量变化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2.天气越来越冷,小张准备为自己添置一件大衣,她走进无锡八佰伴的三层女装部,远远地就被某柜台的一件亮丽的黄色大衣所吸引,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B ) A.分析 B.感觉 C.知觉 D.喜欢 3.东风标志汽车公司在2005年调整其营销策略,对其旗下的307轿车均大幅度降价,其中一款基本型从15.18万直接下调至12.98万,销量大增。这是因为心理学中的( C )在起作用。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阈限 D.感觉联合 4.沃尔沃轿车一上市就大力宣传其“安全性”,宝马、通用等汽车公司也跟进强调安全性能,但都没有成功,反倒进一步强化了沃尔沃轿车的这一“安全”概念,这是因为( A ) A.知觉背景在起作用 B.感觉是相对的 C.对比律在起作用 D.知觉恒常性起作用 5.可口可乐、肯德基等知名品牌经常在各大电视台频繁做广告,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中的( D )原理。 A.首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二)多选5个 1.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 ABD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决策过程 D.交流过程 E.意志过程 2.根据情绪的愉快度来分类,可以分为( BC ) A.悲观情绪 B.积极情绪 C.莫名情绪 D.消极情绪 E.双重情绪 3.购买动机的特征有(BCD ) A.自发性 B.主导性 C.方向性 D.内隐性 E.阶段性 4.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信息搜集的渠道主要有( ABCDE ) A.个人来源 B.商业来源 C.公众来源 D.经验来源 E.企业来源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解)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立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2.(大题)人格的主要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与共性: ●世界上人和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 貌。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 上的共同性。 ●独特性与共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的关系。(2)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个性的稳定性并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 (3)个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4)人格的整体性:内在统一性、全面性、复杂性。 3.(小题)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结构包括哪些要素: 广义的: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人格看成是具有生物学和社会性个体的人格。人格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可以从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理解。 狭义的:指人格心理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4.人格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1)在自然状态下,采用观察法(最最常用); 2)发现并揭示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因果 关系,采用相关研究法; 3)控制一定条件对被试进行变量比较,采用实 验法; 4)此外,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第二章:(了解) 1.佛洛伊德的二部三部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人格的组成因素:本我、自我、超我2.人格形成过程中,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本我的冲动于超我的管理具有缓冲与调节作用功能。即自我总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满足本我的要求或立即或延缓满足。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3.人格形成阶段,佛洛伊德认为人格已基本形成:性器期 第三章: 1.生活风格: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人们克服自卑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 2.影响生活风格形成的三大原因: 1)器官缺陷:引起儿童的生理自卑,有可能导 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结。 2)溺爱或骄纵: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他的每 一个组要都必须得到满足,长大后则容易成 为缺乏社会兴趣、自私自利的人。 3)受忽视或歧视:这种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 值,变得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仇视,对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 3.霍妮认为“自我”分为哪三种: 真实自我:指个体的潜能。 现实自我: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理想自我:指个体在头脑中所设想的理想的自我形象。 4.荣格认为人格由哪三大要素组成: 1)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 被人觉知的部分。 2)个人潜意识:由曾经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 者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 所构成。 3)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 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在漫长的生 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5.荣格把两种态度四种功能结合,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遵守规则,善于思考,客观冷 静,但比较固执己见,情感压抑。 2)外倾情感型:多愁善感,思维常被情感压抑, 没有独立性,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 3)外倾感觉型:追求欢乐,对客观事物感觉敏 锐,情感浅薄,沉溺于各种嗜好。 4)外倾直觉型:易变而富有创造性,难以坚持 到底。 5)内倾思维型:离群索居,待人冷漠,社会适 应能力差,智商高,情感受压抑。 6)内倾情感型:沉默寡言,不易亲近,但内心

消费心理学教案

一、消费者群体概述 1、概念 群体或社会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通过一事实上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只有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和特征的社会成员才构成为一个群体 1)群体成员需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 2)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 3)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2、消费者群体的形成 1)因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2)因外部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3、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的消费心理 1)儿童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 我们将0~14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称为少年儿童消费群体。这一群体的消费者在人口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 从世界范围看,年轻人口型国家中,0~14岁少年儿童占30%~40%;老年人口型国家中,儿童占30%左右。 2)少年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 (1)有成人感,独立性增强 (2)购买的倾向性开始确立,购买行为赵向稳定 (3)从受家庭的影响转向受社会的影响,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于少年儿童消费者群体这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企业可以根据对各类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了解和把握,采取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以便有效地刺激其购买动机,培养、激发和其消费欲望,从而大力开发这一具有极大潜力的消费市场。 首先,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 其次,企业注重商品的外观设计,增强商品的吸引力。 再次,企业要不失时机地树立品牌形象。 3)青年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在我国,青年一般指年龄在15~35岁的人。 青年消费者群体的特点 (1)人数众多 (2)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很大的购买潜力 (3)购买行为具有较强的扩散性 (1)追求时尚,时代感强 (2)追求个性,表现自我 (3)注重情感,冲动性强 (4)追求实用,趋向成熟 企业要想争取到青年消费者市场,必须针对青年消费者群体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针对青年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特征,企业应注重开发时尚产品,引导消费潮流。 其次,企业应注重个性化产品的经营。

消费者心理学基础和运用

什么是消费者心理学 01 心理需求的空间02 消费信息的认知 03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04 消费者心理学运用 05 消费者心理变化的趋势06

01 什么是消费者心理学

u 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行为规律的商业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一般是先接触商品,引起注意;然后经过了解和比较,产生兴趣,出现购买欲望;条件成熟,作出购买决定;买回商品,通过使用,形成实际感受,考虑今后是否再次购买。 u 消费者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科学,用于观察、记述、说明和预测消费者行为,致力于探索消费者特有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u 消费者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行为规律的商业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之一。这里涉及商品和消费者两个方面。与前者有关的研究包括广告、商品特点、市场营销方法等;与后者有关的研究包括消费者的态度、情感、爱好以及决策过程等。消费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有密切联系。产品测验是一类课题,它研究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对产品特点的反应。另一类课题是消费者调查,主要是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和意见。市场区分也是研究课题之一。它的目的是把握市场需求的现状和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发应需适销产品。第 一章 第1节 消费者心理学的定义

第 一章 第2节 消费者心理的类型及其外在表现形式

第 一章 第3节 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作用【无作用时】A:待会下去买个方便面回来当宵夜!【有作用时】 B:待会下去买个康师傅 回来当宵夜! 1个消费者的抱怨往往会告诉 8~10个人! 网络上影响更多!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1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 理行为模式.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6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退化作用(×)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情结: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10.阿德勒(×).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11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奥尔波特(×)12 .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13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戴斯(×)17..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18 .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19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二.单项选择。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DA、性格B、气质C、人格、能力。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D、能力A、气质B、性格C、人格、气质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人格适应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D、人格发展。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人格动力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这种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6 )的提出者是(C。 A、荣格B、阿德勒C、埃里克森、弗洛依德D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A,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弗洛伊德、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D.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10 、埃里克森C、阿德勒DB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荣格.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11、阿德勒C、荣格D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马斯洛、奥尔波特、卡特尔AB、艾森克CDC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D、罗杰斯C、奥尔波特、艾森克AB、卡特尔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完整word版)汽车消费心理学教案1

《汽车消费心理学》课程教案 备课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 班次汽营1101-1102 日期 课题模块一:消费心理学基础 项目一:消费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态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心理学的本质;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学难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课型:理论课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归纳法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Ⅰ、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课件、案例资源等 Ⅱ、组织教学: 考勤、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并记录 Ⅲ、课程导入: 任务描述: 销售的诀窍不在于商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而在于能否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使消费者觉得满意。 Ⅳ、新课:5分钟 考勤、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并记录、 5分钟 任务导入,新课讲授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 一、心理学的定义 1590年最早出现的心理学名词Psyche,顾名思 义,是研究人的心理或精神的一门学问;1879年,德 国生理学家冯特认为通过内省法和实验法相结合来 分析人的意识能够解释人的心理,这就是构造派心理 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2. 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 程 (2)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的 特点,是指人在某一时刻心理活动水平 (3)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三、人的心理的本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四、消费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1. 早期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 界涌现出一批消费心理研究的先驱者,有关消费者心 理和行为的理论开始出现并且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早 期的消费心理研究是与广告理论研究联系在一起的。 2. 中期应用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 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研究迅速发展,并逐渐被广泛 应用于市场营销活动中,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消费心 理学学科。 3. 后期变革时期:70年代以后,有关消费心理 学研究的论文、报告、专著等数量剧增,质量越来越 好,消费心理学的传播越来越广泛

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文档

基础心理学知识 一.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如下: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 重点学派: 其他: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学派,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认识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丘脑:感觉(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 下丘脑:内脏 底丘脑:肌肉张力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浦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巴浦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 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还可相互转化。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 个部分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如吃食物流口水。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被抑制。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分化抑制: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扩散和集中,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细胞的兴奋叫护散。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胞过程中的集中。 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正

人格心理学课程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人格心理学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Personality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 学时,实践8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面向对象: 开课院系(室):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属性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六大理论流派关于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人格动力、人格的评估的问题,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格观,培养其分析人格、理解人格、评估人格的能力,并使他们了解人格完善的途径。 (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理解人格的内涵及其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各种人格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由人格理论引申出来的相关研究,掌握一些比较成熟的研究结论。 2.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运用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查阅搜集资料、制作PPT的能力。 3.素质目标 课程目标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培养自觉运用人格心理学知识分析身边现象的意识。 课程目标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不断进取的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支撑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支撑课程目标1)教学内容: 1)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3)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4)人格心理学理论 5)人格心理学方法 重点: 1)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人格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2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3、4、5、6)教学内容: 1)精神分析的起源 2)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3)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4)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重点: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教学内容3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3、4、6)教学内容:

消费心理学教案1-1

【导入语】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 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 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 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学是根据当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新发展趋势,以消费者购买什么、为什么购买、什么时候购买、在哪里购买、购买以后怎么用、 用了以后怎么处理等为主线,分析消费者获得消费信息、产生消费需要与动机、 进行购买决策、享受消费价值、获得消费体验的过程,介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 分析商品、营业环境、广告宣传、社会环境等因素与消费者心理之间的关系,并 介绍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主要方法。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类学科,它与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营销学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将心理学引入消费领域的研究, 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在理论与实践的各个环节,各类人员都认识到研 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性。 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供求关系、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认真学习和 研究消费心理学,对工商企业准确地把握市场机会、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授内容】 第一节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提问】如何正确理解消费和消费者的涵义? 主板重点一、消费和消费者概念 副板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 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情感 B.认识 C.意志D.情绪 2.通过口头信息传递途径了解消费心理的办法是() A观察法 B.交流法C.问卷法D.访谈法 3.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营销活动B促销手段C消费心理D货币收入 4.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的心理学分支有(多选)() A青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消费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 5.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指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直觉 7.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因素是 A.目的性 B.理解性 C.活动性 D.系列位置 8.指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保持注意 D.加强注意 9.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知觉 10.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及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所表达的联想形式 A.类似联想 B.因果联想 C.色彩联想 D.对比联想 11.下列哪一类属于粘液质()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下列哪一个不是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活泼 13.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应程度() A、分析评价能力 B、感知能力 C、记忆力和想象力 D、选择决策能力 14.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A、发展性 B、弹性 C、不可诱导性 D、不可变性 15.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多选)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求美心理动机 C、心理性购买动机 D、从众心理动机 16.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 17.品牌命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易读易记原则 B与标志分离原则 C暗示产品属性原则 D受法律保护原则18.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按照消费习惯设计商品包装 B按照消费水平设计商品包装 C按照消费者性别年龄设计商品包装 D按照纯粹按照消费者喜好设计产品包装 19.(多选)商标的心理功能() A识别的功能 B保护功能 C提示和强化功能 D暗示功能 20.(多选)影响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最新《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否认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退化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情结: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即,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 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消费心理学公开课教案

消费心理学公开课教案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消费心理学任课教师彭之昊 NO: 01 授课日期、节次 2014年12月22日第3、4节授课班级 14市场营销(2) 课题: 探寻一消费者的气质因素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四种气质类型 2、分析不同气质顾客的表现 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能力; 2、探索学习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捕捉顾客心理的乐趣,积累感性经验,在训练中培养自信; 2、培养学生在销售中察言观色的工作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授课类型: 讲授课 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 重点:理解人的气质含义,掌握不同气质顾客的购买特点难点:掌握针对不同类型顾客的销售策略 措施: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和实践演练,提高学生职业基本技能。课外作业(或复习题): 完成气质调查表 教学内容及设计安排: 【课程导入】(7’) 角色扮演:

由五名学生分别饰演门卫和看电影迟到的人,演绎四种气质类型的不同表现。提问:1、在角色扮演中,演员们分别饰演哪一种气质类型, 2、他们的情绪特征以及表现是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探寻消费者气质因素这一课程,系统学习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掌握不同气质顾客的表现,从而提高销售中察言观色的技能,为日后从事销售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课程讲授】(68’) 一、气质初探 视频演示:播放四段短视频,学生按任务小组进行抢答 视频1:张飞—胆汁质 提问:请描述张飞所代表的气质特征 胆汁质的人。个性心理多表现为较易兴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 视频2:孙悟空—多血质 提问:请描述孙悟空所代表的气质特征 多血质的人。个性心理表现为活泼、好动,动作敏捷、迅速,灵活性强,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变化快。 视频3:诸葛亮—黏液质 黏液质的人。个性心理表现为安静、稳重,动作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克制忍耐,情绪不外露,做事慎重但不够灵活,惰性较强。 提问:请描述诸葛亮所代表的气质特征 视频4:林黛玉—抑郁质 提问:请描述诸葛亮所代表的气质特征 抑郁质的人。个性心理表现为敏捷、多疑、孤僻,行为迟缓.情感体验深刻但不外露。二、认识不同气质顾客的表现以及针对不同类型顾客的销售策略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消费心理学公开课教案(1)知识讲解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消费心理学任课教师彭之昊NO: 01 课题:探寻一消费者的气质因素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四种气质类型 2、分析不同气质顾客的表现 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能力; 2、探索学习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捕捉顾客心理的乐趣,积累感性经验,在训练中培养自信; 2、培养学生在销售中察言观色的工作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授课类型:讲授课 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 重点:理解人的气质含义,掌握不同气质顾客的购买特点 难点:掌握针对不同类型顾客的销售策略 措施: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和实践演练,提高学生职业基本技能。 课外作业(或复习题):完成气质调查表 教学内容及设计安排: 【课程导入】(7’) 角色扮演: 由五名学生分别饰演门卫和看电影迟到的人,演绎四种气质类型的不同表现。提问:1、在角色扮演中,演员们分别饰演哪一种气质类型? 2、他们的情绪特征以及表现是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探寻消费者气质因素这一课程,系统学习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掌握不同气质顾客的表现,从而提高销售中察言观色的技能,为日后从事销售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课程讲授】(68’) 一、气质初探 视频演示:播放四段短视频,学生按任务小组进行抢答 视频1:张飞—胆汁质 提问:请描述张飞所代表的气质特征 胆汁质的人。个性心理多表现为较易兴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 视频2:孙悟空—多血质 提问:请描述孙悟空所代表的气质特征 多血质的人。个性心理表现为活泼、好动,动作敏捷、迅速,灵活性强,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变化快。 视频3:诸葛亮—黏液质 黏液质的人。个性心理表现为安静、稳重,动作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克制忍耐,情绪不外露,做事慎重但不够灵活,惰性较强。 提问:请描述诸葛亮所代表的气质特征 视频4:林黛玉—抑郁质 提问:请描述诸葛亮所代表的气质特征 抑郁质的人。个性心理表现为敏捷、多疑、孤僻,行为迟缓.情感体验深刻但不外露。 二、认识不同气质顾客的表现以及针对不同类型顾客的销售策略 任务一:学生按任务小组进行抢答,根据音频所呈现的情景,判断顾客的气质类型。 设计情景:联想电脑公司的服务网点接到多个客户的退货请求,各任务小组请根据情景判断客户可能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音频1:理性、平和的,属于黏液质的顾客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24.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 25.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C、A、B、D、B 26. 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 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28. 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 29.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30. 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31.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 32.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 34.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 3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 36.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37.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 3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